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授西方经济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函授西方经济学复习题
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10分,共20分)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6分)
考试形式:闭卷
总复习思考题:
导论:
1.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 A)。

a.一国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b.一国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
c.如何生产; d.为谁生产。

2.资源稀缺性的含义是指(a )。

a.资源的数量较少; b.获得一定量资源所必须耗费的成本相当高;
c.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来说,再多的资源也显不足; d.资源的价格很高。

3.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 D )。

a.一国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b.收入的短期波动;
c.收入的长期增长; d.一国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

4.( b )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

a.亚当·斯密; b.凯恩斯;
c.米尔顿·弗里德曼; d.阿弗里德·马歇尔。

5.( a )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

a.亚当·斯密; b.凯恩斯; c.米尔顿·弗里德曼;d.阿弗里德·马歇尔。

1.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的奠基者。

()
2.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一国稀缺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
3.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一国的资源如何合理配置问题。

()
4.现代西方经济学由微观经济学、中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等三部分组成。

()
5.经济学根源于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
6.简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供求理论:
1.保持所有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 c )。

a.需求增加;
b.需求减少;
c.需求量增加;
d.需求量减少。

2.如果一种物品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则( B )a.存在过剩,而且价格将上升; b.存在过剩,而且价格将下降;
c.存在短缺,而且价格将上升;
d.存在短缺,而且价格将下降。

3.下列因素除( b )以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

a.购买者(消费者)收入变化;
b.商品价格下降;
c.其他有关商品价格下降;
d.消费者偏好变化。

4.张某对面包的需求表示( d )。

a.张某买了面包;
b.张某没有买面包,而买了煎饼;
c.张某准备买10个,但钱没带够;
d.面包卖每个1元时,张某想用现有的收入买4个,而每个为2元时,准备买1个。

5.如果一种物品价格的微小百分比变动大大减少了该物品的需求量,则该物品是( b )。

a.价格缺乏弹性;
b.价格富有弹性;
c.单位价格弹性;
d.收入缺乏弹性。

1.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将移动他的需求曲线。

()
2.商品价格的变化将会导致市场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
2.当需求富有弹性时,价格下降会造成总收入上升。

()
2.供求定律表明在均衡价格时需求数量与供给数量相等。

()
1.简述影响供给数量的主要因素。

A、商品价格
B、生产者的目标
C、生产技术水平
D、相关商品的价格
E、生产成本
2.影响需求数量的主要因素
1.商品自身的价格
2.相关商品的价格
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以及社会收入分配的平等
程度4.消费者的偏好5.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6.人口数量与结构7. 政府的经济
政策也会影响需求。

3.比较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某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动引起消费者在某一时刻对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称为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移
假定商品本身价格不变,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发生变化,这会导致消费者对该商品需求的增加或减少。

4比较供给的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
供给量的变动。

即供给量沿着既定的一条供给曲线变动。

如图,在S上,从A移到B表示供给量的增加,从A移到C表示供给量的减少。

这种由
价格本身引起的供给变动称为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供给
变动。

供给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平行移动。

如生产要素价格工资、利
息等下降,每单位产品的成本下降,供给曲线表现为向右下方移动。


图表示供给状况变化引起的供给曲线从S分别下移到S1和上移到S2的
情况。

这种由非价格因素引起的供给变动被叫做供给的变动。

5.简述薄利多销的道理。

薄利多销是利用了人类的普遍心理:你对他好,他也对你好。

就是这个样子的,因为你卖东西比较便宜,(前提是质量一样的东西,而且你态度得好啊),即使你是为了你自己,但是这对顾客也是有好处的,往往地,以后他就成了你的回头客,所谓的薄利多销其实多数是赚了回头客的钱。

而那些卖的比较贵的,虽然卖出一件东西赚得钱要多,但是回头客会很少,久而久之,赢利就不如人家卖的便宜的啦!我们平时听到的非法竞争,也就是商家以低于某一价格的钱卖东西,就是那个原因。

6.简述谷贱伤农的道理。

一方面,谷物对于居民而言,是生活必需品,其需求弹性较小。

即使是谷贱,需求量也不会出现大幅度增长,就会导致农民谷物积压。

另一方面,谷贱,农民获利减少,影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假设某商品的市场供求函数分别为Q d=11000-1000P;Q s=2000+2000P(1)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

(2)如果实行最高限价P=2.5元,市场是否仍保持均衡状态?如果不是,市场的短缺数量是多少?
1.
2.已知某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E d=2,原先的价格为500元,月销售量为100,后降价10%,降价后厂商的收益是多少?
降价后价格:100*(1-10%)=90
降价后销售:500*(1+10%*2)=600
降价后收入:90*600=54000
3.某市场供给函数
d 503
Q P
=-+,需求函数
d 1002
Q P
=-(1)求市场均衡。

(2)
若由于某种原因,市场需求函数变化为
d 1502
Q P
=-。

①求新的市场均衡。

②若政府要维持(1)中的市场均衡,以40元的价格花钱购进其他市场产品后,以(1)中的市场均衡的价格投放到市场,试问需购买多少?耗资多少?
解:(1)依题意,由Qs=Qd可得:
-50+3p=100-2p
可得出均衡价格p=30,均衡数量Q=40
(2)①由Qs=Qd可得:
-50+3p=150-2p
解得:均衡价格p=40,均衡数量Q=70
②设需增加供给ΔQ,则在市场需求函数变化的情况下要使均衡价格为30,需有:
-50+3p+ΔQ=70其中p=30,解得:ΔQ=30
所以政府购买量为30,耗资为30×(40-30)=300(元)
谷贱伤农是我国一种流传已久的说法,它描述的是这样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

试用所学的需求弹性原理解释这种现象。

消费理论
1.商品X、Y价格与消费者收入按相同比例下降,预算线( B )。

a.向左下方移动; b.向右上方移动; c.不变动; d.转动。

2.在消费者均衡点以上的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a )。

a.大于预算线的斜率; b.小于预算线的斜率;
c.等于预算线的斜率; d.以上者都不三对。

3.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 B )。

a.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相同;
b.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不同;
c.效用水平不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不同;
d.效用水平相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相同。

4.消费者剩余是( b )。

a.消费过剩的商品; b.消费者买商品所得到的总效用减去支出的货币的总效用; c.消费者得到的总效用; d.支出的货币的总效用。

5.总效用增加时,边际效用应( B )。

a.为正值,且不断增加; b.为正值,且不断减少;
c.为负值,且不断增加; d.为负值,且不断减少。

1.对于理性人来说,当某物品边际效用已降到零时他不会再增加消费。

( )
2.当某人消费X商品的数量逐渐增加时,他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 )
3.其他条件不变,消费者从每单位商品中得到的效用,随着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 )
4.钻石的价格高于水的价格是因为钻石比水更有用。

()
5.如果边际效用递减,则总效用相应下降。

()
6.当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切时,消费者所得到的效用达到最大。

( )
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到:“具有极大使用价值的东西往往只有很少的或没有交换价值,而那些具有极大交换价值的东西往往很少或没有使用价值。

再没有比水更有用的东西了,但水却不能购买任何东西,没有东西和水交换。

相反,钻石几乎没有使用价值,却十分昂贵。

”这里的交换价值就是价格。

请用经济学理论解释为什么?
答:通俗一点说,是因为资源的稀缺性专业一点说,是因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正是因为水很多,所以它的边际效用到最后甚至为负,表现出就是不值钱,而钻石很少,所以它的边际效用很大,表现出就是很值钱。

生产理论
1.平均产量达到最大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平均产量大于边际产量; b.平均产量等于边际产量;
c.平均产量小于边际产量; d.边际产量等于零。

2.在生产均衡点上,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MRTS KL=P K/P L;
b.MP L/MP K=P L/P K;
c.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
d.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不相切。

3.以横轴表示劳动(L),纵轴表示资本(K),则等成本线的斜率是( B )。

a. P L/P K;
b. P K/P L;
c.P L/P L;
d. P K/P K。

4.理性的厂商将让生产过程在( B )进行。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一阶段或第三阶段。

5.等产量线上某一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 B )。

a.边际替代率; b.边际技术替代率; c.等成本线的斜率; d.边际报酬率。

1.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不可能相等。

( )
2.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

( )
3.边际产量达到最大时,平均产量也达到最大。

( )
4.理性的生产者将在生产过程的第二阶段进行生产。

( )
5.生产理论中的长期和短期是指生产要素是全部可调整还是部分可调整而言的。

( )
1.企业以变动要素L生产产品X,短期生产函数为Q=12L+6L2-0.1L³,求:(1)AP L 最大时,需雇佣多少工人?(2)MP L 最大时,需雇佣多少工人?
成本理论
1.经济利润等于总收益减( C )。

a.隐性成本; b.显性成本; c.隐性成本与显性成本之和; d.边际成本。

2.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时,( B )。

a.平均成本上升; b.平均可变成本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c.总成本下降;
d.平均可变成本上升。

3.假定两个人一天可生产60单位产品,四人一天可以生产100单位产品,那么( A) a.平均可变成本是下降的; b.平均可变成本是上升的;
c.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
d.边际产量是40单位。

4.假定某机器设备原来生产产品X,利润收入为200元,现在改变生产产品Y,所花费的人工、材料费为1 000元,则生产产品B的机会成本是( A )。

a.1 200元; b.200元; c.1000元; d.800元。

5.经济学中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划分是取决于( D )。

a.时间的长短; b.是否可
以调整产量;
c.是否可以调整产品价格;
d.是否可以调整生产规模。

1.在总收益仅能够补偿总可变成本的情况下,从理论上说厂商仍可能继续生产。

( T )
2.经济学上的正常利润是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的支付。

()
3.某一方案的机会成本是指决策者为采取该方案而放弃的所有其他方案的利益。

()
4.只要总收益少于总成本,厂商就会停止生产。

( F )
5.总成本在长期内可以划分为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

( F )
1.设某厂商的需求函数为Q=6750-50P,总成本函数为TC=12 000+0.025Q2,求:(1)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和价格;(2)最大利润。

解:(1)由厂商的需求函数为Q=6750-50P
知P=135-0.02
TR=PQ=135Q-0.02Q2
所以 MR=(TR)′=135-0.04Q
由总成本函数为TC=12000+0.025Q2
知:MC=(TC)′=0.05Q
根据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MR=MC
得135-0.04Q=0.05Q
解之得Q=1500
代入P=135-0.02Q得P=105
(2)最大利润公式 TR-TC=135Q-0.02Q2 – 12000-0.025Q2
将Q=1500代入得
=135*1500-0.02*15002-0.025*15002
=202500-45000-12000-56250
=89250
最大利润为89250
假定张老板是某服装店的所有者,并亲自管理该服装店。

此外,如果张老板为其他商店当经理,则每年可得到收入80万元;如果张老板把自己拥有的资金借贷给他人的话,则每年可得到40万元的利息收入;如果张老板把自己的店铺租让给他人的话,则每年可得到30万元的租金收入。

现在,假如通过计算今年张老板经营服装店的利润为120万元,那么,你认为“张老板今年盈利为120万元”这句话是对的还是错的?
“张老板今年盈利120万元”这句话是错误的。

因为,在计算张老板的当年会计利润时,仅从总收益中扣除了显成本,而没有扣除隐成本。

经济学家认为,当张老板将自己的企业家才能、资金和店铺用于自己的服装店时,他至少向自己支付薪金80万元,利息收入40万元和租金收入30万元。

由此,正确的计算方法是:张老板今年的经济利润=120-80-40-30=-30万元。

也就是说,张老板经营的服装店不仅没有盈利,而且还亏损了30万元。

所以,以会计利润来计算,张老板盈利了120万元;而以经济利润来计算,张老板亏了30万元。

这也是一些企业的所有者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事实上已经亏损的情况,却还仍然误以为是盈利的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张老板目前的正确选择应该是放弃自己经营服装店,而是去其他的企业当经理,并将自己的资金和店铺租借出去,这样便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因为150万元>120万元)。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商店或工厂的小老板,他们的工作强度非常大,但所获得的收入却差强人意。

这些老板如能能够放弃目前的工作而去为别人打工,往往有可能获得更高的收入。

但他们却没有这样做,这并不能说明这些小老板违背了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即理性人的假设,只不过可能是因为这些小老板认为自己当老板所带来的满足感要大于为别人打工所获得的较高收入所带来的满足感,或者说,小老板们的行为选择是由他们的效用偏好所决定的。

当然,也不否认有另外一种可能的解释,也就是这些小老板可能由于信心不完全,他们根本不知道还有其他的工作机会可以获取比现在更高的收入?
市场结构理论
1. 如果在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上,AR小于SAC,但大于AVC,则厂商( B )。

a.亏损,立即停产; b. 亏损,但继续生产;
c. 亏损,生产或不生产都可以;
d. 获得正常利润,继续生产。

2.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应该是( C )。

a. SMC曲线上超过停止营业点的部分;
b. SMC曲线上超过收支相抵点的部分;
c. SMC曲线上停止营业点和超过停止营业点以上的部分;
d. SMC曲线上收支相抵点和超过收支相抵点以上的部分。

3.在厂商的停止营业点上,应该有( D )。

a. AR=AVC; b. 总亏损等于TFC; c. P=AVC ; d. 以上说法都对。

4.在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产量上必然有( D )。

a. MR=LMC≠SMC,其中MR=AR=P;
b. MR=LMC=SMC≠LAC,其中MR=AR=P;
c. MR=LMC=SMC=LAC≠SAC,其中MR=AR=P;
d. MR=LMC=SMC=LAC=SAC,其中MR=AR=P。

5.在MR=MC的均衡产量上,完全竞争企业( D )。

a. 必然得到最大利润;
b. 不可能亏损;
c. 必然获得最小的亏损;
d. 若有利润,则利润最大;若有亏损,则亏损最小。

1.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为:P=MR=MC=AR=d。

()
2.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可能出现亏损、利润为零和盈利三种情况。

(错)
3.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就是P≥AVC以上的平均成本曲线。

(错)
4.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时可能出现亏损、利润为零和盈利三种情况。

(错)
5.当市场价格小于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时,厂商一定会停止生产。

(对)
1.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在AVC<P<SAC时,愿意进行生产?
B。

理由是如此可以弥补一些沉没成本吧。

当然是亏损的,只是此时的亏损在弥补固定成本的同时还可以弥补一部分的可变成本,所以企业会继续生产。

当P=AVC时,是企业的停止营业点,此时,可变成本得不到任何弥补,再继续生产下去连可变成本都无法收回!
2.简述利润最大化原则。

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就是成本的最小化,因为利润=销售总金额-成本,成本越低,利润就越高,而且,利润的算法只能是算自己口袋里的钱有多少,才能算是自己赚的钱,如果钱正用于投资上,那份钱不能算,因为在自己的口袋,所以利润是放在口袋或银行或自己摸得着的钱才能算是利润,而只有事业的成本越低,自己的利润才会越高。

3.简述完全竞争市场特征。

1.已知某完全竞争行业中的单个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Q3-10Q2+100Q+1000。

试求该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1.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D )。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b.建造一座住宅;
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 d. a、b、c。

2.GDP不反映( C)。

a.卖掉以前拥有的住房时,付给房地产经纪商的佣金;b.新建但未销售的住房;
c.在游戏中赢得的100美元; d.向管道工维修管道支付的工资。

3.下列计入GDP的是( D )。

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汽车制造厂买进的10吨钢板;
c.购买的普通股票; 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的一笔贷款利息。

4.下面不属于总支出的是( B )。

a.政府支出; b.税收; c.净出口; d.投
资。

5.若C=4000亿美元,I=700亿美元,G=500亿美元,X=250亿美元,则GDP等于( A )a.5450亿美元; b.5200亿美元; c.4950亿美元; d.4700亿美元。

1.按收入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就是等于工资+利息+地租+利润。

()
2.收入法核算国民收入时,除了计入各种要素的报酬外,还要加上间接税和折旧。

()
3.国内生产总值核算采用的是国土原则,国民生产总值核算采用的是国民原则。

()
4.从理论上说,支出法核算的国民收入与收入法核算的国民收入是相等的。

()
5.按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把私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进口和出口加总起来。

()
1.简述主要的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有哪些?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核算GDP常用的是支出法和收入法。

这两种方法是分别从使用和生产的角度来计算同样的最终产品,所以,得出的结果(即GDP)在理论上是完全一样的。

(一)支出法:即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售价)来计量GDP。

即GDP=C+I+G+(X-M)。

(二)收入法:指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所有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来计量GDP。

即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1.设消费函数为C=100+0.8Y d,投资I=50,政府购买G=100,税收T=50+0.25Y,出口X=40,进口M=20+0.1Y。

(1)求均衡收入;(2)求净出口。

1)Y=C+I+G=100+0.8(Y-T+YR)+50+200=350+0.8(Y-250+62.5)=200+0.8Y Y=1000即均衡收入
2)
《求是》杂志刊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经济学博士许宪春的文章,他详细阐述了GDP 这一指标的局限性,列出其诸多“不能”。

首先,GDP不能全面地反映经济发展:不能充分地反映公共服务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的质量差异;不能准确地反映财富的增长;不能反映非市场性家务劳动。

其次,GDP不能全面地反映社会进步:不能充分地反映公共服务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不能反映就业状况;不能反映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合理;不能反映社会福利改善情况。

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在通常情况下,GDP是反映一国经济增长、经济规模、人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和价格总水平变化的一个基础性指标,因而是国际上普遍适用的考察国民经济发展变化的重要工具。

正确认识并合理使用这一指标,对于考察和评价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仅凭GDP这一指标来评价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并不能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
收入决定理论
1.在两部门经济中,收入在( C )时均衡下来。

a.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消费等于实际投资;c.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消费等于计划投资。

2. 在IS-LM模型中,如果经济处于中间区域,货币供给增加将( C )。

a. 增加收入,提高利率; b. 减少收入,提高利率;
c. 增加收入,降低利率;
d. 减少收入,降低利率。

3.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引起(A )。

A、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C、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4.假定货币供给不变,货币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的增加将导致投机需求( C )。

a. 增加; b. 不变; c. 减少; d. 不确定。

宏观
5.消费函数C=C0+cY d (C0>0,0<c<1)表明,平均消费倾向( A )。

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 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6.在IS-LM模型中,如果经济处于凯恩斯区域,投资增加将( D ) a. 增加收入,提高利率; b. 减少收入,提高利率;
c. 增加收入,降低利率;
d. 增加收入,利率不变。

7.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增加将引起GDP( C )a.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b.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c.减少,同时消费水平下降; d.减少,但消费水平提高。

8.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曲线( C )。

a. 右移10亿美元;
b. 左移10亿美元;
c. 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 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9.如果消费增加即消费曲线向上移动,这意味着消费者( C )。

a.由于减少收入而
减少储蓄; b.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增加;
c.由于增加收入而增加了储蓄;d.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减少。

10.假定其他因素既定不变,在凯恩斯陷阱中,货币供给增加时,( C )。

a. 利率
将上升;b. 利率将下降;c. 利率不变;d. 利率可能下降也可能上升。

1.乘数作用的大小要受到过剩生产能力大小的制约。

(对)
2.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

(对)
3.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都是递减的。

(对)
4.在两部门经济中,经济的均衡在储蓄与计划投资相等时得以实现。

(对)
5.绝对收入假说认为,一个暂时的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会引起消费的明显增加。

()
1.简述凯恩斯关于收入与消费的关系。

收入由消费和投资决定,消费又由消费倾向和收入决定,Y=C+I+G+..... Y=收入, C=消费, I=投资消费有两个部分, 第一是自发性消费, 即不受收入影响的消费第二是诱发性消费,受收入影响, 影响因素命名为"边际消费倾向" 即每增加一元收入, 消费增加多少总消费=自发性消费+边际消费倾向乘可支配收入(即收入减去税款) _ C=C+mpc * Yd
2.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动机。

货币需求三大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第一种动机的货币需求稳定,可事先预计;第一种动机的货币需求相对稳定,也可预计;第三种动机的货币需求不稳定,因为与人对未来货币的预期紧密相关,受心理预期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货币需求函数:Md=M1+M2=L1(Y)+L2(i)=L(Y,i)
1.在两部门经济中,消费函数C=100+0.7Y,投资函数I=200-3r,真实货币供给m=100,货币需求函数L=0.2Y-2r。

求:1)两部门经济中IS和LM曲线方程;2)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

答:(1)产品市场的均衡:Y=C+I 即Y=100+0.7Y+200-3r,化简得r=100-Y/10 (IS曲线)货币市场的均衡:Md=Ms 即0.2Y-2r=100,
r=Y/10-50 (LM曲线)
(2)联立IS、LM两方程,得Y=750, r=25
2.货币交易需求为L1=0.2Y,投机需求L2=2000-500r。

1)写出货币总需求函数。

2)当r=6,Y=10000亿美元时,货币需求量为多少?3)货币供给M=2500亿美元,Y=6000亿美元,可以满足投机性需求的货币是多少?
答:(1)货币总需求函数L=0.20Y+2000-500r
(2)10000*0.20+2000-500*6=1000亿元.
(3)L1=1200亿元可满足的投机性货币需求为2500-1200=1300亿元(2)因为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则MS=Md=L1+L2=0.2Y+2000-500i 把利率为6,收入为10000代入上式,得Ms=0.2*10000+2000-500*6=1000亿美元(3)Ms=2500=Md 又Y=6000,代入第一个公式则L1=1200 所以,L2=Ms-L1=1300,即投机性货币需求为1300亿美元
宏观经济政策
1.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A)的一种金融政策和措施。

a.货币供给和利率; b.货币需求与利率;
c.货币需求与供给; d.货币流通速度。

2.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的结果是( C )。

a.银行存款减少;b.市场利率上升;c.公众手里的货币增加; d.以上都不是。

3.西方国家中央银行最经常使用、最灵活有效的货币政策手段是( C )。

a.法定存款准备金率;b.再贴现率; c.公开市场业务;d.道义劝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