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一中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潍坊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含解析)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
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
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传统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原材料或者自然界中的微生物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技术。
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腐乳发酵过程中盐和酒都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B. 家庭自制的泡菜、果酒、腐乳直接食用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C。
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变成醋酸,在无氧条件下将酒精变成醋酸
D. 酸奶制作过程中需要先进行通气培养,得到一定数量的乳酸菌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2。
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3。
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
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详解】A、在腐乳发酵过程中盐和酒都能起到抑制杂菌生长的作用,A正确;
B、家庭自制的果醋、果酒、腐乳不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容易杂菌污染,若直接食用,则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影响身体健康,B错误;
C、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变成醋酸,在无氧条件下不能生存,C错误;
D、乳酸菌是厌氧微生物,故酸奶制作过程中需要在无氧条件下直接接种一定数量的乳酸菌,D错误.
故选A.
【点睛】
2. 高酒精度啤酒(酒精浓度≥7.5%vol)由于其高酒精度、高发酵度、低残糖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其酿造工艺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产啤酒用的发酵罐和大麦汁等原料都需要经过灭菌消毒
B. 多次分批补加葡萄糖可以减少发酵初期的高渗透压对酵母细胞代谢的影响
C。
主发酵过程中还原糖主要用于有氧呼吸,其产生的CO2会使pH下降
D。
发酵过程中要适时往外排气,后发酵时期可以延长排气时间间隔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有氧时酵母菌能通过出芽生殖的方式大量繁殖,种群数量增加很快,无氧时能分解糖类产生酒精,释放出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发酵产物中,极少数用于自身生长发育。
【详解】A、生产啤酒用的发酵罐和大麦汁等原料都需要经过灭菌消毒,防止原料自带的杂菌污染发酵,A正确;
B、多次分批补加葡萄糖可以减少发酵初期的高渗透压对酵母细胞代谢的影响,B正确;
C、主发酵过程中还原糖主要用于无氧呼吸产酒精,同时无氧呼吸也会产生CO2会使pH下
降,C错误;
D、发酵过程中要适时往外排气,后发酵时期由于糖类物质不充足,产生的气体变少,可以延
长排气时间间隔,D正确。
故选C.
3。
无菌操作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对培养皿等玻璃器皿宜采用灼烧灭菌
B. 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时,压力未降到零就打开排气阀可能造成污染
C。
微生物培养后的废弃物经过简单消毒处理后可直接丢弃
D. 在取走培养皿盖的培养皿中倒平板时,需要在火焰旁操作
【答案】B
【解析】
【分析】
常用的灭菌方法:干热灭菌法、灼烧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
【详解】A、对玻璃器皿常用干热灭菌法处理,A错误;
B、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时,压力未降到零就打开排气阀可能造成污染,需要将其中原有的冷空气彻底排除后,B正确;
C、微生物培养后的废弃需要经过彻底灭菌处理才能丢弃,C错误;
D、倒平板时,应该用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不能将培养皿盖取走,D错误. 故选B。
【点睛】
4. 某生物兴趣小组以月季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常选用多年生的老枝,有利于细胞全能性的体现
B。
MS培养基中除水和无机盐外,一定要含有有机碳源和有机氮源
C。
与遮光相比,光照条件下A过程更容易获得愈伤组织
D. B过程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浓度、比例不同会导致愈伤组织的发育方向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其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高度液泡化,无定形状态薄壁细胞组成的排列疏松、无规则的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成植株.
【详解】A,X常选用未开花植株的茎上新萌生的侧枝,有利于细胞全能性的体现,A错误;
B、MS培养基的主要成分是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以及蔗糖等,B错误;
C、与遮光相比,光照条件下A过程不易获得愈伤组织,C错误;
D、B过程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浓度、比例不同会导致愈伤组织的发育方向不同,如生长素比例较大时,有利于根的生成,细胞分裂素比例高时,有利于芽的生成,D正确.
故选D。
【点睛】
5. 为解决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植皮难题,科学家研制出人造皮肤,研制过程中需要将人的皮肤细胞置于培养瓶中进行培养。
培养液配制除必需的已知成分外,还必须加入天然成分,细胞方可正常生长和增殖。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的皮肤细胞培养前须用胃蛋白酶处理,使细胞分散开
B。
细胞培养过程中只需不断通入氧气,就能保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
C. 培养液中加入的天然成分是血清或血浆,用于补充细胞生长和增殖所需的物质
D. 经培养可得到由多层细胞构成的人造皮肤,能直接用于移植
【答案】C
【解析】
【分析】
动物细胞的培养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
(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
(3)温度和PH:36。
5℃±0.5℃;适宜的pH:7。
2~7。
4。
(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
【详解】A、人的皮肤细胞培养前须用胰蛋白酶处理,使细胞分散开,A错误;
B、细胞培养过程中需适宜的气体环境(95%的空气和5%的CO2)、适宜的温度和PH、无菌无毒的环境等,B错误;
C、在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通常培养液中需加入血清、血浆等一些天然成分,主要目的是为细胞提供促生长因子,以补充细胞生长和增殖所需的物质,C正确;
D、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存在接触抑制,当细胞与细胞相互靠近时,就会彼此限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经培养后的细胞还需要经过诱导分化形成特定的组织才能移植,D错误。
故选C。
6。
研究人员采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培育克隆羊,其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不能直接培育为个体的原因是细胞中遗传物质不能表达
B。
重组细胞要进行分裂和发育需用振荡、PEG或灭活的病毒等激活
C。
早期胚胎在丙体内能正常孕育是因为胚胎可与母体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
D. 经培育得到的丁羊,其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与甲完全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动物核移植是指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经过胚胎移植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
核移植得到的动物称克隆动物。
该过程中采用显微操作去核法去除卵母细胞中细胞核.
【详解】A、X体细胞不能直接培育为个体的原因是动物体细胞分化程度高,恢复其全能性困难,A错误;
B、重组细胞要进行分裂和发育需要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激活,没有使用病毒,B错误;
C、早期胚胎在丙体内能正常孕育是因为胚胎可与母体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C正确;
D、经培育得到的丁羊,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和乙羊相同,D错误。
故选C。
7. 2019年底开始,一种新型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 COVID—19”)肆虐全球,该病毒可引发人体肺部感染,严重者会造成病人死亡。
有人提出了数种快速检测 COVID-19的方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镜检法:在光学显微镜下可直接观察病人的痰液中是否含有COVID—19
B。
PCR技术:可在短时间内把 COVID—19的基因数量扩增到数百万倍,以便于检测
C。
抗原抗体法:用 COVID—19蛋白与血清中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可检测是否感染过 COVID-19
D。
DNA探针技术:根据分子杂交原理,用标记的DNA分子做探针可检测 COVID—19
【答案】A
【解析】
【分析】
病毒是非细胞生物,是专性寄生物,进入机体后会引起机体发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新冠病毒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其遗传物质是RNA。
【详解】A、在光学显微镜不能直接观察病人的痰液中是否含有COVID-19,A错误;
B、利用PCR技术可在短时间内把 COVID—19的基因数量扩增到数百万倍,更有利于检测,B 正确;
C、根据 COVID—19蛋白与血清中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征,可检测是否感染过 COVID-19,C正确;
D、用标记的DNA分子做探针可检测 COVID—19的核酸,以便确定是否被感染,D正确。
故选A。
【点睛】
8。
1978年,科学家将获得的人胰岛素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重组,并且能在大肠杆菌内成功表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胰岛素基因可通过人红细胞内的mRNA反转录获得
B. DNA聚合酶能识别并结合重组质粒的启动子区域,从而驱动转录
C。
人胰岛素基因与基因探针可通过磷酸二酯键形成杂交带
D。
含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表达出来的胰岛素一般没有生物活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取、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把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
【详解】A、人的红细胞中不含有胰岛素基因的mRNA,A错误;
B、RNA聚合酶可以识别启动子部位,B错误;
C、人胰岛素基因和基因探针之间可通过形成氢键形成杂交带,C错误;
D、大肠杆菌无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不能对胰岛素进行加工,故其表达的胰岛素一般没有生物活性,D正确。
故选D.
【点睛】
9。
我国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将OsSPL14基因导入水稻后,其产量增加了10%左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技术用到了三种工具酶: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载体
B.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过程中,产物必定是载体与OsSPL14基因重组的DNA分子
C。
OsSPL14基因导入水稻细胞时,需用氯化钙处理以增大细胞壁的通透性
D. 检测OsSPL14基因在水稻细胞内是否表达,要进行分子水平或个体水平的鉴定
【答案】D
【解析】
【分析】
1。
基因工程的工具:(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3)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2。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详解】A、该技术用到了两种工具酶:限制酶、DNA连接酶,载体是基因工程的工具,但不是工具酶,A错误;
B、用DNA连接酶连接目的基因和质粒,其产物不一定是载体与OsSPL14基因形成的重组DNA 分子,也可能是载体或OsSPL14基因自身连接形成DNA分子,B错误;
C、微生物细胞作为受体细胞时,可用氯化钙处理,OsSPL14基因导入水稻细胞时,不需用氯化钙处理,C错误;
D、由分析可知,检测OsSPL14基因在水稻细胞内是否表达,需要进行分子水平或个体水平的鉴定,D正确。
故选D.
【点睛】
10。
下列关于酵母菌、大肠杆菌、蓝藻和黑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酵母菌和黑藻都属于真核生物
B. 四种生物都含有DNA,且DNA的载体是染色体
C. 蓝藻和黑藻都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D。
酵母菌和黑藻细胞中均含有线粒体,有氧呼吸终产物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酵母菌和黑藻是真核生物,大肠杆菌和蓝藻是原核生物。
【详解】A、酵母菌和黑藻均含有细胞核,均为真核生物,A正确;
B、大肠杆菌和蓝藻无染色体,B错误;
C、蓝藻和黑藻均含光合色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C正确;
D、酵母菌和黑藻均为真核生物,均含线粒体,有氧呼吸的终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D正确。
故选B。
【点睛】
11.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肝糖原、淀粉、纤维素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不同
B. 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
C。
组成不同生物遗传物质的碱基种类、数目和比例均不同
D. 肽链在核糖体合成后必须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才具备特定功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多糖包括淀粉、糖原、纤维素,它们都是由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的。
2。
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的条数不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3。
不同生物遗传物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碱基的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
【详解】A、淀粉、肝糖原、纤维素均由多个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故彻底水解后的产物相同,A错误;
B、磷脂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故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B正确;
C、细胞类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所含碱基种类相同,C错误;
D、原核细胞中不含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其肽链在核糖体合成后不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也具备特定功能,D错误。
故选B.
【点睛】
12. 油料作物种子在成熟和萌发过程中都会发生一系列的代谢变化。
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种子成熟过程中脂肪含量不断增加,可推测糖类能不断转化成脂肪
B。
种子萌发过程中自由水所占比例不断增加,可推测细胞代谢越来越旺盛
C. 种子萌发初期脂肪含量减少但干重增加,可推测干重的增加主要与氧元素有关
D。
种子萌发时可溶性糖不断消耗,可推测其主要去路是用于合成淀粉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水的存在形式和功能、种子成熟和萌发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考查,根据选项涉及的内容,梳理相关知识点,分析判断。
【详解】A、油料种子成熟过程中,糖类不断转化成脂肪,导致脂肪含量的增加,A正确;B、萌发种子鲜重增加,增加的主要是自由水,因此结合水/自由水的比例降低,细胞代谢变得活跃,B正确;
C、种子萌发初期脂肪含量减少但干重增加,可推测干重的增加主要是脂肪等大分子物质水解,水参与形成有机物,所以导致干重增加主要是与氧元素有关,C正确;
D 、种子萌发时可溶性糖不断消耗,其主要去路是用于细胞呼吸氧化分解供能,D 错误。
故选D 。
【点睛】
13. 细胞在生命活动中时刻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真核细胞内部就像一个繁忙的工厂,在细胞质中有许多忙碌不停的细胞器,各种细胞器在功能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与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有关
B 。
植物细胞的
细胞液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
C 。
细胞器都固定于细胞质中,与细胞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D. 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功能上密切联系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 、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站,故都与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有关,A 正确;
B 、植物细胞的细胞液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从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B 正确;
C 、细胞器在细胞质中并不固定,都与细胞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C 错误;
D 、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功能上的统一性,D 正确。
故选C 。
【点睛】
14. 关于真核细胞叶绿体的起源,古生物学家推测: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蓝藻有些未被消化,反而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活废物”制造营养物质,逐渐进化为叶绿体。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原始真核生物吞噬蓝藻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 叶绿体内膜可能来源于蓝藻的细胞膜,膜面积大于外膜且含有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C. 叶绿体中含有核糖体且DNA分子呈环状,该事实一定程度上能够支持这一推测
D。
若线粒体也由原始真核生物吞噬某种细菌形成,推测该细菌的呼吸方式最可能是有氧呼吸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蓝藻与原始真核细胞共生最终形成了叶绿体,因此叶绿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详解】A、吞噬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
B、叶绿体内膜可能来源于蓝藻的细胞膜,但叶绿体内膜面积不比外膜大,且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也不在内膜上,B错误;
C、叶绿体中含有核糖体且DNA分子呈环状,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叶绿体可能来源于原始的蓝藻,C正确;
D、线粒体也有类似的独立性,可能是原始需氧型细菌与原始真核生物共生而成的,D正确。
故选B。
15。
下图为土壤中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能产生纤维素酶)分离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每种酶都可将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
B。
图中所用培养基都需要加入纤维素作为唯一氮源
C. 实验中若需要统计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数目,接种时不可用图④所示方法
D. 用刚果红染料鉴定,产生纤维素酶的菌落周围会出现红色圈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实验中,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这样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详解】A、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 X酶和葡萄糖苷酶,其中C1酶和C X酶能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能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A错误;
B、图中所用培养基都需要加入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B错误;
C、实验中若需要统计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数目,接种时不可用图④所示平板划线法,应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C正确;
D、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形成透明圈,这样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D错误.
故选C.
【点睛】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二娃”政策实施后,一些高龄夫妇选择“试管婴儿”技术孕育二胎:将采集的精子和卵细胞在体外完成受精,经一系列技术处理,最终得到婴儿。
下列叙述错误的( )
A。
采集的精子和卵细胞均需经获能处理,方可完成受精作用
B. 体外受精得到受精卵要检查受精情况和发育能力
C。
受精卵发育到囊胚阶段才能移植入母体子宫
D。
与设计试管婴儿相比,试管婴儿不需进行遗传诊断
【答案】AC
【解析】
【分析】
1.哺乳动物体外受精的过程是卵母细胞的收集和培养、精子的收集和获能、受精。
2。
对不同动物,采取卵母细胞的方法不同:法一:实验动物(鼠、兔等)和家畜(猪、羊等)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使其超数排卵,从输卵管直接冲取;法二:大家畜和大型动物(牛),屠宰母畜卵巢中获取;法三:活体采卵,对充分发挥优良母畜的繁殖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法二、法三要人工体外培养。
3。
精子的获能可用化学法,如牛、羊用一定浓度的肝素或钙离子载体A23187处理精子。
4。
在获能溶液或专用的受精溶液中完成受精过程。
【详解】A、采集的精子需经获能处理,而从输卵管中获得的卵母细胞不需要获能处理,即可完成受精作用,A错误;
B、体外受精得到的受精卵要检查受精情况和发育能力,以便获得成功,B正确;
C、人的受精卵发育到8~16个细胞阶段即可移植入母体子宫,C错误;
D、与设计试管婴儿相比,试管婴儿不需进行遗传诊断,只需要正常的受精卵发育功能的检测即可,D正确。
故选AC。
【点睛】
17。
科学家在某种植物中找到了抗枯萎病的基因,并以质粒为载体,采用转基因方法培育了抗枯萎病的金茶花新品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转基因金茶花与原金茶花之间没有形成生殖隔离
B。
质粒是能自我复制的小型细胞器,因此适合做运载体
C. 抗枯萎病基因能整合到植物的染色体组中,是因为密码子具有通用性
D。
通过该方法获得的抗病金茶花,将来产生的配子不一定含抗病基因
【答案】AD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
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A、抗枯萎病的金茶花不是新物种,所以与原金茶花之间没有形成生殖隔离,A正确;
B、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不是细胞器,B错误;
C、抗枯萎病基因能整合到植物的染色体组中,是发生了基因重组,密码子在mRNA上,与该过程无关,C错误;
D、通过该方法获得的抗病金茶花相当于杂合子,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其产生的配子不一定含抗病基因,D正确。
故选AD。
18. 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制备了某苹果不同发育时期的三种提取液:①青苹果绿色的匀浆;②浅黄色澄清的匀浆;③浅红色混浊的匀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苹果提取液中加入果胶酶能提高其澄清度
B。
与提取液①②相比,③更适合用于检测苹果中的还原糖
C。
检测还原糖时,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
D. 提取液①加碘液显蓝色是因为被其他溶液污染
【答案】BD
【解析】
【分析】
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
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
05 g/mL 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
【详解】A、果胶酶能催化细胞壁中果胶的水解,故在苹果提取液中加入果胶酶能提高其澄清度和出汁率,A正确;
B、与提取液①②相比,③不适合用于检测苹果中的还原糖,因其有颜色,B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