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化学课标解读
高一化学第一章教材分析
高一化学绪言、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教材分析【本章结构】一、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新教材的绪言部分着重介绍了化学的历史、发展、当今化学科技的成就以及其在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教材如此安排是基于二个目的:一是在学生现有化学知识的基础上介绍化学的最新成就,让同学对化学这一学科产生兴趣和憧憬;另一是必需改变过去化学成为污染、有毒、危险等不良形象的代名词,郑重的指出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这一被忽视的价值问题,让学生能正确认识化学这一学科,可以说绪言的作用就是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价值观,对学生同时也是对社会起到以示正听的作用。
本章是正式学习高中化学的第一章,除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对于高一新生来说有一定的熟悉程度,其他内容则较为陌生。
由氧化还原反应开始学习,这一安排有利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同时也降低了知识的起点和难点,有利于学生有一良好的学习开端。
另外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中新知识的教学,也让学生感受到初、高中学习的差异,有利于学生更快地适应高中的学习。
离子反应、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则是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过程的本质问题,这为以后的知识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使得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和学习后续知识。
同时该章内容也是重要的中学化学基础理论,这为以后的学习起到了理论指导的作用。
可以说,第一章的教学内容在高中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本章内容理论性强,初、高中跨度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务必遵循教学大纲的规定,不宜任意拔高或拓宽。
这里应注意一点,高一新教材,教材无论从形式上、内容上都有很大的变化。
但教材变化的根本着眼点在与让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在掌握化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更强调化学在生活、社会中的作用,更强调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和价值观。
对于这一点教材中新增了家庭小实验、研究性课题的内容。
二、本章结构本章内容共三节,分别为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三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
高中化学 第一章 认识有机化合物课标解读 新人教版选修5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一节脂肪烃主题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2:能说出天然气、石油液化气、汽油的组成,认识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5:根据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特点,认识加成、取代和消去反应。
6: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某些烃、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解读为2课时第一课时:1、知道常见有机化合物烷烃、烯烃、炔烃的分子结构特点;2、能从有机化合物分子组成和结构角度来认识有机化合物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及其变化规律;3、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认识取代、加成等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掌握烷烃、烯烃和炔烃的重要化学反应,如:取代、加成、加聚反应及反应时量的相互关系;4、了解并掌握共轭二烯烃的加成反应。
第二课时:1、能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认识有机化合物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空间构型。
2、了解烯烃的顺反异构现象,会判断并能写出烯烃的顺反异构。
3、了解脂肪烃的来源,认识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芳香烃主题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3: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5:根据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特点,认识加成、取代和消去反应。
6: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某些烃、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解读为1课时1、了解芳香烃的概念;2、能从原子结构的角度来认识苯的空间结构;3、通过比较苯及其同系物在组成和结构上的差异来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如:氧化、加成和取代反应的差异;4、初步认识有机化合物组成与结构的差异对化学性质的影响;5、了解芳香烃的主要来源,认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章主要知识内容和课标要求分析(修改1)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主要内容及课标要求的对比分析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实验中学---白莹知识点:化学是研究什么的?1、在本节、本章、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本绪言不同于以往的教材绪言课,属于非知识性教学,其主要意图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生活走进化学。
这就为我们挖掘教材创设了较大的教学空间和教学自由度。
本课题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关注: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也感受到许多美好的愿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要靠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的。
由此产生了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教材抓住这种情感,导出了“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并以丰富多采的图片和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充分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化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
本课题是学生学习化学的起始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化学有着一定的影响和激励作用。
2、课标对本知识点的要求:无3、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和化学实验,鼓励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有很多概念、理论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由于学生刚接触化学实验,他们只会“看热闹”不懂得“看门道”,因此指导学生科学地观察实验很重要。
在老师做演示实验时,要侧重于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的指导。
要指导学生做到“眼、耳、脑、手”的协调配合。
“眼”指用眼睛观察实验现象、教师的操作及黑板上的重点板书;“耳”指用耳听教师课上讲解的实验现象及对基础理论的分析、讲解、举例;“脑”即用脑想“为什么”,能提出问题,进而则会解决问题;“手”即用手快速地记课堂笔记,包括实验现象、操作的注意事项及板书的重点内容。
只有四者皆备,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具体教学中:(1)、由图片()引入,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2)、由教材的两幅图片()引入,让学生谈谈生活中都接触过哪些化学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会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树立学生学好化学信心。
化学课标解读
化学课标解读一、课程性质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具有基础性和实践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形成物质及其变化等基本化学观念,发展科学思维、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
二、课程理念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育人功能;2.整体规划素养立意的课程目标;3.构建大概念统领的化学课程内容体系;4.重视开展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5.倡导实施促进发展的评价。
三、课程目标化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
四、课程内容化学课程设置5个学习主题,即: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
每个学习主题由5个维度的内容构成,包括大概念、核心知识、基本思路与方法、重要态度、必做实验及实践活动,围绕大概念构建学习主题的内容结构,将课程目标具体化为各学习主题的内容要求。
五、课程实施学校可在7至9年级确定化学课程的具体开课年级。
教师应紧紧围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宗旨,积极开展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这里,教育小新给老师们四个方面的教学建议:第一,深刻领会核心素养内涵,科学制定化学教学目标小贴士1:老师们要从学科、领域、跨领域三个层次激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系统规划化学教学目标,体现核心素养发展的全面性和进阶性。
老师们可以依据核心素养内涵、课程目标及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等等,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设计教学目标。
第二,全面理解课程内容体系,合理组织化学教学内容小贴士2:每个学习主题的内容结构同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要高度契合,全面反映、落实了课程的培养要求和目标。
老师们要重视大概念统领,这是课程内容设计的重要理念,可以帮助学生建构化学观念形成化学学科思维方式和方法。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塑料、橡胶、纤维 新型材料 营养物质 元素与健康
大气、水、土壤 (工业、生活) (城市、农村)
30
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31
一、教学建议 (一)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制订教学目标 (二)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7、课标中内容标准的五大一级主题 是如何确定的?
科学探究 物质的化 学变化 身边的化 学物质 物质构成 的奥秘 化学与社 会发展
21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 第九单元 第十单元 第十一单元 第十二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生活经验与化学 我们周围的世界 基础知识 自然界的水 物质构成的奥秘 化学基础知识 与化学事实 化学方程式 碳和碳的氧化物 化学基础知 燃料及其应用 识与应用 金属和金属材料 溶液 化学规律 酸和碱 与应用 盐 化肥 化学与社会生活 化学与生活
(一)科 学 探 究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科学探究典型案例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活动和实验渗透 基本操作
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实验内容
案例1:哪支蜡烛先灭
23
科学探究的含义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
以及基于此种研究所获得的证据而提出种种
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
科学探究也指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
17
课程内容目标表述中的行为动词解析
学习领域 行为动词
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
水平层次 了解
认知性 学习 技能性 学习
体验性 学习
化学必修1教材分析
第2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一部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介绍了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说明对于数以 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分类 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 第二部分分散系及其分类介绍了分散系的概念和 九种组合方式。并用探究的形式引入了胶体的性 质:丁达尔现象、电泳、胶体的稳定性(聚沉)。 这部分内容原来在高中化学第三册第二单元胶体 的性质及其应用中有二节内容:第一节胶体、第 二节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 氯
此节内容包括了原高一教材中第四章卤素 第一节氯气中的大部分内容,包括氯气与 金属单质(Na、Fe、Cu)反应,氯气与H2 等大多数非金属化合、与水反应、与碱溶 液反应等都涉及到了,也包括了Cl-离子的 检验,但没有涉及Cl2的实验室制法的内容, 卤族元素的内容只以“成盐元素----卤素” 的形式在科学视野中呈现给学生。
第3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章
与原教材相比,本章金属及化合物 包含了原教材高一第二章碱金属第一节 钠和第二节钠的化合物,高二教材第四 章几种重要的金属中第一节镁和铝、第 二节铁和铁的化合物中的大部分内容, 但没有涉及镁的内容,只展示了镁条燃 烧和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现象。
为什么将金属元素的知识集中在 一章里处理,我认为这是为了降低学 生学习化学的难度。这让我们一些用 惯了老教材的老师感到不习惯,认为 现在的教材是一个大杂烩,不好上课, 没有原来教材知识条理性强,而这正 是我们应该转变观念的地方。因为现 行课标就是要弱化元素族的概念,强 调化学知识与实验、生产、生活、现 实的紧密联系,便于学生接受。可以 尝试先让学生接受,再不断加深理解。
第二部分介绍了几种典型的混合物的分 离和提纯方法。 ①过滤和蒸发。 ②蒸馏和萃取。 ③离子(如SO42—)的检验的化学方法。 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明确这些分离方法适 用于哪些情况,如过滤操作适用于分离 不溶性固体与液体,而蒸发则适用于将 溶剂蒸发而将溶于其中的固体物质分离 出来。
化学 第一章 教材分析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材分析常州市正衡初级中学陆卫娟【本章结构】一、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本章带有绪言的性质,是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本章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的态度。
正如章名所写,本章内容旨在为学生打开化学的大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了解学了化学有什么用,化学这门课将要学些什么,以及怎样学好化学,从而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
此外,还要让学生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和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的化学学习习惯,逐步形成通过科学探究的途径,认识事物的本质、变化、规律的良好的学习方法,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物质世界,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本章涉及到的化学问题很多,教师要注意教学要求的把握,不能让学生感到化学学习很困难而丧失学习信心。
因此本章内容安排,重点是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了解化学学习的方法,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为今后的化学学习奠定情感、操作、方法三个领域的基础。
二、本章结构本章共分三小节,包含的知识点有:为什么要学习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观察实验现象,如何学好化学。
本章还列举了很多生产生活中的例子,最新的科研成果,和一些实验。
修订后的本章与修订前相比较,内容上增加了对实验基本操作的学习,骨架也已完全改变。
本章开头从我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事物切入,提出为何要学化学即化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然后顺势提出了第二节化学研究的内容是研究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在前两节学习的基础上提出学习化学的方法即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并使用化学特有的用语。
【重点难点】本章的特点是图片多,生活实例多,实验多,但要求学生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较少。
本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情趣,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这也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本章的教学难点还有学习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和对物质变化物质性质的理解。
第一章第一节第2课时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2
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2《物质结构与性质》主题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中二级标题“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内容。
1.内容要求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按照能量不同分为不同的的能层能级,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构造原理,认识基态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等。
知道1-36号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学业要求能够运用化学符号表征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排布,能依据物质的微观结构,描述或预测物质的性质和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
二、教材分析旧教材是把原子光谱的内容放在核外电子排布的后面,而新教材则提前,充分体现了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建立在原子光谱学的事实基础上,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演变历程:基于证据——建构模型——模型局限——发现新证据——建构新模型,进一步体会科学认识是循序渐进并不断发展的。
鲁科版和苏教版的教材先介绍了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再讲述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而人教版是先介绍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再讲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最后总结三个规律:泡利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
三、学情分析在化学必修学习阶段。
学生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如原子的电子层数和同期序数的关系,最外层电了数和主族序数的关系,对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如何决定性质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并不了解原子结构与周期、族等元素周期表的构成的深层关系,尤其是对过渡元素的结构与性质没有概念。
在第一节课上,学生已经了解了原子结构的发现历程,并且知道核外电子按照能量不同分为能层、同一能层的电子分成不同能级。
知道电子运动的能量状态具有量子化的特征,知道基态、激发态与原子光谱。
四、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原子核外排布的构造原理,写出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简化电子排布式,增强证据推理意识;2.通过元素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的书写,探讨元素可能的化合价,提升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物丈以夫天清 下万为里己,任谁。能扫一室。
对一没个志 人气如的果人胸,无路大程志显,得既远使再;对有没壮有丽银的钱举的动人也,称城不镇上显是得伟远人。。
卒鸭子仔过 无河娘,也意长在大吃,帅几。多白手也化成合家。物
质一顶个天人 立如地果奇胸男无子大,志要,把既乾使坤再扭有转壮来丽。的举动也称不上是伟人。
4.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 A.雾、豆浆、淀粉溶液属于胶体 B.胶体、溶液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粒 子直径的大小 C.胶体微粒不能透过滤纸 D.在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2 mL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 沸可得Fe(OH)3胶体
2.分散质的组合方式
① ②③
⑤④ ⑥
⑦ ⑧
⑨
①空气 ②云、雾 ③烟、灰尘 ④泡沫 ⑤牛奶、酒精的水溶液 ⑥氢氧化铁胶体 ⑦泡沫塑料 ⑧珍珠 ⑨合金、有色玻璃
3.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分类
4.不同分散系的比较
5.胶体
分散剂是气体的叫气溶胶:云、雾等;
分散剂是液体的叫液溶胶:豆浆、墨水等 分散剂的状态不同
【典例】
1.下列分散系稳定性最好的是 ( C )
A.悬浊液 B.乳浊液 C.溶液 D.胶体 2.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粒子的大小在
(1nm~100nm)之间的是 ( C )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3.光束通过下列液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光亮通路 (丁达尔效应)的是(C ) A.碘酒 B.蒸馏水 C.氢氧化铁胶体 D.硫酸钠溶 液
高中化学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课标要点】
1. 物质的分类方法及应用;
母鸡的理想不过是一把2糠.。酸碱盐性质及物质之间的转化。
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化学课程标准》解读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1、什么是化学?它有什么特征?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科学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
2、化学有什么用?与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密切相关;是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是揭示从元素到生命奥秘的核心力量。
3、为什么学习化学课程?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对科学文化的传承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基本理念1.以学生的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课程目标2.设置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的高中化学课程--课程结构3. 选择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化学课程内容----课程内容4. 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课程学习5. 倡导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课程评价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素养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3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4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5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现了化学课程学习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价值。
如何理解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的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调控的。
高中化学第一章讲解
高中化学第一章讲解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为高中化学第一章的讲解。
第一章是化学的基础,主要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原理和化学实验技能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化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为后续化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
经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但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仍有待提高。
此外,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大,需要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针对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其化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如物质、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等;(2)掌握化学原理,如质量守恒定律、化学计量法则、化学键等;(3)学会使用化学实验仪器,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4)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方法,以及物质的制备、提纯和分析技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3)注重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2)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使其认识到化学学习的重要性;(3)通过化学史的学习,了解化学的发展历程,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4)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5)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为我国化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化学必修1课标分解
化学必修1第一单元课标分解课标描述:鲁科版教材必修1内容涉及到课程标准:主题1:认识化学科学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
2.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3.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4.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5.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主题2:化学实验基础的部分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
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1、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2.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细化解读后,呈现出如下的学习目标:第一课时:1、通过回忆,能说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内容。
2、通过阅读教材,分组讨论,能说出化学学科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内容。
达标习题: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溶洞的形成过程B.物质的燃烧C.合成高分子材料D.矿石的粉碎2、制备卤磷酸钙荧光粉所用的高纯氯化钙中混有氯化镁杂质,除去的方法是把氯化钙的水溶液加热到90~95℃,在不断搅拌下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镁生成沉淀过滤除去。
此沉淀剂最好选用A.氢氧化钙乳浆B.碳酸钠溶液C.碳酸氢钠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3.下面是某化肥厂在一公共场所的围墙上做的广告:请仔细观察、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碳酸氢铵(化学式为:NH4HCO3)是由种元素组成的。
(2)碳酸氢铵的氮含量是指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根据所学化学知识,你认为此广告是广告(填“真实”或“虚假”),判断的依据是。
化学课标解读
化学课标解读化学是一门深奥而又广博的学科,可以帮助我们探索宇宙细微而复杂的规律。
教育部针对化学教学,结合国家培养化学人才的需要,制定了《化学课程标准》(下称“标准”),旨在指导化学教学活动研究和实施,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标准以全面准确的概念和新颖的方法,阐述了化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并详细阐述了学习和教学的实施过程及其要求,突出了化学学科内涵的发展方向,以及推动学生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目标。
所有此,都为学生在学习和教学中创造了一个有效的研究与实践环境,使学生对化学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标准的宗旨在于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包括科学实验室技能,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课程设计能力等。
因此,在实施课程时,实验教学应体现实验操作研究和实践指导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运用知识联系实际,让学生深刻理解化学知识,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化学人才。
另外,“标准”还指出,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要实施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和多种活动,如课外研究、比赛、学习论文等,并予以积极的奖励与承认,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潜能,将化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
此外,标准还提出了贯彻实施课程的具体步骤与要求,包括课程教学进度安排、教师继续教育等。
课程进度安排旨在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化学并运用到实践中,加强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而教师继续教育,则指导学生关注最新的科学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总的来说,“标准”明确指出,实施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发掘兴趣,增强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化学人才。
- 1 -。
化学教材第一章的教学解析
化学教材第一章的教学解析教学解析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在化学教材的第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化学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是我们理解和掌握化学原理和应用的基础。
本文将对第一章的教学内容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化学。
一、化学的定义与分类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以及它们之间变化规律的科学。
化学可以分为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两个大的分类,其中无机化学研究无机物质,有机化学研究有机物质。
无机化学主要研究无机物质的性质、反应和化学结构。
有机化学则研究有机物质的性质、反应以及碳链结构。
这两个分支互为补充,在化学的研究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物质的分类与性质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元素按照化学性质可分为金属和非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而非金属元素则多为绝缘体。
化合物的性质受到构成元素种类和比例的影响。
化合物可以分为离子化合物和分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是由正、负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而分子化合物则是由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
三、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化学方程式用于描述化学反应过程。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反应物位于箭头的左侧,生成物在箭头右侧。
化学计量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各种物质之间的质量比或摩尔比。
在化学计量中,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和摩尔计算来确定化学反应的物质转化量。
四、摩尔与化学计量关系摩尔是化学中描述物质数量的单位,用化学符号"mol"表示。
摩尔质量是指物质的质量与其对应摩尔数的比值。
根据化学计量关系,可以得到摩尔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如摩尔比、摩尔质量比等。
通过这些关系,可以计算出反应物之间的质量比或化学计量。
五、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化学键是原子之间通过电子的共享或转移而形成的化学连接。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在分子结构中,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形成分子。
化学初中教材第一册第一章教学解析
化学初中教材第一册第一章教学解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重要的一门学科。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初中化学教学是他们初步接触和学习化学知识的阶段,因此,教学解析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本文将对化学初中教材第一册第一章的教学内容做出详细解析,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单位,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化学初中教材第一册第一章的第一节主要介绍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基本概念以及常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所具有的独特属性和特性。
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大类。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参与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氧化等。
了解物质的性质对于进一步研究和理解物质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2.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性质或组成上的改变。
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大类。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其形态、状态或性质发生的变化,如冰的融化、水的沸腾等;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参与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发生了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上的变化,如铁与氧气反应生成铁锈等。
通过学习物质的变化,可以加深对化学本质的理解。
第二节:纯净物质和混合物纯净物质和混合物是化学中常用的概念,这一节主要介绍了纯净物质和混合物的定义以及其分类。
1. 纯净物质纯净物质是指具有确定的化学组成和一致的性质的物质。
纯净物质包括化学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
化学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如金属铁就是由铁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以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物质,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按一定比例组成的。
了解纯净物质的分类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应用化学知识。
2.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
初中化学教材第一册第一章教学方案解析
初中化学教材第一册第一章教学方案解析引言:初中化学教学方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出具体的教学计划和操作指导,以实现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教材第一册第一章的教学方案进行解析,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并掌握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的基本概念。
了解物质的分类及其特征,并能举一反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实践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 物质的属性和分类。
2) 物质的气体状态与液体状态的比较。
2.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的重视。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1) 物质的性质和组成的基本概念。
2) 物质的分类及其特征。
3) 物质的气体状态与液体状态的比较。
2. 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对物质性质和组成的认识。
2) 实验观察:通过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实际观察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3) 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分工合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与安排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引起学生对物质的注意和兴趣。
2. 理论学习:1) 讲解物质的性质和组成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基本特征。
2) 讲解物质的分类及其特征,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不同种类。
3) 比较物质的气体状态与液体状态,引导学生分析其差异并举例说明。
3. 实验操作:1) 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2)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
4. 学习总结:通过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讨论,进行知识的总结与归纳,梳理出物质的分类及其特征。
化学初中七年级第一章节教学解析
化学初中七年级第一章节教学解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能量转化和利用的科学。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初中七年级化学第一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解析,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第一章节的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纯净物和杂质、物质的分类以及常见物质的性质等方面。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将初步了解物质的基本概念,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分类和描述物质。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以下是针对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1. 物质:物质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单位,是可以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分离和合成的。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给出一些实例,例如水、铁、空气等,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概念和特点。
同时,可以提醒学生物质具有质量、占据空间等性质,激发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兴趣。
2. 纯净物和杂质:纯净物是由相同种类的物质组成的,具有一定的纯度,不含任何杂质。
而杂质是指混合在物质中的其他物质,会改变物质的性质和组成。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展示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纯净物和杂质的概念,并鼓励学生思考纯净物和杂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例如氢气、氧气等;而化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例如水、二氧化碳等。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现象、问题解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区分单质和化合物,并引导学生了解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
4. 常见物质的性质: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展示和观察的方式,介绍一些常见物质的性质,例如水的常见性质、氧气的性质等。
通过这些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性质是由其组成的基本单位和相互作用决定的。
总结起来,初中七年级化学第一章节的教学解析包括物质、纯净物和杂质、物质的分类以及常见物质的性质等内容。
通过科学实验、实例展示和问题解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单元课标解读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标解读荔湾区金道中学 越美华本单元是学生接触化学的第一章,重在体现化学课程的启蒙性和基础性,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情,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以及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
绪言从生活事例入手,引导学生关注化学,指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着重介绍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等基本概念,既是绪言的延伸,又为后续学习化学反应的内容起到了铺垫作用。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主要强化实验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蜡烛及其燃烧》、《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的不同》的探究实践,深化学生对实验探究过程的认识,学会分析现象和结论,规范书写实验报告。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则主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使其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和开展探究的基础和保证。
一、内容结构⎪⎪⎪⎪⎪⎪⎪⎪⎪⎪⎪⎪⎪⎩⎪⎪⎪⎪⎪⎪⎪⎪⎪⎪⎪⎪⎪⎨⎧⎪⎪⎩⎪⎪⎨⎧⎪⎩⎪⎨⎧⎪⎪⎪⎪⎩⎪⎪⎪⎪⎨⎧⎪⎪⎩⎪⎪⎨⎧⎪⎪⎪⎩⎪⎪⎪⎨⎧⎪⎩⎪⎨⎧⎪⎩⎪⎨⎧仪器的洗涤物质的加热药品的取用基本操作常用仪器实验—学习基础现象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关注物质的变化关注物质的性质关注—学习特点反思评价、表达交流收集证据、解释结论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提出问题、猜想假设科学探究基本过程—学习方式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生成是否有新物质变化规律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来表现是否通过化学变化性质结构组成物质—化学研究对象走进化学世界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会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能区分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3)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初步学会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4)初步学会基本的实验技能,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简单仪器的选择和连接等基本的操作;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高中化学课标前言部分解读
第一部分前言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迅猛发展的化学已成为生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
(化学的定义)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它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有关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化学科学的价值)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
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化学课程的定位),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育课程。
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 观 共14条
内容标准 (含5项一级 主题,共18 项二级主题) 共100条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7 项) 二、评价建议(4 项) 三、教材编写建 议(9项) 四、课程资源的 利用与开发建议 (7项) 课 时 安 排 教学 中应 该注 意的 几个 问题 考 核 与 附 评 录 价 5条
教 学 大 纲
课程目标 教学目的 一、学习一些化学基本 概念、原理、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初步认识 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激发兴趣,培养科 学态度、科学方法、关 心自然和社会的情感 三、培养能力和创新精 神,初步学会运用化学 知识解释简单现象、解 决简单化学问题 四、进行辩证唯物主义 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 教育
引言 (对课 教 程性质 学 的简单 大 说明) 纲
教学目的 共4条
教学内容 一、确定教 学内容的原 则 二、教学内 容和教学要
1.涉及的内容全面而详尽 2.确立了新的化学课程目标 课程总目标不再是一些抽象的 术语,其操作性更强,更全面 地体现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 要求
化学课程目标、内容主题和内容标准
化学课程学习的重要性 一是 强调课程学习对学生适应未来社会 发展的价值。 二是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出 发
二、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
1.提供给学生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降低要求、删除难点、分散融合 2.突出化学与生活、社会和技术的密切联 系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课程力求改革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 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在实践活动中 学习知识、 一、化学基本 一、知识条目108个 概念和原理 二、实验技能20项 二、元素化合 三、演示实验和学生 物知识 实验44个 三、化学基本 四、选做实验和专题 计算 调研活动16个 四、化学实验
• 3.重新构建化学课程的内容体系
改变了过去偏重学科知识的倾向,提出了 五大方面的学习主题和相应的内容标准 对化学课程的内容做进一步分析可知: 新课程涉及的知识总量减少 《标准》不再单纯一句化学学科的知识 系统来描述内容目标 《大纲》按四部分列出了知识点和相应 的教学要求
• 4.规划了具体的学习内容和结果 《标准》所用的引导词和相应的水 平层次作了说明 • 5.突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在内容标准的“活动与探究建议” 栏目中设置了大量的探究课题
• 6. 赋予发展性评价具体的内容和方法 发展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血液成绩, 更重视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强调对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指导,提 出建立“化学学习档案”的要求,课 程标准建议通过活动表现对学生做出 评价 传统的纸笔测验在评价内容和方式上也 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尤其是如何控制 试卷的难度
• 内容标准的“活动与探究建议”栏目 中设置了大量的探究课题
4.建立着眼于学生呢个发展的新的评价 体系明确提出“既要评价学生化学知 识的掌握情况”积极倡导多元化的评 价
三、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特点 • 《标准》在结构和内容方面表现出 明显的特点。
课 程 标 准
前言 一、课 程性质 二、基 本理念 三、设 计思路 四、关 于目标 要求的 说明
课 程 标 准
学习内容主题 一、科学探究 二、身边的化 学物质 三、物质构成 的奥秘 四、物质的化 学变化 五、化学与社 会发展
内容标准或教学要求
一、知识、技能、观 念等目标100条 二、活动与探究建议 66条 三、学习情境素材建 议(联系学生生活实 际和科学、技术、社 会发展,科学史实等 )58条
第一章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研制的背景
一、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价值
• 随着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对人才 的要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基础教育必 须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
• 基础教育的批评:基础教育滞后于社 会的发展 • 通过对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现状的 调查,我们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课程目标 课程结构:必修内容 教育内容: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方式 教学评价:内在、外在
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化学 基本知识和重要的实验 技能,化学与技术、社 会发展相关的知识等) 二、过程与方法(知识 的形成,科学探究的基 本过程与方法,思维能 力,信息获取和加工能 力,交流和合作能力, 实践能力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和探究兴趣,科 学态度,社会责任感, 爱国主义,创新精神等 )
• 现行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在一定程度 上脱离了社会的现实,较少关注学生未来 的发展,必须加以改革。思考“为什么学 化学”、“学什么样的化学”、“如何学 习化学”等一系列问题。《标准》第一部 分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用简 洁的语言对此给出了明确的回答。 • 标准将化学纳瑞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阐述了化学学科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