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宋元襄樊鏖兵五年 定南宋生死存亡的一战

合集下载

湖北襄阳:宋元之战

湖北襄阳:宋元之战

湖北襄阳:宋、元之战宋元襄阳之战是冷兵器时代世界历史上攻守时间最长、战争形式、战争手段利用最多样化的一次大规模战争,它牢固奠定了襄阳在我国乃至世界上的军事重镇地位。

宋元襄阳之战是冷兵器时代世界历史上攻守时间最长、战争形式、战争手段利用最多样化的一次大规模战争,它牢固奠定了襄、樊在我国乃至世界上的军事重镇地位。

其战争过程波澜壮阔,惊心动魄。

本文试将这一著名战例简述如下:一、战前的襄阳宋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正月,南宋与蒙古联军攻灭金国,宋、蒙在中部大致维持着以淮河——南阳一线为双方国境线。

南宋驻守这一线的是与蒙古有灭国、覆族、毁家之恨的原金国降宋的北军,他们仍由北军降将率领,有邓州赵祥、唐州郭胜、均州范用吉、德安尚全等。

大敌当前,愚蠢腐朽的南宋官僚体系,对这批有生力量不但不加珍惜爱护,反而猜忌提防,百般刁难、排挤,直至企图屠灭,导至他们心寒齿冷、诚惶诚恐、朝不保夕,随后的蒙古军南下时被迫投降了他们的宿敌蒙古。

端平三年,襄阳城连同城内大量物资、武备也在内讧和自相残杀中落入蒙古人之手,劫掠殆尽后被焚毁一空,并将襄阳居民全部强迁到蒙古人统治下的洛阳地区,襄阳城成为一座废墟,宋京湖制置司衙门不得不后移到南面的江陵。

襄阳也失去了其河南屏障,成为直接与蒙古、后来的大元接壤的边防前线。

此后,襄阳除一度为蒙古人所占有外,基本上于荒于人烟状态,直到宋理宗淳祜十一年(公元1251年)京湖安抚制置使李曾伯派荆湖副都统高达、幕府王登率二万一千名荆湖军才收复襄、樊两座毁弃的空城,襄阳城西里许真武山东麓的《襄樊铭》记录了此事件。

襄、樊二城隔江对峙,宋军在江中立木桩,用铁锁链连接,中间铺以木浮梁架设的浮桥将二城联为一体,使之守望相助,互为犄角、唇齿相依。

襄阳南有岘山山脉,西有万山遮蔽,汉水成东北二面的天然屏障,东南有鹿门山拱卫。

经过高达几年对襄、樊二城的修复,让驻军家属移居襄阳,通过浚河、开渠、屯田、免租、移民等活动使襄、樊渐渐恢复生机。

中国古代著名战争-襄、樊之战的故事

中国古代著名战争-襄、樊之战的故事

中国古代著名战争-襄、樊之战的故事 宋、元著名战争,襄阳、樊城之战。

襄阳、樊城依⼭傍⽔,控制着南北交通,地理位置⼗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蒙古军想南侵必定要夺取襄、樊之地。

⼩编给⼤家讲⼀讲中国古代著名战争-襄、樊之战的故事。

襄、樊之战 蒙哥去世后,忽必烈匆忙从鄂州北归,夺取了⼤汗之位,即为元世祖。

他在平定了阿⾥不哥之乱后,他采纳了谋⾂意见准备南下攻取襄阳,继⽽夺取江南地区。

1269年,忽必烈派遣丞相天泽亲⾃督军,以阿术、刘整为元帅率⼤军围攻围襄阳、樊城。

蒙古⼤军针对襄阳、樊城的防备措施以及宋军擅长守城和⽔战的特点采取了在两座城外修筑碉堡围城,长期围困的策略。

蒙古军先在⿅门⼭(今换被襄樊南)、⽩河⼝(今襄樊西)建造堡垒,切断南、北宋军之间的联系;在汉⽔中筑造实⼼台(今东敌台),绝断宋军⽔道;在灌⼦滩(今襄樊南)设栅栏,绝断起东西往来;从万⼭⼀直到百丈⼭(今湖北襄樊南)建筑岘⾸⼭、虎头⼭⼀字城,联系各堡垒,集合⼗万兵⼒将城池团团围住。

另外,封锁汉⽔,把守通往襄阳、樊城的⽔路要道。

同时建造船只训练⽔军。

蒙古军多次击败前来救援的宋军。

当时,南宋丞相贾似道掌管朝政,昏庸⽆能,由于曾经与忽必烈密约各地称⾂,所以不派得⼒将领赶往救援。

襄、樊被围困了三年,贾似道⼀直密⽽不报告,甚⾄有⼈敢提起蒙古⼤军攻宋的便遭到贬斥。

驻守江阳的吕⽂焕多次出击都没有摆脱困境。

1270年,张世杰奉命率军援救襄阳、樊城⾚于滩圃(今襄樊东南汉⽔中)被蒙古军击败。

七⽉,宋派夏贵率领5万⽔军、3000战船乘⼤⾬涨⽔之际,携带粮草救援襄阳,在新堡(今湖北襄樊南)遭遇蒙古伏兵,惨败⽽归。

第⼆年⼆⽉,吕⽂焕率领1.5万步骑,上百战船突围,被蒙古万户张弘范所击败。

后来,李庭芝奉命督军救援襄、樊,但是将领范⽂虎却不听从指挥,听命于贾似道,限制了救援⾏动。

1271年⼗⼀⽉,蒙古正式建国,国号元。

建国后,元军加紧了攻打襄、樊的步伐。

1272年,阿术、刘整奉命猛攻樊城,不久攻破樊城外城。

宋元襄樊之战简介

宋元襄樊之战简介

宋元襄樊之战简介襄阳之战又称襄樊之战,是元朝统治者消灭南宋统一中国的一次重要战役,是中国历史上宋元封建王朝更迭的关键一战。

襄阳之战或襄樊之战历时近6年,以南宋襄樊失陷而告结束。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宋元襄樊之战简介,希望你喜欢。

中文名称:宋元襄樊之战参战部队:南宋,元朝战争结果:元朝获胜时间:1267年- 1273年地点:湖北襄阳人物:吕文焕李庭芝阿术史天泽宋元襄樊之战详情第一个阶段(公元1235年到公元1239年):在宋理宗时期,南宋与蒙古结成同盟,一致来攻打曾经灭亡北宋,给宋王朝带来不世羞辱的金国。

到公元1234年,金哀宗在蔡州被宋蒙联军击败自杀,金国彻底覆灭。

历史总是会不断循环,早在北宋徽宗的时候,宋王朝也是与金国联合共同灭了大辽,不久就被兵强马壮的金国铁骑攻灭了都城、掳了二帝,后世称作“靖康之耻”。

宋与蒙古联合灭金之后,宋蒙联盟马上就破裂。

宋蒙战争拉开了序幕。

公元1235年,蒙古大汉窝阔台,集合了蒙古、女真、西夏、渤海等各部人马共计50万以上,兵分三路攻宋,终于开始了历时45年的灭宋战争。

其中由窝阔台三子阔出带领的中路军,兵峰是直指南宋的军事要地,就是京湖地区襄樊重镇;;襄阳。

第一场交锋,宋军是失败的相当窝囊。

当时襄阳的镇守将领是宋京湖安抚制置使赵范。

当时在赵范部下有一支原属于金国的降兵组成的“克敌军”。

赵范这个人有个缺点就是贪杯中之物。

因此当蒙古军队与“克敌军”联络作为内应,赵范还做着酒梦。

于是“克敌军”一哄而起,打开城门,把蒙古军队引入。

赵范没办法只身逃出襄阳,襄阳失陷了。

这次襄阳失守是在从岳飞从伪齐政权下收复的第一次失陷,这对南宋朝来讲是后果很严重,损失很巨大。

直接的损失来自襄阳失陷的官民物资。

数万人被掠走,30万石粮食、24库精良兵械,尽入敌手。

而在军事战略上的失败更加惨重。

襄阳作为战略要地,是南宋王朝的“国之西门”,是南宋在荆襄防线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襄阳失,则江陵危,江陵危;则长江之险不足恃。

宋元战争的事件介绍

宋元战争的事件介绍

宋元战争的事件介绍宋元战争,在1271年之前被称为是宋蒙战争,是蒙古帝国对南宋的战争,蒙古帝国在1271年改为元朝,因此战争也被改为“宋元战争”。

宋元战争一共经历了三次战争,分别是在1235年至1241年的第一次战争,1253年至1259年的第二次战争,最后一次是在1268年至1279年。

这场战争最后的结果是南宋灭亡,元朝统一了中国。

现在就具体来看看宋元战争简介吧。

宋元战争中的第一次战争被称之为窝阔台攻宋之战,第二场战役被称为是蒙哥攻宋之战,第三场战役是叫忽必烈南征灭宋。

在一场窝阔台攻宋之战中又分为五次小战役,这五次战役分别是沔州之战、真州之战、阳平关之战、庐州之战、京襄之战。

在第二次蒙哥攻宋之战中也有三次小战役,分别是蒙古攻四川之战、鄂州之战、钓鱼城之战。

第三次战役忽必烈南征灭宋中也有一次小战,称之为襄、樊之战。

最后一次战争历时12年之久,由于忽必烈的攻宋方略的正确,善于选择伯颜等良将,并且注重发展水军和大力实行招降安抚政策,最后形成了军事、政治的优势,逼迫宋军到了被迫挨打的境地,最后终于灭亡了南宋,统一了中国,这次战争在中国战争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南宋就是因为政治的腐败,治国、治军方针的迂腐,奸相当权,排斥异己,重用庸才,赏罚也失去了规律,致使朝野上下,离心离德,最后使国家败亡。

宋元战争是元朝对南宋的战争,这场战争分为三次,从第一次1235年至1241年和第二次1253年至1259年,到第三次1268年至1279年。

宋元之战与蒙灭西夏之战和蒙金战争不同的地方就是在与蒙古对南宋曾因中间内乱与南宋时战时和,而蒙古骑兵也并没有像对西夏一样在南宋长江淮河边疆一带进行不断地洗劫或袭掠。

那么宋元战争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呢?宋元战争分为三次打战,分别是窝阔台攻宋之战、蒙哥攻宋之战、忽必烈南征灭宋。

其中每场战争又分为几次小战争。

窝阔台攻宋之战包括沔州之战、真州之战、阳平关之战、庐州之战、京襄之战,蒙哥攻宋之战包括蒙古攻四川之战、鄂州之战、钓鱼城之战,忽必烈南征灭宋包括襄、樊之战。

历史趣谈宋元大决战 没有“郭靖杨过”的真实襄阳保卫战

历史趣谈宋元大决战 没有“郭靖杨过”的真实襄阳保卫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宋元大决战没有“郭靖杨过”的真实襄阳保卫战导语:金庸先生的多部小说都曾以蒙古南侵,中原武林人士奋起抵抗为历史背景,特别是以郭靖为首的众多武林人士参与的襄阳保卫战最为壮烈。

在《神雕金庸先生的多部小说都曾以蒙古南侵,中原武林人士奋起抵抗为历史背景,特别是以郭靖为首的众多武林人士参与的襄阳保卫战最为壮烈。

在《神雕侠侣》中杨过曾将蒙古大汗蒙哥击杀,导致蒙古大军撤退,襄阳暂时得以保全。

在《倚天屠龙记》中历经多年围城后,襄阳最终陷落,郭靖、黄蓉双双殉国。

宋元襄阳之战真实历史上确有其事,虽然没有郭靖、杨过的助阵,但同样激烈异常。

襄阳、樊城一带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三国时期诸葛亮隆中对策,计划两路出兵,一从益州出秦川,一从荆州向襄樊。

南宋初期岳飞曾率军收复襄樊,从此地举兵北伐,意图收复中原。

宋金议和后,南宋领土面积缩小,襄阳-樊城成为南宋中路边防上最为重要的一环。

从地理上说,襄阳与樊城两城隔汉水对峙,上通夔、利(四川一带),下控荆楚,宋人称之为“天下之脊,国之西门”。

襄樊一旦失守,长江门户洞开,蒙古大军顺流而下,临安则危在旦夕。

早在1235年窝阔台曾派遣三路大军南下,其中他的第三子阔出率领中路军攻击襄阳一带。

经过四个月的围城,宋军内部矛盾重重,1236年3月襄阳北军主将王旻、李伯渊焚城郭内24座军需仓库,向蒙古大军投降,而南军主将李虎乘火抢掠,襄阳城第一次陷落。

但在宋军的节节抵抗之下,名将孟拱于1239年收复襄阳。

作为南宋后期为数不多的名将,孟拱加强襄阳-樊城的战备防御,在襄阳-樊城之间的汉水中植木,以铁锁相连,作为浮桥,联络两城。

果然在经过持续的斗争之后,忽必烈成为蒙古大汗,他接受南宋降将刘生活常识分享。

襄阳之战:蒙宋最关键之役

襄阳之战:蒙宋最关键之役

襄阳之战:蒙宋最关键之役襄阳之战:蒙宋最关键之役2013-02-18 11:21:26| 分类:默认分类 |字号订阅2013年2月下《国家人文历史》专刊“金庸的历史世界”神雕侠侣蒙古兵大举攻城,矢发如雨,石落似雹,纷纷向襄阳城中打去,接着架起云梯,四面八方地爬向城头。

城中宋军守御严密,兵士合持大木,将云梯推离城墙。

襄阳之战:蒙宋最关键之役特约撰稿 | 卢伟山郭靖一觉绳索断截,暗暗吃惊,跌下城去虽然不致受伤,但在这千军万马包围之中,如何杀得出去?此时敌军逼近城门,我军若是开门接应,敌军定然乘机抢门。

危机之中不及细想,左足在城墙上一点,身子斗然拔高丈余,右足跟着在城墙上一点,再升高了丈余。

这路“上天梯”的功夫,当世会者极少,即令有人练成,每一步也只上升得二三尺而已,他这般在光溜溜的城墙上踏足而上,一步便跃上丈许,武功之高,的是惊世骇俗。

霎时之间,城上城下寂静无声,数万道目光尽注视在他身上。

——《神雕侠侣》第二十一回襄阳鏖兵在《神雕侠侣》第三十九回里,连一灯、黄药师、周伯通这样的世外高人都加入了襄阳之战,与蒙军可谓打得酣畅淋漓,不但击毙全书的头号大反派金轮法王,更是让蒙古国一国之主丧于城下。

但事实上,这场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南宋防御而蒙古进攻的战争,就算是在局部争夺中,南宋也鲜有胜利。

此役过后六年,南宋政权也就彻底从地图上抹去了。

军事重镇南宋襄樊地处南阳盆地南端,襄阳和樊城南北夹汉水互为依存,地理位置非常独特。

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曾说:“夫襄阳者,天下之腰膂也,中原有之,可以并东南,东南得之,亦可以图西北者也。

”在中国古代史上,每当处于南北政权对峙局面时,襄阳的战略地位就显得特别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偏安东南的南宋向来依托长江天险与北方各国对峙,自从1134年岳飞从金国手中收复襄阳后,南宋上下对其极为重视,因它是关系国家存亡的战略要地,所以长期将其看做是朝廷的根本。

宋蒙两国真正意义上的亲密接触始自1231年,那一年蒙军在窝阔台大汗的亲自指挥下,大举进攻金国在河南境内仅剩的领土,并与南宋达成联盟,1234年,宋蒙联军攻克蔡州(河南汝州),金国灭亡。

改变中国历史的历次战争之宋元襄樊之战?

改变中国历史的历次战争之宋元襄樊之战?

改变中国历史的历次战争之宋元襄樊之战?本文导读:元将阿术进攻襄阳咸淳三年(1267年),忽必烈采纳了宋的降将刘整的建议:“攻宋方略,宜先从事襄阳”,“先攻襄阳,撤其捍蔽”,“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也”,于是决定先攻占重要战略地位的襄阳。

咸淳四年(1268年),元将阿术在襄樊附近修筑堡垒,一方面切断了宋军救援的后路,另一方面则作为攻宋的根据地。

忽必烈先暗地里派人行贿南宋荆湖制置使吕文德,希望在襄樊城外置一榷场,吕文德允许元军的要求。

元军接着以防盗贼、保护商品为借口,要求在襄樊城的周围搭建土墙,糊涂的吕文德竟也同意。

元军因此成功的建立了包围襄樊的第一个根据地。

宋吕文焕反包围战由于元军逐渐处于优势地位,南宋倍感威胁,为挽救危局,在咸淳三年(1267年)冬,南宋派遣吕文焕知襄阳府,进行了反包围战。

咸淳四年(1268年)十一月,吕文焕进攻元军,原本想要反包围,解鹿门、白河被元军围城之困境,但却反被元军打败,宋军死伤惨重。

咸淳五年(1269年),元军在襄、樊周边修筑堡垒,封锁通往襄、樊的汉水要道。

三月,南宋张世杰率军与包围樊城的元军作战,被阿术打败。

七月,沿江制置使夏贵率军前来救援襄阳,却遭到元军的埋伏,大败于虎尾洲。

元军通常一边筑城,一边打仗、训练水师,如此包围襄、樊足有三年。

朝廷对元军围襄、樊之事一直不很清楚,因为贾似道对外封锁消息,如有敢泄露元军攻宋者,不是被贬就是被杀头,所以无人敢再提此事。

咸淳六年(1270年) 春,吕文焕出兵襄阳,元军计诱宋军深入境内,再趁宋军士气不振时,将宋军打败。

此外,南宋将领之间起内讧,也导致战事无法成功。

例如:李庭芝率军救援襄、樊围城,但另一将领范文虎因听命于贾似道,不把李庭芝的命令放在眼里,所以使李庭芝的救援行动受到牵制,无法发挥实力,甚为可惜。

宋、元两军在襄、樊进行了长达3年的围城战,但总的来说,元军包围处于优势,南宋虽有救援行动,但多数是以打败仗收场,就连襄樊城中宋军反包围的计划也无法成功,可以说宋军困守襄、樊,毫无转机,而元军则胜利在望。

历史趣闻襄阳之战结局 襄阳和樊城陷落 南宋迅速灭亡

历史趣闻襄阳之战结局 襄阳和樊城陷落 南宋迅速灭亡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襄阳之战结局襄阳和樊城陷落南宋迅速灭亡导语:自从蒙古大军南侵,一路夺城略地,攻势无阻,胜利的天平悄悄的倒向了蒙古。

在高达收复襄阳后,南宋朝廷对襄阳的战略性开始重视。

宋理宗调拨自从蒙古大军南侵,一路夺城略地,攻势无阻,胜利的天平悄悄的倒向了蒙古。

在高达收复襄阳后,南宋朝廷对襄阳的战略性开始重视。

宋理宗调拨了大量人力物力,经过十几年的大力经营,襄阳重新成为城高池深兵精粮足的重镇,成为宋长江中上游的门户和屏壁。

在这十几年中,另外一个军事集团开始成为襄阳防守的主要力量,那就是吕文德集团。

吕文德(?--1270年),南宋安丰(今安徽寿县南)人。

吕文德最早是跟随赵葵(宋蒙第一阶段战争丢失襄阳的赵范的弟弟)手下从军作战的。

虽然史书没有吕文德列传,但是从其他人的列传中可以看出吕文德几乎经历整个宋蒙之战的。

吕文德在与蒙古军作战中,往返与四川与湖北各地,在几十年的战斗中,不仅积累经验,也培养了一批家族武装。

当然,吕文德能够成为在京胡地区重要的军事集团十几年不倒,除了他的军事实力以及军功外,他与贾似道的勾结也是有着重要原因的。

吕文德上献媚于贾似道,下打击异己。

正因为这样导致了不少将领为了自保,纷纷投降忽必烈。

特别孟珙的爱将刘整由于看到其他将领受到打击杀害就向忽必烈投降。

他所率领的水师更是精悍,于是蒙古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水师。

而后,为表忠心,刘整又向忽必烈提出了先取襄阳,再攻临安的亡宋战略,被忽必烈采纳。

于是蒙古在宋降将刘整的建议和策划下,将期待突破宋的防御线的目光重新聚焦回到了蜀中和两淮之间的襄阳。

公元1267年,京湖安抚制置使吕文德犯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严生活常识分享。

宋朝的历史战役

宋朝的历史战役

宋朝的历史战役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其统治时期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战役。

这些战役对宋朝的统治与周边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几个在宋朝历史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并对其战略背景、参与方以及影响进行分析。

1. 襄阳保卫战(974年)襄阳保卫战是宋夏之间最重要,也是最具有标志性的战役之一。

夏朝军队在北方进行猛烈进攻,直指宋朝的首都襄阳。

襄阳是宋朝的重要战略要地,失去襄阳将严重削弱宋朝的地位与影响力。

此次战役中,宋朝统帅曾布指挥宋朝军队巧妙运用孟夏两地的地理优势,采取坚守策略,最终成功抵御了夏朝军队的进攻。

这场战役不仅巩固了宋朝的北方边界,还展示了宋朝军队的强大战斗力。

2. 淮南保卫战(990年)淮南保卫战是宋朝对抗北方契丹族的战役。

契丹族是当时北方边境最强大的敌对势力,其入侵威胁到宋朝的安全与稳定。

此次战役中,宋朝将领徐达采取了灵活的军事布局,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最终成功击退了契丹族的进攻。

此战役的胜利巩固了宋朝对淮水流域的控制,加强了宋朝与北方民族的交流与贸易,对宋朝的统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 岳飞抗金战役(1127年-1142年)岳飞抗金战役是宋朝对金朝入侵的重要抵抗,在这一系列的战斗中,岳飞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抗金精神,成为当时宋朝军队的灵魂。

岳飞采用了策应荆湖、抢占山河要地的战略,成功地挫败了金朝的进攻。

然而,由于内部政治斗争,岳飞被朝廷陷害致死,这无疑是宋朝在抗金战役中的巨大损失。

4. 蒙古帝国入侵(1235年-1279年)蒙古帝国的入侵对宋朝来说是最致命的威胁。

蒙古军队的战斗力以及统一的指挥使得他们不断地征服周边地区。

在这场战役中,宋朝多次试图抵抗蒙古的进攻,但最终被蒙古军队征服。

蒙古帝国的入侵结束了宋朝的统治,也标志着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蒙古帝国的影响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总结:宋朝的历史战役在当时中国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这些战役的胜利与失败都对宋朝的统治有着深远的影响。

决定南宋命运的关键一战

决定南宋命运的关键一战

决定南宋命运的关键一战襄阳之战是元朝统治者消灭南宋政权的一次重要战役,是中国历史上宋元封建王朝更迭的关键一战。

这次战役从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蒙将阿术进攻襄阳的安阳滩之战开始,中经宋吕文焕反包围战,张贵张顺援襄之战,龙尾洲之战和樊城之战,终因孤城无援,咸淳九年(1273年)吕文焕力竭降元,历时近6年,以南宋襄阳失陷而告结束。

南宋末年,权臣贾似道当政,对内欺君误国,对外屈辱求和。

蒙古皇帝忽必烈有意吞并天下,一改以西路四川为主战场的传统战术,决意自中路襄阳突破。

襄阳之战是南宋与蒙古之间一场决定生死存亡的重要战争,蒙哥死后,忽必烈从鄂州匆匆北归夺了汗位。

也就是这一时期,灭宋战争的进攻重点改为襄阳,实现了由川蜀战场向荆襄战场的转变。

南宋襄阳地处南阳盆地南端,襄阳和樊城南北夹汉水互为依存,“跨连荆豫,控扼南北”,地势十分险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南宋抵抗蒙古军队的边隆重镇。

咸淳三年(1267年)十一月,南宋降将刘整向忽必烈进献攻灭南宋策略,“先攻襄阳,撤其捍蔽”,他认为南宋如果“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也”。

刘整“攻宋方略,宜先从事襄阳”的建议为忽必烈所采纳,宋元战争进入了元军对南宋战略进攻的新阶段。

元将郭侃、郝经认为攻宋战略需自汉水重兵突破,刘整向元世祖忽必烈献计取襄阳(设榷城诱宋)以灭宋,建议受到采纳,忽必烈开始行5年准备大战。

咸淳四年(1268年),忽必烈命令刘整、阿术兵困襄阳和樊城(今湖北襄阳市),守将是吕文德、吕文焕兄弟,吕文德是宋权相贾似道的亲信。

第二年,忽必烈又派丞相史天泽助战。

蒙古军在襄阳、樊城二城四周修筑城围,并封锁汉水,多次打退南宋援军。

第六年,李庭芝督战增援襄阳,不利。

由于襄、樊长期被围困,粮饷断绝,而与此同时宋度宗却依旧终日淫乐。

第八年,李庭芝进驻郢州(今湖北钟祥),以张顺、张贵为统帅。

同年五月,二张率师逆汉水而上,冲破元军重围,箭射伤蒙副帅刘整并于25日抵襄阳。

中国古代最大的一次海战

中国古代最大的一次海战

中国古代最大的一次海战
南宋末年,宋元水军在我国大陆最南端的零丁洋海面进行了一次堪称历史之最的大海战,结果宋军大败,南宋王朝就此覆灭。

公元13世纪。

元朝向南宋发起进攻。

1273年,元兵夺取了南宋的战略重镇襄樊,控制了长江中下游。

1274年,元朝皇帝忽必烈发兵20万,分两路南下,一路攻打扬州以牵制宋军。

另一路为主力攻打鄂州(武昌),至12月,夺取鄂州。

1275年,元军攻陷南宋的都城杭州。

南宋朝廷在当朝太后的率领下向元军投降。

几次大战役过后,元军夺得大量战船,组建了强大的水军。

南朱的小皇帝赵正在部分主战派大臣、将领的支持下,向南撒逃。

尽管受到南宋军民的一路抗击,元军仍步步南逼,1277年。

赵正病亡,丞相陆秀夫辅佐赵日丙登基。

1278年南宋朝廷在元朝大军的追逼下退到了广东新会、崖山一带,宋军元帅张世杰和丞相陆秀夫辅佐幼帝赵日丙及二十多万人马驻扎于此,另有战船一千多艘。

元朝皇帝忽必烈为了最终消灭南宋,任命张弘范为主帅、李恒为副帅,率水、陆兵马二万五千,在分别攻取了漳,潮,惠三州和广州后,分海、陆两路向崖山进逼。

宋军主帅张世杰之所以选中崖山驻扎,是认为崖山一带濒临大海,其南面有易守难攻的崖门水道,而且这一带海域风平浪静,便于驻守。

然而在大陆几乎全部落入元军之手的情况下,背海驻守无疑是
一大失策,而且张世杰还犯下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下令将一千多艘战船用铁索相连,分几排沿崖山排开阵势,完全丧失了机动性。

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正月,李恒带领元军在崖山东侧偷袭登陆,将山上的宋军行营兵寨悉数烧毁,并切断了宋军的淡水。

宋元襄樊之战 史上蒙古铁骑滞留了五年的保卫战

宋元襄樊之战 史上蒙古铁骑滞留了五年的保卫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宋元襄樊之战史上蒙古铁骑滞留了五年的保卫战导语:襄樊之战是元朝统治者消灭南宋统一中国的一次重要战役,是中国历史上宋元封建王朝更迭的关键一战。

这次战役从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蒙将阿术襄樊之战是元朝统治者消灭南宋统一中国的一次重要战役,是中国历史上宋元封建王朝更迭的关键一战。

这次战役从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蒙将阿术进攻襄阳的安阳滩之战开始,中经宋吕文焕反包围战,张贵张顺援襄之战,龙尾洲之战和樊城之战,终因孤城无援,咸淳九年(1273年)吕文焕力竭降元,历时近6年,以南宋襄樊失陷而告结束。

蒙古忽必烈时期,灭宋战争的进攻重点改为襄樊,实现了由川蜀战场向荆襄战场的转变。

南宋襄樊地处南阳盆地南端,襄阳和樊城南北夹汉水互为依存,“跨连荆豫,控扼南北”,地势十分险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南宋抵抗蒙古军队的边隆重镇。

咸淳三年(1267年),南宋降将刘整向忽必烈进献攻灭南宋策略,“先攻襄阳,撤其捍蔽”,他认为南宋如果“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也”。

刘整“攻宋方略,宜先从事襄阳”的建议为忽必烈所采纳,宋元战争进入了元军对南宋战略进攻的新阶忽必烈根据刘整的建议,开始实施对襄阳的战略包围。

首先,建立陆路据点,作为攻宋的根据地。

早在1261年夏,忽必烈根据刘整建议,遣使以玉带贿赂南宋荆湖制置使吕文德,请求在襄樊城外置榷场,吕文德应允。

蒙古使者以防止盗贼、保护货物为名,要求在襄樊外围筑造土墙,目光短浅的吕文德竟然同意。

于是元人在襄樊东南的鹿门山修筑土墙,内建堡垒,建立了包围襄樊的第一个据点。

咸淳四年(1268年),蒙将阿术在襄樊东南鹿门堡和东北白河城修筑堡垒,切断了援襄宋军之路。

咸淳六年(1270年),蒙将史天泽在襄樊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元世祖忽必的灭宋之战 忽必烈共发动几次战争

历史趣谈:元世祖忽必的灭宋之战 忽必烈共发动几次战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元世祖忽必的灭宋之战忽必烈共发动几次战争
导语:突破襄樊襄阳、樊城地处南阳盆地南端,居汉水上流,三面环水,一面傍山,西临关陕,东达江淮,跨连荆豫,是控扼南北之要冲。

南宋视其为朝
突破襄樊
襄阳、樊城地处南阳盆地南端,居汉水上流,三面环水,一面傍山,西临关陕,东达江淮,跨连荆豫,是控扼南北之要冲。

南宋视其为朝廷根本,关系国家存亡的重地,遂开府筑城,储粮屯军,经多年经理,建成为城高池深、兵精粮足的军事重镇。

忽必烈早在开庆元年攻宋时,就知襄樊地位重要,后经商挺、郝经、郭侃等谋臣建策,逐渐形成了先取襄樊的方略。

忽必烈平定内乱后,经过五年的战争准备,具备了进行大规模战争的条件。

当宋降将刘整进献攻宋方略,宜先从事襄阳时,即下决心,实施中间突破。

至元五年,忽必烈命都元帅阿术、刘整率师攻襄樊,旋遣枢密副使史天泽、驸马忽剌出督师襄樊。

史天泽、阿术、刘整针对襄阳、樊城城防坚固,宋军长于守城隘和水战的情况,采取筑堡连城、长期围困、水陆阻援、待机破城的战法,集兵10万围城,同时在万山(今襄樊西)西训练水军7万人,造战船5000艘,以增强蒙古水军力量。

浮汉入江
忽必烈采纳将、臣建策,增兵10万,乘胜大举攻宋。

命驻蜀元军进攻两川要地,以阻宋军东援;命合丹、刘整行淮西枢密院,博罗欢为淮东都元帅,分别进攻两淮,牵制宋军,配合主力攻宋(参见淮西之战);命荆湖行省左丞相伯颜、平章政事阿术率军20万,自襄阳顺汉水入长江,直取临安。

并告诫伯颜勿妄杀,以争取人心。

十月,元军集兵强攻破沙洋、新城(今湖北钟祥南)(参见沙洋、新城之战)。

十一月,进至
生活常识分享。

宋未襄阳保卫战

宋未襄阳保卫战

宋未襄樊保卫战话说襄阳史上,历时最长,战斗最惨烈的当属南宋末年的宋蒙襄樊之战。

南宋末年,蒙古图谋中原,实施迂回包抄之术受挫之后,襄、樊就成了阻挡元军南下的最后一道屏障。

襄阳城地处襄水,与樊城隔江相望,扼控南北,易守难攻,地势十分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元军明白,襄阳对于他们,是一座难以撼动的铁门。

为此,蒙古三代大汉算计了30多年。

到了1261年夏,蒙主忽必烈开始明里暗里的在襄樊建土墙,修城堡,扎水桩,造战船。

把襄阳城包围得是密密实实,如同铁箍的水桶一般。

公元1267年,精心准备了六年之久的元人调集了十万蒙古大军,阻隔援兵、断绝粮道,彻底的包围了襄樊。

如梦方醒的南宋王朝被迫仓促应战,为输送物资,扭转局面,除“二张援襄”成功之外,其余派兵支援,均告失败。

这边是横扫欧亚的蒙古铁骑,那边是困守孤城的襄阳军民。

在欧洲所向披靡的蒙古大军,用尽一切办法攻城,却一次次遭到惨败。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支“横扫千军如卷席”的铁骑,居然被阻挡在襄阳城外长达六年之久。

为什么单单对襄阳城却久攻不下呢?这一谢这世界上最宽的人工护城河!二谢这固若金汤的襄阳城池。

三谢顽强奋战的宋军将士!哎呀,这元军主帅阿尔哈雅面对铜墙铁壁的襄阳城是煞费苦心,甚至在东南角2里处建了攻城指挥部,但始终无法靠近。

襄阳对外联系完全中断之后,城里是度日如年:没有木柴,宋军只好拆毁房屋,以木取暖;穿破盔甲,捶软纸币,折叠替代;没有粮食,军民们是吃土嚼草,苦不堪言。

南宋皇帝那边却在花天酒地,坐视不理。

守将吕文焕每次巡城,都要面朝临安,失声痛哭。

公元1272年,蒙军见久攻襄阳不下,便决定先破樊城,再打襄阳,切断中间的铁索浮桥,兵分五路,动用“回回炮”围攻樊城。

“回回炮”,又名西域炮,是元军天下无敌的一种攻城利器。

它是忽必烈为了攻打襄、樊,专从西域“进口”的巨炮,后加以改造而成。

又因首度在攻打襄阳时使用,又名襄阳炮。

史书和资治通鉴都曾记载,这种巨炮“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

宋元襄阳之战简介 襄阳之战的收尸人是谁

宋元襄阳之战简介 襄阳之战的收尸人是谁

宋元襄阳之战简介襄阳之战的收尸人是谁导语:襄阳城一战,如果南宋精锐大军能早点驰援,如果朝廷之上不是勾心斗角,如果贾似道不那么昏庸无道。

或许结果就不一样,或许大宋就能一鼓作气襄阳城一战,如果南宋精锐大军能早点驰援,如果朝廷之上不是勾心斗角,如果贾似道不那么昏庸无道。

或许结果就不一样,或许大宋就能一鼓作气,反噬蒙古。

那么汉人就不会亡国,那么我们华夏之风化就不会断裂,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纵观历史,宋朝之所以覆灭,就是因为奸臣当道。

宋朝名将忠臣辈出,可惜一个个都死在软弱无能的皇帝和自私自利的奸臣手上。

前有秦桧残害岳飞,后有贾似道为恶庙堂之上,数次贻误战机。

襄阳,虽然号称兵家必争之地,但野蛮的蒙军大概从来就没将这样一个城市放到心上。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城市,如钢铁一样硬,如翠竹一样韧。

它在孤立无援,求天不灵,叫地不应的情况下死扛硬守,抗衡蒙军长达六年之久。

这事要从头说起,南宋与蒙古合力灭掉金之后,蒙古全然不顾盟约,言而无信,悍然南下,给风雨飘摇的南宋一计致命的打击。

南宋虽然百疾缠身,但也不至于被蒙古一击毙命,反倒是嚣张到不可一世的蒙军头领蒙哥在四川被乱箭射死。

继任者忽必烈没有迎难而上,而是选择的襄阳,于是襄阳保卫战正式打响。

这边硝烟正烈,都城临安那里却歌舞生平,襄阳数次求援,援军都迟迟没到。

后来还是义军首领张顺,张贵率三千敢死队,于水路驰援。

这三千壮士在蒙军中杀得十分痛快,虽然最后失败了,可这是汉人英勇不屈的写照。

1273年,襄阳终于抵抗不住,最后失守。

南宋王朝从此也开始走向了灭亡。

襄阳之战的收尸人襄阳,既有水路,又有山势,可谓之天堑遍布,所以历来是兵家要地,大小阵仗无数。

要说到最出名的,就属南宋末年的宋元襄阳之战了。

当然,这个出名并不是什么好事,出名的同时就意味着生灵涂炭,哀鸿遍野。

于是自然也就诞生了收尸人。

宋元在襄阳的战争一打就是六年,六年之间,双方你来我往,各种最新武器投入战斗,各方的援兵也源源不断地前来增援。

伯颜攻取临安之战 宋元鼎革之际的最后一次重大战役

伯颜攻取临安之战 宋元鼎革之际的最后一次重大战役

伯颜攻取临安之战宋元鼎革之际的最后一次重大战役本文导读:至元十年(1273年)元军攻陷襄樊后,右丞相伯颜率水陆大军沿长江顺流东下,势如破竹。

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军攻打建康,宋朝建康留守赵潽弃城而逃,都统司都统制徐王荣等开城请降,元军兵不血刃,占领建康。

元军进占建康后,伯颜派兵进攻建康周围的重要城镇,随即攻陷镇江,控制了江东地区,建立起稳固的南进基地。

与此同时,为防止两淮宋军南下救援,忽必烈命阿术率军渡江,进围扬州。

阿术在扬州东南的瓜洲修造楼橹,缮治战具,又在扬州城外围树栅,修筑坚固的堡垒长围,截断了宋军增援部队,又派水师堵截江面,控制了长江天险,断绝了宋军渡江南救临安的通道。

南宋朝廷立国,是以长江为防线,两淮为藩篱,“重兵皆住扬州,临安倚之为重”。

元军占领建康,进围扬州,攻占两淮,南宋都城临安完全失去了屏障。

元军在建康休整后,兵精粮足,战斗力更加强盛,随时准备攻取临安,处在进攻的有利地位。

在元军大兵压境的形势下,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主战主和举棋不定。

虽然朝廷屡次诏令各地宋军入卫临安,终因元军全面进攻,荆湖、川陕战场宋军自顾不暇,两淮宋军被元军阻隔无法渡江赴援,只有郢州(今湖北钟祥县)张世杰、江西文天祥等将帅和两浙、福建部分湘禁兵到达临安守卫。

但这些小规模增援根本无法扭转整个战争局面。

1275年5月,宋廷命主战派张世杰率军出击元军外围防线,没能打通。

6月,淮东制置使李庭芝命姜才等打通援救扬州的通道,两军在扬子桥激战,宋军死伤万余人,姜才只带数骑逃回扬州。

为确保临安,宋廷组织焦山之战。

张世杰约殿前都指挥使张彦率兵出镇江,以图控制长江南岸,扬州李庭芝出兵瓜洲,从江北配合,自己率水师陈兵镇江以东的焦山江面,约定三路俱进,与元军决战。

但扬州宋军没有按时赶到,镇江张彦拒不发兵,使张世杰孤军深入。

元将阿术、阿塔海、张弘范等在石公山居高临下指挥战斗,命万户刘深沿长江北岸绕至宋军背后,董文炳、刘国杰从焦山左右两边进击,万户忽刺直冲宋军大阵。

崖山之战——元朝灭亡南宋的最后一战,宰相陆秀夫抱着幼帝投海殉国

崖山之战——元朝灭亡南宋的最后一战,宰相陆秀夫抱着幼帝投海殉国

崖山之战——元朝灭亡南宋的最后一战,宰相陆秀夫抱着幼帝投海殉国本文导读:忽必烈夺得蒙古汗位,稳定内部之后,即派兵侵犯大宋四川地区,并沿汉江南下,于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包围襄阳,咸淳五年(1269年)又围攻樊城。

贾似道却隐匿不报,也不派兵增援。

1271年元朝建立,次年分水陆两路南下攻打南宋。

咸淳九年(1273年)正月,樊城被元军攻破,同年二月,襄阳守将吕文焕在粮尽援绝的情况下献城投降。

元军在襄樊之战大破宋军以后,直逼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德祐二年(1276年)宋朝朝廷求和不成,于是5岁的小皇帝宋恭帝投降。

不久,刚满7岁的赵昰(shì)登基做皇帝,是为宋端宗,加封弟弟赵昺为卫王,张世杰为大将,陆秀夫为签书枢密院事,陈宜中为丞相,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并组织抗元工作。

景炎二年(1277年)12月,宋端宗逃至秀山,听说广州失守,慌乱之中退到井澳(今中山市南海中)。

海上忽起飓风,宋朝船队被吹得七零八落,宋端宗落水,年逾七十的老臣江万载奋力跃入海中救起端宗,自己被巨浪卷走,眼看三年来一直贴身保护自己的最亲近大臣被海浪吞没,宋端宗因此染病。

超过四成的宋朝士兵在这次飓风中丧命。

飓风刚过,元将刘深又率兵来攻,张世杰迎战不敌,一直逃到七星洋,此役宋军损失船只两百多艘,连宋端宗的舅舅都被俘虏了。

因元军追兵逼近,又不得不浮海逃往碙洲(今湛江硇洲岛)。

宋端宗屡受颠簸,又惊病交加。

景炎三年(1278年)4月15日,十岁的宋端宗在碙洲荒岛(今广东湛江硇洲岛)上病死。

宋端宗赵昰的弟弟卫王赵昺被陆秀夫,张世杰、江万载之子江钲于同月在冈州拥立为帝,5月,改年号为“祥兴”,6月,迁到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县南)。

与此同时,南宋右丞相文天祥在五坡岭(广东海丰)被元军统帅张弘范的弟弟张弘正所俘,其统领的督军府从此瓦解。

祥兴二年(1279年)正月,元将张弘范率水陆两路元军直趋崖山。

崖山背山面海,地势险要,张世杰下令焚烧岛上行宫军屋,人马全部登船,然后依山面海,将1千多条战船排成长蛇阵,用绳束连接在一起,船的四周筑起城楼,船上涂上一层厚厚的湿泥,缚上一根根长木。

襄樊保卫战名词解释

襄樊保卫战名词解释

襄樊保卫战名词解释
(原创版)
目录
1.襄樊保卫战的背景和起因
2.襄樊保卫战的双方将领和军队
3.襄樊保卫战的战术和战争过程
4.襄樊保卫战的结果和影响
正文
襄樊保卫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城市保卫战,发生在宋咸淳四年(蒙古至元五年,1268 年)九月。

这场战争的背景是蒙古帝国为了统一中国而向南宋发动的侵略战争。

当时,南宋政权已经衰弱,而蒙古帝国则在忽必烈的领导下,国力日益强盛。

在这场战争中,元世祖忽必烈任命将领刘整、阿术率领蒙古军队围困襄阳和樊城(今湖北襄樊)。

次年,他又派丞相史天泽前往谋略。

由于襄樊城高河深,外有峻岭,两城又可相互支援,蒙古军采取了长期围困的策略,在四周修城筑围,封锁汉水,控扼水陆要冲。

同时,他们还制造战船,训练水军,并屡次击败南宋的援军。

面对蒙古军队的围困,南宋军队在襄樊城内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他们在城墙上架设弓弩,用火药炮石打击敌人。

南宋将领张世杰、范天顺等人率领军队多次突围,但均未成功。

在长达五年的围困中,南宋军队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物资,最终在 1273 年襄樊城破,南宋将领张世杰投降。

襄樊保卫战的结果是蒙古军队取得了胜利,南宋政权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这场战争使得蒙古帝国统一中国的进程加快,南宋政权的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

第1页共1页。

湖北襄阳:南宋万山之战

湖北襄阳:南宋万山之战

湖北襄阳:南宋万山之战襄阳万山——兵家必争之地南宋度宗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元军由蜀入江,意欲灭南宋。

元世祖忽必烈接受降将刘整“先取襄阳,再夺天下”的建议,派都元帅阿术率兵五万,略地襄阳。

查看地形后,阿术、刘整遵照忽必烈“勿攻城,但围之,以俟自降”的方略,决定对襄阳实行包围。

而万山东距襄阳五公里,是攻打襄阳的战略要地。

元军便“起万山,包百丈、楚山,尽鹿门”,筑堡围困之。

宋军守将吕文焕慌了手脚,意欲从万山突围,于是,在万山之麓,宋元军队发生多次激烈战斗。

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荆鄂都统唐永坚率部从水路出击万山堡,结果兵败被俘;元蒙万山堡守将刘国杰,在一次战斗中仅以数百人斩宋军首级四千余颗,万山尸横遍布,血染汉江;咸淳六年(公元1270年),襄阳守将吕文焕亲率大军万余,战船百艘,进攻万山堡,依然惨败回城。

蒙古元军铁蹄横扫欧亚,在襄阳7年遇阻,真是铁打的襄阳在守襄阳七年中,宋官军虽有四次援襄,但两次无果而返,两次被元军打败而归,只有由张贵、张顺率领的三千民兵从均州中水峪立硬塞而来加入了对元作战。

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吕文焕在坚守襄阳七年后,晚节不保,向元军投降。

荆州都统范天顺仰天大呼:“生为宋臣,死当为宋鬼。

”于是在自己所守地段,自谥身亡。

“右武大夫马军统制牛富,立功尤多,城降之日,伤重不能步,乃就战楼触柱数四,投身火中而死。

”(《齐东野语》载宋?周密《二张援襄》文)。

南宋大将吕文焕镇守襄阳,抵挡如狼似虎的蒙古军队元蒙之师凭借万山优越的关隘要塞地形,节制了宋军不间断的突围和进攻,最终取得了攻陷襄阳的胜利。

同时,襄阳的失守,打开了元军攻取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的大门,为灭宋建元奠定了基础,并使元世祖忽必烈下了南下灭宋的决心。

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元军集中兵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

宋恭宗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元军攻下了宋都临安。

再三年,忽必烈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

万山及其周边的景点和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诸如汉皋台、羊石庙、太山庙、霸王剑顶……等等,需要我们致力采写和整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宋元襄樊鏖兵五年定南宋生死存亡的一战
导语:襄阳之战是元朝统治者消灭南宋政权的一次重要战役,是中国历史上宋元封建王朝更迭的关键一战。

这次战役从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蒙将阿术进攻
襄阳之战是元朝统治者消灭南宋政权的一次重要战役,是中国历史上宋元封建王朝更迭的关键一战。

这次战役从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蒙将阿术进攻襄阳的安阳滩之战开始,中经宋吕文焕反包围战,张贵张顺援襄之战,龙尾洲之战和樊城之战,终因孤城无援,咸淳九年(1273年)吕文焕力竭降元,历时近6年。

早在窝阔台灭金的过程中,蒙古贵族就已展开了对南宋的侵掠。

但由于江南人民的奋起反抗,直到1271年元朝建号时,南宋王朝依然偏安在江南。

不过,这时的南宋小朝廷已经日益衰朽,兵疲财溃,势在灭亡了。

襄樊之战是南宋与蒙古之间的一场决定生死存亡的重要战争,也是元朝统治者灭亡南宋统一中国的一次重要战役,对南宋而言,襄樊失守,长江中上游门户洞开,南宋的防御体系被突破,长江天险已经不能阻挡元军的前进;对元朝而言,占领襄樊,元军乘胜自两湖长驱南下,加速了元朝统一中国的进程。

要完整认识这段历史,就应寻根溯源,从战争入手,深入分析其胜败原因,以之为鉴明得失。

一、襄樊之战的背景
1234年当蒙古借助南宋的力量灭亡金朝后,并没有按照原来的协议把黄河以南的土地交给南宋。

同年南宋军队发起了所谓的“端平入洛”之战,北上收复汴京等地,宋军在军事上未做充分准备,粮食又不继,狼狈败回,这次战争揭开了蒙古与南宋战争的序幕。

接着蒙古军队横扫大西南,当吐蕃、大理相继归附蒙古之后,除东边的大海外,蒙古已从南、北、西三面对南宋构成战略包围。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