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OLED产业发展现状(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OLED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中国大陆把OLED产业纳入了国家“十二五”计划。
根据《规划》,新型显示器件领域中的发展重点包括液晶显示器件、等离子显示器件,以及有机发光显示器件方面。
对于有机发光显示器件,《规划》提出将“推进中小尺寸OLED 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应用,研究大尺寸OLED相关技术和工艺集成。
”中国OLED 技术研究经过1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成果,并成功实现了产业化,国内维信诺、上海天马、京东方、彩虹、虹视等都在大力推进OLED特别是AMOLED发展的步伐。
那么我们对日韩台以及大陆OLED产业发展现状做一下浅析。
利润丰厚的OLED产业引起国家间的竞争。
OLED作为未来新一代显示器件,将在全球领引显示和照明两个领域,OLED产值以万亿计不为过,对如此回报丰厚的行业,世界各国和地区争相趋之,以分去最大蛋糕。
OLED产业在国际范围内的竞争已不单是企业间的竞争,而体现为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
日韩台及欧美均已制定了OLED产业战略规划。
早在1979年开始,日本通产省经光电产业技术振兴协会联合16家企业资助8.2亿美元为期10年的液晶显示产业化基础研究计划,受助企业要匹配70%研究经费。
2011年年底,为抢占苹果iPadiPhone引发的中小尺寸平板显示突破性的需求,又在《企业创新联盟》框架下投资25亿美元(占股70%到80%)组织日立索尼与东芝成立世界最大的中小尺寸LCD触摸屏及OLED显示屏新公司。
日本三菱化学、松下电工、出光兴产、堡土谷化学、柯尼卡美能达、住友化学、NHK、DOW、COVION等企业以及东北先锋、日本山形大学、大日本印刷与日本有机电子研究所等研究机构都积极开展OLED材料、显示等方面的研究,布局全球OLED 市场。
韩国在1990年起组成大专院校100多家企业参加的“平面显示器研究联盟”,每年政府投入30亿韩元支持经费。
在韩国政府在2010年5月19日推出的《显示器产业动向及应对方案》中,已经将OLED产业列为中长期发展目标。
为配合这个目标,政府投资85万亿韩元,进行5.5代AMOLED面板的工艺转换和核心有机材料的开发。
近期协助三星与LG兴建8.5代AMOLED面板产线。
台湾地区:在“两兆双星”计划框架中,从1991年到2002年,“政府”投
入70亿新台币支持显示产业研发与产业化,2004年又投入17亿。
近期,台“经济部”也仿照三星的一条龙模式,号召友达、奇美电、联发科、宏碁、华硕、宏达电等业者,组成主动有机发光显示器(AMOLED)联盟,除了由官方、供应商及客户三方共同投入研发外,也藉此整合上下游厂商,共同抢攻OLED市场。
欧美以默克化工、柯达、UDC、康宁为代表的行业巨头早已涉足OLED产业,并在OLED产业上游材料方面的研究多年,拥有了众多专利,形成了OLED专利网,以阻击其他国家的介入。
中国大陆把OLED产业也纳入了国家“十二五”计划。
根据《规划》,新型显示器件领域中的发展重点包括液晶显示器件、等离子显示器件,以及有机发光显示器件方面。
对于有机发光显示器件,《规划》提出将“推进中小尺寸OLED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应用,研究大尺寸OLED相关技术和工艺集成。
”中国OLED技术研究经过1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成果,并成功实现了产业化。
2012年是OLED的开元之年
LED电视、智能电视、云电视、3D电视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作为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的平板电视来说,自然不会仅停留在智能电视、3D电视等产品上。
而从2012年彩电发展趋势来看,OLED电视或将迎来发展元年。
在今年CES上,韩国的三星率先展示了一款55英寸OLED电视;LG也展示了一款55寸OLED电视,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关注。
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OLED 在市场上真正“热”起来得益于三星的大力推动。
进入2012年,三星天津滨海新区的OLED新工厂竣工投产。
新工厂竣工投产后,2012年天津三星OLED产量将扩大至5700万片,销售额将超过180亿元,三星OLED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
LGD也加快大尺寸OLED生产线的投资步伐,计划将旧LCD生产线转换为AMOLED生产线。
未来全球OLED产业发展的趋势是大尺寸AMOLED产品,目前这项技术仍处于产业发展的初期,只有韩国三星具备真正的大规模生产能力,但日本、台湾等在大尺寸OLED显示屏方面都跃跃欲试。
据NPDDisplaySearch报告,OLED技术在2011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并预计在十年内持续这种发展势头。
估计2011年OLED显示器的销售收入将超过40亿
美元(约4%为平板显示器销售收入),并将在2018年达到200亿美元(约占显示行业总额的16%)。
可见,面对丰厚的市场,2012年在OLED领域的争夺将进入白炽化,也预示着元年的到来。
从平板显示技术的演进及关联看,AMOLED与LCD虽然有较大差别,但都要用到TFT技术,两者具有极大的产业共通性和承接性。
AMOLED关键的驱动背板仍需要TFT进行驱动,其制造过程与现有的TFT阵列工艺和模组工艺在大部分的设备与技术方面均可共用,通过对现有TFT-LCD生产线少量的改造和设备的增添就能满足未来AMOLED产品的开发与生产。
因此,AMOLED与TFT-LCD不是一种技术替代关系,现有的TFT-LCD生产线通过技术升级即可改造为AMOLED生产线。
三星、LG在AM OLED产业化的路径上,就采用的是将现有的TFT-LCD生产线转换为AMOLED生产线。
在技术方面,OLED和LCD在面板阶段(不包括LCD的后段模组工艺)是非常的相似:以至于任何一条LCD生产线都可以经济的改造、转产OLED面板。
这种转产的投资只是兴建新生产线的不足一半,甚至可能更低。
换句话说,今天的液晶之王,则很可能就是明天的OLED之王。
综合以上方面,替代TFT-LCD的OLED并非颠覆性技术。
韩国的OLED发展现状
韩国的OLED发展主要以三星和LGD为主导。
近期三星和LG已经宣布将投资重点放在OLED技术上。
LG已为OLED技术的发展投资了大约35.6亿美元,而三星仅2012年的OLED投资将超过40亿美元。
根据最新的OLED-Info newsletter March 2012发布的消息,三星在4月1日成立投资65亿美元的“三星显示”新公司以加快OLED超越LCD进程。
三星已经剥离了LCD业务,单独成立子公司在OLED面板上进行投资,除了2011年5月投产的5.5代OLED面板生产线,三星2012年的8.5代OLED面板生产试验线将投产。
LGD投资AMOLED产业不如三星积极,但由于电视事业持续亏损,LGD也锁定AMOLED电视作为新的赢利点,并计划于2012年兴建8.5代OLED
量产线。
为了超越SMD,LGD的策略是跳过中、小尺寸面板,全力发展大尺寸AMOLED 产业。
三星也是全球最大的中小型OLED屏幕材质制造商,三星宣布将在2012年全年投资7万亿韩元(约合6.2亿美元)建造OLED生产线。
2012年三星在电视业务上的总体投资规划是47.8万亿韩元(约合41.1亿美元)。
此次三星将15%的投资金额单独使用到OLED技术的投资,包括研发新技术以及生产线、劳动力的购买,这也成为了公司历年来最大的单笔项目投资。
LGD将部分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由韩国转移至广州,腾出空间生产OLED (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
LGD投资了3.5代可挠式OLED生产线,并在今(2012)年上半年确定对8.5代OLED生产线的投资规模与方式,并透过这项计划大量生产55吋OLED电视面板,借以取得大尺寸OLED市场的领先地位。
为提升自制率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韩国AMOLED产业在生产线、材料和设备方面全面发展。
除了SMD、LGD大幅扩产外,韩国政府与面板厂商共同推动了设备与材料的国产化,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推动AMOLED产业持续增长,整体竞争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当前,韩国仍主导全球AMOLED产业,日本与中国无法与之抗衡。
材料与设备的自制能力对于发展AMOLED产业也相当重要。
除了扩增LTPS TFT基板产能外,材料与设备的自制能力对于发展AMOLED产业也相当重要。
设备折旧占AMOLED成本的比例高,因此,SMD与LGD积极培养韩国国内的设备厂商,协助开发和测试新设备。
近几年,韩国政府与面板厂商共同扶植其国内化工
厂研制有机发光层材料,并收到良好成效,SMD与LGD都尽量采用较便宜的国产材料来降低面板生产成本。
日本的OLED发展现状
说起日本的OLED发展现状,就要从OLED的基础研发说起,在OLED发光材料的研发上走在了世界的前沿。
日本Idemitsu Kosan公司不仅和友达、LG合作,还有索尼和松下,它提供了OLED面板生产原料,拥有超过2000项OLED方面的专利技术。
在2003-2007年,据调查日本在这方面的专利申请全球排名第一。
如图
在OLED电视发展方面,2007年,索尼就率先推出全球首款11英寸的OLED 电视,由于LCD的产业链形成和成本降低,直至普及化,再加上OLED电视成本高昂,索尼就中断了OLED电视方面业务。
2011年,日本索尼、东芝和日立制作所于8月宣布合并中小尺寸显示器业务,并将以官民共同基金日本产业革新机构为中心成立新公司,名为日本显示器(Japan Display)的新公司已经具备OLED技术基础。
社长大塚周一表示:“日本显示器一方面有Sony技术与专利授权加持,另一方面日立与Canon之间也有OLED面板的合作关系。
现时,已有客户要求2013年量产OLED显示器,日本显示器将配合在2012年春季合并前订立具体发展方针,确定2013年之前的第一阶段任务,并决定2013年之后应该锁定哪些技术进行深入研发。
”
索尼已计划将部分OLED面板产能转至JapanDisplay。
索尼握有开发OLED 的核心技术,再加上日本厂商在材料与设备技术实力坚强,未来仍可望在OLED 面板生产上奋力一搏。
松下位于茂原的LCD工厂也与Japan Display达成转让协议,预计今年4月内完成转让。
届时Japan Display在LTPS TFT基板的产能将大幅度增长,未来AMOLED面板的成本有望降低。
东芝、日立、Sony在整合之前,因受限于资金不足,只好缩小OLED技术的研发规模,而从目前OLED面板技术水准而言,中小尺寸面板很难凌驾于液晶之上,不管是画质、耗电量、产品寿命方面都有待突破,为此,必须在制程、材料多方面投入大量研发心血。
日本显示器的成立无疑加强了日本生产装置制造商、材料业者间的合作,新一代技术创新即将到来。
台湾的OLED发展现状
台湾为在OLED领域为战有一席之地,台“经济部”也仿照三星的一条龙模式,号召友达、奇美电、联发科、宏碁、华硕、宏达电等业者,组成主动有机发光显示器(AMOLED)联盟,除了由官方、供应商及客户三方共同投入研发外,也藉此整合上下游厂商,让厂商开发出来的新产品,在品牌业者的支持采用下,提高产能,共同抢攻AMOLED市场。
为抗衡三星在OLED方面的咄咄逼人之势,台联合日本业者,希望联手抢占中小尺寸AMOLED市场,日前和日本出光兴产株式会社联盟。
其中,台厂以友达布局速度最为迅速,举办2012年企业征才活动,打算全年招募2500名工程师,主要锁定在AMOLED等前瞻技术开发人才。
并且从2012年第二季度开始量产智能手机用AMOLED面板,计划用于高端智能手机,目标尺寸为4~5英寸,分辨率为250~300ppi。
并计划首先在台湾新竹的第3.5代AMOLED生产线上量产。
2013年下半年,新加坡的第4.5代生产线也可以开始量产,进一步推出下一代OLED 面板,甚至扩大到大尺寸OLED平板电视面板。
据传,宏达电、华硕、宏碁将可能包下友达AMOLED厂产能,友达也计划在第二季量产5寸以下的智能手机AMOLED面板。
目前,台湾厂商当务之急是扩充LTPS TFT基板产能,加速量产市场需求量最高的中、小尺寸AMOLED面板,并请当地政府协助,提升制程材料与设备的自
制率以降低成本。
至于大尺寸AMOLED面板,因为制程技术尚未成熟,且AMOLED 电视单价昂贵、现阶段市场接受度低,短期内不必急于投入量产。
欧美OLED发展现状
对于欧美OLED领域的发展现状,主要集中在微观研究领域,可分为小分子OLED阵营和大分子OLED阵营。
1、小分子OLED阵营
美国Eastern Kodak公司是小分子OLED阵营的领导厂商,掌握了大部分OLED 材料和器件设计的核心技术,拥有300多项专利,迄今为止有近20家公司得到了Eastern Kodak公司的专利授权。
从地域上看,Eastern Kodak公司的专利许可对象开始以日本厂商为主,之后Eastern Kodak公司逐步将其许可范围转向中国台湾省和香港的厂商,包括台湾的铼宝、东元激光、光磊、联宗光电以及香港的Truly International与精电国际等。
Eastern Kodak公司并没有把欧洲和美国的厂商作为重点合作对象,直到2001年Eastern Kodak公司才首次将其专利授权给欧洲的厂商(英国Opsys Ltd.),而得到Eastern Kodak公司专利许可的美国公司也寥寥可数。
这些得到Eastern Kodak公司OLED专利许可的亚洲厂商大多具有LCD产业背景,如三洋、三星等,因而在产品开发和市场渠道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
Eastern Kodak 公司选择这些厂商作为专利许可对象,很好地促进了小分子OLED技术的商品化。
目前小分子OLED比高分子OLED的技术和工艺都更加成熟,并已进入市场化阶段。
因而市场上的OLED绝大多数是小分子、中小尺寸的产品,主要用于MP3、手机、车载设备、仪器仪表上(如表1)。
2、高分子OLED阵营
英国剑桥大学利用分子聚合物作为OLED发光材料开发出高分子OLED技术(POLED),由于颇具发展潜力,于1992年另成立CDT(Cambridge Display Technology)公司,高分子OLED的基础专利主要由该公司和DuPont公司所有。
由于小分子OLED技术已经占领了相当一部分市场,而CDT公司自身也缺乏配套资金、利用专利技术能力,为推动高分子OLED技术产业化的步伐,CDT公司始终以非常积极的态度进行专利许可。
自从1996年首次将其专利授权给荷兰Philips公司以来,CDT公司先后在全球对Uniax、Philips、翰立光电等十余家厂商提供专利许可。
图表2是CDT公司所提供专利许可的厂商,从中显示出高分子阵营主要以欧美厂商为主,而高分子阵营拥有的日本及中国台湾厂商数量远少于小分子阵营。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加速高分子OLED产品商业化生产的进程并降低制造成本,CDT公司在积极寻找合作伙伴的同时也注意到了挑选供应链上不同类型的厂商进行专利许可,从表2可以看出,其许可对象不仅包括OLED面板与器件制造商,还包括了一些OLED材料供应商,如美国的Dow Chemical以及日本的Sumitomo
Chemical都是世界著名的化学材料公司,通过这种合作,CDT公司加强了与OLED 供应链上游厂商的联系。
推动了高分子OLED技术的发展,从而增强了高分子OLED 在显示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2012年2月康宁和三星移动显示成立一家新的股权合资企业,为迅速扩张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设备市场制造特种玻璃基板。
结合了康宁Lotus玻璃基板技术与三星OLED显示技术,这一新的运营实体将占据优势地位,为当前和未来的用于手持设备、IT设备以及大尺寸电视等的OLED技术提供出色的产品解决方案。
德国默克以成为OLED显示屏用材料领头羊为目标,持续设计、开发和生产各种特殊材料包括OLED用的高性能发光材料。
大陆OLED产业取得很大进展
目前,大陆在OLED方面主要集中在中小尺寸,并且在PMOLED和AMOLED面板两方面都有进展,下图是2011-2015年中国大陆在PMOLED与AMOLED产值对比。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创新,大陆京东方、维信诺、彩虹、天马等企业均已建立OLED实验线或中试线。
在全球面板企业都在加速布局OLED时,中国大陆企业也希望借助新技术占据战略高地。
然而,我国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才刚刚起步,OLED的研发也大多集中在中小尺寸(如图),在大尺寸OLED方面还没有涉及。
纳入国家“十二五”计划的OLED产业,在发改委、工信部的支持下,在OLED 显示产业有长足的发展布局。
除了清华维信诺之外,还有汕尾信利、上海天马、佛山彩虹等多家企业从事小尺寸PMOLED的研发和生产。
此外,维信诺、京东方、长虹等显示终端厂商也开始涉足AMOLED产业。
如京东方开始筹建的内蒙古鄂尔多斯5.5代AMOLED生产线,TCL、创维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研发和产业化,电子科技大学和京东方也共同建立了OLED联合实验室。
2010年由国内19家OLED企事业单位在广东惠州共同发起的中国OLED产业联盟。
有彩虹、维信诺、虹视、上海微电子、北方奥雷德、中显、宏威、吉林奥来德、TCL、阿格蕾雅、长虹、京东方、南京第壹有机光电等企业和研究机构参与。
近期,南京正试图在紫金(新港)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建立OLED产业孵化器。
特别社区内已成立了一个光电技术研究院,准备把它建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平板显示的创新中心,主要功能就是进行OLED项目的孵化。
依托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国家显示器件产业园和液晶谷,围绕OLED显示和OLED照明,重点发展OLED 材料、面板、模组、终端等,打造OLED全产业链。
现在,我们的OLED孵化园大楼已经打桩,明年年底就能建成。
为了推动孵化出来的成果尽快实现产业化,我们还规划了300亩的OLED产业基地,把OLED相关领域产业集中在一起。
这两年,京东方、天马等企业积极布局AMOLED新型显示,特别是京东方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投资兴建了中国大陆首条第5.5代AMOLED生产线,也是全球第二条5.5代AMOLED生产线。
据报道,京东方已经在近日生产出4英寸WQVGA分辨率Oxide AMOLED面板。
此外,京东方此前曾经官方表态已经取得Oxide TFT 基质技术的一些专利,可用来生产AMOLED面板。
长虹对OLED屏的自主研发,攻克并掌握全套的PMOLED量产技术、AMOLED 蒸镀封装核心技术、AMOLED基板关键技术等完整OLED量产技术。
同时,还建立国内最完整的PMOLED显示屏及模组生产线,成功开发了2.6、3.2、4.3、7.6英寸的AMOLED显示屏,对大面积有机材料真空成膜、薄膜封装等技术进行研究。
长虹已成为中国OLED产业中唯一掌握AMOLED研发技术的企业。
业界传闻,中国内地的京东方以及华星光电已经做好准备,开始研发AMOLED 面板。
TCL旗下的华星光电已经建立了一条4.5代LTPS/OLED面板试验性生产线,和该公司的8.5代液晶面板线同样位于深圳工厂内,预计2012年底开始量产。
大陆OLED产业发展的软肋
但目前OLED市场,先不说大尺寸AMOLED面板,连中小尺寸市场几乎被SMD 独占,中国厂商虽发力AMOLED产业,但技术研发能力仍不足。
在设备方面,中国尚无法自制AMOLED面板的重要制程设备,厂商必须采购昂贵的外国设备及其零组件进行生产,成本很难下降。
此外,有机发光层材料是影响AMOLED面板性能的关键,也是决定生产成本的另一重要指标。
早期只有欧洲、美国与日本的少数公司销售相关材料,且价格偏高。
国内面板厂商,目前仍依赖国外进口材料。
从世界范围的专利情况来看,日本和韩国在OLED产业方面拥有很强的实力,且发展步伐较快。
中国企业在专利领域的积累仍处于最初阶段,仍需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投入更多精力做好OLED产业基础研发工作,同时应注重全球范围专利布局研究,并慎重考虑中国自身在该领域内的专利布局情况,以取得长足发展。
国内面板厂商应在专利方面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OLED材料主要掌握在日本出光兴产、堡土谷化学、美国UDC公司以及一些韩国公司的手中。
中国大陆还没有一家能够提供稳定量产供货OLED材料的厂商,所以目前OLED材料需要全面进口。
目前,国外厂商对部分核心OLED材料因担心泄密,而不愿在中国大陆地区销售。
部分国内外OLED材料厂商也会拒绝《化审法》的检测。
一方面也是防止材料信息泄露,另一方面,一种材料要想通过《化审法》的审核一般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而且费用比较昂贵。
目前OLED材料在国内的销售额较小,还没有形成规模,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国内OLED产业的发展。
AMOLED产业发展正处于初期阶段
虽然韩国企业在大尺寸AMOLED面板领域有了大的发展,也推出了大尺寸的OLED电视,但总体上来说,AMOLED市场正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因技术、生产工艺及成本等问题,AMOLED大规模市场应用及大尺寸产业化尚有较长一段进程。
目前,AMOLED仅在小尺寸显示市场表现十分抢眼,行业巨头三星也以小尺寸AMOLED产品为主。
尽管AMOLED代表新型平板显示技术的发展方向逐渐清晰,但市场主流应用技术仍是TFT-LCD技术。
调查分析资料显示,TFT-LCD显示产品占有市场90%以
上的份额,并且仍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国际专业研究机构Displaybank的数据显示,OLED的市场渗透率按应用分类,预期2015年小尺寸为18%,中尺寸为 6.6%,TV为1.8%。
AMOLED技术的产业化目前面临着三大挑战。
首先是AMOLED面板良品率过低,目前生产的大尺寸AMOLED面板的良品率不到30%,而液晶面板则达到90%以上。
由此AMOLED电视的制造成本非常高昂,这也是大尺寸AMOLED面板不能量产的关键原因所在。
其次是材料成本问题,由于AMOLED需要较高的电流驱动,因此需要LTPS-TFT基板。
应用LTPS就注定了AMOLED的成本将居高不下。
第三是巨额投资问题。
投资新的AMOLED生产线所需投资是同产能TFT-LCD的2.5—3倍以上,所以韩日企业的AMOLED量产产线均以转换现有TFT-LCD生产线为优先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