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2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02 词语(熟语)
(包括熟语)”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题型。
词语是组句成段的基本材料,正确使用词语,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能否恰当地使用词语,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在高考语文中,对词语的考查涉及实词、虚词和熟语(包括成语)等考查点。
综观近年高考试题不难发现,高考对词语的考查有如下特点:
1.以同音词、近义词的辨析为主。
2.所选实词多是生活中常见的但容易被忽视以及容易被混淆的词语。
3.干扰点为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不一致的词语。
4.判断使用正误类选择题和近义词语辨析类试题交替考查。
针对上述考情,考生应该注重对词语运用综合性考查的复习与训练,同时,应打好基本功,抓住常见常用的实词、虚词、成语进行记忆,分类巩固。
需要注意的是短时间内,同类试卷考查过的词语基本不会重复。
由于可以考查的词语太多,所以同一词语在短期内不可能连续考查,循环周期较长。
具体设置形势有两种:辨析近义词语选择填空;判断词语运用正误题。
考向一正确使用熟语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
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
对不熟悉的人而言,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
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________,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
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
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________,并可根据需要________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
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________,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一应俱全一览无余易如反掌东山再起
B.应有尽有一览无余轻而易举再接再厉
C.一应俱全一目了然轻而易举东山再起
D.应有尽有一目了然易如反掌再接再厉
S 深度分析
hen du fen xi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人说:“一生一死,乃见交情。
”这话不错,患难之交最珍贵。
可凡事都有悖论:瓷器越华贵,越经不起碰摔;交情越深厚,越经不起伤害。
楚汉之际,张耳与陈余结为________,后来只因一次误会,竟________,刀戈相见。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秉性尽管不同,关系不大,还能互补,但是价值观不一样,未必就不能交为朋友。
许多人觉得薛宝钗最配贾宝玉,宝玉偏不喜欢。
无它,________而已。
“为朋友两肋插刀”,这是江湖好汉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豪气冲天,似乎把朋友做到极致。
但这种江湖义气到底有几分真实?《水浒传》里的江湖好汉,大概只有鲁智深为朋友不计利害挺身而出,武松、石秀、李逵不过争风逞能,雷横、戴宗施恩图谋的是一己之利。
张横唱道:“老子生长在江边,不爱交情只爱钱。
”比表面________实际看人下菜碟的柴进大官人坦率多了。
有一首诗写得好,说朋友是“雪夜的火炉、雨中的红伞、无言的牵挂、彼此的忧欢,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人的胸膛……”可是,我们无须背诵华丽的辞藻,()。
人之交友出于天性,“嘤其鸣矣,
求其友声”,为的是人生路上能有几位同行的伙伴,走得不寂寞。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竹马之交格格不入一拍即合见利忘义
B.刎颈之交格格不入话不投机仗义疏财
C.竹马之交水火不容一拍即合见利忘义
D.刎颈之交水火不容话不投机仗义疏财
答案:D
【解析】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首先阅读文本,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刎颈之交”指“同生死、共患难”,而“竹马之交”指“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水火不容”侧重“有深仇大恨”,“格格不入”只是“彼此不协调,不相容”;话不投机:话说不到一起。
一拍即合:比喻双方很容易一致,也比喻因情意相投或有利害关系,一下子就说到一起或结合在一起。
“话不投机”与“一拍即合”是一组反义词;仗义疏财:人讲义气,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帮助别人。
见利忘义: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仗义疏财”与“见利忘义”也是一组反义词。
依据语境,判定答案为D。
知识建构
考向二正确使用实词
1 .(经典题,3分)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__________。
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__________: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__________的点睛之笔。
A.用心别树一帜浑成
B.匠心别树一帜饱满
C.匠心别有洞天浑成
D.用心别有洞天饱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实词。
“匠心”指巧妙的构思,带有褒义色彩。
“用心”有“怀着某种念头”“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之意。
根据语境,第一处强调的是“构思巧妙”,所以第一处应填“匠心”。
“别有洞天”指另有一种境界,形容风景奇特或艺术创作引人入胜。
仅从字面意义,就可看出它与句中的“少见轩敞”相对应。
而“别树一帜”指独自另树一面旗帜,比喻另创一家或另创局面,与语境无直接关系。
所以第二处应填“别有洞天”。
“浑成”指严谨自然,毫无斧凿痕迹,与语境中“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切合。
而“饱满”指丰满,充足,与语境无关,所以第三处应填“浑成”。
故答案为C项。
2.(2021改编,3分)文段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
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开启
..
了“人脑项目”,集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多领域为一体,企图
..从科学高地上把握技术。
这种“智慧
竞争”不止
..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绪在内的自我认知。
让这场智能革命惠及所有的人群,使得人人可以享受智能的红利,这是时代付与
..我们的使命。
不管达到临界值,越过人类智能总和的“奇点时刻”能否到来,我们都应当从智慧的延伸中,努力升华那独一无
二的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
这或许才是人类认识自己、创造
..潜力的关键所在。
A.开启B.企图C.不止D.付与E.创造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实词。
A项,“开启”指打开,开创。
符合语境,词语使用正确。
B项,“企图”指图谋,打算,含贬义。
联系语境,“这种‘智慧竞争’不只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赶超……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可以看出作者对“人脑项目”持褒奖的态度,所以此处“企图”使用不当,可改为“试图”。
C项,“不止”可以作动词,指不停止;也可以用作副词,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
根据后文语境的“更包括”可知,此处应用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不只”。
D项,理解“付与”的意思,可以将之拆分,分别解释为“交给”“付给”,使用对象比较具体,如付与货款。
而“赋予”是“交给”的意思,使用对象较抽象,多为精神层面的,如赋予使命、权利、重大任务等名词性词语,句中说的是“使命”,所以应用“赋予”。
E项,“创造潜力”搭配不当,“潜力”指潜在的力量,这是已经存在的事物,可以说挖掘潜力、激发潜力;“创造”是用于未知事物,如创造新纪录、创造未来等。
故答案为A 项。
考向二正确使用虚词
1.辨析关联词语
(1)(2016全国Ⅲ,3分)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的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报热门专业,理由是能学以致用,____①____是一种误解。
学以致用的真正含义是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____②____不是看什么东西有用才决定去学。
摒弃功利性____③____使人抱着乐观的态度去学习;____④____有用才去学习会使人产生心理负担,____⑤____总要担心以后会不会真的有用。
抱着功利之心去挑选专业,往往会牺牲自己真正的兴趣,____⑥____毕业后谋到了不错的职位,也不一定就工作得很开心。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虚词。
①处前一句是完整的句子,而后一句缺“是”的主语,据此排除C 项,再根据前后句语境,初步断定前后句应为转折关系,据此可暂时排除D项。
②处前后句是并列关系,否定前句,肯定后句,而D项的“当然”表示对前文的认可,与句意不符,故排除D项。
③处前面是后面的条件,“要”字表示后面是前面的条件,与句意不符,排除A项。
故答案为B项。
2.判断虚词使用正误
(2)(2021汇编,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A.倒金字塔形的“421”家庭结构使得居家养老陷入困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又不够完善,以致
..中国养老问题日趋严重。
B.社会需要个体的行动,每个人都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实事做起,不需要太多的空话,赞同这种观
点的,远不只
..一个人。
C.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连那些科班出身的经济学博士都被赶出华尔街,到地铁卖热狗去了,况.且.他这个半路出家的?
D.今年春节前夕,李航从北京赶回大连,径自
..到医院接父亲出院。
他忘记自己患腰椎间盘突出,还亲自把老父亲背进六楼的家中。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正确使用虚词。
A项,“以至”和“以致”都可以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前面所述原因形成的结果;“以致”后多指不好的结果。
“中国养老问题日趋严重”是“倒金字塔形的‘421’家庭结构”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又不够完善”导致的不好的结果,使用“以致”正确。
B项,“不只”应改为“不止”。
“不只”是连词,表不但、不仅;“不止”可作动词,表不停止,如大笑不止、血流不止,也可作副词,表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如不止60岁了。
B项中指超出“一个人”,应用副词“不止”。
C项,“况且”应改为“何况”。
两者都有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况且”用于陈述语气,而“何况”用于反问语气,本句是反问语气,所以用“何况”。
D项,“径自”应改为“径直”。
“径直”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弯,不在中途耽搁。
“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多含贬义。
句中强调李航从北京赶回大连后未回家就直接去接父亲出院,所以用“径直”。
故答案为A项。
【技法点拨】
辨析虚词的使用,一要弄清虚词的语法功能和搭配习惯,掌握某些易误虚词的常见用法;二要注意辨析易混易误虚词的细微差别;三要注意关联性词语搭配使用的特点。
在具体解答问题时,以下几个方面值
得重视:
一、把握词性。
虚词的词性不同,其语法特点和语法功能也不同,我们只有把准了词性,才能做到准确使用。
如:人们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的文明,首先放弃也最难放弃的就是母语。
(必须/必需)(2007年重庆卷)“必须”是副词,表示“一定要”;作状语,后面跟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必需”多作动词使用,表示“一定要有”、“不可缺少”,可作谓语或定语。
这里句子后面有动词“放弃”,填入的词语是状语成分,显然应当用“必须”。
二、分清差别。
对于表达功能相近的一些近义虚词,要辨析出它们的异同点,明确它们意义和用法的差别,然后依据具体的语境作出选择。
如当浮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时,物体上浮,物体下沉。
(反之/否则)(2007年江西卷)“反之”和“否则”都引出对立的另一面,但“反之”是与之前所述完全相反,是中性词;“否则”是与之前所述内容不同,含贬义,多用于不好的结果。
句子所说的是一种物理现象,应当选用“反之”。
三、注意搭配。
有些虚词需要与实词或者其他虚词搭配使用,搭配有一定规矩,有的已形成固定格式,不能随意更改。
否则就违背了语言习惯,影响语意表达。
如:老百姓说得好,常年无灾情,不可一日不防备。
(宁可/宁愿)(2007年广东卷)此题要求在“宁可”、“宁愿”两个词语中选择,作为表示取舍关系的关联搭配是“宁可……不可”或“宁愿……不愿”。
后面的句子用的是“不可”,从关联搭配的习惯来看,这里应当选择“宁可”。
四、明确位置。
根据句子语法和表意的需要,虚词位置恰当,才能使句意准确鲜明;错放位置,就会影响句意的表达甚至改变句子原意。
如: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2004年北京卷)在复句中,如果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关联词语可放在主语后边,如果不同,就应放在主语之前。
该句后面两个分句的主语不相同,分别为“质量”和“成本”,关联词“不是”应当放在“质量”前。
五、谨防赘余虚词的功能是帮助表意,不能随便省略,但也不能滥用,否则就会造成语言的重复累赘。
如:初始阶段,由于对滩海地区的地质条件整体认识存在误区,导致了勘探队多次与遇到的油层擦肩而过。
(2007年安徽卷)前一个句子用了“由于”,后一个句子用了“导致”,这里“由于”属于滥用,是多余的。
此句也可以保留“由于”,那就要把后句的“导致了”删除。
六、体察事理。
对连词使用的判断,有时需要看其连接的语句或短语是否合乎逻辑事理。
如: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们的企业如果善于把握“亏本”的策略,就能取得锦上添花和柳暗花明的效果。
该句“锦上添花”、“柳暗花明”两个词语指不同情况,用了“和”使二者构成并列关系,而从逻辑事理上来说,两种情况不可能在同一地方、同一时间同时出现,所以这里不能使用表并列关系的“和”,只能用表选择关系的“或”。
常见易误虚词辨析集锦
1.不必/未必
词形相近,词义完全不同。
“未必”是“必定”的否定,意思是不一定。
“不必”是“必须”的否定,意思是不需要、用不着。
如:他未必去(他不一定去)。
//他不必去(他用不着去)。
2.径直/径自/竟自
“径直”修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不间断;“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竟自”,竟然,多用于表现
人们对某人做事的结果感到意外。
如:你径直写下去吧,等写完了再讨论。
//没有人教他,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他竟自学会了画画;又没跟家人商量,径自辞职办起了一个书画社。
3.一齐/一起
“一齐”指同时,如“各队一齐出发”。
“一起”作副词时表示一同或一共,如:我和你一起去吧。
4.固然/虽然
“固然”侧重于承认某个事实,“虽然”侧重于让步转折。
“虽然”用在主语前或后,比较自由,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与其呼应。
“固然”则很少用于主语前。
5.何必/何苦
二者都是副词。
“何必”指用反问的语气来表示不必要。
如:你何必跟她过不去呢?“何苦”指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值得。
如:你何苦在这件小事上伤脑筋呢?
6.还/又
二者都可以表示动作再一次出现,但“还”主要表示未实现的动作,“又”主要表示已实现的动作。
如:他昨天来过,明天还来。
//他昨天来过,今天又来了。
7.即使/尽管/虽然
“即使”表示的情况一般是假设性的,“尽管”和“虽然”都表示一种事实。
如:即使条件再差,我们也要完成任务。
//尽管(虽然)条件很差,我们还是完成了任务。
“尽管”和“虽然”的后面可以用连词(如“可是、但是、然而”等)呼应,“即使”则不能。
如:尽管(虽然)很晚了,可是(但是)他还不肯离开。
//即使再晚,他也不会离开。
8.尽管/不管
“尽管”表示一种事实,后面不能用表示任指的词语。
“不管”表示一种假设,后面用表示任指或选择的词语。
如:尽管下这么大的雨,我还是要去。
//不管下多么大的雨,我都要去。
9.未免/不免
未免:副词,表示不以为然,意在否定,但语气比较委婉。
常跟程度副词(如“太、过分、过于、不大、不够、有点、有些……”)以及数量词(如“一点、一些”)合用。
如:内容不错,只是篇幅未免太长。
“未免”表示对某种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侧重在评价。
“不免”则表示客观上的不容易避免。
因此“未免”不能同“不免”换用。
10.何曾/何尝
二者都是副词。
“何曾”指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
如:我何曾忘记过家乡的一草一木?“何尝”指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或并非。
如:我何尝不想去,只是没有时间罢了。
11.往往/常常
“往往”是对于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用于主观意愿。
“常常”单纯指动作的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意愿。
因此,“常常”可用于将来的事情,“往往”不能。
如:请你常常来。
//我一定常常来。
//他希望常常去。
这几句里的“常常”都不能换成“往往”。
用“往往”的句子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条件或结果,“常常”没有这种限制。
如:每逢节日或星期天,我们往往到厂矿去演出。
//我们常常演出。
//小刘往往一个人上街。
//小刘常常上街。
12.概/一律
用于通知、规定时,概括事物,可以通用;概括人,常用“一律”。
如:过期一概(一律)作废。
//后勤问题一概(一律)由老赵负责。
//一律凭票入场。
//麦收回来的同志一律休息两天。
13.以致/以至
以致: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大多是不好的或说话人所不希望的结果)。
如:他的腿受了重伤,以致几个月都起不了床。
//他事先没有充分调查研究,以致做出了错误的结论。
以至:①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
如: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
复以至无穷。
②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
如:他非常用心地写生,以至野地里刮起大风来也不理会。
也可以说“以至于”。
如:他读得很熟,以至于能背诵全文。
14.从而/进而
从而: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相当于“因此就”。
如:由于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从而为城乡物资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进而: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
如:先提出计划,进而落实实施措施。
15.基于/鉴于
二者均可作介词。
基于:根据。
如:基于上述理由,我不赞成他当班长。
(“基于”表示理由,用得妥帖)鉴于:表示以某种情况为前提加以考虑。
如:鉴于党的领导地位,更加需要向党员提出严格的要求。
16.逐步/逐渐
二者均为副词。
前者强调动作或情况要经过一定的过程或步骤。
后者指渐渐地,慢慢地,多从时间角度理解。
17.暂且/姑且/权且
三者意思均表示暂时。
“暂且”重在强调时间短暂。
如:你暂且在这里住一宿,明天再去宾馆。
“姑且”重在强调让步。
如:姑且承认你说的都在理,但你无论如何也不应打人。
“权且”重在强调迫不得已。
如:吃几片饼干权且充饥。
18.继而/既而
二者都是连词。
“继而”表示紧随在某一情况或动作之后。
如:人们先是一惊,继而哄堂大笑。
“既而”表示上文所说的情况或动作发生后不久。
如:先是惊叹,既而大家一起欢呼起来。
19.几乎/简直
几乎:表示十分接近。
如:我几乎不相信。
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语气带有夸张。
如:我简直不相信。
20.按照/依照
二者都可以作介词。
“按照”重在引出动作行为的凭借和根据,如“按照事实说话”。
“依照”重在强调以某事物为根据照着进行,如“依照原样复制一件”。
21.大抵/大概
“大抵”能表示数量范围,有“大半”“大部分”之意,而“大概”却只是表示约数。
在表示估计语气的时候,“大抵”重在肯定,“大概”重在猜测。
如: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
//那道题大概很难。
22.况且/何况
二者都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况且”多用于肯定句,“何况”多用于疑问句。
“何况”还有以下用法,即它引出的后一分句重在与前一分句构成对比,用甲烘托乙,表示甲如此,乙更是如此。
如:语法知识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何况你这个搞编辑工作的人。
1.(2021汇编,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
....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
风情。
②虽然最初并不相信自己涉嫌犯罪,但由于电话那头的骗子言之凿凿
....,加上所谓最高检的“全国通缉公告”,信息闭塞的受害人最终成了骗子的猎物。
③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开始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订上可谓处心积
...虑.。
④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
...看.、赞叹不已。
⑤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
妄言之
...吧。
⑥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
....,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A.①④⑥B.②③④C.②④⑥D.③④⑤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
①错误。
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从字面上即可推知它只能用来形容人工产品,而不能形容自然景物。
成语使用对象有误。
②正确。
言之凿凿:说话有根有据,非常肯定。
成语使用符合语境。
③错误。
处心积虑:蓄意已久,费尽心机地算计,多用于贬义。
③句中对“营销策略的制订”是褒奖的态度,成语使用褒贬失当。
④错误。
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词义中暗含“新”与“旧”对比之意,没有“旧情况”就无所谓“新眼光”,④句中的语境显然没有提及旧情况,所以成语使用不符合语境。
⑤错误。
姑妄言之: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谦辞,只能用于自己)。
句中用于对方身上,谦敬失当。
⑥正确。
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
其中“按照线索寻找目标”的意思符合该句语境,使用恰当。
故答案为D项。
2.(2021改编,3分)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大家__________金沙江的认识,大抵就是虎跳峡、长江第一湾,殊不知,金沙江是中国江河中最有个性的一条河流。
②如果生命中只有鲜花和奖杯,而没有挫折和痛苦,那么这种人生__________显得太单薄了。
③作为从中国高密走出来的农村孩子,莫言今天能够站在世界知名大厅里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这__________就是一个神话故事。
A.对于不免几乎B.关于不免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