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使用苯巴比妥肌注所致坐骨神经损伤的应对措施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2中国处方药 第15卷 第12期·临床研究·
近年来,据相关统计显示,药物注射引起的坐骨神经损伤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其中儿童所占比例最大[1]。
在临床上,许多疾病常用到臀部肌肉注射进行治疗,此种治疗方法操作简单,但稍有不慎,会形成肌纤维化或是造成坐骨神经的损伤。
除此之外,若对臀部肌肉频繁进行注射,将会引起臀肌挛缩症的发生,在目前这种情况的发生率逐渐增加,症状严重时,极有可能致残[2-3]。
在本次研究中,对使用苯巴比妥肌注所致坐骨神经损伤的患儿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3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苯巴比妥肌注所致坐骨神经损伤的儿童中选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25例。
在对照组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为(6.32±2.56)岁,病程为5 d~2年,平均病程为(10.45±2.43)个月。
研究组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为1.5~11岁,平均年龄为(6.75±2.41)岁,病程为3 d~2.5年,平均病程为(10.96±2.56)个月。
对比两组患儿的病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 >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理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常规理疗的基础上采取穴位注射治疗措施,首先确定穴位,若患儿的腓总神经受到损伤,所取穴位应为阳陵泉、足三里、悬钟等;若患儿的胫神经受到损伤,所取的穴位为三阴交、承山、承扶;若患儿属混合性损伤则交换使用上述两组穴位。
常规局部消毒穴位,
儿童使用苯巴比妥肌注所致坐骨神经损伤的应对措施研究
林景军
(咸宁市咸安区妇幼保健院,湖北咸宁 437000)
【摘要】目的 探讨并分析儿童使用苯巴比妥肌注所致坐骨神经损伤的应对措施。
方法 将接受治疗的50例使用苯巴比妥肌注所致坐骨神经损伤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奇偶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25)和研究组(n=25)。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理疗进行治疗,而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穴位注射进行治疗。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肌力恢复情况、恢复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等。
结果 研究组患儿肌力恢复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且患儿恢复所用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研究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2.00%,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00%,研究组的疗效明显比对照组更理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取穴位注射治疗苯巴比妥肌注所致坐骨神经损伤,不仅能有效促进患儿的肌力恢复,而且还极大缩短了症状恢复时间,疗效较为理想。
【关键词】苯巴比妥肌注;坐骨神经损伤;应对措施
及粘连程度和范围、子宫直肠封闭或凹陷的可能性比阴式子宫全切除术高,究其原因为,在确定手术方式时,不仅需考虑到盆腔粘连的明显者,选择腹腔镜的可能性更大。
另外,因腹腔镜可将手术操作范围清晰暴露在外,容易发现阴式手术无法观察到的盆腔粘连。
针对子宫直肠封闭凹陷者,建议给予腹腔镜方式,明确盆腔解剖状况,合理离断附件、处理粘连后,可把手术方式改为阴式,以免腹腔镜下处理宫旁组织器官发生困难,手术难度被降低,更为安全。
既往经验认为,阴式子宫全切除术更适合孕周≤12周以内的子宫内膜增殖症及子宫肿瘤患者,而子宫重量对阴式子宫全切除术无决定性作用。
有报道指出,阴式子宫全切除术最大可承受1 762 g的子宫重量。
不管阴式子宫全切除术,还是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均从阴道取出病灶,关键在于明确子宫中线,避免剔除或劈开病灶时出现偏移,损伤子宫血管、输尿管等。
子宫全切除术的手术方式主要有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开腹子宫全切除术、腹腔镜全子宫切除,其中腹腔镜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存在粘连可能性较小、术后恢复速度快、腹腔干扰性小等优势。
目前,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中多种方式,但操作者不能直接触碰到操作位置,若不熟悉操作流程或缺乏经验等,容易引发输尿管或膀胱损伤,增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而对手术方式有决定性因素的包含手术指征、盆腔解剖关系、术者经验等,保证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属于确定手术方式的一个基本性原则。
阴式子宫全切除术存在费用低、术后恢复速度快、损伤小、腹部无瘢痕等优势,患者接受程度较高。
近年来,阴式手术方式的手术指征有所扩大,操作者经验积累丰富,并可在基层医院中得到广泛性使用,无阴道分娩史、存在腹部手术史、盆腔轻度性粘连已不在为阴式子宫全切除术的禁忌证,但此手术方式所带来的创伤性仍然较大,且出血量也较多,手术视野小,尤其是针对附件疾病者和粘连症状来说,手术对附近脏器干扰性较大。
腹腔镜手术取代了开腹手术,虽然手术时间有所延长,究其原因为手术操作步骤复杂,对操作者的经验和手术设备有较大要求,但从某个角度来说,可控性较大,且存在视野清晰、附近器官创伤性小,促进术后康复。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优于阴式子宫全切术,前者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出血量,尤其是子宫大或是粘连严重者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方式治疗更为合适。
参考文献
[1]卢惠琼, 甘秀华, 薛安, 等. 三种术式切除非脱垂大子宫的临床比较. 广东医学, 2016, 37(z2): 77-78.
[2]朱卫华. 腹腔镜下大子宫次全切除术临床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17): 87-88.
[3]姜燕, 马丰悦, 詹艳, 等. 经阴式子宫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贵州医药, 2016, 40(9): 972.
[4]石秀金. 基层医院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除术临床分析. 蛇志, 2016, 28(2): 223, 228.
[5]罗莉. 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研究.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6, 29(4): 515-516.
[6]张丛敏,刘静,余梦虹,等. 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与阴式子宫全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临床比较.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 15(26): 5129-5131.
[7]毕秀秀.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在治疗妇科疾病中的疗效对比.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31): 161-162.
[8]谢文阳, 李萍, 熊员焕, 等. 介入治疗、腹腔镜和经阴道3种途径在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中的应用分析. 生殖与避孕, 2014, 34(7): 603-606, 610.
133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5 No.12·临床研究·
采用20 g鼠神经生长因子(武汉海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S2*******)与2 mL灭菌注射用水进行混合,将药物
穿刺入所选穴位,穿刺深度保持在15~20 mm之内,若进行回
抽无回血现象,将缓慢注入药液,保证各穴位约注入0.6~0.7
mL内,每隔1日进行注入1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肌力恢复情况、恢复时间、治疗效果进行疗效判断。
采用MRC肌力分级法判断肌力的恢复情况,肌力主要分为6级,0~2级:无收缩现象,可看到或在肌肉被触及收缩时颤动,无法抗重力;3~4级:能够完成全范围的活动,且可抗阻力;5~6级:可以与正常肌肉对抗的相同阻力,同时可做到全范围的活动[4-5]。
疗效可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标准,显效表现为小腿以及足部的皮肤恢复感觉,足背屈、足跖屈的功能均恢复正常,可独立行走;有效表现为小腿以及足部皮肤感觉障碍有了明显的改善,足跖屈、足背屈可活动,在搀扶的情况下可行走;无效表现为患儿的临床症状均没有发生改变。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出现的数据进行全面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卡方检验,若P <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肌力恢复的情况
经治疗后,对照组患儿肌力为0~2级的有4例,3~4级有9例,5~6级有12例;研究组患儿肌力为0~2级的有1例,3~4级有3例,5~6级有21例;两组数据对比,研究组患儿肌力恢复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详见表1。
表1:两组患儿肌力恢复情况[n(%)]
组别n0~2级3~4级5~6级
对照组254(16.00)9(36.00)12(48.00)
研究组251(4.00)3(12.00)21(84.00)
χ2值- 2.00 3.957.22
P 值->0.05<0.05<0.05
2.2 对比两组患儿症状恢复的时间
经过随访后可知,对照组患儿症状恢复的时间多处于治疗后的3~6个月内,而研究组患儿症状恢复的时间多处于治疗后的0~3个月内,研究组患儿症状恢复的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对比两组患儿症状恢复的时间[n(%)]
组别n0~3个月3~6个月6~9个月
对照组257(28.00)13(52.00)5(20.00)
研究组2515(60.00)9(36.00)1(4.00)
χ2值- 5.19 1.30 3.03
P 值-<0.05>0.05>0.05
2.3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的效果
对照组中治疗总有效率为60.00%;研究组中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2.00%,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2,P<0.05)。
详见表3。
3 讨论
坐骨神经于外旋肌的表面,由臀大肌的深面朝外向下行走,穿过存在于骨盆出口的梨状肌后,其边缘仅存在少量的脂肪组织以及疏松结缔组织,接近皮肤且无其他重要的分支[6]。
由坐骨大孔穿出时,部分坐骨神经将呈两条分开,分别称为腓总神经、胫神经,因此,坐骨神经在该段的受到损伤,可表现为仅是胫神经损伤或仅是腓总神经损伤,但由于腓总神经常处于后外侧,因此更容易遭到损伤。
而臀部肌肉注射导致坐骨神经损伤的机制主要有三个:因注射针的错位而直接导致神经损伤;或是因注射的药物引起的化学性刺激而导致神经损伤;除此之外,药物作用形成局部疤痕,使神经遭到压迫、卡压或粘连也可能会损伤神经。
也有部分患者可能同时存在上述三种导致神经损伤的机制[7]。
由于儿童年纪小,身体发育未完全,在注射中极易导致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的出现。
且儿童在注射时常伴随着恐惧紧张以及抗拒的心理,治疗的依从性不高,导致在注射时出现注射点把握不准确、深度过长等情况,从而导致坐骨神经损伤的现象发生,同时坐骨神经损伤还与所用药物的毒性、药物对神经的影响等相关,而苯巴比妥注射液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阻碍单突触以及多突触的传递等。
儿童坐骨神经损伤主要的表现为神经纤维发生水肿且充血,纤维组织出现增生的情况,有脂肪浸入,且一部分的血管壁变厚。
该症状归属于中医学痿证的范畴。
由于注射操作不合理,损害了经络,导致经脉受到严重阻碍,引起气血不顺畅,治疗则需要疏通经络,活血行气[8]。
在治疗中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找准穴位将药液注入其中,结合药物作用对穴位的渗透以及针刺的刺激,帮助患儿将受损的神经细胞重新激活,对受损神经组织血液的循环起促进作用,对恢复患儿神经功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对研究组患者采用了穴位注射进行治疗,患儿肌力恢复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症状恢复所用的时间有所缩短;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
表明,采取穴位注射治疗苯巴比妥肌注所致坐骨神经损伤,不仅能有效促进患儿的肌力恢复,而且还极大缩短了症状恢复时间,疗效较为理想。
参考文献
[1] 尹凤琼,唐一平,保明芳,等. 注射致坐骨神经损伤患儿肌电图分析.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8,17(2):124-125.
[2] 陈勇,蔡兰云,钟建民. 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在儿童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实用临床医学,2003,4(6):83.
[3] 张胜利,李六一,丛锐. 神经肌电图对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的定量评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4,8(20):4042-4043.
[4] 杜勇,吴保凡,张洪涛,等. 药物注射致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及肌电图回顾性研究(附37例分析). 证据科学,2001,8(3):150-153.
[5] 武富良. 儿童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分型. 中医临床研究,2015,14(3):29-31.
[6] 李丽红,王建国. 儿童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早期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7,20(12):1073-1075.
[7] 张毅. 穴位药物注射配合经络导平治疗儿童坐骨神经损伤136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9(34):98.
[8] 易翠蓉,李捷. 穴位注射配合中药治疗51例坐骨神经痛疗效观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6,8(3):156-157.
表3:对比两组患儿治疗的效果[n(%)]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
对照组259(36.00)6(24.00)10(40.00)15(60.00)研究组2515(60.00)8(32.00)2(8.00)23(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