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解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
病理解剖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形态结构的改变,从本质上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转归的学科。
病理解剖学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医学课程,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是医学主干学科。
病理解剖学任务是按照现代医学模式应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为疾病诊断、治疗和临床护理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1.用现代医学模式阐述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解释疾病过程局部与整体、形态与功能、心理与生理、损伤与抗损伤的辩证关系,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
3.学会病理标本、切片的观察方法,有较强的基本技能,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改革
本课程从理论教学到实验教学广泛采用了现代教育技术,灵活、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录像、动画,使教学形式活泼生动,教学内容更为形象直观,更具表现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采用讲授、讨论、自学、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对重要的概念和疾病以教师讲授为主,尽可能讲深、讲透;对相近疾病的病理变化特点让学生讨论并列表比较或自学;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定自学参考书并布置一些课后思考题,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课程理论教学
绪论1学时
知识点: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本章小结
重点: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以及在医学中的地位
思考题:简述病理学常用研究方法的应用及其目的。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3学时第一节组织和细胞的适应 1学时知识点:肥大、增生、萎缩、化生。
第二节组织和细胞的损伤 2学时知识点:变性的概念及常见变性的形态学特征;坏死的概念与常见坏死的形态学特征;坏死的分类及其转归;细胞凋亡的概念、形态特征;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
第三节细胞的老化(自学)
知识点:老化的概念;老化与疾病;老化的发生机制。
本章小结:
重点:细胞组织和适应和损伤的类型;概念及形态变化
难点: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机制;细胞凋亡的形态特点及与坏死细胞的鉴别。
思考题:
1.简述玻璃样变性的病变特点、常见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
2.概述坏死的病理变化及清除失活组织的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实验
第三章修复3学时第一节细胞再生 1学时知识点:再生的类型;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各种组织的再生方式。
第二节细胞的生长与调控(自学)
第三节纤维性修复 1学时知识点:肉芽组织的结构;肉芽组织的作用;瘢痕组织。
第四节创伤愈合 1学时
知识点: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皮肤的创伤愈合;骨折愈合。
本章小结
重点: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功能和结局。
难点:皮肤的创伤愈合;骨折愈合。
思考题:
1.简述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及功能。
2.简述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及防治原则。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实验
第四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4学时第一节充血 1学时知识点:动脉性充血、静脉性充血、淤血的原因及后果。
第二节出血(自学)
第三节血栓形成 1学时知识点:血栓形成的概念;血栓形成的机制和形成过程;血栓的转归,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第四节栓塞 1学时知识点:栓塞、栓子的概念;栓子的类型及其运行途径;血栓栓塞、气体栓塞、羊水栓塞和其他类型栓塞的后果。
第五节梗死 1学时知识点:梗死的概念;梗死形成的条件;梗死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本章小结
重点:静脉性充血的概念;病理变化和肝肺淤血;血栓形成的概念及条件;栓塞和梗死的概念及梗死的条件和病变特点。
难点:血栓形成的机理、过程及形态
思考题:
1.简述淤血的病理变化及后果。
2.简述慢性肺淤血的病理变化特点。
3.叙述心血管内膜损伤引起血栓发生的机理。
4.血栓形成对机体有何影响?
5.简述栓子运行的途径。
6.简述梗死的类型及病理变化的特点。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实验
第五章炎症5学时第一节概述 1.5学时知识点:炎症的概念;常见原因、基本病理变化。
第二节急性炎症 2学时知识点:渗出的主要过程;影响液体渗出的因素;白细胞的渗出和作用。
炎症介质、急性炎症的类型;急性炎症的局部和全身反应;急性炎症的结局。
第三节慢性炎症 1.5学时知识点:慢性炎症的一般概念;肉芽肿性炎。
第四节炎症与临床护理的联系(自学)
本章小结
重点:炎症的概念;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炎症的组织学类型(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增生性炎)及其病变特点。
难点:炎症介质的概念;血液成分的渗出。
思考题:
1.简述炎症过程中,液体渗出的意义。
2.试述细胞渗出的过程及其在炎症灶中的作用。
3.比较急、慢性炎症的病理特点。
4.常见渗出性炎症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5.化脓性炎有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
6.何谓肉芽肿性炎?有几种常见类型及各型的主要形态特点。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实验
第六章肿瘤 6学时第一节肿瘤的概念 0.5学时知识点:肿瘤的概念
第二节肿瘤的形态 0.5学时知识点:肿瘤的形态
第三节肿瘤的异性性 1学时知识点:肿瘤的结构异性性和细胞异型性
第四节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0.5学时知识点: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第五节肿瘤的生长与扩散(自学)
第六节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知识点: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第七节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学时知识点: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第八节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1学时知识点: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第九节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0.5学时知识点: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第十节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自学)
第十一节环境致瘤因素(自学)
第十二节遗传与肿瘤(自学)
第十三节肿瘤免疫(自学)
第十四节常见肿瘤举例 1学时本章小结
重点: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癌与肉瘤的区别;上皮组织来源的常见肿瘤。
难点:肿瘤发生的机制、转移机制,癌与肉瘤的区别。
思考题:
1.简述恶性肿瘤的异型性。
2.请说出恶性肿瘤的扩散方式。
3.试比较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4.试比较癌与肉瘤的区别。
5.简述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6.简述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实验
第十五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4学时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症 2学时知识点:动脉粥样硬化症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粥样斑块形成后的继发性改变;主要器官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及其后果。
第二节原发性高血压 1学时知识点: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高血压类型;缓进型高血压各重要器官病理特点;急进型高血压的特点。
第三节风湿病 1学时知识点:风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风湿病的基本病变;风湿性心脏病、心脏外的风湿病变。
本章小结
重点: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病变特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病理变化;风湿病的病理变化。
难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风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思考题:
1.简述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
2.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后有哪些继发病变?
3.简述心肌梗死的类型及特点。
4.简述心肌梗死的合并症。
5.简述原发性高血压晚期心、脑、肾的病变特点。
6.简述风湿病的基本病变。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实验
第十六章呼吸系统疾病4学时第一节肺炎 2学时知识点:肺炎的概述;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结局及并发症;间质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的概述、病理变化。
第二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学时
知识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肺心病的病变及发展。
第三节硅肺(矽肺)(自学)
第四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学时重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肺心病的病变及发展;大、小叶性肺炎的病变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区别。
难点:慢性支气管炎的发展和结局;慢性支气管炎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的关系;硅肺的发病机理。
思考题:
1.简述大叶性肺炎红色肝样变期的主要临床表现及病理学基础。
2.比较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两者有何区别。
3.试比较支原体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区别。
4.何谓肺硅沉着病?简述其病变特点、分期和并发症。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实验
第十七章消化系统疾病4学时第一节胃炎 1学时知识点: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结局及合并症。
第二节消化性溃疡 1学时知识点: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结局及合并症。
第三节病毒性肝炎 1学时知识点:病因、发生机制、基本病理变化、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第四节肝硬化 1学时知识点:肝硬化的概念、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肝硬变的形成过程、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后果及临床病理联系及结局、坏死后性肝硬化的概念与病理变化。
本章小结
重点:消化性溃疡的病变与合并症;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难点: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假小叶形成机理与病变特点。
思考题:
1.简述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
2.简述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的病变特点及临床表现。
3.阐述肝硬化引起门脉高压发生的机制及临床表现。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实验
第十八章泌尿系统疾病3学时第一节肾小球疾病 1.5学时知识点:病因和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肾小球疾病的分类。
第二节肾盂肾炎 1.5学时知识点:肾盂肾炎的概述、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
本章小结
重点: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难点: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
思考题:
1.简述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2.简述毛细血管外增生性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3.简述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
4.阐述肾盂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5.试比较肾小球肾炎和肾盂肾炎的异同。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第二十三章常见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3学时第一节结核病 1.5学时知识点:概述、肺结核、血源性结核病、肺外结核病。
第二节伤寒(自学)
知识点:病因及传染途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
第三节细菌性痢疾 1.5学时知识点:病因及传染途径、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
第四节性传播性疾病(自学)
知识点:常见性传播疾病(淋病、尖锐湿疣、梅毒、艾滋病)的传染途径及病变特点。
第五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自学)
知识点:病因及传染途径。
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结局。
第六节流行性乙型脑炎(自学)
知识点:病因及传染途径。
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结局。
第七节血吸虫病(自学)
知识点:血吸虫病的病因及感染途径、基本病变及发病机制、各器官病变。
第八节阿米巴病(自学)
知识点:肠阿米巴病的病因及感染途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肠外阿米巴病。
本章小结
重点:常见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病变特点、临床病理联系。
难点:结核病发病机制;血吸虫性肝硬化的发病机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神经系统症状形成原因。
思考题:
1.试述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转化规律。
2.试从病理学特点方面鉴别原发性肺结核病与继发性肺结核病。
3.患原发性肺结核的儿童,如抵抗力极差,可发生哪些后果?请简述它们主要病变。
4.试述继发性肺结核病常见类型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5.简述伤寒的病理特点及其常见的合并症。
6.简述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发病部位及病变特点。
(二)课程实验教学
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习题作业课堂小测验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结课后考试:闭卷;
总成绩评定办法:平时30%,考试70%。
附:教学参考资料
1.选用的教材:
步宏,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8月,第3版。
2.主要参考书:
李甘地,病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1年。
李玉林,分子病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1年。
李玉林,病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八版。
《病理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的性质与任务
病理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主干学科,一方面,通过观察大体标本、组织切片的病理改变,理解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机能变化及由此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另一方面,通过临床病理讨论,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结局及转归。
病理学解剖学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为培养适应新医学模式的高质量护理专业人才服务,使学生通过对各类疾病一般性和特殊性规律的学习,逐步提高观察及分析思考能力,深化对各种疾病局部与整体、现象与本质的认识,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模式,为后续各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病理解剖学实验教学是通过病变组织或器官机能学变化的观察,展现疾病现象,探索疾病规律,检验疾病理论,培养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技能和能力。
三、实验项目设置情况
四、各实验项目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一:组织、细胞的适应、损伤与修复1学时(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各种变性和坏死的病变特点。
2.熟悉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和特点。
3.掌握肉芽组织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显微镜、大体标本、病理组织切片。
(三)实验内容
1.大体标本:脾萎缩、心肌萎缩、颅骨压迫性萎缩、肾压迫性萎缩、脑压迫性萎缩、肝水变性、肝脂肪变性、纤维组织玻璃样变性(瘢痕疙瘩)、肾凝固性坏死、结核干酪样坏死、液化性坏死、干性坏疽、湿性坏疽、皮肤溃疡、脾梗死瘢痕、骨折愈合。
2.切片标本:肝细胞压迫性萎缩、肾小管上皮细胞水变性和玻璃样变性、脾中央动脉玻璃样变、肝脂肪变性、坏死细胞的形态、肾贫血性梗死。
大体标本、肉芽组织。
实验项目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学时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的概念、病变特点及后果。
2.熟悉慢性肺淤血和慢性肝淤血的病理变化。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显微镜、大体标本、病理组织切片。
(三)实验内容
1.大体标本:肝淤血(槟榔肝)、脾淤血、肾淤血、食管静脉曲张、脑出血、血管内血栓、心房附壁血栓、脾(肾)贫血性梗死、肾梗死瘢痕、肺出血性梗死,
肺动脉栓塞。
2.切片标本:肝淤血脂变、肺淤血水肿、慢性肺淤血、混合血栓、血栓机化。
实验项目三:炎症1学时(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和各类炎症的特点。
2.了解炎症的原因、表现及结局。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显微镜、大体标本、病理组织切片
(三)实验内容
1.大体标本:阿米巴肝脓肿、重症肝炎白喉、菌痢、阑尾炎、脑脓肿、结核性脓肾、慢性胆囊炎、多发性肠息肉、血吸虫肝纤维化等。
2.病理组织切片:蜂窝织炎阑尾炎、纤维素性心包炎。
实验项目四:肿瘤2学时(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肿瘤的特性,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癌与肉瘤的区别。
2.熟悉常见恶性肿瘤的特点。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显微镜、大体标本、病理组织切片。
(三)实验内容
1.大体标本:子宫平滑肌瘤、膀胱乳头状瘤、阴茎癌、脂肪瘤、脑转移瘤、颈淋巴结转癌、肝癌、子宫体腺癌、乳腺纤维腺瘤、甲状腺瘤、卵巢乳状腺瘤、睾丸精索细胞瘤、食道癌、畸胎瘤、葡萄胎、宫颈癌、骨肉瘤、结肠癌、大肠癌、直肠粘液癌、绒毛膜上皮癌、肺癌、膀胱癌等。
2.病理组织切片:结肠腺瘤、结肠腺癌、鳞状细胞癌、骨肉瘤。
实验项目五:心血管系统疾病1学时(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症、高血压病、风湿病的概念和病理变化。
2.熟悉其发病机理和临床病理联系。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显微镜、大体标本、病理组织切片。
(三)实验内容
1.大体标本:正常心脏、动脉粥样硬化(各期)、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心脏肥大、肾脏固缩、脑出血、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慢性风湿性心内膜炎、细菌性心内膜炎等。
2.病理组织切片:动脉粥样硬化、风湿性心肌炎、高血压病肾脏主动脉粥样硬化。
实验项目六:呼吸系统疾病1学时(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大叶肺炎、小叶肺炎、肺结核病的概念和病理变化,熟悉其发病机制和临床病理联系。
2.熟悉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肺心病)。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显微镜、大体标本、病理组织切片。
(三)实验内容
1.大体标本: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局灶性肺结核、干酪性肺炎、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结核球、急性粟粒性肺结核、肾结核、矽肺、支气管肺炎、支气管扩张合并肺脓肿、结核性脑膜炎。
2.病理组织切片: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结核病。
实验项目七:消化系统疾病1学时(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溃疡病、病毒性肝炎、门脉性肝硬变的病理变化,熟悉其发病机理和临床病理联系。
2.熟悉慢性胃炎的病理变化。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显微镜、大体标本、病理组织切片。
(三)实验内容
1.大体标本:胃溃疡、胃癌、重症肝炎、肝硬化、巨脾、胆囊结石、泥沙样肝内结石、胆汁性肝硬化、肾结核、肠出血性坏死等。
2.病理组织切片:慢性胃溃疡、病毒性肝炎、结节性肝硬化。
五、实验报告要求
1.实习报告包括对某些指定标本的描述、绘图、诊断及问题的解答。
书写实习报告,可培养严格的科学态度和认真准确纪录科学结果的作风,故必须严格执行,实验后交给老师批阅。
2.实习报告字体要求整洁,文字力求间练精确,不能马虎草率,绘图要求准确和整洁,要能表达病变的重点(注意所画成份的大小比例必须恰当)。
3.实习前必须先复习有关理论及与实习标本有关的正常解剖学和组织学知识,每人应备有实习作业本和彩色铅笔。
六、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实验报告/考勤;
结课后考试:笔试/操作。
(二)课程成绩评定办法
成绩构成:平时30%/考试70%。
七、实验应配套的主要仪器设备及台(套)数(以一个实验教学班为标准)
显微镜50台、切片10套、标尺20个。
附:教学参考资料
1.选用的教材:
王绪洲,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实验指导,科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一版。
2.主要参考书:
李甘地,病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第一版。
王恩华,病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一版。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
病理生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临床医学的一部分。
学习的目的是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达到对疾病本质的认识。
病理生理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理论课程,一方面通过科学研究来探讨和揭示人类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机制,提高疾病的防治水平;另一方面,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疾病的概念、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熟悉、掌握人体患病时出现的功能与代谢的变化和基本机制,并由此提高学生独立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1.用现代医学模式阐述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2.掌握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
熟悉常见病的形态、功能、代谢的变化及
病理临床联系。
3.学会病理标本、切片的观察方法及动物实验的基本方法,有较强的基
本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改革
采用讲授、讨论、自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对重要的概念和疾病以教师讲授为主,尽可能讲深、讲透;对相近疾病的病理变化特点让学生讨论并列表比较或自学;删去教材中临床已较少见的疾病,增加部分教材中没有但目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的病变。
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定自学参考书并布置一些课后思考题,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改革考试题型,部分题型参照执业护师资格考试题型。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绪论(自学)
第一节健康与疾病
知识点:健康、疾病、脑死亡的概念、脑死亡判断标准及其意义,疾病的病因、疾病过程中的一般规律,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第二节病理学及其研究方法
第三节病理学的学习方法
本章小结
重点:健康、疾病、脑死亡、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等概念。
难点: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标准。
思考题:病理学常用研究方法的应用及其目的。
思考题:
1.生物性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时具有哪些特点?
2.举例说明疾病中损伤和抗损伤相应的表现和在疾病发展中的意义?
3.简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第一章应激2学时第一节概述 1学时第二节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 1学时第三节应激损伤与应激相关疾病(自学)
第四节应激防治和护理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自学)
本章小结:
重点:应激的概念,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难点:急性期反应蛋白和热休克蛋白、应激与疾病。
思考题:
1.全身适应综合征分为几期,各期的主要变化是什么?
2.热休克蛋白的基本功能,启动热休克蛋白转录合成增多的机制及热休克蛋白增加对机体的作用是什么?
3.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机制是什么?
4.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会对机体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七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4学时第一节水、钠代谢紊乱 2学时知识点:脱水的概念、三类脱水的概念、原因及机制、对机体的影响,防治及护理原则。
水肿的概念、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特点。
第二节钾代谢紊乱 2学时知识点: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和发生机制、对机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