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的救治与护理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护理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了解原发病治疗情况。
2、出血部位,皮肤、粘膜、伤口、颅内等。
3、生命体征变化。
4、各项检查及化验结果,血小板、凝血功能、血红蛋白等。
5、药物治疗的效果及副作用,如肝素。
二、护理措施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尿量变化;记录 24 小时出入量;观察皮肤的颜色与温湿度;有无皮肤粘膜和重要器官栓塞的症状和体征。
2、体位:根据病情取舒适体位。
3、出血护理:按医嘱给予抗凝剂、补充凝血因子、成分输血或抗纤溶药物治疗。
正确按时给药,严格掌握肝素剂量,观察治疗效果,监测凝血时间等实验室各项指标,关注检查结果,及时报告医生。
4、输血制品的护理:维持静脉通路通畅,严格无菌操作。
同时输注几种血制品时,先输血小板和冷沉淀,再输全血,最后输血浆。
冰冻血制品应在常温下复温后以患者能耐受的速度滴入,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5、药物护理:用药过程中掌握药物的给药方法,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如使用肝素必须尽量减少注射及各种穿刺操作,以免局部血肿,出现自发性出血。
使用抗纤溶药物时,静脉给药速度不宜过快。
6、口腔护理: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护理用具,操作时动作轻柔,防止出血。
7、皮肤护理:保持衣物及床铺清洁干燥,避免身体损伤和外伤发生。
8、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建立信心,战胜恐惧。
三、健康指导要点1、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休息。
2、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做好疾病的自我监测。
四、注意事项1、观察皮肤的颜色及温湿度。
2、动作轻柔,避免造成对皮肤黏膜的损伤。
3、发生液体外渗时,要给予冰敷。
4、注意有无内脏出血的表现。
42例DIC患者的抢救及护理要点
亡4例;放弃治疗5例。讨论
DIC作为一种急需紧急救治的临床综合征,要求护理人员应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在
一系列护理活动中及时、到位,并制订得当的护理对策配合临床救治。 【关键词】DIC;抢救;护理要点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作为一种急需紧急救治的临床
瘀斑或创口持续而缓慢渗血,以注射部位和伤口为甚;当DIc 发展迅猛时,可出现多脏器自发性大出血;产科患者可突发大 量倾倒性出血。发现皮下出血时应注意出血点或瘀斑出现的
3.3出血护理
少数患者可对肝素产生抗药性,尽管肝素已达足量,DlC 仍可继续发展。另外还可出现过敏反应,如发热、鼻炎、哮喘、 荨麻疹等,对此基本实施对症处理。严格控制肝素滴数,有条 件者应用输液泵或微量泵,把握好剂量,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如出现过量应停药,并以鱼精蛋白对抗。应用血管活性药时, 从小剂量、低浓度、慢速度开始,逐渐达到理想的水平。输血、 血浆或血小板等血液制品要新鲜,注意输注前后要用生理盐 水冲管.观察有无发热、荨麻疹等过敏反应。
的效果。
葛惠珠
龄15~73岁。其中骨折46例,肿瘤23例,结核12例,椎间 盘突出162例。手术治疗195例,非手术治疗48例。 1.2方法:患者入院时,医护人员即对其及家属进行营养知 识宣教,让其了解合理饮食对疾病的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 用,住院时则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进行正确指导。饮食是摄取 营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因人制宜,因病制宜,指导患者做 好饮食调整,嘱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多维生素食 物,如每日早晚各加一个鸡蛋、半斤牛奶,中年吃适量肉类,
压3~5 min;对创面出血,要密切观察渗血情况,及时更换 敷料。
3.3.3内脏器官出血护理:主要根据出血脏器,观察相应症
状,有的放矢采取对策。如消化道出血者需准确记录呕血便血
dic的急救护理措施
dic的急救护理措施
以下是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急救护理措施:
1. 立即呼叫急救:DIC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紧急处理。
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号码,寻求医疗援助。
2. 保持患者安静:确保患者保持平静和安静,避免剧烈运动或活动,以减少进一步的出血风险。
3. 控制出血点:如果有明显的出血点,应迅速进行压迫止血。
使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轻压在出血处,直到出血停止或医疗人员到达。
4. 维持通畅的呼吸道: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如果出现呼吸困难或窒息的症状,应立即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如人工呼吸或CPR。
5. 补充液体:DIC常伴随着大量的内源性凝血物质消耗和出血,可能会导致循环血容量不足。
在医疗人员到达之前,可以尝试给予患者适量的液体补充,例如生理盐水。
6. 寻求专业医疗援助:DIC是一种复杂且严重的疾病,需要专业医疗团队的紧急干预和治疗。
及时将患者送往最近的医院,以便得到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
请注意,以上仅为一般性的急救护理措施,实际处理过程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医疗专业人员的指导进行。
1。
dic抢救的应急方案与操作程序
dic抢救的应急方案与操作程序DIC 抢救的应急方案与操作程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其特征是在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在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
同时或相继出现出血、栓塞、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病性溶血等临床表现。
DIC 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常危及生命。
以下是 DIC 抢救的应急方案与操作程序。
一、应急方案(一)快速评估病情1、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基础疾病、发病诱因、症状出现的时间和进展情况等。
2、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关注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血尿等)、休克症状(如低血压、少尿、意识障碍等)、微血管栓塞表现(如皮肤发绀、指端坏疽、肾皮质坏死等)以及微血管病性溶血症状(如黄疸、贫血等)。
3、尽快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如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定量、D二聚体等,以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二)立即采取急救措施1、补充血容量迅速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快速输入晶体液和胶体液,以纠正休克引起的组织低灌注和缺氧。
根据中心静脉压、血压、尿量等指标调整输液速度和量,避免肺水肿和心功能衰竭的发生。
2、纠正酸中毒DIC 患者常伴有代谢性酸中毒,应及时给予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纠正酸中毒,改善血管对血管活性药物的反应性,维护心、肺、脑等重要脏器的功能。
3、改善微循环应用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酚妥拉明等)解除微血管痉挛,增加组织灌注。
同时,可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
4、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 DIC 治疗的关键措施。
常用的抗凝药物有肝素,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体重、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调整肝素的剂量和用法。
在使用肝素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PT、APTT 等指标,防止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5、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当患者出现明显的出血症状,且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显著减少时,应及时补充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血小板等血液制品,以改善凝血功能。
DIC的救治与护理
三、护理措施
7.4 保持全身皮肤清洁,特别要注意会阴、肛门的清 洁,防止肛周脓肿,遵医嘱给予1:5000高锰酸钾溶液 坐浴。
7.5 高热患者应执行高热护理常规,但要避免乙醇擦 浴及应用能引起白细胞减少的退热药物。
嘱合理应用抗生素。
谢谢!
三、护理措施
2.3治疗: 复方薄荷油滴鼻,防止鼻粘膜干燥再出血。 一旦鼻出血,指压鼻部5~10min,无效局部冷
敷或0.1%肾上腺素棉球填塞止血,严重加用凡士林 纱布条堵塞,但不得超过24h,防止鼻腔粘膜坏死、 溃疡形成。
三、护理措施
2.4 血尿时嘱其多饮水,小苏打碱化尿液 呕血时保持镇静,卧床休息,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呛入气管
三、护理措施
5.休克的护理:DIC时由于微血管内大量微血栓形成, 使回心血量减少;广泛出血可使血容量减少;受累心 肌损伤,使心输血量减少。故DIC常伴有休克,DIC 和休克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三、护理措施
5.2 测定CVP CVP正常值50~120mmH20,<5mmH2O表 示血容量不足,>150mmH2O则提示心功能不全、经脉血管床 过度收缩或者肺循环阻力增高,>200mmH2O则表示存在充血 性心力衰竭。
三、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1.1生命体征观察:入院后派专人护理,用生命体征监护
仪持续观察心电图、呼吸、血压、体温的变化,1次 /15min,必要时手工测量心率、血压、体温,以便 与仪器测量值相对比。用精密接尿器准确记录24h尿 量,血流动力学不稳时则记录每小时尿量,并注意尿 液的颜色、PH值。测量CVP,1次/4h,根据CVP检 测结果并结合尿量来指导调节输液的量及速度。
三、护理措施
4.2 注射部位的选择 以脐为圆心、半径约5cm的圆内 为注射部位(除外脐周1cm处),每次按顺序轮流间 隔注射,左右交替,2次注射点间距2cm以上,注射 时避开皮肤破损处、手术瘢痕及有瘀斑或痣的部位。
DIC抢救流程文档
DIC抢救流程文档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由于一些原因导致血液凝血过程异常激活,产生大量纤维蛋白溶解产物和血小板凝块,进而引起全身性微血栓形成和多器官功能障碍。
DIC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染、炎症、恶性肿瘤、休克、创伤、妊娠并发症等。
及时而有效的DIC抢救措施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非常重要。
以下是DIC抢救流程的详细描述:1.早期识别和评估:对于有DIC高危因素的患者,包括有感染源、炎症指标升高、凝血功能异常等,应引起警惕。
特别是休克、创伤和妊娠并发症等情况下患者的DIC易于早期发展。
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如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
2.基础治疗:针对DIC引起的原发病进行治疗,如抗感染治疗、抗炎治疗等。
同时维持患者的稳定状态,包括纠正低血压、休克、低氧血症等。
保证患者的充足液体和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失衡。
维持患者的正常呼吸道通畅,如需辅助通气则及时进行。
3.血液制品治疗:根据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抗凝治疗或溶栓治疗,以阻止或减少血栓的形成。
同时应给予新鲜冷冻血浆输注,以补充凝血因子。
如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可给予血小板输注。
对于有明显的纤溶功能亢进者,可考虑给予抗纤溶治疗。
4.药物治疗:可使用抗纤维蛋白酶药物,以减少纤维蛋白溶解产物的生成。
可选用的药物包括氨苯腈、传统的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等。
此外,还可考虑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以减少血小板凝块的形成。
抗凝药物如肝素等也可用于抑制凝血功能。
5.监测和评估疗效:在DIC抢救过程中,应持续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和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评估疗效以及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其他治疗手段。
同时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等,预防或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6.恢复期治疗:在DIC的抢救过程中,及时处理引起DIC的原发病非常重要。
一旦控制住了原发病的发展,患者进入到恢复期,应注意饮食营养,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预防感染。
dic紧急救治的应急预案及步骤
dic紧急救治的应急预案及步骤DIC 紧急救治的应急预案及步骤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其特征是在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在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
同时,由于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以及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DIC 病情凶险,发展迅速,若不及时救治,病死率极高。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 DIC 紧急救治应急预案及步骤至关重要。
一、应急预案(一)组建应急救治团队成立由急诊科医生、血液科医生、重症医学科医生、护士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 DIC 应急救治小组。
小组成员应熟悉 DIC 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急救流程,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高效地开展救治工作。
(二)物资准备1、药品准备:储备足量的肝素、低分子肝素、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等止血、抗凝和补充凝血因子的药物。
2、设备准备:配备血液净化设备、输血输液装置、心电监护仪、血压计、血糖仪等急救设备,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三)培训与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救治小组成员进行 DIC 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 DIC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方法等。
同时,开展模拟演练,提高小组成员在实际操作中的协调配合能力和应急反应速度。
(四)患者监测对高危患者(如败血症、严重创伤、恶性肿瘤等)进行密切监测,定期检测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D二聚体等凝血功能指标,以及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以便早期发现DIC 的迹象。
二、救治步骤(一)诊断评估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基础疾病、发病诱因、症状出现的时间和进展情况等。
2、临床表现: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血尿等)、休克症状(如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尿量减少等)、微血管栓塞症状(如皮肤发绀、肢端坏死、肾功能衰竭等)。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护理常规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护理常规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评估引起 DIC的病因。
2.评估生命体征、神志、瞳孔情况。
3.评估出血倾向、凝血时间情况。
4.评估末梢循环情况及尿量。
二、护理措施
1.按重症监护室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采取合适体位,注意保暖,但避免局部用热,加强皮肤护理。
3.迅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必要时机械通气治疗。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出血部位、范围及严重度,记录24小时尿量,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有创性操作。
5.正确及时采集和送检各类检验标本,关注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和大便潜血试验等检验结果,及时报告医生。
6.遵医嘱合理用药,及时、准确给予抗凝等药物,根据病情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
普通肝素治疗时,APT较正常值延长1.5-2 倍为合适剂量,若过量致出血,可用鱼精蛋白中和。
7.遵医嘱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必要时禁食,昏迷患者予鼻饲。
8.预防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三、健康教育
1.向患者和家属解释疾病的可能成因、主要表现、临床诊断和预后,取得配合,以消除患者恐惧心理。
2. 向患者和家属解释反复进行实验室检查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3.出现感染性疾病时,积极配合治疗,预防DIC 的发生。
dic的护理要点
dic的护理要点
以下是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护理要点:
1.快速识别和诊断:DIC是一种严重且迅速进展的疾病,识别
和确认诊断的速度至关重要。
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出血症状和全身状况,及时报告医生。
2.调整液体管理:保持患者的容量状态平衡,避免过度输液,
因为液体过载可能加重出血风险。
3.控制出血: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包括皮肤、黏膜、尿
液、粪便等部位。
及时处理活动性出血,包括应用局部压力、冰敷和其他止血措施。
4.补充凝血因子: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医生的指示,及时补
充出血所需的凝血因子,例如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浓缩物和凝血因子浓缩物等。
5.控制感染:DIC往往与感染有关,因此及时处理和控制感染
非常重要。
使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定期更换导尿管和其他导管。
6.监测全身状况: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
呼吸频率和体温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全身性并发症,如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7.心理支持:DIC是一种严重疾病,对患者和家人来说可能带
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提供情绪支持和教育,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和家人应对困难和焦虑。
8.护理防范: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安全,预防压疮、肺栓塞、深
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
DIC是一种及时干预和治疗的严重疾病。
护理要点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示进行调整。
与患者的医疗团队密切合作,了解最新的护理指南和治疗方案,以确保提供适当的护理和支持。
dic救治原则
dic救治原则
DIC是一种常见的凝血功能障碍,其发生机制相当复杂,临床表现也
较为多样化。
对于DIC患者的救治,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原则和方针。
首先,对于DIC患者的治疗应以疾病的原发病为主,针对不同的疾病
因素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感染、肿瘤等。
在此基础上,可以采取一些
针对DIC的治疗措施。
其次,对于DIC患者需要及时进行血浆置换治疗,以替代DIC患者体内的异常凝血因子。
对于DIC患者的血小板数应保证在适当的范围内,避免出现低血小板症。
在治疗过程中应当密切观察DIC病情变化并做
出相应调整。
此外,DIC患者的治疗还需要关注到肝肾功能等机体代谢功能的影响。
如果DIC患者存在肝肾功能损害,应当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肝肾
功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最后,对于DIC患者的救治还需要重视营养支持的问题。
需要根据DIC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饮食、制定营养方案,保证身体的能
量供应和维生素等普通营养素的摄入。
总之,对于DIC患者的救治需要全面、系统地考虑不同维度的因素。
通过科学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最大化地提高DIC患者的生存率和质量。
妇产科DIC的急救与护理体会_护理急救知识大全
妇产科DIC的急救与护理体会_护理急救知识大全一、急救措施:1.快速检查和监测:应立即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通过观察和监测病情发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补液:DIC患者常常存在大量失血和血浆漏出,造成有效循环血量不足。
因此,在急救过程中,要及时进行补液,维持循环血量。
选择补液种类应根据患者失血程度进行调整。
3.快速输注血浆和血小板:DIC引起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数量减少,患者易出现出血现象。
为了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和补充血小板,应当尽快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血小板。
4.药物治疗:在急救过程中,DIC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使用抗凝药物、止血药物和纤维蛋白原促进剂等药物。
应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指导合理使用药物。
二、护理体会:1.快速反应:DIC的发病速度非常快,一旦病情加重,患者可能会面临生命危险。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较高的应急反应能力,避免延误急救时机。
2.积极配合医疗团队: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积极与医生、药师等医疗团队成员合作,及时传达患者病情变化和抢救效果。
通过团队合作,可以更好地及时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
3.保持患者情绪稳定:DIC是一种比较危险和严重的疾病,在护理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有焦虑、恐惧和情绪波动等反应。
作为护士,应积极与患者沟通,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帮助他们保持情绪稳定。
4.完善护理记录: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做好护理记录,包括患者的病情变化、用药情况、输液情况等细节,方便医生评估患者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5.注意交叉感染预防:由于DIC常常需要进行输血、置管等操作,患者防护意识差且免疫力较弱,易发生交叉感染。
在护理过程中,应重视感染控制,加强手卫生、严格隔离、消毒等措施。
以上,是对妇产科DIC的急救与护理体会的总结。
在急救过程中,护士需要迅速、准确地进行护理急救措施,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积极配合医疗团队,保持患者情绪稳定,做好护理记录,注意交叉感染预防。
dic急救的应急处置预案及程序
dic急救的应急处置预案及程序DIC 急救的应急处置预案及程序一、引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在许多疾病基础上发生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是微循环内广泛的微血栓形成,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出血倾向和微循环衰竭。
DIC 病情凶险,发展迅速,如不及时诊断和处理,常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 DIC 急救应急处置预案及程序至关重要。
二、DIC 的病因和临床表现(一)病因DIC 的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等)、恶性肿瘤(如急性白血病、转移性癌等)、产科并发症(如羊水栓塞、胎盘早剥等)、创伤及手术(如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体外循环等)以及其他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胰腺炎等)。
(二)临床表现1、出血倾向是 DIC 最常见的症状,多为自发性、多发性出血,常见于皮肤、黏膜(如鼻出血、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也可表现为深部器官出血(如颅内出血、咯血等)。
2、微循环障碍表现为低血压或休克,肢体末端发绀、缺氧、酸中毒等。
3、微血管栓塞可累及不同器官,出现相应的症状,如肾栓塞可导致腰痛、血尿、少尿;肺栓塞可引起呼吸困难、胸痛、咯血;脑栓塞可导致头痛、昏迷等。
4、微血管病性溶血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外周血涂片可见破碎红细胞。
三、DIC 的诊断标准临床上诊断 DIC 通常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D二聚体等。
一般符合以下几点可诊断为 DIC:1、存在易引起 DIC 的基础疾病。
2、有下列两项以上临床表现:多发性出血倾向。
不易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
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的症状、体征。
3、实验室检查符合以下条件:血小板计数进行性下降<100×10⁹/L 或呈进行性下降。
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15g/L 或进行性下降。
3P 试验阳性或血浆 FDP>20mg/L,或 D二聚体水平升高。
严重创伤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急救护理
严重创伤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急救护理标签:严重创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救护理中图分类号R6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10-0074-01严重创伤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情危急,需要积极救治,在救治过程中护理是必不可少的,笔者对48例的严重创伤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进行急救护理,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6年6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患有严重创伤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确诊患者9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8例。
A组男31例,女17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21岁,平均48.4岁;B组男29例,女19例,年龄最大61岁,最小23岁,平均47.7岁。
两组患者所有自然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由患者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
1.2 方法A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方法进行护理;B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急救护理。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急救效果、死亡率、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患者及其家属对临床救治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分析。
急救护理:每15分钟对患者血压和脉搏情况进行一次测定,如脉搏出现细速现象,补液后血压仍无法保持稳定,提示存在活动性出血症状,及时通知医生;观察四肢的肿胀程度,对桡动脉、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进行观察,通过双侧对比排除四肢大血管出现闭合性损伤的可能性[1];对患者是否存在恶心、呕吐、腹胀、排尿困难和血尿症状进行准确观察;尽量减少搬动患者,特别是骨折患者;换药要及时,对分泌物及脓液进行彻底的引流处理,必要时可以作细菌培养实验[2];对于存在严重创伤的患者,一旦出现心情烦躁、心率加快、脉压缩小、脉率与收缩压比在1.0以上,注意休克发生,可补液1500 ml左右,尽早向医生进行汇报,按休克的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其中主要包括止血、配血、补充血容量、生命体征监护等方面;注意DIC的观察,渗血是DIC患者最常见的一个早期征象,存在创伤症状的患者最多表现为伤口渗血不止,无凝血块,在加压状态下进行包扎的效果不理想,此时应警惕出现DIC的可能[3]。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护理常规患者的护理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护理常规患者的护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发生在许多疾病基础上,由致病因素激活凝血及纤溶系统,导致全身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全身出血及微循环衰竭的临床综合征。
一、一般护理1.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清洁。
2.置病人于休克体位,分别抬高头、足30°,以利回心血量及呼吸功能的改善。
3.给予高营养、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易消化半流质或流质饮食。
有消化道出血者应酌情进冷流质饮食或暂时禁食,避免粗硬食物刺激胃黏膜,昏迷者给予鼻饲。
4.正确采集血标本,协助实验室检查以判断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5.加强危重病人基础护理,特别是口腔及皮肤护理,防止并发症。
二、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病人血压、脉搏、呼吸及意识变化,每小时1次。
2.密切观察皮肤及甲床色泽、温度,每2小时1次。
3.观察有无DIC的出血表现,特别是皮肤黏膜、口腔、鼻腔、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等部位的出血以及出血而不凝的现象。
应详细记录出血量。
4.监测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3P试验等,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5.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尤其是记录每小时尿量的变化。
三、对症护理1.肝素疗法的护理。
(1)滴注肝素的剂量,应根据实验室结果和病人的临床情况而定。
肝肾衰竭的病人应改变剂量。
(2)严密监测凝血、凝血酶原时间,每小时1次。
2.出血的预防和护理。
(1)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碰撞。
(2)尽量减少创伤性检查和治疗。
(3)静脉注射时,止血带不宜扎得过紧,力争一针见血,操作后用干棉球压迫穿刺部位5分钟。
尽量避免肌内注射。
(4)保持鼻腔湿润,防止鼻出血。
3.微循环衰竭的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吸氧,以改善缺氧症状。
(2)密切注意皮肤、甲床等处的微循环变化,观察尿量、尿色变化,若有明显少尿或无尿和(或)意识障碍、抽搐,应警惕存在肾栓塞和(或)脑栓塞,及时通知医生。
(3)按医嘱给药,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血压。
DIC抢救程序
DIC抢救程序
处理原则:
1、治疗原发病;
2、及时应用抗凝剂;(肝素)
3、改善微循环;
4、补充凝血因子,应用抗纤溶药物;
5、针对产科病治疗。
一、治疗原发病:是解除DIC的根本。
二、抗凝剂的应用。
1、极性型:肝素间歇滴注法:肝素按0.5-1.0mg/kg加入5%或10%葡萄粒液250ml内,静脉滴注,每4-6小时一次,于4小时滴完,用试管法凝血时应为20-25分钟,示肝素用量恰当,>30min或15min分别为过量或不足。
2、慢性型:肝素持续滴注法:首剂为肝素50mg加5%葡萄粒液100-200ml,静脉点滴1-2小时滴完,第1个24小时用工150-200mg,即可达肝素化。
三、改善微循环
1、吸氧
2、快速不充血容量:给予输入新鲜全血,保持尿量在每小时30-60ml,红细胞压极大于0.3,静脉滴注右旋糖酐,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血小板,粘附和聚集。
四、补充凝血因子
可直接补充纤维蛋白质和血小板,也可以用抗纤维溶药物,如6-氨基乙酸,对羧基苄胺等。
五、针对产科病因治疗
1、羊水栓塞需解除脑血管的痉挛(器粟碱);
2、胎盘早剥,尽快结束分娩,补充血容量和凝血因子;
3、过期流产,易先给予小剂量肝素,再清理宫腔;
4、重度妊高症,避免使用肝素,以免引起脑出血和内脏出血。
DIC抢救规程
DIC抢救规程1. 高凝阶段:凝血时间缩短,凝血酶原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增多。
应用肝素、潘生丁、阿司匹林、右旋糖酐、抑肽酶2. 消耗性低凝期:血小板小于100*109/L,凝血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补充凝血因子、输新鲜血、输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复合物,补充vitk13. 继发性纤溶期:3P试验阳性,凝血酶原时间延长,FDP定量大于20vg/ml,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凝血酶原时间延长,D-2聚体阳性。
给予6—氨基己酸、止血环酸、止血芳酸、新凝灵、立止血等治疗。
4. 改善器官功能:给氧、抗休克、利尿、纠正酸中毒5. 去除病因,处理原发病子痫抢救规程1. 一般处理:平卧,侧头,置开口器,避免声、光刺激,清理呼吸道,给氧。
了解病史,记录生命体征,导尿并记尿量。
2. 开放静脉通路:①控制抽搐:冬眠一号半量、安定、鲁米那钠静脉点滴或入壶②解痉:硫酸镁5g冲击,20g维持③扩容:白蛋白、血、低右④降压:肼苯哒嗪12.5—25mg、酚妥拉明20—40mg静脉点滴3. 预防感染:首选青霉素或头孢类4. 监测血生化,纠正酸中毒及血电解质紊乱5. 产科处理:①临产:缩短第二产程,若血压控制不良,剖宫产②未临产:控制抽搐2小时后,行剖宫产术6.处理并发症:肾衰:应用利尿剂;心衰:应用强心剂;脑水肿、脑疝:应用甘露醇、速尿快速脱水并保持脑部低温;颅内出血:应用止血剂,必要时开颅羊水栓塞抢救规程1. 抗过敏:地塞米松20—40mg静脉滴注或氢化考地松300—400mg静脉滴注2. 解除肺动脉高压:罂粟碱30—90mg静脉入壶阿托品1—2mg静脉入壶氨茶碱250—500mg静脉滴注3. 加压给氧4. 纠正休克:补充血容量、输血、输液,多巴胺20—80mg、阿拉明20—80mg、酚妥拉明20—40mg静脉滴注5. 抗心衰营养心肌:西地兰0.4mg静脉滴注,ATP、辅酶A、细胞色素C6. 纠正DIC:①高凝阶段:肝素50mg、潘生丁200—400mg、阿司匹林0.75mg、右旋糖酐、抑肽酶2—4万U静脉滴注②消耗性低凝期:补充凝血因子、输新鲜血、输纤维蛋白原、vitk20—40mg静脉滴注③纤溶阶段:6—氨基己酸4—6g、止血芳酸100—300mg、立止血1KU、新凝灵600mg。
dic急救应急预案及实施程序
dic急救应急预案及实施程序《DIC 急救应急预案及实施程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在许多疾病基础上,致病因素损伤微血管体系,导致凝血活化,全身微血管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以出血及微循环衰竭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DIC 病情凶险,发展迅速,如不及时诊治,常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制定完善的 DIC 急救应急预案及实施程序至关重要。
一、DIC 急救应急预案的目标和原则(一)目标1、早期识别 DIC 高危患者,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降低 DIC 的发生率。
2、对已发生的 DIC 患者,迅速做出诊断,启动急救流程,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救治成功率。
3、最大程度地减少 DIC 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二)原则1、快速反应:一旦怀疑或确诊 DIC,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争分夺秒地进行救治。
2、多学科协作:DIC 的救治需要血液科、重症医学科、检验科等多学科的密切配合,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3、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二、DIC 的识别与诊断(一)临床表现1、出血倾向:多部位出血,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血尿等,且出血程度与原发病病情不符。
2、微循环障碍:低血压、休克、微血管栓塞症状,如皮肤发绀、肢端坏死、肾皮质坏死等。
3、微血管病性溶血: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等。
(二)实验室检查1、血小板计数减少。
2、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
3、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
4、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增多、D二聚体阳性。
(三)诊断标准目前常用的DIC 诊断标准包括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标准、日本卫生福利部标准等。
一般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三、DIC 急救应急预案的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一)组织架构成立 DIC 急救领导小组,由医院相关科室的负责人组成,负责指挥和协调 DIC 的急救工作。
dic应急预案演练
dic应急预案演练《DIC 应急预案演练》DIC,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在许多疾病基础上,致病因素损伤微血管体系,导致凝血活化,全身微血管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以出血、栓塞、微循环障碍和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等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由于DIC 病情凶险,发展迅速,如不及时诊断和处理,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进行 DIC 应急预案演练对于提高医疗团队的应急处理能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 DIC 应急预案演练设定在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ICU)。
演练开始前,参与演练的医护人员已提前熟悉了 DIC 的相关知识和应急预案流程。
场景一:患者病情突发变化一位重症肺炎患者,在 ICU 接受治疗。
突然,患者出现了广泛的皮肤瘀斑、鼻出血和牙龈出血,同时伴有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症状。
责任护士在巡视时发现了这些异常,立即报告给医生。
医生迅速赶到患者床边,进行了详细的体格检查和病情评估。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小板急剧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等),医生判断患者可能发生了 DIC,并立即启动了 DIC 应急预案。
场景二:应急处理措施的实施医生下达了一系列医嘱:立即给予患者吸氧、建立多条静脉通道,快速补液、输血,补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同时,应用抗凝药物,如肝素,以阻止凝血过程的进一步发展。
护士们迅速而有条不紊地执行着医嘱。
一名护士负责吸氧和生命体征的监测,另一名护士熟练地建立静脉通道,第三名护士则准备好输血和输注血小板的相关设备。
在紧张的救治过程中,医护人员密切配合,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场景三:多学科协作由于患者病情危重,需要多学科的协作。
血液科医生被紧急邀请前来会诊,共同商讨治疗方案。
同时,检验科医生也加快了血液检验的速度,及时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结果。
药剂科迅速调配所需的药品,确保药物的供应及时、充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辅助检查
3 反映凝血酶生成的检查:纤维蛋白肽A。
4 反映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检查 ①D-二聚体测定:它是继发性纤溶的标志,也是鉴别原发性纤溶 和继发性纤溶的关键性指标。 ②FDP测定:FDP是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总称。 DIC时由于继发性纤溶亢进,FDP显著增加,是临床诊断DIC的 重要指标之一。常用的是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
3.替代治疗:FFP、冷沉淀物、血小板浓缩剂、纤维蛋白原制剂 4.纤溶抑制剂 5.溶栓治疗 6.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三、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1.1生命体征观察:入院后派专人护理,用生命体征监护 仪持续观察心电图、呼吸、血压、体温的变化,1次
/15min,必要时手工测量心率、血压、体温,以便
氧和坏死。观察患者双下肢肢端温度、感觉、血液循
环及运动情况,每日床边复查双下肢血管彩超。
三、护理措施
1.4 高凝状态和栓塞的观察:
静脉采血发现血液凝固 腰痛、血尿、少尿 高凝状态 肾栓塞
胸闷、发绀、呼吸困难
头痛、昏迷、抽搐
肺栓塞
脑栓塞
1.5 实验室检查的检测:动态监测血常规、血小板、血红蛋白浓 度、血红细胞比容、全血细胞计数、凝血功能指标、血尿素氮、 肌酐以及功能参数。
与仪器测量值相对比。用精密接尿器准确记录24h尿 量,血流动力学不稳时则记录每小时尿量,并注意尿 液的颜色、PH值。测量CVP,1次/4h,根据CVP检 测结果并结合尿量来指导调节输液的量及速度。
三、护理措施
1.2 出血倾向的观察:严密观察皮肤黏膜下出血的情
况,尽早发现有无颅内出血、消化系统出血、泌尿系 统出血等。 1.3 微循环障碍的观察:患者因DIC形成的大量微小 栓子,栓塞双下肢微血管,导致双下肢组织缺血、缺
③ TT:TT延长主要见于纤维蛋白明显减少、FDP增多或体内存 在肝素及肝素样物质。
二、治疗措施
1.去除病因和诱因:及时去除引起DIC的病因和诱因,是治疗
DIC的基本措施和治疗成功的关键。 2.抗凝治疗a肝素b抗凝血酶Ⅲc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双嘧达莫、
阿司匹林、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或复方丹参
碍、黄疸及腹痛等症状。
临床表现
3. 微循环障碍多见于急性型:轻者可仅有一过性低血压,重者发
展为不可逆性休克。 4 .DIC时由于纤维蛋白沉积于微循环,形成纤维蛋白网或血管内 皮受损所致血管内面不光滑,以及某些血管活性物质释放使微血 管管径变窄,使红细胞通过时受到机械性损伤,变形破裂而引起 溶血。
呕血时保持镇静,卧床休息,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呛入气管 引起窒息。 呕吐后及时用白开水漱口,清除口腔异味。
记录出血量,如出血量多应立即配血准备输血。
暂禁食,出血停止给予流质、半流质无渣饮食。 便血时记录大便次数、量、颜色。
眼底出血时嘱患者卧床休息,勿擦拭眼球以防止加重出血。
迫1~2min或更长时间。
三、护理措施
2.3治疗:
复方薄荷油滴鼻,防止鼻粘膜干燥再出血。 一旦鼻出血,指压鼻部5~10min,无效局部冷 敷或0.1%肾上腺素棉球填塞止血,严重加用凡士林 纱布条堵塞,但不得超过24h,防止鼻腔粘膜坏死、
溃疡形成。
三、护理措施
2.4 血尿时嘱其多饮水,小苏打碱化尿液
白血病患者若出现烦躁不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常预示颅内 出血,立即报告医生,将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吸氧,保持呼 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神智、瞳孔、血压、脉搏及呼吸频率。
三、护理措施
3.输血的护理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严格遵守输血操作规程。
血及血液制品从冰箱内取出后应注意在复温后输入。
DIC的救治与护理
一、DIC的诊断、治疗
定义:DICLeabharlann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是指微循环内广泛性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聚集,
并伴有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亢进
的一种获得性全身性血栓-出血综合征,它本
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发
展中的一种中间病理过程。
常见病因
感染性疾病
恶性肿瘤 病理产科 手术和创伤
辅助检查
常规检查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数量急剧
减少往往是DIC较早的突出表现,尤其是进 行性降低更有诊断价值。
辅助检查
2.反映凝血因子消耗的检查 ①凝血时间(CT):是反映内源性凝血途径的指标。参考值 4~12分钟 (试管法)。 ②凝血酶原时间(PT):是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指标。参考值 11~13 秒,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为异常。 ③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反映内源性凝血途径的指标。参 考值35~45秒,超过正常对照10秒以上为异常。 ④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参考值2.0~4.0g/L。急性型DIC常下降至 1.5 g/L以下,纤维蛋白原降低的程度决定于DIC的病情/原有水平 和代偿功能,因此纤维蛋白原进行性下降更有诊断意义。在感染/妊 娠等情况下,纤维蛋白原常代偿性增加,更需动态观察。
三、护理措施
2.出血护理
2.1皮肤:皮肤布满瘀点、瘀斑并融合成片,应用悬浮床,保持 皮肤清洁、干燥,勿搔抓,每1~2h翻身1次。
2.2 操作:尽量减少有创性检查和治疗。穿刺点应避开瘀点、瘀
斑,止血带不宜结扎过紧,血管不充盈时禁止拍打挤压。操作后 压迫穿刺部位5min,肌内注射必须深入深部肌层,注射后应压
血小板制品应以患者耐受的速度立即快速输入,输入前应轻轻摇
动血袋,使血小板悬起,防止血小板聚集,切忌粗鲁摇动,以防 止血小板破坏,摇匀时出现云雾状为合格。 冷沉淀应用37℃水隔袋溶解后快速输入,水温切忌过高,以防止 血液中蛋白质成分变性。
三、护理措施
4.低分子肝素钙的护理
4.1 用药前全面评估 详细询问患者家属其过敏史和疾病史,了解 患者是否合并胃十二指肠溃疡、血小板减少症和血小板缺陷、严
临床表现
1.出血倾向:自发性,多部位广泛出血是最主要的临床表现。部
位可遍及全身各部位,多见于皮肤,黏膜,创面或穿刺部位渗血 不止以及内脏出血。严重者可有脑出血。
2.微循环栓塞:栓塞部位也可遍及全身。体表浅层栓塞,表现为
皮肤、黏膜发绀、瘀斑、坏死、脱落等。发生于内脏者以肾、肺、 脑、肝和消化道为常见。可出现急性肾衰竭、呼吸衰竭、意识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