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北外附属苏州湾外国语学校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北外附属苏州湾外国语学校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向盛满二氧化碳的密闭装置内注人石灰浆(含有氢氧化钙的白色浑浊液体)并振荡装置,测得压强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由①到②,压强上升,是因为石灰浆挤压了瓶内气体
B.曲线由②到③,压强几乎不变,是因为未振荡装置
C.曲线由③到④,压强迅速下降,是因为振荡装置后,二者充分反应
D.曲线的变化可以解释检验二氧化碳为什么用氢氧化钙
2.某有机物6.2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
A.一定只含有碳元素
B.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组成CO和CO2的元素相同,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B.煤既是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所以煤对人类有利而无害
C.同种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一定条件下,碳和一氧化碳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都具有氧化性
4.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克置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为20.4克。

将此剩余固体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后过滤,滤渣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5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氯酸钾质量为25克
B.停止加热后剩余固体中含有两种物质
C.生成氧气质量为9.6克
D.反应过程中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变
5.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四个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的数据及处理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A.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相同质量的铁粉和锌粉分别加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
D.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固体
6.完全燃烧2. 8g某有机物,生成8. 8gCO2和3. 6gH2O。

下列对该有机物的判断正确的

A.该有机物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且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
B.该有机物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C.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H4
D.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
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溶7.将14.6g已部分氧化的锌粉,加入到19610%
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A.19g B.30.1g C.32.2g D.36.2g
8.纯净物甲是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

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质量的甲与 48g乙充分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当乙反应完全时,生成 44g 丙和 27g 丁。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有()个
①参加反应的甲物质的质量为 23g
②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化学计量数比为 2:3
③甲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4:1
④参加反应的甲与丙的质量比为48:44
⑤甲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A.1个B.2个C.3个D.4个
9.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4%,将该气体10g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粉末,完全反应后,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 )
A.15g B.6.7g C.30g D.20g
10.为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采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
不正确
...的是
A.瓶1和瓶2中所装试剂均为澄清石灰水
B.吸气时,应将A打开、B关闭,呼气时,则相反
C.吸气时,瓶1试剂中出现气泡,液体变浑浊
D.通过瓶1和瓶2中的不同现象,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
11.木炭与孔雀石(主要成分是Cu2(OH)2CO3,杂质不参加反应,不含铜、氧、碳、氢元素)的混合物26.2g,隔绝空气加热至高温,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固体(只有铜和杂质)质量为15.6g,混合物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则孔雀石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提示: Cu2(OH)2CO3Δ
2CuO +CO2↑+H2O]
A.4.8% B.9.6% C.50% D.51.2%
12.在光照条件下,AgNO3可分解为Ag、O2和某种氮的氧化物X.取一定质量的AgNO3固体充分光照,测得反应后生成Ag、O2、X的质量分别为21.6g、mg、9.2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gNO3固体应密封保存在无色细口瓶中
B.m=3.2
C.X的化学式为NO
D.该反应方程式中Ag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
13.相同质量的H2、CH4和CO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
A.CO最多,H2最少B.H2最多,CH4最少
C.H2最多,CO最少D.CH4最多,CO最少
14.已知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反应中有三种氧化物B.此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是1:2
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15.两份质量相等的碳,一份与足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另一份与氧气反应全部生成一氧化碳,则前者与后者消耗氧气的质量比为
A.2:1 B.1:2 C.3:4 D.3:8
16.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 2含量
B .测定空气中O 2含量
C .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 .探究MnO 2能否加快H 2O 2的分解
17.科学家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原子,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9,则该原子的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是( )
A .114
B .61
C .175
D .289
18.在硫酸亚铁()4FeSO 和硫酸铁()243Fe SO ⎡⎤⎣⎦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3%,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46%
B .31%
C .66%
D .无法确定
19.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投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不同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时刻
甲 乙 丙 丁 起始
80g 5g 100g 5g t 1
a 55g 60g 5g t 2
b
c 40g 5g
A .甲是反应物,乙是生成物
B .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a = 70g,c = 80g D.该反应可能是N2+3H2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
20.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混合物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结束时能生成(a-b)g氧气
B.P点处固体成分是氯酸钾和氯化钾
C.在反应过程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
D.在0-t1时段,MnO2在混合物中的含量不断增大
21.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属于同种元素
B.甲、乙、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丁中x=8
D.乙表示阴离子
22.取一定质量的CaCO3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6g,剩余固体中碳元素的质量为0.6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生成了2.2g CO2B.剩余CaCO3的质量为10.0g
C.生成了10.6g CaO D.原来CaCO3的质量为15.0g
23.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酸钾制氧气时间入稀盐酸入过氧化氢溶液
A.A B.B C.C D.D
24.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将水通电电解一
段时间
B.加热一定量的高
锰酸钾固体
C.向两份相等质量
的块状大理石和粉末
状大理石中分别加入
过量的等浓度的稀盐

D.向一定量的二氧
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
溶液
A.A B.B C.C D.D
25.如图所示2
CO的制备装置中,不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的是()
A.B.
C.D.
26.下图是反映某个化学反应里个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对此变化的描述中,
正确的是
A.充分反应后,乙+丙=甲的质量
B.物质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此化学反应中,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反应了此化学反应是分解反应
27.浓度相同,质量相等的a、b两份过氧化氢溶液,在b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的同时,将a溶液加热,放出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A.B.
C.D.
28.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过量的白磷放入容积为40mL的试管中,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注射器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必须等实验结束装置冷却到室温之后再读数
C.若先夹紧弹簧夹,实验结束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活塞前沿移动到12mL刻度处D.若不使用弹簧夹,整个实验过程中活塞前沿一直向左移动直至停在8mL刻度处29.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C.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等于生成的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CO和C2H5OH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对于这些反应下列说法正确30.相同质量的C、CH
4
的是
A.C2H5OH生成的CO2质量最少B.C消耗O2质量最多
C.CH4的生成物质量总和最多D.发生的都是化合反应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31.实验室用的蒸馏水可以通过蒸馏自来水来制取。

操作方法是:在下图所示蒸馏烧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

在确定各连接部位严密不漏气后,加热蒸馏烧瓶,注意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

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收集到10mL 左右蒸馏水后,停止加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A__________。

(2)实验时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应该是b进a出,不能a进b出的理由是_________。

(3)细心观察发现:该装置明显少了一种支撑冷凝管的仪器,该仪器是______(填序号)。

(4)实验中加入的沸石(或碎瓷片)___________________催化剂(填“是”或“不是”)。

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该装置也可以将硬水软化为软水,生活中还有一种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

32.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一些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都可选用 B 装置的原因是______,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______。

(3)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4)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方法是______。

(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连接 B、G、H 装置进行实验。

若实验时 G 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H 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则 B 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3.实验室有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装置时,需根据导管的高度调节___________处的高度,再确定______处的高度。

(填“甲”或“乙”)
(2)结束实验的操作作是:先______________,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可选择图中______(填仪器或装置的标号),实验室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你认为还需要增加的玻璃仪器是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5.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以采用下图甲乙两种装置。

乙装置可视为甲的改进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
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1)在甲装置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当温度降到室温,打开止水夹,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写出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

(2)在乙装置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__。

(3)写出乙装置实验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

(4)乙装置实验中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25mL22mL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2l%(填“>”、“=”或“<”),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

(填序号)
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③加入铜丝量太多;④加入铜丝量太少
(5)乙装置与甲装置相比较,优点在于_____(任答一点)。

36.如图所示是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气密性良好,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

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待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1)红磷燃绕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能够进入到集气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内空间的五分之一,可能的一种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曲线①到②压强上升,是因为石灰浆注入装置时,挤压了瓶内气体,故A 说法正确;
B 、曲线②到③压强几乎不变是因为没有振荡装置,装置内二氧化碳气体没有来得及和石灰浆反应,故B 正确;
C 、曲线③到④迅速下降是振荡装置后,石灰浆和瓶内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结果,故C 正确。

D 、曲线的变化反映了石灰浆和二氧化碳反应,氢氧化钙溶液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用石灰浆检验二氧化碳现象不明显或者说根据压强判断麻烦,故D 错误。

故选:D 。

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某有机物6.2g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 二氧化碳和10.8g 水,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有碳氢氧元素,则反应物中含有碳氢氧元素,空气中不含碳元素和氢元素,则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
1217.6g 100%=4.8g 44⨯
⨯,水中氢元素质量2
10.8g =1.2g 18
⨯,4.8g+1.2g <6.2g ,有机物中故一定含有氧元素,故填:C 。

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CO 和CO 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符合题意;
B 、煤既是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煤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产生温室效应,煤中还含有硫元素,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污
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C 、同种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

例如碳酸钠中碳元素显+4价,不符合题意;
D 、一氧化碳和碳单质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它们都具有还原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4.C
解析:C
【解析】(1)因反应中氧气为气体,则氧气质量为30g-20.4g═9.6g,滤渣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5克。

所以可知二氧化锰的质量为5g ,
(2)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 ,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y 则 2KClO 3 二氧化锰、加热 2KCl+3O 2↑ 245 149 96 y x 9.6g 149/x=96/9.6g 245/y=96/9.6g 解得x=14.9g , y=24.5g 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 生成氯化钾的质量14.9g ,
则反应后剩余氯酸钾的质量为0.5g ,即反应后有剩余的氯酸钾、生成的氯化钾、及催化剂二氧化锰三种物质。

反应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但是固体的质量减少,所以反应过程中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

选C
5.C
解析:C
【解析】A.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高温条件下杂质不反应,碳酸钙分解生成固体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一定大于零;B.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所以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为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大于零;C. 锌的活动性比铁的强,所以锌先反应完,相同质量的铁粉和锌粉分别加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金属反应完,金属的质量决定氢气的质量,同质量的铁比锌生成氢气多,所以最终铁的平线更高; D. 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固体,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所以水的质量增加;选C
6.A
解析:A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反应消耗氧气的质量=8.8g+3.6g-2.8g=9.6g ,8.8gCO 2中氧元素的质量=8.8g ×32
44
×100%=6.4g ,碳元素质量=8.8g-6.4g=2.4g ,3.6gH 2O 中氧元素质量=3.6×
16
18
×100%=3.2g ,氢元素质量=3.6g-3.2g=0.4g ,根据原子守恒,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水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某有机物。

2.4g+0.4g=2.8g 。

说明某有机物中不含氧元素,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二者质量之比=2.4g :0.4g=6:1;某有机物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
2.40.4:
121
g g
=1:2,故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H 4,相对分子质量为46,错误。

故选A 。

7.C
解析:C
【解析】由Zn+ H 2SO 4 = ZnSO 4 + H 2↑,ZnO+ H 2SO 4 = ZnSO 4 + H 2O 可知,H 2SO 4~~ ZnSO 4, 设所得溶液中硫酸锌的质量为x , H 2SO 4~~~~ ZnSO 4 98 161 196g×10% x
98161
x
196100
g =⨯ x=32.2g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即无论14.6g 已部分氧化的锌粉中锌和氧化锌的质量是多少,都不影响对生成硫酸锌的计算,因为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只要根据稀硫酸计算即可。

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根据模型图可知丙为二氧化碳,丁为水,根据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可求出丙和丁的化学计量数比,根据元素守恒计算出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的质量和水中氢元素的质量,求出甲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并确定甲中是否含氧元素。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44g+27g−48g=23g ,①正确;由模型图可知丙为二氧化碳,丁为水,设丙的化学计量数为x ,丁的化学计量数为y ,由题可知:
解得x:y=2:3,②正确;根据元素守恒,甲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就等于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的质量比,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g=12g ,水中氢元素质量

g=3g ,则甲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12g:3g=4:1,③正确;由上分析知参加反应
的甲的质量为23g ,生成的丙质量为44g ,则甲:丙=23g :44g=23:44,④不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上述分析可知,甲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共(12g+3g ),但实际上甲物质是23g ,所以甲中一定含有氧元素,⑤不正确;故选C 。

9.C
解析:C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即为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则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 ()12
10g 164%100%304012163
g ⨯-÷
⨯=++⨯,故选C 。

10.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瓶1和瓶2中所装试剂均为澄清石灰水,故A 正确;
B 、根据人吸气时,活塞A 打开,活塞B 关闭;人呼气时,活塞A 关闭,活塞B 打开瓶,故B 正确;
C 、吸气时,瓶1试剂中出现气泡,液体无浑浊,故C 错误;
D 、通过瓶1和瓶2中的不同现象,证明人体呼出的CO 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 2,故D 正确。

故选C 。

1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解:由题意可知:
孔雀石加热分解反应原理:Cu 2(OH )2CO 3
Δ
2CuO +H 2O +CO 2↑-----①
碳高温还原氧化铜反应原理:C +2CuO
高温
2Cu +CO 2↑-----②
①+②整理得:Cu 2(OH)2CO 3+C
高温
2Cu +H 2O↑+2CO 2↑-----③,(注:高温条件下,液
态水变为水蒸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总质量=26.2g-15.6g=10.6g 。

由③式可知: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18:(244⨯)=9:44;
则水的质量为10.6g ×
9
944
=+ 1.8g ,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6g-1.8g=8.8g ; 通过水的质量1.8g 结合①式和②式,
设:Cu 2(OH )2CO 3的质量为x ,氧化铜的质量为y ,碳粉的质量为z ,铜的质量为m ;
23
22Cu(OH)CO =2CuO +H O +CO 222
16018x y 1.8g

22218 1.8x g = 16018
1.8y g
= x=22.2g y=16g
2C +2CuO =
2Cu +CO 12160128z
16g
m

高温
1216016z g = 160128
16g
m = z =1.2g m =12.8g
则孔雀石中杂质质量=26.2g -22.2g -1.2g =2.8g 孔雀石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12.8100%51.2%22.2 2.8g
g g
⨯=+。

故选:D 。

1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硝酸银在光照条件下易分解,应存放于棕色试剂瓶中,错误;
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会发生改变,硝酸银分解之后银元素全部转移到单质银
中,根据单质银的质量可求出反应的硝酸银的质量21.634108100%170
g
g
=⨯,生成氧气的质量
为34g 21.6g 9.2g 3.2g --=,所以m=3.2,正确;C 、生成的氮氧化物中氮元素的质量为1434g 100% 2.8170g ⨯
⨯=,氧元素的质量为4834g 100% 3.2 6.4170
g g ⨯⨯-=,则氮元素和氧元素的个数比为
2.8 6.4121416
g g
=::,所以该氮氧化物为NO 2,错误;D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Ag 与O 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错误。

故选B 。

【点睛】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解题。

1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的质量可知:氢气与氧气的反应比为1:8即7:56;甲烷与氧气反应的质量比为1:4即7:28;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的质量比为7:4 。

所以氢气的需氧气的质量最多,一氧化碳的需氧气的质量最少,故选C 。

14.D
解析:D
【解析】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所以只有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是氧化物;此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是16:2×32=1:4,分子个数比为1:2;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因此甲烷燃烧不是置换反应;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

选D
1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碳充分燃烧时,C+O2CO2,一个碳原子跟两个氧原子结合生成一分子二氧化碳,即一个碳原子消耗两个氧原子;
碳不充分燃烧时,2C+O22CO,一个碳原子跟一个氧原子结合生成一分子一氧化碳,即一个碳原子消耗一个氧原子;
由于两份碳的质量相等,碳原子的质量一定。

设每份碳中碳原子的个数为x,则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时消耗氧气的质量之比为:(氧原子的质量×2x):(氧原子的质量×x)=2:1
前者与后者消耗氧气的质量之比2:1。

故选A。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物质质量与原子个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即物质质量=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1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分别滴入等量的石灰水,根据是否变浑浊,可以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故不符合题意;
B、红磷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消耗氧气,冷却后根据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就是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可以测定空气中O2含量,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故不符合题意;
C、图中实验烧杯中试管外的白磷不燃烧,试管中的白磷燃烧,可以验证燃烧需要氧气,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故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溶液相同,一支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一支试管中没有加入二氧化锰,根据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可以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分解,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
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7.B
解析:B 【解析】 【详解】
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114,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故中子数=289-114=175,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175-114=61,故选B 。

1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观察4FeSO 和()243Fe SO 的化学式,发现其中都有硫酸根,4FeSO 和()243Fe SO 不论按怎样的比例混合,S 与O 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一定是1∶4,质量比一定是1∶2,则混合物中的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质量分数比.设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x ,则32:16=23%:x ,解得x=46%.所以铁的质量分数为1﹣23%﹣46%=31%。

故选
B 。

【点睛】
本题还可运用平均值法求解。

因4FeSO 中Fe 与S 元素的质量比为6∶32,()243Fe SO 中的Fe 与S 元素的质量比为56×2∶32×3=56∶48,故混合物中Fe 与S 元素的质量比介于二者之间.设混合物中Fe 元素创质量分数为x ,则有
56x 56>>3223%48
,解得40.3%>x>26.8%,只有B 选项正确。

19.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
80g+5g+100g+5g=a+55g+60g+5g ,a=70g ,反应后,甲的质量减少,甲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乙是生成物,丙的质量减少,丙是反应物,不符合题意;
B 、反应前后,丁的质量不变,丁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C 、反应过程中,乙、丙的质量比为:(c-55g ):(60g-40g )=(55g-5g ):(100g-60g ),c=80g ,a=70g ,不符合题意;
D 、在反应过程中乙、丙的质量比为5:4,22
3+N 3H 2NH 高温、高压催化剂
中,三种物质的
质量比为:(14×2):6:(17×2)=14:3:17,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

20.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所以反应中固体混合物质量的减少就是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反应结束时能收集到的(a-b)g氧气,故符合题意;
B、P点是氯酸钾部分分解,因此有未反应的氯酸钾和生成的氯化钾,还有作为催化剂的二氧化锰,故不符合题意;
C、在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逐渐较少,而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逐渐增加,因此氯化钾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故不符合题意;
D、在0-t1时段,固体减少前,MnO2的含量没有变,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该题为图像题,主要考查了氯酸钾制氧气的原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本身质量不变的特征,生成物的质量变化等知识点。

2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甲和乙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说法正确;
B、甲、乙、丙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似,说法不正确;
C、在原子中,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x=8,说法正确;
D、乙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质子数是9,电子数是10,所以是阴离子,说法正确。

故选B。

2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剩余固体中碳元素的质量为0.6g,所以剩余碳酸钙的质量为:
0.6g
=5g
12
100%
100
,而生成
物中的固体是氧化钙说明氧化钙的质量=10.6克-5克=5.6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