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总3份试卷)2020年武汉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物理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图中所列仪器不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是()
A.卷尺
B.游标卡尺
C.千分尺
D.机械停表
【答案】D
【详解】A.卷尺是用来测量一般物体的长度,A项不合题意;
B.游标卡尺是用来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B项不合题意;
C.千分尺是用来测量微小物体的长度,C项不合题意;
D.机械停表是用来测量时间的,不是测量长度,选项D符合题意。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C.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D.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中空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A
【详解】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故A正确;
B.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故B错误;
C.物体振动的频率,如果低于了20Hz或高于了20000Hz,就不能听到,故C错误;
D.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中空玻璃是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3.如图所示,甲站在干燥的木桌上一只手接触到火线;乙站在地上一只手接触到零线;丙站在干燥的木桌上一只手接触到火线.此时,丁站在地面上用手去拉丙.则()
A.甲、乙都会触电B.甲、丙都会触电
C.乙、丁都会触电D.丙、丁都会触电
【答案】D
【详解】甲站在干燥的木桌上一只手接触到火线,无法形成电流的通路,故不会发生触电;乙站在地上一只手接触到零线,零线与大地之间没有电压,因此没有电流通过人体,不会发生触电;丙站在干燥的木桌上一只手接触到火线,此时,丁站在地面上用手去拉丙,这样电流可以从火线经丙、丁导向大地,会造成丙、丁两人同时触电.综上所述,甲、乙都不会触电,丙、丁都会触电.故选D.
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B.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位置,光屏上有像出现
C.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时像会变大
D.物体靠近玻璃板时,所成的像将远离玻璃板
【答案】A
【详解】A.为了成像清晰,应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A正确;
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光屏不能接收,故B错误;
C.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故C错误;
D.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物体靠近镜面时,像也靠近镜面,故D错误;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B.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C.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相同
D.用t
s
也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且
t
s
越小,表示物体运动越快
【答案】D
【详解】A.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都是位置的改变,都属于机械运动,故A错误;B.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保持不变,与路程和时间无关,故B错误;
C.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故C错误;
D.根据速度公式
s
v
t
=可知,
1
t
s v
=,
t
s
越小说明v越大,物体运动越快,故D正确。
故选D。
6.如图所示,将一块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下称量并读数,然后将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稍稍向上用力拉弹簧测力计,则示数将变大。
此现象间接说明()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D.分子之间没有作用力
【答案】A
【详解】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此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故选A。
7.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40℃B.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C.中学生的课桌高约为1.5m D.一个中学生跑100m约需5s
【答案】B
【详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不符合题意;
B.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故B符合题意;
C.中学生的身高在1.6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0.8m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D.同学跑100m成绩约14s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寒冬里,小新同学把烧杯中的水放在室外,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BC段放出热量,温度不变B.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没有放热
C.AB、CD段物质在放热且温度保持不变D.整个AD段都是液态
【答案】A
【详解】A.从图象上可以看出,水凝固时温度一直保持在0℃,BC段是凝固过程,温度保持不变,A正确;
B.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是凝固过程,仍然放热,B错误;
C.AB段表示水放热降温,CD段是冰放热降温,C错误;
D.AB段是液态,BC段是固液共存态,CD是固态,D错误。
故选A。
9.下列四种图片说法正确的是()
A.图A实验表明:真空中不能传声
B.图B实验表明:频率越高,音调越低
C.图C实验表明:固体可以传声
D.图D实验表明:蝙蝠利用发出的次声波导航
【答案】A
【详解】A.实验中随着气体的抽出,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表明:真空中不能传声,故A正确;B.实验表明: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B错误;
C.实验中,让尺子伸出的长度不同,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表明: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故C错误;
D.实验表明:蝙蝠利用发出的超声波导航,故D错误。
故选A。
10.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A.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约为5cm B.人步行速度约4km/h
C.洗澡水的温度是80℃D.正常人心脏跳动1次时间约0.2s
【答案】B
【详解】A.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约为5mm才符合实际,故A不符合题意;
B.人步行速度约1m/s,折算为3.6km/h,4km/h符合实际,故B符合题意;
C.人的正常体温在36-37℃之间,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0℃,故C不符合题意;
D.正常人的心率一般为60~100次/分,即心脏跳动1次时间约0.6~1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11.玻璃瓶装的啤酒放在冰箱冷冻室内,里面的啤酒凝固后把瓶子胀裂了。
其主要原因是瓶子里的啤酒凝固后,质量_____,体积_____,密度_____(均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答案】不变变大变小
【详解】[1]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物体的状态无关,所以啤酒凝固结冰后质量不变;
[2][3]啤酒的主要成分是水,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水凝固成冰后密度变小,由
m
V
ρ
=可知,水凝
固成冰后体积变大;即瓶子里的啤酒凝固后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12.岸边的树在河里倒影的“影”、立竿见影的“影”、看电影的“影”,分析它们的成因可知其原理不同,它们分别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引起的。
【答案】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
【详解】[1]倒影形成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2]立竿见影是影子的形成,影子形成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看电影的影是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
13.人们用冷水冷却汽车发动机,用热水取暖,主要是因为水的________较大。
与同等质量的煤油相比,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______(填“多”或“少”)。
【答案】比热容多
【详解】[1]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人们用冷水冷却发动机;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人们用热水取暖。
[2]由公式Q=cm t可知,与同等质量的其它物质相比,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水的比热容大,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
14.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________Hz,人耳________(能/不能)听到该声音;小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200Hz,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________次.
【答案】6 不能200
【解析】频率指的是发声体每秒振动的次数,所以该声源振动的频率为6次/秒,即6Hz;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 z—20000Hz,该声音的频率6H z,属于次声波,所以人耳听不到;声音的频率是200 Hz,即声带每秒钟振动200次.
所以本题答案依次为:6 、不能、200 .
15.光的世界非常奇妙,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一样,光在_______中的传播速度最大;牛顿让一束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一个三棱镜,白光分解成彩色光束,再将所有那些彩色的光通过一个凸透镜,在其后适当位置用一张白纸板承接,会观察到彩色光束又复合成了白光,说明白色的太阳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_________而成的。
【答案】真空混合
【详解】[1]光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慢,所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2]白光分解成彩色光束,彩色光束又复合成了白光,说明白色的太阳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16.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______;红、蓝、________叫做光的三原色。
【答案】色散绿
【详解】[1]将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分成各种色光叫光的色散;
[2]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
17.我们在打电话时,很容易听出熟人的声音,这是根据_________判断的;“小孩尖叫声刺耳”说明声音的______高;俗语“震耳欲聋”反映声音的______特征。
【答案】音色音调响度
【详解】[1]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我们能辨别不同的声音主要靠音色,所以打电话时,很容易听出熟人的声音这是通过音色来判断的。
[2]“小孩尖叫声刺耳”原因是声带振动频率大,音调高。
[3]震耳欲聋形容声音非常大,声音的大小指的是响度。
18.小华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实验现象如图所示,在成像位置放置光屏,小华在平面镜后观察,光屏上________(会/不会) 出现烛焰的像. 实验中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_________(变小/不变/变大).
【答案】不会不变
【详解】[1]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而且光屏不能呈现虚像,所以小华在平面镜后观察,光屏上不会出现烛焰的像;
[2]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等大,所以实验中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不变。
19.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向东)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车速度是______ m/s,______车的速度与甲车的速度相同;
(2)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是______车。
【答案】4 丙乙
【详解】(1)[1][2]第一个图像是s-t图像,由图可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s甲=20m,t甲=5s 速度是
v甲=
20m
=
5s
s
t
甲
甲
=4m/s
第二个图像是v-t图像,由图可知,乙车与丙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
v乙= 6m/s,v丙=4m/s
丙车的速度与甲车的速度相等。
(2)[3]乙车的速度最大,所以经过5s乙车在最前面。
三、作图题
20.如图所示,是一条经水面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在图中画出其入射光线及对应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________)
【答案】
【详解】根据图示的反射光线和法线,确定了反射角的大小以及反射光线在法线的右侧,利用光的反射规律可以做出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左侧,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以做出对应的折射光线,位于法线的右侧,由于是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所以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下图所示;
21.在如图中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的像.
【答案】
【详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
22.小明用小型光具盘做“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他先使激光束从A点入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由图中现象可初步得出:
(1)反射光和入射光分居在________;
(2)反射角________;
(3)小明又连续两次改变激光源的位置,分别从B、C点入射,小明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多次改变________角的大小,进而验证上述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否具有________。
【答案】法线两侧等于入射角入射普遍性
【详解】(1)[1]由图中现象可知,反射光和入射光分居在法线两侧;
(2)[2]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3]入射是因,反射是果,因此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去测反射角大小,目的是多次实验来寻求实验的普遍规律。
23.小南同学用同一酒精灯加热,完成了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得到如图所示的图象,请你分析:
(1)根据描绘的图象,BC段表示的是冰的______过程,在第5 min时处于______态,冰的熔点为______℃,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__min,冰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测得水的沸点为______℃,此时的大气压可能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答案】熔化固液共存0 6 晶体98 小于保持不变
【详解】(1)[1]BC段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所以是冰的熔化过程。
[2]第五分钟是冰的熔化阶段,所以是固液共存状态。
[3]由图像可知冰熔化时的温度是0℃。
[4]冰从2min开始熔化,到8min结束,所以熔化过程持续了6min。
[5]冰属于晶体。
(2)[6]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98℃。
[7]水的沸点低于100℃,所以此时的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8]水在沸腾过程中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五、计算题
24.【答案】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对由于衣物没有放平引起的洗衣机振动而产生的噪声,最合理的处理方法是
A.在声源处减弱,放平衣物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关上门窗
C.在人耳处减弱,塞上耳塞D.在洗衣机内加更多的水
【答案】A
【详解】用洗衣机将衣服脱水甩干时,因衣服没有放好,引起洗衣机剧烈振动而发出噪声,此时消除噪声的最好方法是先停机,将衣服重新摆放好再脱水,防止无规律振动的产生.故A选项处理方法合理.BCD 虽然能使噪声减弱,但不能从根本上做到减弱噪声;因此处理方法不合理.
2.如图所示,冬天用水壶烧水时,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答案】C
【详解】“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a处温度较低,所以液化现象更明显。
故选C。
3.下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A.某学生骑车速度18km/h B.手扶施拉机每分钟行驶300m
C.百米赛跑的世界纪录是9.58s D.城区汽车10min行驶6km
【答案】C
【详解】学生骑车速度18km/h;手扶施拉机每分钟行驶300m,平均速度为18km/h;百米赛跑世界纪录9.58s的平均速度为37.6km/h;城区汽车10min行驶6km,平均速度为36km/h。
故平均速度最大的是百米赛跑。
故选C。
4.要想尽可能准确地一次性测出100g密度为0.8×103kg/m3的某种油的体积,请从以下给定的量筒中选出你认为最适当的量筒()
A.50mL,5mL B.100mL,2mL
C.250mL,5mL D.500mL,10mL
【答案】C
【详解】由题意可知,这种油的密度
3330.810kg/0.8g c m /m ρ⨯==
这种油的体积是
3
3
0.8g/cm
100g 125cm 125ml m
V ρ
=
=
== 那么50mL 、100mL 量程的量筒都不合适,500mL 的量筒量程较大,分度值是10mL ,也较大,不合适,250mL 的量筒量程足够,并且分度值5mL 不会太大,故选C 。
5.社会生活中密度用途很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气体受热膨胀,密度变小,所以发生火灾时为了避免吸入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人应贴近地面爬行
B .农民常用一定密度的盐水进行选种
C .飞船尽可能采用强度高、密度大,性能优良的新材料制造
D .拍摄房屋倒塌伤人的特技镜头时,房屋构件的道具一般用泡沫塑料制作,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泡沫塑料的密度较小 【答案】C
【分析】根据题中“社会生活中密度用途很广”可知,本题考查密度知识的应用,运用密度的特点,结合浮力、生活经验,分别判断各个选项.
【详解】A 、气体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是: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的升高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反之当温度的降低时,体积缩小,密度变大.所以发生火灾时,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温度较高,密度较小而上浮,会分布在房间上方,所以为了避免吸入燃烧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应该贴近地面爬行.故A 正确; B 、在盐水中,饱满的种子密度大,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所以饱满的种子下沉,所以农民常用一定密度的盐水进行选种,故B 正确.
C 、飞船采用密度小的材料才能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小质量,以适应其工作的要求.故C 错误.
D 、道具一般用泡沫塑料制作,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泡沫塑料的密度较小,由m =ρV 知,此时质量较小,以防伤人,故D 正确. 故选C .
6.如图所示,“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投影机射到屏幕上的“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其中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手影——平面镜成像
B.摄影——光的反射
C.投影——凸透镜成像
D.倒影——光的折射
【答案】C
【分析】光现象辨识。
【详解】A.手影是影子,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叫影子,这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是平面镜成像,A错误;
B.摄像机摄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进行工作的,是光的折射,B错误;
C.投影机投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工作的,C正确;
D.岸上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其原理是光的反射,D错误。
【点睛】
失分原因:一是对光现象辨识不清;二是不会用光现象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7.如图,小明在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秤他的文具盒的质量时,在天平的右盘内加了几个砝码后,发现指针偏左;当再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右.要测出文具盒的质量,他应该
A.取下最小的砝码,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调
B.取下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移
C.不取下最小的砝码,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调
D.不取下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移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当再加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右,所以应该取下最小的砝码,然后向右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故B正确,D错误;
天平测质量过程中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平衡螺母是使用前调节平衡的,故AC错误;
故选B.
8.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需要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
A.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
C.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
D.防止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
【答案】A
【详解】飞机起飞时噪声很大,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的目的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故选A。
9.在青铜峡峡谷,有一支漂流探险队乘橡皮船顺水下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以岸边的树为参照物,船是静止的
B.以船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C.以人为参照物,岸边的树是运动的
D.以河水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
【答案】C
【详解】A.以河岸的树为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是船,船和河岸的树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船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以船为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是人,人和船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人是静止的,故B不符合题意;C.以人为参照物,被研究的是岸边的树,岸边的树和人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故岸边的树是运动的,故C符合题意;
D.以河水为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是船,因为是顺水而下,船和河水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船是静止的,故D不符合题意.
10.如图所示的图象中,能表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的是()
A.B.C.D.
【答案】A
【详解】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故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应是正比关系图像。
故选A。
二、填空题
11.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闪频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
则小球
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______s,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______(选填“逐渐增大”、“逐渐减小”或“保持不变”)。
【答案】0.3 逐渐增大
【详解】[1]小球由A点运动到D点,共有3个时间间隔,则共用时为
t=0.1s×3=0.3s
[2]由图可知,时间间隔相同,小球运动过程中,间距逐渐增大,则可知小球速度逐渐增大。
12.事实表明,0~4℃的水“热缩冷涨”,高于4℃的水“热涨冷缩”,由此可知4℃水的__________最大,所以封冻河面下较深河底的水温保持4℃。
冰层下接触冰的水的温度是_________℃。
【答案】密度0
【详解】[1]事实证明,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小;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越来越小。
水在4℃时密度最大。
[2]冰下和水的交界处,有冰有水,其温度等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
13.如图为无人机航拍时的照片。
航拍时,物体通过镜头成倒立__________的实像,为了镜头里能出现更多景色,那么需要无人机飞的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些。
【答案】缩小高
【详解】[1]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为了镜头里能出现更多景色,需要将像拍摄小些,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知,需要无人机飞的高些来增大物距。
14.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某种昆仲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子10s内振动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_____Hz,人类_____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答案】信息350 能
【详解】[1]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信息。
[2]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
f=3500
10s
次
=350Hz
[3]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350Hz在人类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
15.如图所示,两个形状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
根据图中液面的高度和液体密度知识,可知A液体是_____,B液体是______。
(ρ水>ρ酒精)
【答案】酒精水
【解析】第一空、第二空.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由题图可知A液体体积大,由ρ=m
V
可得,A的密
度小于B的密度,A是酒精,B是水。
16.如图所示,刻度尺的测量范围是_____cm,其分度值是_____cm,所测铅笔的长度为______cm。
【答案】0~10 0.1 7.50
【详解】[1][2][3]由图可知,该刻度尺的量程为0-10.00cm,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1mm,物体左侧与刻度线1.00cm对齐,右侧与刻度线8.5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8.50cm-1.00cm=7.50cm
L。
17.现在的手机都有照相机的功能,照相机所成的是倒立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现在流行的“自拍神器”给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_____(选填“物距”或“像距”),从而增大拍摄范围。
【答案】缩小物距
【详解】[1]照相机前面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远(大于2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自拍神器”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使像变小,从而扩大拍摄的范围。
18.小明把A、B、C三副眼镜放到报纸上比了比,结果如下图所示,则A是_____眼镜,B是_____眼镜,C是_____眼镜.(选填“老花”或“近视”)
【答案】老花老花近视
【解析】[1][2]由图像可知AB眼镜均成正立放大的虚线,因此与放大镜的成像情况相符,所以A和B是凸透镜,即为老花镜;
[3]由图像可知C眼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因此是凹透镜,即为近视镜.
19.图所示,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一架加油机率两架歼10水平飞越天安门广场。
加油机以200m/s的速度相对______(选填“地面”或“歼10”)飞行的,则歼10相对地面的速度是
______m/s,相对于加油机的速度是______m/s。
【答案】地面200 0
【详解】[1][2]加油机率两架歼10水平飞越天安门广场,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与地面上的某一点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所以加油机以200m/s的速度相对于地面飞行,且歼10速度与加油机相同,故歼10相对地面的速度也是200m/s。
[3]加油机与两架歼10的运动方向和速度都是相同的,则歼10相对于加油机的速度是0m/s。
三、作图题
20.在图所示的电路中,有一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线代替导线补上。
补上后要求:闭合开关S,向左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流表示数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