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AB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写作ABC
小引:
尽管现在的作文大都是“淡化文体要求”了,但是从阅卷的角度看,老师们还是渴望见到那种论点鲜明深刻、论据典型有力、分析深入透彻、论证严谨周密、开头结尾别具特色、语言幽默风趣并富有个性化色彩的议论文。
下面,我们将从七个方面谈一谈议论文写作过程中一些应知应会的问题。
问题一
议论文:该把论点放在哪儿
写议论文时必须提出一个正确、鲜明、集中、新颖的论点,那么,有了论点之后,该把它放在哪里呢?具体说来有六种方式:
方式之一:把论点放在文章的开头,且让它独立成段
《谈骨气》一文就是这样提出论点的。
文章一开头就写道: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
让这样一个判断句独立成段,既简明突出、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骨气”的看法,又告诉读者,文章中所谈的“骨气”仅限于“我们中国人”的骨气。
方式之二:把论点和论题放在一起,由论题引出论点
某同学以“考试作弊小议”为题的文章就是这样提出论点的。
在第一自然段里他写道:
“一个时期以来,同学们对考试时该不该作弊这件事议论纷纷。
有的说:家长要分数,老师要名次,功课又那么多,考试作弊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还有的说:全社会都在作假,考试作弊弄点高分不值得大惊小怪。
我觉得,考试作弊是十分不光彩的事情,应当坚决予以杜绝。
”
显然,这段文字先是提出了论题并简要介绍了同学们的有关看法,接着就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自己的论点。
由论题引出论点,显得很有针对性,也很容易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方式之三:通过正反比较引出论点
毛泽东同志的《反对自由主义》一文就是这样提出论点的。
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里,作者率先说出了“我们的主张”。
在第二自然段里,作者对应着说出了“自
由主义者的主张”。
虽然此时作者没有把自己的论点形成文字写在文章中,但是,因为自由主义者的“主张”和我们共产党人的“主张”刚好相反,所以“反对自由主义”是很必要的。
作者“反对自由主义”的思想已经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了。
方式之四:把论点放在文章的结尾,且让它独立成段
《骄必败》一文就是采用了这种提出论点的方式。
文章从人们对各自长处与短处、优点与缺点的看法谈起,摆事实、讲道理,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地分析了骄傲的人的心理状态以及他们的工作结果。
最后,作者另起一段写道:
“所以说:骄必败。
”
显然,“所以”一词是承上写来,有提纲挈领之效;“骄必败”是作者的观点,放在文章最后,既有画龙点睛之效,又有坚定不移的力量。
方式之五:把论点与文章的结论放在一起,由结论总结出论点
某考生以“中学生该不该穿时装”为题的作文就是采用了这种提出论点的方式。
文章从个别同学追求新潮穿起时装这件事谈起,先是分析了这些同学之所以穿时装的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和自身原因,又分析了这些“时装”的来源以及学生的经济收入、经济地位,还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有关条款与这些同学的做法进行了比较。
最后,作者用这样的文字结束了文章:
“综上所述,中学生穿时装于人、于家、于己不仅‘不利’,而且还很不相称。
因此我要说:中学生还是不穿时装为好。
”
“综上所述”是对上文分析的归纳,是分析后形成的结论;“中学生还是不穿时装为好”,毫无疑问是作者由结论总结出的论点。
方式之六:把论点放在行文之中
《想和做》一文就是这样提出论点的。
文章是谈“想和做”的关系的,在文章的前半部分,作者不仅列举了“只会空想,不会做事”的人和“只顾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的心态和表现,还发表了对这两种人的看法(注意:是对人的看法,而不是对“想和做”之间关系的看法);在文章的中间,作者以一个独立段的形式亮出了论点,既使前边的论述得到了理论上的升华,又启发人们去思考:在现实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该怎样去想、怎样去做呢?
把论点放在行文之中还有另一种表现形式,这就是把论点分解成呈并列关系的几个分论点,几个分论点的“总和”就是文章的总论点。
其实,前三种方式都属于把论点放在了文章的开头,这样做的好处是开门见山,直接入题,既可以方便读者迅速了解文章的论题和作者的论点,也给人以爽快的感觉。
中间的两种方式都属于把论点放在了文章的结尾,这样做的好处是自
然贴切,水到渠成,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读者没有被动感和强迫感。
当然,无论你采取的是哪种提出论点的方式,都应该记住这样一句话:提出论点时要明确、直率,千万不要绕弯子。
问题二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和运用有哪些“讲究”
大家知道,论点是需要论据来证明的,如果论据选择不当、运用不当,论点自然也就失去了支持的力量。
有的同学处理不好这个问题,不仅在选择论据时没有把握标准,就是在运用论据时也不够认真,他们认为“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既然“都是菜”,就可以随便用了。
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捡到篮子里的未必都是菜”。
下面,我们就谈谈论据的选择和运用问题。
一、无论是选择论据还是运用论据,都必须保证论据本身的准确
论据要准确,是由议论文写作的目的决定的。
人所共知,议论文讲究以理服人,讲究有说服力,那么怎样“服人”?怎样才能“有说服力”?那就是“摆事实”。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嘛!显然,这里说的“准确”有两个含义:从选择论据的角度来看,要求我们选择的论据是真实的、可靠的、可信的、没有虚假成分的;从运用论据的角度来看,要求我们尊重事实真相,事实是什么样子的就只能写成什么样子,不能有丝毫的虚构因素。
让我们看一下《谈骨气》一文,不仅文章中三个事实论据都是历史上的真人真事,就连文中孟子的几句话也是有文字记载的、有史可考的。
二、要选择典型的论据并写出论据的典型性来
“典型”就是有代表性,而不是个别情况,用个别的、例外的、“侧流的”事实是不能反映事物的整体、全貌、主流和大方向的。
比如有个别人读书不加选择,读了”黄书”,整天萎靡不振,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你能以此为论据而得出“课外阅读害人不浅”的观点吗?还有个别人因高考不第而自杀,你能据此得出“现行的高考制度应马上废止”的观点吗?显然不能,因为这些论据不典型。
《谈骨气》一文中的三个事实论据都具有很强的典型性:从历史的角度看,三个人物分别代表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有骨气”的中国人;从三个人的地位看,有高官,有平民,也有民主战士;从三个人所处的环境看,有在“富贵”面前的骨气,有在“贫穷”面前的骨气,有在恶势力面前的骨气。
三个论据具备了这么多的代表性,难怪其论点的坚强有力了。
三、选择和运用论据要适量
一篇文章选择几个论据来论证最好,是不好做出统一规定的,选择和运用论据数量的多少,一要看论题的重要程度,二要看人们对论点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我们说“论据要适量”,其中含有了根据论证的需要来确定论据的数量的意思。
通常情况下,当论题不太重要、论点不难理解时,一篇文章有两三个论据就足够了。
本来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你非得一论再论、旁征博引,往往会给人以臃肿的感觉;而当论题比较复杂、论点比较深奥时,不妨多选几个论据,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去予以论证,免得让人觉得说服力不够强。
大家可以多读几篇议论文,一边读一边比较,其中规律性的东西是不难发现的。
四、要尽量选择新颖的论据,即使使用的是“旧论据”,也应该学会“翻新”
什么是“新颖”?新颖就是新鲜,就是别人还没有用过或很少用过。
在这一点上同学们做得最差:一让大家写“要珍惜时间”,我们就选鲁迅、岳飞、《明日歌》;一让大家写“做事要有毅力”,我们就选司马迁、张海迪;一让大家写“青年人要有理想”,我们就选周恩来、毛泽东。
当然,这些论据不是不能运用,但它们在同学们的笔下都快成了“万能论据”了,真是只要“贴边儿”,想怎么用就怎么用,谁还管它新颖与否呢!到头来,文章没有吸引力,自然也就起不到说服人、教育人的作用了。
那么,新颖的论据从哪里来呢?渠道很多:除了日常生活外,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都是很好的信息来源,这就要看你是不是认真观察、认真学习、认真积累了。
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些“旧论据”,只要变换一个角度去看,也同样能开掘出新的东西来,像“近墨者未必黑”、“酒香也怕巷子深”、“弄斧必须到班门”等。
五、选择的论据必须与论点有内在的联系,在行文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把这种联系揭示出来
前面四点虽然重要,但是,如果所选的论据与论点没有本质上的联系,即使它再准确、再典型、再适量、再新颖也是毫无用处的。
论据与论点的内在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由论据能“推导”出论点来,论据是“因”,论点是“果”;其二,论据与论点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即它们说的实际上是“一回事儿”。
还以《谈骨气》为例,文章中的三个论据,表现的全都是“有骨气”,而不是“有志气”(“志气”的层次太浅)。
同样,如果我们用“张海迪身残志坚,自学了几门外语”这一论据来论证“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这个论点,恐怕也非常不妥当,因为二者之间缺乏内在的本质上的必然的联系。
记住:选择和运用论据时绝不可随随便便、马马乎乎,选择时应该有个“标准”,运用时也应该有个“条件”,一切要按“标准”、按“条件”行事。
问题三
议论文:怎样才能尽快地展开论证
写作议论性的作文题目时,大家觉得最难的是什么?我想,不应该是论题的筛选,不应该是论点的确立,也不应该是论据的选择,最难的应该是论证的尽快展开。
写议论文时如果不能尽快地展开论证,就是有了好的论点、好的论据,也没有办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有说服力的好文章来。
那么,写议论文时怎样才能尽快地展开论证呢?你不妨试试下面这三种方法。
方法一:当发现论题是一个名词性的词语时,你可以从阐释其含义“是什么”的角度来展开论证
一篇题为“谈成功”的作文就是这样展开论证的,文章写道:
“成功是什么?成功是一粒干瘪的种子最终发芽长成一株大树;
成功是什么?成功是原本平坦的亚欧大陆中间耸出了一座壮丽的喜马拉雅;
成功是什么?成功是屋檐下掉下的小水滴磨穿了地上坚硬的石头;
成功是什么?成功是秦始皇的诏令天下,是前无古人的大唐盛世,是后无来者的康熙帝打下的万里疆土;
成功是什么?成功是……”
面对“成功”这样一个名词性词语式的论题,作者一开始就从“是什么”的角度对其含义进行了阐释,既为论证的展开开了个好头,又对我们正确理解“成功”的含义很有帮助。
在考场上,大家可能会遇到“勤奋”、“前途”、“理想”、“习惯”、“三好”、“偶像”、“友情”、“代沟”、“困惑”等论题,这些论题又都具有这样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是名词性的词语。
此时,从阐释论题含义“是什么”的角度来展开论证是非常方便、非常合适的。
方法二:当发现论题是一个“判断”性的句子时,你可以从回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的角度来展开论证
一篇题为“学会放弃”的作文就是这样展开论证的。
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现实生活是复杂的,而我们的承受力有限。
如果大脑是一个仓库,不管仓库多大,一种东西充斥其中时,另一种东西定然无法进入。
比如读书,当我们痴醉于金庸古龙、梁羽生的刀光剑影中,我们又怎能专注于复杂的几何方阵,怎能用心于浩繁的英语单词呢?想读的和该读的,你必须在两者间作出选择。
”
毫无疑问,这是从“为什么要学会放弃”的角度来展开论证的。
在考场上,大家可能会遇到“抽烟有害健康”、“要分数,更要能力”、“考试作弊不应该”、“读书生活有苦也有乐”、“男女生交往存在误区”等论题,这些论题都具有这样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是“判断”性的句子。
此时,如果你尝试着从回答“为什么说这个判断是这样的”入手来展开论证,分别谈一谈它的“重要性”、
“必要性”、“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历史意义和启示”等,不仅很容易打开“僵局”,而且能使文章的中心得以深化。
方法三:当发现论题是一种“号召”、“期望”时,你可以从联系实际具体该“怎样做”的角度来展开论证
一篇题为“要善待自己”的作文就是这样展开论证的。
作者写道:
“怎样做才算是善待自己呢?我认为有三个评判标准:
第一,善待自己的人,必定在行为上约束自己,在思想上放飞自己。
第二,善待自己的人,必定懂得如何充实自我,笑对生活。
第三,善待自己的人,必定会善待别人。
”
“要善待自己”这个论题其实就是一种“号召”、一个“要求”,怎样做才算是善待自己呢?作者从三个方面给出了“答案”。
在考场上,大家可能遇到“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做一个惜时守信的人”、“要自觉地到生活中去锻炼自己”、“请节约用水”等论题,这些论题都具有这样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是一些“号召”、“期望”。
此时,从“怎样做”的角度入题,既联系了“实际”,又介绍了“做法”,操作起来的确更方便些。
根据论题的特点来选择展开论证的方法,是建立在对论题特点的准确把握之上的,论题的特点不同,展开论证的方法就不同。
显然,在一篇文章中,上面介绍的三种方法很少有“孤立”使用的,更多的时候,是三者(或其中两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即先从“是什么”的角度阐释论题的含义,再从“为什么”的角度来谈某个观点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意义,最后从“怎样做”的角度联系实际,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问题四
议论文:怎样开头会更好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一些同学之所以觉得议论文的开头比较难写,主要是“不得要领”。
即不了解议论文常见的开头方法有哪些。
下面,让我们结合具体的例子向大家推荐几种议论文常见的开头方法。
[例1]语文课文《谈骨气》一文的开头: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
[例2]考场作文《说宽容》一文的开头:
“我认为,宽容是美德。
”
上述两篇文章的开头都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其一,开头部分的文字都是独立成段的判断句;其二,开头部分的文字都是作者对论题(“骨气”、“宽容”)的看法,即都是作者针对论题所提出来的需要在下文中进行论述的中心论点。
习惯上,人们把这种不遮不掩、不拖不绕、开篇就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的开头方法称作开门见山式的开头。
显然,这种开头方法既减少了阅读分析的难度,给人以开门见山的感觉,又让人觉得你是一个很坦诚、很直率的人。
这种方法很受初学写作议论文的人欢迎。
[例3]考场作文《艰苦奋斗的传统不能丢》一文的开头:
“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着:现在日子好过了,吃穿住用都不发愁了,作为革命传统的艰苦奋斗精神还有没有发扬的必要?”
[例4]考场作文《怎样做个好人》一文的开头:
“在当今这个社会里,人们大都总是爱说这样一句话:‘做人难,做好人更难!’做一个好人真的就那么难吗?今天,我们就谈谈这个问题。
”
上述两篇文章的开头都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其一,开头部分的文字都是以疑问句的形式出现的,都提出了一个(或几个)问题,而且仅仅是提出问题而已;其二,开头部分所提出的问题正是作者要进行论证的论题,即文章的论题(“艰苦奋斗精神还有没有发扬的必要”、“做个好人就那么难吗”)。
习惯上,人们把这种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只把论题提出来的开头方法称作提出论题式的开头。
这种在文章开头部分单纯提出论题的做法,十分有利于调动读者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而且,如果论题提得好,还会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因此,也很受初学者的欢迎。
[例5]课堂作文《学生的健康状况堪忧》一文的开头:
“据报载:某县在组织城镇万名中小学生‘向两厅一室(电子游戏厅、歌舞厅、台球室)告别签名活动’时,因为要求学生从学校徒步到广场集合,结果签名活动还没有开始,就有一名高中生、三名初中生站立不稳,晕倒在地;签名活动开始后,又有几个人被送往医院。
而离广场最远的第一小学,也不过三千米的路程。
看到上述材料后我的心为之一震:学生的体质何以这等弱不禁风?学生的健康状况堪忧呀!”
认真阅读之后便不难发现,这段文章开头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其一,作者先是简要叙述了一件事(前两句话),接着就针对所叙述的那件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最后一句话),即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其二,作者是把“简述材料”和“表明看法”安排在了一个自然段里,而且是第一自然段。
习惯上,人们把这种开头方法称作简述材料表明看法式的开头。
这样开头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开头部分的文字是有事实、有观点的,所以给人的感觉是针对性特别强;加之文章是
从“事实”切入的,很容易吸引读者的目光。
这种开头方法很适合于“一事一议”,这也是初学写作者应该学会的一种开头方法。
[例6]课堂作文《这绝对不是盲目献身》一文的开头:
“班会课上,老师给我们读了一则材料:某博士研究生回乡探亲,因救落水少年而牺牲;而被救少年患有间歇性精神病,面对救命恩人的尸体,他竟然大笑不已。
听罢材料,同学们议论纷纷,有人说‘这种牺牲不值得’,也有人说‘这是盲目献身’,我也想就此事谈一下我的看法。
”
这段文章开头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其一,从“有事实”、“有观点”的角度看,这种开头类似于阐述材料表明看法式的开头,但是,开头部分所阐述的观点(“这种牺牲不值得”、“这是盲目献身”)都是其他人的观点,而不是作者的观点;其二,文章转述其他人观点的真正用意是想给自己树立一个反驳的“靶子”,进而使自己提出的观点更具有针对性。
习惯上,人们把这种开头方法称作列反面观点树靶子式的开头。
这种开头方法多用于写驳论性文章的时候。
在文章开头部分就把要反驳、要批判的观点亮出来,不仅醒目,而且给人以针对性很强的感觉。
大家知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文章开头的主要任务就是“提出问题”,毫无疑问,上述四种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
问题五
议论文:常见的结尾方式有哪些
写记叙文时需要写好文章的结尾,写议论文时同样需要写好文章的结尾。
那么,写议论文时该怎样结尾呢?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五种常用的方法。
方法一:重申式
重申式,就是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对文章所提出的中心论点进行再次的阐述。
当然,“重申”既可以是重复前文,也可以是同一个意思的另一种不同的“说法”。
有这样一篇文章,题目叫“中学生穿时装小议”,在文章开头部分,作者提出了“中学生不宜穿时装”的中心论点,经过周密的论证后,作者以这样一段话结束了全文: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会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学生穿时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因此,中学生还是不穿时装为好。
”
只要把“中学生还是不穿时装为好”与文章的中心论点“中学生不宜穿时装”这两句话进行简单比较就会发现,两句话在意思上是一致的,它们只不过是同一个意思的两种不同“说法”而已;显然,这种重申式的结尾有提醒读者注意、反复强调的意味,也收前后照应之效。
方法二:结论式
议论文大都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方式来安排文章结构的,在“解决问题”这一部分,一般都是根据前文的分析提出一个论点、形成一个“结论”,而许多文章就是以这个“结论”来结束全文的。
一篇以“吾辈当自强”为题的议论文就采用了“结论式”的结尾。
作者写道:
“现在,让我们归纳一下以上种种情况,无论是从青年人肩负的历史使命来看,还是从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来看,我们这一代人没有理由不振作起来奋力拼搏,因为有了我们的自强才会有祖国的富强。
因此,我们必须自强!”
“我们必须自强”是文章最后形成的结论,这个结论式的结尾给人以水到渠成的感觉,行文也显得自然、贴切。
方法三:发挥式
有的学生喜欢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就提出论题并亮出论点,然后“摆事实讲道理”展开严密的论证,在论证结束的时候,再对中心论点加以发挥,使之更深刻,更有现实意义。
这,就是发挥式的结尾。
以《谈骨气》一文为例,三个典型事例的论证之后,“骨气”所包含的三个方面的含义已经揭示出来了,中国人有骨气的表现也列举出来了,对文章提出的中心论点,读者也都基本认可了。
但作者却没有在此结束文章,他又加上了一段文字。
仔细阅读这段文字之后你就会发现,这就是作者对文章中心论点的发挥——他由“中国人的骨气”发挥、引申到“我们无产阶级的骨气”,并就这种骨气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和揭示,这样一来,不仅文章的中心论点又得以深化,文章的现实教育意义也更大了。
方法四:希望式
希望式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议论文结尾方法。
它的特点是在文章的结尾部分用富有鼓舞、激励作用的话对读者提出一些希望和要求。
请看一篇题为“同学,请不要这样”的文章的结尾:
“同学们,用不着列举更多的事实,也用不着讲更多更深的道理了,爱惜和保护公共财物是每一个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让我们从爱惜我们的桌椅开始做起吧!”
毫无疑问,这种希望式的结尾有着很强的鼓动性。
但是,要想让读者接受你的“希望”和“要求”,你所提出的“希望”和“要求”的本身首先必须是切实可行的,是有鼓动性的。
方法五:疑问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