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试题第二单元测试题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及

答案

一、填空

1、两条直线相交成()时,这两条直线就()。

2、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能得到一条(),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能得到一条()。

3、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条直线。

4、在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最短。

5、量角时,量角器的()与()重合,()与(

)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

)。

6、一条射线围绕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叫做()。

7、6时整,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成()角;2时整,时针与分针成()角;3时整,时针分针成()角。

8、周角=()°1周角=()平角=()直角。

9、下面的图形中有()直线,()条射线,()线段。

二、选择

1、三角板中没有()角。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2、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

A 直线

B 射线

C 线段

3、把平角分成两个角,其中一个角是钝角,另一个角一定是()。

A 直角

B 钝角

C 锐角

4、用一副三角板不能画出()的角。

A 20°

B 75°

C 105°

5、过直线外一点可以画()条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

A 1

B 3

C 无数

三、判断

1、线段有两个端点,有固定的长度。()

2、平角就是一条直线,周角就是一条射线。()

3、角的边越长,角就越大。()

4、直线一定比射线长。()

5、大于90°的角都是钝角()

参考答案

一、

1、(直角)(互相垂直)。

2、(射线)(直线)。

3、(无数)(一)。

4、,(线段)

5、(中心)(角的顶点)(0刻度线)(角的一边)(度数)。

6、(角)。

7、(平)角;(锐)角;(直)角。

8、(360 )°(2 )平角=(4 )直角。

9、(1 )直线,(4)条射线,(1 )线段。

二、

1、( C )

2、(B),(A)。

3、(C )。

4、(A )

5、(A)

三、

1、(√)

2、(×)

3、(×)

4、(×)

5、(×)

四、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五、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

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

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