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风采榜 董配永 德配天地 侨心遐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公风采榜董配永德配天地侨心遐永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华儿女》 2017年第8期
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
本栏目由致公党中央宣传部联合主办、致公党上海市嘉定区委协办
喜好读书的他,记得孙中山的遗教:“做人的最大事情,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
”心中有爱,肩上有责,脚下有行动,他时刻提醒着自己
选题策划范承玲本刊记者宋汉晓通讯员刘万钧
眼前的董配永,山羊胡、中山装、粗布鞋。
若不是墙上挂着全国两会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接见他的照片,很难想象董配永是一名著名侨商,任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还是一名
致公党员,任致公党中央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副主任。
同时,他还身兼全国人大代表和全
国政协委员。
勤俭节约乡土情
“这些观赏桔一年四季都开花结果,也不生虫。
浇的是淘米水,施的肥剩菜剩饭。
”
在董配永家中,客厅内几盆观赏桔果黄叶绿,窗台上各种蔬菜郁郁葱葱。
牡丹、蝴蝶兰、
辣椒……能利用的地方都利用上了。
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他生活简朴而又透明。
一日三餐,
家常便饭。
吃的是自家农场生产的粮食、蔬菜。
一年四季,粗布衣衫,平时一本书、一杯茶足矣。
董配永的解释是,我要把“资源”节省到最低限度。
董配永的生活不仅绿色环保,还十分朴素。
他曾戏称自己“上街从没挨过偷,更没遭过抢”,他的“吝啬”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从不购置任何奢侈品,衣服鞋子都是普通到不能再
普通的式样;一双棉布拖鞋穿了10多年,脚跟处已经磨烂他也舍不得丢掉,只是让助理拿块布帮他补好后接着穿;办公室里的一套沙发一用就是20多年……
不仅对自己“苛刻”,他对家人的要求也十分严格。
“我们不娇惯孩子。
他们也从没有觉
得自己有什么特殊,除了买书,他们也没有什么零用钱。
平时就自己坐公交车上下学。
”他不
允许妻子女儿购买贵重的首饰,不允许儿子和同学攀比,要求家里的生活废水做到二次利用,
尽量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等。
现在,勤俭节约已经成为董家的家风。
他经常会热情地邀请朋
友吃饭,地点必定是家中。
“大宴”开启,摆上桌的,是自家厨房做的清炒豆腐,凉拌花生米,自制熟牛肉……他的开场白是:“这可都是自家种的,安全优质,无污染、无公害的有机全绿
色产品……”
董配永吃完水果后,会使用能够重复利用的毛巾而非一次性纸巾来擦手,他还会将吃完的
果皮专门收集起来。
“收集起来的果皮可以用来做有机肥。
做好垃圾分类,因为垃圾是放错地
方的财富嘛!”
董配永的家仅仅是他农场的一个缩影。
他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远离喧嚣的都市,呆在自己
的农场。
他的农场位于北京房山区上方山脚下,都是山洼地。
农场都是土路,铺地用的是山上
的石头,住房刷的是白石灰,水龙头的水细细地流,刚刚够你把手洗干净。
田边种的各种庄稼董配永如数家珍,还能详细说出品种;种地、施肥、除草、收割更是一
把好手。
与许多地方不同,他的农场一直是传统农业的原始种植方式。
“我们才是真正的绿色
农业。
不使用任何化肥、农药、除草剂,畜力人工铲趟也重新出现,隔一段时间,就有专人进
行人工除草……”不仅是他,连他的夫人、孩子每年的“必修课”之一都是在假期拿起镰刀,
下地耕作。
假期回来,董配永女儿也是住在农场的宿舍楼里面。
宿舍里很简陋,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一张带蚊帐的床,地上是地板革。
董配永的夫人刘红兵说起孩子,难掩骄傲之情。
“他们很懂事,知道尊敬长辈,有了好的
东西知道分享给别人。
配永虽然对他们要求很严格,但他们常和我说,爸爸其实很不容
易。
”“在城市里生活,过的还是农村的节俭日子。
”这就是董配永所追求的生活,所践行的
理念。
其实,他所坚持的节俭生活方式,不过是他所倡导的绿色环保理念的另一种延伸。
“我
们农场的收成不外卖,生产的米面肉油菜等绿色食品供给集团公司的工作人员食用,目的就是
给他们一个健康的身体。
接下来,我们讲不断扩大农场规模,将绿色农产品全面推向社会,同
时推出纯天然的日用品,延长产业链。
”
“垃圾”食品源自国外
“‘垃圾’食品其实是外国人先‘发明’的。
现在心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特别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人们吃的是有毒有害的‘垃圾’食物。
别看现在很多人看起来高大
壮实,但其实他们的身体素质并不像几十年前同样年龄的人那样好。
”
上世纪90年代,董配永携全家在澳大利亚生活期间,一次“烤鸡事件”改变了他的生活
轨迹。
他回忆,那一次他在超市购买了一只烤鸡。
“至今我还能记得当时的情景,烤鸡包装得
很精美,被整齐地摆放在超市的货架上,看起来特别诱人。
”第二天,当董配永使用微波炉加
热这只烤鸡时,却闻见了一股刺鼻的尿素味,再三确认后才发现,这股奇怪的味道竟来自于那
只烤鸡。
“尿素烤鸡”让董配永十分震惊和不安,也令他开始意识到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从那
以后,董配永便开始对食品安全领域投入关注。
他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购买了60多万亩土地,开始办起有机农场。
农场建好后,董配永不再允许儿女吃从外面购买的食物,要求他们必须吃
农场种植的有机粮食、蔬果和以自然方法养殖的家禽。
然而,当时年纪还小的儿女并不能理解父亲的一片苦心,常常会背着他偷偷购买零食。
董
配永至今还记得女儿上大学时的一件事:“有一次,我去女儿的住处看她,拉开冰箱门,里面
是各种各样的垃圾食品,有汉堡、披萨、可乐等,看到这些,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一怒之下,
我将所有的东西全甩进了垃圾桶。
”
2003年,董配永回国,将事业重心放在了有机农业方面。
他在海南、黑龙江、河北、北京、内蒙古等8个省区市分别开设了有机农场。
董配永介绍,他的有机农场坚持“不见一滴农药,不上一粒化肥”的纯天然理念,用原始的方式耕作,施传统的农家肥料,以确保所有农产
品都是对人体有益的绿色健康食品。
2009年,董配永投资20万多元,取消了集团总部和上方山基地的室内厕所,不使抽水马桶,改建公厕,用循环使用生活用水冲刷便池。
仅此一项,每年节约淡水2万多吨。
公厕的粪
便还被沤发成了生产绿色食品的农家肥,可谓一举多得。
不忘俞正声主席的嘱托
近年来,董配永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就粮食安全及农产品安全、淡水资源、白色污染、环境保护等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积极依法履职、建言献策。
围绕从源头搞好垃圾及废旧物资分类回收处理到治理白色污染;从保护黑土地,维护国家粮食
安全到反对垃圾食品进校园;从加强种子繁育体系建设到提升对快递件包装物回收利用……
“我十分珍惜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这个双重身份。
”每年全国两会,董配永总是
精心准备多份提案,件件事关百姓生计、生态环境,桩桩出自亲身调研、深入研究。
他常深入
企业、农村走访,向同行咨询请教,为头脑中原本模糊的问题寻找答案,再凝重地写进提案和
建议。
董配永分别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四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担当历史责任,综合施策
加强和黑土地保护的提案》《关于对耕地施用农家肥给予财政补贴的提案》,均被列为重点办
理提案。
2015年4月9日,董配永参加了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俞正声主持的“加强黑
土地保护”双周协商座谈会,结合多年来从事绿色有机农业的切身体会,董配永提出“保护黑
土地的核心在于培肥地力,就是要扭转化肥独霸天下的局面,倡导恢复大量使用农家肥种地,
让农肥当家作主。
”他的发言得到了很多人的赞许,受到了俞正声主席的高度重视。
2017年全国两会前夕,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致函董配永,感谢他致信全国政协主席俞正
声提出的关于加强黑土地保护的建议。
“加强黑土地保护保障粮食安全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事关13亿中国人的饭碗和健康,事关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会后,董配永得到了俞正声主席的亲
切接见。
“我深刻感受到全国政协选题精准务实,也亲身体会到与会委员们以国家发展为己任,畅所欲言,发扬民主,积极建言献策。
会后,俞主席语重心长地嘱咐我们从事农业的政协委员
要在保护黑土地方面带好头。
确实倍受鼓舞,信心百倍,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牢记在心,
认真践行。
”
当他看到曾经肥沃的土地因为过度使用化肥日益板结、贫瘠;农产品因为肆意使用农药、
除草剂等残留毒素日益增多,从而影响营养甚至有损身体健康时,他忧心忡忡,决心做点什么。
“民以食为天。
我要开辟一个农场当试验田,看看就用农家肥能不能在现代社会解决‘没
有化肥种不了地,化肥少了打不出粮’的痼疾’。
”
为了让黑土地“尝”到久违的农家肥味道,董配永每年都要投入超过5000万元,无偿把天华农场的土地提供给农户耕种,并聘请农技人员对种植户进行培训;生产出的产品,农场以高
出市场价的标准进行回收。
唯一要求是种植户必须全部使用农家肥,不得使用化肥、农药、除
草剂、生长素等任何化学制剂。
几年下来,董配永的“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由于连续几年大量施用农家肥,当地的
土壤重新变得肥沃起来,有机质含量提升;生产出的粮食产量并不低,与采用化肥的产量基本
持平,有的还略高;过去农民们避之不及的牲畜粪便,在当地反而成了“香饽饽”,重新走出
了一条种养结合、农牧互补,实现粮食高产稳产的路子;农民收入也不断提高,形成了一业带
多业的产业链条。
“明显感觉到地里的蚯蚓多了,水里的青蛙、鱼多了,屋檐下的燕窝多了,就连山上的兔子、刺猬、獾子等野生动物也经常见到了。
前段时间,有摄影家慕名而来,竟拍摄到了鸳鸯戏水……”更让董配永觉得欣慰的是,周边50万亩流域的山山水水生态环境也开始好转。
不仅是在绥棱,董配永还在河北、海南、北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建起了以生产绿色
有机食品为主的“董氏农庄”,自己加工面粉、大米、豆油、酱油、醋等,并饲养畜禽、鱼类
等。
既有理论上的探讨和思考,又有生产中的实践和尝试,董配永对黑土地保护有了充分的发
言权。
“在多方呼吁下,特别是由于双周协商座谈会的影响,相关建议已经落地生根,逐渐开花
结果。
2015年、2016年,中央加大对黑土地保护的财政支持力度,中央财政特别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东北地区17个产粮大县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
”
2016年年底,董配永满怀崇敬的心情,欣然命笔,向俞主席汇报自己在保护黑土地上的工
作实践和思想体会,以及东北四省(区)试点的运行成效,并就加大对黑土地保护宣传力度提
出了建议。
俞正声对董配永的信做了批示。
“黑土地保护意义重大,如今有了实质性项目和进展,这是农业之幸,农民之幸。
”俞正
声主席看了董配永的来信后,认为它既表明了“加强黑土地保护”双周协商座谈会结出的初步
成果,也饱含了一个政协委员情洒黑土地、健康中国人的执着追求,同时更寄托了广大人民群
众对发展传统生态农业,生产安全健康农副产品的热切关注。
董配永振奋地说:“希望我的
‘试验田’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
环保与慈善同行
如果说黑土地是董配永心中特别惦念的地方,那么对于资源、环境,他更多的是尊重与珍惜。
他认为:人类生存永远也离不开淡水和粮食。
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耕地减少,将直接危及到淡水和粮食。
一旦水源被污染了、耕地被占没了,再多的楼房,再多的钞票有啥用?全世界的印钞机24小时不停地工作,能印出一滴淡水、一粒粮食么?
“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特别是我们国家,人口众多,资源太少。
再不珍惜资源,勤俭节约,我们的子孙们吃啥喝啥?我们人类在地球上只有生存的权利,没有破坏、挥霍、浪费的权利。
”他不仅这么说,更是这样去做。
甚至,在很多人看来,都到了严苛的程度。
走进位于北
京隆福寺的华夏董氏兄弟集团公司总部办公大楼,在墙壁上随时都可以看见类似“地球能满足
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人类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这样的教育警示
之语。
为了节约用电,楼里走廊刻意少开灯。
类似的细节,在集团内部比比皆是——为减少化学洗涤品用量、防止水源污染,集团自制
环保肥皂、牙粉发给职工使用;食堂用麦麸子清洗餐具;每个公司要求做到垃圾分类投放;每
到冬季,所有公司合署办公,节约大量燃煤……
如今,员工都逐步有所改变,打印复印双面用纸、人走灯灭,节约用水……都已成为他们
自然而然的习惯。
2016年,董配永在其集团旗下设立了废旧物资回收公司,要求各公司都要
把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作为制度化、常态化、效益化的要求。
董配永祖籍河北滦县,兄弟5人于1992年开始艰难创业。
经过近30年的艰苦奋斗,现在
华夏董氏兄弟集团已发展成为集国际国内贸易、矿山开采、机械制造、高新技术投资、金融证券、生态农业开发、酒店和房地产开发的综合性跨国集团,资产总值达600多亿元人民币。
事实上,对于华夏董氏兄弟集团来说,矿山过去一直是主业之一。
但在煤炭行业发展最为
风光的那些年,董配永做了个令很多人瞠目的决定——不再扩大煤炭项目,并且加大投资改造
矿山企业,要求所属企业节能减排。
经过多年的巨额投入,目前董配永所拥有的马家沟矿、鑫
发矿、久长矿等所产煤矸石、煤层气、矿井水全部回收利用,实现了零排放、零污染。
当时董
配永的决定无疑影响了企业的即时盈利。
但几年后,国家三令五申清理整顿“两高行业”,大
量矿产企业因环保不达标而关闭,很多人才称赞董配永的“英明”。
然而在董配永心里,他当
时这么做的目的只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不仅对于自己的公司,董配永对环境保护的关注还不断向公众延伸,向社会拓展。
2010年9月,他出资在黑龙江省绥棱县启动“治理白色垃圾,保护美好家园”环保项目。
几年下来,董配永无偿投入近千万元,但绥棱城乡再也看不见从前塑料膜遍地刮、塑料袋空中飞、农药瓶水上漂的现象了,乡村变得清新整洁。
2012年,该项目还被评为第七届“中华慈善奖最具影响力项目”。
就是这样对自己、对家人都“吝啬”到极致的企业家,对社会、对遇到困难的人却是非常慷慨义气。
汶川地震后,他先后5次向灾区捐赠款物累计4600万元,并派出救援队伍赶赴灾区救援;西南五省干旱灾情发生后,他捐赠2000万元以及矿泉水、越野车和水车;玉树灾情发生后,他又向灾区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
在父母的出生地唐山市古冶区卑家店镇刘庄村、滦县九百户镇小河湾村。
2011年,董配永兄弟5人投资2亿元设立“淑珍敬老基金”和“天华敬老基金”,无偿为家乡60周岁以上老人按月发放敬老金,最低标准每人每月300元,最高标准每人每月2000元。
这一善行,得到了国务院侨办的认可。
2011年,国务院侨办授予刘庄村“侨爱新村”的称号。
当地村民为了表达对董配永兄弟善举的感激之情,自发出资树立感恩石一座,上题:“虽富贵尤念桑梓,捐巨资以敬父老。
上善若水,大爱无疆。
情动乡里,义薄云天。
一村福祉,八方颂扬。
”
几年间,董配永先后为华北电力大学、河北联合大学、武汉大学、河北唐山市7所大中小学校、黑龙江省绥棱县全体中小学师生,以及唐山市军分区、绥化市军分区和边防驻军捐赠了1360多吨价值4800万元的绿色有机食品,并把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传递给他们。
二十多年来,董配永的各类捐赠数额仅有据可查的便超过6.7亿元。
先后荣获4届中华慈善奖、中国十大慈善企业、中国十大慈善家、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致公党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国务院侨办副主任马儒沛曾称赞董配永和董氏集团,“他们的善行义举,充分体现了海外侨商对祖籍国的关怀与支持,引领了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
喜好读书的董配永,记得孙中山那条著名的遗教:“做人的最大事情,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
”心中有爱,肩上有责,脚下有行动。
他时刻提醒着自己。
责任编辑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