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浙江省嵊州市崇仁中学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浙江省嵊州市崇仁中学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
1.下图是溶酶体发生过程及其“消化” 功能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e起源于高尔基体,b来自内质网
B.d是衰老的线粒体, 不能为生命活动供能
C.溶酶体的作用是消化侵入细胞的病菌、病毒和自身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D.囊泡融合的过程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2.基因流是指生物个体从其发生地分散出去而导致不同种群之间基因交流的过程,可发生在同种或不同种的生物种群之间。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邻近的种群间基因频率有较大差异,说明它们之间不存在基因流
B.基因流发生的时间和发生的强度将会显著影响物种形成的概率
C.不同物种间的基因流可以极大地丰富自然界生物多样化的程度
D.种群之间的基因流被地理隔离所阻断是形成新物种的一种途径
3.如图表示在锥形瓶中用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时的种群增长曲线。

图中曲线⑤是对照组,其余曲线代表每3h、12h、
24h换一次培养液及不换培养液但保持pH恒定,4种不同情况下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

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①②③分别代表每3h、12h、24h换一次培养液的种群增长曲线
B.在保持培养液的更换频率不变的情况下,曲线①将保持“J”型增长
C.造成曲线⑤K值较小的原因可能是代谢产物的积累、pH变化、溶解氧不足等
D.若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细胞数量,不能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出培养原液进行计数4.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材

实验条件或部分处理
步骤
现象结论
A
水绵、好
氧细菌黑暗,极细的光束照射
细菌分布在叶绿
体照光部位
类囊体是光合作用
的放氧部位
B 洋葱待长出1cm左右根时,在
低温室内(4℃)诱导培养
一段时间
部分分生区细胞
染色体数目异常
低温可诱导细胞染
色体数目变化
C
扦插枝
条0.1﹣0.5mg/mL浓度梯度
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
0.5mg/mL组插条
生根数最多
0.5mg/mL为促使生
根的最适浓度
D 小鼠注射活S型肺炎双球菌小鼠死亡
S型菌含有使R型菌
转化为S型菌的
DNA
注射活R型肺炎双球菌小鼠正常
注射活R型菌和死S型菌小鼠死亡
A.A B.B C.C D.D
5.下列经典实验未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的是()
A.探究卡尔文循环中碳的转移途径
B.通过人鼠细胞融合研究细胞膜的流动性
C.探究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
D.探究DNA的复制是否为半保留复制
6.如图是基因型为Rr且染色体正常的果蝇体内的一个细胞增殖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B.图示细胞发生的变异可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从而使后代出现三倍体
C.图示细胞中染色体暂时加倍,而染色体组并没有随之加倍
D.若图中1号染色体上有R基因,则A极的基因组成可能是RR或Rr
7.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表。

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和乳酸
B.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
C.c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
D.d条件下,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8.(10分)下列有关肺炎双球菌及其转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能够直接使小鼠患败血症
B.R型肺炎双球菌可通过基因重组转化成S型肺炎双球菌
C.S型肺炎双球菌的菌体有多糖类的荚膜,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
D.S型肺炎双球菌的多糖不是使R型肺炎双球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二、非选择题
9.(10分)科学家为了提高光合作用过程中Rubiaco酶对CO2的亲和力,利用PCR定点突变技术改造Rubisco酶基因,从而显著提高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PCR定点突变技术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填“基因工程”或“蛋白质工程”)。

可利用定点突变的DNA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常用________________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植物细胞,还需用到植物细胞工程中的________________技术,才能最终获得转基因植物。

(2)PCR过程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

利用PCR技术扩增,若将一个目的基因复制10次,则需要在缓冲液中至少加入____个引物。

(3)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

科研人员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培育的该转基因植株的光合作用速率并未明显增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另有一些科学家利用生物技术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的细胞核中,经培育获得一种转基因小鼠,其膀胱上皮细胞可以合成人的生长激素并分泌到尿液中。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____
A.选择受精卵作为外源基因的受体细胞是因为这种细胞的全能性最容易表达
B.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可检测外源基因在小鼠细胞内是否成功表达
C.人的生长激素基因能在小鼠细胞表达,说明遗传密码在不同种生物中可以通用
D.将转基因小鼠体细胞进行核移植(克隆),可以获得多个具有外源基因的后代
10.(14分)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引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袭卷全球,给人类的生命造成很大威胁。

请回答相关问题:
(1)病毒引发的“战争”时刻在我们机体内进行着,双方随时随地博弈,改变自己也改变对方,完善自己也完善对方,这个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_。

(2)人的一生可能感染上百种病毒,人体主要通过_________免疫阻止病毒在体内扩散。

截止3月中旬,国家药品监督局共批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10个,抗体检测试剂6个,进一步服务疫情防控需要。

核酸检测试剂检测的物质是_________,抗体检测试剂的检测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冠肺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患者表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

人体发烧的主要原因是病毒毒素或人体T淋巴细胞分泌的_________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最终引起_________(填激素名称)的分泌量增加,该激素使机体_________增加。

(4)发烧时多喝水可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使垂体释放_________减少,尿量_________,促进代谢废物的排出,有助于改善发热症状。

11.(14分)为增加油菜种子的含油量,研究人员尝试将酶D基因与位于叶绿体膜上的转运肽基因相连,导入油菜细胞并获得了转基因油菜品种。

(1)研究人员依据基因的已知序列设计引物,采用__________技术从陆地棉基因文库中获取酶D基因,从拟南芥基因文库中获取转运肽基因。

在上述引物设计时,分别在引物中加入上图所示酶的识别序列,这样可以用
____________________酶处理两个基因后,得到____________端(填图中字母)相连的融合基因。

(2)将上述融合基因插入右图所示Ti质粒的T-DNA中,构建_______________并导入农杆菌中。

将获得的农杆菌接种在含______________的固体平板上培养得到单菌落,再利用液体培养基震荡培养,可以得到用于转化的浸染液。

(3)剪取油菜的叶片放入侵染液中一段时间,此过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一步筛选后培养获得转基因油菜。

(4)提取上述转基因油菜的mRNA,在__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获得cDNA,再依据融合基因的DNA片段设计引物进行扩增,对扩增结果进行检测,可判断融合基因是否________。

12.果蝇眼色基因中红眼与朱砂眼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

在一次实验中,偶然获得一只白眼雌果蝇,研究发现,白眼的出现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E、e有关。

将该白眼果蝇与一只野生型红眼雄蝇杂交得F1随机交配得F2,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1)B、b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朱砂眼对红眼为______________性。

(2)亲本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F2中杂合雌蝇共有______种基因型。

(3)让F2红眼雌雄果蝇进行随机交配,后代F3中纯合红眼雌蝇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

(4)写出亲本到F1的遗传图解。

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
1、A
【解析】
分析图可知,a是高尔基体,b是刚形成的溶酶体,c是内质网,d是线粒体,e是包裹线粒体的小泡,溶酶体发生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流动性。

【详解】
A. 据图可知,e起源于内质网,b来自高尔基体,A错误;
B. 从图中可以看出,d线粒体是准备被分解的,故不能再行使正常的功能,不能提供能量,B正确;
C. 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C正确;
D. b和e融合为f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

2、A
【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注意理解题意中基因流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
A、由题意可知,基因流可发生在同种或不同种的生物种群之间,所以邻近的种群间可能存在基因流,A错误;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故基因交流发生的时间和发生的强度将会显著影响物种形成的概率,B
正确;
C、不同物种间的基因交流可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为自然选择提供了更多的材料,极大地丰富了自然界生物多样化的程度,C正确;
D、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被地理隔离所阻断是形成新物种的一种途径,除此外,不经过地理隔离也可能会形成新物种,如多倍体的形成,D正确。

故选A。

3、B
【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详解】
A、培养液中有营养物质,更换时间短种群因为营养丰富而发生数量增长,分析图可知①②③分别代表每3h、12 h、
24 h换一次培养液的种群增长曲线,A正确;
B、在保持培养液的更换频率不变的情况下,曲线①不会呈“J”型增长,因为有空间的限制,B错误;
C、造成曲线⑤K值较小的原因可能是代谢产物的积累、pH变化、溶解氧不足等,C正确;
D、如果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细胞数量,应摇匀后再取出培养液进行计数,D正确。

故选B。

【点睛】
K值变动的示意图
(1)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K值会在平均值附近上
下波动;当种群偏离平均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种群密度回到一定范围内。

(2)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

4、B
【解析】
1、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用水绵实验: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好氧细菌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由此说明了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需要光等。

2、低温诱导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同,均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3、生长素类似物的功能是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低浓度促进生根,高浓度抑制生根。

4、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

【详解】
A、黑暗中,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发现细菌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故说明产生氧气的场所是叶绿体,即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是亚显微结构,光镜下不能观察到,A错误;
B、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待长出1cm左右不定根时,将其放在冰箱的低温室内(4℃)诱导培养一段时间,后制片观察到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故说明低温可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B正确;
C、探究扦插枝条的最适浓度实验中,0.1~0.5mg/mL等浓度梯度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后,0.5mg/mL组插条生根数最多,只能说明在0.1~0.5mg/mL等浓度内,0.5mg/mL促使生根的作用最大,但不能判断其为促使生根的最适浓度,C错误;
D、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由于注射活R型菌+加热杀死的S型菌小鼠并发败血症死亡,故说明死S型菌可能含有使R型活菌转化为活S型菌的物质,但不能确定是DNA,D错误。

故选B。

5、B
【解析】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
(1)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别侵染细菌,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用3H标记氨基酸,探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3)15N标记DNA分子,证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4)卡尔文用14C标记CO2,研究出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即CO2→C3→有机物;
(5)鲁宾和卡门用18O标记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

【详解】
A、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发现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碳循环途径,A错误;
B、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不能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完成,因为目前技术只能检测放射性物质,但是不能明确该放射性是哪种元素发出的,即使用35S标记蛋白质,也不能证明膜的流动性,教材上是用荧光标记蛋白质来完成该实验的,B 正确;
C、T2噬茵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
D、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以含有15N标记的NH4Cl培养液来培养大肠杆菌,让大肠杆菌繁殖几代,再将大肠杆菌转移到14N的培养液中、然后,在不同时刻收集大肠杆菌并提取DNA,再将提取的DNA 进行离心,记录离心后试管中DNA的位置,进而证明了DNA的复制特点为半保留复制,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以同位素标记法为背景,考查光合作用、细胞膜的流动性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复制等相关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了解人类科学史的研究,掌握不同时期不同科学家进行的遗传实验过程、采用的实验方法、得出的实验结论等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6、D
【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细胞中,有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了同一极。

【详解】
A、图示细胞含有Y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应该为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
B、图示细胞发生的变异为染色体数目变异,可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从而使后代出现三体,B错误;
C、图示细胞中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而染色体组也随之加倍,C错误;
D、若图中1号染色体上有R基因,由于该个体的基因型为Rr,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则A极的基因组成可能是RR或Rr,D正确。

故选D。

7、D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熟练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产物中如果有CO2产生,则有两种可能:有氧呼吸或酒精发酵。

有氧呼吸过程中:分解葡萄糖:产生的二氧化碳=1:6;无氧呼吸过程:分解葡萄糖:产生的二氧化碳:酒精=1:2:2;乳酸发酵只产生乳酸。

【详解】
A、a条件下,O2吸收量为0,CO2释放量为10,说明此过程不进行有氧呼吸,CO2全是酒精发酵产生的,乳酸发酵
产物中没有CO2,故A错误;
B、b条件下,O2吸收量为3,CO2释放量为8,8中有氧呼吸释放3,则无氧呼吸释放5,根据以上比例可计算得: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为1/2,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为5/2,故B错误;
C、c条件下,O2吸收量为4,CO2释放量为6,计算可得,仍然有3/5的葡萄糖进行的是无氧呼吸,而d条件下的O2吸收量为和CO2释放量相等,只进行有氧呼吸,故C错误;
D、d条件下O2吸收量为和CO2释放量相等,此时只进行有氧呼吸,而CO2是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其场所为线粒体基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有氧呼吸过程中:分解葡萄糖:产生的二氧化碳=1:6;无氧呼吸过程:分解葡萄糖:产生的二氧化碳:酒精=1:2:2。

8、A
【解析】
肺炎双球菌有光滑型(S型)和粗糙型(R型)两种类型。

其中S型细菌外面有多糖类的荚膜,有致病性,其菌落是光滑的;R型细菌外面没有荚膜,无致病性,其菌落是粗糙的。

在众多的肺炎双球菌菌株中,光滑型菌株(S型菌)是唯一能够引起小鼠患败血症且能引起人类患肺炎的类型。

当细菌进入人或动物体后,由于自身免疫的存在,都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消灭。

但是由于S型细菌有荚膜,当被吞噬细胞吞噬后,因为有荚膜的保护,就能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迅速增殖、扩散,引起机体发生疾病。

【详解】
A、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仍活着,说明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不能直接使小鼠患败血症,A错误;
B、将S型的DNA和R型一起培养,可以得到S型菌,说明R型肺炎双球菌可通过基因重组转化成S型肺炎双球菌,B正确;
C、S型肺炎双球菌的菌体有多糖类的荚膜,使其不易受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C正确;
D、S型肺炎双球菌的多糖不是使R型肺炎双球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DNA是其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9、蛋白质工程农杆菌转化法植物组织培养DNA双链复制211-2 转化所转的基因未成功导入或导入的基因未能准确表达 B
【解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
(1)根据题干可知:利用PCR定点突变技术改造Rubisco酶基因可知,PCR定点突变技术属于蛋白质工程;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将转基因细胞培育成转基因植株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2)PCR过程所依据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利用PCR技术扩增,若将一个目的基因复制10次,则需要在缓冲液中至少加入211-2个引物。

(3)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转化;培育的该转基因植株的光合作用速率并未明显增大,可能的原因是所转的基因未成功导入或导入的基因未能准确表达。

(4)A、选择受精卵作为外源基因的受体细胞是因为这种细胞的全能性最容易表达,A正确;
B、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可检测外源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应该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B错误;
C、人的生长激素基因能在小鼠细胞表达,说明遗传密码在不同种生物中可以通用,C正确;
D、将转基因小鼠体细胞进行核移植(克隆),可以获得多个具有外源基因的后代,D正确。

故选B。

【点睛】
易错点: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0、共同进化体液新型冠状病毒RNA 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淋巴因子甲状腺激素产热
抗利尿激素增加
【解析】
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2、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

(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详解】
(1)病毒和我们机体随时随地博弈,改变自己也改变对方,完善自己也完善对方,这个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共同进化。

(2)人体主要通过体液免疫阻止病毒在体内扩散,再通过细胞免疫予以消灭。

COVID-19的含有的核酸只有RNA,因此核酸检测试剂盒的原理是利用样品RNA逆转录制备单链DNA,然后用标记的单链DNA与待测RNA分子之间进行碱基互补配对,根据杂交结果诊断待测RNA分子,抗体检测试剂的检测原理是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3)人体发烧的主要原因是病毒毒素或人体T淋巴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最终引起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增加产热。

(4)发烧时多喝水可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促进代谢废物的排出,有助于改善发热症状。

【点睛】
本题考查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11、PCR ClaⅠ(限制酶)和DNA连接A、D 表达载体(或“重组质粒”)四环素利用农杆菌将融合基因导入油菜细胞逆转录转录
【解析】
1、基因文库包括cDNA文库、基因组文库等。

某个群体包含一种生物所有的基因的文库叫基因组文库,而用某种生物发育的某个时期的mRNA反转录产生的多种互补DNA片段属于cDNA文库。

2、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同种限制酶切割能够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便于质粒和目的基因连接。

【详解】
(1)扩增目的基因常用PCR技术。

切割获得酶D基因和转基因肽基因时,应该用同种限制酶,以获得相应的黏性末端。

因此,可用ClaⅠ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处理两个基因后,得到A、D端相连的融合基因。

(2)将上述融合基因插入右图所示Ti质粒的T-DNA中,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即重组质粒并导入农杆菌中。

由于质粒上含有四环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所以将获得的农杆菌接种在含四环素的固体平板上培养得到单菌落。

(3)剪取油菜的叶片放入侵染液中一段时间,此过程的目的是利用农杆菌将融合基因导入油菜细胞。

(4)提取上述转基因油菜的mRNA,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获得cDNA,再依据融合基因的DNA片段设计引物进行扩增,对扩增结果进行检测,可判断融合基因是否完成转录。

【点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