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推进危险源识别、评价及监督管理制度的实施,提高事故的防范能力和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力,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消除事故苗头,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总工程师负责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并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审核批准。
二、公司安全生产部及项目部负责排查、识别所辖范围内的危险源并实施和管理。
三、公司安全生产部负责组织危险源的识别、汇总、分析、评价和确定,各相关部门协助实施。
四、危险源识别范围:
a)本公司在生产和服务活动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
b)所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
c)识别危险源应充分考虑常规、非常规两种活动状态和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态。
五、危险源识别方法危险源的识别采用现场排查法,由安全检查人员同其他相关人员在现场进行识别、观察。
六、风险评价采用LEC评估办法,它综合考虑各个环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在这些环境的频率以及一旦发生事故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等三方面因素,采取“评分”的办法和对比的手段,根据总的危险分值简易评价作业环境的潜在危险性。
七、公司安全生产部、项目部安全员根据本程序的规定组织有关人员对所辖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评分评级,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实施控制。
八、重大危险源管理:
1、公司、项目部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体系和识别监控小组,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
2、公司、项目部分别制定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管理制度。
3、项目部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本项目有关人员对该施工工程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列出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确定监控时间和监控巡查时间。
国家建设部指出的七项分部分项工程必须全部列为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同时符合论证条件的工程必须提前申请专家论证审查。
4、公司和项目部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台帐。
项目部每月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每月按时向安全生产部上报一份台帐。
5、项目部对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要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救援措施及监控责任制度,报监理审核,总工程师审批。
6、项目部针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施工前必须进行专项安全技术交底,并要求进行现场公示。
7、项目部必须设置专人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检查,并留有监控检查纪录。
项目部由项目经理每周组织一次安全检查,并留有检查纪录。
8、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救援抢险队伍,施工现场配备所需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
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确保企业内的危险源能够得到有效地辨识和管理,保障员工和相关利益方的安全和健康,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制定本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的所有危险源的辨识和管理。
第三条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对企业内的活动、设备、物质等方面的分析,识别出可能对员工和相关利益方的安全和健康造成危害的因素。
第四条危险源管理是指对辨识出的危险源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减少危险源对员工和相关利益方的危害。
第五条危险源辨识和管理的目标是保障员工和相关利益方的安全和健康,防止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
第六条企业应设置专门的危险源辨识小组,负责对企业内的活动、设备、物质等方面进行危险源辨识工作。
第七条危险源辨识小组应由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组成,包括安全工程师、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等。
第八条危险源辨识小组应定期对企业内的活动、设备、物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辨识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第九条危险源辨识应综合考虑企业内的工艺、设备、工作环境、操作程序等因素,全面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第十条危险源辨识应以现场考察为基础,充分了解现场实际情况,结合实际操作,进行全面的辨识工作。
第十一条危险源辨识应采取科学、系统的方法,包括文献资料调查、现场观察、数据收集和分析等。
第十二条危险源辨识的结果应详细记录,包括辨识的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危害、评估的风险等信息。
第十三条危险源辨识结果应向企业的管理层和员工进行通报,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三章危险源管理
第十四条危险源管理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通过改善设备和工艺、加强管理和培训等措施,减少危险源对员工和相关利益方的危害。
第十五条危险源管理应按照“识别、评价、控制和监督”四个步骤进行,并不断进行持续改进。
第十六条危险源管理应根据危险源的不同特点和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第十七条危险源管理应注重知识普及和培训,提高员工对危险源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第十八条危险源管理应建立完善的制度和规范,明确管理责任和操作程序。
第十九条危险源管理应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第四章管理措施
第二十条危险源管理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等。
第二十一条技术措施是指通过改善工艺和设备、减少危险源的产生和传播等手段来降低危险源对员工和相关利益方的危害。
第二十二条管理措施是指通过规范操作、加强监督和培训、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等手段来控制危险源的风险。
第二十三条个体防护措施是指员工个人采取的防护措施,包括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等。
第五章责任和监督
第二十四条企业的管理层应负有对危险源的识别和管理的责任,确保危险源辨识和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第二十五条危险源管理部门应负有对危险源辨识和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责任,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范。
第二十六条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应负有对企业危险源辨识和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责任,确保企业的危险源得到有效的辨识和管理。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企业所有。
第二十八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二十九条本制度的修订和解释权归企业管理层所有。
第三十条具体实施细节由企业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3)
是指一种组织内部所建立的一套辨识、识别和管理危险源的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防止事故和保护环境。
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辨识危险源:该制度应该明确组织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损害员工健康或者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危险源。
这可以通过安全评估、风险评估、现场巡检和调查等方式进行。
2. 归类危险源:将辨识出来的危险源进行归类,根据不同危险级别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常见的危险源分类包括机械危险源、化学危险源、物理危险源和生物危险源等。
3. 评估危害与风险:对于归类的危险源,需要进行危害与风险评估。
这可以利用评估工具和方法,如风险矩阵、风险计算模型等来确定危险源对员工和环境的危害程度和潜在风险。
4. 管理措施:基于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来控制和降低危险源的风险。
这可能包括工程控制、行为控制、个体防护措施等。
5. 监控和检查:建立一套监控和检查机制,对已采取的管理措施进行跟踪和检查,确保其有效性和持续性。
6. 培训和教育:组织应该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教育,使员工了解危险源的特点、防护措施和紧急应急措施。
7. 纠正措施和改进:如果发生事故或者检查发现问题,应该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对制度进行及时修改和改进,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于保障员工安全和环境保护非常重要,可以帮助组织预防事故和减少损失。
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4)
是指组织或企业针对工作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的一套管理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预防和减少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生命健康。
该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危险源的辨识: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调查,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如化学品、机械设备、电气设备、高处作业等。
2. 危险源的评估: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对员工的可能危害程度和可能发生的频率。
评估的依据可以包括标准规定、已有的统计数据、专家意见等。
3. 危险源的控制措施:根据危险源的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这包括工程控制措施,如改进设备、采用防护设施等;行政控制措施,如制定工作程序、培训员工等;个人保护措施,如佩戴防护装备等。
4. 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通过定期的检查、巡视和监测,对工作场所的危险源进行监控,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同时,建立健全的记录和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5. 员工参与和培训:鼓励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和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增强他们对工作场所危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6. 监督和改进:建立危险源辨识管理的监督机制,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监督。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管理制度,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
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是组织或企业保障员工安全和预防事故的重要管理工具,通过科学有效的辨识和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生命和身体健康。
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5)
是企业为确保员工在工作环境中的安全与健康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程序。
该制度的目的是帮助企业识别和管理潜在的危险源,以消除或降低员工遭受伤害或致病的风险。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1. 有效的组织结构:确立和识别危险源辨识管理的责任人和职责,完善危险源辨识管理的组织机构。
2. 危险源辨识管理的目标:明确企业的安全与健康目标,并将其纳入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的指导思想。
3. 危险源辨识方法:确定科学、可靠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和工具,包括但不限于现场勘察、风险评估、事故分析等。
4. 危险源辨识的程序和要求:确立危险源辨识管理的流程、程序和要求,包括危险源辨识的时间、地点、频率等。
5. 危险源辨识结果的记录和报告:要求将危险源辨识的结果进行记录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6. 危险源治理措施:根据危险源辨识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危险源治理措施,包括预防措施、事故应急措施等。
7. 监督和检查:设立专门的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加强对危险源辨识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8. 信息传递和培训:加强对员工的安全与健康知识的宣传和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和遵守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
9. 改进措施:通过定期的评估和总结,制定危险源辨识管理的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危险源管理的水平。
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身需求的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并确保制度可行和有效执行,以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