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申论热点预测十:农村环境问题
2010年国考申论
2010年国考申论一、引言国家公务员考试是我国选拔优秀人才进入政府部门工作的重要途径。
其中,申论是考试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本文将围绕2010年国考申论展开讨论。
二、2010年国考申论概述2010年国考申论是一道政治题,题目为《市容环境问题的解决》,要求考生分析当前我国城市市容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三、问题分析当前我国城市市容环境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包括:1.建筑垃圾乱倒乱堆,导致城市面貌不美观;2.街头乱贴小广告,影响城市整洁度;3.行人天桥和地下通道内乱丢垃圾,造成恶臭和卫生问题;4.自行车乱停放,给交通和行人造成不便。
四、解决方法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对建筑垃圾的管理,建立专门的垃圾处理场所,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倾倒建筑垃圾行为的处罚力度;2.增加对街头小广告的管理力度,建立市容管理巡逻队,严查乱贴乱画行为,并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3.对行人天桥和地下通道内加强监控,设置垃圾桶和宣传标语,引导市民养成文明乱丢垃圾的好习惯;4.加强对自行车停放秩序的管理,建立统一的自行车停放点,并对乱停乱放的自行车进行清理和处罚。
五、实施效果通过以上解决方法的实施,可以取得以下成效:1.建筑垃圾处理得到规范,减少乱倒乱堆现象,城市面貌明显改善;2.街头小广告得到有效控制,城市整洁度得到提高;3.行人天桥和地下通道内的卫生状况得到改善,市民出行更加舒适;4.自行车停放秩序得到规范,交通和行人通行更加顺畅。
六、结论通过分析2010年国考申论题目《市容环境问题的解决》,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通过加强管理和采取相应措施,可以解决我国城市市容环境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城市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
注:本文仅属于个人观点和理解,仅供参考。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锦集之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一、农民工问题(一)进城务工人员存在权益受侵害的现象1.一些地方在农民工务工就业的职业、工种等方面,设置了许多不合理限制。
2.企业用工和劳动管理很不规范。
3.劳动岗位极不稳定,报酬难以有效保证。
4.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
5.社会基本保险普遍缺失。
(二)进城务工人员权益受侵害的主要原因1.许多人观念上有错误,以农民来定位“进城务工人员”。
2.社会保障不完善。
(三)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对策1.解决好雇佣者对进城务工人员随意克扣工钱和拖欠工资等问题2.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健康保障。
3.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其技能和素质。
4.确立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伤保险制度。
5.确立进城务工人员工资分配办法。
6.帮助建立一个具体的进城务工人员组织。
二、拖欠民工工资问题(一)民工工资问题的原因1.一些地方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一些房地产项目资金来源不落实,是造成拖欠的重要原因。
2.部分开发商资金不足,盲目立项、开工。
3.施工企业垫资施工,导致总包单位无力垫资又要求分包单位垫资施工的恶性循环,进而造成民工工资的拖欠。
4.包工头为了自身利益多赚利润,故意拖欠。
5.包工头不与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导致民工投诉时缺乏法律依据;另外,不按时发工资也是造成民工工资被拖欠的原因之一。
(二)解决民工工资拖欠的对策1.充分认识解决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重要性。
第一,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对于维护人民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第三,是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制止“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要求。
2.要采取有力措施,完善相关制度。
第一,应该建立一个认定拖欠民工工资的制度。
国家应该制定统一的《民工拖欠工资管理条例》,而不是各地自搞一套。
第二,要建立民工任职的资质人定,以此遏制我国由于民工进城没有管理造成的巨大浪费。
申论答案农村环境整治
申论答案:农村环境整治
一、面临的困境
(一)垃圾处理方面:
1.厨余垃圾处理难,干湿垃圾准确投放率低。
2.废品回收不被重视,废品回收格低,群众积极不高。
3.垃圾分类投入少,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群众积极性低。
(二)秸秆焚烧方面:
1.农民农业生产忙,焚烧秸秆是生产习惯。
2.无企业进行秸秆回收。
3.政府对于秸秆加工补贴低。
二、解决对策
(一)倡导志愿服务。
形成志愿者向小区发放垃圾袋并进行分类投放指导的机制,定时到小区进行指导。
(二)加大对于废品处理的科技投入和政策补贴。
提升处理水平和生产效益,提高废品收购价格,定期组织基层人员上门回收。
(三)加强对于垃圾分类回收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
提升专业技能,并对于参与垃圾分类回收的居民实行一些比如公园门票等公共服务类的政策性补贴。
(四)加大宣传力度。
县乡村三级利用广播、电视等媒
体加大对于秸秆焚烧危害的宣传,更应深入农户家中去进行走访宣传。
(五)提高政策支持。
鼓励区域内农业投资往养牛等畜牧业发展,政府提供养殖技术支持,对于养殖类企业回收秸秆给予政策性补贴。
(六)提高补贴。
引进以家庭为单位的沼气转化为电、热能技术,并且在农户中宣传普及,对于参与农户给予一定补贴。
申论热点_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一、原因分析1. 环境保护政府投入的不足。
由于我们国家以前将发展的任务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导致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这就造成了政府对于环保的欠账过多,环境治理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
2. 政府干预的失灵。
在我国赶超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各级地方政府无论是从地方利益还是政治前途出发都会选择经济利益至上的战略,甚至为此牺牲环境利益。
原因很简单,环境质量的改善通常要很长一段时间才可以显现,而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更为直接和明显。
地方官员的任期通常比较短,在此前提下,忽视环境而发展经济就成为地方政府的一种理性的选择。
再者,地方政府与其所辖的污染企业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使得地方政府往往维护企业的发展,在制定和执行污染控制任务时敷衍、搪塞;况且,环境质量具有很强的外溢效应,不仅表现在一个地区对公共环境的污染会损害相邻地区的利益,而且一个地区政府治理本地区环境的好处肯定会被其他地区所获得,这就削弱了地方进行环保投资的积极性。
所以,这种政府负责环境治理与发展经济的矛盾存在是导致我国环境污染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3. 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资源消耗比较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为此,我们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上个世纪最后20年,我们以能源消费翻一番为支撑,实现了GDP翻两番的目标。
本世纪前20年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可以预见,随着经济增速加快,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的消耗将不断增加,资源紧缺的问题将日益凸显。
但在现实生活中,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比较突出。
4. 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将更多地从自身利益出发,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他们往往忽视或很少从长远角度去考虑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其后果是人们只关注于经济增长的数字,却往往忽略了背后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并且这种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将污染问题转嫁给了社会。
申论优秀范文:如何有效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加点评)
如何有效解决农村环境问题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生活垃圾和废弃杂物乱堆乱放,畜禽散养,环境脏乱差,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比例较大,农膜随处可见,乱烧秸秆等问题普遍存在。
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背道而驰,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亟需引起重视。
造成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农民的环保意识较差。
受传统观念影响,农民的环境意识不强,温饱即足,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农民的环境意识和维权意识普遍不高,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二是治理力度不够。
各级政府对改善环境、提高产品质量、营造和谐环境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对工业污染转移和农村自身污染问题普遍没有引起重视,各级组织机构标准不健全,管理力量薄弱。
三是投入严重不足。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治理农村污染的资金严重不足,对大多数农产品缺乏产品质量检测标准,更缺乏必要的检测监督手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为此,笔者建议:一是要浓化宣传氛围,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关键是要把广大农民群众发动起来,在农村营造一个学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宣传环境保护政策、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热烈氛围,要形成人人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农村环境保护意识。
因此,各级组织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村环境污染的危害,不断加强村级农村环境卫生知识和技术培训,传授他们好的技术,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让农村环境保护变成生产者的自觉行动,真正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是要建立健全各类机构,加大治理力度。
要建立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完善管理机制清理垃圾。
对所有农村村头地角、河边沟渠、房前屋后、公共场所、室内室外等存量垃圾,定期集中时间进行全面清理。
同时,各镇、村要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设置农村生活垃圾桶点(垃圾中转站),配备环卫机具等作业设施、设备,组建保洁队伍,建立起“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清运体系和集中处置机制,建立管理、考核等相关配套制度。
公务员申论热点素材及分析
公务员申论热点素材及分析公务员考试中,申论部分一直是考生关注的重点。
了解和掌握热点素材,并能够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提升申论成绩至关重要。
以下为大家梳理一些常见的申论热点素材,并进行相应的分析。
一、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和成功的案例。
存在的问题:1、农村人才短缺。
许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严重,缺乏创新和发展的活力。
2、农业产业发展滞后。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效率低下,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弱。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道路、水电、网络等基础设施存在短板,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
成功案例及经验:1、某些地区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如有机农产品、观光农业等,实现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增加了农民收入。
2、加强农村教育和培训,培养了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持。
3、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分析:乡村振兴需要综合施策。
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发展。
同时,要注重培养农村人才,推动农业产业创新,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然而,当前生态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
问题表现:1、大气污染严重。
一些地区雾霾天气频繁出现,影响居民健康和出行。
2、水污染问题突出。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导致河流、湖泊等水体受到污染。
3、土壤污染不容忽视。
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以及工业废弃物的排放,使土壤质量下降。
应对措施:1、加强环境监管。
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
2、推广清洁能源。
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3、加强生态修复。
通过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等措施,改善生态环境。
分析: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监管和治理;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减少污染排放;个人要增强环保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呵护我们的生态家园。
2010年新农村建设申论考试 论述题解答
2010年新农村建设申论考试论述题解答这次统考的热点----新农村建设问题【问题解答】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目标)是什么?答: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什么党和政府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答: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由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农业科技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较,存在较大差距。
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扩大内需、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
目前,中国最应启动内需的地方就是农村,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创造需求,有效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建设新农村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改革发展的大局。
⑤国家重视新农村建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改革发展的大局,国家重视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
是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
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我们所学过的那些知识和观点?(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在农村,必须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众多。
这是我国的重要国情。
要让广大农村居民也能安居乐业,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
(3).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目的。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在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2010年公考申论范文
2010年公考申论范文:关于“三农”问题的探讨(一)、什么是“三农”问题什么是“三农”问题。
所谓“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
从现在看来,目前中国应在解放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迎接入世挑战。
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
目前,各地兴起的户籍制度改革纷纷向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开刀”,希望能够借此进一步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
但需要前瞻的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后,解放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导,形成的移民潮会给社会治安造成相当大的压力。
因此,城市化的步骤需要控制,小城镇是消解城乡二元对立、改革户籍制度的必要配套措施。
农民问题,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
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
提高农民素质是富民强国的重要举措。
农民问题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减负问题。
农民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改革力度不够,目前还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仍是“管事的人不多,吃饭的人不少”。
因此,减轻农民负担首先应该考虑加大力度进行机构调整,减员增效,把农民增收放在第一位。
(二)、解决“三农”问题的五个关键一是要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
坚持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依法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生产经营自主权。
二是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科学利用水土光热资源,依靠科技,突出特色,积极推进建设农业优势产业带和优势特色产品基地,壮大支柱产业。
三是要全力以赴打好扶贫攻坚战。
四是要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
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农民。
要把劳务输出作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战略措施,增强农民外出务工的组织化程度,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搞好农民外出务工应用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培训,扩大输出规模,提高劳务输出效益。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问题汇总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直接关系着亿万百姓的切身利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也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关系到民生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由此,也是历年申论考试的重点,例如2008年重庆考查的是养老问题等。
因此,联创世华专家特地为广大考生解读了此热点。
一、背景2009年6月11日15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与网民在线交流。
2008年9月2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出席中国社会保障论坛首届年会开幕式并致辞。
他强调,要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坚持从中国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把握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律,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社会保障长效机制,实现社会保障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黄菊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其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
特别是近十年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明确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确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涵盖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以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机制初步形成,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管理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黄菊强调,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经济运行的“调节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长治久安、人民生活幸福、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础。
黄菊提出,加快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一要坚持从国情出发,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城乡统筹,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符合农村经济和社会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抓紧研究解决农民工的工伤、医疗、养老保险问题,以及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申论作文乡村环境分析
申论作文乡村环境分析近年来,我国乡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加强分析和解决。
乡村环境指的是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生活环境、产业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在乡村环境分析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乡村环境污染是一个主要问题。
由于工业污染的转移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乡村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农村地区的粪便、农药、农膜等农业废弃物积存,土壤和水源受到了严重污染。
同时,乡村地区缺乏相关的环保设施和污染治理措施,导致污染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其次,乡村环境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随着快速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农田和林地被开垦建设,大量的乡村自然资源被消耗和破坏。
农村地区对生态保护的意识薄弱,在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健康。
再次,乡村环境面临着垃圾处理问题。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但乡村地区缺乏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导致大量垃圾随意倾倒和焚烧,给乡村环境带来了严重危害。
同时,农村地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较低,缺乏对垃圾的正确处理方法的了解,加剧了垃圾处理问题的复杂性。
最后,乡村环境建设和改善亟待加强。
建设美丽乡村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但目前乡村环境建设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除了环境污染和破坏等问题外,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也相对薄弱,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
因此,应加大政府投入,提高乡村环境建设的力度,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促进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乡村环境分析中,我们需要关注污染问题、生态破坏、垃圾处理和环境建设等多个方面。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乡村环境问题的根源和影响,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保护乡村环境,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农村环境污染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农村环境污染【关键词】农村污染、污染转移、产业转移【背景材料】材料1:一段时期以来,我国沿海城市出现以下现象:一面是发达地区关停污染企业,另一面则是欠发达地区的招商引资团蜂拥而入。
这一现象,被人们戏称为“污染转移”。
近年来,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在招商引资的旗号下,不断承接沿海城市的污染项目,局部地区的生态恶化趋势越来越严重。
材料2:城镇垃圾转移农村,加剧环境恶化。
由于目前仍没有垃圾处理场,乡镇垃圾收集房等环卫设施也不齐备,生活垃圾、工业建筑垃圾、医疗废弃物被转送乡下,造成二次污染。
某地村民告诉记者,珍珠养殖户受利益驱动,实行高密度养殖,过量投放鸡粪等有机肥,造成水体污染;珍珠养殖水体排出的废水发黑发臭,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沟港,导致他们无水可饮。
某县政协委员**告诉记者,该县6家大企业虽然添置了排污设施,但排污设备很少按环保要求正常运行,均不同程度地排放着“三废”,对大气、水体、土壤造成持久性危害。
有个别企业甚至采取夜晚偷排方式,躲避环保部门的检查管理。
【考点分析】一、简要概括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问题,主要表现有:(1)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区域转移。
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盲目招商引资,承接沿海城市污染项目,导致农村生态恶化。
(2)城镇生产、生活垃圾转移农村,导致污染事故频发,城乡矛盾突出。
(3)过度发展。
受利益驱动,高密度种植养殖、农药化肥使用及污水的随意排放,污染水源。
(4)工业“三废”危害农业经济,带来安全隐患。
个别企业采取偷排方式,躲避环保部门的检查管理。
二、谈谈产业转移中的污染项目转移的应对之策?(1)观念方面。
强化宣传,加强引导领导干部树立发展观和政绩观;政绩考核与环境保护挂钩;实现领导人负责制。
(2)规划方面。
对于引进外资和新上项目,科学的规划、严密的论证及环评,避免引进污染环境、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和污染不能治理达标的项目。
(3)技术方面。
公务员申论热点解析:农村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
公务员申论热点解析:农村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公务员申论热点解析:农村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背景链接】近年来,我国农村环境保护与整治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已取得初步成效。
全国已有很多村庄参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但农村垃圾治理和环境污染问题依然没有真正解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必须清醒认识农村环境保护与整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综合分析】【原因】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是农村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深层原因,重城市、轻农村,不仅使得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拉大,而且使得城乡环境保护和整治工作的差距拉大。
城市环保机构健全有力、农村环保机构力量薄弱;城市环境标准要求严、农村环境标准要求低;城市环境投资多、农村环境投资少。
农村很难申请到专项环境治理排污费,很少得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财政资金;城市垃圾转移农村,一些企业危险废料运往农村倾倒。
1、农村环境保护和整治理念不科学。
一是把农村环境保护和整治跟发展农村经济割裂开来。
二是农村环境整治简单套用城市标准。
三是农村环境整治急于求成,重形式、轻内容,重当前、轻长远。
2、农村环境保护与整治的政策法规不完善。
3、农村环境保护和整治资金投入缺口大。
4、农业环保技术推广应用乏力。
5、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和整治工作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对策】深化对农村环境保护和整治工作的认识。
坚持环境保护与环境整治并重,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并重,通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来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
坚持城市环境整治与农村环境整治并重,统筹规划城乡环境整治,统筹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
坚持农民在农村环境保护和整治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加强生态文明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能力,着力改变农民不良生活习惯,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1、建立完善农村环境保护和整治的法规和规章制度。
2、着力推广农业环保技术。
3、建立健全农村环保资金投入机制。
4、拓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渠道。
5、建立完善环境考核评价和环境监管体系。
2010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问题总结
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标准表述“收入差距”问题背景:改革开放之初,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国民经济,我们针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一些弊端,对分配制度和原则进行了调整和改革,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这一原则对于打破平均主义的平等观,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出现了扩大的趋势,这引起人们的广泛关切。
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居民总体收入差距呈现快速扩大的趋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趋扩大;区域之间居民的收入差距扩大;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
有人把收入差距的扩大归咎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提出要对分配原则进行调整。
由此引起了社会上包括理论界对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的讨论。
改革发展的进程中,社会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收入差距是难以避免的,但应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如果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悬殊而又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不仅会挫伤人们的积极性,而且会影响社会安定团结。
“收入差距”问题的原因:一、历史原因导致收入分配明显向城镇倾斜。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与此相适应,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程中,通过工业产品定价、农产品统购派购等政策,形成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提取了大量农业剩余价值;在国民收入再分配过程中,又确立了以城市征收制度为一元、农村征收制度为另一元的城乡隔绝的“二元”税制结构,农民的税负偏重。
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和城乡税制的“二元”结构,直接造成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二、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拉大了地区之间收入差距。
居民收入呈东、中、西递减现象,这固然有区位环境、基础条件等历史因素,但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的由东向西的经济推进序列和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有着直接关系。
这些年来,国家出台了大量向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特区倾斜的政策以及税收优惠政策,客观上拉大了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
农村污染申论作文素材
农村污染申论作文素材素材一: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畜禽养殖规模小、污染治理薄弱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养殖设施和管理水平落后,导致排放的畜禽粪便无法有效处理,直接进入水源和土壤,严重污染了环境。
另一方面,农民对养殖业的环保意识薄弱,往往忽视了污染防治工作。
这些问题既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威胁。
素材二:农药和化肥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农药和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使用导致了农村环境的严重污染。
农民为了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利用了大量农药和化肥,其中包含的有害物质残留在土壤中,通过地下水和降雨逐渐渗透到水源中,最终危害农田周边的水域生态系统。
此外,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还会破坏土壤的生态环境,导致土地质量下降,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
素材三:农村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地区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但对生活垃圾的处理仍然滞后。
农村缺乏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的机制,很大一部分生活垃圾直接被焚烧或填埋,导致空气和土壤污染。
同时,一些有机废弃物未经过有效处理,成为传染病传播的媒介。
因此,推动农村地区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提高垃圾资源化的利用率,对于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素材四:农田灌溉水源的污染问题农村地区的农田灌溉水源经常受到污染,主要是因为城市工业污水、农村生活污水和农药残留等因素的影响。
这些污染源通过河流和地下水进入农田,不仅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了巨大危害,也影响人畜健康。
此外,农田灌溉水源的污染还会在环境中逐渐积累,对生态系统造成长远影响。
因此,加强农田灌溉水源的污染监测与治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素材五:农村燃煤污染和农作物安全问题农村地区很多地方仍然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燃煤污染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有害物质大量排放到空气中,导致大气污染,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畜健康。
2010年新农村建设申论考试 论述题解答
这次统考的热点-—-—新农村建设问题【问题解答】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目标)是什么?答: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什么党和政府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答: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由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农业科技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较,存在较大差距。
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扩大内需、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目前,中国最应启动内需的地方就是农村,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创造需求,有效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建设新农村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改革发展的大局。
⑤国家重视新农村建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改革发展的大局,国家重视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
是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
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我们所学过的那些知识和观点?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在农村,必须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众多。
这是我国的重要国情。
要让广大农村居民也能安居乐业,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
(3).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目的.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在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申论模拟之农村环境污染
申论模拟之农村环境污染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2.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参考作答110分钟;总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来的“作答要求”作答;4.请在指定的位置作答,在草稿纸上或其他地方作答一律无效。
给定资料1.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取得了积极进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稳步推进,环境保护的组织管理体系正逐渐向农村延伸,农村生态示范创建成效显著,全国土壤污染状况和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全面启动,农村环境状况的家底将进一步摸清。
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农村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遏制和扭转,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等种种环境问题危害群众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
严峻的农村环境形势,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2.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压力增大,不少城市将污染型企业转移到郊区或农村,某些地方政府基于发展经济的考虑而不惜引进污染转嫁型企业,这些因素都造成农村环境质量下降,环境保护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乡镇企业大多规模小,无力采取完备的环境保护措施。
有的乡镇企业属于高污染型企业,但是出于发展经济的考虑依然没有停产停业,而且乡镇企业一般资金、技术力量薄弱,不愿意建设或购买环保设施。
与城市系统、严密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相比,农村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几乎是一片空白。
环境监测、环境监理和环境规划在农村难见身影,致使在农村的企业大多不重视环保工作,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
由于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农村生物多样性被破坏,土壤、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被污染,再加上农村垃圾没有进行专门处理,农村的环境不断恶化。
另一方面,农村生活垃圾污染严重,卫生部的调查显示,农村垃圾污染情况不容乐观:目前农村每天每人生活垃圾量为0.86公斤,每年的生活垃圾量接近3亿吨。
农村环境
申论热点:农村环境农村环境现状:一是农村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地区普遍面临着污染排放总量大,农村生活污染、面源污染严重,工业污染、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加剧等突出环境问题。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农业源主要污染物如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分别达到1324.09万吨、270.46万吨、28.47万吨,分别占全国总排放量的43.7%、57.2%和67.3%。
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环境质量的改善和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也影响社会稳定,制约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长期以来,“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点源、轻面源”的环保城乡差距十分突出,农村环保欠账过多。
近些年来,尽管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加快发展,但总体上仍然滞后,仍是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一块“短板”。
目前,农村环保社会服务的覆盖面和公平性还相当不够,整体水平与老百姓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的要求明显不相适应。
全国农村每年产生90多亿吨生活污水、2.8亿吨生活垃圾,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随意排放;化肥年施用量达到4700多万吨,有效利用率不到35%。
全国4万多个乡镇、约60万个行政村,绝大多数没有环保基础设施。
三是农村环境管理的基础薄弱。
首先是投入不够。
目前全国约有60万个行政村,按照其中1/3,即20万个行政村迫切需要治理,每个行政村治理需要100万元,中央和地方各投资50%测算,共需中央财政投入1000亿元。
目前的资金投入规模与需求的差距较大。
其次,监管能力不足。
多数省级环保部门还没有负责农村环保的专职处室,县级及以下基层环保部门力量更为薄弱,95%以上的乡镇没有环保机构。
缺乏必要的监测、监察设备和能力,无法有效开展工作。
再次,法规标准不完善。
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主要是针对城市、工业点源污染防治制定的,有的法律法规对农村环境保护虽有原则性规定,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相关排放标准还存在空白,已经不能有效解决日趋严重和复杂的农村环境问题。
申论归纳总结题范文
题目:关于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研究一、问题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主要包括: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农村工业污染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威胁着农村生态环境的稳定。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
二、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1.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1)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2)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面源污染。
(3)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如秸秆还田、有机肥生产等。
2. 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1)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处理能力。
(2)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的先进技术,如生物处理、物理处理等。
(3)加强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自觉参与农村环境治理。
3. 加强农村工业污染治理(1)严格农村工业项目审批,严禁高污染、高能耗项目进入农村。
(2)加强农村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确保企业达标排放。
(3)引导农村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绿色环保产业。
4. 完善农村环保法律法规体系(1)修订和完善农村环保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效力。
(2)加强农村环保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3)建立健全农村环保投诉举报制度,保障农民权益。
5. 强化农村环保宣传教育(1)开展农村环保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2)利用媒体、网络等渠道,广泛宣传农村环保政策法规。
(3)举办环保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农民环保热情。
三、总结农村环境保护是关系到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通过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加强农村工业污染治理、完善农村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农村环保宣传教育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同时,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申论热点:防治农村污染
两会召开前,记者在四川、宁夏、湖南等地采访时发现,随着中国农业集约化、现代化程度提高,以畜禽养殖、农药化肥、生活垃圾为代表的农村面源污染日趋严重。
随着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工业产品的不断渗入,农村的生活垃圾正日益“城市化”,而农民生活习惯却还没有改变,随意倾倒而没有收集或处理的现象较为严重,再加上配套设施的建设远未跟上,导致一些地区农村公共环境每况愈下。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一、现状第一,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含有塑料包装的食品、生活用品在农村已十分普遍,垃圾中的难降解有机物质迅速增加。
第二,农村现在是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二污合流”,已大大超过水体的环境容量。
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以及集约化养殖业对水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日益凸现。
第三,农村生活污水和人畜粪便污染问题显现,畜禽粪尿直接排放量,又进一步加剧了水体污染。
在养殖业污染上大量畜禽粪便随意露天堆积,导致有害病毒扩散和传播,成为疾病增多和一些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根源。
在生活垃圾上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不少垃圾随意堆积,严重影响着农村的生活环境。
第四,农业工业企业过快无序发展造成农村环境污染排放量较大。
大企业大多集中在城市经济开发区内,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环境基础设施相对农村来说较为完善,而分布在农村的企业大多是低小散企业,属于粗放型经营模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思想认识不到位,环境意识不强。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农产品质量,忽视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对农村土壤以及河道的污染。
第二,在种植业中,农民只认识到化肥农药简单、方便的好处,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畜禽粪便用作农田肥料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导致养殖业与种植业严重分离,畜禽粪便乱堆乱排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对环境的污染逐年加重。
未经处理的畜禽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而养殖场会产生大量含有氨、硫化物、甲烷等有害物质的恶臭气体,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申论热点:提升和改善农民的生产环境的措施
申论热点:提升和改善农民的生产环境的措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即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促进生产发展,优良的生产发展环境是前提和基础。
目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大环境总体趋好。
但受长期的小农经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深刻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金融环境恶化、硬件环境退化、人文环境弱化、体制环境老化",迫切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农民的生产环境。
一是金融环境恶化,资金成为农民发展生产最紧缺的资源。
农村金融是农村生产与建设的血脉。
但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血脉在倒流,农村金融机构事实上已经成为从农村"抽血"的主渠道。
每年约有7000亿元资金通过金融渠道流向了城市,平均每个县高达3亿元以上。
农村的增值收益,大部分剩余被金融机构抽走。
近两年,农业贷款余额仅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7%~8%,乡镇企业贷款余额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4.4%,均远低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
农村金融业成为我国金融业中最为脆弱的环节,农村金融业正在逐步被边缘化。
"财政输血、金融抽血"的局面,使统筹城乡带来的支持效益被大大抵消,各项惠农政策大打折扣(2006年,国家财政投入农村的总量3000多亿,只相当于农村通过金融渠道流向城市资金的一半),资金成了农村最稀缺的资源。
一面是"流出"表现的过剩,一面却是需求表现出的稀缺,一个尴尬的"二律悖反"。
二是硬件环境退化,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成了制约农村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
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大部分是大包干以前修建的,现在普遍老化、损毁。
而由于国家水利建设资金大部分投向大江大河治理,农民最需要的、受益最直接、受益程度的中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预测十:农村环境问题一、关注农村环境问题:农村的三类环境污染问题农村环境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支持者一直是城市污染的消纳方。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在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尤为突出。
各种污染不仅威胁到了数亿农村人口的健康,甚至通过水、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最终影响到城市人口。
本文重点分析东部发达地区现代化进程中的典型污染问题并提出未来在全国层面上的对策。
⒈现代化农业生产造成的各类污染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的开发已接近极限,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加之化肥、农药使用量大的蔬菜生产发展迅猛,使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
化肥年使用量4637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化肥使用量达40t/km2,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22.5t/km2的安全上限。
而且,在化肥施用中还存在各种肥之间结构不合理等现象。
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目前,东部已有许多地区面源污染占污染负荷比例超过工业污染。
农药年使用量约130万吨,只有约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全国9.3万km2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并直接威胁到人群健康。
2002年对16个省会城市蔬菜批发市场的监测表明,农药总检出率为20%~60%,总超标率为20%~45%,远远超出发达国家的相应检出率。
这两类污染在很多地区还直接破坏农业伴随型生态系统,对鱼类、两栖类、水禽、兽类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胁。
化肥和农药已经使我国东部地区的水环境污染从常规的点源污染物转向面源与点源结合的复合污染。
由于大棚农业的普及,地膜污染也在加剧。
近20年来,我国的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世界首位。
2003年地膜用量超过60万吨,在发达地区尤甚。
据浙江省环保局的调查,被调查区地膜平均残留量为3.78t/km2,造成减产损失达到产值的1/5左右。
⒉由于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因为基础设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每年产生的约为1.2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每年产生的超过2500万吨的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较快的地区,这种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象并没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改善,其对人群健康的威胁在与日俱增。
⒊乡镇企业布局不当、治理不够产生的工业污染受乡村自然经济的深刻影响,农村工业化实际上是一种以低技术含量的粗放经营为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反积聚效应的工业化,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不仅造成污染治理困难,还导致污染危害直接。
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废水COD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以上,而且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污染物处理率也显著低于工业污染物平均处理率。
近些年来,在人口密集地区尤其发达地区,集约化畜禽养殖蓬勃发展。
这些地区可资利用的环境容量小(没有足够的耕地消纳畜禽粪便,生产地点离人的聚居点近或者处于同一个水资源循环体系中),加之其规模和布局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没有注意避开人口聚居区和生态功能区,造成畜禽粪便还田的比例低、危害直接。
同时,在污染排放强度上并不低于工业企业的集约化养殖场,其污染危害更加严重:不仅会带来地表水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以及大气的恶臭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畜禽粪便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
此外,由于污水灌溉、堆置固体废弃物、承受了大量工业污染的转移,农村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已经延伸到了食品污染。
我国污灌面积由1978年的约4000km2增加到2003年的30000km2,约占全国总灌溉面积的10%。
全国因固体废弃物堆存被占用或毁损的农田为1300km2。
由于我国农村污染治理体系尚未建立,环境污染不仅将迅速“小污”变“大污”,而且已经“小污”成“大害”,给作为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中国农村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其中超过60%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饮用水源水质不达标;中国农村人口中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逐步上升,从1988年的0.0952‰上升到2000年的0.1126‰。
对于基本排除在医疗保障制度之外的农民,这是极大的威胁。
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的实施方案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根据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对采取有力措施使严重危害农村居民健康、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污染问题得到解决的村镇,国家实行了“以奖促治”政策,以激励和促进地方人民政府及社会各界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投入,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为进一步落实“以奖促治”政策,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通过“以奖促治”,推动污染防治的重点流域、区域和问题严重地区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着力解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威胁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
(二)基本原则。
注重实效,农民受益。
有针对性地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保证农民得到实惠。
政府引导,多元投入。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加大投入,吸引社会资金,鼓励农民出资出劳。
规范管理,公开透明。
整治项目的确定、成效考核和奖励资金的使用要向社会公布,尊重群众意愿,接受群众监督。
(三)工作目标。
到2010年,集中整治一批环境问题最为突出、当地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村庄,使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加强,环保意识得到增强。
到2015年,环境问题突出、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村镇基本得到治理,环境监管能力明显加强,环保意识明显增强。
二、实施范围、整治内容和成效要求(一)实施范围。
“以奖促治”政策的实施,原则上以建制村为基本治理单元。
优先治理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松花江、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南水北调水源地及沿线等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区域,以及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范围内,群众反映强烈、环境问题突出的村庄。
在重点整治的基础上,可逐步扩大治理范围。
(二)整治内容。
“以奖促治”政策重点支持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和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等与村庄环境质量改善密切相关的整治措施。
(三)成效要求。
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划定了水源保护区,在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建设了截污设施,水质监测得到加强,依法取缔了保护区内的排污口,无污染事件发生。
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妥善处理了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并确保治理设施长期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
通过生产有机肥、还田等方式,有效治理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对分散养殖户进行人畜分离,养殖废弃物得到集中处理;对历史遗留农村工矿污染采取工程治理措施,消除了隐患。
推广化肥、农药污染小的生产方式,建立了有机食品基地;在污灌区、基本农田等区域,开展了污染土壤修复示范工程,保障食品安全。
三、实施程序和监督考核(一)申报程序。
每年上半年,由环境保护部、财政部根据有关规划和年度预算安排原则及重点,发布年度“以奖促治”资金申报指南,提出具体要求。
“以奖促治”资金由县级人民政府申请,经市(地)级环境保护、财政部门审核,省级环境保护、财政部门审查汇总后,联合报送环境保护部和财政部。
环境保护部会同财政部组织审查。
已有投资渠道的农村环境治理项目,按现行工作程序进行。
(二)资金管理。
“以奖促治”资金是财政奖励资金,专项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省级财政部门应在中央财政下达资金的20个工作日内,及时下达资金预算。
资金使用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县级财政、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资金审核和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专项核算,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资金使用和整治进展情况要在当地张榜公布,实行村务公开。
财政部会同环境保护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对违反规定,截留、挤占和挪用资金或有其他违规行为的,将相应扣减或取消安排下一年度资金,并按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监督考核。
省级环境保护、财政部门要加强“以奖促治”政策实施进展和成效、资金使用、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群众满意程度等情况的考核验收,于每年2月底之前将上年度实施情况报送环境保护部和财政部。
2008年已安排的“以奖促治”项目应于2009年6月底前完成,省级环境保护、财政部门要于2009年8月底前将实施情况报送环境保护部和财政部。
环境保护部会同财政部对“以奖促治”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抽查并考核,考核的重点是“以奖促治”工作机制、责任制落实、治理目标完成、资金管理等情况。
对按时完成治理目标、考核情况较好的地区,优先安排“以奖促治”资金;对未按时完成治理目标,考核情况较差的地区,将通报批评并取消申报资格、停止资金安排或追缴已拨付资金。
四、组织领导(一)地方责任。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以奖促治”政策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合理规划本行政区域综合整治的目标和任务,建立工作制度,完善政策措施,制订具体实施方案,逐级明确责任,层层抓好落实。
县级人民政府作为政策落实的责任主体,要抓紧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通过签订责任书等形式,明确具体承担单位的任务和要求,并确保污染治理设施稳定达标排放。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参照国家“以奖促治”政策,结合当地实际,安排本级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补助资金。
(二)部门分工。
环境保护部要做好“以奖促治”政策实施的统筹规划,加强对治理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和考核,会同有关部门尽快编制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确定“以奖促治”政策支持的范围、目标、内容和资金需求,为年度资金安排提供依据。
财政部要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会同环境保护部抓紧制定出台“以奖促治”资金管理办法。
发展改革委要制定综合性政策措施,加大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支持力度。
其他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