【语文教学艺术45】应变的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艺术45】应变的艺术
(一)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
人们常说,课堂教学是有序的。
因为课堂教学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预先设计好的程序来进行的,都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程序性。
笔者同意这种说法,但想补充一点,那就是好的课堂教学是非平衡而有序的。
请看一位教育工作者对课堂教学的描述:
课堂教学不是一潭死水,它应当像大海,永远变幻,就是在宁谧的时候,也孕育着丰富多姿的波澜。
当你直面大海,有时你会感到它奔腾似虎,有时你会感到它平静如练;有时狂涛跌落,若幽深峡谷;有时怒浪突起,似高高峰峦,就是在潮涌潮落时分,你也会看到它或像猛士般强悍,或像处子班安然。
是的,大海是富于变化的。
一个善于驾驭课堂的教师,就应像舵手善于驾驭海船,在上每节课的时候,都应当立足于教学艺术之海的千变万化……
再看一篇教育通讯缪老师上课情况的叙述:
随着一阵清脆的上课铃声,缪老师精神抖擞地迈进教室。
今年,他又接了一个新班。
面对这40多个陌生的面孔,看到这些熟悉的神色——孩子们总是以一种期待而又疑虑、好奇而又狡黠的神气来观察新老师的。
缪老师开始了他的开场白:“同学们,我姓缪——”他正准备转身板书“缪”时,突然不知从哪个座位上发出一声模仿猫咪的叫声:“喵——”于是理所当
然地引出了哄堂大笑。
面对调皮学生的这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缪老师微笑着说:“同学们别忙着先夸我'妙’,从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学习,到时候再请你们给我作评价,到底妙不妙。
”学生们安静了,担心“暴风雨将要来临”的惊恐也消失了。
自然这开场白是成功的。
第一堂课,在亲切、平和的气氛中顺利进行。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教师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
几十名活生生的学生在一起学习,他们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各异,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必然出现千差万别,加之外界环境的影响,课堂教学中出现偶发事件、意外情况是难免的,是必然的。
当偶发事件出现时,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掌舵人,应当因势利导,以变应变,正确处理课堂教学的偶发事件,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换句话说,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运用好课堂教学的应变艺术,使课堂教学非平衡而有序地进行下去。
(二)课堂教学偶发事件的类型
课堂教学的偶发事件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外扰型
课堂教学不是封闭的,它与外部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尽管最近几年党和人民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对校舍进行改造,使教学环境、教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还是不能完全隔断外界的干扰。
比如,教室内正上着课,忽然室外一辆拖拉机,或一辆汽车呼啸奔驰而过。
再比如,某农村学校正在上课,几只麻雀作为“不速之客”飞进教室,有的飞来飞去,有的停歇在屋梁上“吱吱喳喳”地叫个不停,等等。
2.困扰型
课堂教学中常有这种情形,由于有的教师口齿不清,或者由于教师某些内容讲解不清,学生听不明白,于是你看我、我看你,互相观望,或嘁嘁喳喳小声议论。
这属于困扰型。
3.失误型
这是由教师在课堂上出现讲解错误而引起的。
例如,有位历史教师在讲民族英雄文天祥时,涉及到两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对“汗青”的解释,这位教师说:
“汗就是可汗,蒙古的皇帝。
青就是平常说的青史。
汗青就是可汗的青史。
”学生一听,心
里犯起了嘀咕:文天祥是南宋的爱国将领,举兵抗元,对蒙古皇帝可汗是不共戴天的仇敌,
有切齿之恨,他怎么能愿意拿自己的丹心去照可汗的青史呢?类似
这种失误难免引起课堂的
骚动。
4.分心型
由于有些学生不注意听讲;或者由于教师讲的时间长,学生听得倦怠了;或者由于学生的自制能力差,教师在台上讲课,学生在下边打瞌睡,做小动作,这时老师若提问,他们往往会答非所问,这必然会引起哄堂大笑。
5.风头型
一班学生几十个人,难免有几个爱出风头的人。
如果平时这个班纪律性不强,那么这几个爱出风头的人往往会向教师发难。
他们或在教师讲课时,故意提出一些不该提的问题,有意为难教师;或者在下边与同学打闹、嘻笑、“表现”自己。
6.恶作剧型
有的学生对教师的某些做法不满或抱有成见,在课堂上伺机发泄。
也有极个别学生个性品质极差,在课堂上故意捣乱。
这样产生的偶发事件都属于恶作剧型。
像我们开头提到的某个学生故意学猫叫的情形。
不论哪种类型,课堂教学中只要出现偶发事件、意外情况,势必对正常的课堂教学形成干扰、破坏,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应变艺术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当课堂上出现偶发事件时,教师应如何妥善处理呢?概括说来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临变不慌,尽量“冷处理”
课堂上如果出现偶发事件,教师不能慌张,也不能乱发脾气,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约束自己的行为,抑制过激的情绪,这既是教师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也是衡量应变艺术高低的尺度。
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有很多是学生在情绪激烈、头脑发胀时造成的。
此时他们不大考虑事情的后果和影响,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的这一心理现象,硬要批评训斥学生,往往容易碰壁,有时还会给学生留下难以愈合的
创伤,甚至会造成师生之间的情绪对立。
相反,教师如站在教育者的高度,运用教育机智,将“热问题冷处理”,化大为小、化不利为有利,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平息“偶发事件”,使课堂教学转入正轨。
如一位教师上课时,刚
走进教室就见小王同学与同桌小卫同学打架,你推我拉,各不相让,班上其他同学神情紧张。
这位教师没有慌张,也没大声训斥学生,而是微笑着说:“怎么啦,你们俩?都已经是高中生了,有了小矛盾还不会处理?双方冷静一下,相信你们能够自己解决的。
好,我们开始上课。
”随着教师的话语,同学们松了一口气,有的还轻轻地笑了。
在善意的笑声中,小王松开了手,坐到座位上,小卫呢,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一场“龙争虎斗”很快平息下来,课上得有条不紊。
2.出于爱心,不要激化矛盾
偶发事件经常发生在差生身上,差生的自尊心强,自卑心理也重,他们十分渴望得到老师的信任的尊重,即使有了差错,也希望得到原谅。
因此,作为教师,应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
在处理“偶发事件”时,注意把严肃、善意的批评和信任、积极的鼓励结合起来,把“尽量多地要求”与“尽可能地尊重”结合起来,切不可感情用事,用训斥加批评的方法简单粗暴地处理,以免激化师生之间的矛盾,造成师生之间的情绪的对立,扩大事态的发展。
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
在这里,谁有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
”
据说,解放前上海有位大学教授叫姚明辉,体弱清瘦,却总是宽袍大袖。
入冬畏寒,姚教授头戴大风兜,远看只露出一副眼睛,一个尖尖的鼻子,一撮翘翘的山羊胡子,颇有点滑稽。
一天上课,教授刚走进教室,就看见黑板上不知谁用漫画笔法画了一只人面猫头鹰,那人面活像姚教授的脸。
姚先生立定看了一会,毫无愠色,拿起一支粉笔,一本正经地在漫画旁边写道:“此乃姚明辉教授之尊容也。
”大家笑了。
姚先生也笑了。
那位作剧的漫画作者舒
了口气,对教授产生了一种高山仰止的尊敬。
可见爱心与教育机
智是相通的,是相辅相成的。
处理偶发事件,运用教育机智时,千万不能忘了“爱心”二字,否则,就有可能把事态扩大。
3.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所谓“势”是指事情发展所表现出来的趋向。
处理偶发事件时,要注意发现和挖掘事件本身所包含的积极意义,然后或顺势把学生引上正路,或逆势把学生拉向正轨。
一位刘老师接过一个差班。
上第一堂课,她刚把手伸到粉笔盒里掏粉笔,突然触摸到一个冷冰冰软绵绵的东西,吓得她尖叫一声,大家一看,原来是一条中指大小的冬眠水蛇,在倾倒的粉笔盒边蠕动,全班哄堂大笑。
刘老师努力使自己镇静下来。
待笑声稀疏了。
她带着余悸平缓地说:“据说,每位接我们班的新老师,都有一份大家赠送的特殊礼物,比如王老师的灰老鼠,郑老师的大王蜂……而我呢,你们送了条水蛇。
”她微微笑了笑,指着那条蛇说:
“我是第一次这么近看到蛇,刚才还摸到它,而且着实吓了我一跳。
不过,我觉得捕捉这条蛇的同学挺行,至少他挺勇敢,有一定的捕蛇经验……”这时,外号叫“踏踏跳”的男生“扑哧”一声,嘴凑到同桌“卷毛”的耳根:“老师还表扬你呢。
”“卷毛”不自在地摇摇头。
他原以为这节课像以往一样有“戏”看了,没料到老师还表扬了自己,这是他上五年级以来第一次受表扬,可就是高兴不起来,只是呆呆地听着刘老师讲有关蛇的小常识、有关写蛇的文章……第二天早晨,刘老师又踩着铃声走进教室,一股清香扑鼻而来。
她意外地看到,讲台的粉笔盒上插着一束野菊花,在射进教室里的阳光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教室里鸦雀无声,一双双眼睛扑闪扑闪地……从此,这个班变了,变成了全校的先进班。
变的原因,就在于刘老师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善于因势利导,将消极因素化为积极因素。
4.实事求是,不文过饰非
课堂上,有些偶发事件是学生或外界环境造成,也有些是教师讲课中的失误造成的。
比如我们在前面“失误型”中所举的例子。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教师不能文过饰非,死不认错,或者反过头来训斥学
生,那样会丧失威信,而应当实事求是,心胸坦诚,或从错误中引出教训,使大家认识更深刻,或设法巧妙更正,将事故化为“故事”。
报载,一位化学教师在公开课上讲道:“当我们把燃烧着的金属钠伸到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时,将会看到钠剧烈燃烧并生成大量白烟。
”接下去演示实验,集气瓶里却冒出了黑烟。
同
学们愕然了。
化学教师随机应变:“这块金属钠为何燃出黑烟?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贮存方法。
”全班立刻由惊愕变成活跃,一位同学抢着发言:“金属钠性质活跃,不能裸露在空气里,而是贮存在煤油中!”“你说得对!”教师怀着歉意的心情向大家说,“由于我的疏忽,实验前没有将沾在金属钠上煤油擦干净,结果发生了刚才的实验事故。
为了揭示上述错误原因,我不打算回头处理煤油,而将沾有煤油的金属钠继续烧下去。
请大家想一想,燃烧的过程中,烟的颜色将发生怎样的变化?”“黑烟之后将出现白烟!”结果再次演示实验证明了大家的预言。
当化学教师宣布:“同学们,你们的预言实现了!”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不仅有学生的,还有听课教师的。
是化学教师坦诚的襟怀,实事求是的品质,灵活的教育机智与应变艺术促成了这堂课的成功,博得大家的一致赞赏。
(四)应变艺术的最优化
课堂教学应变艺术是一种比较高超的艺术。
由于课堂上很多偶发事件是事先预料不到的,所以应变时必须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其方法技巧应随着情况的不同而不同。
但是仔细分析起来,它也有规律可寻。
其主要的方法技巧可以归纳为以下16种。
1.以变应变法
当课堂教学超出原来的设想,突然出现意料不到的情况,且影响正常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变应变。
如上面提到某农村学校上课突然飞进“不速之客”麻雀时,有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他首先让学生把麻雀赶走,然后说:“我们的课上得太生动了,连麻雀也来助兴,现在麻雀飞走了,我们书归正传。
”接着继续讲课,效果很好。
2.借题发挥
把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巧妙地融进自己的教学之中,利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借题发挥做“文章”。
还是上面那种情况,另一位教师的处理方法就不同。
他借“不速之客”
麻雀的出现,以“麻雀闹课堂”为题,让学生仔细观察麻雀在教室内飞行、欢叫的情况,并
将看到、听到的情况记叙下来,使这堂习作课上得有声有色,效果良好。
3.顺水推舟法
挖掘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有利因素,因势利导,顺水推舟,把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偏差巧妙地引导到教学正道上来。
如一位教师让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写“连衣裙”三个字,那位学生写成“裢衣裙”。
这位教师没有生硬地批评学生,而是顺水推舟地加以启发引导。
师:你写这个“裢”字时怎样想的?
生:连衣裙是衣服类,所以要加“衣”字旁。
师:连衣裙是怎样的一种服装?
生:衣服连着裙子。
(稍停,学生自语)啊,错了。
“连”字表示连接,不能加“衣”字旁。
师:对!“连”字在这个词中表示连接,不能加“衣”字旁,但“连”字确实可以加上不同的形旁构成新的形声字。
谁能说出几个?
同学例举:莲、链、涟、鲢。
显然,那个学生写错别字是受了形声字的干扰,教师如果简单否定,很可能造成学生对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感到困惑,甚至产生混乱。
这位教师不囿于原来的教学设计,巧妙地因势利导,启发学生从对词义的理解去发现问题,既纠正了错别字,又保护了他原来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可谓一举两得。
4.节外生枝法
如果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外问题,反映出一部分同学在某一方面的偏差,这时教师不妨“节外生枝”,用一点时间指点迷津,澄清是非。
如一位教师教《小白兔和小黑兔》一文时,她在课堂上让学生抄写生字,结果发现很多人写“拔”字时把右上方的一点漏掉了,有的
经多次提醒仍丢三落四。
于是这位教师来了段“节外生枝”。
师:同学们,小白兔大热天顶着太阳给小白菜拔草热不热啊?
生:热。
师:她会不会流汗?
生:会流汗。
这时教师指着黑板上“拔”字右上方的一点说:“这就是小白兔拔草时额头上流出的汗珠。
你们打开生字簿看看,谁把小白兔额上的那颗汗珠漏掉了?这样随便埋没小白兔的功劳可不
好啊。
”小学生们听后个个开心地笑了,“拔”字右上方的那一点牢牢地印在脑海里,再也
没有漏掉的了。
可见,必要的“节外生枝”对教学效果的提高也很有用处。
5.停顿休整法
当学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出现“分心型”的意外情况,或者精神疲劳,将要发生“分心型”情况时,教师应暂时停止讲课,或让学生闭目养神休息两三分钟,或做课间操,倦困时,还可做做小游戏,唱上一支歌。
待学生的精力恢复,注意力集中时,再讲课,学习效果会大大提高,这叫做“磨刀不误砍柴工”。
6.暂时悬挂法
课堂教学中,学生有可能提出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而且有些问题与课堂教学关系不大,或比较难回答、难解释。
如果把时间消耗在这些无关紧要而又难以解释清楚的问题上,势必影响教学的进度。
这时教师可以采取暂时悬挂法,答应学生课下解释,或鼓励学生课后自己去寻找答案。
这样既不挫伤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又能鼓励他们分析问题,还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这与“节外生枝法”是两类不同的处理方法。
如讲《小蝌蚪找妈妈》时,
有位学生当堂提出:“老师,小蝌蚪为什么会在水里游?”这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三言两语难以说清,硬要说清,费时不说,与课堂教学无大益处。
这时可以暂时挂起来:“××同学这个问题提得很好,
不过,课堂上时间太紧,再说现在大家接触这个问题也太早,等到大家上了初中,学习了生物,自然就会明白了。
”这种应变艺术值得提倡。
7.妙语补失法
课堂上教师有时说错了话,可用妙语来补失;说漏了的,也可以待机补上。
笔者曾听过这样一节课。
一位数学教师讲“代数式的值”,按课前设计,开始就应板书课题,也许是因为有外地教师听课,慌乱之中忘记了。
当他出示第一道例题时,发现了此事,但他没有慌张:“像这样的数就是代数式的值。
”这时再把没有板书的课题补上。
一句妙语,天衣无缝,局外
人根本不知道他讲课中出现了失误,知情人也为他的应变技巧而折服。
8.将错就错法
有的教师课堂上发现自己的错误,不生硬地改正,而是来个“将错就错”。
一位语文教师讲《故宫博物院》因一时大意,将“博”误写成“搏”,板书完他马上意识到自己错了,这时
他来了个急中生智:“同学们,谁发现这个题目中有错字?是哪个字错了?”在学生指出后,这位教师又随机将“博”、“搏”二字进行辨析,将一堂本来有错的课上得有声有色。
9.及时调整法
上课时,有时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按原计划进行,这时,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如果讲到某个问题,班上绝大多数学生都不理解,那么教师就应该放慢速度,或补讲一些有关的知识。
如果该下课了,原先设计的内容仍未讲完,那么教师就应该说:“因时间关系,这个问题我们在课堂不讲了,留给同学们课下去思考、去探讨”;或者干脆说:
“要弄清这个问题,且听下回分解”。
所有这些,都不失为调整应变的好方法。
10.复查共探法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产生错误而没有察觉,或者似有察
觉而没有把握,可以采用复查共探法:“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对,哪些地方做得不对。
”
然后伺机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例如有一位教师利用发现法教《圆的面积》,让学生事先拼
摆准备好的学具。
有的学生把圆拼成了平形四边形,有的则拼成了梯形、三角形。
然后根据
这些图形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S=πr2只有拼成三角形的,推出S=2πr2。
教师指着后
者,笑着对学生说:“大家仔细看一下这个推导过程,看谁能发现推导中的错误。
”班上学
生仔细思考、检查,纷纷举起了手,把错误很快更正过来。
11.巧设暗示法
有的学生上课时精力不集中,教师可视情况用语言、眼神、手势等作暗示。
如有位教师正讲着辩证唯物主义常识,发现个别学生在下边玩弄东西,便随机说道:“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我们看问题不能单从某一方面来看,但是——”说到此处教师有意加重语气,“唯有一心不可二用,所以我们上课时一定要集中精力。
”同时眼睛注视思想开小差的学生。
巧妙的暗示使那位学生很快意识到自己错了,连忙放下手中的东西,集中精力听起课来。
12.个别提醒法
对于课堂上精力不集中的学生,如果暗示法不起作用时,教师可换用个别提醒法。
可以
边讲课边走到该生身边,或亲切地摸摸他的头,或用手轻轻敲他的书本和课桌,提醒他注意
力集中到学习上来。
也可以当众提醒,但不能伤害学生。
如一位教师讲着课发现个别学生在
下边玩东西,便当众提醒说:“这个问题很重要,也很难懂,同学们一定要集中精力,否则就
听不懂。
”经这一提醒,那位同学就注意听课了。
13.重点提问法
对于精力不集中的学生,如果以上两种方法都不见效,还可以采用重点提问法,通过个别提问,强迫他把注意力转移过来。
另外,如果教师讲课时一时接不上茬,或由于紧张把某个问题一时忘记了,也可以采用提问法,在提问学生的同时调整一下自己的思路,使自己尽快地接通思路,以便顺利地讲下去。
14.幽默调侃法
在课堂上适度进行幽默调侃,是唤起学生注意,避免发生分心型偶发事件的有效方法。
如有位教师春季上课发现个别同学打瞌睡,随机说了句诗:“春风吹得书生醉,莫把课堂当睡堂。
”同学们一笑,那位学生睡意全无了。
幽默调侃了,教师进行自我调侃也不失为一种应变技巧。
一位身材矮小的教师到新班上课,刚进教室有的学生就失口而笑,还有的在下边窃窃私语。
教师见状不急不躁,微笑着说:
“同学们,我曾因为自己身体矮小摔碎过几面镜子。
今天我能够博得大家开心的一笑,这证明我们之间的感情交流已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取同学们之'长’来补自己之'短’,努力提高自己。
”一席幽默调侃之言,道出了教师宽阔的胸怀,课堂上充满了和谐友好的气氛。
15.以褒代贬法
课堂上对出风头、恶作剧的学生要视情况,可以批评,也可以表扬,但最好以褒代贬,通过表扬,唤醒他的主人意识,使他自觉地改正自己的错误。
例如一位教师,一天去上课的时候,刚迈进教室门槛,只听“嗖”的一声,一只纸折的“火箭”飞到了讲台上。
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张票面一元的人民币。
这可能是哪个学生对某件事不满所为。
这位教师没有发火,也没有大声训斥学生,而是面带笑容地说,“宇宙飞船上天,是人类为征服太空所驱;这只'
火箭’,在上课之前射向讲台,它的发射者一定为渴求知识而来。
”平时那位恶作剧的学生挨批评挨习惯了,批评时他满不在乎,这次一表扬,他反到不好意思起来,接下来讲课,他听得比哪堂都认真,效果比哪堂都好。
16.巧给台阶法
课堂上,凡是好出风头或恶作剧的学生,一般都是比较调皮的学生。
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时,要注意给他们台阶下,千万不能闹对立,否则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有可能把矛盾扩大,产生不良效果。
对偶尔犯错误的同学更应如此。
刊载,小学二年级的李老师上课时刚出现在门口,正在舌战中的女同学立即七嘴八舌地向他告状,说小王把沙子撒进了小丽的眼。
小王矢口否认,小丽则边擦眼泪边嚎啕大哭。
整个教室处于一片混乱之中。
李老师通过观察,很快作出判断:小王欺负小丽,但小丽的眼里并没有沙子。
她的哭只是想借老师的嘴批评小王为她出气。
怎么办?如果当堂查问,势必影响上课。
如果不问,小丽则会泣个不停。
李老师先叫同学们静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手帕,帮小丽擦眼泪:“不要哭
,让老师帮你把沙子弄出来。
”说着,一本正经地检查小丽的眼,并且帮她吹了几下。
边吹边问:“还有沙子吗?还痛吗?”“不痛了。
”那位学生巴不得趁机下台。
李老师进一步给她台阶:“不痛就不要哭了。
哭鼻子不是坚强的孩子!——这件事到底怎么回事,咱们下课再说。
现在上课。
”小丽真的不哭了,班上立即静下来,课进行得很顺利。
课堂应变的方法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课堂上只要我们依据不同的情况,因势利导,见机行事,采取相应的应变方法,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发扬长征精神,开展义务送教,
推广立体教学,服务一线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