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纪录片《请投我一票》的符号学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析纪录片《请投我一票》的符号学意义

[摘要] 陈为军导演的纪录片《请投我一票》讲述了一个小学班级的班长选举的从始至终的故事。纪录片文本以其真实的再现形式和纪录的影像意义,以小学这个地点作为空间符号,三个小学生为主体,他们的同学为群体作为人物符号,建立起了整部影片的符号学系统。其意义的深刻和真实性使得其成为了一部成功的纪录片,而且入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长片的名单,其艺术魅力值得我们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更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 纪录片符号学民主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21.017

引子

由陈为军导演的纪录片《请投我一票》入围了

2008年第80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名单,并获得了英联邦国家最佳纪录片奖、全美广播电视文化成就奖、圣丹斯电影节世界纪录片奖等,成绩不凡。符号学告诉我们,现实不是既定的而是被建构的,它以其再现形式的表面自然性和真实性获得自己的权威,但它实际上是编码的产物。陈为军导演抓住了这个编码的主动权,运用各种符号性的表达完成影片的符号学意义的建构。纪录片文本的艺术魅力值得我们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更值得我们深思。根据皮尔士对符号的定义:“一个符号,或者说象征是某人用来从某一方面或关系上代表某物的某种东西。”那么这部影片通过讲述小学生选举究竟是代表了什么,代表了哪些意义。符号学是对各种符号以及它们作为文化意义运载工具的一般作用的一种研究或科学。本文试图应运符号学通过分析其空间和人物的设置来探讨本纪录片的价值

和意义。

一、空间的符号学设置

该纪录片的叙事空间主要有两大块,即学校和参选人的家里,其中主要是两个主人公罗雷和成成的家。

影片选择在一所小学进行拍摄。小学是人们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在这里小学生们初步接触民主、选举这样的词汇,对民主与投票的理解,在影片的开头对小学生们的提问便可知道他们对这些新鲜词汇的陌生。正如在影片中老师所说的一样:“民主选举,和以前不一样,很新鲜,很新奇。”而影片开头开学典礼上的升旗仪式和国歌的奏响也成为了这一切的开场曲,这一开场曲正是影片意义建立的大背景――新中国成

立后的选举民主情况。这一背景是影片所有符号意义建立的基础所在,而这也正是影片中选举结果诞生的最重要的原因。小学生们对于民主选举的理解,正像

在我国处于初级阶段的国情下,人们普遍对于民主的陌生一样。

主人公的家里是他们参与选举的策略诞生地。小选手对选举的陌生,和对参与民主选举的最简单基本的理解,基本都来源于他们的家庭。家庭成为了选举手段的诞生地,父母最亲的人成为了他们直接的人脉,以血缘为基础的家庭关系成为了影片中的主要关系,这也是对我国自古家国天下的价值观的特定写照。在这里所学到的策略直接影响了选举的表现和结果。在影片中成成的家长告诉他在罗雷表演完毕后他首先在台下起哄,带领同学们也在台下起哄,而这样的策略或是手段直接影响到了罗雷的投票结果,成为了有效的手段。这里的选举就直接和背后的关系联系了起来,家庭作为一个空间叙事元素正是选举这一行动的最关键的因素。

二、三大人物的符号学设置

影片的三个候选人分别是三个个性和家境迥异的孩子:罗雷、成成、许晓菲。罗雷已任两年班长,好打人,父母都是亲生,及父母在公安局工作。成成聪明、顽皮、权力欲强,继父,母亲在电视台工作。许晓菲胆小,不自信,父母离异,影片中没有出现父亲,母亲是学校老师。

从人物的性格和家庭背景可以分析看出罗雷是现实中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且以前是当权者,家庭背景,社会背景也占优势。初次竞选的他认为选举要靠实力,“不能控制他们,他们想投谁投谁”。在第一环节的展示中由于遭到了对手成成的起哄攻击,幼小的心灵遭到了一次在台上被众人嘲笑的打击,以至于他被迫想要退出,并告知同学们“我想退出”。这时父母提出邀请同学们游玩,在游玩的过程中展示自己以拉

票,结果正是“爸爸”所预料的,正如罗雷所说“以前不选我的现在说要选我”。他已完全忘记了当初的理念,是现实把这民主的美丽花朵摧残了,抑或是在它含苞待放时就夭折了?在最后都不忘强调中秋节快乐并送同学们礼物,在选举是贿选,在过程是父母的主意,不是有人说影片虽是小学生选举,实际上演了大人们的游戏。最终罗雷成功获选,影片导演借助主人公的身份和背景构筑了一个当权者的现实选举的神话。

成成是个权欲很强的挑战者,个性好胜,聪明且狡猾,拉票的过程中以票权交易为手段拉帮结派,勾结其中的竞争者以打败另一竞争者。简单的对话“你选我我让你当学习委员”,“当班长让你站你就站”,表现了他的极强的权力欲望。第一环节中使本就胆小的许晓菲在讲台上就落泪,这也成为在最后的环节中揭露其缺点的有力证据。在第二环节的展示中在台下起哄,

勾结对手打击对手的的伎俩让罗雷产生了想要退出的想法,使自己异常地激动。这些使我们不得不承认成成是个非常狡猾的竞争者。在罗雷邀请的游玩中,没有高兴,已经意识到这次游玩是一次有预谋的游玩。回来后面对选票结果,他也开始产生了“退出”的念头,本是个坚强的孩子,怎也承受不住这异样的打击?在第三环节中当被罗雷问到“你会投票给谁时?”被罗雷揭穿,最终败下阵来。影片导演运用这一系列的符号构建了一个权欲极强的挑战者的形象。

许晓菲本人个性就胆小,加之母亲说不会帮助她,让她自己去经历,按部就班参与选举,她成了这次竞选的一个没有竞争优势的选手,在竞选的第一环节就遭到了成成的攻击,也使自己对这次选举失去了信心。在母亲的帮助下,开始寻找对手的缺点。用成成的话说许晓菲缺点很少,虽是这样,也遭到了成成这个狡

猾的竞争者的攻击。导演引用许晓菲这样一个选手构建了一个普通大众参与选举的神话。

还是那句话,一群小孩演大人的游戏。其实又何尝不是呢?观察选票的每一次倾向与结果都是家长的主意。阿尔图塞认为:“任何文本都有双重结构。一是表面的文字结构,即“可见的话语”,如词语、概念、

句子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等。二是深层的无言结构,即“不可见的话语”,它们往往体现为文本中的各种“症侯”,如沉默、遗漏、空隙等。依据症候的阅读,就是要发掘文本深处隐含的甚至连作者本人都未必意识的东西,从其无意识的深处发觉文本的深沉内涵。影片中三个孩子已经不只是代表他们自己名字的三个孩子,他们分别构成了这次选举的三大符号,经过语句的构成,在影片中都生成了符号学层面的的意义,构建了选举的神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