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4.12《苏武传》牧羊北海 志节不辱——苏武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4.12《苏武传》苏武坚贞不屈的精神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中必修4语文素材

高中语文 4.12《苏武传》苏武坚贞不屈的精神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中必修4语文素材

苏武坚贞不屈的精神抄本《苏武牧羊记》,全剧25出。

《牧羊记》是一出历史故事剧。

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押,拒不投降,被放逐到北海牧羊。

19年的牧羊生活,苏武吞毡啮雪、历尽艰辛。

匈奴单于曾令苏武的好友、降将李陵前去探望,动之以情;又派美妓诱之以色。

但苏武正气凛然,李陵羞愧而回,美妓自刎身亡。

后来,汉皇见到大雁带回苏武的血书,派兵击败匈奴,苏武得以荣归。

戏剧情节较历史记载有所增删。

《汉书·苏武传》所载,汉朝使者为了要求匈奴单于释放苏武,才编造了汉武帝在上林射雁得见帛书的故事。

作品歌颂苏武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

《劝降》、《逼降》表现他拒绝敌人的威逼利诱,义正词严,不可侵犯。

《吃雪》、《牧羊》描写他在冰天雪地中茹苦含辛、不屈不挠的意志。

《望乡》、《告雁》抒发他思君念母的深情。

剧中写了卫律、李陵两个降臣,其思想、品格却不一样。

卫律贪图富贵、降顺匈奴,他的贪婪无耻、阴险狡诈受到嘲讽和鞭挞。

李陵由于孤军无援,兵败被俘。

作者对他的投降有所批判,又较细致地描写了他内心的矛盾和痛苦,表现了一定程度的同情。

剧中有些场次写得简练生动;曲词古朴可喜,并能通过景物描写烘托气氛,抒发人物感情。

《苏武牧羊》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在塞上时有笳声,入声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

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终教匈奴心惊胆碎,拱服汉德威。

高中语文 4.12《苏武传》苏武的“节”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中必修4语文素材

高中语文 4.12《苏武传》苏武的“节”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中必修4语文素材

苏武的“节〞蒙童时听祖父讲“苏武牧羊〞故事,后又读文天祥《正气歌》,印象最深的便是“在汉苏武节〞。

诗人苏武奉汉武帝X彻之命出使匈奴被扣,誓死不降,对方便发落他去“某某〞〔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一带〕牧放羊群,时间长达19年,最后才返回故土。

祖父在讲此故事时,有两个细节深深印入我的脑际:一、在19年的漫长时间里,苏武始终不离他出使时所持的符带,以致那上边的毛全部磨光;二、出使时他正逢壮岁,威武英俊,到返后汉王时,胡须变得花白,皤然一老翁矣。

解放后我参加了工作,被分配在某某关中的武功县。

巧的是,老县城外北约五六华里处,有苏武的墓冢,再北行十余里的苏坊多,据说是其后人居住之处。

虽然苏武墓由于年深日久已破败为荒土一堆,别无它物。

但因为我对其行为的钦敬,便多次去凭吊。

我认为,苏武被扣19年而不降匈奴,表现出了一种伟大的凛然正气和高尚的节操,后人是不应该忘记他的。

只可惜,几千年来并没有人纪念他,每年清明节也无人给他烧上几X纸钱。

致使墓冢荒芜,凄凄野草,在古道西风中,显得十分落寞。

以后,由于工作调动,我离开了武功。

于是,关于苏武的事也渐渐地淡忘了。

半个多世纪之后,本人已越过“古稀〞门坎。

人老了最易回忆旧事。

每年清明祭祖,我就有希望能凭吊苏武墓的冲动。

今年春天,听儿子讲,他去武功采访,闻知苏武远在世界各地的后人,要回乡祭祖,为的是继承乃祖坚持民族气节的伟大精神。

我听了后,凭吊苏武墓的愿望便更浓了。

为了实现此愿望,儿子在武功的朋友,便接我去故地重逛。

车子从新武功县城普集镇出发,直接开往漆水河西岸的老县城,很快在麦田深处找到了苏武墓。

令我吃惊的是,当年荒草萋萋的墓冢已变成一座新的陵园了。

进了大门,两边是花团锦簇的甬道,甬道后是一座苏武牧羊的雕塑,老年苏武,双眼炯炯有神,那手持的符节下,蹲着几只温顺的小羊。

塑像后是墓冢,因为刚过清明不久,墓上新添了土,显得庞大了许多。

最显眼的是,墓前竖立了三通石碑。

开初我还以为是新碑,仔细一看,才发现是原有的。

高中语文 4.12《苏武传》《苏武传》课文鉴赏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4.12《苏武传》《苏武传》课文鉴赏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苏武传》课文鉴赏自从班固的《汉书》问世以后,苏武的英名就反复出现在历代的诗词、散文、辞赋、戏曲、小说之中。

他的感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苏武传》附见于《汉书·李广苏建传》。

《李广传》基本上照录《史记·李将军列传》,《苏建传》只有短短几行,而《苏武传》则是班固倾全力为之的。

在《汉书》中,此传是最能显示班固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才华的优秀篇章之一。

全文共有十八个小节,外加一个赞语。

按苏武一生经历的主要关节,大致可以划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二两小节,写苏武奉命出使匈奴,以通和好。

第二部分共十二小节,写苏武在匈奴遇到意外情况而被扣留及后被放回的经过。

第三部分共四小节,写苏武返汉以后受尊宠的情形。

赞语主要表彰苏武的崇高品质。

苏武的出使,正当汉朝与匈奴的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

匈奴方面先做出友好姿态,把以往扣留的汉朝使臣全部放回。

汉武帝为了答谢匈奴方面的好意,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派苏武护送以往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臣回国。

按常情而言,苏武是一个和平使者。

他的出使应该是愉快而顺利的,但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意料。

当时,匈奴恰巧发生了一次情节严重的谋反事件。

谋反者的首领缑王计划绑架匈奴单于的母亲阏氏,投奔汉朝。

谋反者的另一首领虞常原是汉臣,他企图刺杀叛汉降敌、当了匈奴大臣的卫律。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副使张胜。

张胜没有向苏武报告,私下支持他们的行动。

从国家关系上说,张胜的做法损害了汉朝的信义,有悖于两国通好的宗旨,使汉使处于理亏的地位。

虞常曾对张胜说:“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可见其出发点并不是真正爱国。

缑王原是归附汉朝的匈奴贵族,他重新陷没匈奴中是因为汉武帝派他随浞野侯赵破奴去接应左大都尉。

左大都尉是匈奴贵人,他企图刺杀单于降汉。

单于及时粉碎了这一阴谋,并发兵俘获了赵破奴的军队。

这些不愉快的往事,本该随着两国关系的改善而不再重演,但缑王的思想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仍然重复上一次的冒险行动,结果兵败被杀,虞常被生擒。

4.12 《苏武传》 课件 (人教版必修4)

4.12 《苏武传》 课件 (人教版必修4)

(判断) (被动) (定语后置) (判断) (被动) (宾语前置) (判断) (宾语前置) (介宾后置)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名词作动词,生育; 才
2、下列句子中红色字与例句红色字用 法不相同的一项: ( D ) 例句:天雨雪。 A、羝乳乃得归。 B、檠弓弩。 C、杖汉节牧羊。 D、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
1、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第 7 、 8段
当初,表示追叙。
2、空自苦亡人之地,
信义安所见?
通“无”,“现”。
宾语前置
3、触柱折辕,劾大不敬
惠共止之。
被(匈奴)侮辱后才去死,更加对不起 国家!” 想要自杀。张胜、常惠一起制 止了他。
④、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假使是谋杀单于,又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 应当都使他们投降。”
第5段
3、拥众数万,马畜弥山
4、君因我降
重点词句
1、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使动用法,使……知道,告知 2、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定罪;趁
B 反欲斗两主
C 空以身膏草野
D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讨论:为了使苏武投降,采用的手段是: 1、 笼络(候问、会论、募降者赦罪) 2、 威逼(举剑拟之) 3、 利诱(富贵如此)
第 6段
重点词句
1、单于愈益欲降之 更加,同义副词连用 2、置大窖中, 绝不饮食 跟外界隔绝; 使动用法,指供应饮食
3、羝乳乃得归
背景简介

秦末汉初,中原战乱,匈奴贵族凭借 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 公元前200年冬,匈奴的冒顿单于派出四 十万精兵,把汉高祖围困在白登山,汉 朝只得采取“和亲”政策,暂时缓和跟 匈奴的关系。经过“文景之治”的休养 生息,到汉武帝时期,开始了对匈奴长 期的讨伐战争,取得了三次具有决定意 义的胜利,时间为公元127年、前121年、 前119年。匈奴的威势大大削弱之后,表 示愿意与汉讲和,但双方矛盾还是根深 蒂固。所以,到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 奴时,却被扣留,并逼迫他投降。

高中语文 4.12《苏武传》苏武的苦与节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 4.12《苏武传》苏武的苦与节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

苏武的苦与节
最早听《苏武牧羊》时,年龄还小,不懂得什么叫做“孤独〞,只觉得那曲子不怎么快乐;渐渐有些明白了孤独是什么滋味时,再听,觉得《苏武牧羊》所带来的不快乐,那其实也是一种美,苦难之美。

苏武出使匈奴,被扣,不降。

匈奴单于一句“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

〞硬生生让凄风苦雨,浸蚀了他19年光阴。

回长安那天,长安人民争相出来迎接他。

当人们看见苍苍白须白发的苏武,手里却依然拄着那枝使节象征的旌节,那旌节虽羽毛尽落却骨杆无损,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苏武牧羊》曲,诞生于1913年至1914年之间,也就是辛亥革命后几年,据说出自一位教师之手。

曲子先后被众多乐器演绎过,而我很是喜欢中央民族乐团王次恒先生演奏的埙乐《苏武牧羊》。

埙因为孤独的本质,从来都是喜欢独奏的。

埙乐的《苏武牧羊》自始至终都在倾诉着一个离乡背井的游子,在异国他乡吃野鼠所存草籽,饮茫茫草原露雪的凄苦……最能让人感受苏武牧羊之苦。

在电视剧《汉武大帝》中降了匈奴的李陵曾对苏武这样说:“我降了匈奴,心中的痛苦与你此时牧羊之苦也差不多啊。

〞然而,苦虽一样,但承载的意义却各自不同,一个是屈,一个是不屈。

读出了不屈,当然,就不能忽略张维良先生编曲的箫乐《苏武牧羊》。

箫乐听起来虽然是绵软悠长的,可是,那一管直涌而出的箫声,却让人听到了苏武的倔强,让人清晰地感觉到了苏武的“节〞。

“索索拉哆索拉索米,来米索索米来米索拉哆。

〞加上背景渐起的隆隆战鼓声,仿佛是遥远的泱泱大汉在支撑着苏武宁折不弯的气节。

竹以节贵,也许以耿直的竹身做的洞箫更适合来表现苏武“使于四方,不辱使命〞的傲骨吧。

人教版必修四12.《苏武传》

人教版必修四12.《苏武传》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 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 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 传千古的悲歌。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 华富贵的勾引,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 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 可泣的壮丽诗篇。
2005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以“忘记与铭记” 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永远的苏武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 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 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 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 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最 浓重的一笔。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 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 平,游荡于寒沙裹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架起武拒绝折 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 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 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
11、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通“沾襟”,“诀”
第九、十段重点词句
1、汉求武等 寻求 2、得夜见汉使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如惠语以让单于批评 4、谢汉使曰:“武等实在。”道歉 确实活着 5、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通“已” 一共 6、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在……的时候 7、始以强壮出,及还 起初
6、君因我降 通过
状语后置
7、汝为人臣子 做
8、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通?
9、反欲斗两主 使动用法,使……争斗 “叛
10、若知我不降明 你
宾语前置,以何见女
状语后置
第六段重点词句
1、白单于 告知 2、天雨雪 名词作动词,下 3、匈奴以为神 把……当作 4、羝乳乃得归 名词作动词,生子 才 5、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分别隔离 6、掘野鼠去草实 通“弆(jǔ)” 别的 7、杖汉节牧羊 名词作动词,手中拿着 8、檠(qíng)弓弩 名词作动词,校订 9、武复穷厄 困苦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

第五部分
第7、8段 匈奴企图利用李陵与苏武的私谊来 劝降,李陵以汉朝薄待苏武家室来 动摇苏武意志 李陵劝降 忠贞如一 武帝驾崩,恸哭数月
第六部分
第9、10段 匈奴与汉和亲,汉朝寻访苏武归汉。 临行前李陵置酒送别。苏武终于回 到汉朝
汉匈和亲,请还苏武
历尽艰难,发白归汉
课文结构脉络
汉匈矛盾,苏武出使(开端) 民族气节
两千多年
来,苏武崇高
的气节,成为
中国伦理人格
的榜样,成为
一种民族文化
的心理要素。
字孟坚, 东汉著名史 学家,文学家。 少年时就能作文诵诗 赋,长大后博览群书。和 帝永元元年初,随大将军 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 后来, 因窦宪专权受到株 连,死于狱中。
家庭---
父亲:
弟弟: 妹妹:
班彪
班超(投笔从戎) 班昭(续写《汉书》)
李广(?—前119年), 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 北)人,西汉著名军事家。 做过骑郎将、骁骑都尉、 未央卫尉、郡太守,镇 守边郡使匈奴不敢犯多 年,被称为“飞将军”。 其一生未得封侯,或许 时运不济,有历史典故 “冯唐易老,李广难 封”,公元前119年, 随卫青出征匈奴,兵败, 引颈自刎。
李陵,字少卿,陇西 成纪(今甘肃秦安)人, 西汉飞将军李广之孙。 “少为侍中建章监。善骑 射,爱人,谦让下士,甚 得名誉”;加上他又是名 将之后,久之自然就赢得 汉武的青睐,“以为李氏 世将,而使将八百骑。尝 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过居 延视地形,无所见虏而 还”。但受制于无能而又 狂傲自大的国戚,贰师将 军李广利。
苏武传
因事扣留,卫律劝降(发展) 感动天地
忠贞精神 放牧北海,李陵劝降(高潮) 千载长存
汉匈和亲,白发归来(结局)

高中语文 4.12《苏武传》苏武李陵诗集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4.12《苏武传》苏武李陵诗集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苏武李陵诗集(一)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商。

昔者长相近,邈若胡与秦。

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

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我有一罇酒,欲以赠远人。

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二)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

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

何况双飞龙,羽翼临当乖。

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

请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

丝竹厉清声,慷慨有余哀。

长歌正激烈,中心怆以摧。

欲展清商曲,念子不能归。

俯仰内伤心,泪下不可挥。

愿为双黄鹄,送子俱远飞。

(三)烛烛晨明月,馥馥秋兰芳。

芳馨良夜发,随风闻我堂。

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

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

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

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

嘉会难再遇,欢乐殊未央。

愿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光。

(四)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

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踯蹰。

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

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

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

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

(五)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

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

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

行人怀往路,何以慰我愁。

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

(六)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徘徊蹊路侧,悢悢不得辞。

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

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

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

(七)《留别妻》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留别妻》注:这个中国历史上以刚烈节义著称的男人,在出使临行前,并不觉得这是一件日后会让他光照千秋的事情,而自比“征夫”,受君王命令,而不得不离开自己深爱的妻子。

他没有那奉王命出征的趾高气扬,没有那对出使凶险前途未卜的忐忑不安,他有的只是用自己的平和与坚定安慰妻子,他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爱意一展无疑,就好像推开那窗子,看到了“天淡夜凉月光满地”的惆怅。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2课《苏武传》素材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2课《苏武传》素材

苏武庙及苏武雕像
Hale Waihona Puke 苏武墓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 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 文学家。 少年时就能作文诵诗赋,长大后 博览群书。和帝永元元年(89)初,班 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 后来,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 于狱中。
家庭
父亲:班彪
弟弟:班超 (投笔从戎)
妹妹:班昭 (续写《汉书》)
新编京剧《汉苏武》剧照
第三次招降
第三次是故友李陵劝降。 这段描写不但表现了苏武可贵的气节,同 时也刻画了叛将李陵的复杂心态。他那尚未泯 灭的爱国之情、羞恶之心在苏武的崇高境界面 前被唤醒了,其内心剖白真实感人。 李陵在劝苏武时曾说:“陛下春秋高,法 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这是作者 借李陵之口表达对汉武帝动辄杀戮大臣的残忍 行为的不满,也是《汉书》中少有的表现批判 统治者的进步思想倾向之处。
二人的劝降方式之所以不同,一是两人与 苏武的关系不同,二是两人的地位与修养不同。 卫律原来是汉朝的武将,被匈奴俘虏后投降的, 本是无气节的武夫,希冀献功的小人,并无是 非标准,惟利是图,所以丑态百出,遭到苏武 的唾弃。而李陵是一代名将飞将军李广之后, 曾为汉朝立下战功,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被 汉武帝诛灭家族。所以在劝降时用攻心法,而 且在看到苏武的大义凛然后能“泣下沾襟”, 可见尚存羞恶之心。
第一次招降
第一次是卫律软硬兼施 想迫使苏武投降,被苏武正 气凛然的怒斥所喝退,双方 矛盾斗争激烈,场面紧张。
第二次招降
第二次,匈奴企图用艰苦的生活条件来 消磨苏武的斗志,把他囚禁于地窖中,使他 备受饥寒,接着流放苏武到荒无人烟的北海 让他牧羊。 然而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苏武不可磨 灭的爱国精神再一次粉碎了匈奴的险恶用心。 他手握汉节──国家民族的象征,在九死一生 中维持着一个使者的使命。 这时斗争是相对缓和的,直接表现的是 苏武与自然环境做斗争。

高中语文 4.12《苏武传》牧羊北海 志节不辱苏武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 4.12《苏武传》牧羊北海 志节不辱苏武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

牧羊北海志节不辱——苏武汉武帝时汉朝国力强盛,卫青、霍去病几次攻打匈奴,获得大胜。

匈奴被打败后,有好多年不敢侵扰汉朝的边境。

有时匈奴派使者到汉朝来访问,做出与汉朝和好的样子。

出于礼节,汉朝也派使者回访匈奴,并送去一些中原地区的土特产。

但匈奴单于不讲信用,经常扣留汉朝使者。

为了报复,汉朝也扣留匈奴使者。

这样,日子一久,双方互相扣留的使者就有10多起。

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年〕,匈奴且鞮侯单于建立,害怕汉朝趁他立足未稳、出兵袭击他,派使者到汉朝求和,并把以前扣留的汉使全部送回。

汉武帝为了酬答匈奴善意的姿态,就派苏武为正使,率副使张胜、助手常惠和100多名士兵,带着礼品,护送以前扣留的匈奴使者到匈奴去。

苏武,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生年不详,卒于前60年,是个威武不屈、困苦不移的人。

出使前在朝中任职,天汉元年被任命为正使出使匈奴。

苏武接受任务后,带上“使节〞出发了。

“使节〞是一根七八尺长的棍棒,顶部略弯,挂着一串串毛做的绒球,用来表示使者的身份。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苏武一行出长城、踏荒原、过沙漠,来到北方的匈奴地界,他看见了且鞮侯单于,转达了汉武帝的问候,递交了送回的匈奴使者的名单。

而反复无常的单于不但毫无谢意,反而态度骄横,令人失望。

苏武慎重地办理公事,一切交割完毕,准备返回长安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汉朝有个官员卫律,弃汉投奔匈奴后,死心塌地为单于出谋划策,干了许多反对汉朝的事情,受到单于的器重,被封为丁灵王。

其部下虞常却仍忠于汉朝,对卫律的所作所为恨之入骨,总想找时机把卫律干掉。

苏武一行到匈奴后,虞常非常快乐,因他在汉时与张胜是老相识,就找到张胜,私下商量:“听说汉朝天子非常怨恨卫律,我能替汉杀死卫律。

我母亲和弟弟在汉朝将受到赏赐。

〞张胜没考虑利害,就同意了虞常的方案,还拿出钱财支持虞常。

苏武对此一无所知。

虞常准备乘单于外出打猎的时机射杀卫律,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汉朝。

由于方案不周密,在执行时被人揭发,单于大怒,把虞常交卫律处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12《苏武传》课文主题素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12《苏武传》课文主题素材

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 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著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 富贵,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
方才是历史永恒,铭记,是它的精神家园。
壮哉,永远的苏武!伟哉,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 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地窖的阴暗潮湿不仅没有让他的心灵黯淡,反而让他的心 更加明亮;塞外朔风大雪虽然让汉节旄毛尽脱,但苏武心中的
那杆赤诚大旗却猎猎飘扬;19年的饥寒苍老了他的容貌,但千
古的气节却让苏武的青春永驻! 应用角度:“忠诚”“顽强”“抗争”“不屈”“奉献” “诱惑”“得失”“取舍”“个人与国家”等。
[应用片段]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 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光秃秃的旄节升华为 一段千古的传奇。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
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
一段不朽的历史。 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 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 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 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 著,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
朔风凛冽,他与冷月做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
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胡笳幽怨,他与孤冢为 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 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 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誓言,精忠报国。 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敲响千秋的绝唱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忘。

高中语文 4.12《苏武传》班固修《汉书》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 4.12《苏武传》班固修《汉书》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

班固修《汉书》这里说的是东汉著名史学家、《汉书》的作者班固。

谈班固得先从他的一家谈起。

班固与他的父亲班彪和他的妹妹班昭,为撰修国史做出努力,留下了杰出的历史著作《汉书》;而班固的弟弟班超在西域建立的赫赫功勋,更为人们所称道。

班家原是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人。

但班彪长期在京都任职,班固和他的弟弟妹妹都在洛阳出生,班固和妹妹班昭原来也都在朝廷〔洛阳〕任职,一家长期生活在洛阳。

父亲班彪是个很有才能和见识的人,史称他“才高而好著述〞。

西汉末天下大乱、群雄割据之时,他曾到河西,在河西五郡首领窦融幕中做事。

他认为天下一定统一,而且要不了多长时间。

因而劝窦融归附刘秀〔后来的东汉光武帝〕,并代窦融起草报呈刘秀的奏章。

刘秀很赏识他的才能,在京师洛阳召见了他,并任命他做县令,但他因病未曾去上任。

以后他也没有做什么大官,只在丞相府做了个小小的司徒掾。

他很喜欢从事学术研究,特别专注于历史。

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一部开创性的历史著作,是当时的第一部中国通史,从传说中的皇帝一直写到西汉武帝,记述了上下三千年的历史。

因为司马迁是武帝时人,所以《史记》只能写到武帝时期,往后便没有记述了。

签于这种情况,班彪决心接续《史记》写下去,完成西汉一代的历史。

班彪于历史本有素养,又擅长著述,心不旁鹜,孜孜不倦,写出了《史记后传》数十篇。

班彪的“后传〞以及后来的《汉书》,在观点和写法上有其不同于《史记》是各有特点,而不是对《史记》的简单模仿。

班彪没有把“后传〞写完就于公元54年去世了,他死的时候长子班固才23岁。

班固自小聪明好学,在父亲的影响下,很早就能诵诗作文,二十多岁已经是个有学问、有才华的学者了。

他看到父亲所续的史书还没有完成,下决心刻苦钻研,继承父亲遗志,完成父亲的未竟之业。

这时,由于父亲生前没有积蓄,班固又没有职务,所以家庭生活困难,不得不带着老母和弟、妹回到扶风安陵老家去。

在老家,虽然生活清贫,他仍坚持其历史撰述。

因为他把这事当作一件对国家应作的大事看待——国史不能空白。

高中语文 4.12《苏武传》苏武简介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 4.12《苏武传》苏武简介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

苏武简介苏武(前140—前60)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西南)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

早年以父荫为郎,稍迁中厩监。

天汉元年(前100)拜中郎将。

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

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武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

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最初,单于派人向苏武游说,许以丰厚的奉禄和高官,苏武严辞拒绝了。

匈奴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酷刑。

当时正值严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

单于命人把苏武关入一个露天的大地窖,断绝提供食品和水,希望这样可以改变苏武的信念。

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

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

过了好几天,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苏武放出来了。

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

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去。

〞与他的同伴分开后,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

在这里,单凭个人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

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和一小群羊。

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回到自己的国家。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上面的装饰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白了。

当时在贝加尔湖,苏武牧羊达十九年之久。

十几年来,当初下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单于已去逝了,就是在苏武的国家,老皇帝也死了,老皇帝的儿子继任皇位。

这时候,新单于执行与汉朝和好的政策,汉昭帝立即派使臣把苏武接回自己的国家。

后来,汉朝使者到了匈奴地区,终于得知苏武依然健在,于是扬言说,汉朝的天子在上林苑中射到一只大雁,雁的脚上系着帛书,帛书中清楚地写着苏武在北方的沼泽之中。

高二语文赏析:4.12《苏武传》(新人教版必修4)

高二语文赏析:4.12《苏武传》(新人教版必修4)

高二语文赏析:4.12《苏武传》(新人教版必修4)12、苏武传一、整体把握《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它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作者采用写人物传记经常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

文章大致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1、2段,介绍了苏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

文章一开始写道:“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苏武出使匈奴的这一背景,表明苏武出使时的严酷历史环境,同时交代了匈奴尽管“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却只是因为“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的缓兵之计,并非真心和好。

所以当汉武帝派苏武护送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还朝,并“厚赂单于”时,“单于益骄”,这也是后来单于悍然扣留苏武一行的原因。

第二部分即文章第3~7段,重点记述了苏武留胡十九年备受艰辛而坚持民族气节的事迹。

这部分也是文章着力描写的部分,以精彩的笔墨描写了苏武反抗匈奴统治者招降的种种斗争情形。

具体描写到匈奴招降共有三次:第一次是卫律软硬兼施想迫使苏武投降,被苏武正气凛然的怒斥所喝退,双方矛盾斗争激烈,场面紧张。

接着写匈奴企图用艰苦的生活条件来消磨苏武的斗志,把他囚禁于地窖中,使他备受饥寒,接着流放苏武到荒无人烟的北海让他牧羊。

然而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苏武不可磨灭的爱国精神再一次粉碎了匈奴的险恶用心。

他手握汉节──国家民族的象征,在九死一生中维持着一个使者的使命。

这时斗争是相对缓和的,直接表现的是苏武与自然环境做斗争。

第三次是故友李陵劝降。

这段描写不但表现了苏武可贵的气节,同时也刻画了叛将李陵的复杂心态。

他那尚未泯灭的爱国之情、羞恶之心在苏武的崇高境界面前被唤醒了,其内心剖白真实感人。

李陵在劝苏武时曾说:“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这是作者借李陵之口表达对汉武帝动辄杀戮大臣的残忍行为的不满,也是《汉书》中少有的表现批判统治者的进步思想倾向之处。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讲解与例题:第4单元 第12课 苏武传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讲解与例题:第4单元 第12课 苏武传

12 苏武传“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苏武牧羊的故事家喻户晓,苏武的爱国精神千古传唱。

本文是记载苏武故事的最原始的脚本,也是中国传记文学中最富有文学性的名篇。

学习本文,一要积累文中出现的大量古汉语知识,二要学习苏武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和强烈的爱国精神。

《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篇章之一,它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地刻画了一个“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作者采用写人物传记经常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

有关苏武出使的背景如下:匈奴民族,兴起于战国时期,强盛于秦末汉初。

秦汉之际,匈奴贵族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文、景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

武帝时,汉王朝力量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

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班固(32—92),我国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字孟坚,东汉安陵人。

少年时就能作文诵诗赋,博览群书。

和帝永元元年(89年)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

后来,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

代表作有《汉书》《两都赋》《咏史诗》等。

★《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纪、七十传、八表、十志,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1.注字音2.识通假畔主背亲(“畔”同“______”,____________)与旃毛并咽之(“旃”同“______”,____________)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同“______”,____________)空自苦亡人之地(“亡”同“______”,____________)信义安所见乎(“见”同“______”,____________)请毕今日之齅(“齅”通“______”,____________)与武决去(“决”同“______”,____________)3.解多义幸⎩⎪⎨⎪⎧ 幸.蒙其赏赐(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 )君幸.于赵王(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食⎩⎪⎨⎪⎧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廪食.不至( )给其衣食.( )君子谋道不谋食.( ) 发⎩⎪⎨⎪⎧ 方欲发.使送武等(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恐前语发.( )及还,须发.尽白( )益⎩⎪⎨⎪⎧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因⎩⎪⎨⎪⎧ 君因.我降( )我欲因.之梦吴越( )蒙故业,因.遗策( )因.厚赂单于( )以⎩⎪⎨⎪⎧ 少以.父任( )汉亦留之以.相当(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 4.辨活用单于壮.其节(____________) 诚甘乐.之(____________) 欲因此时降.武(____________) 空以身膏.草野(____________) 反欲斗.两主(____________) 天雨.雪(____________) 羝乳.乃得归(____________) 杖.汉节牧羊(____________)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____________)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____________) 5.6.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____________)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____________)后随浞野侯没胡中(____________)单于子弟发兵与战(____________)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____________)何以汝为见(____________)子卿尚复谁为乎(____________)为降虏于蛮夷(____________)见犯乃死,重负国(____________)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____________)皆为陛下所成就(____________)答案:1.yí jiù gōu zhuó yūn zhān wū jiān yù zhuó jiǎo yàn yè jū D ī hún yé yān zhī niè D ī qíng niǎn shì zhīlùn lún2.叛背叛毡毛织的毡毯弆收藏无没有现表现欢欢聚诀辞别3.希望/幸运/宠爱,宠幸/侥幸/表示敬意,即对方这样做使自己感到幸运吃/粮食/食物/俸禄打发/动手/揭露、暴露/头发更加/渐渐/益处介词,通过/介词,依据/动词,沿袭/副词,趁机,趁此介词,因为/连词,用来/介词,把/介词,用/在……的时候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投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肥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争斗名词活用为动词,下名词活用为动词,生子名词活用为动词,执、拄名词活用为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名词作状语,向上5.相当:相抵押相差不远币:财物货币相知:有交情相互了解怨:痛恨埋怨,抱怨货物:一般财物用来销售的商品论:判罪谈论,论说当:判处理当,应该操持:拿着管理,治理求:访求寻找成就:栽培,提拔很大的成绩6.定语后置句判断句省略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被动句被动句被动句1.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人教版语文必修4讲义:第4单元 12 苏武传

人教版语文必修4讲义:第4单元 12 苏武传

12苏武传本课话题——气节、骨气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窑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

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

王死后,人众徙去。

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地窖的阴暗潮湿不仅没有让他的心灵黯淡,反而让他的心更加明亮;塞外朔风大雪虽然让汉节旄毛尽脱,但苏武心中的那杆赤诚大旗却猎猎飘扬;19年的饥寒苍老了他的容貌,但千古的气节却让苏武的青春永驻!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古龙:酒中的骨气古龙是当代武侠小说家,他和金庸是多年的好友。

一次,古龙要出新书,金庸帮他联系了一个日本出版商,三人约在一个酒馆商谈此事。

不料,会谈从开始就不顺利。

为了缓和气氛,古龙提议大家喝一杯,金庸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笑着说:“我酒量不大,但今天高兴,就舍命陪君子了!”出版商没举杯,反而十分不屑地说:“你们中国的小说家,也不过如此吧?”这时,金庸唯恐血气方刚的古龙会激动,刚想说些调解的话,不料,古龙却微笑着缓缓说道:“杯子太小,真不尽兴,换盆吧!”接着,他找来三个盆,把其中一个倒满酒,高高举起说:“来,咱们一起干了!”说完,古龙仰头就喝了起来。

出版商顿时傻了眼,连忙站起来拉住他说:“我服气了,请不要再喝了!”随后,出版商说话也不傲气了,开始认真商谈出书的事情。

古龙“大侠”以似乎最能体现男人“硬气”“骨气”的酒为载体,有礼有力地反击了对手的傲慢,这才是真正的骨气。

背诵——相关的名言警句1.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微子》2.贞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危。

——房玄龄3.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苏轼4.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牧羊北海志节不辱——苏武
汉武帝时汉朝国力强盛,卫青、霍去病几次攻打匈奴,获得大胜。

匈奴被打败后,有好多年不敢侵扰汉朝的边境。

有时匈奴派使者到汉朝来访问,做出与汉朝和好的样子。

出于礼节,汉朝也派使者回访匈奴,并送去一些中原地区的土特产。

但匈奴单于不讲信用,经常扣留汉朝使者。

为了报复,汉朝也扣留匈奴使者。

这样,日子一久,双方互相扣留的使者就有10多起。

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年),匈奴且鞮侯单于建立,害怕汉朝趁他立足未稳、出兵袭击他,派使者到汉朝求和,并把以前扣留的汉使全部送回。

汉武帝为了酬答匈奴善意的姿态,就派苏武为正使,率副使张胜、助手常惠和100多名士兵,带着礼品,护送以前扣留的匈奴使者到匈奴去。

苏武,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生年不详,卒于前60年,是个威武不屈、困苦不移的人。

出使前在朝中任职,天汉元年被任命为正使出使匈奴。

苏武接受任务后,带上“使节”出发了。

“使节”是一根七八尺长的棍棒,顶部略弯,挂着一串串毛做的绒球,用来表示使者的身份。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苏武一行出长城、踏荒原、过沙漠,来到北方的匈奴地界,他看见了且鞮侯单于,转达了汉武帝的问候,递交了送回的匈奴使者的名单。

而反复无常的单于不但毫无谢意,反而态度骄横,令人失望。

苏武慎重地办理公事,一切交割完毕,准备返回长安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汉朝有个官员卫律,弃汉投奔匈奴后,死心塌地为单于出谋划策,干了许多反对汉朝的事情,受到单于的器重,被封为丁灵王。

其部下虞常却仍忠于汉朝,对卫律的所作所为恨之入骨,总想找机会把卫律干掉。

苏武一行到匈奴后,虞常非常高兴,因他在汉时与张胜是老相识,就找到张胜,私下商量:“听说汉朝天子非常怨恨卫律,我能替汉杀死卫律。

我母亲和弟弟在汉朝将受到赏赐。

”张胜没考虑利害,就同意了虞常的计划,还拿出钱财支持虞常。

苏武对此一无所知。

虞常准备乘单于外出打猎的机会射杀卫律,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汉朝。

由于计划不周密,在执行时被人告发,单于大怒,把虞常交卫律处理。

事已至此,张胜因害怕牵连自己,这才告诉了苏武。

苏武听了,痛心地说:“事情已到了这般地步,你才告诉我,看起来我也要受牵连。

我是汉朝的使者,与其让匈奴审问我而使汉朝受辱,还不如趁早自杀的好!”说罢就拔刀自杀,幸亏被张胜、常惠等人拦住。

卫律在审问虞常时,用了残酷的刑罚,虞常经受不住酷刑,终于招出张胜。

单于知道后下令囚禁全部汉使,并派卫律审问苏武。

苏武对常惠等人说:“我身为汉使,屈节辱命,即使活着,有何面目再回汉朝?遂拔佩刀自刺,顿时血流如注,昏厥过去。

卫律急忙抱住苏武、叫人抢救。

气绝半日的苏武慢慢苏醒,常惠等人哭着把苏武抬回营房,张胜被捕。

苏武视死如归、不辱使命的行为,单于十分赏识。

他一心希望苏武能够投降为己所用,就每天派人前去探视。

苏武痊愈后,单于催促卫律前去劝降。

卫律用尽了各种方法,在审问虞常和张胜时,叫苏武旁听。

在审问过程中,卫律当场杀死虞常。

张胜害怕伏地乞降。

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你当连罪”。

苏武从容答到:“我既不知他们的计划,又与他们没有亲属关系,凭什么要连坐。

”这义正辞严、理直气壮的回答,驳得卫律哑口无言。

卫律恼羞成怒,举剑向苏武砍去,苏武昂首挺立、面无惧色。

卫律看到用武力不能压服苏武,就换了一副面孔,装出诚心诚意的样子,劝道:“苏君,你还是投降吧,你看我归顺匈奴后,受到重用、被封为王,拥兵数万、牛羊满山,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如果你今日投降,明天就会和我一样。

否则你死在匈奴,葬于荒原,有谁知你一片忠心呢?”卫律见苏武对他的诱劝无动于衷,就更加亲昵地说:“如果你能听从我的意见投降匈奴,我与你结为兄弟。

否则你将再也见不到我。

”卫律的劝降使苏武怒不可遏,指着卫律的鼻子大骂:“你身为汉朝使臣,背叛
祖国,投降匈奴,真是忘恩负义、厚颜无耻。

象你这样的人,我一辈了都不想见。

今天你仗着单于的宠信,为所欲为,不但随意杀人,还妄图挑起汉与匈奴的事端,实在可恶。

今天你杀了我,将来总有一天会有人来荡平匈奴,你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卫律被骂得狗血喷头,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单于得知苏武如此坚定,更希望苏武投降。

为使苏武投降、听命于他,单于下令将苏武关在一个阴寒的地窖里,断绝饮食,妄想用饥饿迫使苏武投降。

时值隆冬,大雪弥漫,苏武蜷曲着身子,渴了吃雪块,饿了啃身上裹着的毡毛,顽强地活下来。

好多天过去了,单于见苏武没饿死也没投降,无可奈何地把苏武流放到北海(今苏联贝加尔湖)边上去放羊。

单于给苏武一群公羊说:“你好好放牧,等公羊生下小羊羔,就送你回汉朝。

”雄鸡不下蛋,公羊怎么下羔呢?很明显,单于是决意不放苏武回汉朝了。

北海,人迹罕至、荒原千里,终年白雪皑皑。

苏武孤身只影在荒原上放牧,既无粮食、又无衣被。

为了生存下去,有朝一日回到汉朝,苏武身处绝境不绝望、不气馁,想尽各种办法解决困难。

没有粮食,依靠掘取野鼠储藏的草籽充饥;没有衣被,就挤身于羊群取暖。

汉节是他唯一的伙伙,回汉朝是他唯一的信念。

白天依靠汉节为仗立于风雪中牧羊,晚上抱汉节而卧。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汉节上的毛都脱落了,苏武还紧紧地握着光秃秃的汉节不肯撒手。

有一日,千里荒原上出现了一队人马直奔苏武,原来是他的老朋友李陵来到北海。

苏武又高兴又纳闷,李陵怎么也在匈奴。

原来李陵在苏武出使的第二年,在与匈奴的作战中被俘,投降了匈奴,被封为右校王。

单于不死心,一心想使苏武为他所用,就命李陵前去北海劝降。

李陵对苏武说:“你回汉朝的路已断,自你出使后,你母亲和一兄一弟相继死去,妻子改嫁,只有你的两个妹妹和3个孩子,十几年了也不知存亡。

人生短暂如朝露,你何必这样白白地呆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活受罪呢?”苏武得知家的情况非常伤心,对李陵的投降非常气愤,坚定地拒绝了李陵的劝降,再三表达了愿为祖国杀身报效的决心:“我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如果你一定要我投降,我就死在你面前。

”李陵喟然长叹,称赞苏武为义士,羞愧地离开了北海。

岁月在流逝,汉武帝和且鞮侯单于相继死去。

公元前87年(后元二年),汉昭帝继位。

此后几年匈奴发生内乱,新单于知道自己无力南进,又派使者与汉议和,汉朝遣使要求接回苏武。

单于不肯,谎称苏武已死。

后来常惠买通监视他的人,夜里悄悄与汉使会面,他陈述了苏武北海牧羊的情况,并向汉使面授迫使单于放苏武的计策。

第二天,汉使看见单于,再次提出放还苏武的要求,并说汉天子在上林(皇帝射猎的地方)射下一只大雁,雁脚上系有帛书,说苏武在北海牧羊。

单于听使者这么一说大吃一惊,他只好承认苏武还在人世,忙向汉使赔罪,答应立即放回苏武。

公元前81年(始元六年)春,被匈奴羁留了19年的苏武,手持光秃秃的汉节,和常惠等9人回到了久别的长安,晋见了汉昭帝,把那根光秃秃的汉节交还在武帝灵前。

19年的北海牧羊,风沙撕破了他的衣服,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苦难的生活练就了他的骨头。

他坚强不屈、不怕磨难、不辱使命的事迹,不仅轰动了当时的朝野,而且长期为后人所传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