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专版)2020中考历史复习方案课时训练(28)二战后的世界变化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训练(二十八)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一、判断题(正确的请在括号内填“T”,错误的填“F”)
1.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是你死我活的仇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国为了保障自身安全和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首先倡导欧洲联合,这说的是英法两国的关系史。

( )
2.19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德国分裂。

( )
3. 20世纪80年代,不少美国人认为“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唯一最大威胁来自另一个资本主义社会,即日本”,这主要是因为日本推行军国主义。

( )
二、综合题
4.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扫清迷雾追根溯源;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抽丝剥茧正本清源。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过是帝国主义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

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不管是一个帝国主义联盟,还是一切帝国主义强国结成一个总联盟,都不可避免地只会是前后两次战争之间的‘暂时休战’。

”一旦……他们必将重开争夺之战,那个时候也就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寿终正寝之时。

——陶诗永、宋洪章《火山口上的分赃》材料二鉴于美国所处的非常有利的经济和战略地位,美国的势力在1945年后便向外迅猛发展……美国势力最难渗透进去的地区是苏联控制的地区……利益的严重冲突终于不可避免了……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两个世界性的思想体系,互相“排斥”,水火不相容……一个国家不站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站在苏联领导的阵营内,不存在中间道路。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材料三第一,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国际关系……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即美欧日及俄中等主要国家和战略区域决定世界格局的态势,美国仍然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第二,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性主题不会根本逆转……各国战略将主要着眼于本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王逸舟《关于多极化的若干思考》材料四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1)材料一中,“争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暂时休战”的理解。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寿终正寝”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二中,“利益的严重冲突”的主要方式是什么?由此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决定世界格局的态势”的因素有哪些?
(5)材料四中,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怎样的中国方案?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通过联合,逐步走上快速发展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3月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

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阿登纳回忆录》(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登纳的主张及其目的。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等国先后签订了条约,建立“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

1965年,法国、联邦德国等西欧六国决定上述三个共同体合并,组成欧共体……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建立。

——摘编自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联合从哪一领域开始?20世纪60年代末欧共体与哪两个国家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三大中心?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初,美苏两极格局终结。

欧盟却日益扩大,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成为多极化发展趋势中重要的一极。

——岳麓版《世界历史教学参考书》(九年级下册) (3)“美苏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概括欧盟扩大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4)综上所述,二战后西欧国家的崛起历程中,最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的是什么?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战后的最初几年里,占领国美国每天要向日本提供100万美元的资助,每天要运来6 000吨大米才能保证尽可能地少饿死人。

然而,没有人会预料到,在这样一片看似一无所有的废墟上,日本仅仅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就实现了经济的崛起。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开始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1958年,日本政府决定按“充实基础学力,提高科学技术教育”的方针改革中小学课程。

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始强调产学研相结合,大学则为工业界培养人才,1965年—1970年培养出19万名中级技术人员。

研究生教育也在发展,1975年,获理、工、农、医专业博士学位的博士占博士总数的88%。

1981年,日本政府提出了“技术立国”的口号,在最先大量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注重了科技的研发和创新。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造成材料一中日本国内这一情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上述两则材料,指出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教育发展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上的法、德战争不断,积怨颇深,它们能否和解将直接影响欧洲联合的成败。

时任联邦德国总理的阿登纳考虑到,只有法、德两国走出冤冤相报的历史怪圈,建立和平友好的两国关系,法、德乃至欧洲的发展才有前途。

1949年11月3日,阿登纳在接见美国《时代》周刊记者时发表了著名的“破冰解冻”演说:“我决心要以法德关系作为我的政策的一个基点……和法国的友谊将成为我们政策的一个基点”,由此表达了与法国重建友好关系的愿望。

法国对双方的和解也持有积极态度。

材料二1958年8月14日,法国总统戴高乐与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在科隆贝双教堂举行了历史性的会面。

双方首脑对未来两国关系作出了展望。

阿登纳首先谈到,“欧洲不可以落到只能仰赖美国的地步”,在两极格局下,欧洲必须团结一致,首先要“加强法德友好合作”。

双方的会谈异常热烈,彼此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材料三1963年1月22日,联邦德国与法国在爱丽舍宫签署了《法德友好合作条约》(即《爱丽舍条约》),形成了两国就外交、防务、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合作条款。

有人甚至认为,该条约“从根本上消除了西欧国家之间的战乱祸根”。

法、德和解与欧洲一体化的紧密结合,使得该条约直接推动了欧洲联合的进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直接影响欧洲联合成败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2)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推动欧洲走向联合的因素。

(3)上述材料和题目涉及的主题是什么?
【参考答案】
1.F
2.T
3.F
4.(1)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新的国际关系格局,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出现了一战后的暂时的相对稳定时期。

标志:1939年9月 1日,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冷战。

两极格局。

(4)大国经济实力对比、大国之间关系等。

(5)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5.(1)主张:欧洲各国进行联合。

目的:避免欧洲走下坡路,提高欧洲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地位,避免欧洲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2)经济。

美国和日本。

(3)苏联解体。

欧盟成为世界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一极,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4)加强国与国之间的联合与合作。

(言之有理即可)
6.(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战败,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对其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2)美国的扶植、义务教育的实施、重视科技和人才的培养等。

(3)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进行相应人才和技术的培养。

7.(1)历史上的法、德战争不断,积怨颇深。

(2)法国与联邦德国双方领导人的远见;法国与联邦德国双方领导人的会晤和推动;联邦德国与法国签订了加强全面合作的相关条约等。

(3)战后法、德关系改善与欧洲的联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