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古文中的“荤”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理解古文中的“荤”字?
作者:王雪梅
来源:《语文学刊》 2013年第8期
[作者简介]王雪梅,江苏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
王雪梅
(江苏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古代“荤”字不能简单理解为吃素。“荤”在古代指“辛菜”。佛教中泛指所有
动物和植物五辛。
[关键词]斋戒;荤;辛菜
中图分类号:H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3)08-0047-01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中,多次出现“斋戒”一词,课本注解道:“古人在祭祀或行大
礼前,必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表示诚心致敬。”这个解释是完全正确的,只是同学们
不了解古代“荤”字的含义,把“不吃荤”简单地理解成“吃素”,这是不太正确的,故特写此短文,拟谈谈“荤”字在古代的含义。
在《康熙字典》中,对“荤”的解释为:“荤,姜及辛菜也。”何谓“辛菜”?西晋周处所编的《风土记》中记载:“元旦,以葱、蒜、韭、蓼、蒿芥,杂和而食之,名五辛盘,取
迎新之意。”西晋时,江苏宜兴地区在元旦这一天有吃五辛以迎新的风俗,可见“葱、蒜、韭、蓼、蒿芥”这几种辛菜,就是“荤”菜。而佛教中的“荤”泛指所有动物及植物五辛(大蒜、葱、韭、薤、兴渠),因为吃了辛菜后,口腔里会残留臭味,再诵经礼佛,是对三宝的不恭敬,所以佛教将辛菜也同列为“荤”;道教,无论全真派还是正一派,都以韭、蒜、芸台、胡荽、
薤为“五荤”,是不可以吃的,因为它们气味不洁,只是全真教还不吃动物,而正一教在非斋
戒日是可以吃些肉食的。因此,古代“荤”字的含义一定包括辛菜,但不一定包括肉食。
那么,古人在斋戒时吃肉食吗?在南北朝以前,古人斋戒是可以吃肉食的,只是不能吃辛菜而已;到了南北朝以后,笃信佛教的梁武帝萧衍提倡“不吃肉为斋”,“斋”才增加了不
食动物肉的含义。
而廉颇、蔺相如是战国时期的人,由此可见,《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注解中的“不吃荤”仅仅是指不吃辛菜而已。
当然,古代朝廷的斋戒活动并非如课本注解中的仅仅是“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那样简单,它是有一定的程序及由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