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前后中国音乐家作品中的思想境界之文化差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9年前后中国作曲家音乐作品思想境界之文化差异
中国音乐从先秦开始便已经萌生并发展,到了现代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

暂且不论古代音乐,从现代开始讲起,既是1919年开始,由于到现在也是很长一段时期,所以只能截取一段时间来说。

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中,抗战时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可以说是一段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时期,因此就从这一时期作曲家的音乐作品来论述这个话题。

在这一段时期内,中国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如冼星海、田汉、聂耳还有王洛宾等,他们所创作的作品传唱至今,对一代又一代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段时期,大致上是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

相比我国的音乐史,虽然是一段不太长的时间,但是涌现出来的作曲家和作品却是十分具有典型性的,因为这一段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就是一段特殊时期,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大跃进、十年“文革”等重大时期,这段时期对于新中国来说至关重要,在音乐上也是如此。

在这些不同的时期中,作曲家们所创作的音乐作品的思想和价值观都是不同的,这段时期社会的动荡才造成了音乐上如此大的跳动。

抗战时期的音乐作品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到了新中国成立,作曲家所创作的作品又有了与之不同的特点。

所以,本论文就在此简要的探究一下1949年前后这段特殊的时期中国作曲家们作品的思想境界中的文化差异。

1949年中国文化发生了质的飞跃,由1949年之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跳跃进了社会主义,这就是最大的文化差异,但是在新中国建国后,由于大跃进、文革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走进新时代几件大事,其中的文化也
有巨大的差异,所以作曲家们的音乐作品在不同的时期中也有文化的差异。

在下面的内容中会对不同时期的不同音乐作品的文化差异进行简要剖析。

先从19世纪30年代的音乐作品说起,从抗日战争开始到结束,这一段时期内的音乐作品有其特点。

在这个民族危机巨大的时期内,作曲家们所创作的作品大致上都与民族危机有关,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正是日军侵华气焰最嚣张的时间,无数国人被日寇残杀,只要是有爱国心的中国人都会同仇敌忾,也就在这个时候,冼星海创作了这部伟大的《黄河大合唱》。

整部作品都保持着慷慨激昂的节奏,其中也不乏平和的节奏,但是总体上是很高亢的。

整部作品分为八个乐章,从第一乐章开始就就是慷慨激昂的音符,宣扬的便是作者自己和国民抗日的决心。

《黄河船夫曲》是以劳动号子的形式创作的,听起来便感觉有巨大的危难压在船夫身上,但是这只是用于比喻日寇侵华是现今中华民族前面最大的敌人,这是必须战胜的敌人,那是敌人猛于虎,也要大胆怒吼战胜敌人。

到了《黄水谣》,则是唱出了在日寇侵华中我国民众遭到的迫害,太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逃离兵灾。

最后一个乐章《怒吼吧,黄河》则是表明决心打击敌人夺回我中华大好山河的精神。

整部《黄河大合唱》都是气势磅礴的,具有当时鲜明的名族风格,各个乐章从内容到音乐形象又具打相对的独立性,乐章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品以抗日和爱国两个主题为中心。

从深厚的情感和感人的艺术形象上一步步展开,直至宏伟的终曲,激荡的感情浪潮发展到了最高点。

再说另外一部作品—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这部作品在抗战时期有其文化特点,但是到新中国建国又有了不同文化特点,不过这都是后话,在此先讨论的是在抗战时期内的。

本来只是一部电影的插曲,
但是却让无数国人听着、唱着都无比的慷慨激昂,也有太多的人因为这一部作品潸然泪下。

此曲语调优美,但是却不失气势,整部作品中每一个音符仿佛都是在激励国人站起来抵抗日寇。

作品听起来慷慨激昂,这是对每一个国人的呼吁,也是激励,因为我们是打不倒的。

作品的主题,也是有关抗日的,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

作为一部在国内、国际影响深远而巨大的作品,到现在听起来也是让人无比振奋。

爱国主义精神,在整段时期内都是存在的,但是到了建国初期到大跃进之前的这段时期中,音乐作品的文化从歌颂抗日和鼓励全民族抗日中转到歌颂新中国、歌颂共产主义和牢记抗战这段时期苦难与民族危难的教训中来。

关于歌颂新中国的音乐作品,《歌唱祖国》可以说是一首我们耳熟能详的音乐作品,这是作曲家对于祖国的歌颂,同时也表达了全国人民与之相同的思想情感。

整部作品的节奏相对比较欢快,这也是想唱出国民幸福的一种表达方式。

同时,作者在创作时是怀着对新中国的深厚感情的,他向往着祖国光荣幸福的未来,用凝练集中的歌词,深情豪迈的旋律,畅想了中国人民的理想与事业而作下了这部作品。

因此,这也是一首思想性强,艺术性很高的革命颂歌。

《翻身农奴把歌唱》则是一部赞颂中国共产党的作品,整部作品中都饱含西藏人民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感激之情,没有共产党怎么会有他们的解放,他们的心声也就是全国人民的心声,对于共产党的感谢和歌颂是不分民族的。

提醒国民勿忘抗战这样一个灾难的音乐作品则是我之前所提过的《义勇军进行曲》这部作品,之所以会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也正是因为作品所凸显的这样一个特点,除了鼓舞国人抗战还提醒国人不要忘记灾难。

这一时期音乐作品的文化特点大致就是我在上述所
说的。

到了大跃进时期,作曲家们的音乐作品则变成了歌颂大跃进运动,但是爱国主义精神也是存在的。

如费克作曲的《乘风破浪大跃进》就是一部歌唱大跃进的音乐作品,还有王莘作曲的《青年之歌》也是一部歌唱大跃进的作品。

其中所包含的文化意义便是歌颂大跃进,同时在当时一段时期内还起到了鼓舞国民进行大跃进运动的作用。

到了十年“文革”时期,音乐作品在文化上倾向于歌颂伟大领袖,在这个时期歌颂伟大领导人毛主席的作品是最多的。

这也是由于当时的文化所决定的,毛主席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是尤为重要的,作曲家创作这些乐曲也是迎合当时潮流的,而当时歌颂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歌曲在民众中流传也是最广泛的。

如王双印作曲的《大海航行靠舵手》就是在歌颂我们当时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舵手毛主席的,再如《下定决心》这首作品则是一首毛主席语录歌曲,这样一首作品歌颂的同样也是伟大领袖毛主席。

在当时,就和每家每户都有《毛泽东语录》一样,歌颂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歌曲唱遍了每家每户!
最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作曲家们的作品风格又变了,其中所包含的文化也随之一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结束了“文革”那一段黑暗的时期,音乐作品也转到了对新时期的展望和歌颂。

如《在希望的田野上》就是这样一首表现出对新时期充满希望的作品,黑暗时期的结束,让全国民众都对新时期的建设充满了希望。

这首歌的曲风使人精神振奋、心情欢畅,容易激起人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浓情。

因此,这首歌曲深深地扎根在了全国人民家家户户、老老少少的
心坎上。

而《春天的故事》虽说是歌颂伟大领袖邓小平同志的,但是却唱出了全国人民都在小平同志带领下走入了一个新的春天,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

作品不光歌颂了小平同志,同时还表明了全国老百姓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怀。

这几个时期,在中国音乐的历史上可以说是十分重要的,创作的风格迥异,不断的在跳动。

每个时期的文化都是不同的,所以作曲家们在作品思想境界中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在每个时期都是不同的。

总结一下,可以说是这样的:抗日时期鼓舞全民族抗日——建国初期歌颂共产党和祖国、提醒人们勿忘国难——大跃进时期歌颂大跃进——“文革”时期最主要歌颂伟大领袖毛主席——走进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表现出对祖国建设充满希望、歌颂改革开放。

作曲家们所创作的作品由于时期不同所以才存在如此巨大的文化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