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维也纳体系的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维也纳体系瓦解的原因
国际关系学院2011级国政一班
王兴
2011200690
摘要:
维也纳体系是建立于拿破仑战争之后的国际体系,维持了欧洲近四十年的相对和平与稳定。

但在欧洲民族民主运动和欧洲政治形势的巨变下最终土崩瓦解。

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维也纳体系瓦解的原因。

关键词:
维也纳体系欧洲民族民主运动德国统一欧洲均势
引言
维也纳体系作为在近代持续近六十年的欧洲体系,曾维护欧洲近四十年的和平与稳定,这是近代欧洲保持和平时间最长的时期。

但这一看似稳固的体系最终在时代的发展下最终沦为历史的陈迹。

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欧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冲击、欧洲均势的打破和欧洲各大国间矛盾的加剧。

(一)欧洲民族民主运动对维也纳体系的冲击
维也纳体系所存在的十九世纪正是欧洲各国民族民主运动风起云涌的时期。

拿破仑虽然在欧陆争霸上失败,但法国大革命的革命思想却随着拿破仑的大军传播到欧洲各地,使欧洲各国人民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启蒙。

虽然维也纳会议使欧洲各国如法国、西班牙等复辟,恢复其封建统治;但随着欧洲各国民族民主意识的逐渐觉醒,不可阻挡的民族民主运动的浪潮在十九世纪席卷了整个欧洲,对维也纳体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并进而导致其瓦解。

首先,欧洲民族民主运动同样使欧洲列强之间矛盾逐渐激化,使维系维也纳体系的又一支柱大国协调体制即“欧洲协调”逐渐失效。

欧洲列强在干涉镇压革命问题上的分歧使得欧洲各国之间矛盾日益复杂和尖锐。

在欧洲1820年革命中,欧洲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已开始显现。

英国反对干涉意大利革命与西班牙革命,与俄普奥三国产生了矛盾。

虽然意大利革命和西班牙革命最终遭到镇压,但大国协调一致的原则显然受到了破坏,欧洲协调体制开始破裂,主要讨论干涉西班牙革命的维罗纳会议也成为了神圣同盟召开的最后一次会议。

欧洲1830年革命则使得欧洲列强之间矛盾更加突出。

这主要体现在欧洲各大国对革命后成立的法国“七月王朝”的不同态度上。

俄国与英国态度截然相反:俄国极度仇视革命积极
主张干涉革命但英国率先承认了法国的七月王朝新政府,普奥两国出于自身利益和国内形势只好承认了法国新政权。

俄国为避免外交孤立,最终也被迫承认法国新政府。

虽然欧洲各大国最终都承认了法国七月革命后的法国新政府,但其中各国之间的分歧从中可窥见一斑,而最为突出便是英俄两国的分歧和矛盾,这也给之后两国进一步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随之而来的更大规模的1848年革命则进一步激化了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

革命虽然失败了,但使得俄普奥三国的关系相互恶化,神圣同盟也随之名存实亡,无法发挥实际作用,成为了明日黄花。

所谓“欧洲协调”也随着俄普奥三国不再“团结”而彻底解体。

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在不断的革命运动浪潮中逐步激化,不仅使协调各大国之间利益的欧洲协调机制解体,还为列强进一步的冲突与战争埋下了伏笔,而这些显然不利于维也纳体系的维系。

第三,欧洲民族民主运动改变了欧洲政治版图,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欧洲大国间的力量对比。

希腊、比利时等国的独立改变了维也纳会议上所确定的政治版图。

奥地利因其为多民族封建帝国,境内匈牙利、捷克、北部意大利等地区民族起义时有发生。

1848年革命使奥地利更加衰落,奥地利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维护本国封建统治以及加强对境内各民族的统治上。

而俄国在1848年革命中俄国通过镇压革命发展了自身的军事力量,在欧洲的地位大大提升,扩张野心也进一步增长。

而德国与意大利民族统一运动唤醒了两国的民族意识,为其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两国尤其是德意志的统一不仅造成了维也纳会议以来最大的领土变更,更使得传统欧洲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大大改变了欧洲大国间力量的对比;其他欧陆国家都难以与统一后的德国相单独抗衡,欧洲均势受到冲击。

第三,欧洲民族民主运动本身就其民族独立与资产阶级自由民主革命精神而言冲击了维系维也纳体系存在的正统主义思想。

正统主义思想本身就是为维护欧洲各国封建统治所提出的,而这一思想显然与倡导自由、民主、人权的革命思想格格不入。

(二)欧洲均势的打破
欧洲大陆上列强间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也是维也纳体系终结的重要原因。

维也纳体系一开始就建立在欧洲均势之上,欧洲均势的维持是维也纳体系存在的基础。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欧洲各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长期以来的
欧洲均势渐被打破,使得维也纳体系最终崩溃。

首先便是欧洲各大国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欧洲各国实力差距加大。

维也纳体系存在的时期是资本主义在欧洲快速发展的时期,但这种发展却是不平衡的。

英国开展工业革命后经济快速发展,又因殖民地众多拥有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市场,因此经济实力最强。

法国较早开展工业革命,经济发展较快,经济实力居欧洲第二位。

普鲁士虽然开展工业革命较晚,但经过政府一系列改革后工业发展很快,并主导建立了德意志关税同盟,奠定了后来德国统一后超越法国的工业基础。

奥地利地处中欧,工业化进程较为缓慢,经济逐渐落后于英法普等国。

俄国由于国内封建统治和农奴制度的束缚,工业化进程逐渐落后于欧洲其他国家。

由此可以看出,欧洲各国的经济实力尤其是工业实力发展差距明显:英国依旧保持领先,法国稳步发展,普鲁士发展速度很快并有很大潜力,奥地利、俄罗斯两国由于自身地理位置以及本国封建统治,工业化进程受到阻碍,发展缓慢,逐渐落后于中西欧各国。

各国经济实力差距的较大变化决定了在维也纳体系中传统欧洲均势已难以维系。

第二,十九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的多次战争也使欧洲大国间实力差距进一步凸显和拉大。

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充分暴露了俄国实力的衰弱,使俄国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扩张受到遏制,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也大大下降,动摇了其在国内的封建统治。

法撒奥战争和普奥战争使奥地利丧失了北意大利的大部分属地和德意志邦联的领导权,昭示了奥地利的衰落和国际地位的下降,为意大利和德意志的统一的推进提供了有利条件。

普法战争则直接促成了德意志的统一,也终结了法国的欧陆霸主的地位。

欧洲一系列战争使得法国、奥地利、俄罗斯的相对衰落,而德国、意大利通过王朝战争实现了统一,崛起为欧洲的强国,给欧洲政治格局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大大加速了维也纳体系的瓦解。

最后不得不提的一点便是德意志的统一对于欧陆均势的巨大冲击。

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先后排除了奥地利和法国这两个德意志统一的最大障碍,主导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

统一后的德国立刻成为欧洲大陆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德国姗姗来迟,结果刚一亮相就令全世界大吃一惊。

因为它在人口总量、国民生产总值、钢铁产量、煤产量以及铁路线里程等等方面,都远远超过了法国,在欧洲仅次于称
霸了一个世纪之久的英国”1。

德国的统一不仅打破了维也纳会议上对于德意志问题的安排,使得传统中欧的“缓冲地带”不复存在,更彻底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打破了传统欧洲大陆的均衡,使得维也纳体系最终崩溃。

(三)欧洲大国间矛盾的加剧
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大国间矛盾的加剧也是该体系瓦解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去上文提到的欧洲大国对于镇压革命的分歧与矛盾,欧洲大国在欧陆争霸、殖民地扩张等一系列问题上矛盾也逐渐激化,最终引发战争,进而促成维也纳体系的瓦解。

维也纳体系建立之初,英俄矛盾是最为突出的。

两国在操控主导欧洲以及“东方问题”上存在分歧,最终两国爆发克里米亚战争,以英国的胜利而结束。

而在维也纳体系存在的末期,普法在争夺欧陆霸权上矛盾加剧,两者矛盾成为了欧洲存在的最主要的矛盾,最终两国之间爆发了普法战争,以普鲁士的胜利而告终。

而两对矛盾只是欧洲列强之间错综复杂矛盾的缩影。

在这一期间各国外交指导原则均以国家利益为优先考虑,传统的“正统原则”则渐渐失去作用,欧洲列强之间关系已无法靠道德来维系和调和,一旦国家间利益出现大的冲突,战争就变得不可避免了。

而战争又会破坏原有均势,打破实力均衡。

欧洲大国间矛盾的加剧还让维也纳体系建立之初的协调机制如五国同盟、神圣同盟等名存实亡,失去原有的各大国协商一致行动、维护和平的作用,使欧洲局势愈发失控,维也纳体系的瓦解成为了必然。

结语
上文说明了笔者认为导致维也纳体系瓦解的三条最重要的原因,但还有国家统治者政策选择、原有协调机制失效、科学技术发展等其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其瓦解。

维也纳体系虽然已成为历史,但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际格局面临深刻调整的今天,对崛起中的中国依然有借鉴价值。

中国应继续发展本国国力,争取以自身独特文化与政治文明取得软实力竞争中的优势,积极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开展外交活动。

本文观点因笔者水平所限可能有纰漏和错误,还望指正。

参考文献
[1] [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M].海南出版社.
[2]张玉芬.试析奥地利1866年战败原因[J].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3 1 《大国崛起》第六集帝国春秋解说词
年11月
[3]王传剑魏范强.简明国际关系史[M].中国电力出版社.
[4]何炜论维也纳体系的运作与终结[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7年7月第27 卷第六期
[5]周才方.拿破仑战争与维也纳体系的兴衰[J].南京高师学报.1998年6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