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复习:议论文说理精辟透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说理精辟透彻
议论文要做到议论精辟是一大难点,也是阅卷老师在批阅议论文时最为关注的内容。
所谓精辟,是说见解、主张或看法深刻透彻。
考场议论文,能不能精准地理解观点,或独特、富有预见性地分析理解周遭事物与现象,就显得特别重要。
精辟议论考查的是考生对事物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识见能力,而很多考生恰恰不注意这一点,或者缺乏必要的议论艺术,导致议论文的写作貌合神离、流于现象的罗列,或者思维混乱、强拉硬扯,致使事与理严重分离,直接制约文章判分层级的提升。
一、精辟的议论常常表现为精准的辨析理解
议论文离不开观点,辨析理解常常针对的是文章的观点。
观点是什么?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是议论的源头,是命题者的命意所在,所以要求“精确、准确”地解读。
比如2008年广东高考作文“不要轻易说‘不”’,这是文题也可以是文章的观点。
“不要说‘不”很好理解,难就难在中间插入了“轻易”二字,“不要轻易”的言下之意是“可以直接说不,但考虑到事物的复杂性,不要草率、简单、轻易地说‘不”’,强调的是在表达立场态度的时候应采取谨慎的态度,这样,我们才能准确地进入议论的过程。
请看广东高考标卷58分高分作文的片段:
不要轻易说“不”,在世事尚未洞明、人情尚未练达的时候,在没有深刻理解什么是“不”之前,理智地运用“不”。
不要轻易说“不”。
还因为它需要我们付出代价。
有时候甚至是血的代价、生命的代价。
兵败垓下的项羽对乌江亭长说“不”,放弃东山再起的机会,自刎乌江,从此霸王别姬成为一曲绝唱;而韩信。
不对漂母说“不”,不拒绝她的帮助,忍辱负重,终成一代名将。
究其原因是项羽太在乎他的英雄气概,殊不知大丈夫能屈能伸,像韩信。
假如项羽不轻易说“不”,那历史恐怕就要改写,项羽或许就不仅仅是一个悲剧英雄了。
说“不”,有时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选择.请慎重考虑,请三思后行。
这三个自然段的议论,就充分体现了该考生对“不要轻易”几字的精准理解。
为了突出。
不要轻易”,该考生设置了“世事尚未洞明、人情尚未练达”的前提,设置了“说‘不’有时要付出血甚或生命的代价”这样的后果。
所以,议论是相当精准有说服力的。
再比女n2008年全国Ⅱ卷的材料作文,有的考生在论述“放手也是一种爱”的观点时,对“放手”的理解就特别精准,该考生认为,“放手”就是给孩子以“尊重、自由和信任”,这样才能体现“爱”。
又比如湖北卷的“举手投足之间”,一考生通过认真阅读作文的材料及提示语,根据题目的细节性特征,就精准地提出了“慎独”这一看法,一举获得满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自然地得到议论精辟的方法:一是要认真推敲文题、话题或者材料的核心字眼,准确把握其内涵和外延;二是充分领会出题意图,牢牢把握相关的暗示条件,将“精准”建立在“切题”的基础上。
二、精辟的议论常常表现为独特的说理议论
议论说理最忌讳生硬说教,步人后尘味同嚼蜡。
事实证明,议论越深刻透彻,议论说理就越倾向于独特,发别人之未发,议别人之未议。
独特的议论说理不是一味地猎奇、反其道而行,而是充分尊重命题意图,不断开掘,不旁逸斜出,不搬弄是非,能够通过现象见本质,能够追其根、溯其源,而又建立在事实的依据之上,合乎事理,合乎道德标准。
这种议论,最能体现考生思维的穿透力和严谨性,最受阅卷老师青睐。
我们不妨看看重庆卷“在自然中生活”的一篇满分作文的开头与结尾:
游走在生活里,我们都是跋涉不辍的旅人:前方有我们为之心仪的归宿,身后亦是一片花草葱茏的往昔。
而最好的姿态莫过于任生活的零碎如风般自然而来,又让过往似云烟一样自然而散;唯有如斯,方能守得云开月明,待到春暖花开。
世人独爱苏轼之词,我亦然。
但更令我倾倒的是他于事于情中任生活的零碎如风般自然而来,似云般自然而散的姿态。
他倾其一生诠释着自然中生活该是怎样的潇洒与豪迈,又是怎样的情真与意切。
愿自己能成为这样的人,守得云开月明,待到春暖花开。
此文的开头与结尾,让我们眼前一亮。
该考生围绕“我们的生活”,富有创见性地提出了“如风似云”的“最好生活姿态”,发人之所未发,精辟独到。
为了很好地证明这一观点,该考生接着援引了苏轼这一典型的案例,他的人生起起伏伏,但他的生活却诗情画意,“如风似云”,由现象到本质,追根溯源为苏轼骨子里的“潇洒与豪迈”。
这等见解,真是凤毛麟角!再比如2008年福建卷最高分文章《平淡是享受,是追求》这篇文章的精辟议论:平淡是一种享受,是一种追求。
拥有平淡的心境。
就像喝矿泉水一样,可以喝出自己的味道,悟出“平平淡淡方为真”的生活哲理。
有了这种清淡、淡定、没有浮躁的心境,就能缔造出令自己满意的实实在在的、有滋有味的生活。
这段议论,由喝水喝出“平淡是真”的生活哲理,可见出作者深刻透彻的识见,然后并未止步,更进一层。
由生活哲理把玩出独特的心境,又
由此心境体味出“非平淡”的生活,足见该考生非同寻常的议论水平。
那么,独特的议论说理有什么技巧与方法呢?一是要借助敏锐的洞察能力,准确辨析事物本身的独特之处,见别人之所未见;二是要借助严谨的分析与理解能力,将别人之所未见的事物准确地加以揭示与议论。
三、精辟的议论常常表现为深刻的预见推理
议论要精辟,要深刻透彻,离不开必要的预见与推理。
预见与推理,是在已经关联到的事实的基础上,或者在已经证明的观点的基础上,利用科学的方法,严谨的思维,继续深刻地向前推演,以达到论述的“透”的一种议论艺术。
深刻的预见与推理,首先要合情合理,具有正确性;其次是要独特新颖,进而达到深刻性。
不是简单的由因知果,或者由果知因,也不是简单的由现在到未来,或者由现在推过去,而是为了论证观点,进行深刻透辟的预见推理。
我们不妨看看四川卷以“坚强”为话题的满分作文片段:
人生如画,浓墨泼洒,淡泊与浓烈交相辉映;人生如歌,高低迷离,嘈杂与清脆皆成曲调;人生如酒,婉转悠长,热烈与缓淡亦沉醉。
拨开蓝丝绒的乌云。
一定是一片湛蓝无边的苍穹;追寻流水的踪迹,一定是清如许的源头。
或许途中诱惑满目,或许路上艰难险阻,但有一个信念支撑着我们:坚强!若没有一颗坚强的心,就不会有出生贫寒的洪战辉“背着妹妹上学”的壮举;若没有一颗坚强的心,就不会有双耳失聪的贝多芬奏出伟大的《命运交响曲》。
这是一种怎样的信念?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支撑?
这两个自然段,先是站在“坚强的角度”,预见“拨开乌云见苍穹”“追寻流水见清源”,这里,“坚强”可以让我们的天地变得高远清亮;而后又从“坚强”入手,推测到“洪战辉”与“贝多芬”的信念与精神,可谓一反一正,将预见与推理运用得淋漓尽致,将标题《斑斓人生,紧握坚强》这一观点论证得滴水不漏,不得高分也难。
那么,深刻的预见推理有什么技巧和方法?一是围绕“事实现象”进行预见推理,合情合理;二是围绕“观点”进行预见推理,合题合旨。
在“准确”的基础上,进而进行深刻的“透”析。
精辟的议论在考场中的表现,是与一个考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密切相关的,体现的是一个考生高超的思维能力与深邃的事物认知能力,有时只言片语,也能撼人心魄;有时任意穿插,也能产生巨大的感染力。
比如全国卷Ⅱ的满分作文《爱,不该是替代》中的一段:“家长可以替代孩子思考,却不能送给孩子思考后的满足;可以替代孩子走路,却无法送给孩子用脚步丈量大地的快乐;可以替代孩子去经历挫折,却无法送给孩子走出挫折后的那份喜悦!”这段文字,既形象又富有极强的感染力,既是记叙又是议论,既浅显易懂又精准透辟,这样的话语,如果没有深刻的识见,是断然写不出来的!
怎样提升自己的识见能力呢?一是靠阅读积累,多进行名言警句、精辟语句的摘抄和理解,通过间接的习得获取考场作文必须的认知;二是多进行训练,靠训练来提升能力,可以先进行片段的议论训练,也可以进行整篇的训练。
比如考生可以围绕上述的三个议论常见点,进行逐一的落实,然后进行篇章整合。
议论文说理精辟透彻
说理是议论文的基本特点,理性的展示是对写作的基本要求。
立意明确的前提下,如何巧妙说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这些议论文(包括思辩性散文)在说理上,或与其他表达方式结合,使理性建立于感性之上;或与修辞方式结合,在形象的语言表达中使所说之理更加明晰。
或用于开头,如猛虎睁眼,先声夺人;或用于收尾,如孔雀收屏,余音绕梁;或用于中间,在枝繁叶茂之中,使理性之果实更加沉实。
一、厚积薄发,从一般的生活事例中发现物理、事理、伦理、政理和哲理。
要使自己的文章充满哲理,又颇有启发性,就需要平时学会观察思考,以持久的积累,建深厚的底蕴,求广达深,博观约取。
厚积薄发。
如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以郭橐驼高明的“橐驼之技”——植树应“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来比喻治民之理,说明下达政令应顺应老百姓的生活需要和劳作规律,使之能“蕃吾生而安吾性”。
晚清思想家龚自珍在19世纪上半叶,曾把政治改革的理想寄托在人才解放上,故社会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都会触发他这方面的感慨,《病梅馆记》就是一篇从生活事例中发现事理的名篇。
这两篇文章虽然都带有明显的寓言色彩,但都属于作者关注生活,积累厚实,一招制胜所至。
二、把理说透,对一些现象要提出高于平庸、异于寻常、深于一般的见解。
全国卷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作文,有考生写成《甜蜜负担》一文,文中写道“爱在给人以安慰、鼓励和支持的同时,却悄无声息地给心灵那锐利的目光遮上了一层幕布……甜蜜,有时也能成为一种负担。
”“人,毕竟是感性的动物,然而现实却要求我们用理智的目光来认知客观事物,背负着亲情、友情、爱情种种甜蜜的负担,即便是最最理智的人也可能作出错误的判断。
”准确的立意,加上形象化的表达,深入浅出,说理透辟,给人以回味和启迪。
又如在《比尔盖茨给青年的十点忠告》里,诸如“这个世界并不会在意你的自尊,而是要求你在自我感觉良好之前先有所成就”,“如果你认为学校里的老师过于严厉,那么等你有了老板再回头想一想”,“卖汉堡包并不会有损于你的尊严,你的祖父母对卖汉堡包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称之为‘机遇”’等观点,就很有振聋发聩的启示意义。
三、辩证说理,在全面周密的分析阐述中发表更完瞢、更合理、更有新意的观点。
辩证的观点包括一分为二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等。
对于同一个问题,常常是可以正面立意,也可以反面立意。
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既要看到问题的这一方面,也要看到问题的另一方面,要把二者综合起来谈,如“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对“放大痛苦”,既可谈其弊,也可谈其利,也可以综合起来谈,说有利或有弊的关键还在一个“度”字。
如河东区一模作文题就是让学生明白人生俗语里的辩证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俗话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可俗话又说:开弓没有回头箭。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可俗话又说:狭路相逢勇者胜。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俗话又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可俗话又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俗话说:金钱不是万能的;可俗话又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俗话说:出淤泥而不染;可俗话又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俗话说:明人不做暗事;可俗话又说:兵不厌诈。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考生在在审题时,要注意到材料中有“俗话”及其两个层面的关键点。
我们不妨从俗话所代表的人生观和方法论来着手进行不同的立意。
从人生观的角度可以立意为:俗话并不是指导人生的万能灵药,人生观的确立需要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全面的把握,不要被某些片面的俗话牵着鼻子走。
从方法论的角度可以立意为:俗话仅仅是从某一个方面对人生经验的总结,不要迷信俗话的作用,要辩证地看待俗话的优劣长短。
再如河北区一模作文题也是讲辩证思维。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宽阔的江面上,渔船撑起白帆顺流而下。
白帆鼓满了风,推送着渔船前进。
它欣赏着自己在水中的倒影:那就像一张巨大的白蝴蝶的翅膀,多神气,多威风!
于是,白帆嘲笑起躺在船舷旁的木桨了:“木桨啊,你这个又无能又懒惰的家伙,渔船冲波踏浪,飞快地前进,全靠有我这张帆!你呢?什么事情也不能干,只会呆呆地躺在那里睡懒觉!”
风停了,渔夫解开缆绳,把白帆刷地从桅杆上扯下,卷了起来。
接着,船夫拿起木桨,点破江水,划动起来,渔船便又冲波踏浪地前进了。
木桨带着哗哗的水声,说:“我虽然本事不大,却能够逆波而行!”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研读材料,我们发现应该有如下正确立意: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工作事业没有贵贱高低之别,只是分工有所不同,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学会尊重别人。
2、世界上每个人都各有所长,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没有一点优点,重要的是不要自以为是,不能骄傲自满、讽刺挖苦嘲笑别人,做人要谦逊、低调,要学会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东西都有各自的特长。
白帆能借风行船,而木桨则能逆流而上,都对渔船的行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因此,社会的发展,需要多种人才相助,我们不仅要引进人才,还要使人才多样化,并使各方面的人才能够各尽其才,团结合作。
4、这则寓言意在告诉我们,愚蠢和骄傲自大的人常常总是目无别人,以自己之长嘲笑别人之短,殊不知,山不转水转,以前嘲笑别人的人反倒成了别人嘲笑的对象。
5、船在顺风中,白帆是比木桨的作用大,但在逆风中,白帆又起反作用了,这时只能靠木桨了。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
6、生活中,一条路不通,还会有很多条路等着你。
你在这一方面不行,并不代表你在别的方面也不行,总有适合我们自己的路。
白帆和木桨各有所长,要坚持一分为二的方法论。
7、船在顺风中,白帆是比木桨的作用大,但在逆风中,白帆又起反作用了,这时只能靠木桨了。
这说明事物会随着环境变化而调整,我们要善于借助外力。
遗憾的是,阅卷时,我们区只认可了一个实际上还算不上最佳立意的立意:顺境前行不足耀,逆境拼搏弥珍贵。
这种立意将船行驶中的两种工具——白帆与桨这种并列关系误认为是是否取舍矛盾关系,实在匪夷所思。
好在,同样的话题,在南开一模试卷里,没有出现这样错误的评判。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花摇曳的是容貌,
草散发的是气质。
花可以傲,因为是少数,
草不必卑,因为是多数。
缤纷的目光看世界,如花,
纯净的心态对生活,像草。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感受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南开区,确定的参考立意为:
1.人各有所长,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生活中应努力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
2.平等看待每一人,不以身份、地位高低视人。
3.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即使是一颗平凡的小草,人生也会因心底纯洁而精彩。
这样的立意,是对材料辩证合理解读的结果。
四、逻辑推理,使文章的理论性、逻辑性、思辨性、深刻性融为一体。
我们常说的逻辑推理有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等。
归纳推理即由个别到一般的方法,这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演绎推理则刚好相反,这是一种由普遍规律推出一般规律的过程;类比推理则是由一个已知的结论推知另一个或另几个相似、相关的结论的过程。
学会一些逻辑推理的方法,目的是要使论点与材料有密切的、科学的、合理的逻辑联系,这样的文章才有说服力,才无可辩驳。
由原因推出结论,由结论推知原因,由一个已知的结论推知另一个或另几个结论,上已知条件推知未知的结果,由已知的情况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由现象到本质,这实际就是理论性、逻辑性、思辨性、深刻性的综合体现。
此外,保持话题的一致性,步步为营、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以及刨根问底、由难思解的布局谋篇技法等等,都是让作文“深刻”的重要因素。
总之,要想让我们的高考作文“深刻”,达到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我们既要注意用好以上方法,更重要的是平时要多积累,多思考、多联想,因为只有认识得“深刻”,才可能写得“深刻”。
方法导引:
一、因叙带理
这是议论文开头最常见的说理技法。
考生在把握话题的基础上,运用发散联想,搜索与
主旨有关的素材,有目的地适当展开叙述,然后在叙述的基础上展开议论,使议论的话题有据可依。
例如:
经过一夜的雨疏风骤之后,浓睡不消残酒的李清照询问花事。
侍女笑着回答海棠依旧。
女词人却叹息道:应是绿肥红瘦啊!
李清照感情细腻,对花有着深切的关心与怜惜,因此她才设想到雨疏风骤后的海棠凋零的容颜。
而侍女不然,因此花遭受摧残丝毫没有触动她,甚至不被她觉察。
可见,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是有关系的。
(广东考生《海棠依旧?绿肥红瘦?》)广东优秀作文《海棠依旧?绿肥红瘦?》开头两段,叙述时化用了李清照的《如梦令》词意,由叙而引申的说理紧紧扣住叙述内容,巧妙引出主题。
这样的叙,既起到论据作用,又彰显考生的文化功底和阅读积淀,一举两得。
二、援事立理
用事实证明道理,这是议论文最常见的说理技法,也是被考生广泛运用的,关键在于事例的选择。
优秀的考生往往能够常中出新、出巧,给读者以多方面的艺术震慑。
例如:
古往今来,因感情亲疏而导致错误事物认知的事例不胜枚举。
李牧一心为国,“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可谓战功赫赫,却因赵王的不信任而惨遭杀害,最终葬送了赵国大好江山。
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却因对马谡过分信任而误下军令,失去街亭,从而导致“出师来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惨淡结局。
李白才气超人,“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却因唐玄宗的疏远而一生漂泊,壮志难酬……可以说,历史上许多悲剧的诞生都是由感情亲疏引起的。
这是浙江考生《“公正杯”中学生电视辩论总决赛》中最典型的一段。
本段文字所举三个人物众所周知,这是“常”,但其所准确引述的文句则许多人是陌生的,这是“新”;所举三件事情也是熟悉如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是“常”,但是角度换为“悲剧的诞生都是由感情亲疏引起的”,让人一惊,这是“巧”。
读这样的文章,如走进知识的殿堂,如品尝佳美的煲汤,有“知”有“味”。
三、抒情壮理
理若无情理则生硬,情若无理情则无羁。
只有情理相辅,方能相成。
例如:
记得流浪异域,足迹遍布撒哈拉的三毛吗?为什么她选择了如此艰苦的环境,为什么要去领略凄楚与绝境的战栗?是漫天黄沙翻滚的雄浑,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幽远,还是驼铃声声的悠扬?我的青春没有撒哈拉,但从她的文字中我领悟到,正是她对沙漠的渴望,让她走入撒哈拉,从而拥有不同寻常的认知。
“看看我的眼睛,”三毛幽幽地对我说:“只有怀着一份深深的感情,只有带着对它的向往,只有缩短与它感情的距离才能真正地领悟沙漠。
”于是我明白,认知的本质在于求索,求索的动力在于感情。
只有感情的亲近才能唤起深入的求索,然后才能深刻地认知。
(湖北考生《看着我的眼睛》)
湖北考生《看着我的眼睛》中,纵情驰骋,对三毛的钦仰之情油然而生,直接抒发“我的青春没有撒哈拉”的感慨,却又巧妙悬崖勒马,理性感悟:“正是她对沙漠的渴望……拥有不同寻常的认知。
”这对一些喜欢板着面孔说教的作者,应该有启发吧?
四、析象透理
分析表象,由现象而本质,探究事物的真谛,是一种看待事物的智慧,解决问题的关键。
如成语所说的“熟能生巧”、“勤能补拙”、“水涨船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类不胜枚举的成语就是历代劳动人民对人情物理的因果联系的深刻认识和高度概括。
我们议事论理,就是要揭示出事物之间这种深刻、微妙的因果联系。
例如:
“走后门”是一种歪风,是一种社会毒瘤,那么,为什么会有“走后门”这种现象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石化的《刘姥姥为何走后门》借用《红楼梦》的有关情节作了探讨:刘姥姥要去贾府打个抽丰,先来到前门“石狮子前,只见簇簇的轿马,刘姥姥便不敢过去”,然后“蹭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凳上,说东谈西的”,根本不睬她。
后来,姥姥在别人的指引下,绕至后门,“只见门前歇着些生意担子,也有卖吃的,也有卖顽耍物件的,闹闹吵吵”。
还有“三二十个孩子,在那里厮闹”。
果然光景不一样。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刘姥姥本来也打算走前门,只是进不去,不得已,才绕到后门去。
如果前门也同后门一样简易,一样容易进,甚至比后门更容易进些;后门也同前门一样,讲规矩,讲大道理和小道理,两个门统一起来,邪门不开,歪道不通,那就真是人民之福,国家之福了。
”从结果追溯原因,由现象探知底蕴,确有振聋发聩之功。
使用因果分析论证,要善于分析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使论证过程有主有次,有面有点,有详有略,既准确又精练;要善于分析事物(现象)产生的多层原因,并揭示出最终极的原因;越是揭示出深层次的原因,就越能说明问题的实质,也就越有说服力;要善于进行异因同果、同因异果和互为因果的分析。
前二者分别指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后者则是说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这是普遍的现象,三者都是辩证逻辑的要求。
再如:
我很重要
毕淑敏
当我说出“我很重要”这句话的时候,颈项后面掠过一丝战栗。
我知道这是把自己的额头裸露在弓箭之下了,心灵极容易被别人的批判洞伤。
(两句话开头。
首句抬出观点,并颇势突出它的难能可贵;次句用比,补足“战栗”之意。
起、承两步,做得多好!)许多年来,没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表示自己“很重要”。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我不重要”。
作为一名普通士兵,与辉煌的胜利相比,我不重要。
作为一个单薄的个体,与浑厚的集体相比,我不重要。
作为一个奉献型的女性,与整个家庭相比,我不重要。
作为随处可见的一分子,与宝贵的物质相比,我不重要。
(用排比拓展,善于抓角度,揭示本质,既为接下来一段提出问题作铺垫,又远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相关文字)我们——简明扼要地说,就是每一个单独的“我”——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
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
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一个。
假如我不存在了,他们就空留一份慈爱,在风中蜘蛛般飘荡。
假如我生了病,他们的心就会皱缩成石块,无数次向上苍祈祷我的康复,甚至愿灾痛以十倍的烈度降临于他们的自身,以换取我的平安。
我的每一滴成功,都如同经过放大镜,进入他们的瞳孔,摄入他们的心底。
假如我们先他们而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他们的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
面对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我们还敢说我不重要吗?俯对我们的孩童,我们是至高至尊的唯一。
我们是他们最初的字宙,我们是深不可测的海洋。
假如我们离去,孩子就失去淳淳无双的血缘之爱,天倾东南,地陷西北,万劫不复。
盘子破裂可以粘起,童年碎了,永不复原。
伤口流血了,没有母亲的手为他包扎。
面临抉择,没有父亲的智慧为他谋略……面对后代,我们有胆量说我不重要吗?
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同沙漠中的古陶,摔碎一件就少一件,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成品。
面对这般友情,我们还好意思说我不重要吗?(议事说理,洞烛幽微)
我很重要。
(关键之处,重现主题词)
这对于我的工作我的事业,是不可或缺的主宰。
我的独出心裁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他们的羽毛。
我的设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海滩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金线串起。
我的意志向前延伸,直到地平线消失的地方……(说理形象化,有美感)
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代替别人。
此文以全新的视角、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剖析了个体意识觉醒后的感悟和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
文章先从“我不重要”谈起,并选取不同的事物进行参照对比,证实生命个体的“不重要”。
作者以此蓄势,为下文主旨的逆转作铺垫。
接下来文章分别从亲情、友情、事业三个层面展开分析说理,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面对亲情,我很重要,我的存在无不牵扯着亲人的感情;面对友情,我很重要,我的行为无不关系到密友的牵挂;面对事业,我很重要,我是事业的主宰,更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三个生活横切面支撑起一个共同的主题。
这种横向拓展的立意方式,使主旨显得更加具体和鲜明;这种对自我存在洞烛幽微的说理方式,使文章颇具哲理,可读性极强。
作者在立意时,善于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以此为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