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6课 六一居士传 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6 六一居士传
1 温馨晨读 2 自主积累 3 合作探究 4 文本拓展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温馨晨读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哲思品悟
微笑的力量
大笑虽然荡气回肠,但心脏不好的人不宜行之;狂笑亦可放浪形骸,无拘无
束,但其结果往往走向歇斯底里,使人分不清是笑还是哭;冷笑让人身上疙瘩顿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人,自称庐陵人,因吉州原 属庐陵郡。天圣进士。卒谥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成就斐然, 三苏、王安石、曾巩都曾是他的学生,受其提拔。著有《欧阳文 忠集》。
写作背景
熙宁三年(61岁),作者由青州知州改为蔡州知州后,自号六一居士,作此 文以明志。春蚕丝尽,蜡泪将干,作者把毕生的精力献给宋王朝,该到休息的 时候了。况且,在宦海沉浮中,几度贬官,历尽坎坷, 所以作者在文章中便一 再流露出急于归隐退出官场的愿望,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辞官归隐后的愉悦 之情。
重点突破
一、文章第一段自叙其更名的因由,叙述平静;最后一段论“三宜去”,议论 中抒情。这两段文字仅占全文四分之一;而以四分之三的篇幅设为客主问答。 这种构局可谓精心结撰。作者为什么要在一篇小文中采用这种形式呢? 提示 试想,这一大段中包含的内容,如果不用客主问答的特殊形式而改用直 接议论抒情,该多么板滞沉闷!用了这种形式,使文情顿生波澜,起伏荡漾, 变板滞为活泼多姿,化沉闷为轻松游走,借问答而层层推进。所谓“举重若 轻”“娓娓而道”的风调,不全赖此客主问答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吗?“太山在 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那一段精彩的答词,连用四句形象化的描绘以写 其悠然自适的专注之情,文势多么酣畅开扬!“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 ‘置之,区区不足较也’”,把一场内容严肃的对话结束得多么轻松活脱!
学习目标
走近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2.写作背景 秦末,“天下苦秦久矣”,民心思变,公元前209年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 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 孙为“楚怀王”,作为反秦势力的首领。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 力军刘邦、项羽兵分南北两路,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 之”。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 言要同刘邦开战。公元前206年12月,项羽在新丰鸿门举行了一个藏有杀机 的宴会。课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怎样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
的冰雪世界充满灵气!
古人对微笑的追求是笑不露齿,那是我们在杨柳青的仕女图上经常见到 的韵致;外国人微笑的经典是蒙娜丽莎永远的微笑,她让命途多舛的达·芬奇 得到了美的永恒。
微笑是大男人自信修养的内涵,微笑是小女子知书达礼的外现。男人微 笑时往往体现出一种风雅、一种气质,女人微笑时每每流露着一种妩媚、一 种甜美。
母篇 —— 一生的呵护 自记事以来,母亲就给我无限的疼爱。叶落时,提醒我多穿衣;蝉鸣时, 为我准备冰镇的绿豆汤;生病时,为我看病买药;考砸了,给我安慰鼓励。 还记得,当我和妹妹把早已准备好的生日礼物送给你时,你埋怨道:“浪 费钱,买什么礼物啊!”其实我知道,有时你也会捧着礼物偷笑。于是,我心 中像灌满了蜜,甜蜜蜜的。 妈妈,我想对你说: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因为我的快乐都是你给的。
二、作者说明“六一”自号时运用了什么形式?有何作用?“六一”包括哪些? 提示 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引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客人的问语正是读者想知道 的,吸引读者读下去。居士的回答体现了居士高雅的生活情趣,所谓“六一” 即一万卷藏书、一千卷金石遗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再加上一老 翁 —— 作者自己,凑足了“六个一”。诙谐的语言中隐隐透着作者的自傲。
基础梳理
1.通假字 (1)聊以志吾之乐尔 通 “_耳__”___,_罢__了___。 (2)累于此者既佚矣 通 “_逸__”___,_安__逸___。
2.一词多义
以吾一翁 把,介词 (1)以乃以难彊之筋骸 凭、用,介词
聊以志吾词 (2)之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无实义,定语后置的标志
14 鸿门宴
学习目标
走近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1.(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2)掌握“举”“谢”等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了解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2.掌握在斗争中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 3.了解司马迁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其政治、军 事生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自主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作者视窗
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欧阳修 幼年丧父,家贫力学;仕途多舛,不坠其志。倡导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开创一代“诗话之体”文风。主张“文以明道”,力倡“简洁流畅”。他的 《醉翁亭记》流传千古,妇孺皆知;他的门下学徒多有巨擘,无人匹敌。他的 作品,婉曲纡徐,情韵绵邈,以“六一风神”绝称于世。论古文者,向有“韩 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之喻。欧阳修的散文,确乎如沦漪层层,波 澜荡漾;虽多唱叹,出以曼声,不为狂涛海啸;然疏淡安详之中,又非止水如 镜,而是时有微风飘忽,吹皱一池春水。 毫无疑义,欧阳修是北宋中期当之无愧的文坛宗师。
合作探究
文本助读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欧阳修这篇自传文,通过对自己更名“六一居士”的陈述,对理想中 “六一”之乐的描绘,表达自己对归老后闲适安逸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作 者“三宜归去”的理想。
结构图示
更名原因: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六一居士传六一之乐:五问五答 感慨无限
退隐理由:三宜归去 闲适安逸
学习目标
走近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1.连线作者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著名 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继父职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 后发愤著书,著成《史记》流传后世。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了我国上自黄帝,下至汉武 帝太初年间,大约3000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 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 表记历史上重大事件,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 用,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和补充而形成严谨完整的体系,完成了新型 历史著作体制——“纪传体”的创造,从而达到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 一家之言”的目的。《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还具有很高的文学 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一日天子恻然哀之 代“我”,第一人称代词
3.词类活用 (1)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使动用法,使……劳累。 (2)使吾形不病而已悴: 名词作动词,生病。 (3)累于彼者已劳矣: 形容词作动词,拖累。
4.文言句式 (1)六一,何谓也: 宾语前置句,应为“六一,谓何也”。 (2)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也,判断句。 (3)方其得意于五物也:状语后置句,“于五物”应在“得意”前。 (4)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状语后置句,“于洞庭之野”应在“响九奏”之前。 (5)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定语后置句,应为“为吾累之世事者”。 (6)此吾之所以志也: ……也,判断句。
2.语言既平易晓畅又形象深刻。如作者写他陶醉于五种物品之时说:“太 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 未足喻其乐且适也。”这个比喻既代指自然界的各种声响,又代指社会官场的 嘈杂事务,真是奇妙之喻!作者能对它置之不顾,深刻地说明了他对五种物品 的乐而不倦和专心致志。
四、作者提出了哪几条隐退的理由?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提示 (1)作者提出了三条隐退的理由:①“老而休”,是必然规律;②“讫无 称”,表面上谦虚,骨子里是牢骚,是对“受侮于群小”的不满;③“贪过分 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是儒者功成身退、知足常乐思想的必然 结果。 (2)反映了欧阳修晚年厌倦官场生活,想归隐的思想,有其豁达开朗、淡泊明志 的一面,也有其明哲保身、远身以避祸的一面。
文本拓展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技法赏析
1.传记形式别具一格。它并没有像一般传记那样,具体叙述自己一生的主 要经历,而是由自己晚年更名六一居士的由来说到自己的乐趣,又说到自己渴 望退休的心情及对现实生活的厌倦。由于文章采用了汉赋的主客问答方式,所 以便于逐层推进地阐述这种思想和情趣,而且也使行文跌宕起伏、情感真切。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宋·范仲淹 赏读:在朝中身居高位时,就忧念他们的百姓,身处僻远的江湖时,就忧 念他们的国君。赞扬古仁人在任何处境中都能以天下为己任,而不以个人 得失为念的博大胸襟和无私精神。 4.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 赏读:我只知道在沙场为国家战死,何须用马革裹尸还葬!
妹篇 —— 伞下的故事 我们是人人羡慕的双胞胎姐妹,我不知道我们之间有没有人们常说的心灵 感应。但我知道,当她快乐时,我也会大笑;当她难过时,我也会伤心。 窗外正下着小雨,我苦想着该怎么回家。此时,一把伞却悄悄地举到了我 头顶。我以为你不会理我,我以为你还在生我的气。你却笑嘻嘻地开口:“姐, 还不回家吗?”于是两个人挤在一把小伞下回家。 回到家,看着一个人的左膀,一个人的右臂,湿淋淋的,我们会心地笑了 笑,爸妈也放心地笑了。 妹妹,我想对你说: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因为我的快乐都是你给的。 风儿没有家,到处流浪。云儿没有家,满天晃荡。我有个快乐的四口之家, 所以,我不流浪,也不晃荡。 孟子问:“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我回答:“不若与家人乐。”
写作迁移
角度 快乐观 题目:每个人对快乐的理解都不一样,你的快乐观又是什么呢? 示例
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因为我的快乐都是你给的……
父篇 —— 记忆里的背影 长得再大,我总记得儿时那个遮风挡雨的背影,它是那样强健有力,深深 地留在了我的内心最深处…… 多少个深夜,当我即将被冻醒时,门口的风铃总会及时响起,这时,那个 熟悉的身影就出现在床前。当时天真的我还以为是夜里的天使帮我把掉落的被 子捡起来再盖到我身上。直到那夜,我被刺骨的寒风给冻醒。正要起身,便听 见门口传来一阵熟悉的脚步声,风铃的响声告诉我有人进来了。我翻了个身, 假装熟睡。他轻轻走到我床边,再次为我拾起掉落的被子,轻盖在我身上。我 这才知道每天晚上都会出现的天使原来是他。 爸爸,我想对你说: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因为我的快乐都是你给的。
女人们总爱花大把的钱去美容院,却不知微笑是不用花钱却有神奇功效 的美容妙方,它会让你青春常驻,美若飞燕;男人们总爱屏神敛气,皱着眉 头去赚钱,殊不知微笑会帮你打开情商的通道,赢得诸多的商机,君不见, 各大酒店、豪华商场,微笑服务已成为他们的经商秘笈。
佳句咀华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 赏读: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岂能因为有祸患而逃 避,有幸福就争抢呢?诗句表现了林则徐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 得失的高尚情怀。 2.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赏读:宁愿在枝头含着芳香死去,也不为凛冽的北风所吹落。诗人借菊 咏怀,抒发坚守节操,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三、作者“乐”在何处?“世事之累”又表现在哪里? 提示 (1)作者乐在两个方面:①“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专 心至极,不受任何外物干扰。②“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 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真可以说专心致志,其乐无穷。(2)世事之累表现在 “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 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表明世事令他烦忧,希望脱身于世俗杂务,回归自 然,寄情“五物”。
起,那多是奸佞小人的嘴脸,使人避之唯恐不及;媚笑令人心生厌恶,那是吞噬
人心的勾魂酒、惑乱心智的迷魂汤。
万笑皆下品,微笑品最高。微笑的神情最入眼,微笑的感觉最美妙。微笑像
昆仑山上的一珠小草,给万籁俱寂的山峦带来生机,让广阔无边的旷野彰显春意;
微笑如珠穆朗玛峰上的一朵雪莲花,给冰雕玉砌的大自然增添活力,让玉树琼花
6 六一居士传
1 温馨晨读 2 自主积累 3 合作探究 4 文本拓展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温馨晨读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哲思品悟
微笑的力量
大笑虽然荡气回肠,但心脏不好的人不宜行之;狂笑亦可放浪形骸,无拘无
束,但其结果往往走向歇斯底里,使人分不清是笑还是哭;冷笑让人身上疙瘩顿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人,自称庐陵人,因吉州原 属庐陵郡。天圣进士。卒谥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成就斐然, 三苏、王安石、曾巩都曾是他的学生,受其提拔。著有《欧阳文 忠集》。
写作背景
熙宁三年(61岁),作者由青州知州改为蔡州知州后,自号六一居士,作此 文以明志。春蚕丝尽,蜡泪将干,作者把毕生的精力献给宋王朝,该到休息的 时候了。况且,在宦海沉浮中,几度贬官,历尽坎坷, 所以作者在文章中便一 再流露出急于归隐退出官场的愿望,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辞官归隐后的愉悦 之情。
重点突破
一、文章第一段自叙其更名的因由,叙述平静;最后一段论“三宜去”,议论 中抒情。这两段文字仅占全文四分之一;而以四分之三的篇幅设为客主问答。 这种构局可谓精心结撰。作者为什么要在一篇小文中采用这种形式呢? 提示 试想,这一大段中包含的内容,如果不用客主问答的特殊形式而改用直 接议论抒情,该多么板滞沉闷!用了这种形式,使文情顿生波澜,起伏荡漾, 变板滞为活泼多姿,化沉闷为轻松游走,借问答而层层推进。所谓“举重若 轻”“娓娓而道”的风调,不全赖此客主问答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吗?“太山在 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那一段精彩的答词,连用四句形象化的描绘以写 其悠然自适的专注之情,文势多么酣畅开扬!“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 ‘置之,区区不足较也’”,把一场内容严肃的对话结束得多么轻松活脱!
学习目标
走近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2.写作背景 秦末,“天下苦秦久矣”,民心思变,公元前209年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 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 孙为“楚怀王”,作为反秦势力的首领。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 力军刘邦、项羽兵分南北两路,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 之”。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 言要同刘邦开战。公元前206年12月,项羽在新丰鸿门举行了一个藏有杀机 的宴会。课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怎样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
的冰雪世界充满灵气!
古人对微笑的追求是笑不露齿,那是我们在杨柳青的仕女图上经常见到 的韵致;外国人微笑的经典是蒙娜丽莎永远的微笑,她让命途多舛的达·芬奇 得到了美的永恒。
微笑是大男人自信修养的内涵,微笑是小女子知书达礼的外现。男人微 笑时往往体现出一种风雅、一种气质,女人微笑时每每流露着一种妩媚、一 种甜美。
母篇 —— 一生的呵护 自记事以来,母亲就给我无限的疼爱。叶落时,提醒我多穿衣;蝉鸣时, 为我准备冰镇的绿豆汤;生病时,为我看病买药;考砸了,给我安慰鼓励。 还记得,当我和妹妹把早已准备好的生日礼物送给你时,你埋怨道:“浪 费钱,买什么礼物啊!”其实我知道,有时你也会捧着礼物偷笑。于是,我心 中像灌满了蜜,甜蜜蜜的。 妈妈,我想对你说: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因为我的快乐都是你给的。
二、作者说明“六一”自号时运用了什么形式?有何作用?“六一”包括哪些? 提示 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引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客人的问语正是读者想知道 的,吸引读者读下去。居士的回答体现了居士高雅的生活情趣,所谓“六一” 即一万卷藏书、一千卷金石遗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再加上一老 翁 —— 作者自己,凑足了“六个一”。诙谐的语言中隐隐透着作者的自傲。
基础梳理
1.通假字 (1)聊以志吾之乐尔 通 “_耳__”___,_罢__了___。 (2)累于此者既佚矣 通 “_逸__”___,_安__逸___。
2.一词多义
以吾一翁 把,介词 (1)以乃以难彊之筋骸 凭、用,介词
聊以志吾词 (2)之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无实义,定语后置的标志
14 鸿门宴
学习目标
走近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1.(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2)掌握“举”“谢”等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了解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2.掌握在斗争中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 3.了解司马迁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其政治、军 事生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自主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作者视窗
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欧阳修 幼年丧父,家贫力学;仕途多舛,不坠其志。倡导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开创一代“诗话之体”文风。主张“文以明道”,力倡“简洁流畅”。他的 《醉翁亭记》流传千古,妇孺皆知;他的门下学徒多有巨擘,无人匹敌。他的 作品,婉曲纡徐,情韵绵邈,以“六一风神”绝称于世。论古文者,向有“韩 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之喻。欧阳修的散文,确乎如沦漪层层,波 澜荡漾;虽多唱叹,出以曼声,不为狂涛海啸;然疏淡安详之中,又非止水如 镜,而是时有微风飘忽,吹皱一池春水。 毫无疑义,欧阳修是北宋中期当之无愧的文坛宗师。
合作探究
文本助读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欧阳修这篇自传文,通过对自己更名“六一居士”的陈述,对理想中 “六一”之乐的描绘,表达自己对归老后闲适安逸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作 者“三宜归去”的理想。
结构图示
更名原因: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六一居士传六一之乐:五问五答 感慨无限
退隐理由:三宜归去 闲适安逸
学习目标
走近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1.连线作者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著名 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继父职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 后发愤著书,著成《史记》流传后世。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了我国上自黄帝,下至汉武 帝太初年间,大约3000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 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 表记历史上重大事件,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 用,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和补充而形成严谨完整的体系,完成了新型 历史著作体制——“纪传体”的创造,从而达到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 一家之言”的目的。《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还具有很高的文学 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一日天子恻然哀之 代“我”,第一人称代词
3.词类活用 (1)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使动用法,使……劳累。 (2)使吾形不病而已悴: 名词作动词,生病。 (3)累于彼者已劳矣: 形容词作动词,拖累。
4.文言句式 (1)六一,何谓也: 宾语前置句,应为“六一,谓何也”。 (2)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也,判断句。 (3)方其得意于五物也:状语后置句,“于五物”应在“得意”前。 (4)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状语后置句,“于洞庭之野”应在“响九奏”之前。 (5)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定语后置句,应为“为吾累之世事者”。 (6)此吾之所以志也: ……也,判断句。
2.语言既平易晓畅又形象深刻。如作者写他陶醉于五种物品之时说:“太 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 未足喻其乐且适也。”这个比喻既代指自然界的各种声响,又代指社会官场的 嘈杂事务,真是奇妙之喻!作者能对它置之不顾,深刻地说明了他对五种物品 的乐而不倦和专心致志。
四、作者提出了哪几条隐退的理由?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提示 (1)作者提出了三条隐退的理由:①“老而休”,是必然规律;②“讫无 称”,表面上谦虚,骨子里是牢骚,是对“受侮于群小”的不满;③“贪过分 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是儒者功成身退、知足常乐思想的必然 结果。 (2)反映了欧阳修晚年厌倦官场生活,想归隐的思想,有其豁达开朗、淡泊明志 的一面,也有其明哲保身、远身以避祸的一面。
文本拓展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技法赏析
1.传记形式别具一格。它并没有像一般传记那样,具体叙述自己一生的主 要经历,而是由自己晚年更名六一居士的由来说到自己的乐趣,又说到自己渴 望退休的心情及对现实生活的厌倦。由于文章采用了汉赋的主客问答方式,所 以便于逐层推进地阐述这种思想和情趣,而且也使行文跌宕起伏、情感真切。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宋·范仲淹 赏读:在朝中身居高位时,就忧念他们的百姓,身处僻远的江湖时,就忧 念他们的国君。赞扬古仁人在任何处境中都能以天下为己任,而不以个人 得失为念的博大胸襟和无私精神。 4.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 赏读:我只知道在沙场为国家战死,何须用马革裹尸还葬!
妹篇 —— 伞下的故事 我们是人人羡慕的双胞胎姐妹,我不知道我们之间有没有人们常说的心灵 感应。但我知道,当她快乐时,我也会大笑;当她难过时,我也会伤心。 窗外正下着小雨,我苦想着该怎么回家。此时,一把伞却悄悄地举到了我 头顶。我以为你不会理我,我以为你还在生我的气。你却笑嘻嘻地开口:“姐, 还不回家吗?”于是两个人挤在一把小伞下回家。 回到家,看着一个人的左膀,一个人的右臂,湿淋淋的,我们会心地笑了 笑,爸妈也放心地笑了。 妹妹,我想对你说: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因为我的快乐都是你给的。 风儿没有家,到处流浪。云儿没有家,满天晃荡。我有个快乐的四口之家, 所以,我不流浪,也不晃荡。 孟子问:“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我回答:“不若与家人乐。”
写作迁移
角度 快乐观 题目:每个人对快乐的理解都不一样,你的快乐观又是什么呢? 示例
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因为我的快乐都是你给的……
父篇 —— 记忆里的背影 长得再大,我总记得儿时那个遮风挡雨的背影,它是那样强健有力,深深 地留在了我的内心最深处…… 多少个深夜,当我即将被冻醒时,门口的风铃总会及时响起,这时,那个 熟悉的身影就出现在床前。当时天真的我还以为是夜里的天使帮我把掉落的被 子捡起来再盖到我身上。直到那夜,我被刺骨的寒风给冻醒。正要起身,便听 见门口传来一阵熟悉的脚步声,风铃的响声告诉我有人进来了。我翻了个身, 假装熟睡。他轻轻走到我床边,再次为我拾起掉落的被子,轻盖在我身上。我 这才知道每天晚上都会出现的天使原来是他。 爸爸,我想对你说: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因为我的快乐都是你给的。
女人们总爱花大把的钱去美容院,却不知微笑是不用花钱却有神奇功效 的美容妙方,它会让你青春常驻,美若飞燕;男人们总爱屏神敛气,皱着眉 头去赚钱,殊不知微笑会帮你打开情商的通道,赢得诸多的商机,君不见, 各大酒店、豪华商场,微笑服务已成为他们的经商秘笈。
佳句咀华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 赏读: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岂能因为有祸患而逃 避,有幸福就争抢呢?诗句表现了林则徐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 得失的高尚情怀。 2.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赏读:宁愿在枝头含着芳香死去,也不为凛冽的北风所吹落。诗人借菊 咏怀,抒发坚守节操,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三、作者“乐”在何处?“世事之累”又表现在哪里? 提示 (1)作者乐在两个方面:①“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专 心至极,不受任何外物干扰。②“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 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真可以说专心致志,其乐无穷。(2)世事之累表现在 “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 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表明世事令他烦忧,希望脱身于世俗杂务,回归自 然,寄情“五物”。
起,那多是奸佞小人的嘴脸,使人避之唯恐不及;媚笑令人心生厌恶,那是吞噬
人心的勾魂酒、惑乱心智的迷魂汤。
万笑皆下品,微笑品最高。微笑的神情最入眼,微笑的感觉最美妙。微笑像
昆仑山上的一珠小草,给万籁俱寂的山峦带来生机,让广阔无边的旷野彰显春意;
微笑如珠穆朗玛峰上的一朵雪莲花,给冰雕玉砌的大自然增添活力,让玉树琼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