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柳瑞音创新思维是在一定思维基础上形成的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学科之一。而语文教学又是学生思维最活跃最积极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充分挖掘培养创新思维的因素,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让他们自行探究、自主拓展,使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得以有效的发挥。
一、点燃质疑火花,为创新思维创造条件
古人说过:“学贵有疑,学则须疑。”质疑是创新的开始,是创新的入门,是创新的动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人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都是从质疑开始的。可见,具有发现问题的才智和提出问题的胆略,是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这证明,要把新一代培养成新世纪的创新人才,就必须培养和发展它们独立质疑的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质疑能力的培养,教给质疑的方法,指点质疑的途径,安排质疑的时间。根据语文科的学习特点,多方面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可以从题目上质疑,从课文的语句、内容上质疑,从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上质疑,从语文运用上质疑,从标点符号上质疑;写事的课文可以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方面质疑;写人的课文可以从人物有什么性格品质方面质疑;写景状物的课文可以从写什么景物,抓住什么特点来写,表达什么感情来质疑。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给予肯定、鼓励,进行梳理、归类。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通过思考、议论、探讨,使疑难问题得以解决。
例如:教学《坐井观天》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读懂了哪些内容,找出自己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学生跃跃欲试,大胆提出疑问,我适时给予引导、鼓励,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为什么小鸟说天很大,青蛙说天很小?“无边
无际”是什么意思?后来,青蛙会不会跳出井口来看一看……根据学生的疑问进行梳理归类,激发学生去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交流、讨论中释疑,获取新知
识。这样,学生不但学会了质疑,懂得了多思、深思、善思,还使创新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自主探究学习,为创新思维创造动力
探究是创新的前提,要使学生获得创新思维,就必须给学生充足的探究学习的时间,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去探究学习。
课堂教学时间是师生共同的财富,教师不能“独占”它,要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探究时间。这就意味着给学生参与一个探究的全过程。有了时间,学生的探究才有可能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形成思维的完整性。教学时,给学生拥有大量的时间参与教学活动,凡是学生自己能读、能说、能观察、能动手操作的就让他们去读、去说、去观察、去实践。对某些无关紧要的教学内容要敢于筛选,应紧扣目标,简化教师讲授内容,精化学生学的过程。如在教学《称象》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品读曹冲称象的方法后运用实验演示称象的过程。把课前准备好的有水的盆、小木船、玩具象、小石子、秤等放在讲台上,然后在学生理解曹冲称象过程的基础上,指名学生上台一边口述曹冲称象的方法,一边用实物演示称象过程。通过实验,学生知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大象,化整为零,找到了称象的巧妙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活”起来,“动”起来,而且激起学生探究求知的欲望,明白深刻道理。
喜动、好动是儿童的又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探究学习,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动脑、动口去发现知识、获取知识。如教《影子》一课时,我把学生带到幻灯机前,让学生在幻灯机的银幕上大显身手:用自己的十个小指头,做出各种动物的剪影,如小狗、老鹰、小兔……整个课堂顿时沸腾起来,十分活跃。做完游戏,我提出问题:影子像什么?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举
手发言。在这此基础上学习《影子》一课,同学们都比较投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比较深刻。而那种前所未有的愉悦会充溢学生的心灵,学生的创造潜能也随之被激活。
三、自主拓展思维,为创新思维开辟新路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自主拓展,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让学生展开创造性的想象,把获取的知识向广阔的空间拓展。
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语文教材的大部分课文都属于文学作品,作者以“吐纳珠玉之声”、“卷舒风云之色”所创设的意境、塑造的形象,都与想象结下了不解之缘,其中蕴含着大量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的因素。教师要善于凭借教材中的这些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如教儿歌《小小的船》,教师可以先启发学生回忆夜空晴朗、弯弯的月亮在丝丝微云中穿行的生活图景来丰富学生对“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的想象。接着进一步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双翅,“要是你真能坐在这小船里在星空中穿来穿去,你想你能看到什么景象?”在教师富有感情的启发下,学生便会情趣盎然地畅谈起自己坐在小小的船里见到的景色:灿烂的群星、奇幻的云海,有的甚至谈到了火星上的生物,人造卫星里的工人等等,使诗的意境深深迷恋着孩子们。一些进军宇宙的理想种子也许在此时此地萌发了。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培养创新思维的独特优势,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全过程,迸发创造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