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 14.1勾股定理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
14.1勾股定理
教案设计
勾股定理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一)教材来源:新课标华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
(二)教材地位与作用:勾股定理在中国又称为“商高定理”,在外国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学生通过对本节内容为学习勾股定理逆定理作铺垫,为学习“四边形”和“解直角三角形”奠定基础,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角度
1.使学生初步理解勾股定理,会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角度
让学生经历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2.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体验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
3.通过简单的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增强学生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1.用面积法探索勾股定理,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
2.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面积法探索并证明勾股定理。
【教学方法】
1.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猜想和推理的能力。
已经掌握了通过分割、拼接法计算一些几何图形的面积,但运用面积法和割补思想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
另外,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活动参与较主动,但合作交流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2.学法分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获取
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学用具】三角板、刻度尺、多媒体设备及必要设备等。
【教学过程】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选择引导探索法,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的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2002年,在北京召开了一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大会的会标采用了1700多年前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用来证明勾股定理的弦图,这弦图隐含着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一种奇妙的关系。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探索活动一: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
(1)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瓷砖铺成的地面中三个正方形P 、Q 、R 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小结得出:S
正方形P
+S 正方形Q =S 正方形R
(2)探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有什么关系。
由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关系可得:AC 2+BC 2=AB 2
小结得出:等腰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探索活动二:一般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 (1)计算网格中的正方形P 、Q 、R 的面积。
(2)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结得出:S
正方形P
+S 正方形Q =S 正方形R
(3)探索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由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关系同样可得: AC 2+BC 2=AB 2 小结得出: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3.探索活动三:验证结论
(1)学生在本子上画出两条直角边分别为5cm、12cm的直角三角形。
(2)用刻度尺量出斜边的长。
(3)验证探索结论对这个直角三角形是否成立。
三、概括结论,证明结论
1、猜想任意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2、用面积法证明猜想结论。
3、概括探索结论,得出勾股定理。
3、动画演示赵爽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并介绍勾股定理相关知识。
四、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1、讲解例题
在Rt△ABC中,∠B= 90°AB=6, BC =8,求AC.
2、课堂练习
(1)、在Rt△ABC中,AB=c,BC =a, AC=b, ∠C=90゜.
①已知a = 6,c =10, 求b;②已知a =24,c =25, 求b.
(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3厘米和4厘米,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拓展延伸
正方形的面积,正方形之间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1)如
果S2=5,S3=9,求S1的值.(2)如果S4=1,S5=3,S6=2,
S7=4,求S1的值.
小结并介绍勾股树。
五、总结反思,提炼精华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小结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六、安排作业,课堂延伸
必做题:课本习题14.1第1.2题。
选做题: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和其他证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