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醴陵市两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醴陵市两校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为什么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是内在的、不可避免的?这是因为,现在普遍应用的科学之技术,都来自数理科学。
数理科学的机械自然观与自然本身是有冲突的。
科学及其技术的力量越强大,冲突越激烈。
数理科学的代表是牛顿的经典物理学,它建立在机械论、决定论、还原论的世界图景之上。
牛顿时代有种说法,“上帝是一个钟表匠”,整个宇宙被看成一架机器,由一系列机械连接的构件组合而成,它是物质的,没有内在生命,这是机械论;这架机器可以分离、拆卸,也可以重新安装、重新组合,这是还原论;只要掌握每一个部件的细节,就可以对整个机械的运行做完全确定性的计算和预期,这是决定论。
按照这种机械自然观的世界图景,整部宇宙机器的运行遵循既定的、统一的物理规律;这些规律能够被人获知,写成数学方程;这些方程可以计算。
数理科学试图通过计算,对大自然进行准确的分析和预言。
进而,通过其技术,直接对自然进行干预。
于是,大自然成为人类研究、分析、计算、控制、改造、重构的对象。
大自然失去了其曾经的主体地位,变成了纯粹的客体,人类则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权力对自然进行控制和改造。
在工业文明的社会结构中,整个社会都把资本增值作为最高目标和最高行为准则,人类通过科学对自然的改造也不例外。
数理科学不仅为工业文明的意识形态提供支持(机械自然观、人类中心主义、社会进步观等),还提供有助于资本流通、增值的技术。
反过来,社会也对这样的科学和技术予以支持,使得其获得更多的资源,从而加强了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
数理科学的实际操作方式是:从自然之中切割出一个局部,忽略这个局部与其他部分之间的关联,建立理想化模型,再用数学方程来描述这个局部,此所谓科学规律。
美国科学哲学家约瑟夫·劳斯认为,科学是一种地方性知识,实验室中的地方性知识。
人们把基于实验室的科学技术强行应用于大自然(“大自然的实验室化”),必然要对自然的整体性造成破坏。
大自然也不会甘于“被”的命运,在整体上不会服从人类从局部自然中获得的规律。
人类行为在长时段导致的后果,就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
一项科学的技术在应用之初,它的好处是当下可见的。
而其负面效应则很难马上就被人知晓。
原因大致如下:有时候,负面效应要很长时间之后才能被人认识到;有时候,负面效应是分散的,并不集中表现为单一的效应,难以找到责任者;还有很多时候,负面效应的承担者与正面效应的享受者不是同一个人群,比如享受者是城市白领,承担者在生产第一线;
更有很多时候,负面效应的承担者并非人类,而是自然环境,它不会说话;还有一种可能,承担者尚未出生,因为其影响在很久以后。
由于负面效应显现的迟滞性,它一旦显现,就已经晚了。
并且,一经显现,就不可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数理科学把整个宇宙看成一架机器,认为它由一系列机械连接的构件组合而成,它是物质的,没有内在生命。
B.我们现在普遍应用的科学技术都来自数理科学,牛顿的经典物理学就是数理科学的代表。
C.数理科学强调用准确的分析和精确的计算来对大自然进行研究、分析、计算、控制、改造、重构,从而避免产生负面效应,为人类造福。
D.推广数理科学及其技术,其负面效应的显现具有迟滞性,但是它一旦显现,就会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不可逆转。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是内在的、不可避免的,但这个负面效应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而得到彻底解决。
B.“上帝是个钟表匠”的命题是错误的,是对万能的上帝的亵渎;上帝一定能引导人类用科学技术解决推广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效应。
C.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成果辉煌,满足了人们的需求,生活越来越好。
以后,随着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其负面效应也会日渐消亡。
D.人类必须对已经运行了300年的工业文明进行彻底批判,对科学及其技术的内在属性有清醒的认识,才有可能走上生态文明的道路。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自然成为科学技术研究、分析、计算、控制、改造、重构的对象,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权力对自然进行控制与改造。
这是数理科学的机械自然观的观点。
B.文章中作者从分析数理科学的实际操作方式入手,指出数理科学不仅为工业文明的意识形态提供支持,还提供有助于资本流通、增值的技术,从而加强了对自然的控制与改造。
C.作者认为科学是一种实验室中的地方性知识,人们把基于实验室的科学技术强行应用于大自然,必然要对自然的整体性进行破坏,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
D.文章最后一段分析科学技术应用其负面现象在应用之初很难被发现的五点原因,表明科学技术应用产生的负面效应正在危害而且将会越来越严重地危害自然与人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鉴赏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专给大宅门送果子。
他的果子的好处,第一是得四时之先。
市上还没有见这种果子,他的篮子里已经有了。
第二是都很大,很香甜,很好看。
果子全都从他手里过过,有疤的、挤筐、变色、过小的都剔下来。
他的果子有些是直接到产地采办来的,是“树熟”——不是在米糠里闷熟了的。
他出去买果子比卖果子的时间要多得多。
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什么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和园主打多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
——别的卖果子的下不了这样的功夫,也不知道这些路道。
到处走,能看很多好景致,知道各地乡风,可资谈助,对身体也好。
他很少得病,就是因为路走得多。
立春前后,卖青萝卜。
“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
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
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
端午前后,批杷。
夏天卖瓜。
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
卖马牙枣、卖葡萄。
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子”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
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
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
他还卖佛手、香橼。
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这年是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
两个儿子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叶三有点生气了:“嫌我给你们丢人?两位大布店的‘先生’,有个卖果子的老爹,不好看?”儿子连忙解释:“不是的。
你老人家岁数大了,老在外面跑,风里雨里,水路旱路,做儿子的心里不安。
”“我跑惯了,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
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又说,“你们也不用给我做什么寿。
你们要是有孝心,把四太爷送我的画拿出去裱了,再给我打一口寿材。
”这里有一种风俗,早早把寿材准备下了,为的讨个吉利:添福添寿。
儿子依了他。
叶三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给季匋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他一来就是半天,给季匋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绿、抻纸。
季匋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大气都不出。
看到精彩处,情不自禁地深吸一口气,小声惊呼。
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匋民的得意之笔。
季匋民从不当众作画,对叶三可例外,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
季匋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好在哪里?”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季匋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叶三说:“紫藤里有风。
”“唔!你怎么知道?”“花是乱的。
”“对
极了!”季匋民提笔题了两句诗: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
季匋民画了一张小品,老鼠上灯台。
叶三说:“这是一只小老鼠。
”“何以见得?”“老鼠把尾巴卷在灯台柱上,它很顽皮。
”“对!”季匋民最爱画荷花。
他画的都是墨荷。
他佩服大家李复堂,但是画风和复堂不似。
李画多凝重,季匋民飘逸。
李画多用中锋,季匋民微用侧笔。
李复堂有时水墨淋漓,粗头乱服,意在笔先;季匋民没有那样的恣悍,他的画是大写意,但总是笔意俱到,收拾得很干净,而且笔致疏朗,善于利用空白。
他的墨荷参用了张大千,但更为舒展。
他画的荷叶不勾筋,荷梗不点刺,且喜作长幅,荷梗甚长,一笔到底。
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匋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
问叶三:“如何?”叶三说:“四大爷,你这画不对,‘红花莲子白花藕’。
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是吗?我头一回听见!”季匋民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
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
有时季匋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
”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
”“不卖?”“一张也不卖!”
他把季匋民送他的画都放在他的寿材里。
十多年过去了,季匋民死了。
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了,但是四季八节,他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匋民坟上供一供。
季匋民死后,画价大增。
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匋民的画,都是精品。
很多人想买,叶三说:“不卖。
”有一天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叫“辻听涛”。
一问,是日本人。
辻听涛说他是专程来看叶三收藏的季匋民的画的。
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辻听涛用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不停地赞叹:“喔!真好!真是神品!”辻听涛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
叶三说:“不卖。
”辻听涛怅然而去。
叶三死了,他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匋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塑造的叶三,为人勤快、诚实守信、阅历丰富,对绘画艺术有热情。
如果不卖果子,而当一个画家,也一定会很出色。
B.“紫藤有风”,“花是乱的”一段,汪曾祺借助白描语言的神力,让一个果贩与一个鉴赏家的形象精致地叠合在一起,可谓神来之笔。
C. 从情节和结构来看,很难在作品中找到一般小说那种清晰的线索,强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甚至很难概括出一个故事梗概,颇有“散文”的特征。
D. 小说语言独具特色:准确、干净、不失华丽,大量使用短句,使语言凝练又明快活泼,形成汪曾祺独到的文风。
E.季陶民“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半斤水果”,这看似闲笔,实则表现出季陶民旷达超脱且率性脾气。
5、请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叶三的性格特点。
(4分)
6、小说结尾写叶三的儿子将画装在棺材里埋了,作者的安排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王晞,字叔朗。
幼而孝谨,淹雅有器度,好学不倦,美容仪,有风则。
遨游巩洛,悦其山水,浩然有终焉之志。
及西魏将独孤信入洛署为开府记室晞称先被犬伤困笃不起齐神武访朝廷子弟忠孝谨密者令与诸子游晞随神武到晋阳,补中外府功曹参军带常山公演友。
复录尚书事,新除官者必诣王谢职,去必辞。
晞言于王曰:“受爵天朝,拜恩私第,自古以王为干纪。
朝廷文武,出入辞谢,宜一约绝。
”王纳焉。
及帝崩,济南嗣立。
王谓晞曰:“一人垂拱
..,吾曹亦保优闲。
”晞曰:“如圣德幼冲,未堪多难,而使他姓出纳诏命,必权有所归。
”王默然思
念,久之曰:“何以处我?”晞曰:“周公抱成王朝诸侯,摄政
..七年,然后复子明辟,幸有故
事,惟殿下虑之。
”王不答。
是时诸王公将校四方岳牧表陈符命。
乾明元年八月,昭帝践祚
..,诏晞曰:“何为自同外客,略不可见。
自今假非局司,但有所怀,随宜作一牒,候少隙即径进也。
”帝欲以晞为侍中,苦辞不受。
孝昭崩,哀慕殆不自胜,因以赢败。
武成本忿其儒缓,由是弥嫌之,因奏事大被诃叱,而雅步晏然。
性闲淡寡欲,虽王事鞅掌,而雅操不移。
在并州,
虽戎马填闾,未尝以世务为累。
良辰美景,啸咏遨游,登临山水,以谈讌
..为事,人士谓之物外司马。
齐亡,周武以晞为仪同大将军、太子谏议大夫。
隋开皇元年,卒于洛阳,年七十一。
赠仪同三司、曹州刺史。
(选自《北齐书·卷三十一》,有删改)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西魏将独孤信入洛/署为开府记室/晞称先被犬伤困/笃不起齐/神武访朝廷子弟/忠孝谨密者令与诸子游/
B.及西魏将独孤信入/洛署为开府/记室晞称/先被犬伤困笃不起齐/神武访朝廷子弟/忠孝谨密者令与诸子游/
C.及西魏将独孤信入洛/署为开府记室/晞称先被犬伤/困笃不起/齐神武访朝廷子弟忠孝谨密者/令与诸子游/
D.及西魏将独孤信入/洛署为开府/记室晞称先被犬伤/困笃不起/齐神武访朝廷子弟忠孝谨密者/令与诸子游/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垂拱,垂衣拱手,言不亲理事务,后多用以颂扬帝王无为而治。
B.摄政,指古代君主年幼不能亲自处理政事,由其亲族暂代君主处理国政。
C.践祚,指帝王即位,古代类似的用语现象有很多,如践阼、践极、践统。
D.谈讌,讌通“宴”,宴会之意,指好友们一起高谈阔论后再饮酒行乐的状态。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晞好学不倦,雅有风范。
他自幼孝谨,且学识渊博、器度高雅,曾在巩洛两地游玩,很喜欢那里的山水风光,还在那里隐居多年。
B.王晞见解独特,敢于表达。
王晞在担任常山王近臣时时常提醒常山王,当看到朝廷官员被任官或辞官都去拜访常山王时,提醒他这是犯忌,应该拒绝拜访者。
C.王晞哀慕孝昭帝,惹恼新帝。
王晞因孝昭帝驾崩,哀伤过度而身体柔弱,新即位的武成帝就更加嫌弃他,每每上奏时他都被呵斥,但他依然步履舒缓、心态安逸。
D.王晞喜爱山水,超脱尘世。
虽然国家大事十分繁忙,但王晞不被事务所累,从没改变过自己高尚的操守,经常以欢饮畅谈为职务,人们称他为超脱世事之外的司马。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受爵天朝,拜恩私第,自古以为干纪。
朝廷文武,出入辞谢,宜一约绝。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今假非局司,但有所怀,随宜作一牒,候少隙即径进也。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问题。
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注:1.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2.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
3、《晋书·张华传》:“斗牛之间,常有紫气。
豫章雷焕掘狱基,入地四丈余,得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是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
”
11.下列对诗歌内容情感及艺术特色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直起直落,抒写自如。
写出作者卧病在家,社会交往甚少,自不免孤零寂寞之感;偏偏这时又传来了友人因贬谪而远行的消息,那更是惆怅倍增。
B.第四句写作者想象送别情景:友人去远了,而江边垂柳,临风依依,惜别之情,似无穷尽,历时既久而难以逝去。
C.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对仗,但这首诗的第二联对偶却不工致,说明作者过于看重达意抒情,因而格律上出现了明显不足。
D.“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既暗点友人的贬谪,交代其行踪,更是以孙楚、屈原的身世遭遇,喻友人才学之高超,仕途之坎坷,以及世道之不平,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
和惋惜。
E.结尾用典,作者在此用龙泉剑被埋没的故事,表现自身的怀才不遇,同时也发展了上联的思想:龙泉剑终于被有识之士发现,重见光明,那么自己也终将再得起用,暗含了对个人美好未来的热切期望。
12.首联中“嗟”字用得极好,请结合全诗分析,“嗟”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在《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固守而不丢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落花有情自比,表现了诗人虽前途不顺也不忘报国的情怀。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材料一: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历史机遇,河北易县找准发展定位,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把旅游业作为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来抓。
在对村容村貌进行改造提升的过程中,易县立足村情,着重体现了太行民居风情,保留了石碾、栅栏等乡土元素,展现出淳朴、浓郁的乡土风情。
同时引导当地群众根据旱地多、有沙性的特点,种植了油葵、速生油菜等经济类花卉景观作物,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吸引了大批游客赏花拍照。
为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易县积极推广“旅游十扶贫”模式,把特色扶贫产业发展成特色旅游项目,形成了四种旅游扶贫业态:通过建立旅游扶贫试点村,贫困群众可以自己开办采摘园、农家乐,可以在“家门口”的园区、商户里打工,可以制作、销售农家特色旅游产品,还可以加入旅游扶贫合作社,以资金、人力、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旅游产业获取分红。
(选自“中国财经时报网”,有删改)材料二:2002年,江西赣州瑞金市规划开发脐橙基地,鼓励引导农户种植脐橙。
几年后,单家独户零散经营的局限性显露:资金少、无技术、无销路、风险大。
瑞金市高度重视,市里积极引导果农建立16家脐橙合作社,全面推广应用生物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实施农资供应、技术培训、管理技术、开拓市场、果品销售“五统一”,同时引进脐橙加工企业,兴建大型保鲜库和分级包装车间,帮助果农包装销售,仅此一项每公斤可增收0.8元。
由“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增强了果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瑞金只是赣州的一个缩影。
赣州市积极发挥产业发展对脱贫增收的带动作用,2015年,全市脐橙种植面积157万亩,脐橙产量128万吨,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国的市场营销体系,脐橙产业总产值达105亿元,70万果农增收致富,100万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得到解决。
如今,漫山遍野的脐橙已成为赣州百姓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贫困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仅表现在物质层面,而且表现在精神、能力等层面,背后的致贫原因更是纷繁复杂。
从这个角度看,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从经济维度出发进行政策设计,可能会“治标不治本”,难以确保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
因此,应从单一经济维度的扶贫政策转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维度有效衔接的系统扶贫政策。
一方面,要对贫困地区的社会发展、文化习俗、生态环境等给予高度关注,有序推进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同步改善;另一方面,应将营养健康、教育、医疗、就业等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机有序串联起来,更加注重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让贫困地区实现彻底脱贫。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材料四: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落实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一些地方形式主义比较严重。
驻村干部“走读式”“挂名式”帮扶,聪明才智没放在踏实帮贫困群众勤劳致富上,却花在怎么通过“巧算”收入账把贫困群众“算脱贫”。
作为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地方政府不认真想办法、出实招帮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却为完成任务搞“数字脱贫”。
一些扶贫主体功利主义严重。
比如,在贫困地区投资兴业的一些企业,以扶贫为名要优惠、要政策扶持,实际上却“扶富不扶贫”,还往脸上贴“扶贫济困模范”“社会责任楷模”的标签。
抢摘贫困帽凸显政绩的冲动在一些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西部某深度贫困县,目前贫困发生率依然高达30%,却提出今年要“摘帽”。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介绍了河北易县的旅游扶贫战略,当地的贫困群众可以自己开办农家乐,也可以在园区、商户打工,可以制作、销售农家特色旅游产品等。
B.材料二主要介绍江西赣州市通过种植脐橙脱贫,文段列举了一系列具体数字说明种植脐橙脱贫增收的可行性。
C.材料三比较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文段首先分析了造成贫困户贫困的具体原因,然后分析如何做才能达到系统扶贫。
D.材料四是一段评论性文字,主要从扶贫主体的角度讨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很强的现实性。
1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来源不同,讲了不同地区扶贫工作的内容,意在说明我国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扶贫。
B.河北易县在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战略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着重体现太行民居风情,是精准扶贫的优秀例子。
C.材料二告诉我们,江西赣州的百姓要想致富,只有跟从政府的引导,种植脐橙,加入脐橙合作社。
D.材料三表明,如果只从经济角度出发设计扶贫政策,可能会导致不能从根本上确保扶贫效果的可持续性。
E.材料四提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指出抢摘贫困帽子的问题最为严重。
16.你认为我国目前“精准扶贫”还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请结合材料三、四谈谈你的看法。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