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张辉第三版题库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章绪论
一、填空题
1.( 通信)就是从一地向另一地传递消息。

2. 通信的目的是传递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

3.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通信方式是(电通信)。

4.(通信系统)的作用就是将信息从信源传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地。

5.按通信业务分类,通信系统可分为(话务通信)和(非话务通信)。

6.根据是否采用调制,可将通信系统分为(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

7.按传输媒质分,通信系统可分为(有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两大类。

8.传输多路信号有三种复用方式,即(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码分复用)。

9.在数字通信中,按数字信号代码排列的顺序可分为(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数字通信特点的是( A )。

A.噪声容易积累
B.差错可控
C.易于集成化
D.易于加密处理
2.下列不属于数字通信特点的是( B )。

A.噪声不积累
B.差错难以控制
C.易于集成化
D.易于加密处理
3.下列属于单工通信方式的是( A )。

A.广播
B.同载频对讲机
C.无线电话
D.普通电话
4.下列属于半双工通信方式的是( B )。

A.广播
B.同载频对讲机
C.无线电话
D.普通电话
三、分析简答题
1.请画出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解:
2.请画出模拟通信系统的模型。

解:
3.请画出数字通信系统的模型。

解:
四、应用题
1、一离散信源由0,1,2,3四个符号组成,它们出现的概率分别为3/8, 1/4, 1/4,1/8,且每个符号出现都是独立的。

试用两种方法求某消息22123101的信息量。

(lb3=1.58, lb5=2.32, lb6=2.58, lb7=2.80, lb9=3.17, lb10=3.32)
解:此消息中,0出现14次,1出现12次,2出现18次,3出现9次,共有53个符号,故该消息的信息量为:
(1)I=14lb8/3+12lb4+18lb4+9lb8=19.88+24+36+27=106.88
每个符号的算术平均信息量为:
I/符号数=106.88/53=2.02(bit/符号)
(2)用熵的概念来计算:
H=-3/8lb3/8-1/4lb1/4-1/4lb1/4-1/8lb1/8=1.906
该消息的信息量为:I=53×1.906=101.02(bit)
2、一离散信源由0,1,2,3四个符号组成,它们出现的概率分别为3/8, 1/4,
1/4,1/8,且每个符号出现都是独立的。

试用两种方法求某消息21201的信息量。

(lb3=1.58, lb5=2.32, lb6=2.58, lb7=2.80, lb9=3.17, lb10=3.32)
解:此消息中,0出现18次,1出现16次,2出现18次,3出现9次,共有61个符号,故该消息的信息量为:
(1)I=18lb8/3+16lb4+18lb4+9lb8=19.88+24+36+27=120.56
每个符号的算术平均信息量为:
I/符号数=120.56/61=1.98(bit/符号)
(2)用熵的概念来计算:
H=-3/8lb3/8-1/4lb1/4-1/4lb1/4-1/8lb1/8=1.906
该消息的信息量为:I=61×1.906=119.56(bit)
3、一离散信源由0,1,2,3四个符号组成,它们出现的概率分别为3/8, 1/4, 1/4,1/8,且每个符号出现都是独立的。

试用两种方法求某消息2321231321023201的信息量。

(lb3=1.58, lb5=2.32, lb6=2.58, lb7=2.80, lb9=3.17, lb10=3.32)
解:此消息中,0出现14次,1出现12次,2出现22次,3出现13次,共有61个符号,故该消息的信息量为:
(1)I=14lb8/3+12lb4+22lb4+13lb8=19.88+24+44+39=126.88
每个符号的算术平均信息量为:
I/符号数=126.88/61=2.08(bit/符号)
(2)用熵的概念来计算:
H=-3/8lb3/8-1/4lb1/4-1/4lb1/4-1/8lb1/8=1.906
该消息的信息量为:I=61×1.906=116.26(bit)
第3章:信道与噪声
一、填空题
1.狭义信道按照传输媒质的特征可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两类。

2.所谓调制信道包含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发转换装置)、(媒质)和(收转换装置)。

3.所谓编码信道包括(调制器)、(调制信道)和(解调器)。

4.(随参信道)是指信道传输特性随时间随机快速变化的信道。

5.电离层由(分子)、(原子)、(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

6.根据噪声的来源进行分类,一般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人为噪声)、(自然噪声)、(内部噪声)。

7.根据噪声的性质进行分类噪声可以分为(单频噪声)、(脉冲噪声)和(起伏噪声)。

二、单项选择题
1.理想恒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是( A )。

A.对信号在幅度上产生固定的衰减
B.对信号在幅度上产生随机的衰减
C.对信号在时间上产生微小的迟延
D.对信号在时间上产生较大的迟延
2.理想恒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是( C )。

A.对信号在幅度上产生微小的衰减
B.对信号在幅度上产生随机的衰减
C.对信号在时间上产生固定的迟延
D.对信号在时间上产生较大的迟延
三、分析简答题
1.多径传播主要有哪几种形式?
答:(1)电波从电离层的一次反射和多次反射;
(2)电离层反射区高度所形成的细多径;
(3)地球磁场引起的寻常波和非寻常波;
(4)电离层不均匀性引起的漫射现象;
2.随参信道的传输媒质具有哪些特点?
答:(1)对信号的衰耗随时间随机变化;
(2)信号传输的时延随时间随机变化;
(3)多径传播;
四、应用题
1.已知每张静止图片含有6×105个像素,每个像素具有16个亮度电平,且所有这些亮度电平等概率出现。

若要求每秒传输24幅静止图片,试计算所要求信道的最小带宽(设信道输出信噪比为30dB)。

解:因为每个像素独立地以等概率取16个亮度电平,故每个像素的信息量为
I
P =-log
2
(1/16)=4 (b/pix)
并且每幅图片的信息量为
I
F
=600000×4=2400000 (b/幅)
因为每秒传输24幅图像,所以要求传输速率为
R
b
=2400000×24=57600000=57.6×106(b/s)
信道的容量C
t 必须不小于此R
b
值。

将上述数值代入式
C
t
=Blog
2
(1+S/N)
得到 57.6×106= Blog
2
(1+1000)≈9.97B
最后得出所需带宽
B=(57.6×106)/9.97≈5.78 (MHz)
2.已知黑白电视图像信号每帧(frame)有30万个像素(pixel),每个像素有8个亮度电平,各电平独立地以等概率出现,图像每秒发送25帧。

若要求接收图像信噪比达到30dB,试求所需传输带宽。

解:因为每个像素独立地以等概率取8个亮度电平,故每个像素的信息量为
I
P =-log
2
(1/8)=3 (b/pix)
并且每帧图像的信息量为
I
F
=300000×3=900000 (b/F)
因为每秒传输25帧图像,所以要求传输速率为
R
b
=900000×25=22500000=22.5×106(b/s)
信道的容量C
t 必须不小于此R
b
值。

将上述数值代入式
C
t
=Blog
2
(1+S/N)
得到 22.5×106= Blog
2
(1+1000)≈9.97B
最后得出所需带宽
B=(22.5×106)/9.97≈2.26 (MHz)
3.已知每张静止图片含有6×105个像素,每个像素具有8个亮度电平,且所有这些亮度电平等概率出现。

若要求每秒传输24幅静止图片,试计算所要求信道的最小带宽(设信道输出信噪比为30dB)。

解:因为每个像素独立地以等概率取16个亮度电平,故每个像素的信息量为
I
P =-log
2
(1/8)=3 (b/pix)
并且每幅图片的信息量为
I
F
=600000×3=1800000 (b/幅)
因为每秒传输24幅图像,所以要求传输速率为
R
b
=1800000×24=43200000=43.2×106(b/s)
信道的容量C
t 必须不小于此R
b
值。

将上述数值代入式
C
t
=Blog
2
(1+S/N)
得到 43.2×106= Blog
2
(1+1000)≈9.97B
最后得出所需带宽
B=(43.2×106)/9.97≈4.33 (MHz)
第4章模拟调制系统
一、填空题
1.解调的方法可分为两类:(相干解调)和(非相干解调)。

2.DSB调制系统的制度增益为(2)。

3.SSB调制系统的制度增益为(1)。

4.所谓(相位调制),是指瞬时相位偏移随调制信号作线性变化。

5.所谓(频率调制),是指瞬时频率偏移随调制信号作线性变化。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AM调制优点的是( A )。

A.接收设备简单 B.功率利用率低 C.抗干扰能力差 D.功率利用率高2.下列属于DSB调制优点的是( A )。

A.功率利用率高 B.功率利用率低 C.接收设备复杂 D.接收设备简单3.下列属于SSB调制优点的是( D )。

A.发送设备复杂 B.接收设备复杂 C.功率利用率低 D.频带利用率高
第5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一、填空题:
1、均衡可分为(频域均衡)和(时域均衡)。

2、所谓(频域均衡),是从校正系统的频率特性出发,使包括均衡器在内的基带系统的总特性满足无失真传输条件。

3、所谓(时域均衡),是利用均衡器产生的时间波形去直接校正已畸变的波形,使包括均衡器在内的整个系统的冲激响应满足无码间串扰条件。

二、分析简答题:
1.HDB3码的编码规则是什么?
答:(1)当信码的连“0”个数不超过3时,仍按AMI码的规则进行编制,即传号极性交替;
(2)当连“0”个数超过3时,则将第4个“0”改为非“0”脉冲,记为+V 活-V,称之为破坏脉冲。

相邻V码的极性必须交替出现,以确保编好的码中无直流;
(3)为了便于识别,V码的极性应与其前一个非“0”脉冲的极性相同,否则,将四连“0”的第一个“0”更改为与该破坏脉冲相同极性的脉冲,并记为+B或-B;
(4)破坏脉冲之后的传号码极性也要交替。

三、应用题
1、数字双相码的编码规则是什么?请画出代码序列11010010的双相码波形?
答:它用一个周期的正负对称方波表示“0”,而用相反波形表示“1”。

编码规则之一是:“0”码用“01”两位码表示,“1”码用“10”两位码表示。

2、密勒码的编码规则是什么?请画出代码序列11010010的密勒码波形?
答:“1”码用码元间隔中心点出现跃变来表示,即用“10”或“01”表示。

“0”码有两种情况:单个“0”时,在码元间隔内不出现电平跃变,且与相邻码元的边界处也不跃变,连“0”时,在两个“0”码的边界处出现电平跃变,即“00”与“11”交替。

3、CMI码的编码规则是什么?请画出代码序列11010010的CMI码波形?
答:“1”码交替用“11”和“00”两位码表示;“0”码固定地用“01”表示。

第6章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一、填空题
1、(抽样)是把时间上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成一系列时间上离散的抽样值的过程。

2、模拟信号数字化的方法大致可划分为(波形编码)和(参量编码)两类。

3、利用预先规定的有限个电平来表示模拟信号抽样值的过程称为(量化)。

4、把输入信号的取值域按等距离分割的量化称为(均匀量化)。

5、(非均匀量化)是一种在输入信号的动态范围内量化间隔不相等的量化。

二、单项选择题
三、应用题
1、A律13折线幅度码及相对应电平如表6-1所示,请把表中内容补充完整。

设输入信号抽样值Is=+1260Δ(其中Δ为一个量化单位,表示输入信号归一化值的1/2048),采用逐次比较型编码器,按A律13折线编成8位码
C 1C
2
C
3
C
4
C
5
C
6
C
7
C
8。

并计算其量化误差。

编码过程如下:
(1)确定极性码C
1 :由于输入信号抽样值Is为正,故极性码C
1
=1。

(2)确定段落码C
2C
3
C
4

参看表6-1可知,确定C
2
的标准电流应选为Iw=128Δ,第一次比较结果为Is>
Iw,则C
2
=1;
确定C
3的标准电流应为Iw=512Δ,第二次比较结果为Is>Iw,则C
3
=1;
确定C
4的标准电流应选为Iw=1024Δ,第三次比较结果为Is>Iw,则C
4
=1;
经过三次比较段落码C
2C
3
C
4
为“111”。

Is处于第8段。

(3)确定段内码C
5C
6
C
7
C
8

参看表6-1可知,第8段的16个量化间隔均为Δ8=64Δ,故确定C
5
的标准电流应选为Iw=段落起始电平+8×(量化间隔)=1024+8×64=1536Δ,第四次比较结果为Is
<Iw,所以C5=0;
同理,确定C
6
的标准电流为Iw=1024+4×64=1280Δ,第五次比较结果为Is<Iw,
所以C
6
=0;
确定C
7
的标准电流为Iw=1024+2×64=1152Δ,第六次比较结果为Is>Iw,所以
C
7
=1;
最后,确定C
8
的标准电流为Iw=1024+3×64=1216Δ,第七次比较结果为Is>Iw,
所以C
8
=1;
经过七次比较,对于模拟抽样值+1260Δ,编出的PCM码组为1 111 0011。

量化误差为:1260Δ-1216Δ=44Δ
2、A律13折线幅度码及相对应电平如表6-1所示,请把表中内容补充完整。

设输入信号抽样值Is=-1260Δ(其中Δ为一个量化单位,表示输入信号归一化值的1/2048),采用逐次比较型编码器,按A律13折线编成8位码
C 1C
2
C
3
C
4
C
5
C
6
C
7
C
8。

并计算其量化误差。

编码过程如下:
(1)确定极性码C
1 :由于输入信号抽样值Is为正,故极性码C
1
=0。

(2)确定段落码C
2C
3
C
4

参看表6-1可知,确定C
2
的标准电流应选为Iw=128Δ,第一次比较结果为Is>
Iw,则C
2
=1;
确定C
3的标准电流应为Iw=512Δ,第二次比较结果为Is>Iw,则C
3
=1;
确定C
4的标准电流应选为Iw=1024Δ,第三次比较结果为Is>Iw,则C
4
=1;
经过三次比较段落码C
2C
3
C
4
为“111”。

Is处于第8段。

(3)确定段内码C
5C
6
C
7
C
8

参看表6-1可知,第8段的16个量化间隔均为Δ8=64Δ,故确定C
5
的标准电流应选为Iw=段落起始电平+8×(量化间隔)=1024+8×64=1536Δ,第四次比较结果为Is
<Iw,所以C5=0;
同理,确定C
6
的标准电流为Iw=1024+4×64=1280Δ,第五次比较结果为Is<Iw,
所以C
6
=0;
确定C
7
的标准电流为Iw=1024+2×64=1152Δ,第六次比较结果为Is>Iw,所以
C
7
=1;
最后,确定C
8
的标准电流为Iw=1024+3×64=1216Δ,第七次比较结果为Is>Iw,
所以C
8
=1;
经过七次比较,对于模拟抽样值+1260Δ,编出的PCM码组为0 111 0011。

量化误差为:1260Δ-1216Δ=44Δ
3、A律13折线幅度码及相对应电平如表6-1所示,请把表中内容补充完整。

设输入信号抽样值Is=+1220Δ(其中Δ为一个量化单位,表示输入信号归一化值的1/2048),采用逐次比较型编码器,按A律13折线编成8位码
C 1C
2
C
3
C
4
C
5
C
6
C
7
C
8。

并计算其量化误差。

编码过程如下:
(1)确定极性码C
1 :由于输入信号抽样值Is为正,故极性码C
1
=1。

(2)确定段落码C
2C
3
C
4

参看表6-1可知,确定C
2
的标准电流应选为Iw=128Δ,第一次比较结果为Is>
Iw,则C
2
=1;
确定C
3的标准电流应为Iw=512Δ,第二次比较结果为Is>Iw,则C
3
=1;
确定C
4的标准电流应选为Iw=1024Δ,第三次比较结果为Is>Iw,则C
4
=1;
经过三次比较段落码C
2C
3
C
4
为“111”。

Is处于第8段。

(3)确定段内码C
5C
6
C
7
C
8

参看表6-1可知,第8段的16个量化间隔均为Δ8=64Δ,故确定C
的标准电流应选
5
为Iw=段落起始电平+8×(量化间隔)=1024+8×64=1536Δ,第四次比较结果为Is <Iw,所以C5=0;
的标准电流为Iw=1024+4×64=1280Δ,第五次比较结果为Is<Iw,同理,确定C
6
=0;
所以C
6
的标准电流为Iw=1024+2×64=1152Δ,第六次比较结果为Is>Iw,所以
确定C
7
=1;
C
7
的标准电流为Iw=1024+3×64=1216Δ,第七次比较结果为Is>Iw,最后,确定C
8
=1;
所以C
8
经过七次比较,对于模拟抽样值+1220Δ,编出的PCM码组为1 111 0011。

量化误差为:1220Δ-1216Δ=4Δ
第7章数字频带传输系统
一、应用题
1、已知待传送二元序列为1011010011,试画出2ASK,2FSK,2PSK和2DPSK信号波形图。

2、已知待传送二元序列为1001010011,试画出2ASK,2FSK,2PSK和2DPSK信号波形图。

第12章差错控制编码
一、填空题:
1、传输信道中常见的错误有三种:分别是(随机错误)、(突发错误)和(混合错误)。

2、(码重)就是码组中1的个数。

二、单项选择题:
1、码字11001000的重量W为( A )。

A.3 B.4 C.5 D.6
2、码字11100000和码字10011100之间的码距d等于( C )。

A.3 B.4 C.5 D.6
3、为了检测出3个错误,最小距离d
min
应满足( A )。

A.d
min ≥4 B.d
min
≥5 C.d
min
≥6 D.d
min
≥7
4、码字110011000的重量W为( B )。

A.3 B.4 C.5 D.6
5、码字111000001和码字100111000之间的码距d等于( D )。

A.3 B.4 C.5 D.6
6、为了检测出5个错误,最小距离d
min
应满足( C )。

A.d
min ≥4 B.d
min
≥5 C.d
min
≥6 D.d
min
≥7
7、码字11001100010的重量W为( C )。

A.3 B.4 C.5 D.6
8、码字1110000011和码字1001110011之间的码距d等于( C )。

A.3 B.4 C.5 D.6
9、为了纠正2个错误,最小距离d
min
应满足( C )。

A.d
min ≥3 B.d
min
≥4 C.d
min
≥5 D.d
min
≥6
三、应用题
1、(2,1,3)卷积码编码器的输出比特c
1,c
2
与b
i
,b
i-1
,b
i-2
的关系为:c
1
=b
i
⊕b
i-1;c
2
= b
i
⊕b
i-1
⊕b
i-2。


(1)画出编码电路。

(2)如果输入信息序列为10001011,计算输出码序列(设编码器初始状态
b i ,b
i-1
,b
i-2
是000)。

解:
(1)
(2)信息序列10001011的输出码序列为:11111
2、(2,1,3)卷积码编码器的输出比特c
1,c
2
与b
i
,b
i-1
,b
i-2
的关系为:c
1
=b
i
⊕b
i-1;c
2
= b
i
⊕b
i-1
⊕b
i-2。


(1)画出编码电路。

(2)如果输入信息序列为100110,计算输出码序列(设编码器初始状态b i ,b i-1,b i-2是000)。

解: (1)
(2)信息序列100110的输出码序列为:111101110010
3、(2,1,3)卷积码编码器的输出比特c 1,c 2与b i ,b i-1,b i-2的关系为:c 1=b i ⊕b i-1;c 2= b i ⊕b i-1⊕b i-2。

请 (1)画出编码电路。

(2)如果输入信息序列为
111010,计算输出码序列(设编码器初始状态b i ,b i-1,b i-2是000)。

解:(1)
(2)信息序列111010的输出码序列为:110001101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