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越中览古》与《苏台览古》比较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越中览古》与《苏台览古》比较赏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句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请从两个方面谈谈这两首诗共同的特点?(2)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
(1)这两首诗都将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衰败加以对比,抒发了诗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

(2)相同的是都用了昔盛今衰的对比手法。

不同的是第一首以前三句的篇幅着重写“昔盛”,而最后一句写“今衰”来否定之,从而形成对比,转出新意;第二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反衬昔日之繁华,从而见出昔盛今衰之感。

《越中览古》赏析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这是一首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

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

越王勾践于公元前四九四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

公元前四七三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

诗写的就是这件事。

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

他选取的不是这场斗争的漫长过程中的某一片断,而是在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

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

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

消灭了敌人,雪了耻,战士都凯旋了;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

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

越王回国以后,踌躇满志,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般的美人,就占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

“春殿”的“春”字,应上“如花”,并描摹美好的时光和景象,不一定是指春天。

只写这一点,就把越王将过去的卧薪尝胆的往事丢得干干净净表达得非常充分了。

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

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消。

过去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还有什么呢?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
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

这一句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以慨叹出之。

过去的统治者莫不希望他们的富贵荣华是子孙万世之业,而诗篇却如实地指出了这种希望的破灭,这就是它的积极意义。

诗篇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

一般地说,直接描写某种环境,是比较难于突出的,而通过对比,则获致的效果往往能够大大地加强。

所以,通过热闹的场面来描写凄凉,就更觉凄凉之可叹。

如此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有力。

为了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诗人对这篇诗的艺术结构也作出了不同于一般七绝的安排。

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它的前三句却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

这种写法,不是笔力雄健的诗人,是难以挥洒自如的。

李白另有一首怀古诗《苏台览古》可资比较: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苏台即姑苏台,是春秋时代吴王夫差游乐的地方,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此诗一上来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

后面紧接以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岁常新,以“新”与“旧”,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作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

一句之中,以两种不同的事物来对比,写出古今盛衰之感,用意遣词,精炼而又自然。

次句接写当前景色。

青青新柳之外,还有一些女子在唱着菱歌,无限的春光之中,回荡着歌声的旋律。

杨柳又换新叶,船娘闲唱菱歌,旧苑荒台,依然弥漫着无边春色,而昔日的帝王宫殿,美女笙歌,却一切都已化为乌有。

所以后两句便点出,只有悬挂在从西方流来的大江上的那轮明月,是亘古不变的;只有她,才照见过吴宫的繁华,看见过象夫差、西施这样的当时人物,可以作历史的见证人罢了。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但越中一首,着重
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意。

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所以其表现手段又各自不同。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

来源:《唐人七绝诗浅释》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赏析1】
苏台,即姑苏台。

相传是吴王夫差特意修建来和西施嬉戏作乐为长夜之饮的地方。

李白为此写过一首《乌栖曲》,诗中写道:“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贺知章初读其诗,慨叹说:“此诗可以泣鬼神矣!”这首绝诗取材与《乌栖曲》相同,但是在情感体验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技巧的处理上,却呈现出另一种韵味,同样是一首可以泣鬼神的绝唱。

兴由“苏台览古”而起,抒发古今异变,昔非今比的感慨,则今日所见之苑囿台榭,已非昔日之苑囿台榭;今日苑囿台榭的杨柳青青,无边春色,不仅令人想起它曾有过的繁华,更令人想起它曾经历过的落寞。

起句的“旧苑荒台”,以极衰飒之景象,引出极感伤的心境;而“杨柳新”,又以极清丽的物色,逗引起极愉悦的兴会。

前者包含着属于历史的巨大伤痛,让人不由去作深沉的反省;后者又显示出大自然无私的赐予,召唤着人们去追求、去享受、及时行乐。

第二句,继续对这种感受作进一步烘托。

由柳岸湖中传来一曲曲悠扬悦耳的江南小调,更为这人世间不尽的春花春月增添了无限的柔情蜜意。

不胜,犹不尽。

“不胜春”三字,似乎将人们的欢乐推向了极致。

但此时此刻,正是这些歌声,勾引起诗人的无限怅惘:昔日的春柳春花,吴王
的骄奢,西子的明艳,以及他们花前月下的歌舞追欢,馆娃宫中的长夜之饮,都不断在诗人的脑海中盘旋浮动,使诗人躁动不安。

由此,引出了三四两句。

这是经由“旧苑荒台”逗引起的情感体验的进一步升华。

人间没有不散的筵席,物是人非、江山依旧,昔日苏台富丽堂皇,歌舞升平,今天只剩下那斜挂在西江之上的一轮明月了。

这两句景色凄清,情感古今,以含蓄不尽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使读者的情感体验产生了新的飞跃。

永恒的西江明月和薄命的宫中美人,作为一组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语境,旨意遥深,感人肺腑!
这首诗所表述的不仅有古今盛衰的历史喟叹,而且有执着强烈的生命意识。

因为,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总是在不断追求着自由自在,追求着超越解脱。

但是,这种渴望与追求常常难以实现,人就常常难免陷入一种痛苦绝望的境地。

古今贤愚,莫不如此,英雄美人,无一例外。

【赏析2】此诗一上来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

后面紧接以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岁常新,以“新”与“旧”不变,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做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

一句之中,以两种不同的事物来对比,写出古今盛衰之感,用意遣词,精练而自然。

次句接写当前景色,而昔日的帝王宫殿,美女笙歌,却一切都已化为乌有。

所以后两句便点出,只有悬挂在从西方流来的大江上的那轮明月,是亘古不变的;只有她,才照见过吴宫的繁华,看见过象夫差、西施这样的当时人物,可以做历史的见证人罢了。

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

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

越王勾践于公元前四九四
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

公元前四七三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

诗写的就是这件事。

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

他选取的不是这场斗争的漫长过程中的某一片断,而是在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

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

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

消灭了敌人,雪了耻,战士都凯旋了;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

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

越王回国以后,踌躇满志,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般的美人,就占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

“春殿”的“春”字,应上“如花”,并描摹美好的时光和景象,不一定是指春天。

只写这一点,就把越王将过去的卧薪尝胆的往事丢得干干净净表达得非常充分了。

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

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消。

过去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还有什么呢?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

这一句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以慨叹出之。

过去的统治者莫不希望他们的富贵荣华是子孙万世之业,而诗篇却如实地指出了这种希望的破灭,这就是它的积极意义。

诗篇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

一般地说,直接描写某种环境,是比较难于突出的,而通过对比,则获致的效果往往能够大大地加强。

所以,通过热闹的场面来描写凄凉,就更觉凄凉之可叹。

如此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有力。

为了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诗人对这篇诗的艺术结构也作出了不同于一般七绝的安排。

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它的前三句却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

这种写法,不是笔力雄健的诗人,是难
以挥洒自如的。

他让我们懂得了"有志者,事竟成".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①本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
②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最有代表性的怀古诗之一。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本诗作简单赏析。

(2分)
答案:
5.(共4分)①一、二两句描绘了越王及其战士胜利归来的画面(1分),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1分)。

②诗人选取了越王班师回国的两个镜头,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作了鲜明的对比(1分),深刻地揭示了人事变迁、盛衰无常的主旨(1分)。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1)对下面诗句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从这首诗的题目“越中览古”看,这是诗人游览春秋时期越国王城故址之后写的。

B.“战士还家尽锦衣”一句描写越国战士打胜仗之后,穿着华丽的衣服得意地回家的样子。

即成语“衣锦还乡”的意思。

C.“宫女如花满春殿”暗指越国送西施到吴国以迷乱吴王之意。

D.“只今惟有鹧鸪飞”一句,感慨如今越王宫业已荒废,只有鸟儿在颓殿乱飞。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览古所见所感,寄托了盛衰无常的感慨;情感的基调中含咏叹兼嘲讽。

B.这首诗讽刺了越王勾践打了胜仗之后的骄奢傲慢与恣情欢乐。

C.诗中所用的对比方式不同寻常,前三句着意渲染昔日的繁华与欢乐,用意在于突出今日的破败与凄凉。

D.本诗借览古描写的是客观景物,但却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思考。

答案:
1.(1)C项所说内容并不是这首诗中的内容,属于无中生有。

(2)B项并不是讽刺越王勾践打了胜仗之后的骄奢傲慢与恣情欢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