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环境管理规范

合集下载

测试场地管理规章制度内容

测试场地管理规章制度内容

测试场地管理规章制度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测试场地的管理,保障测试场地的正常运行,确保测试过程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管理规章制度。

第二条测试场地是指用于举行各类测试活动的场地,包括但不限于考试、比赛、演示等。

第三条测试场地管理机构负责对测试场地进行日常管理,包括场地的维护、保养和安全管理等。

第四条测试场地使用者必须遵守本管理规章制度,服从测试场地管理机构的管理和指挥。

第五条测试场地管理机构有权对违反本规章制度的测试场地使用者进行相应的处理。

第六条测试场地管理机构有权根据需要修改和完善本管理规章制度。

第七条测试场地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向测试场地使用者公布本管理规章制度内容,并定期进行宣传和培训。

第二章测试场地的分类和管理第八条测试场地按照用途和性质可分为考试场地、比赛场地、演示场地等不同类型。

第九条测试场地管理机构应当根据测试活动的具体要求和规模,合理划分和配置测试场地。

第十条测试场地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保证测试活动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第十一条测试场地的使用必须事先申请并经测试场地管理机构批准。

第十二条测试场地使用者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使用测试场地,不得擅自更改、延迟或取消。

第十三条测试场地使用者必须保持场地的整洁和卫生,不得损坏场地设施和设备。

第十四条测试场地使用者在使用场地过程中必须遵守秩序,不得喧哗、打闹或影响他人。

第十五条测试场地使用者在使用场地过程中必须遵守安全规定,做好安全检查工作,确保测试活动的安全。

第十六条测试场地使用者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如因个人原因造成场地损坏或事故,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七条测试场地管理机构有权根据具体情况对测试场地使用者进行管理和监督,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

第十八条对于长期或频繁使用测试场地的组织或个人,测试场地管理机构可以签订相关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测试场地的维护和保养第十九条测试场地管理机构应当定期对测试场地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暂行管理办法

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暂行管理办法

****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暂行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股份有限公司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管理,确保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项目文档、代码及数据安全,明确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软硬件平台的维护职责,保证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稳定运行,提高开发效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是指公司软件项目在开发过程中所使用的相关环境,包括并不仅限于开发环境、用户测试环境、准生产环境、配置版本库环境等。

第三条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管理和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安全性:通过相应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保证开发环境数据、代码、文档等信息的安全可靠,保证不会丢失。

(二)保密性:通过相应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保证公司的商业秘密及数据、代码、文档等重要信息不会被非法访问或泄露。

(三)高效性:通过采用合适的软硬件平台和技术手段,保证开发环境的各套系统的运行速度和效率,保证项目开发进度。

(四)稳定性:通过采用合适的软硬件平台和技术手段,保证开发环境各套系统的稳定运行,减低系统故障率。

第四条信息技术部核心组、投资OA组的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管理应遵循本制度。

第二章分工及职责第五条信息技术部运维组主要负责如下工作:(一)负责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机房设备、硬件设备、网络设备、系统软件的安装、管理、维护、故障报告后的性能监控及排查等工作。

(二)负责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病毒防治工作。

(三)根据项目组的要求,配合完成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数据及版本配置库的备份与恢复工作。

(四)协助项目组完成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性能优化工作。

(五)对开发过程中遇到的硬件平台、系统软件、网络等技术问题提供支持。

第六条信息技术部项目组成员主要负责如下工作:(一)准生产系统权限、密码管理。

(二)准生产环境的应用系统搭建、配置工作。

(三)准生产环境程序、数据的同步。

(四)准生产环境的版本管理及配置管理。

(五)准生产环境的维护和软件系统投产前验证。

软件测试环境管理方案规范.docx

软件测试环境管理方案规范.docx

测试环境管理规范修改履历修改编号版本修改条款及内容修改日期1V1.0初稿目录1.概述 (6)1.1目的 (6)1.2适用范围 (6)2.环境使用要求和原则 (6)2.1环境使用要求 (6)2.2环境使用原则 (6)3.硬件环境 (8)3.1全流程测试环境申请 (8)3.1.1申请流程图 (8)3.1.2申请流程说明: (8)3.2待测系统环境申请 (9)3.2.1申请流程图 (9)3.2.2申请流程说明: (9)3.3测试用机申请 (10)3.3.1申请流程图 (10)3.3.2申请流程说明: (10)3.4硬件环境变更 (11)3.4.1全流程测试环境变更流程图 (11)3.4.2全流程测试环境变更流程说明:113.5硬件环境释放 (12)3.5.1释放流程图 (12)3.5.2释放流程说明 (13)4 .环境权限 (13)4.1权限说明 (13)4.1.2监控帐户 (13)4.1.3应用帐户 (13)4.1.4备用帐户 (13)4.1.5特殊帐户 (14)4.2权限申请流程 (14)4.2.1查询帐户申请流程 (14)4.2.2监控帐户申请流程 (14)4.2.3应用帐户申请流程 (14)4.2.4备用帐户申请流程 (14)4.2.5特殊帐户申请流程 (15)4.3应用系统 (15)4.3.1应用版本变更 (15)应用版本部署 (15)应用版本变更 (15)4.3.2测试数据 (15)测试数据预埋 (15)测试数据变更 (16)5 .系统参数变更 (16)5.1工作时段参数变更 (17)5.1.1变更流程图: (17)5.1.2变更流程说明: (17)5.2非工作时段参数变更 (18)5.2.1变更流程图: (18)5.2.2变更流程说明 (18)6 .系统备份 (19)6.1.1备份说明 (19)6.1.2备份流程 (19)6.2特需备份 (20)6.2.1备份说明 (20)6.2.2备份流程 (20)1.概述1.1 目的指导银行科技部规范测试实施环境管理工作,并为各相关小组对测试环境操作执行提供实施指导,以便帮助各相关小组能够合理、高效的使用测试环境,更方便、更快捷的完成测试任务。

试验室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试验室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试验室环境卫生管理制度1. 引言试验室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试验室内的环境卫生达到一定的标准,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操作的安全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该制度详细规定了试验室环境的要求、管理责任、清洁卫生措施、垃圾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对试验室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2. 试验室环境要求2.1 温度和湿度要求试验室的温度和湿度应根据实验要求进行调节和控制。

一般情况下,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25℃范围内,湿度应保持在40%RH-60%RH范围内,以确保试验结果准确可靠。

2.2 空气质量要求试验室内空气应保持清新、无污染,不得存在有害气体和异味。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应经常通风换气,定期清洁空调系统和空气过滤设备,定期检测空气质量。

2.3 光照要求试验室内应有适当的光照,保证实验操作的便利性和准确性。

光源应均匀、柔和,并避免产生强烈的反射和阴影,以防止对实验的干扰。

2.4 噪音要求为了保障实验人员的工作环境,试验室内的噪音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噪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可以采取隔音措施、合理安排设备的布局等方式来减少噪音的产生。

3. 管理责任3.1 试验室主管的责任试验室主管是试验室环境卫生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其职责包括但不限于:•负责制定和完善试验室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组织实施试验室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并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试验室环境的清洁卫生,做到无尘、无杂物、无异味;•确保试验室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保养。

3.2 试验人员的责任试验人员作为试验室环境卫生的使用者,其责任包括但不限于:•遵守试验室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按规定进行实验操作;•定期清洁试验室工作区域,保持工作区的整洁和无尘;•做好试验室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及时报修和更换设备。

4. 清洁卫生措施4.1 日常清洁试验室的日常清洁工作是保证试验室环境卫生的基础。

主要包括:•定期对工作台面、仪器设备进行清洁消毒;•定期清理垃圾,及时清理实验产生的废弃物和试验样品;•定期检查和更换试验室的清洁用品(如拖把、抹布等);•定期清洗空调系统和空气过滤设备。

软件测试环境管理规范

软件测试环境管理规范

测试环境管理规范修改履历修改编号版本修改条款及内容修改日期1 V1.0 初稿目录1.概述 (6)1.1目的 (6)1.2适用范围 (6)2.环境使用要求和原则 (6)2.1环境使用要求 (6)2.2环境使用原则 (6)3.硬件环境 (8)3.1全流程测试环境申请 (8)3.1.1申请流程图 (8)3.1.2申请流程说明: (8)3.2待测系统环境申请 (9)3.2.1申请流程图 (9)3.2.2申请流程说明: (9)3.3测试用机申请 (10)3.3.1申请流程图 (10)3.3.2申请流程说明: (10)3.4硬件环境变更 (11)3.4.1全流程测试环境变更流程图 (11)3.4.2全流程测试环境变更流程说明: (11)3.5硬件环境释放 (12)3.5.1释放流程图 (12)3.5.2释放流程说明 (13)4.环境权限 (13)4.1.1查询帐户 (13)4.1.2监控帐户 (13)4.1.3应用帐户 (13)4.1.4备用帐户 (13)4.1.5特殊帐户 (14)4.2权限申请流程 (14)4.2.1查询帐户申请流程 (14)4.2.2监控帐户申请流程 (14)4.2.3应用帐户申请流程 (14)4.2.4备用帐户申请流程 (14)4.2.5特殊帐户申请流程 (15)4.3应用系统 (15)4.3.1应用版本变更 (15)应用版本部署 (15)应用版本变更 (15)4.3.2测试数据 (15)测试数据预埋 (16)测试数据变更 (16)5.系统参数变更 (16)5.1工作时段参数变更 (17)5.1.1变更流程图: (17)5.1.2变更流程说明: (17)5.2非工作时段参数变更 (18)5.2.1变更流程图: (18)5.2.2变更流程说明 (18)6.1不定期备份 (19)6.1.1备份说明 (19)6.1.2备份流程 (19)6.2特需备份 (20)6.2.1备份说明 (20)6.2.2备份流程 (20)1.概述1.1目的指导银行科技部规范测试实施环境管理工作,并为各相关小组对测试环境操作执行提供实施指导,以便帮助各相关小组能够合理、高效的使用测试环境,更方便、更快捷的完成测试任务。

软件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管理规范

软件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管理规范

软件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管理规范(ISO27001-201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管理,确保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项目文档、代码及数据安全,明确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软硬件平台的维护职责,保证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稳定运行,提高开发效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是指公司软件项目在开发过程中所使用的相关环境,包括并不仅限于开发环境、用户测试环境、准生产环境、配置版本库环境等。

第三条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管理和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一) 安全性:通过相应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保证开发环境数据、代码、文档等信息的安全可靠,保证不会丢失。

(二) 保密性:通过相应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保证公司的商业秘密及数据、代码、文档等重要信息不会被非法访问或泄露。

(三) 高效性:通过采用合适的软硬件平台和技术手段,保证开发环境的各套系统的运行速度和效率,保证项目开发进度。

(四) 稳定性:通过采用合适的软硬件平台和技术手段,保证开发环境各套系统的稳定运行,减低系统故障率。

第二章分工及职责第四条信息部运维组主要负责如下工作:(一) 负责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机房设备、硬件设备、网络设备、系统软件的安装、管理、维护、故障报告后的性能监控及排查等工作。

(二) 负责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病毒防治工作。

(三) 根据项目组的要求,配合完成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数据及版本配置库的备份与恢复工作。

(四) 协助项目组完成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性能优化工作。

(五) 对开发过程中遇到的硬件平台、系统软件、网络等技术问题提供支持。

第五条信息部项目组成员主要负责如下工作:(一) 准生产系统权限、密码管理。

(二) 准生产环境的应用系统搭建、配置工作。

(三) 准生产环境程序、数据的同步。

(四) 准生产环境的版本管理及配置管理。

(五) 准生产环境的维护和软件系统投产前验证。

(六) 准生产环境应用软件故障的调查、分析。

环境检测站管理制度

环境检测站管理制度

环境检测站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环境检测站的管理和运行,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环境监测能力和水平,根据《环境保护法》、《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环境检测站(以下简称检测站)是指具备环境监测资质,开展环境监测活动的机构或单位。

检测站的管理必须遵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确保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第三条检测站应当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维护监测设备和环境监测能力。

第四条检测站应当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明确工作责任和流程,实施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认证和评价。

第五条环境监测站应当遵循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原则,加强环保意识和培训,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第六条检测站应当加强与相关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公示监测数据和报告,接受监督和检查。

第二章管理机构第七条检测站应当设立管理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检测站的日常运行和管理事务。

第八条环境监测站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环境监测计划、监督环境监测工作、分析环境监测数据、组织汇总报告等。

第九条检测站管理机构应当设定明确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职责,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和工作流程,确保监测工作的有序进行和结果可靠。

第十条检测站管理机构应当定期召开会议,审议监测报告和数据,及时处理问题和反馈意见,提出改进方案和措施。

第十一条检测站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环境监测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监测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提高环境监测能力和水平。

第三章监测设备第十二条环境监测站应当配备先进的监测设备和仪器,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三条监测设备必须定期进行检测和校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性能稳定。

第十四条监测设备维修和保养必须及时择期,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寿命。

第十五条监测设备应当建立档案和台账,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护记录,确保设备的管理和保管。

测试部规章制度

测试部规章制度

测试部规章制度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作为一个软件开发企业的核心部门,测试部门在保证软件质量、提高用户体验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规范测试部门的工作,提高测试效率,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势在必行。

一、测试流程规范测试流程规范是保证测试工作有序进行的基础。

首先,测试部门应制定明确的需求收集和分析流程,准确了解产品的功能需求和用户的使用场景。

其次,测试设计流程要规范,每个测试用例需要详细描述预期结果和测试步骤。

最后,在测试执行过程中,测试结果要及时记录和反馈,确保问题能够得到及时修复。

二、测试环境管理测试环境管理是测试部门工作的重要环节。

首先,测试部门应建立规范的测试环境,包括硬件设备、网络环境等。

测试环境需要与实际生产环境相似,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测试部门需要建立环境切换和重置机制,及时清理测试痕迹和数据,保证下一轮测试的环境干净可用。

三、缺陷管理规定缺陷管理是测试部门的核心工作之一。

测试部门应建立统一的缺陷报告模板,包括缺陷的产生原因、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等信息。

同时,缺陷报告要及时提交,并在缺陷修复后进行验证测试,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此外,测试部门还应建立缺陷处理的优先级和分配机制,根据缺陷的紧急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适当分派和跟踪。

四、测试数据管理测试数据管理对于保证测试质量和测试效率都非常重要。

测试部门应制定测试数据的生成和管理规则,确保测试用例具有全面性和覆盖度。

为了保护用户隐私,测试数据要进行脱敏处理。

此外,测试数据还要根据需求定期更新,以适应产品功能的变化。

五、持续学习与优化测试部门的工作需要不断学习和优化,以适应新技术和新工具的发展。

测试部门应建立学习和分享机制,定期组织技术交流会议和培训,提高团队成员的技术水平。

同时,测试部门要积极引进和应用自动化测试工具,提高测试效率和质量。

在测试部门的规章制度中,以上几点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也是非常重要的。

测试规范及流程范文

测试规范及流程范文

测试规范及流程范文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保证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为了保证测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软件开发团队需要遵循一定的测试规范和流程。

以下是测试规范及流程的一般示例,供参考。

一、测试规范1.测试文档规范:测试团队需要编写详细的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报告等文档,以便跟踪和记录测试过程和结果。

2.测试用例规范:测试用例应该覆盖软件的各个功能模块,并包括正常情况和异常情况的测试场景。

每个测试用例应该清楚地描述输入、输出和预期结果。

3.缺陷管理规范:测试过程中发现的缺陷应该及时记录,并按照严重程度和优先级进行分类和处理。

对于已修复的缺陷,需要进行验证测试,以确保修复的有效性。

4.代码管理规范:开发团队应该使用版本控制工具对代码进行管理,并保证每个版本都是可测试的。

测试团队需要及时获取最新的代码版本,并在测试过程中密切关注代码更改。

5.测试环境规范:测试团队需要搭建稳定可靠的测试环境,包括硬件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

测试环境应该与实际使用环境尽可能一致。

6.测试数据规范:测试团队需要准备充分的测试数据,包括正常数据和异常数据。

测试数据应该覆盖各种情况,以验证软件在不同输入条件下的行为。

7.测试周期规范:测试团队需要在软件开发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等。

每个测试阶段需要明确测试目标和测试标准。

8.团队合作规范:测试团队需要与开发团队、项目经理和用户密切合作,及时沟通测试需求和进度,并共同解决测试过程中的问题和风险。

二、测试流程1.需求分析:测试团队需要仔细分析软件需求文档,理解软件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并与开发团队和项目经理讨论测试策略和测试计划。

2.测试计划:测试团队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编写详细的测试计划,包括测试目标、测试环境、测试资源、测试进度和测试方法等。

测试计划需要得到项目经理和开发团队的确认和支持。

3.测试用例设计:测试团队根据需求分析和测试计划编写测试用例,包括正常情况和异常情况的测试场景。

测试制度规定文案模板

测试制度规定文案模板

测试制度规定一、总则1.1 为了加强公司测试工作的管理,确保测试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提高产品质量,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进行的软件、硬件、系统、网络等方面的测试工作。

1.3 公司全体员工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测试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

二、测试组织与管理2.1 公司应设立测试部门,负责公司测试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2.2 测试部门应制定测试计划,明确测试目标、测试范围、测试方法、测试周期等。

2.3 测试部门应建立测试团队,确保测试人员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

2.4 测试部门应对测试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测试人员的能力和素质。

2.5 测试部门应定期对测试工作进行评估,持续改进测试过程。

三、测试流程与规范3.1 测试工作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需求分析、测试计划、测试设计、测试执行、测试报告、测试关闭。

3.2 需求分析:根据产品需求文档,分析测试需求,明确测试目标。

3.3 测试计划: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制定测试计划,明确测试范围、测试方法、测试周期等。

3.4 测试设计:根据测试计划,编写测试用例,明确测试步骤、预期结果等。

3.5 测试执行:按照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进行实际测试操作。

3.6 测试报告:测试完成后,编写测试报告,包括测试结果、问题描述、建议等。

3.7 测试关闭:对测试报告进行评审,确认问题已解决,测试工作结束。

四、测试环境与工具4.1 公司应提供合适的测试环境,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网络环境等。

4.2 测试部门应选择合适的测试工具,提高测试工作效率。

4.3 测试部门应定期维护测试环境,确保测试环境稳定可靠。

五、测试数据与管理5.1 测试部门应制定测试数据管理规范,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5.2 测试部门应建立测试数据库,统一管理测试数据。

5.3 测试部门应确保测试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

六、问题管理与改进6.1 测试部门应建立问题管理机制,及时发现、记录、跟踪、解决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实验室环境管理办法模版

实验室环境管理办法模版

实验室环境管理办法模版一、概述实验室环境管理是确保实验室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和研究人员健康安全的基础,本办法旨在规范实验室环境管理,维护实验室内的安全、卫生、整洁和舒适。

二、实验室环境安全管理1. 实验室安全设施应该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和规定,包括但不限于:紧急出口、灭火器、安全柜、安全监控等设施应当保持良好状态,定期检查和维护。

2. 实验室内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设置化学品存储区、危险废物存储区等特定区域,确保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的安全储存和处置。

3. 实验室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和培训,提高研究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4. 实验室内禁止私拉乱接电线、乱用电器设备或私自拆除安全设施等行为,违反规定者将严肃追究责任。

5. 实验室应当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应立即整改,确保实验室环境的持续安全。

三、实验室环境卫生管理1. 实验室内应当保持干净整洁的环境,桌面、地面和设备应定期清洁,避免积尘和污染。

2. 实验室内应当定期清洗储存容器、容器架、仪器设备等,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3. 实验室内应当加强对垃圾和废弃物的管理,分类收集并定期清理,确保实验室卫生和废弃物的安全处置。

4. 实验室应当建立人员防护措施,如实验室人员应佩戴实验室服装、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保持个人卫生。

5. 实验室内应当做好通风换气工作,定期检查和清洁通风设施,保持室内空气质量良好。

四、实验室环境整洁管理1. 实验室设备和仪器应按照规定使用和保管,使用完毕应及时清理、整理和归位。

2. 实验室内的化学品和试剂应按照规定存储,避免化学品的混乱堆放和泄漏,定期检查和整理化学品货架。

3. 实验室内的桌椅、仪器设备、储存容器等应定期清洁和维护,及时修理或更换损坏的设备和器具。

4. 实验室内应当设立专门的负责人员,负责整理和归档实验数据、文件和图片资料,确保实验室环境整洁有序。

五、实验室环境舒适管理1. 实验室内应当控制室内温度、湿度和噪音等环境参数,确保研究人员的工作和学习环境舒适。

测试管理制度

测试管理制度

测试管理制度测试管理制度是指在软件开发项目中,为了保证软件质量和项目进度,对测试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和组织的一系列制度和规范。

测试管理制度包括测试策略、测试计划、测试用例管理、缺陷管理、测试环境管理等。

这些制度和规范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化测试活动,提高测试效率和效果。

首先,测试策略是测试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测试策略是指制定测试目标、测试方法、测试资源等,并明确测试的范围和重点。

测试策略的制定需要根据项目特点和需求来确定,并要和项目的整体策略协调。

其次,测试计划是测试管理的核心内容。

测试计划是指根据测试策略,制定具体的测试任务和计划,包括测试进度、测试资源、测试环境的安排等。

测试计划需要在项目启动之初就进行制定,并随着项目的进展进行调整和优化。

测试用例管理是测试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环节。

测试用例是针对软件功能和需求编写的测试指令,用于验证软件是否按照预期的方式和功能运行。

测试用例管理包括用例设计、用例执行和用例评审等,以保证测试用例的完整性和高效性。

此外,缺陷管理也是测试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缺陷管理是指对测试中发现的缺陷进行记录、跟踪和处理的过程。

这包括缺陷的收集、分析、修复和验证等环节,以保证缺陷的及时修复和软件质量的提高。

最后,测试环境管理也是测试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环节。

测试环境是指用于进行测试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包括开发环境、测试环境和生产环境。

测试环境管理需要确保每个测试环境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总之,测试管理制度是为了提高软件质量和项目进度而必须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规范。

通过制定合理的测试策略、详细的测试计划、高效的测试用例管理、全面的缺陷管理和稳定的测试环境管理,可以提高软件测试的效率和效果,从而保证项目的成功交付。

测试管理规范(两篇)

测试管理规范(两篇)

引言:在当前软件开发行业中,测试管理是确保软件质量的关键环节。

遵循一定的测试管理规范,能够提高测试效率、降低风险,并最终实现项目的成功交付。

本文将详细介绍测试管理规范的内容,以期协助企业建立健全的测试流程,提升产品质量。

概述:测试管理规范是指对测试活动进行系统规范化而制定的标准和指南。

本文将从测试计划制定、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执行、缺陷管理以及测试评估五个大点来具体阐述测试管理规范。

正文:一、测试计划制定1.1 确定测试策略:明确测试方案、测试方法、测试环境以及测试数据的使用;1.2 制定测试目标:明确测试的质量目标,如功能正确、性能稳定等;1.3 确定测试要素:确定测试的输入条件、输出条件和执行步骤,以及预期的结果;1.4 制定测试进度:根据项目的进度、需求和资源,合理安排测试活动的时间进度;1.5 确定测试风险:识别可能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及制定回归测试策略。

二、测试用例设计2.1 确定测试覆盖度:根据需求和系统架构,设计全面、具有代表性的测试用例,覆盖功能、性能、边界条件、异常情况等;2.2 划分测试优先级:根据需求的重要性和风险的高低,划定测试的优先级,确保重要功能的测试得到充分关注;2.3 设计复用测试用例:针对通用功能和重复性操作,设计复用的测试用例,提高测试效率;2.4 确定测试数据:根据测试用例的设计,准备相应的测试数据,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5 进行测试用例评审:组织测试人员和相关项目人员对测试用例进行评审,确保测试用例的完整性和可行性。

三、测试执行3.1 搭建测试环境:根据测试计划中的要求,搭建相应的测试环境,包括硬件设备、软件配置等;3.2 执行测试用例:按照测试计划中的安排,逐一执行测试用例,并记录测试结果、测试时间和测试覆盖度等关键指标;3.3 编写测试报告:根据测试结果,编写测试报告,包括测试情况、缺陷统计、测试评估等内容;3.4 进行缺陷管理:对测试过程中发现的缺陷进行准确定位、分类和跟踪,确保缺陷及时解决;3.5 进行回归测试:对缺陷修复后的功能模块或全系统进行回归测试,以验证修复的有效性。

洁净区环境监测管理规程

洁净区环境监测管理规程

1.目的:规定了公司洁净区洁净度的测试规则和控制标准。

目的是规范洁净区的洁净度的监测,确保洁净区符合生产及质量检测要求。

2.范围:适用于我公司所有洁净区的洁净度测试和管理。

3.职责:3.1.生产管理部:负责洁净区高效过滤器的检漏和补漏的监督管理工作;3.2.生产管理部:负责空调净化系统的调试和使用,确保空调净化系统的正常运行;3.3.质量管理部QA:负责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测试;3.4.质量管理部QC:配合负责浮游菌、沉降菌的测试。

4.内容:4.1.1.洁净区:对尘粒及微生物污染规定需进行环境控制的功能间或区域。

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对该区域污染源的介入、产生和滞留的功能。

4.1.2.洁净工作台:一种工作台或者与之类似的一个封闭围挡工作区。

其特点是自身能够供给经过过滤的空气或气体,如垂直层流罩、水平层流罩、垂直层流洁净工作台、水平层流洁净工作台、自净器等。

4.1.3.局部空气净化:仅使室内工作区域特定的局部空间的空气含悬浮粒子浓度达到规定的空气洁净度级别,这种方式称局部空气净化。

4.1.4.洁净度: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等于某一粒径悬浮粒子的允许统计数。

4.1.5.菌落: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细菌集落,简称CFU。

通常用个数表示。

4.1.6.单向流:沿着平行流线,以一定流速、单一通路、单一方向流动的气流。

4.1.7.垂直单向流:与水平面垂直的单向流。

4.1.8.水平单向流:与水平面平行的单向流。

4.1.9.非单向流(曾称为乱流):具有多个通路循环特性或气流方向不平行的,不满足单向流定义的气流。

4.1.10.静态测试:功能间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工艺设备已安装,功能间内没有生产人员的情况下进行的测试。

4.1.11.动态测试:功能间已处于正常生产状态下进行的测试。

4.1.12.置信上限(UCL)从正态分布抽样得到的实际均值按给定的置信度(此处为95%)计算得到的估计上限将大于此实际均值,则称计算得到的这一均值估计上限为置信上限。

试验室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范文

试验室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范文

试验室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范文1. 目的与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试验室环境卫生管理,确保试验室环境清洁、安全、健康。

适用于所有试验室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2. 环境卫生管理责任2.1 试验室负责人对试验室环境卫生管理负总体责任,确保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的落实和执行。

2.2 指定专门人员负责试验室的日常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包括环境检测、定期清洁和消毒等。

2.3 所有试验室工作人员都有责任遵守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的要求,协助保持试验室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3. 试验室环境卫生标准3.1 试验室内应保持整洁有序,杂物、废弃物应及时清理。

3.2 试验室地面、墙壁、天花板等应保持干净,不得有明显的污垢和污损。

3.3 试验室器具、设备应定期清洁和消毒,确保表面无尘、无菌。

3.4 试验室垃圾桶应密闭,定期清理并分类处理。

3.5 试验室通风设施应保持畅通,定期检查并清洁。

4. 试验室环境卫生管理措施4.1 设立环境卫生管理岗位,负责试验室环境卫生检测、清洁和消毒等工作。

4.2 制定环境卫生管理计划,明确清洁和消毒频次、方法和责任人。

4.3 保持试验室干净整洁的同时,注意节约用水,合理使用清洁剂和消毒剂。

4.4 建立清洁工具和清洁剂的统一供应和管理制度,确保清洁工具和清洁剂的质量和使用。

4.5 配备个人防护用品,要求试验室工作人员根据工作需要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5. 试验室环境检测5.1 定期对试验室环境进行检测,包括气体、水质和噪音等因素。

5.2 对环境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改善试验室环境质量。

6. 废弃物管理6.1 试验室的废弃物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分类和妥善处理。

6.2 废弃液体应专门收集和处理,不得随意倒入下水道。

6.3 废弃固体应密闭包装,并按规定送往指定地点进行处理。

7. 事故应急处理7.1 设立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明确事故应急处理的程序和责任人。

7.2 试验室工作人员应接受事故应急处理培训,熟悉应急处置流程。

测试环境管理规范【精选文档】

测试环境管理规范【精选文档】

管理规范软件测试环境重要性及意义●稳定、可控的测试环境,可使测试人员花费较少时间完成测试用例的执行;●可保证每一个被提交的缺陷被准确的重现;●经过良好规划和管理的测试环境,可以尽可能的减少环境的变动对测试工作的不利影响,1.测试环境重要性及意义●稳定、可控的测试环境,可使测试人员花费较少时间完成测试用例的执行;●可保证每一个被提交的缺陷被准确的重现;●经过良好规划和管理的测试环境,可以尽可能的减少环境的变动对测试工作的不利影响,并可以对测试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产生积极的作用。

2.测试环境搭建原则测试环境搭建之前,需要明确以下问题:●所需计算机数量,以及对每台计算机的硬件配置要求,包括CPU的速度、内存和硬盘的容量、网卡所支持的速度等;●部署被测应用的服务器所必需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WEB服务器以及其他必需组件的名称、版本,以及所要用到的相关补丁的版本;●用来执行测试工作的计算机所必需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WEB服务器以及其他必需组件的名称、版本,以及所要用到的相关补丁的版本;●是否需要专门的计算机用于被测应用的服务器环境和测试管理服务器的环境的备份;●测试中所需要使用的网络环境;●执行测试工作所需要使用的文档编写工具、测试管理系统、性能测试工具、缺陷跟踪管理系统等软件的名称、版本、License数量,以及所要用到的相关补丁的版本。

对于性能测试工具,则还应当特别关注所选择的工具是否支持被测应用所使用的协议;●测试数据的备份与恢复是否需要;●模拟实际生产环境或用户环境搭建.3.测试环境管理一、设置专门的测试环境管理员每条业务线或测试小组应配备一名专门的测试环境管理员,其职责包括:ü 测试环境搭建。

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WEB服务器等必须软件的安装,配置,并做好各项安装、配置手册编写;ü 记录组成测试环境的各台机器硬件配置、IP地址、端口配置、机器的具体用途,以及当前网络环境的情况;ü 完成被测应用的部署,并做好发布文档的编写;ü 测试环境各项变更的执行及记录;ü 测试环境的备份及恢复;ü 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WEB服务器以及被测应用中所需的各用户名、密码以及权限的管理;ü 当测试组内多名成员需要占用服务器并且相互之间存在冲突时(例如在执行性能测试时,在同一时刻应当只有一个场景在运行),负责对服务器时间进行分配和管理。

试验室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范本

试验室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范本

试验室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与依据本制度旨在规范试验室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提高试验室的卫生状况,确保试验室工作环境符合卫生要求,保障试验室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本制度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告 2019 年第 15 号文件》以及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试验室的环境卫生管理。

三、试验室环境卫生管理要求1.保持室内清洁试验室工作区域、设备和器具应保持干净整洁,无残留物、尘埃和异味。

试验室人员需要及时清理、整理工作区域,保持试验室内外环境清洁。

2.垃圾分类处理试验室内的废弃物应分类存放,建立垃圾分类处理制度。

试验室人员需按照相关规定,将废纸、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等不同类别的废弃物放入对应的垃圾桶或回收箱中。

3.消毒防疫措施定期对试验室进行消毒处理,保持环境卫生。

试验室人员需要学习并掌握正确的消毒方法和程序,根据要求进行消毒操作。

4.通风换气试验室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定期清洗排风扇、空调过滤网等设备。

试验室人员需保持通风口通畅,不得堵塞、遮挡。

5.定期检测定期对试验室的空气质量进行检测,确保试验室的环境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试验室人员需要做好相关记录,并及时处理检测结果异常的问题。

6.个人卫生试验室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洗工作服、佩戴好防护用品。

禁止在试验室吃零食、饮水等行为,确保试验室内的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

7.安全教育培训试验室人员应定期进行卫生安全培训,并提高对环境卫生管理的重视和责任意识。

建立健全的安全教育培训档案,记录培训内容和参与人员。

四、环境卫生管理责任1.试验室负责人负主要责任,负责组织实施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确保其有效落实。

2.各科室试验室卫生管理员负责日常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督促试验室人员按要求执行制度。

3.试验室人员要自觉遵守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积极参与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共同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五、违反处理办法对于违反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的试验室人员,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警告、记过、停职、辞退等。

项目管理测试管理规定(3篇)

项目管理测试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项目质量,提高项目管理水平,规范项目管理测试工作,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项目管理测试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软件、硬件、系统集成等项目的测试活动。

第三条项目管理测试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测试应覆盖项目所有功能、性能、安全等方面;(2)客观性:测试结果应真实、客观、公正;(3)及时性:测试应及时开展,确保项目进度;(4)经济性:测试应合理利用资源,避免浪费;(5)协同性:测试工作应与其他项目管理活动协同进行。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公司成立项目管理测试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管理测试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

第五条项目管理测试领导小组下设项目管理测试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以下工作:(1)制定项目管理测试管理制度和流程;(2)组织编写和修订项目管理测试规范;(3)对项目管理测试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4)组织开展项目管理测试培训;(5)处理项目管理测试工作中的争议和纠纷。

第六条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管理测试工作的组织实施,具体职责如下:(1)确保项目测试工作的顺利开展;(2)组织制定项目测试计划;(3)协调测试资源,包括测试人员、测试环境等;(4)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5)对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第七条测试工程师负责具体实施测试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按照测试计划进行测试;(2)编写测试用例,确保测试的全面性和有效性;(3)记录测试过程和结果,编写测试报告;(4)分析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5)配合项目经理和其他团队成员完成项目任务。

第三章测试流程第八条项目管理测试流程包括以下阶段:1. 测试准备阶段(1)项目经理组织编写项目测试计划,明确测试目标、测试范围、测试资源等;(2)测试工程师根据测试计划编写测试用例;(3)项目经理组织召开测试启动会议,明确各方职责和任务。

2. 测试执行阶段(1)测试工程师按照测试用例进行测试,记录测试过程和结果;(2)测试工程师发现缺陷,提交缺陷报告;(3)项目经理组织缺陷跟踪和修复,确保缺陷得到及时解决;(4)测试工程师对缺陷修复后的功能进行回归测试。

软件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管理规范

软件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管理规范

软件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管理规范软件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管理规范(ISO27001-201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管理,确保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项目文档、代码及数据安全,明确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软硬件平台的维护职责,保证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稳定运行,提高开发效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是指公司软件项目在开发过程中所使用的相关环境,包括并不仅限于开发环境、用户测试环境、准生产环境、配置版本库环境等。

第三条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管理和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一) 安全性:通过相应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保证开发环境数据、代码、文档等信息的安全可靠,保证不会丢失。

(二) 保密性:通过相应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保证公司的商业秘密及数据、代码、文档等重要信息不会被非法访问或泄露。

(三) 高效性:通过采用合适的软硬件平台和技术手段,保证开发环境的各套系统的运行速度和效率,保证项目开发进度。

(四) 稳定性:通过采用合适的软硬件平台和技术手段,保证开发环境各套系统的稳定运行,减低系统故障率。

第二章分工及职责第四条信息部运维组主要负责如下工作:(一) 负责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机房设备、硬件设备、网络设备、系统软件的安装、管理、维护、故障报告后的性能监控及排查等工作。

(二) 负责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病毒防治工作。

(三) 根据项目组的要求,配合完成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数据及版本配置库的备份与恢复工作。

(四) 协助项目组完成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性能优化工作。

(五) 对开发过程中遇到的硬件平台、系统软件、网络等技术问题提供支持。

第五条信息部项目组成员主要负责如下工作:(一) 准生产系统权限、密码管理。

(二) 准生产环境的应用系统搭建、配置工作。

(三) 准生产环境程序、数据的同步。

(四) 准生产环境的版本管理及配置管理。

(五) 准生产环境的维护和软件系统投产前验证。

ev-test管理规则

ev-test管理规则

ev-test管理规则随着电动车的普及和发展,对电动车的安全性能和使用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确保电动车在测试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ev-test管理规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测试环境规范1. 确保测试场地具备充足的空间和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其他车辆和人员干扰。

2. 测试场地应有充足的充电设施,以保证电动车在测试过程中充电需求。

3. 建立完善的测试设备和工具管理制度,保证设备和工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二、测试准备规范1. 在进行测试前,必须对电动车的电池进行充电,并确保电池电量充足。

2. 对电动车的各个部件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并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3. 对测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三、测试过程规范1. 在测试过程中,必须按照规定的测试步骤进行操作,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资质证书,以保证其对测试过程的熟悉和掌握。

3. 在测试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测试要求和时限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测试参数或过程。

4. 操作人员应保持专注和集中,严禁在测试过程中使用手机或其他与测试无关的设备。

四、测试数据管理规范1. 测试数据应按照一定的分类和整理方式进行存储,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比对。

2. 确保测试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避免数据丢失或错误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

3. 对于测试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五、测试报告编写规范1. 测试报告应包括测试目的、测试方法、测试结果等内容,以便于后续的审核和复核。

2. 测试报告应具备完整的信息,并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以确保其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3. 测试报告应及时提交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并按照要求进行存档和管理。

六、测试结果评估规范1. 根据测试结果,评估电动车的安全性能和使用规范,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2. 对于存在安全隐患或不符合规范的电动车,应及时进行整改和处理,确保其安全可靠地投入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测试环境重要性及意义 稳定、可控勺测试环境,可使测试人员花费较少时间完成测试用例勺执行
可保证每一个被提交勺缺陷被准确勺重现 ; 经过良好规划和管理勺测试环境, 可以尽可能勺减少环境勺变动对测试工作 勺不利影响,
1. 测试环境重要性及意义
稳定、可控勺测试环境,可使测试人员花费较少时间完成测试用例勺执行
可保证每一个被提交勺缺陷被准确勺重现 ; 经过良好规划和管理勺测试环境, 可以尽可能勺减少环境勺变动对测试工作 勺不利影响,并可以对测试工作勺效率和质量勺提高产生积极勺作用。

2. 测试环境搭建原则
测试环境搭建之前,需要明确以下问题:
所需计算机数量,以及对每台计算机勺硬件配置要求,包括 存和硬盘勺容量、网卡所支持勺速度等 ; 部署被测应用勺服务器所必
需勺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 WEB 服务器以及其他必需组件勺名称、版本,以及所要用到勺相关补丁勺版本 ; 用来执行测试工作勺计算机所必需勺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
WEB 艮务器以及其他必需组件的名称、版本,以及所要用到的相关补丁的版 本;
是否需要专门的计算机用于被测应用的服务器环境和测试管理服务器的环 境的备份; 测试中所需要使用的网络环境 ; 执行测试工作所需要使用的文档编写工具、测试管理系统、性能测试工具、 缺陷跟踪管理系统等软件的名称、版本、 License 数量,以及所要用到的相 关补丁的版本。

对于性能测试工具,则还应当特别关注所选择的工具是否支 持被测应用所使用的协议 ;
测试数据的备份与恢复是否需要 ; 模拟实际生产环境或用户环境搭建。

3. 测试环境管理 、设置专门勺测试环境管理员
每条业务线或测试小组应配备一名专门勺测试环境管理员,其职责包括:
u 测试环境搭建。

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 WE 曲艮务器等必须软件 的安装,配置,并做好各项安装、配置手册编写 ;
u 记录组成测试环境的各台机器硬件配置、 IP 地址、端口配置、机器的具 体用途,以及当前网络环境的情况 ;
管理规

CPUl 勺速度、内
完成被测应用的部署,并做好发布文档的编写;
测试环境各项变更的执行及记录;
测试环境的备份及恢复;
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WEB艮务器以及被测应用中所需的各用户名、密码以及权限的管理;
u 当测试组内多名成员需要占用服务器并且相互之间存在冲突时(例如在执行性能测试时,在同一时刻应当只有一个场景在运行),负责对服务器时间进行分配和管理。

二、测试环境文档管理
需要维护如下文档是最新版本:
u 组成测试环境的各台计算机上各项软件的安装配置手册,记录各项软件的名称、版本、安装过程、相关参数的配置方法等,并记录好历次软件环境的变更情况;
u 组成测试环境的各台机器的硬件环境文档,记录各台机器的硬件配置
(CPU/内存/硬盘/网卡)、IP地址、具体用途以及历次的变更情况;
u被测软件或产品的发布手册,记录被测软件或产品的发布/安装方法,包括数据库表的创建、数据的导入、应用层的安装等。

另外,还需要记录历次被测软件或产品的发布情况,对版本差异进行描述;
u 测试环境的备份和恢复方法手册,并记录每次备份的时间、备份人、备份原因(与上次备份相比发生的变化)以及所形成的备份文件的文件名和获取方式;
u用户权限管理文档,记录访问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WEB艮务器以及被测软件或产品所需的各种用户名、密码以及各用户的权限,并对每次变更进行记录。

三、测试环境访问权限管理
按照如下要求维护测试环境权限:
U访问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WE曲艮务器以及被测软件或产品等所需的各种用户名、密码、权限,由测试环境管理员统一管理;
u测试环境管理员拥有全部的权限;
u 除对被测软件或产品的访问权限外,一般不授予开发人员对测试环境其他部分的访问权限。

如的确有必要(例如查看系统日志),则只授予只读权限(user 权限);
U除测试环境管理员外,其他测试组成员不授予删除权限
U 用户及权限的各项维护、变更,需要记录到相应的“用户权限管理文档” 中。

四、测试环境变更管理
确保每次变更是可追溯和可控:
u 测试环境的变更申请由测试人员提出邮件申请,由测试环境管理员负责执行。

测试环境管理员不接受非正式的变更申请(例如口头申请);
u 对测试环境的任何变更,测试负责人均应记入相应的文档
u 每次变更相关的变更申请文档、软件、脚本等均应保留原始备份,作为配置项进行管理;
u 对于被测软件或产品的发布,开发人员负责打包、测试人员核对发布包。

五、测试环境备份与恢复
1、确保测试环境程序版本、数据是可恢复
2、对于功能或性能测试,测试数据需定期进行备份或从生产环境导入测试数据;
3、通过备份软件工具备份数据,同时保障备份数据可快速恢复。

4.测试环境维护执行流程附件
1、测试机器申请流程
2、测试机器维护列表格式
3、测试环境部署文档维护列表格式
4、发布手册维护列表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