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鹤亭记主题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鹤亭记主题思想
【散文名作《放鹤亭记》】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
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
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
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盖其为物清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
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
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
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山人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
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
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
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
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
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
〖《放鹤亭记》的主题思想〗
在苏轼笔下,张山人的形象是作了艺术加工的,苏轼借这一形象寄寓着自己那种追求隐逸生活的理想。
在《放鹤亭记》最后的“放鹤”和“招鹤”两歌中,这一点表现得相当清楚。
张山人是这样超凡拔俗,
飘飘欲仙,有如野鹤闲云,过着比“南面而君”的皇帝还要逍遥自在的快活日子。
这正是苏轼在《放鹤亭记》全文中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这“放鹤”、“招鹤”两歌音韵和谐,抒情婉转,为全文增添光彩,因而千古传诵。
因之,云龙山上既有放鹤亭,又有招鹤亭。
【其他放鹤亭相关诗文与画作】
【文心子·《快哉诗》】
快哉亭上说快哉,
不以物喜足畅快。
喜雨亭前喜雨来,
与民同乐释开怀。
醉翁亭下醉翁睡,
我见青山多妩媚。
陶然亭里陶然未,
白居不易天遭罪。
放鹤亭边放鹤归,
酒醉诗人携月飞。
斗野亭外斗野分,
北宋七贤踏歌来。
满江红
公元二00六年三月十八日晨,约友至云龙山,友不至,独自一人游。
见其三三两两,不免形只影单,寓感于此,便舍私为公矣。
古人云“揽遗踪,胜读史书言语。
”然以揽人间世态炎凉,开心胸斗志昂扬,旨在达意,心情亦畅达。
《喜雨》过后,是仙人、放鹤归来。
圆荷润,东坡未老,壮志犹在。
山窈水媚怡然味,
人与自然相依偎。
山林醉,难得东坡睡,痴一味。
人归未?日月催;
鹤归未,酒新醅。
揽遗踪颓废,百感交集,
悲因仙迹皆已失,
喜自居士济世来。
问云龙:谁知侬有意,没关系。
满江红
楚汉争霸,看英雄,谁堪风流?
东来风,汉家三杰,大风歌酒。
堪笑八宝琉璃井,人定胜天君何求?
想当年,豪杰如珍珠,并天斗。
云雾罢,玉石出;紫竹洞,藏鲛媾。
五柳篱笆下,嗟日长苦。
凤鸣自去化闲云,卧龙归来放鹤友。
侬何出?笑英雄人物,天不负!
浪淘沙
一
放鹤亭归来,我心无主。
流年积恨不堪辱。
汉盘移宫在何处?梦里啼哭。
伤心暂无助,美人垂暮,
可怜英雄尚饭否?
水流似恨东归去,何人凄楚?
二
英雄问出处,娇嗔无语。
休只道人间万物。
凌乱春心知几许?伤心何苦。
且俊思才浅,又作离书。
恰无人抚伤心处。
安得我辈嫁东风,追逐君住。
〖作者与诗文简介〗文心子,男,真名已佚。
殁,不知何时。
才情千古,汪洋恣纵。
为人豪爽,义薄云天。
二十一世纪初最富有传奇
色彩和反抗精神的诗人。
生平零落,犹如宋玉、陈子昂之失志。
自恃古今无二,然而世不相容,谓人间情义绝矣。
生平常自言:游泳诗人,舞林盟主,文坛至尊。
虽犹如此,乃知英雄真寂寞也。
常言道:真正的文学不养人,劝君切莫存私心!本诗出自《觞歌集》。
【乔宇·《放鹤亭》】
鹫峰千仞俯崇岗,暂谢长途半日忙。
海内帆樯通楚地,江南形势接淮扬。
川原雨过烟花绕,殿阁风回竹树凉。
笑指云龙山下路,放歌无惜醉华觞。
〖作者与诗文简介〗乔宇,字希大,乐平人,明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进士,官吏部尚书。
谥庄简。
本诗选自明嘉靖版徐州志。
【许成名·《放鹤亭》】
龙山独立倚丹霄,古殿松阴坐寂寞。
东望青徐云万岭,南通淮海日千桡。
黄茅人去冈犹在,白鹤亭空事已遥。
我欲凌风登绝顶,平林漠漠草萧萧。
〖作者与诗文简介〗许成名,明学者,字思仁,东昌(今山东聊城)人。
正德进士,历官国子监祭酒、礼部左侍郎。
纂《武宗实录》、《大明会典》。
诗文中的黄茅为今徐州黄茅冈。
【国画《放鹤亭》】
国画《放鹤亭》(如图),李可染1945年作,水墨设色纸本直幅,68.5×46.9厘米,印语“李”,“有君堂”。
此画与李可染故乡徐州的放鹤亭有关。
画的即是古人逸事,也是童年回忆。
放鹤故事表白了一种回归自然的野逸旷放胸襟。
画家借此题材驰骋遐想,诉之于笔情墨趣,以大写意笔墨聊抒胸中逸气。
李可染早年的水墨画痴情于“墨戏”,对中国水墨在宣纸上的氤氲非常敏感。
此作笔趣墨韵十足,用笔老辣简练,用墨尤富变化,枯湿浓淡相互映照。
亭与人用焦墨,古拙苍厚;前景山石用浓墨重墨,墨渖淋漓;远山几抹淡墨,透明、干净、明快。
秋天高远,独鹤与飞,可以感受画家当年作此画的自由心境。
2007年发行的第六套特种邮票《李可染作品选》一套六枚,第四
枚便是以此画为底稿。
【毛泽东对放鹤亭的相关评价】
〖第一篇·节选于《毛泽东巡察徐州说徐州上下五千年》〗
(1952年)10月29日,毛泽东在徐州。
……毛泽东从山的东麓登上云龙山。
在石佛像前,毛泽东和当地同志共同研究了其历史和艺术价值。
那石佛方面大耳,阖眸微笑,环手跌坐,法相庄严。
毛泽东来到放鹤亭,他说这个亭子与苏轼以及他的《放鹤亭记》分不开的:“1077年,苏轼出任徐州知州,当时刚过不惑之年,奋发有为,政绩卓著,给徐州百姓做过一些好事。
在他离任时,徐州百姓成群结队为他送行,有的人挽住苏轼的马头,献花献酒,依依惜别,甚至放声大哭。
”“苏轼与张山人是好友。
苏轼常与别的朋友登门赋诗、饮酒。
这位张山人驯养了两只鹤,并在云龙山顶修建了一座草亭,名为‘放鹤亭’。
苏轼为此写了一篇《放鹤亭记》,文情并美,成为流传千古的著名散文。
”他背诵了《放鹤亭记》。
在亭前,毛泽东看了乾隆皇帝题诗的石碑。
他说:“乾隆这个人好题诗。
”
〖第二篇·节选于《毛泽东七次来徐州》〗
……出兴化寺到了放鹤亭。
毛主席问,此亭是苏轼《放鹤亭记》里的放鹤亭吗?华诚一便讲了放鹤亭的来历。
毛主席说:你知道的还不少呢。
随后补充道“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
”这是《放鹤亭记》里说的。
亭的一侧有“饮鹤泉”,毛主席问到,此泉是否因放鹤亭而凿?华诚一回答:此泉在先,原叫石佛井,传说汉朝后期有一个皇帝见云龙山蜿若游龙,生怕徐州再出皇帝,故下令在山上凿井,以破徐州的天子气。
毛主席看了看,泉内水深三尺,清澈见底,深有感触地说,事是荒唐,但能在这数丈深的岩石上凿出水来,则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