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韶关市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1.看拼音,写词语。

pān dēng sù jìng qí zhì zhòu rán dǐ yù
shòu xuē táo zuì fèng xì yōng dài pí juàn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
A .嘟囔(nāng ) 逶迤(yí)
B .狞笑(níng ) 追悼(dào )
C .干涸(gù) 菜畦(qí)
D .窥视(kuī) 肆虐(nuè)3.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是哪一组( )A .干噪 热血沸腾
B .跳望 全神贯注
C .马蹄 排山到海
D .旗帜 心惊肉跳4.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B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C .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D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住了。

B .老人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他生命的归宿。

C .月台中间有一个小小的喷水池,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D .三月的昆明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你看,酱油我下班带回来了,”妈妈冲我笑了,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

B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

C .“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D .背后传来了一声赞叹 :“多好啊”!
7.表达,我能行。

自从倡导“使用公勺公筷,推行分餐制”的文明就餐活动以来,广大民众对此关注和热议很高。

请你据此完成下面练习。

(1)对于此项活动,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看法,请你站在不同人群的立场,把下面的看法补充完整。

爷爷奶奶:使用公勺公筷,分开就餐,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疏远,影响和亲友之间的感情,我们觉得这样不好!
餐厅老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医护人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少年:使用公勺公筷是讲究卫生的表现,这样就不用吃别人的“口水菜”了,分餐制我们也能接受,这样能使饮食更加安全、卫生。

(2)( )你想做一次演讲,呼吁人们使用公勺公筷,正确看待分餐制。

下面这些材料适合放入演讲稿中的是:(多选)
A.聚餐时没有使用公勺公筷,给幽门杆菌、冠状病毒等进入人体开了绿灯。

B.分餐制由来已久,中国分餐史远超围桌会食史。

C.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为保护森林、保护环境尽一份力。

D.注意餐桌文明,适量点餐,杜绝浪费,“光盘行动”我们一直在进行。

(3)最后,请你来写一条宣传标语,倡导大家用餐时使用公勺公筷或进行分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按要求填空。

(1)我们学习了五行、五谷、五音、五彩的知识,我知道_____、_____、_____、徵、
_____、这五音是中国古乐的基本音,相当于哆do、来re、咪mi、索suo、拉la。

(2)本学期的课文中,贝多芬遇到盲姑娘,创作了《月光曲》,盲姑娘仿佛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_______________;鲁迅忆起儿时伙伴闰土,印象最深的是“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______________,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
_______________,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老舍面对草原美景也禁不住赞叹:“这种
_________,既___________,又__________,既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作者)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是爱国;诸葛亮的“__________,__________”是爱国;鲁迅面对黑暗的社会,发出的“惟有_________________,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也是爱国。

(4)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

读句子,填空
“我今天还要准备下周的演讲比赛,不能和你一起去踢球了。

”李明_________了我的邀请。

9.课内阅读积累。

(1)优美画卷①草原风光: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___________,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____,轻轻流入云际。

②雨中西湖: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___。

③乡村月夜: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④幽雅庭院:茅檐长扫净无苔,_____________。

(2)艺术之美①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____________,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__________。

(《月光曲》)
②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

”(《伯牙鼓琴》)
(3)爱国情怀①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

(《七律·长征》)
②我们从古以来,就有_________的人,有_________的人,有_________的人,有
_________的人……这就是____________。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清明上河图
①《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绘画中极其珍贵的代表作品,在世界艺术长廊中也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②《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的作品。

这是一幅表现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和汴河两岸清明时节风俗世情的长卷。

画面的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描绘市郊的景象。

初春的清晨,薄雾尚未散尽,一片枝芽萌动的小树林,数间农舍掩映其中,农田初绿,(a),赶集的人们和驮运货物的骡马从条条道路向城里进发。

在汴河码头停泊着数条大船,其中有一条装满了粮食,一些人正在忙着搬运。

③顺着波光粼粼的汴河展卷看去,画面进入第二部分。

屋宇错落,古柳参差,临河的茶肆之中,摆着桌凳。

河中船只往来不断。

一座精致的拱桥,宛若飞虹,沟通两岸。

行人众多,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一艘木船正要穿过拱桥,桅杆已经放倒,船工(b)。

桥上桥下,许多行人驻足观看。

从人们张嘴挥臂的动作中,似乎听到了船工们吆喝的号子声和众人的喝彩声。

④下桥穿街,走过一座巍峨的城门楼,便来到最繁华的街市。

这是第三部分描绘的景象。

这里酒楼茶肆、宅第店铺鳞次栉比,货物五光十色、种类繁多,市招高挂,买卖兴隆。

街市上,士农工商,男女老幼,骑马的,乘轿的,购物的,叫卖的,(c),熙熙攘攘,真可谓“ ”,好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色。

穿过十字路口,再往前行,可是汴京的皇宫重地?画面到此戛然而止,给观众留下想象的余地。

⑤《清明上河图》从郊外田野、汴河两岸,一直描绘到市井、街道,规模宏大,场面繁杂,作者巧妙地利用鸟瞰的构图方式,将浩大繁复的场面妥贴地置于长不过两丈、高不过一尺的画面上。

据统计,全图共画人物五百五十余个,各种牲畜五六十匹,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各种房屋三十余幢。

无论是状物还是画人,笔笔精致,一丝不苟,达到了生动准确、(d)的境界。

这充分表现了画家概括生活、提炼素材的非凡才能和绘画技艺的高超。

⑥这些作品不仅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因为它深入细致地描绘了当时的风俗人情、桥梁建筑、道路交通、人际关系等,还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成为研究我国宋代社会各方面情况的极其珍贵的资料。

10、根据短文中的关键语句概括《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的三个部分(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_____、_____、______;短文中三处画线语句都属于______描写。

11、从“惟妙惟肖、摩肩接踵、阡陌纵横、握篙盘索”这四个词中选择恰当的填入文中的()里。

(在下面依次填写,不重复)
a:_____ b:_____ c:______ d:______
12、短文第④自然段中的引号内应填入()最恰当。

A.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B.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C.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D.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

13、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

A.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

B.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C.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画技高超。

D.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画技高超及其价值。

14、结合课内外资料,照样子填一填。

《清明上河图》是艺术之美,它描绘了宋代社会风俗人情、桥梁建筑等各方面的情况,是绘画极品、历史珍品;___________是艺术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艺术之美,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小气中见大气
刚到荷兰的时候,导游就对我们说,荷兰人很“小气”。

开始我们都不以为然,荷兰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怎么会小气呢?后来随着深入地了解,我们才真正见识了荷兰人的“小气”。

有一天我们去荷兰的白村——索恩参观,当天的温度高达三十六七度,我们一行人热得汗流浃背,这时看到路边有家咖啡馆,我们就想选到空调房里,喝点冷饮凉快凉快,没想到进去以后,屋里很是闷热,根本没有开空调。

我们就问服务生怎么不开空调,服务生说,我们整个索恩都没有空调,不光是我们这家咖啡馆,所有的建筑都没有空调设施。

喝完冷饮出来,我们就沿街观察起这里的建筑,果真是所有的房屋都没有空调设备。

于是,我们就问随行的荷兰导游,为什么这个旅游区不安空调呢?导游说,不光是这个旅游景点没有空凋,荷兰很多的城镇都没有空调,包括你们今晚要入住的酒店也没有空调,所以希望你们理解。

晚上我们入住在荷兰音尔蒙德附近的一家四星级酒店,果然没有空调,甚至连风扇都没有,房间闷热无比,整个晚上我们辗转反侧无法入睡,于是在第二天早上起来就向导游提出了抗议。

导游看着我们说,你们难道不知道吗?地球生病了,而让地球生病的却是我们人类,如果我们人类再不从自身做起,那么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子孙将无法在健康的地球上生存。

她继续说到,我们荷兰人几乎连电扇都不会用,即使用,也是随用随关,只要人不在房间,就马上关掉电扇,即使免费用电的宾馆也同样如此。

我本人是个非常喜欢泡热水澡的人,平时在家里洗澡,总要把水温调得高高的,觉得那样洗澡才舒服。

导游告诉大家,荷兰的热水温度是固定的,永远固定在45度,政府认为这样做比较环保。

听了导游说的话,心里有点别扭,荷兰人也太小气了吧,洗个澡还不让人洗舒服了。

到了宾馆以后,我先到浴室巡视一番,看洗澡设备的刻度果真是在45度,再往上调就调不动了。

可是也不能不洗澡啊,无奈之下只好用这个温度的热水洗澡。

开始觉得温吐吐的不太舒服,可是洗了几天以后也就习惯了。

我们还发现,在一些自助餐厅,很多当地的荷兰人都是用自己用过的盘子去继续盛莱,开始我们还觉得很别扭,觉得拿一个用过的盘子去盛莱不太干净。

就问导游为什么他们不换一个干净的盘子盛莱?导游告诉我们,在荷兰,政府倡导大家“每次吃饭只用一个盘”的
行动。

因为洗洁精还有清洁剂这些东西对水和空气的污染是最大的,在荷兰很多污水都可以通过污水处理系统回收再利用,但是混合了洗洁精和清洁剂的水却需要很复杂的程序才可以净化再利用,所以,荷兰倡导大家吃饭只用一个盘子,并尽量少用盘子。

听过导游的一番话之后,我们幡然醒悟: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单靠一个人、一个国家去爱护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大家共同去维护这个家,地球才不会生病,我们也才能在健康的环境中生活。

小气的荷兰人,其实很大气。

15、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不以为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幡然醒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本文标题有什么特别之处?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事例,说明荷兰人具有高度的环保意识。

18、荷兰人吃饭只用一个盘子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你是怎样理解“小气的荷兰人,其实很大气”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你联系短文内容,设计一条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表达。

题目:我流泪了
提示:“泪”有伤心的,也有幸福的;可能是被感动而流泪,也可能是受了委屈或因悔恨而流泪……你可曾流过泪?选择一件印象深刻的事,以“我流泪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内容具体,条理清楚,富有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称。

【参考答案】
1.攀登肃静旗帜骤然抵御
瘦削陶醉缝隙拥戴疲倦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时,要先正确拼读音节,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相应的词语,写完后再读一读,检查所写词语是否正确。

书写时要注意“攀、肃、帜、骤、抵、御、削、醉、隙、戴、倦”这些容易写错的字,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及易错点,做到书写规范、正确和美观。

2.B
解析:B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A.有误,嘟囔(nāng)——(nang)。

B.正确。

C.有误,干涸(gù)——(hé)。

D.有误,肆虐(nuè)——(nüè)。

3.D
解析:D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

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词义,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A.干噪——干燥:指在化学工业中,常指借热能使物料中水分(或溶剂)气化,并由惰性气体带走所生成的蒸气的过程。

B.跳望——眺望:从地势高的地方向远处望。

C.排山到海——排山倒海: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

形容力量很大,声势雄壮。

D.正确。

4.D
解析: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A.“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句子把木桥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的手法。

B.“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句子把水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的手法。

C.“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句子把眼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的手法。

D.“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句子把花苞比作盘花扣,运用比喻的手法。

5.D
解析:D
【详解】考查病句辨析。

D项搭配不当,“昆明”不是“季节”,应改为“昆明的三月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


6.B
解析:B
【详解】考查了正确的运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常用的标点符号有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等。

本题考查的是对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要根据句意和句子的表达形式去分析判断。

A.“你看,酱油我下班带回来了,”妈妈冲我笑了,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

改为“你看,酱油我下班带回来了。

”妈妈冲我笑了,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

因为双引号里面的话表达完整了,要用句号。

B.正确。

C.“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当提示语在中间时应该用逗号,故“桑娜说:”用冒号是不对的,应用逗号。

应该为“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D.背后传来了一声赞叹:“多好啊”!感叹号应该在双引号里面。

改为背后传来了一声赞叹:“多好啊!”
7.A
解析:为每位顾客提供公勺公筷虽然麻烦了点,但是看到顾客吃得更安心,更自在,我们也高兴。

使用公勺公筷减少了餐桌上病毒的传染,更安全、更健康。

A,B 添一双筷子,多一份保障。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以及综合实践的能力。

(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

本题针对“使用公勺公筷,推行分餐制”这项活动,从餐厅老板和医护人员的角度出发,将自己的看法写出来即可。

从餐厅老板的角度出发时,可以从“卫生、健康、舒心”等方面出发说说自己的看法;从医护人员的角度出发时,可以从“健康、安全”等方面出发说说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2)本题考查演讲稿的选材。

本题要为“呼吁人们使用公勺公筷,正确看待分餐制”做一次演讲,所选的材料必须紧扣主题。

A项说明的是没有使用公勺公筷的危害,适合放入演讲稿中。

B项说明的是分餐制的由来,呼吁人们看待分餐制,适合放入演讲稿中。

C项提倡的是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与“呼吁人们使用公勺公筷,正确看待分餐制”无关,不适合放入演讲稿中。

D项提倡的是文明用餐与光盘行动,与“呼吁人们使用公勺公筷,正确看待分餐制”无关,不适合放入演讲稿中。

(3)本题考查写宣传语。

拟写宣传语应注意:①内容具体,指问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希望别人做什么,不做什么,表述必须具体明确②语言简洁,朗朗上口.宣传语是面向大众的,太长不容易记住,一定要做到语言简洁,还可以适当运用修辞,力求语句生动活泼,易记易诵③构思新颖,富有创意.要用艺术的手法把话说到人的心上④语气亲切温馨,充满人文关怀。

好的宣传语都尽可能用“美”和“善”进行人格诱导,激起人们的崇高情感。

如:一双公筷,健康常在。

8.宫商角羽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柄钢叉将身一扭境界
使人惊叹叫人舒服愿久立四望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陆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婉言谢绝
【详解】(1)本题考查对国学知识的识记。

五音即五声音阶,传统民族调式常用的主音有五个,即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现在首调唱名的“do、re、mi、sol、la”。

在五声音阶中,分别以不同的各音作为主音时,可构成不同的调式;调式名称是以阶名命名的。

比如以第一级音“宫”作为主音时,就称为宫调式,以第二级音“商”作为主音时,就称为商调式,以第三级音“角”作为主音时,就称为角调式,依次类推。

(2)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识记。

《月光曲》主要内容是两百多年前,贝多芬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演出,晚上散步的时候,他被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吸引,来到了一所茅屋前。

他听到茅屋里兄妹的对话,情不自禁地走进茅屋,为兄妹俩弹奏了一首自己的曲子,又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文中盲姑娘听了贝多芬的曲子,仿佛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
涌的大海。

《少年闰土》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我”和闰土相处的过程中,闰土给“我”讲了四件事,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

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可爱活泼、聪明能干和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其中看瓜刺猹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

一系列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突出少年闰土聪明、健康、勇敢的鲜活形象。

同时可以如此细致地描写儿时的友人也显示出作者与闰土深厚的感情。

以及作者对儿时农村生活的向往。

《美丽草原》短文中最后一句是作者老舍面对美景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对草原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对蒙古人民的深厚情谊。

老舍在描写草原美景时不禁赞叹的原句是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3)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识记和诗句的识记。

陆游的诗《病起书怀》: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这首诗写出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诸葛亮的《后出师表》中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体现了诸葛亮的爱国精神。

鲁迅的“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出自其《学界三魂》意思是中国与中华民族是一体的。

中国想要发展,前提是中华民族的发展。

而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就是他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就是民族魂。

只有民族魂发扬起来,民族才能站立起来,国家才能发展。

(4)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本题要求不用“说”表达,换一个词表达相同的意思。

从句子“我今天还要准备下周的演讲比赛,不能和你一起去踢球了。

”看出,李明没有答应我的邀请。

可以填写婉言拒绝、谢绝等词语表示此意思。

9.绿色渲染翠色欲流白雨跳珠乱入船稻花香里说丰年花木成畦手自栽银光轻纱似的微云巍巍乎若泰山汤汤乎若流水万水千山只等闲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中国的脊梁
【详解】本题考查现代文默写、诗句识记、文言文默写和名言警句的积累。

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留传。

(1)语段出自课文老舍《草原》。

课文原句: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出自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全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此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全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
忽见。

前四句就是单纯的抒写当时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

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全文: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前两句写杨家庭院之景,上句写庭院的洁净,下句写庭院的秀美。

后两句写杨家周围的自然环境。

本诗描写湖阴先生庭院和环境之美,也赞扬了湖阴先生爱勤劳、爱洁净、爱花木和热爱自然山水的良好品性和高尚的情趣。

(2)语段出自课文《月光曲》。

课文原句: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出自先秦《吕氏春秋》的《伯牙鼓琴》。

课文原句: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3)出自近现代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全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是一首记叙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震惊全球的历史事件的革命史诗。

它不仅以精炼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出自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在这段文字里,作者通过列举事实所确立的正面观点是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所批驳的观点是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

D
解析:10、市郊晨景汴河上下繁华街市社会环境
11、阡陌纵横握篙盘索摩肩接踵惟妙惟肖
12、D
13、D
14、《富春山居图》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是传世名画、历史珍品
《兰亭集序》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点画犹如舞蹈,是“天下行书第一”
【分析】
10、本题考查了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判断描写方法的能力。

结合第②自然段“第一部分描绘市郊的景象。

初春的清晨,薄雾尚未散尽,一片枝芽萌动的小树林,数间农舍掩映其中,农田初绿,(a),赶集的人们和驮运货物的骡马从条条道路向城里进发。

在汴河码头停泊着数条大船,其中有一条装满了粮食,一些人正在忙着搬运。

”市郊晨景图。

第③自然段“画面进入第二部分。

屋宇错落,古柳参差,临河的茶肆之中,摆着桌凳。

河中船只往来不断。

一座精致的拱桥,宛若飞虹,沟通两岸。

行人众多,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一艘木船正要穿过拱桥,桅杆已经放倒,船工(b)。

桥上桥下,许多行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