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施治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辨证施治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法治疗的效果,探讨其医学价值。

方法回顾慢性支气管炎患者90例,将其分成实验组54例,对照组36例,给予两组患者活血化瘀药,在此基础上为实验组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法治疗。

对比两组临床显效率、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肺通气功能。

结果①临床显效率,实验组79.63%,对照组为63.89%,差异明显(P<0.05);②对比总有效率,实验组94.44%,对照组9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比肺通气功能,FVC:实验组为(3.37±0.77)L,对照组为(3.03±0.84)L,FEV1:实验组为(2.69±0.73)L,对照组为(2.42±0.6)L,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更佳,其医学应用价值更高。

标签:中医辨证;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简称慢支,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痰、咳、喘以及反复发作的特点[1],为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

为慢支患者应用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积极控制感染或非感染性因素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研究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法治疗的效果,探讨其医学价值,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3年3月慢性支气管炎患者90例,将其分成实验组54例,对照组36例。

全部病例均处于慢性迁延期,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2](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专业会议修定)。

比较两组临床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无显著差别,存在临床可比性(P>0.05)。

1.1.1实验组男28例,女26例,年龄28~78岁,平均(44.5±11.2)岁,病程2~30年不等,平均1
2.12年,30例为单纯型,24例为喘息型。

1.1.2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25~76岁,平均(4
2.3±10.6)岁,病程1~28年,平均10.92年,21例为单纯型,15例为喘息型。

1.2方法给予两组患者我院自拟的活血化瘀药(内含6g泽兰、6g红花、10g 莪术、10g赤芍、10g桃仁以及30g丹参,汤剂,1剂/d,20d为1疗程),在此基础上为实验组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法治疗(诊断鉴别并针对性治疗本组患者,从辨证类型上看,主要包括肺气虚型、肺脾两虚型、脾虚湿盛型、脾肾阳虚型)。

1.3疗效评定参照慢性支气管炎疗效判断标准,将疗效(咳、痰、喘、哮鸣音控制情况)分为临床控制、显效、好转、无效。

从FEV1、FVC比较两组肺通气功能改善情况。

1.4统计学分析应用软件SPSS11.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
处理两组慢支患者的临床数据,计量资料(FEV1、FVC),借助(x±s)进行书面描述,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对比;计数资料(临床显效率、总有效率),借助%进行书面描述,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对比。

将P<0.05设为检验校准,若P>0.05,提示具有临床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慢支患者临床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①实验组临床显效率为79.63%(17例临床控制,26例显效),对照组为6
3.89%(8例临床控制,15例显效),差异明显(P<0.05);②对比总有效率,实验组9
4.44%,对照组9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均值得肯定,但实验组治疗显效患者所占比例更高,见表1。

2.2两组慢支患者肺通气功能比较无论是FEV1,还是FVC,实验组肺通气功能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

表明应用中医辨证法,可有效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两组慢支患者肺通气功能比较,见表2。

3 讨论
慢支属于中医”咳嗽、哮喘、痰饮”范畴,该病症多与内脏亏损及外邪侵袭有关[3],为慢支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法分期、分型治疗,可获得较佳的临床效果。

张朝辉对45例患者应用了中医辨证治疗法,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8%。

本文给予两组患者活血化瘀药,在此基础上为实验组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法治疗,用玉屏风散加味治疗肺气虚患者,用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肺脾两虚患者,苓桂术甘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盛患者,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脾肾阳虚患者[4],治疗结束后,实验组的临床显效率、有效率以及肺通气功能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出现了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与张朝辉等相关报道相一致,表明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法治疗,可缓解患者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慢性迁延期为咳喘有所缓解,但仍迁延未愈中医学有”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久病入络”之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久病不愈,脾气受损,健运失司,水湿不化,痰浊内生。

痰凝营血,痰阻肺气,瘀凝肺络,痰瘀不去,气机不畅,则咳喘迁延不愈慢性迁延期的治疗,当标本兼顾,痰瘀并治,兼以补虚。

以理气化痰,活血化瘀,补肺健脾为主。

湿痰治宜健脾燥湿,方用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加减,药用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以健脾燥湿化痰;苏子、白芥子、莱菔子、降气化痰止咳;燥痰治宜润肺化痰,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药用沙参、麦冬、天花粉、玉竹、百合滋养肺阴;川贝母、杏仁润肺止咳化痰。

化瘀当偏重通肺络,药用桃仁、丹参、川芎、地龙等化瘀通络。

偏于肺脾两虚者,治宜益肺健脾,方用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药用黄芪、防风益肺固表;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

偏于肺肾阴虚者,治宜补肺滋肾,方用
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加减,药用党参、沙参、麦冬、五味子以益气养阴、润肺止咳;熟地、白芍、山茱萸滋阴补肾。

偏于肺肾阳虚者,治宜补肺温肾纳气,方用玉屏风散合金匮肾气丸加减,药用黄芪、白术、防风益肺固表;肉桂熟附子温肾助阳;熟地、补骨脂以补肾纳气。

病案举例:患者,男,70岁,因反复咳嗽、咳痰30余年,加重1个月余,于2012年2月1日就诊。

症见:咳嗽,咳吐白色黏痰,量多,伴气短,神疲乏力,自汗,恶风,食纳差,便溏,舌质淡胖,苔白,脉细弱胸部X片:两肺纹理增粗紊乱,以肺下野较明显。

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迁延期。

中医诊断:咳嗽,辨证:肺脾两虚,治法:健脾益肺,化痰定喘,方药: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

黄芪30g 白术10g防风10g党参15g茯苓12g陈皮10g枳壳10g杏仁10g紫菀10g桃仁10g厚朴10g法半夏10g 炙甘草10g水煎服,1剂/d,早晚分服。

以上方加减服30剂后,病情明显缓解。

慢性支气管炎经治疗或气候转暖,症状基本消失,或有轻微咳嗽和少量咳痰,而进入临床缓解期”脾为生痰之源”,”肾虚则水泛为痰”,其本在脾肾,治宜培补脾肾,健脾益气,常用六君子汤化裁,常用药有人参、党参、太子参、山药、白术、茯苓等;补肾为咳喘病治本之法,补肾纳气常用七味都气丸或金匮肾气丸加减,常用药有五味子熟地山茱萸以滋补肾阴,摄纳肾气;肉桂、附子以温肾补阳,鼓舞肾气;蛤蚧紫河车胡桃肉以补肾填精。

肺虚卫表不固,平素易于感冒诱发宿疾者,治宜补肺益气固表,方用玉屏风散加味,药用黄芪白术益气固表,防风祛风邪,三药合用固表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

由于缓解期往往正气不足,内有伏痰,所以临床辨治中,除应根据肺脾肾三脏虚损情况调补外,还应当酌情配伍祛痰止咳之品,如杏仁百部贝母五味子款冬花等。

病案举例:患者,女,66岁,因咳嗽,咳痰反复发作10余年,于2012年5月6日就诊。

平素易感冒,每于季节变化时发病,近3个多月来,间断咳嗽,咳少量白黏痰,气短,乏力,自汗,舌质淡红,苔白,脉细弱。

胸部X片:两肺纹理增加,紊乱。

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

中医诊断:咳嗽,辨证:肺气虚,治法:补肺益气,固表止咳方药:玉屏风散合补肺汤加减。

黄芪12g 防风10g白术10g党参12g山药15g 款冬花10g桑白皮10g杏仁10g五味子6g 川贝母6g当归10g陈皮10g甘草6g水煎服,1剂/d,早晚分服。

以上方加减服30剂后,病情明显好转。

总之,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治疗应当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急性发作期,急则治其标,以祛邪为主慢性迁延期,针对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特点,标本兼顾,审因论治,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缓解期则应缓则治其本,以扶正固本,补益肺脾肾为主紧紧抓住痰瘀虚的病理特点,分期辨证论治,灵活选方用药,如此可标本兼顾,取得较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法具有较高的医学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吕俊芳.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21(12):241-242.
[2]彭淑芳.中医辨证治疗80例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2,03(13):73-74.
[3]周文武.气管炎咳喘方结合西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3,09(09):23-24.
[4]向建军.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3,26(10):127-1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