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14: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检测(四)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北宋中期,“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如某人为“吏部郎中、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吏部郎中”是官,“龙图阁学士”是职,“知开封府”才是实际职务。宋代这样做的影响是()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完善了宋朝的科举制度
C.加重了财政负担
D.解决了藩镇割据的威胁
答案 C
解析题干体现了北宋政权机构重叠,官职混乱,容易导致冗官现象,加重国家财政负担,故本题选C。
2.据《文献通考》记载:“(宋)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下列与材料所反映的情况不符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
B.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C.收回地方兵权达到“强干弱枝”
D.提高军队战斗力、实现富国强兵
答案 D
解析本题的限定词是“不符”,由“尽收天下劲兵”可以判断A正确;由“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判断B正确;由“内外相维,上下相制”判断C正确;D与史实不相符,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造成积贫积弱的局面,故D与题意相符。
3.(2020·定远育才学校调研)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之急”,他“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调整封建国家与地主、农民之间的关系
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
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
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
答案 A
4.在王安石变法期间,一些人家纷纷让已成婚的儿子独立门户,分家而过,这是为了() A.逃避农田水利法的义务
B.逃避保甲法的义务
C.逃避免役法的义务
D.逃避方田均税法的义务
答案 B
解析保甲法规定,农户每户两丁以上,抽一人为保丁,农闲练兵参与治安,战时编入军队作战。让成婚的儿子分家而过,就是为了减少家中的男丁数,以逃避保甲法的义务。
5.北宋时期一首诗写道:“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主要是称赞王安石变法中的()
A.农田水利法B.青苗法
C.方田均税法D.募役法
答案 A
解析农田水利法促进了荒地的开垦,保证了农业灌溉,符合题干中“耕桑富”“河淤开亿顷”的信息,故A与题意相符。
6.(2021·榆林高二月考)梁启超盛赞王安石“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并把王安石的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保甲法等类比为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税收、警察体系。这说明()
A.梁启超赞赏王安石的锐意改革及大胆创新
B.梁启超对变法的超前意识做了批评
C.梁启超认为王安石变法昙花一现
D.梁启超指出了王安石变法走向失败的原因
答案 A
解析从材料看,作者对王安石变法有溢美之词,充满了肯定,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记·商鞅列传》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材料二雅典贵族统治的改变是从梭伦之时开始的。梭伦以整个城邦公社的利益为重,主张不偏不倚的立场。他既痛恨贵族的顽劣,也不愿引发平民的暴动,主张以改革的方式解决平民备受压迫的各类问题。
材料三《宋史》载: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1)概括材料一中商鞅变法的措施并分析带来的主要影响。(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梭伦通过什么措施“解决平民备受压迫的各类问题”。(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并分析影响。简述上述材料的这些改革给我们的启示。(4分)
答案(1)措施: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推行县制。
影响:政治上打击了旧贵族,强化了中央集权;经济上发展了封建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军事上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2)措施:颁布解负令,将广大平民从债务奴隶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财产等级制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建立民众法庭,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使平民获得了参加国家政权的权利。
(3)措施:实行免役法;推行方田均税法。
影响: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
启示:改革是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改革要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8.(2021·白银高二模考)王安石的“青苗法”一直备受争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介甫令(县令)吾浙之鄞(宁波),鄞滨海,其民冬夏乘筏采捕为生。有田率夺山麓……故民得指田为质,以货豪右之金。豪右得乘急重息之。介甫特出官钱,轻息以贷。至秋则田亩之入,安然足偿。所谓青苗法也。于鄞实善政,及为相,必欲推而遍于天下,则非矣。鄞人至今德之,立祠陀山下,神亦至灵。
材料二以余观于前贤之论,而以今日之事验之,则青苗者,其立法之本意,固未为不善也。但其给之也以金,而不以谷……其职之也以官吏,而不以乡人士君子……是以王氏能以行于一邑,而不能以行于天下。
材料三青苗法推向全国时,却引发了灾难性后果。各地都有固定的贷款准备金,上级下达的任务是要全部贷出去,并完成百分之二十的增值。有了硬指标,官员们就要用手段。他们根据农户的经济情况,将之分为不同等级,各自要承担不同的贷款额度,而不论是否需要。同时,为了保证还贷,又让富户与不同等级的农户结为利益共同体,由富户提供担保或抵押。青苗法实行后连年自然灾害,官员逼债,农户纷纷破产,连富户也无法幸免。
(1)据材料一,简析青苗法“于鄞实善政”的原因,并指出王安石将青苗法推行全国的有利条件。(5分)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青苗法“不能以行于天下”的原因。(5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改革成功的因素。(5分)
答案(1)原因:济困助贫;抑制豪右。
条件:在地方取得成功;任职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