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怒“字将秋风拟人化,写出秋风的猛烈无情,威力之大。
视觉、听觉
”卷“”三重“表现出秋风的猛烈,写出了诗人受害之重。
研读课文
3、请赏析“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 塘坳。”
通过“卷”“飞”“渡””洒““挂罥”“飘转”“沉” 等一系列动词,生动细致地描写了狂风吹走茅草的景象,组成 了一幅鲜明的秋风怒号图,衬托诗人焦灼、痛苦的心情,为下 文写屋破漏雨、自己境遇之惨做铺垫。
wù xiàn
安如山!呜呼!何时 /眼前 /突兀 /见此屋,吾庐 /独破 / 受冻 /死
亦足!
理解文意
多层茅草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
挂着 高
沉到池塘水中。坳:水势低的地方
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 沉塘坳 。
译文:八月秋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 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 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思考探究
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 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诗人以小见大,通过对个人遭遇的描写,推已及人,抒发 “吾庐独破”而使天下寒士得以安乐的心愿,仍然表现出了关心 人民、关心社会的济世情怀和舍己为人的博大胸襟。
拓展探究
你能说出杜甫诗歌中跟课文主题相似的一些名句吗?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行”是乐曲的意思。
朗诵诗歌
解决字音
háo chóng
八月 /秋高 /风怒号,卷我 /屋上 /三重茅。茅飞 / 渡江 / 洒江
juàn cháng
ào
郊,高者/ 挂罥 / 长林梢,下者/ 飘转/ 沉塘坳。
南村群童/ 欺我 /老无力,忍能/ 对面/ 为盗贼。公然/ 抱茅 /
yǐ 入竹去,唇焦 /口燥 / 呼不得,归来 /倚杖 /自叹息。
理解文意
狠心这样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 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喝止不住
唇焦口燥 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译文: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 “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 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理解文意 一会儿
阴沉迷蒙的样子
解决字音
qǐng
qīn
俄顷 /风定 /云墨色,秋天 /漠漠 /向昏黑。布衾 /多年 /冷似
铁,娇儿 /恶卧 /踏里裂。床头 /屋漏 /无干处,雨脚 / 如麻 /未断
sāng
绝。自经 /丧乱 /少睡眠,长夜 /沾湿 /何由彻!
shà

安得 /广厦 /千万间,大庇 /天下寒士 /俱欢颜,风雨不 动 /
背景介绍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761年杜甫在四川成都草堂所写的一 首著名诗歌。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 这一年的秋天,因为一场大风把茅屋的茅草给卷走了,杜甫一家只 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堪的不眠之夜。面对此情此景,杜甫 感慨万分,写下的这首不朽的诗篇。
文体知识
歌行,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唐诗 三 首
新课导入
古代诗人有很多称号,他们的 称号都是概括其诗歌或本人特点, 如“诗仙”“诗鬼”等,唯有杜甫 的称号为“圣”,他真的能够成称 “圣”吗?通过学习本课,让我们 一起找到答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学习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及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与沉郁顿挫的诗风。 2、培养诗歌的朗读能力,在诵读中进一步感悟诗歌。 3、感受作者身遭苦难却希望广济苍生的博大胸怀,培养忧国 忧民、立志振兴中华的优秀品质。
被子
俄顷 风定云墨色,秋天 漠漠 向昏黑 。布 衾 多年冷似铁,
渐渐黑下来。向,接近。
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 未断绝。自经丧乱
如何挨到天亮
战乱,指安史之乱
少睡眠,长夜沾湿 何由彻 !
译文:一会儿风停了,乌云像墨一样黑,秋天的天空阴沉迷蒙,天也渐渐黑 下来。盖了多年的被子冷得像铁一样,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因为 屋漏,床上没有一块干燥的地方,而雨水还像麻线一样没有断流。自从安史 之乱之后,自己睡眠就不好,漫漫长夜浑身沾湿,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呢?
理解文意
遮盖,掩护 贫寒的士人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 寒士 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高耸的样子
呜呼!何时眼前 突兀 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 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 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 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归纳主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歌行体古诗。诗人通过 描述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吹破的过程,表达了自己生活的 不幸,并推己及人地想到饱经战乱、至今仍流离失所的 士人,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
由个人遭遇扩展到社会现实,由风雨飘摇的茅屋扩展到战乱 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意境扩大了。
研读课文
10、第四节如何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 俱欢颜!”
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推己及人的博爱情怀及 希望天下寒士都能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
研读课文
结尾两句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两句是本诗主旨,表明了诗人急切地希望实现理想的愿 望,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和博大胸襟。
二是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为下写诗人忧国忧 民的伟大胸襟蓄势。
研读课文
7、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布衾多年冷似铁”。
①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布衾”比作“铁”。 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布被的冰凉与僵硬。 ③极言诗人的穷困潦倒,并为下文写屋破漏雨蓄势。
研读课文
8、赏析“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研读课文
1、本文共四节诗,请概括每节诗的主要内容。(试着用四字概 括每节诗主要内容)
第一节:写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情景。 秋风破屋 第二节:茅屋被顽童抱去,诗人无奈叹息。 群童抱茅
第三节:大雨中长夜沾湿的痛苦。 屋破漏雨
第四节:直抒感慨,展现诗人美好的
愿望和高尚的情操。
愿望情操
研读课文
2、”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是如何描写 秋风的威力?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②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的细密连绵。 ③从侧面表现了诗人生活的凄苦,为下文“长夜沾湿何 由彻!”埋下伏笔。
研读课文
9、赏析“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长夜”一语双关,既屋漏而觉得夜长,又因自己和国家都在风雨 飘摇的黑暗中挣扎而深觉夜长。
这句诗既表现诗人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又表现了诗人盼望 战争频繁、破败不堪的国家能尽快从深重的灾难中解脱出来。
研读课文
5、“归来倚杖自叹息”,诗人在叹息什么?
“倚仗”写出诗人衰老的形态,“自叹息”写出了 诗人投诉无门的困窘之状。
一叹
天公毁屋无情。
二叹
儿童幼稚,不明诗人苦衷。
三叹
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研读课文
6、“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在诗中有怎样 作用? 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并渲染 了特定的氛围(气氛)。
研读课文
4、如何理解“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这句诗?诗人心情如何?
这是诗人是因为自己“老无力”的悲叹,并不是要把儿童呼 作“盗贼”。诗句反映了诗人老年生活的无助与凄凉,也反映了 百姓普遍生活贫穷的社会现实。
表现了诗人对“群童抱茅却老无力”的心痛愤懑以及 “呼不得而只能自叹息”的无奈和体谅。
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通常用“歌”“行”“吟”“谣”命名,“歌”和“行” 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但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 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 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燕歌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