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以房养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不能以房养老?
说现在很多年轻人是“理所应得的一代”,在房子的问题上体现得特别明显。
他们似乎在父母没死的时候就盯着父母的财产。
令人可哀的是,很多父母,也在骄纵他们的这种理所应得的思想观念。
2013年,“以房养老”突然成为公共讨论的热点,这很能说明问题。
“以房养老”的话题是如此既有爆炸性,乃至民政部不得不出来发布安民告示,称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有关“以房养老”的内容被严重误读,其实国务院《意见》中提出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等多种养老服务模式。
在投融资、土地供应、税费优惠、补贴支持、人才培养和公益慈善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而“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即所谓“以房养老”,只是“完善投融资政策”中的一句话。
一点点制度创新上的探索,引起了全社会的恐慌,仿佛国家想从养老中抽身,要让大家靠自己的房子来养老。
其实,“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在国外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美国影星出身的前参议员、曾竞选过总统的汤普森,就一直在电视上为这种“住房反向抵押”作广告。
“住房反向抵押”的逻辑和方式很容易理解:有关公司根据老年人所拥有的住房的估价,每月给老人一笔固定的生活费;等老人去世时,房子就归给钱的公司。
这等于是公司预先每月支付房贷购买老人的房子。
假设一个人三十岁时买房,一般到六十岁时,三十年的房贷正好还清,房子完全是自己的了。
但如果日后退休,退休金不够用,那么通过“住房方向抵押”得到一笔钱,晚年生活的质量就提高了许多。
等人走了,房子留着何用?那时房子被接济自己的公司收走,对自己无任何影响,何乐而不为呢?当然,这种交易和生命保险一样,双方都要看运气。
如果老人活得特别长,那么保险公司就必须几十年不停地支付给老人生活费,最后即使房子拿回来卖掉,也收不回成本。
老人如果不幸早逝,则保险公司支付了几年成本就拿到房子,赚钱不少。
这方面的操作,在个案上有些赌博性质,很难预测;但大公司根据宏观的人口平均寿命等数据操作,对其回报大致还是能计算出理性预期的。
此时政府需要一系列配套的公共政策,保证进行“住房反向抵押”老人的基本利益。
美国如今面临着婴儿潮退休后社保入不敷出之困境,养老问题越来越尖锐。
估计这种”住房反向抵押“会越来越流行。
当然更不会有人为此大惊小怪。
中国在未来几十年将面临着比美国更为急剧的老龄化。
政府和社会如何应对,目前还看不清楚。
“住房反向抵押“,恐怕对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来说,都会成为必要的养老手段之一。
问题是,这种方式应该在民间自愿进行,即纯粹是私人企业和老年人们的交易。
政府可以提供若干保护性、鼓励性的政策,但基本应该置身事外。
是否进行”住房反向抵押“,对老年人的既有养老福利也不该有任何影响。
在这方面,政府有责任监督从业的企业。
公众则有权利监督政府是否履行了自己的责任。
人们之所以为这样的制度探索感到恐慌,最大的原因恐怕在于对公权和市场的界限看不清楚。
政府应该用实际行动安抚民心。
不过,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
这一点从一系列的报道上表现得清清楚楚。
有位北京市民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有儿有女,说实在话,他们还眼巴巴还看着我这房子呢我把我这房子抵押给银行以后,我可以生活水平提高了。
等我百年不在了,房子让银行给收走了,那我儿女不得骂我啊。
”
这一采访,在公众中引起了普遍的共鸣。
可见,”住房反向抵押“在中国不遭待见,并非仅仅是制度因素,文化阻力同样巨大。
啃老不仅要啃到父母死,而且父母死后还要接着啃。
这似乎早已成了两代人都接受的原则。
然而,这样的文化,不仅使得老人难以安度晚年,同时也害了他们的孩子。
美国的许多富裕的老人,去世时把家产捐光。
世界首富卡内基有句名言:带着财产走进坟墓是可耻的。
遍布美国各地的博物馆、童子军营地、图书馆、自然保护区等等,往往都是过去的老人在去世前捐出来的。
这些捐赠,是他们最好的墓志铭,比什么豪华墓地都永恒。
孩子们不仅没有怨恨,而是充满感激。
父母敢这么捐,恰恰说明他们对子女教育的业绩:没有一个孩子需要自己的财产,每个孩子都很成功。
在公园里,也经常能够看到一个长椅,椅背上刻着一对父母的名字和生卒年月,落款是“热爱你们的孩子们“。
这长椅是怀念父母的孩子捐的。
当然,美国并非所有人去世时都捐遗产。
不过,很少听说子女眼巴巴盯着父母的房子的事情。
父母的房子是父母的。
和孩子没有关系。
双方的界限很清楚。
原来我们觉得这是美国人不讲亲情。
其实对比一下就明白,这根本不是亲情问题。
孩子万事要自己奋斗,不能靠老子。
父母不给孩子断奶,孩子就永远长不大。
而啃老一直啃到父母死后的中国文化,其实才是没有基本的人情。
看看现在中国的年轻人:自己买房、结婚,往往都要父母接济。
也就是说,自己拥有的房子,已经包含着许多父母的心血。
等父母去世时,他们大多早已是成家立业的中年人。
怎么还盯着父母的房子?如果父母通过“住房反向抵押“,晚年生活宽裕很多、舒心很多,做儿女的难道不该为父母高兴吗?怎么会为此骂父母?难道这就是中国的“孝道”?
“住房反向抵押”,其实就象房贷、学贷、保险等等一样,不过是现代社会中司空见惯的金融产品。
当老人丧失了工作能力、有需要他人照顾、而其子女和社会又无法充分地承担责任时,老人就必须用自己一生所创造的财富来维持晚年的生活质量。
“住房反向抵押”就是其中的一个金融手段。
如果实施得当,我们的社会将变得更有效率。
也许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住房反向抵押”可以引发一场“文化革命”,破除那种“啃老啃到父母死、父母死后照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