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细菌与真菌 第一节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调注意问题:
1.控制变量唯一
2.设置对照实验
3.避免偶然性,要科学合理。
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并预测实验结果。
教师及时点评并给予鼓励。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讨论题的答案,师生共同完善实验计划。
指导学生课下完成探究实验。
阅读68、69页的提示,确定自己小组的假设及探究方案。
小组讨论,回答:准备两个已灭菌的培养皿,里面有培养基,在洗手前,将食指按在培养基上接种,在用香皂洗手后,也将食指按在培养基上接种。然后将两个培养基进行培养。
2.基本条件:水分、适宜温度、营养物质、生存空间。
拓展
运用
迁移
升华
为什么有的食物如牛奶,在装瓶前要先加热到高温?
出示思考题,指导学生思考、讨论。
根据所学知识思考、讨论后回答。
(为了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
运用所学的细菌和真菌的知识,解释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
总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并设计出了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实验的方案,要求同学们课下分小组实施实验方案,下节课我们共同交流。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材分析】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用实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知道细菌和真菌菌落的特点。
2.知道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3.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的培养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4.分析实验结果,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
过程
方法
1.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识菌落的外观形态,辨别细菌和真菌。
板书
设计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配制培养基
培养细菌和真菌 高温灭菌
的一般方法 接种
恒温培养
类别
细菌
真菌
大小
形态
颜色
菌落: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分布:最广泛
条件:水分、温度、有机物
教后
反思
成功之处:
用幻灯片出示细菌和真菌导致食物腐败发霉的图片和利用细菌和真菌生产的食品图片,利于学生初步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广泛并出示在寒冷的极地、温泉和海底的火山口也有细菌和真菌。
课前准备
教师:1.变质的牛奶、各种真菌的子实体(木耳、香菇、灵芝),长霉的馒头、面包,“长毛”的水果2.每组两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经高温灭菌)、无菌棉棒、放大镜、标签纸、透明胶带。
学生: 1.预习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2.上课前一天请小组长到实验室制备甜豆浆培养基,并对他们进行接种的初步培训。3.课余查找有关细菌和真菌的资料。
结合课本中的描述,观察实物,辨认一下哪些是细菌菌落,哪些是真菌菌落。
小组成员之间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精书:
(1)配置培养基
(2)高温灭菌
(3)接种
(4)恒温培养
由已培训过的两位同学讲解和演示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从中获得知识,培养各种能力。)
教学过程,能用质疑的方法收起学生的求知欲。如伤口发炎,牛奶放久了变质发酸,这些现象是由什么引起的?又如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时,我们用什么方法检测呢? 测评能围绕本节的教学目标,有很强的目标意识。
不足之处:
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的引导不到位,学生的知识面窄,在讨论和做探究计划时,困惑较多,不能很顺利的制定出有效的探究方案。
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1.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吗?哪种环境中的多一些?
2.你们小组是如何设计实验方案的?
三、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2.根据探究实验分析总结,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须具有哪些基本条件?
提示探究的过程: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提示:我们家里用的香皂有除菌效果吗?如何证明呢?
再展示:长霉的馒头、面包,“长毛”的水果等。
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总结
学生观察、判断、回答:其中有的是美味佳肴、有的是稀有的药材,它们都是大型的真菌。夏天到了,食物、水果容易腐烂,长出的霉“毛”大都是真菌中的霉菌。
学生阅读课本教材小组分析讨论、回答。
阅读教材,回答菌落的概念。
【教学流程】
环节
问题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情境
引入
牛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很多同学每天都要喝牛奶(展示变质的牛奶)。这是某位同学喝了一半,在常温下放置了四天的牛奶,它还能再喝吗?为什么?教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引出: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自主
探究
见学案“探究”。
2.通过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
3.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的分析、判断能力。
情感
态度
1.通过做“细菌和真菌分布”的探究实验,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风和一丝不苟的探究精神,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总结并能区分细菌和真菌菌落的特点。
3.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4.设计并实施实验的过程。
教学难点
1.探究实验的组织教学。
2.探究活动中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观察记录。
3.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设计恰当的问题,指导学生自学。
巡视,指导;及时搜集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熟悉教材,发现问题,提高自学能力。
合作
交流
一、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
1.你能说出它们是哪类生物吗?
二、观察菌落:
1.培养基上生长的这些叫什么呢?
2.观察菌落,说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各有哪些特点?并填写下表:
展示:木耳,香菇、灵芝等
学生分组讨论:教室或草地、林地中,汽车站旁边,硬币,手指等环境如何接种。
分组观察、对比、互相交流、分析、判断、推理,得出结论。
小组汇报实验方案……
学生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下按照实验设计,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入实验室培养,以便下节课观察结果。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回答
1.分布:生物圈中分布最广泛的生物。
1.控制变量唯一
2.设置对照实验
3.避免偶然性,要科学合理。
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并预测实验结果。
教师及时点评并给予鼓励。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讨论题的答案,师生共同完善实验计划。
指导学生课下完成探究实验。
阅读68、69页的提示,确定自己小组的假设及探究方案。
小组讨论,回答:准备两个已灭菌的培养皿,里面有培养基,在洗手前,将食指按在培养基上接种,在用香皂洗手后,也将食指按在培养基上接种。然后将两个培养基进行培养。
2.基本条件:水分、适宜温度、营养物质、生存空间。
拓展
运用
迁移
升华
为什么有的食物如牛奶,在装瓶前要先加热到高温?
出示思考题,指导学生思考、讨论。
根据所学知识思考、讨论后回答。
(为了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
运用所学的细菌和真菌的知识,解释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
总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并设计出了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实验的方案,要求同学们课下分小组实施实验方案,下节课我们共同交流。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材分析】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用实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知道细菌和真菌菌落的特点。
2.知道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3.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的培养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4.分析实验结果,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
过程
方法
1.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识菌落的外观形态,辨别细菌和真菌。
板书
设计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配制培养基
培养细菌和真菌 高温灭菌
的一般方法 接种
恒温培养
类别
细菌
真菌
大小
形态
颜色
菌落: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分布:最广泛
条件:水分、温度、有机物
教后
反思
成功之处:
用幻灯片出示细菌和真菌导致食物腐败发霉的图片和利用细菌和真菌生产的食品图片,利于学生初步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广泛并出示在寒冷的极地、温泉和海底的火山口也有细菌和真菌。
课前准备
教师:1.变质的牛奶、各种真菌的子实体(木耳、香菇、灵芝),长霉的馒头、面包,“长毛”的水果2.每组两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经高温灭菌)、无菌棉棒、放大镜、标签纸、透明胶带。
学生: 1.预习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2.上课前一天请小组长到实验室制备甜豆浆培养基,并对他们进行接种的初步培训。3.课余查找有关细菌和真菌的资料。
结合课本中的描述,观察实物,辨认一下哪些是细菌菌落,哪些是真菌菌落。
小组成员之间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精书:
(1)配置培养基
(2)高温灭菌
(3)接种
(4)恒温培养
由已培训过的两位同学讲解和演示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从中获得知识,培养各种能力。)
教学过程,能用质疑的方法收起学生的求知欲。如伤口发炎,牛奶放久了变质发酸,这些现象是由什么引起的?又如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时,我们用什么方法检测呢? 测评能围绕本节的教学目标,有很强的目标意识。
不足之处:
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的引导不到位,学生的知识面窄,在讨论和做探究计划时,困惑较多,不能很顺利的制定出有效的探究方案。
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1.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吗?哪种环境中的多一些?
2.你们小组是如何设计实验方案的?
三、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2.根据探究实验分析总结,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须具有哪些基本条件?
提示探究的过程: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提示:我们家里用的香皂有除菌效果吗?如何证明呢?
再展示:长霉的馒头、面包,“长毛”的水果等。
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总结
学生观察、判断、回答:其中有的是美味佳肴、有的是稀有的药材,它们都是大型的真菌。夏天到了,食物、水果容易腐烂,长出的霉“毛”大都是真菌中的霉菌。
学生阅读课本教材小组分析讨论、回答。
阅读教材,回答菌落的概念。
【教学流程】
环节
问题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情境
引入
牛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很多同学每天都要喝牛奶(展示变质的牛奶)。这是某位同学喝了一半,在常温下放置了四天的牛奶,它还能再喝吗?为什么?教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引出: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自主
探究
见学案“探究”。
2.通过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
3.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的分析、判断能力。
情感
态度
1.通过做“细菌和真菌分布”的探究实验,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风和一丝不苟的探究精神,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总结并能区分细菌和真菌菌落的特点。
3.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4.设计并实施实验的过程。
教学难点
1.探究实验的组织教学。
2.探究活动中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观察记录。
3.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设计恰当的问题,指导学生自学。
巡视,指导;及时搜集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熟悉教材,发现问题,提高自学能力。
合作
交流
一、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
1.你能说出它们是哪类生物吗?
二、观察菌落:
1.培养基上生长的这些叫什么呢?
2.观察菌落,说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各有哪些特点?并填写下表:
展示:木耳,香菇、灵芝等
学生分组讨论:教室或草地、林地中,汽车站旁边,硬币,手指等环境如何接种。
分组观察、对比、互相交流、分析、判断、推理,得出结论。
小组汇报实验方案……
学生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下按照实验设计,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入实验室培养,以便下节课观察结果。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回答
1.分布:生物圈中分布最广泛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