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融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马氏 代魏
司马昭之心,路人 皆知。
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司马炎即 晋武帝。
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260年司马炎病 逝 , 惠帝即位。惠帝妻贾皇后 欲独揽大权与辅政的大臣 杨 骏 发 生 矛 盾 。 291 年 贾 皇后杀死杨骏,统治阶级 内部发生了一连串的政治 残杀和战争,先后有八个 分封为王的皇族参与其中, 即“八王之乱”历时16年之 久。
隋的统一 取代北周;消灭南陈
材料一:北方少数民族入主给中国北方带来了“胡化”局面……(十六 国官制)大致仍以汉晋制度为本。例如诸公制度,尚书省、门下省、中 书省的三省制度,地方州郡县制度……到孝文帝时就孕育出了一个汉化 改制的高潮……东魏、北齐重新使用鲜卑语,“鲜卑共轻中华朝士”; 历次党争,往往以鲜卑显贵成功排挤了汉族士族而告终……(西魏)不 但恢复了胡将的汉姓,还向汉将赐胡姓……然而,胡化和汉化既是“交 替”的,也是“交织”的…..北方二百年动荡至此,胡化融汇已成为浩 浩荡荡的时代潮流。 ----闫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 政治文明》
自学教材(12分钟) (1)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西晋是怎样建立并统一全国的? (2)东汉以来,西、北边陲有哪些少数民族?他们内迁与西晋短暂而亡有 什么关系? (3)东晋是如何建立的?士族是如何兴起和衰亡的?南朝是指哪些政权? (4)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为什么能够得到开发?取得哪些成就?有何影响?
前秦
统治基础薄弱; 军队民族成分复杂,部分民族不满 前秦统治,希望其战败以摆脱统治。 指挥不当,战线过长。
东晋
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 中原的思想激励下,士气高 昂。将领指挥得当。
北魏孝文帝
说汉 语
改汉姓 改汉服
大同云冈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பைடு நூலகம்
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认真阅读教材p30“史料阅读”和 p31“学习拓展”,应如何正确评价孝文帝及其改革?
材料二 江南之国为盛矣。…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地广野丰,民勤本 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之世…丝棉 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一反映了江南经济什么发展状况?材料二江南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 其发展原因是什么?
西汉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交换不发达;
东晋南朝,江南经济开发步伐加快,农业产量提高
据材料一,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表现。结合材料并谈谈你对 民族融合问题的认识。
内迁民族在官制等方面借鉴汉晋制度;北魏孝文帝实行全面汉化改革; 西魏恢复了胡将的汉姓,向汉将赐胡姓。 各民族在交融中相互学习,不断发展;民族交融并非一帆风顺;民族 交融是历史发展趋势。
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士族”阶层的什么特征?
把持朝政、享有特权、担任重大官职、与庶族地主形成等级森严的壁垒。
材料四:“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材料五:(士族)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
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
入,望若神仙。
——颜之推《颜氏家训》
①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②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 ③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④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 ⑤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东 晋 和 十 六 国 形 势 图
淝水之战中,前秦兵力80万, “投鞭断流”,而东晋兵力 仅8万,兵力相差如此悬殊, 前秦为何“草木皆兵、风声鹤 唳”而战败?东晋凭什么以 少胜多?
乐不思蜀的故事
公元263年,蜀国被魏所灭。刘备之 子刘禅投降,魏国封他一个食俸禄 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 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 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 随从大臣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 难过,都痛哭流涕,刘禅却对司马 昭说:“此间乐,不思蜀。”表示他 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1)进步性: 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顺应了北方民族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 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 出现打下了基础。
(2)局限性: 全面推行汉化,使鲜卑族丧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 失去尚武的民族精神,引发了内部矛盾,削弱了军事力量。
第五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学习目标: 1、结合史料,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 2、能理顺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结合时间线索、 地图变化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对比认识古今地名。 3、能够结合教材图片、《宋书》、《魏书》等相关史料,学会 分、士族、北朝、北魏孝文帝改革。 4、会描述和解释重要历史名词:士族、南朝、北朝、淝水之战、 孝文帝改革。 5、结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相关史实,认识民 族融合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学习重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北魏孝文帝 改革内容、意义;江南的开发。 学习难点:门阀氏族的兴衰;民族融合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 国家发展。
材料四诗句反映了什么现象?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其原因。
士族走向衰落。
生活奢侈腐化,不屑于事物繁琐升迁机会少的官职,不愿 带兵打仗等。
南朝
420年,东晋将领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为宋,此后170年,南方先后经 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合称“南朝”。
(2)江南的开发: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 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少数民族内迁图
士族王羲之与《兰亭集序》
(1)关于士族的兴衰:
材料一:“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从弟导等同兴翼戴,以隆中 兴。”“王与马,共天下”
-----《晋书.王敦传》
材料二:“其时士庶之见,深入人心,若天经地义然……大抵其时士庶, 不得通婚”
-----吕思勉《大中国史》
材料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晋书刘毅传《请罢中正除九 品疏》
◎八王之乱形势图
少数民族内迁与西晋灭亡
东汉以来,中国西、北边陲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主要有匈奴、羯、 羌、鲜卑等。司马炎死后,西晋发生了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权力的“八王 之乱”。少数民族卷入其中,并趁势崛起。
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所灭。中国历史再次陷入分裂混乱的局面。 起初是东晋十六国的割据,后来演变为南北朝的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