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教案教学设计(6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教案设计
第1课《什么是机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分析,判断哪些物品属于机械。
2.能够通过对比,知道机械可以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
3.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4.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科学在不断发展。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机械。
【教学难点】
判断哪些物品属于机械。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每组钳子1把、细铁丝若干、筷子1双、扫把1把、螺丝刀1把、螺丝若干。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问:听到“机械”这个词,你首先想到了什么?
生自由回答,尽量表达自己的认识,师此时不必作出是非判
断。
2.活动:出示蔬菜,让两位学生上台把它弄成小片,一位用刀,另一位同学用手。
3.引导学生讨论:使用刀和不是用刀有什么不同?
4.师总结:像刀这种可以为人类带来方便的工具,我们就把它叫做“机械”。
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机械
1.课前,老师让你们以团队为单位收集了各种工具,请你们拿出来向大家展示一下,说说你们收集了哪几种工具?
2.团队内讨论:你们收集到的这些工具是机械吗?
3.出示P2图,它们是机械吗?为什么?
4.你觉得什么样的东西可以称为机械?
(二)说明机械的含义
1.出示机械的概念:
课件: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为机械。
2.再来看你们收集的工具,哪些是机械?
学生达成共识,明确以上出示的简单工具都是机械。
3.学生以团队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具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哪些部分在工作,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方便,并记录汇报。
机械名称工作部分带来的方便
(每团队1张表格,团队成员合作完成)
针、擀面杖、刀、小铲和叉属于简单机械中的斜面。
老虎钳、镊子、筷子、扫帚属于简单机械中的杠杆。
电钻的钻头属于斜面,内部传动是轮轴。
4.再来看机械的概念,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有些机械很简单,如钳子、刀、筷子等,它们属于简单机械;有些机械比较复杂,它们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这些复杂机械通常叫做机器。
5.几张机器的图片。
(课件展示)
(三)揭示机械的作用
1.活动:出示两根细铁丝,分别让两位学生将其拧断,一位学生使用钳子,另一位学生用手折。
2.请其他学生预测结果。
3.以团队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使用机械的对比性实验,体验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
讨论怎样使用机械才能降低工作难度,进一步揭示机械的作用。
4.团队成员合作,共同完成下列表格。
机械名称结果
起钉锤
开瓶器
筷子
压舌板
菜刀
钳子
5.师总结。
(1)用起钉锤拔钉子、用开瓶器撬瓶盖、用刀切菜、用钳子拧断铁丝主要反映机械省力的一面。
(2)用筷子吃饭、用压舌板观察口腔主要反映机械降低工作难度的一面。
有条件可适当拓展:生活中接触的各种物理装置,等等都包含有机器的成分,或者包含在广义的机械之中。
人们的生活都缺不了机械。
所以,毫不夸张的说,机械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础。
如果有人要说农业也是基础的话,也无可厚非,但是,机械在现代的社会来说,作为整个工业和工程的基础,可以毫不夸张的认为也是社会的支柱。
任何现代产业和工程领域都需要应用机械,就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各种机械了。
人们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西方最早的“机械”定义为建筑师Vitruvii 在其著作《建筑十书》中给出的定义为:“机械是把木材结合起来的装置,主要对于搬运重物发挥效力。
”1724年莱比锡机械师Leopold给出的定义为:“机械或工具是一种人造设备,用它来
产生有利的运动;同时在不能用其他方法节省时间和力量的地方,它能做到节省。
”
(四)介绍古代机械
1.教师出示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讲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
讲解: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知道利用石斧、石锯、石镰、弓箭等作为生产和狩猎的工具,利用独木舟作为水上交通工具。
这些工具的使用就含有简单机械的原理。
2.启发学生分析古代工具是如何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感受先人的智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用具的哪些部位的“工作”使人们省力?
骨针、箭、石锯、石斧、石镰——斜面
独木舟则包含斜面和杠杆的原理,尖而上翘的船头属于斜面,划水的浆属于杠杆。
3.欣赏一组中古代机械:
(1)旧石器时代的砍砸器、刮削器和尖状器(40——50万年前)
(2)新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石锄(距今1.2万年——距今4000年)
(3)耧车(播种工具,汉代)
(4)翻车(灌溉工具,东汉)
(5)指南车(东汉改进)
(6)铜车马(秦代)
(7)郑和下西洋的船
(8)明清代纺织提花机
4.师总结。
三、拓展延伸:
1.回忆家里用过哪些机械?
2.在使用过的机械中,哪些是简单机械,哪些是复杂机械?
3.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调查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属于简单机械,它们怎样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2.怎样移动重物
机械作用:省力或降低工作难度
机械分类: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2课《怎样移动重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根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2.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的、能够提升重物的简单机械;知道杠杆的作用:省力、方便、平衡。
3.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教学重点】
探究杠杆的功能。
【教学难点】
认识杠杆省力的原理。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螺丝刀、一根比较结实且长的木棍、支撑用的木墩。
学生材料:每组杠杆尺1把、铁架台1个、钩码1盒、弹簧秤1个,铅笔、硬币、尺子等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工具实物或图片若干(剪刀、钳子、镊子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1.谈话:老师需要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把讲台(或其他重物)抬高,你们能想出几种方法?
2.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3.教师让几名学生尝试将讲台抬高,让他们体会抬讲台的感受和体验。
4.讲台很重抬起来很费劲,其实我们可以不费那么大力气用一人就可以轻轻松松将讲台抬高,但我们必须借助一根棍子。
谁能做的到?
5.学生讨论、实验,操作演示后揭示:这种用来撬开或者
提升物体的工具叫杠杆,是人们最早使用的最为简单的机械之一。
相传古埃及人就是用这种“棒”搬动巨石,建造了金字塔。
6.谈话:这些“棍”、“棒”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能撬动讲台的装置——杠杆。
二、认识杠杆的结构,探究杠杆的功能
1.谈话: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所以要构成一个杠杆,必须有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
2.教师画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等。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常用字母O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常用F1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常用F2表示)。
动力作用点:施加动力的点。
阻力作用点:承受阻力的点。
3.游戏实践:
(1)利用平衡尺和支架组成一个杠杆,学生自己设计怎样使杠杆平衡。
(2)比一比谁找出平衡的方法多。
(3)讨论:为什么两边的钩码数量不同而杠杆也会平衡?这个现象说明什么?
4.提出问题:杠杆为什么能够省力?支点、力点、重点三者之间的距离远近是如何影响搬动物体所用力气的大小的呢?
5.分组实验要求。
(1)要求每个小组有一把尺子、一块橡皮和一些钩码。
(2)把橡皮作为支点放在尺子的中间刻度下方。
(3)在尺子两端各放一个钩码,观察发现了什么。
(4)指导学生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5)预测:如果在尺子一端再加一个钩码,会发生什么?
(6)做测试,并记录结果。
(7)找出一种方法,在尺子的一端放两个钩码而使尺子仍然保持平衡,实验并记录他们的答案。
(8)在尺子两端放数量不等的钩码,寻找到多种使尺子平衡的方法。
6.分析讨论实验数据。
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收获?
7.讨论:
(1)杠杆是否都省力?
(2)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作简单示意图表示。
)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认一认大家带来的工具,你知道是怎么使用的吗?
2.说说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生活中有哪些省力的杠杆?(剪刀.起钉锤.开瓶器.撬
棒.老虎钳.手推车.园艺剪刀等。
)
(2)生活中用到哪些费力的杠杆?为什么费力还要用它?(费力的杠杆有镊子.钓鱼杆等,虽然使用它们费力但可以使操作变得更方便。
)
【板书设计】
2.怎样移动重物
省力的杠杆:剪刀、起钉锤、开瓶器、撬棒、老虎钳
费力的杠杆:镊子、钓鱼竿、铁锹、扫帚
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跷跷板、天平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3课《斜坡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斜面也是简单机械,了解它就是一面斜坡。
2.能够就斜面角度的大小与用力关系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观察记录,揭示规律。
3.知道斜面的角度影响拉力的大小,角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小。
4.知道螺旋是斜面的一种变形。
5.能发现身边一些利用斜面省力的事例。
【教学重点】
知道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教学难点】
发现坡度越小的斜面越省力。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每组小车1辆、斜坡1个、钩码1盒、测力计1个、卷有斜面三角形的铅笔1支、实验表格1张,每组螺丝钉、开酒器、剪刀等具有斜面的实物若干。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观察图片:搬自行车上台阶、把重物搬上卡车都是较困难的事,你有好的解决方法吗?
2.交流,比较:哪一种方法搬运起来更容易些呢?
3.小结:利用斜坡搬运工作会简单许多。
斜坡就是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斜坡将自行车推到高处就不是很困难了。
(板书课题)
二、观察斜面,分析斜面要素
1.出示斜坡垫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交流、归纳总结:都可以将物体提升到一个高度;都具有一个倾斜面。
3.揭示:像斜坡垫这样的斜坡或倾斜面叫斜面。
4.讨论:影响斜面坡度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来调整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