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2.1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1新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质活泼的氧气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记住空气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记住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自主
探索能力目标
观察和描述木炭、蜡烛、铁丝等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
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情感目标初步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化学思想。

教材分析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


.干燥空气中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是:氮气;氧气21%;稀有气
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稍大、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把氧
气加压降温后可以先变成淡蓝色液体,再降温可变成淡蓝色固体。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许多物质可以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供给呼吸:如急救病人、潜水呼吸等;
)支持燃烧:(即助燃性)如:火箭的助燃剂等。

二.问题提出与情境创设
三.精讲释疑与新知建构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
氧化碳约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稍大、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氧气加压降温后可以先变成淡蓝色的液体,再降温可变成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到
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木条复燃
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使带火
星的木条复燃。

1.现有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如何用实验的方法证明它是氧气?请你叙述实验步骤、现
个人二次
教学过程简要叙述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答: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木条正常燃烧的是空气,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木条熄灭的是氮气。

<二>观察演示木炭、硫粉、铁丝、蜡烛等物质分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并完成下表:
物质名称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文字表达式
木炭
(黑色)
燃烧发红,放出热量,
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的气体。

燃烧更旺,发出白光,
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
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
体。

碳+氧气→二氧化碳
硫粉(淡黄
色)
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
焰,放热,生成有刺激
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燃烧更旺,发出明亮的
蓝紫色火焰,放热,生
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无
色气体。

硫+氧气→二氧化硫
铁丝(银白
色)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
色固体。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蜡烛
(白色)
燃烧发出火焰,放出热
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的气体。

燃烧更旺,发出白光,
放出热量,瓶壁有水
雾,生成能使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的气体。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课堂讨论】
1.木炭和硫粉分别在空气里燃烧和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答: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2.请同学们想一想,能否利用今天所学到的木炭(或硫粉)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能否利用铁丝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木炭(或硫粉)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气体,会补充消耗的氧气体积,而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3.做铁丝燃烧的实验时,为了实验成功,铁丝上系一根火柴杆,为什么?还需要将铁丝绕成螺旋状,为什么?待火柴杆将燃尽时才伸入氧气瓶中,又是为什么?
答:预热细铁丝;增大受热面积;减少火柴杆燃烧消耗氧气。

4.在铁丝燃烧的集气瓶中要先放一些水,目的是什么?
答: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5.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没有观察到铁丝燃烧,其原因可能是什么?
答:氧气不纯、铁丝生锈、铁丝表面有油漆、未待火柴杆将燃尽时就伸入集气瓶中。

实验表明,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

某些在空气中不易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却可以燃烧。

可见,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许多物质会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方法提示】归纳:化学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氧化反应可分为: (1)剧烈氧化,如燃烧等;
(2)缓慢氧化,如动植物的新陈代谢、金属器皿的锈蚀等。

二、氧气的用途:(氧气的用途是由氧气的性质决定的)
(1)供给呼吸:如急救病人、潜水呼吸等; (2)支持燃烧:(即助燃性)如:火箭的助燃剂等。

四.课堂演练与拓展提升
1.对氧气的物理性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 ) A .极易溶于水 B .在液态时为无色 C .在标准状态下密度比空气大 D .在固态时变成白色固体 2.验证氧气的方法是 ( B ) A .用火柴去点燃 B .用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 C .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D .闻氧气的气味
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的是 ( C ) A .镁条 B .铁丝 C .硫粉 D .红磷
4.下列变化过程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B ) A .食物腐烂 B .蜡烛燃烧 C .呼吸作用 D .铁钉生锈
5.下列物质:①碳;②铁;③蜡烛。

它们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黑色固体的是②;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并能使澄清石灰变浑浊的是①③;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在瓶壁上有水雾出现的是①。

五.归纳总结
一、认识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稍大、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 碳+氧气 —→ 二氧化碳 硫+氧气 —→ 二氧化硫
铁+氧气 —→ 四氧化三铁 石蜡+氧气 —→ 二氧化碳+水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许多物质会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二、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 (2)支持燃烧
六.教学反思: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从试剂瓶中取用NaCl固体、AgNO3溶液,需要用到的器材是
A.甲—①,乙—①B.甲—①,乙—②
C.甲—②,乙—②D.甲—②,乙—①
2.网络、报纸等媒体爆料的下列造假事件中,肯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硫磺燃烧来熏蒸银耳使其变白
B.用工业石蜡给瓜子“美容”
C.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奶粉”
D.用铜和锌熔合制成“黄金”
3.碘化钾(KI)在医药上用于防止地方性甲状腺肿,其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1 C.-2 D.+2
4.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达到目的的保证。

以下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粉末状药品
B.给试管加入高锰酸钾
C.称量氢氧化钠
D.收集氧气
5.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水、氯化钠、铜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6.将下列四种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泥土B.蔗糖C.氢气D.汽油
7.2019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钔元素是以元素周期表的发现者门捷列夫命名的。

如图为钔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钔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钔原子的中子数为101
C.钔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01
D.钔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8.1g
8.将X、Y、Z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只有Y表面有气泡产生;再将X放入ZNO3溶液中,X表面有Z 析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X>Y>Z B.Y>Z>X C.Y>X>Z D.X>Z>Y
9.下列每组溶液中均含有三种溶液。

只用无色酚酞1种试液就能将其一一鉴别开的一组是
A.HNO3、H2SO4、HCl
B.NaOH、KOH 、HCl
C.K2CO3、Na2CO3、HCl
D.NaCl、NaOH、HCl
10.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正常雨水偏弱酸性原因:SO2+H2O═H2SO4
B.生活中用天然气作燃料:C2H3OH+3O22CO2+3H2O
C.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NaHCO3+HCl═NaCl+CO2↑+H2O
D.工业上用熟石灰制取烧碱:Ca(OH)2+2NaNO3═Ca(NO3)2+2NaOH
11.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60°C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B.若将20°C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C(不考虑水的蒸发),可析出晶体的是丙
C.若甲物质为硝酸伸,则丙物质为氢氧化钙
D.从甲和乙的混合物中提纯甲的步骤是①溶解,②加热浓缩成热饱和溶液,③降温结晶,④过滤,⑤冷水洗涤,⑥干燥
1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钾溶液
B.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D.往氢氧化钙溶液中逐滴加入物质x的溶液,则物质X可能是稀盐酸或者水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现有下列四组物质:
A.CaO、MgO、Fe2O3、CO2 B.Cu、Zn、O2、Mg
C.H2、N2、Cl2、Cu D.NaOH、Ca(OH)2、Ba(OH)2、H2O填写下列空白
A B C D
分类标准金属氧化物____ 非金属单质____
不属于该类别的物质_____ O2____ H2O
(2)若(1)表中“不属于该类别的物质”中的四种物质相互作用可生成一种新物质碱式碳酸铜[Cu2(OH)2CO3],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4.如图为验证Na2O2性质实验的部分装置,将A中产生的潮湿CO2通入到足量的Na2O2粉末中,充分反应,已知:Na2O2与水作用生成一种碱和O2,与CO2作用生成碳酸盐和O2。

(1)请写出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写一个即可)
(2)若由C装置收集反应后的气体,请把C装置中的导管补画完整_____。

15.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某微粒的结构示,该微粒的符号________。

(2)稀有气体氦的化学式__________。

(3)保持双氧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_____。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___________。

(5)写出硫酸铝的化学式并标出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16.化学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

(1)下列食品所富含的主要有机营养素是_____。

(2)人类得了甲状腺肿大症,可能是缺乏_____(填元素名称)元素引起的。

(3)水果、蔬菜常用塑料保鲜膜保鲜,保鲜膜的材质属于_____(填“合金”或“合成”)材料。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以下是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时常用的部分仪器。

(1)标号为B的仪器名称是______。

(2)在实验室里,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检验氧气的性质。

①可以选用上图中的B、E、G、I、K、N、O、P和______来组装装置;
②当有15.8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时,理论上能制得氧气________g
③检验瓶内气体是O2时出现的现象是______。

④检验氧气性质:用坩埚钳夹持红热的木炭插入氧气中的操作方法_______。

18.实验室里现有高锰酸钾、稀硫酸、石灰石、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和相关物品:
利用图1中仪器组装
一套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将实验装置图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若补充一种仪器①_____(填仪器名称),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还可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氧气,可以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如图2所示),开始收集的时刻是③______________,收集过程中会看到有气泡产生,瓶内水面④__________,这是因为氧气⑤__________,造成瓶内气体压强⑥_________的
缘故.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阿司匹林(C9H8O4)常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疼痛如头痛、牙痛等。

请回答:阿司匹林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最简整数比)若将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阿司匹林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阿司匹林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g。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D
【解析】
粉末状药品取用时可以用药匙(或者纸槽),NaCl固体是粉末状药品,取用需要用到的器材是药匙,即图中的②;液体药品取用时可用胶头滴管,AgNO3溶液是液体药品,取用需要用到的器材是胶头滴管即图中的①,需要用到的器材是甲-②,乙-①。

故选D。

2.A
【解析】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A、硫磺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属于化学变化;B、用工业石蜡给瓜子“美容”,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奶粉”,只是物质之间的混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用铜和锌熔合制成“黄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考点:考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辨别
3.A
【解析】
【详解】
在化合物中,K通常显+1价;根据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是0,可计算出I元素的化合价;
设I元素的化合价是x
+1x
KI
(+1×1)+x=0 解得:x=-1;
故选:A。

【点睛】
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4.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取用粉末状药品时,应用药匙或纸槽,不能用手,选项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给试管加入高锰酸钾,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图中操作正确;故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称量时,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选项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氧气密度略大于空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管要伸入集气瓶底,选项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5.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铜是由原子构成,故A错;
B、原子可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B错;
C、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故C错;
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所以不一定是单质,故D正确。

故选D。

6.B
【解析】
A、泥土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A错;
B、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正确;
C、氢气难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C错;
D、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D错。

故选B。

点睛: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7.C
【解析】
【详解】
A、钔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钔原子的中子数不是101,质子数是10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钔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101,该选项说法正确;
D、钔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8.1,单位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8.C
【解析】
将X、Y、Z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只有Y表面有气泡产生,说明Y在氢前,而X和Z在氢后,即Y的活动性强于X和Z;
将X放入ZNO3溶液中,X表面有Z析出,说明X>Z;
即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为Y>X>Z,
观察选项,故选C.
9.D
【解析】
【详解】
A. HNO3、H2SO4、HCl都不能是酚酞变色,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错误;
B. NaOH、KOH都能使酚酞变红,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错误;
C. K2CO3、Na2CO3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错误;
D.能使酚酞变红的是氢氧化钠,向变红的溶液中滴加剩下的两种试剂,能使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的是稀盐酸,不能使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的是氯化钠,现象不同,能鉴别,故正确;
故选:D。

【点睛】
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

10.C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应该为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C选项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烧碱的成分为氢氧化钠,应该用熟石灰与碳酸钠反应来制备;故答案选择C。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1.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60°C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根据一定温度
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s
100%
100g+s
,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可知,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
数大小关系为甲>乙>丙,故A正确;
B、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若将20°C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C(不考虑水的蒸发),可析出晶体的是丙,故B正确;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若甲为硝酸钾,但丙不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是微溶性物质,20°C溶解度小于1 g,与丙不相符,故C错误;
D、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从甲和乙的混合物中提纯中的步骤是①溶解,②加热浓缩成热饱和溶液,③降温结晶,④过滤,⑤冷水洗涤,⑥干燥。

故D 正确。

故选C。

【点睛】
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s
100% 100g+s。

12.C
【解析】
【详解】
A、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钾溶液,开始加入碳酸钾与盐酸反应,没有沉淀生成,当盐酸反应完后,继续滴加碳酸钾溶液,碳酸钾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选项A不正确;
B、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横坐标是一氧化碳的质量,纵坐标是固体的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消耗的一氧化碳质量增加,固体氧化铁的质量不断减少,当氧化铁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但不为0,故选项B 不正确;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二氧化锰的质量,在这个反应里,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选项C正确;
D、往氢氧化钙溶液中逐滴加入物质x的溶液,横坐标是x溶液的质量,纵坐标是pH,随着x质量的增加,溶液的pH不断减小,一直减小到溶液的pH小于7,所以物质x是酸,不可能是水,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CO2金属单质Cu 碱2Cu+CO2+O2+H2O=Cu2(OH)2CO3
【解析】
【详解】
(1)A、CaO、MgO、Fe2O3是金属氧化物,CO2是非金属氧化物。

故应填:CO2;
B、Cu、Zn、Mg是金属单质,O2是非金属单质。

故应填:金属单质;
C、H2、N2、Cl2是非金属单质,Cu是金属单质;故应填Cu;
D、NaOH、Ca(OH)2、Ba(OH)2是碱,H2O是氧化物;故应填:碱。

(2)二氧化碳、氧气、铜和水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CO2+O2+H2O=Cu2(OH)2CO3
14.2222322Na O +2CO =2Na CO +O (或22222Na O +2H O=4NaOH+O ↑)
【解析】
【分析】
【详解】
(1)反应物可以为过氧化钠与水,生成物为碱和氧气,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碱除了含有氢氧根外还应有钠离子,所以生成为为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物为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时,生成物碳酸盐和氧气,此时反应后缺少钠元素,所以碳酸盐为碳酸钠,因此反应方程式可以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也可以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因此化学方程式为2222322Na O +2CO =2Na CO +O (或22222Na O +2H O=4NaOH+O ↑);
(2)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首先在底部聚集,因此接入进气管应为长管,长管伸入深度要接近集气瓶底部,然后从上部短口处将空气排出,达到收集氧气的目的。

15.Cl - He H 2O 2 H 2O +3
243
Al (SO ) 【解析】
【详解】
(1)该微粒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2+8+8=18,表示氯离子,符号:Cl -。

(2)稀有气体氦的化学式:He 。

(3)保持双氧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过氧化氢分子:H 2O 2。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H 2O 。

(5)硫酸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表示为+3243
Al (SO )。

16.维生素 碘 合成
【解析】
【详解】
(1)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的主要有机营养素是维生素;
(2)人类得了甲状腺肿大症,可能是缺乏碘元素引起的。

(3)水果、蔬菜常用塑料保鲜膜保鲜,保鲜膜的材质属于合成材料。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集气瓶 DF 1.6g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标号为B 的仪器名称是集气瓶;
(2)①在实验室里,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固体加热装置,根据所给仪器可知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故可以选用上图中的B 、E 、G 、I 、K 、N 、O 、P 和D 、F 来组装装置;
②设当有15.8g 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时,理论上能制得氧气的质量为x 424
222KMnO K MnO +MnO +O 3163215.8g x
V
31615.8g =32x
x=1.6g ③检验瓶内是氧气时,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故出现的现象是木条复燃; ④用坩埚钳夹持红热的木炭插入集气瓶中时,为了使木炭与瓶内的氧气充分接触发生反应,坩埚钳夹持着红热的木炭应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

18. 试管 2KMnO 4ΔK 2MnO 4+MnO 2+O 2↑ 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 下降 不易溶于水 增大
【解析】
【详解】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属于固-液常温型,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因此可选锥形瓶作为反应容器,长颈漏斗添加稀盐酸,并选择双孔导管和集气瓶,图如下;
(2)根据所给药品,可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所以须补充反应容器试管,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 4ΔK 2MnO 4+MnO 2+O 2↑;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最佳时刻是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因为开始出来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可观察到集气瓶内水面下降,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增大,将水挤压出来;
故答案为(1);
(2)①试管;②2KMnO4Δ
K2MnO4+MnO2+O2↑;③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④下降;⑤不易溶于水;⑥增大.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27:2:165000
【解析】
【详解】
(1)阿司匹林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9):(1×8):(16×4)=27:2:16,故填:27:2:16;(2)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可得
1000g×6%=(1000g+x)×1%,x=5000g,故填:5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