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教案第三单元第三课怎样培养孩子的爱心(小编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教教案第三单元第三课怎样培养孩子的爱心(小编整理)
第一篇:家教教案第三单元第三课怎样培养孩子的爱心
家教教案
第三单元第三课怎样培养孩子的爱心
————第五课时善良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善良是美好道德的基石,是博大无私的爱心;认识助人为乐为快乐之本,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需要付诸于助人和奉献的实际行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对善良、仁爱、理解、宽容等高尚品质的共鸣和认同,对自私狭隘、冷酷无情、损人利己行为的否定和拒绝;使学生懂得与人为善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原则,提高助人为乐的精神境界。

学生分析
当今的青少年表现出明显的自我中心和功利倾向,注重自我的利益,不顾他人的得失;注重个体的目标,忽视群体的价值,以致成为“自我中心”的一代。

自我是处于“融他”状态,还是处于“排他”状态,是青少年学会共处的关键。

在充满竞争压力,充满功利诱惑的现实生活中,初涉人生的学生难免会遇到许多困惑。

教学建议
因为小学生大多保持着单纯善良的天性,只是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有些学生可能对善良、助人等道德观念产生偏见和抗拒,所以,教师应结合平时对学生言行的观
察,尽量以正面引导为主,让学生懂得必须言行一致,并持之以恒地自觉培养与人为善、将心比心的品质。

综合设计思路导课:招聘善良大使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确善良的内涵
出示某爱心网站寻找“善良大使”的广告,并请学生先谈谈他们心目中的“善良大使”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老师总结:善良是美好品
德的基石。

在明确了善良大使需要具备的条件之后,让我们来一起来寻找我们身边与人为善的善良大使。

谁可担任善良大使
活动一:谁是真正的助人为乐?
活动目的:学生通过对帮助他人的种种心态的讨论和评价,反省和摆正自己帮助他人时的心态,明确帮助他人时应该有端正的时机,是真心诚意的与人为善的行为。

小欣、小军和小云是同学。

一天,他们看见一个老奶奶想过马路,但车很多,老奶奶犹犹豫豫,很害怕。

于是他们三人主动上前,小心翼翼地搀扶老奶奶过了马路。

老师知道后表扬了他们,号召同学们向他们学习,并让他们谈谈当时的看法。

小欣说:“老师号召我们学雷锋做好事,并要统计谁做的多,我不想落后。


小军说:“这老奶奶是我们家邻居,她家里有许多好看的图书。

我想和她搞好关系,以后能经常去她家看书。


小云说:“我什么也没想,只是看着老奶奶一个人过马路很危险,所以上去扶她一把。

问:谁是真正的助人为乐,你如何看待助人为乐?
活动二:东郭先生能评为“善良大使”吗?
活动目的:使学生明确我们所倡导的善良并不是善恶不辨、是非不分,对坏人、坏事一味放纵、宽容的那种毫无原则的“愚善”。

播放flash《东郭先生》
问:为何导演说东郭先生是视力正常却是色盲,并授予他有眼无珠奖项?你如何看待东郭先生的行为?活动三:一只手套的故事:活动目的:通过故事让学生感受主人公女老板的心理变化,从而领会与人为善、帮助他人是快乐之本。

让学生进一步讨论生活中的类似事例,形成与人为善品质的认同、向往。

过程:学生阅读书本故事,小组讨论:
(1)作为生意人,女老板不肯卖一只手套,可以理解吗?
(2)你怎样看待女老板转变的原因?
(3)你怎么评价女老板这个人,你认为她可以推选为“善良大使”吗?
故事感悟:
活动目的:使学生明白“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从而投身助人的行动。

有一个人想看看天堂和地狱的区别。

他首先来到地狱。

地狱的人们正在吃饭,但奇怪的事,他们一个个面黄肌瘦,饿的嗷嗷直叫。

原来,他们用的筷子有一米长,虽然个个争先恐后夹着食物往自己嘴里送,但因为筷子比手长,就是吃不着。

这人叹道:“地狱真是太悲惨了。

” 他又来到了天堂,这里的人正好也在吃饭,他们用的筷子也有一米长,却一个个容光焕发,处处欢声笑语。

请学生先来猜这是知道什么原因,老师再公布答案:他们在互相喂对方!
问:“天堂和地狱有一样的食物,一样的工具,一样的环境,但为什么结果却大不相同?”
天壤之别在于天堂的人学会了给予和帮助他们在付出的同时,也得到了回报;而地狱的人只会以自己为中心画圆。

做个快乐善良人
(1)请学生讲述自己助人的事例,并分享快乐。

(2)出示在海棠侵袭中受灾地区的图片,以及热心人士开展捐赠活动的资料,或出示“唤醒善良——2003年最震撼的网络照片”,呼吁每个学生都来担任善良大使,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因为与人为善者,不仅要善待亲人、朋友,而且应该善待其他人。

而且,善良需要我们付诸行动。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第二篇:第三单元的教案
9、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及“窟窿”、“街坊”、
“结结实实”等字的读音。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把这则寓言故事讲下来。

懂得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即时改正,就不算晚。

教学重点: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小黑板。

教学课时:两课时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授寓言《亡羊补牢》。

第二课时:教授寓言《南辕北辙》。

教学过程:
一、关注单元导读,引入新知。

1、由单元导读引入:自读单元导语,说说这组课文将告诉我们什么?
2、引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寓言两则》。

出示课题,看“寓”这个字,“我给大家提个醒”?
3、请同学们书空,和老师一起写题目。

板书:寓言两则
4、二年级时我们就学过两则寓言,谁还记得是哪两则?我们通过短小的故事得到一个道理,这就是学习寓言带给我们的收获。

5、出示《战国策》图,作简要介绍并引出学习内容。

板书:亡羊补牢
二、初读课文,理解题目意思。

1、“亡羊补牢”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解解“亡”和“牢”的意思。

出示课文中的“黄泡泡”,我们先来看看学习小伙伴是怎么学懂的。

读读。

2、课前,我们都做过预习,已经对“亡”和“牢”查过字典了,谁说说?你们选择的字义对不对呢?请你再好好读读课文,像学习小伙伴那样联系课文内容,再来理解这两个字的意思。

3、要求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解词。

板书:丢失羊圈
4、处理“圈”这个多音字。

5、小结:我们关注了“黄泡泡”的提示,又掌握了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查字典,再联系课文内容,就能找到词语更准确的意思了。

6、明确题目“亡羊补牢”的意思。

7、检查读书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

(一)关注句式,读懂养羊人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1、了解故事起因,指读起因部分。

板书:窟窿叼走
2、随文识字“窟、窿、叼”。

3、了解句式,引导学生关注段落结构。

养羊人养了好几只羊,一天早上发现少了一只,为什么少了一只呢?请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

这一次书中没有用这个句式说明原因和结果,而是用了“原来”一词引出了原因,读的时候要把原因清清楚楚告诉大家。

自己读读,再指名读。

(二)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讨论交流:
1、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2、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3、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

(要是……就……如果…就……)
(二)揣摩人物内心,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1、看到窟窿,发现羊少了一只,街坊是怎么说的?养羊人又是怎么回答的?自读人物对话。

3、透过街坊和养羊人说的话,想想:他们是怎么想的?师生接读人物对话。

4、分别指两到三组读,在读中老师适时点拨,使学生明确:街坊看到和想到的都是羊圈里还没有丢的那些羊,所以是着急的。

而养羊人只看到、想到的是已经丢了的那只羊,所以不着急也无所谓。

5、街坊在用事实教育养羊人,想说服他修补羊圈,这就叫什么?板书:劝用“劝”组词。

6、小结:在修羊圈这件事上,街坊看到的是羊圈里没丢的那些羊,所以心里很着急,想的是要赶快修羊圈、堵窟窿。

(齐读街坊说的话)而养羊人看到的是那只丢了的羊,想的是已经丢了,所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板书:不接受)不补羊圈。

(齐读养羊人说的话)看来,面对同样的事情,看问题、想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待事情的态度、想法、做法也就不同了。

7、同桌对读,指一组再读。

(三)再次关注句式,读懂养羊人第二次丢羊的原因。

1、谁来通过读书告诉我们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

关注两个“又”强调的是不修羊圈的后果,狼再次把羊给叼走了。

丢羊人损失又大了一次。

2、出示: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课文再次用“原来”一词引出再次丢养的原因及不补羊圈的后果。

板书:做错事(四)学习事情结果部分,感知寓意。

1、面对这样的结果,养羊人的表现呢?(板书:后悔)读书上的句子。

2、理解“后悔”一词,读懂养羊人“悔”的是什么。

板书:不该不接受
3、理解“不该不接受”的意思,读懂这样表达情感更强烈。

4、深入理解“不晚”,养羊人想现在修羊圈还不晚。

(板书:还不晚)请大家想想:除了修羊圈不晚,还有什么是不晚的?板书:听意见改错误
5、读读养羊人悔改的表现。

(板书:结结实实)换个词说说?
6、结果呢?板书:再也没丢
四、观察插图,练习说话,深入理解寓意。

1、课文插图画的正是养羊人修补羊圈改正错误的过程。

请你仔细观察养羊人的神态、动作,想想:他心里会想什么?街坊看到养羊人的做法,会是什么表现?会说些什么?
2、谈学过课文后受到的启发。

出示: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3、自己再读一遍课文,感受故事带给我们的启发。

五、依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练讲故事。

1、说说什么是“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提示:可以借助课文中的词句,用自己的语言,通顺地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清楚。

2、借助板书上的词语,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

3、提示:主要情节要展开想象讲。

本文可以在人物对话及养羊人修补羊圈处加以想象来讲。

4、提示:如果能在讲故事时加上动作、表情,会更加吸引人。

六、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悔()叼()屈()隆()梅()叨()窟()窿()
2、抄写本则故事的生字、字词。

3、背诵这则寓言,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地感想,把这则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9亡羊补牢
窟窿叼走
做错事街坊劝不接受丢失羊圈听意见后悔不该不接受亡羊补牢改错误结结实实
还不晚再也没丢
9、寓言两则南辕北辙
教学目的: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2、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诚恳、固执己见”等。

3、通过自学质疑、讨论解疑、兴趣表演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南辕北辙》故事内容,认识其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领悟道理。

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如果方向错了那就会适得其反。

教具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一个同学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

学生立即会发现老师所指的方向有错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
1、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究竟是何许人也!为什么要这样做?(出示文图)板书课
2、生齐读三遍。

3、质疑:读了题目,你想问什么?
4、释题:辕: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

辙:车轮压出的痕迹。

(学生观察指出后点击出现)
5、那么“南辕北辙”是什么意思?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吧!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

(师巡视检查读书情况)
2、刚才听大家读书很投入,检查是否完成读书任务。

学生再默读课文,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在书本上做记号。

(小黑板出示读书要求)
3、教学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4、出示词语:行驶、奔驰、不解、诚恳、固执己见。

学生认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诚恳、固执己见等词语。


不解:不理解,不明白。

诚恳:非常真诚。

(学生自己的语言)
固执己见:别人的话都不听,只知道坚持自己的想法,(学生自己的话)
5、分角色朗读。

每个小组里要有两个旁白、一个坐马车的人、一个是他的朋友。

6、分享、交流自己刚才读懂的东西,找出疑问。

7、现在老师想听听同学们的朗读,行吗?按刚才的角色扮演来读。

8、评价。

9、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他们之间共进行了几次对话?每次对话告诉我们什么?
(1)那个人要到什么地方去?(板书:楚国)(2)那个人往北走的理由是什么?
10、找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学习,出示小黑板。

1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将一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用一个成语形容应该叫什么?交流自己知道的其他成语。

三、小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生活中可能没有,但实际上,有许多人做着这样的蠢事。

做任何事,要是选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都是达不到目的的。

你身边有这样的事发生过吗?
四、指导写字。

1、认读要求写的字。

2、说一说哪个字最难记?你怎样记住?
3、教师指导。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设计。

1、读一读,填一填,相信你能行。

()地问()地说()跳()地笑()地看()走
2、照样子,写一写。

马虽然好,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虽然——————,可——————。

板书:
南辕北辙马跑得快
行走(理由){车夫是个好把式}永远达不到目的
盘缠多

南辕北辙

目的地
认准正确的方向才会成功!
10、惊弓之鸟
教学目的:
1、会认五个生字,会些2个生字。

正确读写12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
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惊弓之鸟”的典故,理解这个成语的寓意,并通过文中的语句体会人物心理。

教学重点: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教学难点: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

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使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前准备:请学生自行搜集成语故事,并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讲自己喜欢的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要求学生从题目上试着解释字面上的意思。

由此展开课文。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搜集资料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读题解题,了解大意。

1、读题解题惊:惊吓。

弓:弓箭。

之:的。

鸟:大雁。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2、了解大意这只大雁为什么会被弓箭吓怕呢?谁有这么大的本事发现大雁是只惊弓之鸟呢?
三、自读课文、解开谜团。

1、学生自读课文,(1)读准字音;(魏、弦、悲、惨、愈)提示:xián、yù、cán 的读音。

(2)把句子读通顺。

(3)想一想讲了一件什么事?(讲射箭能手更羸观察了天上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下来。

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


2、按上面的步骤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学习第一段,理解“能手”。

1、默读第一段,完成课后习题:(小黑板)
根据下面的问题,在课文中用“ ﹏﹏”划出有关句子,再回答:更羸看到什么而对魏王说只拉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结果怎样?
2、读一读。

理解“有名”“射箭能手”(更羸善箭已是家喻户晓,射箭的技艺不同一般。


仿照样子介绍人物:谁是什么时候的什么人。

3、师以射箭能手为话题,适当整合学生的知识面。

点出我国汉朝的射箭能手李广射虎的故事,引出古诗的《塞下曲》和《出塞》。

再告诉学生在外国也有一位射箭能手叫罗宾汉。

以二位射箭能手作铺奠,突出更羸更厉害,因为他不用箭就把大雁射下来了。

4、小结。

这样介绍人物有什么好处?(引起下文、先概括后具体,引起读者的兴趣)
五、学习第二段,找到根据。

1、看更羸的言行(1):
(1)“仔细看了看”“指着大雁”“只要……就……”,提示:更羸仔细地看了看看到了什么?(大雁慢慢地飞、边飞边鸣。

)他会想些什么问题呢?为什么飞得慢?为什么边飞边鸣?想出答案来没有呢?用“因为……所以。

”说一说。

读一读更羸的话。

用“只要……就。

说话。

(表达出更羸胸有成竹,语气要肯定)
概括更羸的本领:经验丰富、喜欢观察、善于思考、分析问题,虽有把握但态度谦和。

(2)学习第
三、四自然段。

1、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你不相信,魏王也不信,他说了什么?
2、师:从更羸的话语“请、试”可以看出他态度怎么样?
六、练习写字,训练习惯
1、讨论提示:(1)“弓”与“弦”比较注意“弓”字有三画,独体的“弓”与“弦”的“弓”占格不一样。

(2)“猎’字反犬旁要写好。

“魏”字的
14、
16、17笔要注意写好。

(3)“雁”字的“厂“字里边是两个单人旁。

2、学生练习写字。

七、作业设计。

1、朗读全文并抄写课后题中的词语。

2 、抄写生字词。

3、读课文,说说你学习惊弓之鸟这个成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受到什么启发?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说说从第二段更羸的言行中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第五段,寻找根据。

1、更羸的言行(2)“并不取箭”“左手拿弓,右手拉弦。

” 提示“并”字的作用。

(起到了转折和强调的作用)(说到做到,技能熟练)
2、大雁的反应。

“崩的一生响”“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直掉下来”(分析两个“直”字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一个“直’字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出飞,飞得急;后一个’“直”字是写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

为什么会这样呢?请看更羸的分析判断: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出飞。

(直往上飞)他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下来了。

(直掉下来)
小结:更羸的本事真大!在打猎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不满足,喜欢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思考,正确判断,做出了这次惊人之举。

让魏王一次又一次惊讶。

三、通读全文,看魏王表现。

1、划出魏王惊讶的句子读一读,说说魏王为什么这样惊讶?
2讨论:作为一位国王,见多识广,在更羸面前惊讶到这种程度。

反衬出更羸的确了不起。

四、总结写法,学习写作
1、按顺序写:采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页。

2、抓住人物的特点写:有名的射箭能手。

3、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生动形象。

五、作业设计
1、变式练习。

(1)大雁飞得慢,是因为(
)。

因为(
),所以(
)。

(2)大雁叫得悲惨,因为(
)。

因为(
),所以(
)。

2、填空练习。

(1)更羸看到这只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惨,就判断出这只鸟(
)。

(2)这只鸟所以一听到弓弦响就拼命往高处飞,是因为(
)。

(3)这只鸟所以掉下来是因为(
)。

(4)更羸知道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就会害怕,用劲儿往上飞,会使旧伤裂开。

所以判断只要(),这只大雁就会()。

3、抄写喜欢的词语。

4、写出惊弓之鸟的意思: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动静就异常恐惧。

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
有名的射箭能手:仔细看:慢慢地飞,边飞边鸣;分析判断:因为受过箭伤……;因为离开同伴……
直往上飞直掉下来
一听弦响就拼命往高飞;一使劲就掉下来。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11、画杨桃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准确、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练习用“不像……而
像……”、“不要……要……”造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4、学习发现与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养成读书时画出重点词句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六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具准备:图片、生字卡、杨桃实物。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与杨桃有关的课文。

(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老师出示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

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

(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

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新词并熟记。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是……就……不要)(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图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

(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