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案-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解读

合集下载

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示例之三

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示例之三

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示例之三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和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掌握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实验器材•滑轮组实验装置•弹簧秤•钢尺•质量块•实验记录表格实验原理滑轮组是由多个滑轮和绳索组成的装置,主要用于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起到传递和放大力的作用。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指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之比,表示滑轮组对于输入的功率的利用程度。

机械效率可以通过下式进行计算:机械效率 = 输出功率 / 输入功率实验步骤1.将实验装置放在平稳的桌面上,调整滑轮组的位置,使其处于水平状态。

2.使用弹簧秤测量下垂挂重物的重力,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3.将质量块挂在滑轮组的绳子上方,使绳子绷紧。

4.使用弹簧秤测量上提质量块所需的力,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5.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然后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6.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记录表格示例实验次数下垂挂重物质量(kg)上提质量块所需的力 (N)输入功率(W)输出功率(W)机械效率1 0.5 0.62 0.6 0.73 0.7 0.8平均值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填写实验记录表格中的输入功率、输出功率和机械效率。

可以观察到随着下垂挂重物质量的增加,上提质量块所需的力也相应增加。

通过计算机械效率,可以了解滑轮组对于输入的功率的利用程度。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装置要放在稳定的桌面上,保持水平状态。

2.滑轮组的绳子要绷紧,避免松弛。

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用力过大导致滑轮组摇摆或绳子断裂。

4.进行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测量和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我们可以了解滑轮组对于输入的功率的利用程度。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的关系。

实验的进行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总结本实验是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示例之三。

(中考物理)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中考物理)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力学实验大通关(8)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时,同学们提出了下列猜想:(1)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动滑轮重力有关;(2)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被提升的物重有关;(3)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物体提升高度有关;(4)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承重绳子股数有关。

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滑轮组,进行对比实验来验证提出的猜想,则该实验验证的猜想是( )A.(1)B.(2)C.(3)D.(4)2.如图,测“动滑轮机械效率”时必须沿__________方向匀速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钩码重为1 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N,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__.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关数据如表所示:实验序号钩码重/N G钩码上升高度/m h绳端的拉力/N F绳端移动的距离/m s 机械效率1 4.0 0.10 1.8 0.30 74.1%2 6.0 0.10 2.5 0.30 80.0%3 6.0 0.15 2.5 48.00.203.10.6086.0%(1)实验中,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应竖直向上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三次实验中,绳端移动的距离为_________,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

(3)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同一滑轮组提升物体,物体的重力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______。

4.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时,小明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滑轮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物体所受的重力有关. 猜想二:滑轮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所受的重力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准备的器材如下:两个相同的滑轮、一根细绳、钩码若干、刻度尺和弹簧测力计.小明把两个滑轮分别作为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成滑轮组,用该滑轮组提升不同数量的钩码进行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N G提升高度/m h拉力/N F绳端移动的距离/m s机械效率η1 2.0 0.1 1.0 0.3 66.7%2 4.0 0.1 1.8 0.3 74.1% 36.00.12.50.3请你解答如下问题.(1)表中第3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中画出该滑轮组的绕线方式.(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的物体,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选填“越高”“越低”或“不变”).(3)为了验证猜想二,还需增加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 5.“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物重(N )G物体上升高度(m )h拉力F (N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m )s机械效率1 4 0.1 2.0 0.3 66.7%2 5 0.1 0.3 69.4% 360.12.60.3(1)实验时,应沿竖直向上的方向__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2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为__________N. (3)第3次实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__.(保留到0.1%)(4)如果用这个滑轮组提升7 N 的重物,则它的机械效率可能是_______(选填序号). A.60%B.70%C.80%6.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第三次实验时的拉力如图所示。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掌握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的操作方法。

3. 能够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二、教学重点1.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的操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实验中如何准确测量力和位移。

2. 如何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滑轮组,以及为什么要测量它们的机械效率。

2. 理论部分(15分钟)介绍什么是滑轮组,以及它们在物理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然后讲解什么是机械效率,以及如何计算它。

最后讲解如何使用实验来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并介绍实验中需要用到的工具和设备。

3. 实验操作(3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指导学生如何准确测量力和位移,并记录数据。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测量滑轮组的输入力和输出力,以及滑轮组的半径和高度。

通过这些数据,学生可以计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 数据处理(20分钟)让学生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并通过计算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然后让学生比较不同滑轮组之间的机械效率,并分析原因。

5. 总结(10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滑轮组的重要性和机械效率的意义。

同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物理世界中其他有趣的现象。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结果,评价他们是否掌握了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2. 通过检查学生整理出来的数据表格或图表,评价他们是否能够正确地计算出机械效率。

3. 通过听取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发言,评价他们对滑轮组和机械效率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不同参数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

2. 让学生了解其他机械装置的机械效率,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七、教学资源1. 滑轮组实验器材和工具:测力计、卷尺、滑轮组等。

2. 教学PPT或手写板书。

中考物理实验复习宝典实验19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析版)

中考物理实验复习宝典实验19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析版)

实验19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选择题(共6小题)1.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时,小明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来验证的猜想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与()A.被提升物体的质量有关B.动滑轮的个数有关C.物体被提升的高度关D.承重绳子的段数有关【解答】解:图中提升的物体的重力不相同(钩码的个数不相同),但是使用相同的滑轮组,因此这两个图研究的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物体重力的关系。

故选:A。

2.如图所示是小刚同学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使用的实验装置,得到的数据记录在下方表格中。

关于小刚的实验,忽略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试验次数123钩码重/G N446钩码上升高度/h m0.10.10.1绳端拉力/F N 1.8 1.4 2.4绳端移动距离/s m0.30.50.3机械效率 74%57%83%A.由表中数据可知,第1次实验是使用甲图做的实验B.由表中数据可知,第2次实验是使用乙图做的实验C.由第1、2次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自重有关D.由第2、3次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的钩码的重力有关【解答】解:(1)根据s nh=,第1次实验绳子的有效段数:0.330.1s mnh m===;同理,第2、3次实验绳子的有效段数分别为5、3,故第1次实验是使用甲图做的实验;第2次实验是使用乙图做的实验,AB正确;(2)第1、2次实验使用的装置不同,提升物体的重力相同,第2次实验要克服两个动滑轮做额外功,由表中数据可知,两次实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同,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自重有关;C正确;(3)因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自重有关,故研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的钩码的重力有关,要控制使用相同的装置,只改变提升物体的重力大小,而第2、3次中,所用装置不同(动滑轮重不同),故由第2、3次数据可知不能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的钩码的重力有关。

D错误。

《测滑轮的机械效率()》教案 (公开课教案)北师大版

《测滑轮的机械效率()》教案 (公开课教案)北师大版

《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目标:1.会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法,有合理改良机械、提高效率的意识。

教学过程:活动一: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明确实验原理。

要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提示:可从机械效率的意义入手,列出%100%100⨯=⨯=额有WWη,从而确定待测物理量为:,,,。

选用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一般有三类:研究对象、测量仪器和辅助器材。

本实验的研究对象为滑轮组,还要选用钩码、、、铁架台、细线等熟悉实验步骤。

〔1〕按图所示把滑轮组安装好,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运动起始位置;〔2〕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G升高,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拉力F的值,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运动的终点位置;〔3〕用刻度尺测出钩码提升的高度h,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4〕算出有用功W有、总功W总和机械效率η1。

猜测: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设计实验表格。

实验表格不仅应有记录表格,还应有计算表格。

滑轮组装配图〔自己补充〕实验次数 1 2 3钩码重G/N钩码提升高度h/m有用功W有/J拉力F/N绳端移动距离s/m总功W总/J机械效率η/%活动二:小组讨论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及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1.分析使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时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2. 在使用机械时,可以有哪些方法合理改良滑轮组机械效率希望同学们在使用机械时,有合理改良机械,提高效率的意识,学科学、用科学,相信科学。

课后稳固练习1.以下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机械效率可以提高到100%B。

机械效率总小于1C。

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高D。

机械效率越高,有用功就越多2.各种机械在使用时产生额外功的原因不完全相同,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具体分析右图中三种做功情况〔设滑轮规格相同〕,产生额外功最多的应是____图。

假设钩码〔m=50g〕在三种情况中均被提高1m,各种情况机械做的有用功均为_____,由此可判断出_______图的机械效率最大。

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示例

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示例

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 了解滑轮组的本质,明确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能够进行滑轮组的实验测量,掌握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滑轮组的本质及其种类。

2. 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滑轮组的实验测量和数据分析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1. 滑轮组的本质和工作原理。

2. 机械效率的概念和公式。

3. 实验测量的方法和误差分析。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PPT、图表等形式进行。

2. 实验演示:老师现场演示,学生跟随操作。

3. 小组合作:学生自主分组完成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4.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经验,讨论机械效率与滑轮组的关系。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提问“滑轮组是什么?有哪些种类?”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 理论讲解:介绍滑轮组的本质和工作原理,讲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和公式。

3. 实验演示:老师现场演示滑轮组实验测量,学生跟随操作。

4. 小组合作:学生自主分组完成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5.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经验,讨论机械效率与滑轮组的关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探究。

6. 实践拓展: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从实际需求入手,设计新颖的滑轮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编写实验报告,并对误差分析进行探究。

2. 课堂表现:学生课堂表现积极,能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

3. 作业评估:设计思路独立、全面,数据处理准确,表达清晰且结构逻辑严密。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图表等理论教学资源。

2. 实验器材和材料,如滑轮组、测力计、细线等。

八、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问题探究,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2. 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需要重点指导,对学生进行多次实践操作和讨论,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及点评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及点评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及点评作者:傅梅斌来源:《速读·中旬》2014年第01期案例名称:《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练习组装滑轮组和学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通过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

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进一步了解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找出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方法,认识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增强合理改进机械、提高效率的意识,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这个实验从组装滑轮组到测出各个物理量,要进行的活动和记录的数据都较多,它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所以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并在课上充分发挥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加深对机械效率和滑轮组的认识2.学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了解与机械效率有关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认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2.通过参与用实验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4.培养学生从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活动,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探究课是中学物理教学中较难的一节课,所以学生在做实验时大部分不懂得怎样做,应该做什么。

所以教师可以先将实验的过程大概地描述一遍。

有些同学在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教师要及时地给予纠正,同学们要分工合作。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策略:由浅入深,步步引导。

整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验为主线,多媒体与黑板的应用,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教学设计:1.通过例题复习上一节的内容;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教师提供一些辅助器材)。

2.学生思考与讨论课文中的三个思考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本组的实验计划;然后组装滑轮组并选择实验器材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中考物理高频重难点考点专题解读与训练专题11机械效率的计算含解析

中考物理高频重难点考点专题解读与训练专题11机械效率的计算含解析

专题11机械效率的计算机械效率是初中物理力学中重要的知识点,是中考中必考的知识点之一。

机械效率知识综合性强,学生考试中普遍感觉较难,很多学生往往是机械的模仿,一味的套公式,不理解公式成立的条件,出错率偏高。

一、机械效率1、三功——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机械效率(1)定义:物理学中,把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用η表示。

(2)公式:100%W W η=⨯有用总(3)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增大重物、减小机械间的摩擦、减小机械自重、改进结构等。

注意:机械效率是一个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由于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故机械效率总小于1;机械效率的高低与使用机械是省力还是费力无关。

二、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物体匀速运动)当滑轮组竖放使用时,克服物体重力做有用功,所以有用功是W 有用=Gh,总功W 总=Fs,额外功W 额=W 总-W 有=Fs -Gh,机械效率100%=100%W GhW Fsη=⨯⨯有用总(任何情况下都适用); 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额外功W 额=G 动h,机械效率100%=100%W GhW Gh G hη=⨯⨯+有用总动=100%GG G ⨯+动(不考虑绳子和摩擦的情况下适用)。

当滑轮组横放使用时,克服摩擦力做有用功,所以有用功是W有用=fs 物,总功W 总=Fs 绳,额外功W 额=W 总-W 有=Fs 绳-fh,机械效率100%=100%W fsW Fs η=⨯⨯有用物绳总,此时与物体重力无关,绳端移动的距离与物体运动的距离的关系为s 绳=ns 物。

注意:(1)当用竖放滑轮组提水中物体时,克服的不再是物体的重力,而是G-F 浮,在计算机械效率时,只有将G 换成G-F 浮即可。

(2)由于物体和绳端同时运动,将s=nh 或s 绳=ns 物两边同时除以时间t,所以得v 绳=nv物。

尤其在计算拉力的功率选用P=Fv 计算时,一定要用v 绳,不要用v 物。

(3)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高低与提升物体的重力、动滑轮的重力有关,与绳子股数、提升高度无关。

测量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

测量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

测量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指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之比,即η= Pout /Pin。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滑轮组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来计算机械效率。

2.输入功率可以通过测量施加在滑轮组上的力F和施加力的速度v来计算,即P_in=Fv。

3.输出功率可以通过测量滑轮组上的负载力F'和负载力的速度v'来计算,即P_out= F'v'。

4.通过测量这些参数,我们可以计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二.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1.斜面的机械效率是指斜面上物体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效率,即η=(mgh-mgh')/(mgh)=1-h'/h,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h是斜面的高度,h'是物体下滑的高度。

2.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物体下滑的高度h'和斜面的高度h来计算机械效率。

3.通过测量这些参数,我们可以计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η。

三.实验步骤: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首先,我们需要测量施加在滑轮组上的力F和施加力的速度v,然后测量滑轮组上的负载力F'和负载力的速度v'。

通过这些参数,我们可以计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2.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首先,我们需要测量物体下滑的高度h'和斜面的高度h。

通过这些参数,我们可以计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η。

四.注意事项:1.在实验中,我们需要确保测量的参数准确无误,以保证计算出的机械效率结果准确可靠。

2.在实验中,我们需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五.实验结果分析:1.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到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从而了解它们的性能和效率。

2.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的机械效率,我们可以分析滑轮组和斜面的性能差异,从而优化设计和使用。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滑轮组和斜面的性能和效率,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力学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题专题练习 有答案和解析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力学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题专题练习 有答案和解析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力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题专题练习有答案和解析共8题1.小明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4次测量,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1)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得出第4次实验时绳端移动的距离s=_______m,机械效率η=________。

(2)通过比较1、3和4三次实验数据得出:同一滑轮组,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

(3)在忽略摩擦力和绳重的前提下,通过第1次数据可算出动滑轮的重力为_______N.(4)以下选项中不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是(_________)A.动滑轮的重力 B.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 C.物体上升的高度2.小明在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3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1)第2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如图丙所示,第3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N。

(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_____。

(4)在第2次实验时,如果拉力方向与竖直方向有一定夹角,那么所测得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会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3.如图是智慧小组“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罝。

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实验过程中,应竖直向上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三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

(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物重________,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4)若在第三次实验中,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1m/s,则拉力F的功率为________W。

(5)创新小组也利用重为1N、2N、4N的物体进行了三次实验,每次测得的机械效率均大于智慧小组的测量值,则创新小组测量值偏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填字母) A.测拉力时,弹簧测力计未调零,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下方B.弹簧测力计每次拉动物体时均加速上升C.所使用的动滑轮的重力小于智慧小组4.探究利用动滑轮提升重物,“动滑轮的机械效率跟动滑轮所受重力是否有关?”的实验时,小明选用带横杆的铁架台、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细绳,另外还有钩码一盒、质量不等的滑轮 2 个,滑轮的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很小,可忽略不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教学设计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应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保证作业质量;
2.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协助孩子完成作业,特别是实验操作部分,确保孩子安全;
3.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作业,给予评价和反馈,关注学生的进步和问题,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举例说明滑轮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的实用价值;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如吊车、升降机等)引出滑轮组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提问学生对滑轮组的了解,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4.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关注学困生的学习进度,给予关心和支持,同时为优秀生提供拓展提升的机会。
-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信心;
-为优秀生提供拓展学习资源,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科特长。
5.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物理学的实用价值。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生将经历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利用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科学方法处理实验数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创设互动交流平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小组合作任务,要求学生在组内进行有效沟通,共同完成实验和问题探讨;

初中物理滑轮的机械效率教案

初中物理滑轮的机械效率教案

初中物理滑轮的机械效率教案一、引言滑轮是物理学中研究力学的基础实验之一,通过研究滑轮的机械效率可以加深学生对机械能转化的理解。

本教案旨在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实验和讨论,帮助学生掌握滑轮的机械效率的计算和运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滑轮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 掌握计算滑轮的机械效率的方法;3. 运用机械效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实验一:滑轮的简单应用1.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块滑轮、一根绳子、一组挂物;2. 将滑轮固定在一个支架上,上面系上绳子,将一个固定的质量挂在绳子的一端;3. 调整挂物的高度,使得绳子恰好贴在滑轮上;4. 拉动绳子的另一端,观察挂物在滑轮上的运动情况;5. 讨论滑轮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需要滑轮,然后由学生整理出关键点。

实验二:滑轮的机械效率的计算1. 学生分组观察实验一中的现象,讨论滑轮的机械能转化;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和公式,计算滑轮的机械效率;3.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改变滑轮的参数(例如增加摩擦等),观察对机械效率的影响;4.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5.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滑轮的机械效率。

实验三:机械效率的应用1. 学生提出一些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滑轮的场景,列举一些例子,例如悬挂重物等;2. 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场景,设计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包括使用滑轮并计算机械效率;3. 学生在小组中分享他们的设计和方案,并进行探讨;4. 学生根据反馈和讨论完善他们的解决方案;5. 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数据计算机械效率;6. 学生在小组中报告他们的实验结果和机械效率,并分享彼此的解决方案。

四、教学总结1. 教师总结滑轮的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2. 强调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培养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 鼓励学生提出更多关于机械效率的问题,并进行深入的研究。

初二物理(人教版)-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1教案

初二物理(人教版)-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1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说明
新课
引入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
道机械效率的公式有哪些?
说出机械效率的公式温故而知新
提问:学习机械效率的知识是为了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何提高这些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呢?
展示:多个滑轮组图片
学生观察并思考,影响机械
效率的因素。

创设情境,激发
学生求知欲和学
习兴趣。

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入新课
猜想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大小
与哪些因素有关
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对结论进行评估
通过评估对实验提出问题
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再探究
设计新的实验方案——并进
行实验——收集数据
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2012届中考物理复习方案(苏教版)第15课时 功和功率 机械效率

2012届中考物理复习方案(苏教版)第15课时  功和功率  机械效率

器材 测量的 物理量 注意 事项
影响 因素
2012-4-15
·江苏科技版
│考点聚焦
[说明 重物提升高度和速度不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说明] 重物提升高度和速度不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说明
2012-4-15
·江苏科技版
│知识纵横 知识纵横
功、功率和机械效率 功 功率 机械效率 力作用有成 单位时间内 有用功与总 效就说力做了 所做的功 功的比值 功 表示力的作 表示做功的 表示机械做 用成效 快慢 功的效率 焦耳(J) 焦耳 瓦(W) 无单位 机械做功多,其功率不一定大, 机械做功多,其功率不一定大,机械效率也不 一定高,功、功率和机械效率没有必然联系.如: 一定高, 功率和机械效率没有必然联系. 10 W的电动机工作 s,做功 的电动机工作20 ,做功200 J;100 W的电 的电动机工作 ; 的电 动机工作1 做功 做功100 J;大功率的吊车若只吊一袋 动机工作 s做功 ; 水泥, 水泥,其机械效率就会很低
│功和功率
机械效率
2012-4-15
·江苏科技版
│考点聚焦 考点聚焦
考点1 功 考点 1. 功的定义 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 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 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 , 段距离,力学中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段距离,力学中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 (1)作用在物体上的 力 ; 作用在物体上的____; 作用在物体上的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 距离 .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________.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
2012-4-15
·江苏科技版
│考点聚焦
[点拨 (1)若不考虑绳重和摩擦,只考虑动滑轮重 点拨] 若不考虑绳重和摩擦, 点拨 若不考虑绳重和摩擦 G物 G 动 时,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最终可表示为: η=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最终可表示为: = G物+G动 (2)若滑轮组不是用来提升物体,而是拉着物体水 若滑轮组不是用来提升物体, 若滑轮组不是用来提升物体 fL fL f 平运动,则机械效率可表示为: = 平运动,则机械效率可表示为:η=Fs=F·nL=nF. (3)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 1.通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 通 常用百分数表示. 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 60%表示有用 表示有用 功占总功的 60%. (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件间的摩擦等. 件间的摩擦等.

初中物理-八年级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示例之一

初中物理-八年级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示例之一

初中物理-八年级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示例之一实验名称: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目的:1. 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3. 通过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器材:滑轮组、各种重物、弹簧秤、卡尺。

实验原理:机械效率是指机械输出功与输入功之比,通常用符号η表示。

机械效率的大小决定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果。

滑轮组是一种用来改变力方向和大小的机械装置。

当负重物向下移动时,由于重力的作用,平衡着负重物的拉力方向与支持绳方向相反,这时滑轮转动,使拉力方向改变,减小了平衡重力所需的拉力,从而减小了对拉力所必需的力量大小。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几个滑轮组悬挂在同一高度,用一个吊钩将重物挂在其中一个滑轮上,用弹簧秤测出该滑轮上的拉力值。

2. 清除所有的摩擦力:滑轮组需要处于无摩擦状态,确保每个滑轮都能自由旋转。

3. 记录拉力值:从悬挂重物的滑轮组开始,记录每个滑轮组的拉力值。

4. 计算机械效率:将系统的输出功和输入功求和,即负重和拉力的乘积,除以输入功,即吊起负重的所需拉力和向上移动负重的高度乘积。

计算完毕后,将结果乘以100,即可得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注意事项:1. 需要注意滑轮组的摩擦情况,确保每个滑轮都能自由旋转。

2. 测量拉力时,需要人手持卡尺来辅助读取拉力计上的数据,以免误差过大。

3. 需要注意滑轮组是否处于稳定状态,以免造成误差。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确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发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小于1的,说明滑轮组具有一定的能量损失,这是由于摩擦、空气阻力等因素所导致的。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教学设计方案2、数据分析:根据1、2次实验数据计算出的总功和有用功,然后 在计算出机械效率,总结出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 子上升距离的关系,根据1、3次次实验数据计算出的总功和有用功,然 后在计算出机械效率,总结出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绳子段数的关系,根据3、4次实验数据计算出的总功和有用功,然后 在计算出机械效率,总结出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钩 码自重的关系,① 由于W 总、总是大于W 有用,所以n v 1; ② 从实验可见,不同的滑轮组,n 的值一般不同;③ 在实验中,对于已经组合好的滑轮组,只要用尺测 出了钩码上升的高度h ,数出承担重物的绳子的段数n , 弹簧测力计上升的高度就可以算出来,即 s=n h 0 七•课堂练习1 •如图3所示,物体A 的质量是100kg ,在力F 的 作用下物体以0. 5m/s 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匀速前进。

若 A 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为物重的1/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为80%则5s 内拉力的有用功是 J ,拉力F 是______ N ( g 取 10N/kg )钩码上升高度h有用功W 有用测力计示数F测力计移动前软 尺示数S测力计移动后软 尺示数S 2测力计移动距离 S总功、:机械效率n时在全班讲解。

让学生知道 滑轮组的水平放 置方式不同时的 计算和竖直放置 方式的计算是有 区别,并培养计算能力。

教学活动72. 一位同学站在地面上,要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经过计算,让10提升重物,已知物重1000N 而绳子最多只能承受400N 的拉力,请你帮他在图中画出符合要求的绳子绕法。

八、小结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我们测量的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移动距离的测量和移动过程中测力计示数的读取是难点,所以测量过程会带有很多困难,我们要想办法克服,因此要想方设法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要评价学生参与认知过程的表现,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到 位的评价,提出表扬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 逐渐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等能力,同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自 由拓展,在理想的情况下的一些关系: 1 、 s=nh2、 在理想情况下[忽略动滑轮重、滑轮摩擦、绳重]时F=G/n 若不考虑动 绳重和摩擦时F=(G+G 动)/n 。

例析中考物理中的滑轮问题

例析中考物理中的滑轮问题

例析中考物理中的滑轮问题郑步祥(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外国语学校ꎬ江苏盐城224300)摘㊀要:滑轮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模型ꎬ也是历年中考的必考点.由于滑轮问题容易与其他知识点ꎬ例如浮力㊁摩擦力㊁受力分析等相结合ꎬ因此该类问题的综合性比较强ꎬ难度系数也比较高ꎬ文章例析中考中的滑轮问题ꎬ以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关键词:中考ꎻ物理ꎻ滑轮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3)23-0118-03收稿日期:2023-05-15作者简介:郑步祥(1986.8-)ꎬ男ꎬ江苏省盐城人ꎬ本科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研究.㊀㊀滑轮问题是中考物理比较常见的一类题型ꎬ无论是在客观题部分ꎬ还是在解答题部分ꎬ甚至在实验题ꎬ都有可能涉及到滑轮问题.1滑轮组的设计问题在中考物理的作图题中ꎬ经常会出现滑轮组的设计问题.一般情况下ꎬ该类题型的滑轮组由一个动滑轮一个定滑轮组成ꎬ而解答此类问题是按照一定的解题步骤进行的ꎬ即先要计算出绳子的股数(其是解题的关键和突破口)ꎬ然后在确定动定滑轮的个数以及绳子的固定端所在的位置ꎬ最后可设计出满足题意的滑轮组[1].例1㊀一根绳子最大能承受的拉力为1000Nꎬ请设计一个滑轮组能吊起3300N的物体ꎬ画出滑轮组的组装图(其中各滑轮的质量以及摩擦力不计).解析㊀(1)确定承担物重的绳子的股数:n=GF=3300N1000N=3.3ʈ4ꎻ(2)确定动滑轮的个数:N=42=2ꎻ(3)确定定滑轮的个数:①绳子的拉力方向向下其定滑轮的个数为2个ꎻ②绳子的拉力方向向上其定滑轮的个数为1个ꎻ(4)确定绳子的固定端的位置:固定端在定滑轮上ꎻ(5)绕绳:①用两个定滑轮ꎬ绳子先固定在定滑轮位置ꎬ绕过下面的动滑轮ꎬ再绕到上面的定滑轮ꎬ这样反复完成即可得到第一种情况的滑轮组ꎻ②用一个定滑轮ꎬ绳子先固定在定滑轮位置ꎬ绕过下面的动滑轮ꎬ再绕到上面的定滑轮ꎬ这样反复完成即可得到第二种情况的滑轮组.满足题干要求的滑轮组的组装图如图1所示.图1㊀滑轮组组装图点拨㊀需要学生特别注意的是:(1)在计算绳子的股数时ꎬ如果重物的质量除以绳子拉力不能实811现整除时ꎬ要用舍尾法取整ꎬ千万不能运用四舍五入取整ꎻ(2)在确定滑轮的个数时一定要分类讨论ꎬ而其分类的大方向是股数的奇偶ꎬ但在讨论定滑轮时ꎬ还要根据其拉力方向分类ꎻ(3)确定绳子的固定端的位置的原则为股数为偶数则在定滑轮ꎬ股数为奇数则在动滑轮ꎻ(4)在绕绳时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ꎬ即由内向外依次绕绳.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每年中考的必考题型ꎬ此类题型所考查的知识点比较综合一般涉及做功ꎬ且容易与摩擦力等知识点相结合[2].例2㊀如图2所示ꎬ用两组配置相同但绕线方式不同的滑轮组提升重物(摩擦力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㊀㊀).图2㊀滑轮组A.甲滑轮组比乙滑轮组省力且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比较高B.乙滑轮组比甲滑轮组省力且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比较高C.甲㊁乙两滑轮组的省力程度是不同ꎬ但其机械效率是相同的ꎻD.甲㊁乙两滑轮组的省力程度相同且其机械效率也是相同的解析设两滑轮组所悬挂的物体重都为Gꎬ动滑轮重为G动.甲图是由两段绳子拉重物的ꎬ故其绳子的拉力F=12(G+G动)ꎻ而乙图是由三段绳子拉重物的ꎬ故其绳子的拉力为F=13(G+G动).因此可得甲㊁乙两滑轮组的省力程度是不同ꎻη=W有用W总=GhGh+G动h=GG+G动=11+G动Gꎬ因为两组滑轮组所提升的重物相同且动滑轮也是相同的ꎬ所以甲㊁乙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相同的.点拨㊀在摩擦力不计的情况下ꎬ若有n段绳子拉重物ꎬ则其绳子的拉力为F=1n(G+G动).而在算机械效率时ꎬ则根据η=W有用W总ꎬ因此在计算时一方面要记住该公式ꎬ另一方面要看清题干中的摩擦力等力是否不计ꎻ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此公式发现ꎬ要想增大机械效率ꎬ可以通过降低动滑轮的质量来实现.3滑轮组中的拉力与速度的计算滑轮组的中拉力与速度的计算是滑轮组问题最常见㊁最基础的问题ꎬ在许多中考试题中ꎬ经常会将滑轮组设置得比较复杂ꎬ或将滑轮组模型与弹簧等结构结合起来进行考查[3].例3㊀如图3所示ꎬ其中物体A㊁B都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其中各滑轮的质量以及滑轮间的摩擦力不计)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㊀㊀).图3㊀滑轮组A.物体A㊁B的重力关系为G1=2G2ꎻB.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为fA=2G2ꎻC.物体A所受力的合力的方向为向右ꎻD.物体A受到3个力ꎬ而物体B受到2个力.解析㊀因为物体A㊁B都处于静止状态ꎬ所以物体A㊁B处于平衡状态ꎻ以物体A研究对象ꎬ此时物体A受到向下的重力G1ꎬ桌子对物体A的支持力FNꎬ绳子对物体A向右的拉力FTA以及向左的摩擦力fAꎬ所以可得G1=FN㊁FTA=fAꎻ以物体B为研究对911象ꎬ此时物体B受到向下的重力G2以及绳子对物体B向上的拉力FTBꎬ所以可得G2=FTB.通过题图可得ꎬFTA=2FTB.在选项A中ꎬfA=μFN=μG1=FTA=2FTB=2G2ꎬ即μG1=2G2ꎬ所以物体A㊁B的重力关系为μG1=2G2ꎬ故选项A错误ꎻ在选项B中ꎬfA=μFN=μG1=FTA=2FTB=2G2ꎬ故选项B正确ꎻ在选项C中ꎬ由于物体A处于平衡状态ꎬ此时其合力为0ꎬ故选项C错误ꎻ在选项D中ꎬ物体A受到4个力ꎬ分别为重力G1㊁支持力FN㊁绳子拉力FTA㊁摩擦力fAꎻ物体B受到2个力ꎬ分别为重力G2㊁绳子拉力FTBꎬ故选项D错误.综上所述ꎬ本题选择B.点拨㊀从本题的解析过程ꎬ我们可以看出其突破口就是分别对两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ꎬ而解题的关键则是确定连接各个物体绳子拉力之间的定量关系.4滑轮组拉力做功问题滑轮组问题中的拉力F一直是学生最为疑惑的地方ꎬ拉力到底是由人自身还是由物体产生的ꎬ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学生ꎬ于是便产生了滑轮组拉力做功这类题型ꎬ该类题型中涉及到的人体内力做功㊁人体对外界做功及人的拉力做功这三类问题ꎬ都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亟需理清的问题ꎬ以便深化学生对滑轮组做功的理解.例4㊀已知一人自身质量为500Nꎬ小船质量为2500Nꎬ如图4所示ꎬ当站在船上的人使用50N的拉力拉动绳子时ꎬ小船则可呈现出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假设在此背景下ꎬ忽略绳子的重量㊁滑轮组的重量及运动过程中的摩擦力ꎬ请问当小船移动10m后ꎬ拉力做功多大?图4㊀人拉船示意图解析㊀首先看一类学生常见的概念误区ꎬ左侧固定的滑轮为定滑轮ꎬ小船船头滑轮则为动滑轮ꎬ若是小船移动10mꎬ根据滑轮组原理则可判定人手持的绳端移动距离为s=3ˑ10m=30mꎬ那么拉力做功为W拉=Fˑs=50Nˑ30m=1500J.从此处的错误解法不难看出ꎬ该计算方法是以人作为参考系进行做功计算的.但对题中场景而言ꎬ人和小船这个整体相对于地面在做匀速直线运动ꎬ所以不难看出分别以人和地面作为参考系后ꎬ计算得到的做功结果必然不一样.正确的解法应该是将地面作为参考系ꎬ根据滑轮组原理ꎬ绳子的末端相对于人体移动了30mꎬ人与小船组合而成的整体相对于地面参考系移动了10mꎬ故可知绳子的末端相对于地面参考系移动的距离应为20mꎬ按照做功计算ꎬ便可得到拉力做功为W拉=Fˑs=50Nˑ20m=1000J.点评㊀值得注意的是ꎬ在中学物理教学中ꎬ若无特殊说明ꎬ必然是将地面作为参考系ꎬ若是没有明确具体的参考系类型ꎬ对位移㊁速度及功等具备相对性特征的物理量ꎬ其计算结论往往会受到参考系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尤其是涉及到此类滑轮组做功计算问题时ꎬ默认参考系必须以地面为参考系ꎬ对应的受力运动距离也应该是受力物体相对于地面的位移.中考物理中滑轮组问题ꎬ不仅会出现本文所给出的一些常见题型ꎬ甚至可能会出现一些与生活比较密切㊁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ꎬ注意在解答此类问题时把握解题技巧ꎬ牢记一些特有的规律ꎬ才能够快速准确解答[4].参考文献:[1]张洪霞.滑轮组问题分析[J].物理教学探讨ꎬ2008ꎬ26(2):34-35.[2]佚名.滑轮组问题的分析方法[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ꎬ2009(4):41-42.[3]郭佳.滑轮组机械效率问题求解方法探索[J].亚太教育.2015(5):32.[4]林艳.解有关滑轮组机械效率计算题的基本步骤[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ꎬ2010(15):55.[责任编辑:李㊀璟]0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案--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一、一周知识概述
探究使用机械能省功吗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有关知识,通过探究实验,我们知道了使用任何简单机械都不能够省功。

同时了解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意义,知道如何利用有关器材和装置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二、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一)功的原理
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做的功。

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W1=W2
这实质上是忽略无用阻力的理想情况下使用机械做功。

(二)机械效率
1、有用功:
对人们有用的功。

用W有表示。

2、额外功:
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用W额表示。

3、总功:
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

用W总表示。

人们使用机械时,利用机械做的功叫总功。

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做的功叫做有用功。

W总=W有+W额
4、机械效率:
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1)
(2)由于W 有< W总,所以,总小于1。

(3)是一个比值,无单位,它只反映物体做功的效率。

(4)机械效率与功率之间无任何正反比关系。

三、难点知识剖析
例1、(2002天津)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起重为800N的重物G,已知滑轮的总重为200N,若不计绳重及摩擦,求(1)匀速拉动绳端所用的拉力F为多大?(2)滑轮组的机构效率是多少?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滑轮组的连接方法以及机械效率的计算。

使用滑轮组提取物体时,首先判断本题图中有五段绳子承担物重。

而物体的总重为G物=1000N,则每段绳子分担F=200N的重力。

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在判断有几段绳子承担物重时,首先从动滑轮和定滑轮之间画一条横线,看这根绳子分成几段,因为每段绳子上承担的力的大小是相等的。

同时注意最后一段绳子是否跟动滑轮接触,如果接触就承担物重,如果与定滑轮接触就只是改变力的方向。

答案:200N,80%。

例2、(2002漳州)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及主要过程如图所示。

匀速拉动弹簧秤使钩码升高,请根据图示情况填写下表:
思路分析:
根据滑轮组的性质和题意可知,W有=2N×0.1m=0.2J,由于有3段绳子承担物重,则拉力通过的距离是重物通过距离的3倍即0.3m。

W总=0.8N×0.3m=0.24J。

则滑轮组
的机械效率为
答案:略。

例3、(2003贵州)各种机械在使用时产生额外功的原因不完全相同,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具体分析下图三种做功情况(设滑轮规格相同) ,产生额外功最多的应是图。

若钩码(m=50g)在三种情况中均被提高1米,各种情况机械做的有用功均为
_______,由此可判断出_______图的机械效率最大。

思路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和丙图中需要对动滑轮做额外功,同时克服摩擦做的额外功丙比乙多一些。

而W有=0.5N×1m=0.5J。

而图甲中的定滑轮只是需要克服摩擦做的额外功,所以甲图中的装置的机械效率最大。

答案:丙;0.5J;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