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气象站数据文件格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自动气象站采集数据文件格式
自动气象站采集数据文件是指由数据采集器处理后,通过通讯接口直接存储到计算机硬盘中的数据文件。

它是自动气象站与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的接口数据文件。

1、组成
自动气象站采集数据文件由以下文件组成:
2、正点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
正点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为ZIIiiiMM.YYY,简称Z文件,文件名中,Z为指示符;IIiii 为区站号;MM为月份,不足两位时,前面补“0”;YYY为年份的后3位。

⑴Z文件为随机文件,每月一个,记录采用定长类型,每一条记录218个字节,记录尾用回车换行结束,ASCII字符存盘,每个要素值高位不足补空格。

⑵Z文件第一次生成时应进行初始化,初始化的过程是:首先检测Z文件是否存在,如无当月Z文件,则生成该文件,将全月逐日逐时各要素的位置一律存入相应字长的“-”字符(即减号)。

⑶Z文件按北京时计时,以北京时的00分数据作为正点定时数据。

①经度和纬度的分保留两位,高位不足补“0”,如北纬32度02分存“3202”。

②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和观测场拔海高度: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存入。

③自动站型号标识:I型自动站存入“1”、Ⅱ型自动站存入“2”,milos系列自动站存入“3”。

④各传感器标识:有该项目存“1”,无该项目存“0”。

⑤干湿表通风系数Ai值:扩大107倍后存入。

例如Ai=0.000667,则存入6670。

⑥版本号:在第1条记录的最后5个字节中写上V3.00,以便版本升级和功能扩展。

⑸Z文件中每一时次为一条记录,每日24条记录。

记录号的计算方法:
N=D 24+T-19
式中,N:记录号;D:北京时日期(月末一天21~23时的日期D 取0);T:北京时。

如每月1日第2条记录应为北京时的上月最后一天的21时的数据,这时N=2,如4日23时,则N=100。

Z文件中第1条后的每一条记录,存54个要素的正点值,以ASCII字符写入,除能见度和最小能见度为5个字节外,其他每个要素长度为4字节,最后两位为回车换行符。

分配如下表:
①正点值的含义是指北京时正点采集的数据。

②“日、时”作为记录识别标志用,日、时各两位,高位不足补“0”,其中“日”是按北京时的日期;“时”是指正点小时。

③日照采用地方平均太阳时,存储内容统一定为地方平均太阳时上次正点观测到本次正点观测这一时段内的日照总量。

④各种极值存上次正点观测到本次正点观测这一时段内的极值。

⑤小时累计降水量是从上次正点观测到本次正点观测这一时段内的降水量累计值。

⑥数据记录单位:数据的记录单位按规范规定执行,存储各要素值不含小数点,具
⑧若要素缺测,除有特殊规定外,则均应按约定的字长,每个字节位均存入一个“/”字符;
⑨对于降水量,无降水时存入空格(4位),微量降水存入“0000”,雨量缺测或雨量传感器停止使用期(含冬季停用或长期故障停用)一律存“----”。

⑩当使用湿敏电容测定湿度时,除在湿敏电容数据位写入相应的数据值外,同时应将求出的相对湿度值存入相对湿度数据位置,在湿球温度位置一律存“****”作为识别标志。

3、实时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
实时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为ZZ.TXT,简称ZZ文件。

ZZ文件为随机文件,存入54个要素的每分钟瞬时值,以ASCII字符存入,共218个字节,要素分配如下表:
①时间中的时、分各两位,高位不足补“0”。

②若要素缺测或无记录,除有特殊规定外,则均应按约定的字长,每个字节位均存入一个“/”字符。

③各要素极值应是从上次正点后到本次采样这一时段内的极值。

④降水量是当前时刻的分钟降水量,存储规定同Z文件。

⑤当使用湿敏电容测定湿度时,除在湿敏电容数据位写入相应的数据值外,同时应将求出的相对湿度值存入相对湿度数据位置,在湿球温度位置一律存“****”作为识别标志。

⑥所有要素位数不足的,在前面用空格填充。

⑦数据记录单位规定同Z文件的规定。

4、分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
分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包括本站气压、气温、相对湿度和1分钟平均风向风速等,其文件分别为PIIiiiMM.YYY、TIIiiiMM.YYY、UIIiiiMM.YYY、WIIiiiMM.YYY、RIIiiiMM.YYY。

文件名中,P、T、U、W、R分别为本站气压、气温、相对湿度、1分钟平均风向风速和
降水量的指示符;IIiii为区站号;MM为月份,不足两位时,前面补“0”;YYY为年份的后3位。

⑴分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为随机文件,每月一个,记录采用定长类型,其中本站气压、气温的每一条记录246个字节,相对湿度、降水量的每一条记录126个字节,1分钟平均风向风速每一条记录366个字节,记录尾用回车换行结束,ASCII字符存盘,每个要素值高位不足补空格。

⑵分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第一次生成时应进行初始化,初始化的过程是:首先检测分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是否存在,如无当月分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则生成该文件,要素位置一律存相应长度的“-”字符(即减号)。

⑶分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按北京时计时。

⑷分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的第1条记录为本站当月基本参数,每项参数长为5个字节,内容如下表:
①经度和纬度的分保留两位,高位不足补“0”,如北纬32度02分存“3202”。

②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观测场拔海高度: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存入。

③自动站型号标识:I型自动站存入“1”、Ⅱ型自动站存入“2”,milos系列自动站存入“3”。

⑸分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中每小时一条记录,每日24条记录。

记录号的计算方法:
N=D 24+T-19
式中,N:记录号;D:北京时日期(月末一天21~23时的日期D 取0);T:北京时。

如每月1日第2条记录应为北京时的上月最后一天的21时的数据,这时N=2,如4日23时,则N=100。

⑹分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中第1条后的每一条记录,存1小时内每分钟的要素值,以ASCII字符写入,每条记录的第1~4个字节为日时,从第5位开始:
本站气压和气温每分钟4个字节,即5~8位为第1分钟的记录,9~12为第2分钟的记录……,如此类推,241~244位为第60分钟的记录;当气压≥1000.0hPa时,先减去1000.0,再乘以10后存入;
相对湿度每分钟2个字节,即5~6位为第1分钟的记录,7~8为第2分钟的记录……,如此类推,123~124位为第60分钟的记录;当相对湿度为100时,以%%存入;
1分钟平均风向风速每分钟6个字节,前三位为风向,后三位为风速,即5~10位为第1分钟的记录,11~16为第2分钟的记录……,如此类推,359~364位为第60分钟的记录;
降水量每分钟2个字节,即5~6位为第1分钟的记录,7~8为第2分钟的记录……,如此类推,123~124位为第60分钟的记录;无降水时存入“00”,微量降水存入“,,”,当分钟降水量≥10.0mm时,一律存入99。

⑺记录缺测时,用相应位长的“/”填充。

5、大风数据文件
大风数据文件为FJ.TXT,简称FJ文件。

存放供记录大风天气现象、编发危险天气报告、重要天气报告用的大风风速和对应风向及出现时间。

⑴FJ文件数据存入标准
按照《危险天气报告电码(GD-22II)》和《重要天气报告电码(GD-11II)》规定的瞬时风速的发报标准为:
风速≥17m/s;
风速≥20m/s;
风速≥24m/s;
风速达到17m/s大风后又小于17m/s,并已持续15分钟。

达到以上标准之一时存入有关数据,FJ文件内各条记录采用滚动方式存贮,最新一次数据放在第一条记录。

⑵FJ文件数据存入格式
FJ文件为随机文件,以ASCII字符存盘,共40条记录,每条记录22个字节,包括年月日时分12个字节、风向4个字节、风速4个字,最后为回车换行2个字节。

风速是指达到大风时到调用数据时,该时间区段内的极大风速,风向与之相对应。

年月日时分是指风速到达上面⑴条所规定标准的时间。

6、正点气象辐射数据文件
正点气象辐射数据文件HIIiiiMM.YYY,简称H文件,文件名中,H为指示符;IIiii为区站号;MM为月份,不足两位时,前面补“0”;YYY为年份的后3位。

⑴H文件为随机文件,每月一个,记录采用定长类型,每一条记录112个字节,记录尾以回车换行结束,用ASCII字符存入,每个要素值高位不足补空格。

⑵H文件第一次生成时应进行初始化,初始化的过程是:首先检测H文件是否存在,无当月H文件,则生成该文件,将全月逐日逐时的要素存放位置一律存入“----”字符(即4个减号)。

⑶H文件的日界为地方平均太阳时的24时00分。

⑷H文件的第一条记录为本站月基本参数,每项参数长为5个字节,高位不足补空,记
度、总辐射最大辐照度、总辐射最大辐照度出现时间、净辐射曝辐量、净辐射辐照度、净辐射最大辐照度、净辐射最大辐照度出现时间、净辐射最小辐照度、净辐射最小辐照度出现时间、直接辐射曝辐量、直接辐射辐照度、直接辐射最大辐照度、直接辐射最大辐照度出现时间、水平面直接辐射曝辐量、散射辐射曝辐量、散射辐射辐照度、散射辐射最大辐照度、散射辐射最大辐照度出现时间、反射辐射曝辐量、反射辐射辐照度、反射辐射最大辐照度、反射辐射最大出现时间、日照、大气浑浊度、计算大气浑浊度时的直接辐射辐照度共27个要素
的正点值,以ASCII字符存盘,除时间为6字节外,其他每个要素为4字节,记录尾以回车换行结束。

①记录号的计算方法:
B=60 / 曝辐量累积时间×24
N=(D-1) B + T
式中,B:每天记录条数;N:记录号;D:日期(1~31);T:地方平均太阳时(1~24)。

②曝辐量记录单位为MJ·m-2(取两位小数),扩大100倍后存入,存储值不含小数点。

③根据H文件的第1条记录第13项“曝辐量累积时间”各定时可以为1小时,30分钟、20分钟等,当定时为1小时时,总辐射曝辐量、净辐射曝辐量、直接辐射曝辐量、散射辐射曝辐量、反射辐射曝辐量存的是每小时辐照度的总量,当定时为20分钟时,则总辐射曝辐量、净辐射曝辐量、直接辐射曝辐量、散射辐射曝辐量、反射辐射曝辐量存的是20分钟辐照度的总量,以此类推。

④要素的最大值存指定时段内出现的最大辐照度。

⑤时间中日、时、分各两位,高位不足补“0”;最大出现时间中的时、分各两位,高位不足补“0”。

7、实时气象辐射数据文件
实时气象辐射数据文件HH.TXT,简称HH文件。

HH文件为随机文件,存入时间(时、分,地方平均太阳时)和总辐射曝辐量、总辐射辐照度、总辐射最大辐照度、总辐射最大辐照度出现时间、净辐射曝辐量、净辐射辐照度、净辐射最大辐照度、净辐射最大辐照度出现时间、净辐射最小辐照度、净辐射最小辐照度出现时间、直接辐射曝辐量、直接辐射辐照度、直接辐射最大辐照度、直接辐射最大辐照度出现时间、水平面直接辐射、散射辐射曝辐量、散射辐射辐照度、散射辐射最大辐照度、散射辐射最大辐照度出现时间、反射辐射曝辐量、反射辐射辐照度、反射辐射最大辐照度、反射辐射最大出现时间、日照、大气浑浊度、计算大气浑浊度时的直接辐射辐照度共27个要素的正点值,以ASCII字符存盘,时间和每个要素为4字节。

①时间中的时、分各两位,高位不足补0,时、分指地方平均太阳时的实际时间。

②所有要素位数不足的,高位不足补空格。

8、正点气象辐射补充数据文件
正点气象辐射补充数据文件IIIiiiMM.YYY,简称I文件,文件名中,I为指示符;IIiii 为区站号;MM为月份,不足两位时,前面补“0”;YYY为年份的后3位。

⑴I文件为随机文件,每月一个,记录采用定长类型,每一条记录54个字节,记录尾以回车换行结束,用ASCII字符存入,每个要素值高位不足补空格。

⑵I文件第一次生成时应进行初始化,初始化的过程是:首先检测I文件是否存在,无当月I文件,则生成该文件,将全月逐日逐时的要素存放位置一律存入“----”字符(即4个减号)。

⑶I文件的日界为地方平均太阳时的24时00分。

⑷I文件的第1条记录为本站月基本参数,每项参数长为5个字节,高位不足补空,记
辐照度、紫外辐射最大辐照度、紫外辐射最大辐照度出现时间、大气长波辐射曝辐量、大气长波辐射辐照度、大气长波辐射最大辐照度、大气长波辐射最大辐照度出现时间、地面长波辐射曝辐量、地面长波辐射辐照度、地面长波辐射最大辐照度、地面长波辐射最大辐照度出现时间共13个要素的正点值,以ASCII字符存盘,每个要素为4字节,记录尾以回车换行结束。

①I文件中每一时次为一条记录,每日24条记录。

记录号的计算方法:
N=(D-1) 24+T+1
式中,N:记录号;D:地方平均太阳时日期;T:地方平均太阳时(1~24)。

②曝辐量记录单位为MJ·m-2(取两位小数),扩大100倍后存入,存储值不含小数点。

③辐射最大辐照度存上次正点观测到本次正点观测这一时段内的极值。

④辐射最大辐照度出现时间中的时、分各两位,高位不足补“0”。

二、气象站实时地面气象数据传输文件格式
1、组成
气象站实时地面气象数据传输文件是指气象站通过自动气象站或人工观测的地面气象记
Z_O_AWS_ST_C5、Z_O_SAD_ST_C5、Z_O_AWS_DAY_C5、Z_R_AWS_C5为固定编码;
IIiii 为测站的区站号;
yyyyMMddhhmmss 为文件生成的时间(国际时),其中:yyyy为年,4位;MM为月,2位;dd为日,2位;hh为小时,2位;mm表示为分钟,2位;ss为秒,2位;txt 固定编码,表示此文件为ASCII格式。

在年月日时分秒中,若位数不足高位补“0”。

对于人工观测的气象站,实时上传的地面气象数据文件仅有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和日数据文件。

2、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
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Z_O_AWS_ST_C5_IIiii_yyyyMMddhhmmss.txt>包括正点地面气象要素数据和加密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该文件为顺序数据文件,共4条记录,第1条记录为本站基本参数,共34个字节;第2条记录为器测项目,共262字节;第3条记录为小时内分钟降水量,120个字节;第4条记录为目测项目和天气报、加密天气报有关的编报项目,共134字节,当某观测时间无此条记录内容时,该条记录省略;最后一条记录的后面加上“=<CR><LF>”,表示单站数据结束,其他记录尾用回车换行“<CR><LF>”结束;文件结尾处加“NNNN<CR><LF>”,表示全部记录结束。

⑴第1条记录:包括区站号、纬度、经度、观测场拔海高度、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和观
⑶第3条记录为小时内分钟降水量,120个字节,每分钟2个字节,即1~2位为第1分钟的记录,3~4为第2分钟的记录……,如此类推,119~120位为第60分钟的记录;每分钟内无降水时存入“00”,微量存入“,,”,降水量≥10.0mm时,一律存入99,缺测存入“//”。

相应位长的“/”填充,例如:9时无编报云量,编报云量记录为///,不需编云、天编码,则云状编码记录为24个“/”、天气现象编码记录为////,6小时降水量组编6///1。

数据记录单位:直接编码的要素按《GD-01》或《GD-05》规定执行;其他要素遵守
①若要素缺测或无记录,除有特殊规定外,则均应按约定的字长,每个字节位存入一
个“/”字符;
②云状位数不足时,高位用“/”补足。

风向为方位时,按照方位对应的中心角度记录,
静风时,固定记为PPC。

其他要素位数不足时,高位补“0”,例如:气温-1.2℃,记
录为-012。

③各要素的最大(小)值是指前1小时正点至当前时刻内出现的最大(小)值。

3、气象辐射数据文件
气象辐射数据文件<Z_O_SAD_ST_C5_IIiii_yyyyMMddhhmmss.txt>为顺序文件,共2条记录。

第1条记录为本站基本参数,共20个字节;第2条记录为要素值,共152个字节;第1条记录尾用回车换行“<CR><LF>”结束,第2条记录的后面加上“=<CR><LF>”,表示单站数据结束;文件结尾处加“NNNN<CR><LF>”表示全部记录结束。

⑴第1条记录包括区站号、纬度、经度共3组,每组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排列顺序及
①曝辐量记录单位为MJ · m-2 (取两位小数),扩大100倍后存入,不含小数点;日
照记录单位为0.1小时,扩大10倍,不含小数点。

②若要素缺测或无记录,均应按规定的字长,每个字节位存入一个“/”字符。

③各辐射的曝辐量为前1小时正点至当前时刻的曝辐量。

④各辐射的最大(小)值是指前1小时正点至当前时刻内出现的最大(小)辐照度。

⑤最大出现时间中的时、分各两位,高位不足补0。

⑥要素位数不足时,高位补“0”。

4、日数据文件
日数据文件<Z_O_AWS_DAY_C5_IIiii_yyyyMMddhhmmss.txt >每日12时(国际时)形成一个,为顺序文件,共3条记录。

第1条记录为本站基本参数,共20个字节;第2条记录为要素值,共72个字节;第3条记录为天气现象,为不定长,按A格式规定记录;最后一条记录的后面加上“=<CR><LF>”,表示单站数据结束,其他记录尾用回车换行“<CR><LF>”结束;文件结尾处加“NNNN<CR><LF>”,表示全部记录结束。

⑴第1条记录为本站基本参数,第1条记录包括区站号、纬度、经度共3组,每组用1
⑵第2条记录共14组,每组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如下表:
数不足时,高位补“0”。

若要素缺测或无记录,均应按规定的字长,每个字节位存入一个“/”字符。

5、状态信息文件
状态信息文件< Z_R_AWS_C5_IIiii_yyyyMMddhhmmss.txt >每小时一个,为顺序文件,共2条记录。

第1条记录为本站基本参数,共20个字节;第2条记录为状态值,共87个字节;第1条记录尾用回车换行“<CR><LF>”结束,第2条记录的后面加上“=<CR><LF>”,表示单站数据结束;文件结尾处加“NNNN<CR><LF>”表示全部记录结束。

⑴第1条记录包括区站号、纬度、经度共3组,每组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如下表:
⑵第2条记录为各状态值,每组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如下表:
三、中心站地面气象数据传输文件格式
1、组成
中心站地面气象数据传输文件是指自动气象站组网后,中心站对各子站的实时地面气象
Z_O_AWS_ST_C、Z_O_SAD_ST_C、Z_O_AWS_DAY_C 为固定编码;
cccc为中心站所在省级或地区级气象台的字母代号;
yyyyMMddhhmmss 为文件生成的时间(国际时),其中:yyyy为年,4位;MM为月,2位;dd为日,2位;hh为小时,2位;mm表示为分钟,2位;ss为秒,2位;txt 固定编码,表示此文件为ASCII格式。

在年月日时分秒中,若位数不足高位补“0”。

2、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
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Z_O_AWS_ST_C_cccc_yyyyMMddhhmmss.txt>包括正点地面气象要素数据和加密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

该文件包含若干子站的数据,由气象站实时地面气象数据传输文件<Z_O_AWS_ST_C5_IIiii_yyyyMMddhhmmss.txt>汇总而成。

文件最后一条记录为“NNNN”,表示文件结束。

结构如下:
子站1:IIiii QQQQQQ LLLLLLL H1H1H1H1H1H1 H2H2H2H2H2H2 Z<CR>< LF>(共6组)yyyyMMddhhmmss ddd fff ……VmVmVmVmVm VtVtVtVt<CR>< LF>(共52组)
RRRR…RR<CR>< LF>(120个字节)
VVV NNN …… 939nn=<CR><LF>(共23组,无该条记录内容时则省略,“=”
加在分钟降水量之后)
子站2:IIiii QQQQQQ LLLLLLL H1H1H1H1H1H1 H2H2H2H2H2H2 Z<CR><LF>(共6组)yyyyMMddhhmmss ddd fff ……VmVmVmVmVm VtVtVtVt<CR>< LF>(共52组)
RRRR…RR<CR>< LF>(120个字节)
VVV NNN …… 939nn=<CR><LF>(共23组,无该条记录内容时则省略,“=”
加在分钟降水量之后)
…….
子站n:IIiii QQQQQQ LLLLLLL H1H1H1H1H1H1 H2H2H2H2H2H2 Z<CR><LF>(共6组)yyyyMMddhhmmss ddd fff ……VmVmVmVmVm VtVtVtVt<CR>< LF>(共52组)
RRRR…RR<CR>< LF>(120个字节)
VVV NNN …… 939nn=<CR><LF>(共23组,无该条记录内容时则省略,“=”
加在分钟降水量之后)
NNNN<CR><LF>
3、气象辐射数据文件
气象辐射数据文件<Z_O_SAD_ST_C_cccc_yyyyMMddhhmmss.txt>包括正点气象辐射数据和加密气象辐射数据文件。

该文件包含若干子站的数据,由气象站实时气象辐射数据传输文件<Z_O_SAD_ST_C5_IIiii_yyyyMMddhhmmss.txt>汇总而成。

文件最后一条记录为“NNNN”,表示文件结束。

结构如下:
子站1:IIiii QQQQQQ LLLLLLL<CR><LF>(共3组)
yyyyMMddhhmmss QQQQ NNNN ……T G T G T G T G=<CR><LF>(共29组)子站2:IIiii QQQQQQ LLLLLLL<CR><LF>(共3组)
yyyyMMddhhmmss QQQQ NNNN …… T G T G T G T G=<CR><LF>(共29组)
……
子站n:IIiii QQQQQQ LLLLLLL<CR><LF>(共3组)
yyyyMMddhhmmss QQQQ NNNN …… T G T G T G T G=<CR><LF>(共29组)
NNNN<CR><LF>
4、日数据文件
日数据文件<Z_O_AWS_DAY_C_cccc_yyyyMMddhhmmss.txt>包含若干子站的地面观测要素日数据,由气象站日数据传输文件< Z_O_AWS_DAY_C5_IIiii_yyyyMMddhhmmss.txt >汇总而成。

文件最后一条记录为“NNNN”,表示文件结束。

结构如下:
子站1:IIiii QQQQQQ LLLLLLL<CR><LF>(共3组)
yyyyMMddhhmmss R1R1R1R1R1 R2R2R2R2R2…… fff<CR><LF>(共14组)
xx GGgg GGgg,…,.=<CRLF>(不定长)
子站2:IIiii QQQQQQ LLLLLLL<CR><LF>(共3组)
yyyyMMddhhmmss R1R1R1R1R1 R2R2R2R2R2…… fff<CR><LF>(共14组)
xx GGgg GGgg,…,.=<CR><LF>(不定长)
……
子站n:IIiii QQQQQQ LLLLLLL<CR><LF>(共3组)
yyyyMMddhhmmss R1R1R1R1R1 R2R2R2R2R2…… fff<CR><LF>(共14组)
xx GGgg GGgg,…,.=<CR><LF>(不定长)
NNNN<CR><LF>
四、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格式
1、总则
1.1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是认识和预测天气变化、探索气候演变规律、进行科学研究和提供气象服务的基础,是我国天气气候监测网收集的最重要的资料之一。

为适应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发展,有必要对2001年版的“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简称2001年版A格式)进行补充、修改。

1.2 本格式以中国气象局2003年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的“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为依据,对2001年版A格式做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并将格式命名为“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格式”,作为原“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的2003年版。

1.3本格式由一个站月的原始观测数据、数据质量控制标识及相应的台站附加信息构成,包括A文件和J文件两个文件,附加信息即2001年版的“气表-1封面、封底V文件”,作为A文件的一部分。

因此本格式涵盖了气表-1的全部内容。

1.4 根据2003年版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本格式在2001年版A格式基础上增加了相关的要素项目;为了更好地表述数据质量,增加了数据质量控制标识。

观测数据部分历史资料中的技术规定可参照“全国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基本模式暂行规定”和“补充规定”,本格式不再赘述。

1.5 根据2003年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规定,本格式将2001年版单要素分钟降水量J文件更改为多要素分钟观测数据文件,作为A文件的补充,简称J文件。

1.6 2001年版与2003年版A、J格式具体变动内容见附件“2001年版与2003年版格式变动对照表”。

1.7 本格式适用于我国现行各类地面气象台站和不同观测仪器采集的数据。

2、A文件
2.1 文件名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简称A文件)为文本文件,文件名由17位字母、数字、符号组成,其结构为“AIIiii-YYYYMM.TXT”。

其中“A”为文件类别标识符(保留字);“IIiii”为区站号;“YYYY”为资料年份;“MM”为资料月份,位数不足,高位补“0”;“TXT“为文件扩展名。

2.2 文件结构
A文件由台站参数、观测数据、质量控制、附加信息四个部分构成。

观测数据部分的结束符为“??????”,质量控制部分的结束符为“******”,附加信息部分的结束符为“######”。

具体结构详见附录1:A文件基本结构。

2.3 台站参数
台站参数是文件的第1条记录,由12组数据构成,排列顺序为区站号、纬度、经度、观测场拔海高度、气压感应器拔海高度、风速感应器距地(平台)高度、观测平台距地高度、观测方式和测站类别、观测项目标识、质量控制指示码、年份、月份。

各组数据间隔符为1位空格。

2.3.1 区站号(IIiii),由5位数字组成,前2位为区号,后3位为站号。

2.3.2 纬度(QQQQQ),由4位数字加1位字母组成,前4位为纬度,其中1~2位为度,3~4位为分,位数不足,高位补“0”。

最后一位“S”、“N”分别表示南、北纬。

2.3.3 经度(LLLLLL),由5位数字加1位字母组成,前5位为经度,其中1~3位为度,4~5位为分,位数不足,高位补“0”。

最后一位“E”、“W”分别表示东、西经。

2.3.4 观测场拔海高度(H1H1H1H1H1H1),由6位数字组成,第1位为拔海高度参数,实测为“0”,约测为“1”。

后5位为拔海高度,单位为“0.1m”,位数不足,高位补“0”。

若测站位于海平面以下,第2位录入“-”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