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23年1月13日10:00 —11:15】
2023年重庆一中高2025届高一上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位于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遗址是公元前16—前14世纪世界青铜文明的重要代表。
该遗址出土的部分青铜器物具有中原殷商文化和长江中游地区的青铜文化风格,青铜神树、青铜立人像等则具有鲜明的古蜀文化特征。
这一考古发现证明
A.商周时期盛行神权政治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
C.分封制度促进区域联系D.地理环境决定文明发展
2.王国维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材料中的“立子立嫡制”、“封建子弟之制”分别指
A.宗法制、郡县制B.宗法制、分封制
C.分封制、宗法制D.礼乐制、分封制
3.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他认为统治者应“爱民、惠民、使民于义”,若实行暴政,必然会导致天下大乱,最终丧失政权。
这体现了孔子
A.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B.尊卑有序的伦理观念
C.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D.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4.从春秋战国时期“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到秦朝“书同文字”的变化(下图所示),反映出
A.汉字已开始走向成熟B.书法发展成为自觉的艺术
C.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D.从百家争鸣走向文化专制
5.“(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
”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而推行的措施是
A.“与民休息”B.“推恩令”
C.郡国并行制D.刺史制度
6.下面三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嘉峪关魏晋墓砖画《胡人牛耕图》晋(西晋)归义氐王金印北魏孝文帝像A.国家统一B.民族交融C.政权更迭D.北人南迁
7.《元和郡县图志》载:“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汴渠),名通济渠。
西通河洛,南达江淮……
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相继。
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
”这说明通济渠的开通
A.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B.使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C.缓和了隋朝的社会矛盾D.巩固了隋政权的统治
8.《资治通鉴·唐纪》载:“每议政之际,是非蜂起,上不能决也。
”同时,当时也有“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的说法。
这反映三省体制
A.极大加强了专制皇权B.保证了政府决策科学性
C.一定程度制约了皇权D.分权牵制降低行政效率
9.“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这说明唐代文学艺术
A.风格多样,兼收并蓄B.面向现实,关注社会
C.名家辈出,相互影响D.发展兴盛,全面繁荣
10.据《旧唐书》记载:开元初,大食遣使来朝,“进马及宝钿带等方物。
其使谒见,唯平立、不拜,宪司欲纠之。
中书令张说奉曰:大食殊俗,慕义远来,不可置罪。
上特许之。
”这反映出唐朝A.对外交流的灵活包容B.边疆形势稳定和谐
C.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D.民间对外贸易繁荣
11.宋太祖对宰相赵普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据此可知北宋政治的特点是
A.重文轻武B.强干弱枝
C.吏治腐败D.分化事权
12.朱熹说:“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这表明朱熹主张
A.内心反省B.格物致知
C.知行合一D.经世致用
13.下表是唐宋时期南北方人口统计情况,这一数据变化反映出
A
C.北方经济持续衰退D.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14.《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据此可知元朝边疆管理
A.呈现与内地一体化趋向B.消弭了中央与边疆的矛盾
C.沿袭了唐代的管理体制D.提高了地方行政管理效率
15.终洪武之世,朱元璋都是在超乎寻常的勤政中度过的,即便在临终前的生病期间,仍是“临朝决事,不倦如平时”。
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A.设立中朝B.废除宰相C.设置内阁D.宦官专权
16.王阳明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
他认为“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
据此可知,这一理论
A.坚决反对研习儒学经典B.主张格物致知以寻求天理
C.受西学东渐影响而形成D.隐含一定平等和叛逆色彩
17.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对外政策趋于保守B.自由雇佣劳动
C.工商业市镇的出现D.耕地面积扩大
18.他是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家之一,敢于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向世人传递了光芒四射的“民主”精神。
同时,他还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
这位思想家是
A.顾炎武B.王夫之
C.黄宗羲D.李贽
19.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述,“天津海河上人云:‘灰上田惹碱’。
吾始不信,近韩景伯庄上云,‘用之菜畦,种果不妙’,吾犹未信也。
必亲身再三试之,乃可信耳”。
这表明徐光启
A.开启近代科学B.主张重农抑商
C.注重总结经验D.重视实践验证
20.奏折是清朝中央及地方高级官员直接向皇帝上呈的机密文书。
据相关统计,康熙中期以后二百余年间涉及内政、外交、军事、文化等一切机密要务的奏折文书数量巨大,现存约有七十二万三千件。
这说明奏折制度
A.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B.是皇权达到顶峰的标志
C.规范了中央机构运行机制D.提高了政府的决策效率
21.下图是19世纪30年代中国白银外流情况示意图。
导致这一形势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外贸易的发展B.鸦片走私的兴盛
C.社会经济的衰退D.地方官员的腐败
22.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规定:“倘遇有交涉词讼,管事官不能劝息,……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这一条款使中国丧失了
A.贸易主权B.司法主权
C.领土主权D.关税主权
23.晚清名臣、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之一徐继畬曾在《瀛环志略》里提到:“米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这体现作者A.主张效仿美国建立共和制度B.全面认识了西方强盛的原因
C.挣脱封建束缚接受西方思想D.介绍西方制度、走在时代前列
24.“它(某场战争)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北上,使上国帝京(北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大防因之完全崩溃。
”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5.下图漫画《渔夫、剪刀和鱼》反映的历史事件应该发生在
A.19世纪初B.19世纪中期C.19世纪末D.20世纪初
26.“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
”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维新变法
A.尝试建立近代政治体制B.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
C.推翻了儒家的正统地位D.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27.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然而20世纪初,它们放弃直接瓜分中国的企图,实行“以华治华”策略。
列强转变策略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军民顽强抵抗B.国际社会积极调停
C.清政府的外交努力D.列强之间矛盾重重
28.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而南方各省督抚却与英美列强达成“东南互保”协议,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
”这表明
A.清王朝陷入分裂割据局面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C.清政府中央权威严重削弱D.中外关系逐渐趋于平等
29.慈禧太后曾以光绪帝名义发布《罪己诏》:“今兹议约……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渐愤交集。
”文中的“议约”是指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3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这样规定意在A.结束清朝统治,加强中央集权B.限制总统权力,维护民主共和
C.借鉴西方政体,实行三权分立D.明确职权分工,提高行政效率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本卷共3小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4分,共计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一越官府廨垣及坊市垣篱者,杖七十,侵坏者亦如是。
——《唐律疏义》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大唐六典》材料二京城夜市自三鼓以来,不得禁止。
——《宋会要辑稿•食货》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南宋《梦梁录》
材料三明清时期,星罗棋布的江南市镇大都位于交通便利之区,农村居民出户,不到十里就有一个市或镇可以买卖货物。
市镇的地位大致在农村与府城之间。
苏州府城位于江南水网的中心地带,各主要水路把郊区市镇与苏州府城紧密地连在一起。
——李伯重《多角度看江南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宋时期城市商业活动的发展变化。
(4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并简析江南市镇发展的影响。
(8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一1759年,清朝平定新疆大小和卓之乱,天山南路重新纳入中国版图。
新疆统一后,清朝继续任命维吾尔族官吏为伯克(维吾尔族旧制官职),但废除世袭制,改为流官。
颁布《回疆则例》、《新疆条例》等边疆法律条例,明确对边疆的管理。
1761年,清朝开始组织移民入疆,清朝在新疆设置了各种类型的屯垦区,包括兵屯、遣屯、民屯等。
西北边疆地区社会经济大幅度提高,伊犁地区“较之以前,富裕数倍,实与内地无异”。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材料二1865年,中亚浩罕国阿古柏率军侵入南疆。
1867年,阿古柏悍然宣布成立“哲德沙尔汗国”。
1870年,阿古柏又将侵略势力扩张到北疆。
英国和沙俄向阿古柏提供大量武器,试图借此染指中国新疆地区,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边疆危机。
沙俄还出兵强占了中国的伊犁地区。
1876年,左宗棠率军西征,他采取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
1878年,清军收复了除伊犁地区以外的全部新疆领土。
1881年,中俄双方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地区。
1884年,清政府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设立行省。
新疆建省进一步密切了新疆与祖国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清朝治理新疆的举措。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政府在新疆建省的历史意义。
(6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图1 图2
图3
(1)图1、图2、图3分别表示近代中国的哪一历史事件?并指出其领导阶级。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三幅图片所蕴含的历史主题,并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主题,阐述史论结合)(8分)
6
2023年重庆一中高2025届高一上期期末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题:
1—5 BBACC 6—10 BACDA 11—15 ABBAB
16—20 DBCDA 21—25 BBDBC 26—30 DACDB
非选择题:
31.(12分)
(1)变化:“市”的空间界限被打破,商业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市”逐渐突破时间限制,出现了夜市。
(4分)
(2)特点:大都位于交通便利之区;地位处于农村与府城之间;数量众多,分布密集;以经济功能为主。
(任2点4分)
影响: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密切周边农村与市场的关系;推动区域性市场网络形成。
(任2点4分)32.(14分)
(1)举措:武力平定叛乱势力;沿用伯克制度,改世袭为流官;制定边疆法律条例;组织移民屯垦。
(8分)
(2)意义:进一步密切了新疆与祖国内地的联系;有利于新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巩固了西北边防,抵制列强的侵略。
(6分)
33.(14分)
(1)图1,太平天国运动;图2,洋务运动;图3,辛亥革命。
(3分)
领导阶级: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
(3分)
(2)主题:近代中国各阶层的救亡图存。
(2分)
阐述: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矛盾加剧。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等纲领。
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运动最终失败。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着内忧外患,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和近代海防。
但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最终失败。
《辛丑条约》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迅速发展。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但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6分)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