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集结出发地的新长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征集结出发地的新长征
江西赣州,于都风光
视觉中国
长征集结出发地的新长征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李永华│江西于都报道
“我11年前来过赣南,一直还想来看一看,看看老区乡亲们生活改善怎么样,脱贫攻坚进展如何。
更重要的是,于都是什么地方啊?这里是中央苏区,是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乘飞机、坐火车、换汽车,辗转奔波7个多小时来到赣南于都县,追寻红色记忆,缅怀峥嵘岁月。
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长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
于都,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这片土地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和革命意志,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伟大的革命精神。
长征集结出发地的新长征
长征大道、长征广场、长征宾馆、长征大桥、长征公园……于都县委书记陈阳山说,“长征”是于都最浓烈的印记,长征精神是于都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这样评价于都: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所在地,赣南第一支红色武装、第一块红色根据地、第一个红色政权诞生地,中央苏区的全红县之一和巩固的后方基地。
王耀南将军在著作《坎坷的路》中,记录了几个于都老表支援红军的生动细节:
“有一次,我正在指挥架桥,突然
这里是于都,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
看到河滩上何立斌、刘调元几个同志和一个老大爷争吵,互相争抱几块木板。
我当时心想:征集材料怎么能和老表吵架呢?连忙跑了过去,安慰老大爷说:‘老大爷,板子我们可以不要你的。
’我的话还没说完,老大爷更急了,说:‘这位同志啊,你怎么硬是不通情理。
红军战士前方打仗,连命都拿出来了,我献出一块棺材板算什么!’”
听到此事,周恩来感慨地说:“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
等了87年,你怎么还没回来?
于都人民携带着铭刻在骨子里的
红色基因。
“于都是当年赣南参加红军最多的一个县,先后有68000多人参加红军,10万人次支前参战。
随部队出发长征有17000多人,解放后活下来的只剩下277位。
走出开国将军16位。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副馆长钟敏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这么多人随部队出发,长征能有几人还啊。
”
钟敏陷入了深深的回忆:外曾祖父1933年参加红军,第二年牺牲在宁都反围剿战场;丈夫的小爷爷在湘江
战役中牺牲,成为无名烈士。
“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
忙。
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
”沿着青石阶梯拾级而上,步入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馆内铜壁上的浮雕,正如陆定一《长征歌》里描绘的——红军同志们举着火把,挑着扁担,手握着枪支,俯下身体,在狭窄的山间道路上行进。
星移斗转,沧海桑田。
今天,初夏时节的于都河畔郁郁葱葱,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103岁高龄的段桂秀是赣州地区唯一还健在的红军烈士遗孀,为了当年丈夫王金长的一句“我一定会回来,你要听妈的话”,她已经等了80多年。
钟敏说,2019年,她陪同老人来到于都烈士纪念碑前,因为王金长烈士的名字刻在纪念碑顶端,老人只能用树枝够着丈夫的名字,然后失声痛哭:“我整整等了87年,你怎么还没回来?”
说起这段故事,已经讲解长征历
史20多年的钟敏仍然忍不住流泪。
接见段桂秀老人等革命烈士家属、
红军后代代表之后的第二天,在推动
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
说:“长征中能活下来的有多少人?红
军战士靠的是什么?图的是什么呢?
他们靠的就是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
最重要的信念就一条,就是相信共产
党,相信红军,相信跟着红军走就是
有前途,相信共产党做的事情就是为
穷苦老百姓好,相信共产党说的就是
真理。
”
习近平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
馆还强调:现在国家发展了,人民生
活变好了,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要忘
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党的初心和使
命,不要忘了我们的革命理想、革命
宗旨,不要忘了我们中央苏区、革命
老区的父老乡亲们。
于都人民不会忘记
红色基因,血脉相承。
于都人民不会忘记,长征渡口响
起的嘹亮歌声可以为证。
“晚霞映红
于都河,渡口有一支难忘的歌,唱的
是咱长征源,当年送走我的红军哥哥
……”长征源合唱团成立于2010年
11月,是一个群众业余文化团体,每
周三晚上集中排练,在全国各地演出
《长征组歌》,团员参加活动和演出没
有任何报酬。
红军后人、长征源合唱团首任团
长,现名誉团长袁尚贵告诉《中国经
济周刊》,2019年5月20日,他作为
红军后代代表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
接见,为了纪念这一天,合唱团的目
标是到今年5月20日演出500场。
“今
后还要接着唱下去”。
于都人民不会忘记,于都河畔的
130
名小红星讲解员可以为证。
肩负
103岁高龄的段桂秀是赣州地区唯一还健在的红军烈士
遗孀,在烈士纪念碑前寻找丈夫王金长的名字。
长征源合唱团演出现场照片
长征集结出发地的新长征
着传递于都声音、展示于都形象、讲好于都故事的光荣使命,每到周末、节假日,小红星讲解员们就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里讲述家乡的红色故事。
他们一声声清脆入耳的讲解像一阵和煦的晚风,在波光粼粼的河水中泛起涟漪,在远道而来的人们心中留下深深印记,长征精神在此传承。
于都人民不会忘记,祁禄山红军小道可以为证。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星夜渡过于都河,南下突破敌人第一道封锁线之前,在这里秘密行军的一支部队,踏着于都县通往安远、信丰古驿道的祁禄山段山路,留下一条19.34公里的红军长征小道。
2019年,各地前来红军长征小道重走长征路的人数超过10万。
祁禄山镇党委书记李小东说:“为了让游客切身了解于都的红色历史,我们找来了当地村民和专业人员,让他们做红军小道上的‘引路人’。
”一位红军小道讲解员说:“每讲解一次,我对家乡就多一分了解,对家乡的热爱也多了一分。
”
陈阳山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近年来,于都立足红色资源优势,大力传承与弘扬长征文化,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于都段、雩都古城加速推进,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纪念园成功创评为国家4A级景区,“于都长征集结号”高铁动车组完成首发,江西经典红色旅游航空线路(于都至井冈山段)顺利开通,于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涌向于都,红色旅游蓬勃发展。
“老区中的特区” 部委对口支援
总书记的念念不忘,
为赣南苏区带来了什么?于都进入振兴发展最好的新时期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珍藏的
一份文件(《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
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原件),
静静地讲述着习近平总书记与赣南的
故事。
钟敏介绍,2019年,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的人数达到110万人,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有所下降,但下半年就恢复增长。
今年是建党百年,来于都学习长征历史的人非常多。
陈阳山说,一定突出打好“长征集结出发地”品牌,努力将于都建设成为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2020年新年前夕,习近平发表新年贺词时又一次提到于都。
“我沿着中国革命的征程砥砺初心。
从江西于都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到河南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从甘肃高台西路军纪念碑到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每个地方都让我思绪万千,初心和使命是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不竭动力。
”
对赣南,习近平一直念念不忘。
他多次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非常关注江西工作,关注老区,特别是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振兴发展,关注老区人民生活”“一定要把老区特别是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放在心上”“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
2011年,习近平作出长篇批示,要求进一步帮助和支持赣南苏区发展,
“将军说我的家乡穷,为什么穷?人都没有了”
赣南确实需要给予格外的支持。
赣州是原中央苏区所在地,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但依旧没有挖断穷根。
到“十一五”末,赣州市人均主要经济指标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到四成,赣州还有11个罗霄山连片特困县、1419个贫困村以及215.46万贫困人口,更有69.5万户、近300万人居住在危矮破旧的土坯房中。
2010 年以前,赣州还有 1.8 万个村民小组、2.3 万个自然村不通公路,还有 541 个行政村不通客运班车,还有 31.78%的农田得不到有效灌溉,不少农户还存在安全饮水问题。
于都县委书记陈阳山说,于都是原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14年,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161户、164030人,贫困人口多、发展底子薄、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十分艰巨。
为什么这么穷?
赣南地处罗霄山脉,穷根扎在大山里,山地加上丘陵的面积占到83%,人均耕地只有0.635 亩,不及全国平均水平1.45 亩的一半,也低于江西省人均0.995亩。
长期困扰赣南苏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80多年前战争造成的创伤。
苏区时期,参军参战的赣南儿女有93万余人,占当地人口三分之一,仅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10.8万人。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3位赣南子弟倒下。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副馆长、红军后代钟敏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转述了一个故事。
她说,段德彰将军在回忆录中写道,他和村子里的12位小伙伴参加长征,解放后活下来的只剩下他一个人。
“将军自己省吃俭用,把省下的钱捐给家乡建希望小
使这里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使苏区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在他的亲自推动下,中央派了11个工作组到赣州来调研。
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颁布实施,从老区人民的吃住行用水用电,到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国土资源、生态补偿、人才引进、对口支援等各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其力度之大,让外界将赣南称为“老区中的特区”。
《若干意见》明确对赣南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缩小地方标准财政收支缺口,加大中央财政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财力补助,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建设资金投入,在重大项目规划布局、审批核准、资金安排等方面
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给予倾斜。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内展品
于都县澄江村,中央红军红三军团第八军第四师第二团驻军旧址。
长征集结出发地的新长征
学,建立奖学金。
后来于都老乡到他家中做客的时候,发现他家中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台14英寸彩色电视机。
将军说我的家乡穷,为什么穷?人都没有了。
”
《若干意见》中这样写道:“迄今为止,原中央苏区特别是赣南地区,经济发展仍然滞后,民生问题仍然突出,贫困落后面貌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还有不少群众住在危旧土坯房里,喝不上干净水,不能正常用电,一些红军和革命烈士后代生活依然困窘;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脆弱等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
《若干意见》出台以来,于都进入振兴发展最好的新时期
于都,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是赣州唯一一个人口超百万的县。
在今天的于都县城,穿城而过的于都河一泓清水映照着两岸灯火璀璨,如果不是刻意提醒,很难想象这里竟然刚刚脱贫一年。
从2012《若干意见》出台到2020年于都脱贫摘帽,作为县党政主要领导,陈阳山对于都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尤其深刻。
陈阳山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若干意见》出台以来,于都全县上下感恩总书记对老区人民的关心厚爱,铭记党中央、国务院的特殊关爱,全面落实《若干意见》等系列文件精神,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争当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先行者,于都在振兴发展中迈入了发展态势好、构筑优势多、民生改善实、社情民意顺的新时期。
”
《若干意见》的确是于都高速发展
的强劲引擎。
于都县县长黄法介绍,《若干意见》
出台后,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
交通和能源项目在于都相继获批建设,
例如,赣龙铁路复线于2015年通车运
营,让于都成为赣州首批迈入动车时
代的县,打通了至赣州、长三角、厦
漳泉地区的快速铁路通道;宁定高速
于2017年建成通车,打通了于都北上
南下的对外公路运输快速主通道。
更重要的是国家级平台落户。
2016年,《瑞(金)兴(国)于(都)
经济振兴试验区发展总体规划》纳入
国务院设立的县级经济振兴试验区范
围,“共和国摇篮”瑞金、“将军县”兴国、
“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共建
共享这一国家级平台,一系列重点项
目快速推进。
推动形成以于都为中心,宁都、
石城、瑞金、兴国等地协同发展,打
造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是瑞兴于试验区
的重头戏。
服装产业是于都的工业首位产业。
从全国各地来看,只有于都将服装产
业作为首位产业。
于都县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办主任
丁有胜坦言,因为大家认为做服装不
挣钱,听起来也不够高大上,所以并
不重视服装业,而于都则因地制宜,
选择了这个表面看起来不那么高大上
的行业。
2017年,于都出台“服装10条”,
推动产业快速成长。
2021年初,于都
修订新的“服装10条”,政策执行至
2024年底止。
于都县委副书记李赣兴表示,“服
装10条”的政策力度非常大,其背景
就是《若干意见》给了原中央苏区特
殊的政策支持,从而形成了于都的政
治优势、政策优势。
“有的企业家心怀
红色情结,比起其他地方,更愿意来
红色于都投资。
”
“从2020年开始,我们的服装产
业已经进入一个非常好的时期,产业
链向高端延伸,订单充足、数字驱动,
整个产业迎来一个大风口,不少企业
纷纷来于都投资。
”陈阳山接受《中国
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
于都纺织服装全行业产值已经达到
500亿元,“十四五”时期目标是达到
千亿元。
到2021年底,于都纺织服装将
建成核心工厂12家,全县的计划是到
2023年核心工厂达到30家以上,卫
星工厂达到600家以上,而且卫星工
厂一半以上放在乡村。
“核心工厂+卫星工厂”是于都提
出的一个独特模式。
核心工厂一般位
于县城,是承接大品牌、大企业订单,
负责设计、培训、裁剪、管理、金融、
品控等核心环节,卫星工厂由众多小
微企业组成,还有一部分分布在于都
各乡村,专门负责生产,两者之间形
成紧密的合作链条。
陈阳山介绍,卫星工厂放在乡村
是一举多得,既可以盘活农村的闲置
资产,壮大村集体收入,也可以解决
农民的就近就业问题,还能解决城区
用地用工的瓶颈问题,降低厂房投资
或租赁成本,以及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于都县
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袁勇锋说,服
装业能够吸纳非常多的人就业,在于
都,做服装的小微企业多达3000多家,
从业人数高达30万人。
2020年10月,江西省省长易炼红在于都考察服装产业时强调,于都要坚定不移抓好纺织服装首位产业的集群化建设,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服务,让更多行业龙头和知名品牌落户当地,加快打造纺织服装制造时尚名城,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持续的内生动力和产业支撑。
作为农业大县,农业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于都近年来牢记总书记“要把富硒品牌做起来”的殷殷嘱托,狠抓粮食生产,2020年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实现双增长,年种植富硒水稻超过30万亩,年种植富硒蔬菜面积约22万亩,富硒脐橙基地达16.4万亩、富硒油茶种植面积达28.7万亩。
“我县生产的富硒蔬菜、富硒大米很受市场欢迎,市场售价比一般农产品高出50%左右,有的甚至能达到普
通农产品价格的3倍以上。
如于都富
硒丝瓜售价高时可达12元/公斤,梓
山富硒大米售价高达30元/公斤。
”
于都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钟振海说。
服务业也在于都也迎来快速发展。
红色旅游与红色培训很红火,近两年
来于都参加红色研学的人数超过了10
万人次。
对口支援,开启中央部委与赣南的
“直通车”
为确保《若干意见》实施到位,
2013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
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南
等原中央苏区实施方案》。
由中组部、
国家发改委牵头,众多部委对口支援
赣南,架起了中央和老区的“连心桥”。
安远县“挑选”交通运输部作为
自己的对口支援部门之一。
2013年以
前,这里是江西省唯一一个不通铁路、
高速和国道的“三无”县。
现在,安
远成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海关总署对口支援龙南。
2018年
12月,海关总署批复设立龙南海关,
为赣南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加高效便利
的通关环境。
国家卫健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
备局都是于都的对口支援单位,自然
资源部定点扶贫于都县。
黄法表示,
这些年来,于都抢抓新时代苏区振兴、
对口支援、定点扶贫等政策,积极主
动向这些单位对接汇报,这些单位对
于都形成了整体性、系统化的政策支
持体系,一大批政策、资金、项目落
地于都。
国家卫健委先后将于都县列
为全国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示范县、健康促进项目试点县等,在
基础设施建设、医疗人才培养、学科
建设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扶持,推动于
都医疗服务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看病于都县澄江村风貌
长征集结出发地的新长征
难、看病贵”问题加速缓解;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累计支持各类资金超过6000万元,在粮食仓储、富硒品牌打造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于都粮食安全保障和应急能力大幅度提高。
2020年5月,于都县罗坳镇峡山村小学安装了自来水。
当大家拧开水龙头,看到清澈的水流汩汩而出,现场有的老师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这是一所村级完小,始建于1959年,喝上干净的水,是学校200多名师生多年的梦想。
2018年,周保铜作为定点扶贫干部,从自然资源部来到于都县挂职工作,得知峡山村小学的情况后,他请来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
扶贫找水团队。
黄法介绍,作为定点扶贫于都的
单位,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投
入资金3900余万元,在于都找水打井
108口,解决了6万余人的安全饮水
需求,还为于都5000余亩富硒蔬菜基
地提供了灌溉用水。
不光是找水打井,黄法还告诉《中
国经济周刊》,自然资源部定点帮扶于
都,不仅在政策方面给予特别关照,
而且在其他方面也大力支持,“要资金
给资金,要项目给项目,精准化、个
性化地为我们革命老区解难题、办实
事”。
不仅是各部委对口支援,中央还
专门安排了部际联席会议机制,推动
各项工作贯彻落实。
《若干意见》目标较好实现,老区面
貌发生深刻变化
有了《若干意见》的支持,曾
经关山重重的长征集结出发地,就像
2019年底开通的昌赣(南昌—赣州)
高铁一样,迈入了跨越发展的“快车
道”。
昌赣高铁开通,江西成为全国第
三个“市市通高铁”的省份。
2020年4月26日,于都、兴国、
宁都等江西最后7个贫困县宣布退出,
革命老区江西2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摆脱区域性整体贫困。
2020年,赣州GDP达3645亿元,
在《若干意见》出台前的2011年基础
上增长2.72倍。
2021年2月19日,赣州市市长
许南吉指出,赣州2020年全年GDP
增长4.2%,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
6.3%、9.2%,增幅位
900亿元。
《若干意见》目标较好实现,
1062项、
332个、各类资金3162亿元,
3年实现城乡居民
2010年翻一番。
年5月,江西省委书记刘奇
《中国经济周刊》
2020年第18期(9月30日)《总书记与赣南苏区的脱贫故事》
新时代 新长征
建党100周年之际,
革命老区再获政策红利
沿海地区向赣州产业转移,出现企业抱团新趋势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长征的起点。
2021年2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指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激发内生动力,发挥比较优势,努力走出一条新时代振兴发展新路,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革命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今年3月5日,在赣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学习(扩大)会上,
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吴忠琼
指出,《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
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是新发展阶段特
别是“十四五”时期支持革命老区振
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推动赣州高
质量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
的意义。
于都县委书记陈阳山说,在建党
100周年之际,在《国务院关于支持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
见》之后,中央给予革命老区新的振
兴政策,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
对革命老区人民的深情大爱,对赣南
老区的特殊关爱。
2019年5月20日,在于都河畔
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习近平
总书记深情地说:“革命战争年代,江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内景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长征集结出发地的新长征
24
西人民为革命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
现在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改善了,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能忘记革命先辈、革命先烈,不能忘记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
”
一位当时陪同考察的赣州干部回忆,2019年,习近平在江西听取汇报时嘱咐有关部门,可以研究论证出台新一轮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文件。
于都县委副书记李赣兴对《中国经济周刊》说:“2012年的《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45条和今年的《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含金量非常高,可以说条条是金,这是总书记对革命老区的特殊关怀、深情大爱。
”
新时代新政策,吸引企业向赣州加速转移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指明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未来,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这里美好的前景,沿海地区向赣州
产业转移出现企业抱团的新趋势。
2021年一季度,于都已签约项目21个,签约金额206.5亿元,签约了投资25亿元的杭萧区域总部项目、22亿元的牛仔产业园、10亿元的光电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
陈阳山说:“于都今年的招商形势非常好,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文件出台以后,不少企业非常看好老区的发展,特别是赣州的发展。
”
于都服装产业集群度更是在快速提高,赢家服饰、汇美集团、浙江华鼎集团等龙头企业纷纷落户,带动上下游企业前往于都。
2020年12月,中国服装论坛高
端制造与设计协同创新峰会在于都举办,超过200家服装企业和近300位业界大咖齐聚于都。
2021年3月,于都县举办服装面辅料集采及设计对接会,60多家业界知名面辅料生产企业、设计机构参会,呈现了5000多款面辅料。
陈阳山说,于都的目标是从制造升级、建设弹性供应链入手,打造“技术好、成本低、反应快、品类全、服务优”的弹性供应链基地,为国际国内品牌提供最优质的B2B 服务。
今后还要引进专业的服装类院校在于都设立研究与培训机构,培养更多的本土化行业人才。
不光是于都,在赣州其他县市区,如南康,众多家具产业顶级企业落户,集群产值达2000亿元,而电子信息产业、稀土产业、汽车产业也都呈现出类似的产业集群落户赣州的现象。
2021年,赣州提出,要加快建成大湾区产业转移承接基地。
除了政策优势,多位接受《中国
经济周刊》记者采访的企业家认为,
赣州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他们选择在这
于都龙溪小学,当地海拔最高的小学。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内的《若干意见》文件原件
于都县银坑镇建设中的服装批发零售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