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 糖到哪里去了 冀人2017课标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冀人2017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水和空气”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册教材围绕“特征和性质”这组概念设计,本单元也是基于物质科学领域展开的。

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了水的基本特征。

而本课则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通过把学生非常熟悉的白糖放入水中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在观察分析中初步感知溶解现象,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能较熟练地运用感官感知物体的特征。

虽然他们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溶解现象。

像他们知道糖在水中能化掉,但是糖是怎样化的?在水中有什么变化?这些是学生很少思考的问题。

另外,由于年龄的认知特点,思维处于半逻辑状态,以形象思维为主。

因而并没有认真地观察、思考过,不清楚什么是溶解。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一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里,如白糖、食盐等。

2.能运用多种感官或工具观察物质溶解现象。

3.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糖溶解在水中的现象。

4.能简述探究过程和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现象。

5.认识到溶解现象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溶解现象,能举例说明一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里。

难点:培养学生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教学准备:
烧杯、清水、玻璃棒、白糖、高锰酸钾、小勺、方糖。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师: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个小故事,同学们想不想看?好,咱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动画:驴子驮盐过河)
师:谁来说说驴子为什么轻松了很多?生:盐化到水里了。

师:真棒!师:如果驴驮的不是盐,而是糖呢?生1:也会轻松。

生2:应该也能化到水里。

师:这其中的奥秘你们想知道吗?生:想!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糖到哪里去了(板书:糖到哪里去了)
设计意图:以同学们最感兴趣的视频小故事引入,不仅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能从开始就活跃课堂气氛。

二、实验探究,获得新知
1.认识材料,制定计划:
师:想要看看糖放入水中后的现象,谁来说说需要有什么?生:要有糖、水、杯子、勺子
师:这是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材料,你们打算如何使用呢?生:用勺子取出糖,放入水中。

师:这个玻璃棒谁能猜猜有什么用处? 生:搅拌。

设计意图:认识实验材料,了解各材料的用途。

2.小组讨论,猜想预测
师:接下来,咱们先小组讨论一下,糖放到水里后会发生什么?把你们的讨论结果填写到《观察表》的猜想一栏。

(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大家讨论的特别认真,那现在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猜想?小组代表发言。

师:大家都知道猜想不是事实,要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说该怎么办?
生:试一试,实验。

设计意图:猜想是合作探究结果的雏形,让学生动手之前先动脑。

3.实验验证,观察记录
师:咱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实验的具体要求吧。

(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观看视频)
师:现在咱们就开始实验吧。

(注意事项:1.小组合作,及时记录。

2.搅拌时,玻璃棒不要与烧杯壁碰得乱响。

3.不熟悉的物质千万不要尝。


学生实验,填写实验观察表。

(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猜想后,我们必须实验验证。

准确的实验方法是正确操作的基础,利用课件将实验方法分解,强化注意事项和观察方向,并指导学生规范的进行搅拌操作。

4.学生汇报,评价反思
师:各组实验的非常认真,老师看到好几个小组已经整理好了实验仪器,真棒!哪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

(估计学生有以下几种说法)。

(1)化了;
(2)砂糖到水里去了;
(3)砂糖变得很小了,到水里去了;
(4)砂糖变得很小很小,分散到水里去了。

(5)把砂糖放入水中,渐渐地砂糖的小颗粒就不见了。

(教师评价,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猜想不一定准确,只有通过动手实验来验证猜想,体现了科学的真实性。

同时将猜想的结果和实验结果形成鲜明对比,加深印象。

5.得出结论,获得新知
师:通过实验,我们最后还能看到糖吗?生1:看不到了。

生2:在水中融化了。

师:是的,像糖这样,放到水里后变小,小到我们眼睛看不到的过程我们称为溶解现象。

师:可以说糖溶解于水了。

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里,例如:白糖和食盐。

为了让同学们清楚的看到实验现象,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有颜色的物品——高锰酸钾,来代替砂糖。

师出示高锰酸钾让学生观看并解释:高锰酸钾是一种化学药品,现在跟我一起认识它(教师带领学生齐读两遍)不要看它这么小它可很神秘噢!我把它放入水中你们可要仔细观察.
思考:高锰酸钾在水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它到哪里去了?
把一小颗的高锰酸钾晶体轻轻地放入一杯水中,不要搅拌,静静地观察一分钟,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大约一分钟后,将会看见水中高锰酸钾颗粒的周围有紫红
色的像云雾一样的物体向外扩散;这时再轻轻地搅动一下,就可以看见紫红色的云雾向水的四面八方扩散开去,最后,这一杯水全部变成了均匀的紫红色。

师:请说出你看到了什么?
生1:高猛酸钾刚入水,象天女散花一样慢慢散开。

生2:象小雨点一样,一丝一丝地落下。

生3:象云彩一样慢慢飘浮,逐渐散开。

生4:象放烟花似的,向四周散开,最后整杯水都变红了,真好看。

师:同学们都观察的很仔细,描诉的很清楚。

糖、高锰酸钾的颗粒在水中变得很小很小,并且均匀地分散在水中,这种现象叫溶解,也就是你们说的化了。

以后不要这么说了,应该怎么说呢?
5、得出结论:高锰酸钾的颗粒溶解于水中变得很小很小,并且均匀地分散在水中。

像砂糖、高锰酸钾在水中发生的现象是溶解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高锰酸钾在水中变得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均匀地分散在水中
师总结:我们把像砂糖、高锰酸钾等物品在水中发生的现象叫溶解现象. 设计意图:学生在进行一系列操作活动后,他们的前概念进行修正,在本环节得到新的认识和理解。

三、水到渠成,扩展延伸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溶解现象,你们知道还有哪些物品溶解于水呢?
生1:奶粉。

生2:洗衣粉。

生3:蜂蜜、味精、鸡精。

生4:感冒冲剂。

师:药只用溶解到水中被人体吸收,病才能被治好。

师: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溶解呢?
师:请同学们猜测哪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中?生回答自己的猜测
师:课下自己做实验验证你的猜测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进一步体现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四、学以致用,课外拓展研究如何加快物品在水中的溶解。

1、提出问题,引发猜想
老师这里有一块方糖,现在老师想喝一杯方糖水,你们想一想能利用桌上的器材
为老师快速泡制一杯方糖水吗?(学生交流后回答。

学生会想出很多的办法做实验,比如:用热水来溶解,先将方糖研碎,然后再加入水中溶解;不停地用玻璃棒进行搅拌;以上三种方法一起使用等。


2、实验验证
(1)这些方法真的能使方糖快速溶解吗?下面我们就用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怎样实验呢?
(2)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交流实验设计,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4)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单
(5)交流汇报实验情况(学生先汇报,然后师生一起归纳实验结论)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接触对比实验,教师需要加强指导,以“扶”为主,在“扶”的基础上适当的“放”,让学生在交流中经历实验设计的过程,掌握实验设计的方法。

五、总结全课学以致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在我们周围有很多亲人为我们操碎了心。

如:我们的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等等,我们是不是应该感谢他们呢? 我们就可以为他们冲一杯牛奶来表达我们的心意,学了今天这一课后,同学们回家给自己的亲人冲蜂蜜水或牛奶噢!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再见!
设计意图:
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让同学们有更多动手动脑的时间、空间。

板书设计:
2.糖到哪里去了
砂糖变得很小很小
水溶解现象高锰酸钾
均匀地分散在水中
教学反思: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本节课的设计以新课标为指导,使学生亲身经历“问题--假设--验证--总结--应用”的探究过程。

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的发现、
思考、感悟、交流,很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

首先,通过视频小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接着提问:“如果把糖放入水中,大家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现象?”大家纷纷开始猜想。

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和发明。

”可以说,猜想是合作探究结果的雏形,有了猜想,学生便会兴趣盎然的探究。

然后,学生们汇报出预测结果,接着让学生分组实验验证,从而得出本课的重点知识:一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里,如白糖、食盐等。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关注学生的思维走向,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

注重培养学生“动手”之前先“动脑”,“动手”之后再“动脑”,真正把动脑与动手有机的连接起来。

为了让本课的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我在材料上,选择了颗粒较大的白砂糖,而不是家中食用的颗粒较小的白绵糖。

这样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加明显地观察糖慢慢变小,直到看不到的过程。

请他们活学活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回家给自己的父母制作。

从而将课上的知识,延伸到课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