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初中地理复习《天气与气候》专项综合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
1.读世界两区域轮廓图,图中甲、乙两地月平均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形图,判断下列对甲、乙两地气候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两地的降水都集中在夏季
B. 甲、乙两地的多雨月份一致
C. 甲地属于亚热带气候,乙地属于热带气候
D. 亚洲没有乙地的气候类型
【答案】 B
【解析】【分析】从气候资料图中可以看出甲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属于地中海气候。

甲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乙气候降水集中于冬季;甲地位于北半球,乙地位于南半球,两地多雨期一致;甲乙都属于亚热带气候;亚洲除了温带海洋性气候以外,其他气候都具备。

故答案为:B。

【点评】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东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主要分布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日本南部等地区。

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温和的盛行西风影响温和多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度-40度大陆西岸,其中地中海沿岸最为典型。

典型的地中海气候的城市如希腊雅典、美国洛杉矶、南非开普敦等。

2.读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从全球范围看,一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
A.从北向南递减
B.从高海拔向低海拔递减
C.从内陆向沿海递减
D.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2)一般而言,北温带同纬度的一月平均气温()
A.海洋高于陆地
B.陆地高于海洋
C.高原高于平原
D.荒漠高于森林
(3)图中等温线北半球比较弯曲,南半球比较平直,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分布
B.纬度差异
C.地形因素
D.人为原因
【答案】(1)D
(2)A
(3)A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从全球范围看,一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一月份为北半球的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气温。

(3)解析:南半球因为海洋面积较大,等温线较平直,而北半球则因为海陆相间分布,同季节海陆气温不一样,所以等温线较弯曲。

【点评】(1)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
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2)海洋和陆地比热容不同,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

在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等温线在陆地上向高纬凸出,海洋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冬季,海洋气温要高于同纬度陆地气温,等温线在海洋上向高纬凸出,在陆地上向低纬凸出。

(3)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影响等温线走向的因素有纬度、地形地势、海陆位置、洋流及人类活动等。

3.一般而言,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若山峰A的海拔3600米,气温是6℃,那么山底B海拔500米处的气温是()
A. 24℃
B. 12.6℃
C. 24.6℃
D. -12.6℃
【答案】 C
【解析】【分析】解:根据在山地,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计算得出山顶的气温为:(3600-500)÷100×0.6℃=18.6℃,18.6℃+6℃=24.6℃。

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垂直递减,递减率大约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摄氏度(或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

依据两地相对高度差和其中某地温度,即可求出另一地区的温度数值。

4.中国地城辽阔,气候差异显著。

阅读我国甲、乙、丙三地的相关资料(如表,图),完成下面小题,
甲乙丙
经纬度位置36.07°N,,103.82°E36.67°N,116.98°E45.80°N,126.53°E
海拔(米)152354126
(1)甲、乙、丙三地气候的共同特征是()
A. 夏季平均气温大于25℃
B. 气温年较差大于25℃
C. 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
D. 气温高的季节降水量少
(2)关于甲、乙、丙三地气候差异及其主导因素表述正确的是()
A. 甲比乙年降水量少--纬度位置
B. 乙比丙年平均气温高--海陆位置
C. 甲比乙年夏季气温低--地形
D. 丙比甲降水季节变化小--人类活动
【答案】(1)B
(2)C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
A.甲图夏季的平均气温小于25℃,A不符合题意;
B.甲地气温年较差为23℃-(-5℃)=28℃,大于25℃,乙地气温年较差为28℃-(-1℃)=29℃,丙地气温年较差为24℃-(-20℃)=44℃,B不符合题意;
C.甲地年降水量大约为320mm;,乙地年降水量大约为650mm,丙地年降水量大约为560mm,C不符合题意;
D.甲、乙、丙三地气温高的季节为夏季,降水量多,D不符合题意;
(2)读图可知:
A.甲地和乙地纬度位置相当,但甲地海拔高,比乙年降水量少,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A不符合题意;
B.乙比丙年平均气温高,是因为乙地纬度低、海拔低,即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和纬度因素,B不符合题意;
C.甲比乙年夏季气温低是因为甲地海拔高,即地形因素,C符合题意;
D.丙比甲降水季节变化大,不是人类活动影响,是地形和海陆因素影响,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B;(2)C。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理解解答即可。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地形因素、地球的运动、人类活动等。

受纬度位置影响,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受海陆位置影响,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受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受洋流影响,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5.以下描述能正确反映如图所示沈阳市5月29日天气状况的是()
A. 阴转多云
B. 雷阵雨转晴
C. 雷阵雨转多云
D. 多云转晴
【答案】 C
【解析】【分析】天气预报中,表示雨、雪、阴、晴等天气状况的符号,叫天气符号,图的符号表示雷阵雨转多云。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天气符号以及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比较简单,学生经常可以从电视上学习到相关内容。

6.一年之中,北半球陆地最低气温出现在()
A. 1月
B. 2月
C. 7月
D. 8月【答案】 A
【解析】【分析】世界气温年变化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7月,海洋上出现在8月,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1月,海洋上出现在2月;月平均气温最低值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1月,海洋上出现在2月,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7月,海洋上出现在8月。

故答案为:A。

【点评】海洋和陆地比热容不同,陆地比热容小于海洋,故陆地相对于海洋升温快,降温也快。

(以北半球为例)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于海洋。

7月份时陆地达到最高温度,而此时的海洋温度还处于上升阶段,要比陆地滞后一个月左右达到最高温,即8月份。

冬季同理,陆地的温度下降速度快于海洋,先达到最低温。

7.读图,分析该地区的气候特点()
A. 全年高温多雨
B.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C. 冬季寒冷干燥
D. 全年炎热干燥
【答案】 B
【解析】【分析】解:由图中气候类型图可以看出,该气候是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尤其以地中海沿岸最为明显,故称为地中海气候。

故答案为:B。

【点评】判断气候类型时,一定要抓住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即气温和降水,然后分步骤判断。

第一步要判断出该气候类型所属的半球;第二步是以温定带,这里的“温”是指最冷月均温,“带”是指气候类型所属的温度带;第三步是以雨定型,确定目标,根据已知的降水状况特点,就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判断出某一具体的气候类型。

8.下列天气符号表示沙尘暴的是()
A. B. C. D.
【答案】 C
【解析】【分析】解:天气符号是人们了解天气的重要载体,以上四个天气符号中,A表示的是晴天,B表示的是雷电天气,C表示的是沙尘暴天气,D表示的是冰雹天气。

故答案为:C。

【点评】天气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

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常的气象状况,以此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9.有关气温分布河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般情况下,低纬度地区气温低,高纬度地区气温高
B. 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
C. 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气温完全一致
D. 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海洋气温高于大陆气温
【答案】 B
【解析】【分析】解:一般情况下,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相比,夏季时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时海洋气温高于陆地。

故答案为:B。

【点评】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主要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10.关于世界降水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 中纬度地区降水少
B. 大陆西岸降水少
C. 回归线附近降水多
D. 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
【答案】 D
【解析】【分析】解: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

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

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1.在建筑保温材料还没有普遍应用的时代,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在厚度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读欧洲墙壁厚度的变化示意图。

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墙壁厚度的变化规律是()
A. 越来越厚
B. 厚薄交替变化
C. 越来越薄
D. 没有变化(2)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墙壁厚度变化的主要气候原因是()
A. 降水逐渐增多
B. 气温逐渐降低
C. 降水逐渐减少
D. 气温逐渐升高
【答案】(1)A
(2)B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墙壁越来越厚;亚欧大陆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较大,欧洲西部主要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受海陆因素的影响,越往内陆,大陆性越强;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越来越大。

冬季气温越来越低,为了御寒,其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也越来越厚。

(2)亚欧大陆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较大,欧洲西部主要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受海陆因素的影响,越往内陆,大陆性越强,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越来越大,冬季气温越来越低,为了御寒,其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也越来越厚。

故答案为:(1)A;(2)B;
【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地形因素,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的变化和气温的变化,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的变化,地形对气温和降水都有影响。

12.从俄罗斯亚马尔天然气工厂运送天然气到东亚各港口,有经大西洋的以往常规航线和经白令海峡的北冰洋航线(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以往常规航线相比,北冰洋航线日趋重要。

下列原因不可信的是()
A. 航行更省时
B. 航程更短
C. 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海冰部分消融
D. 北冰洋沿岸气候严寒,城市和港口稀少
(2)有关俄罗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交通运输方式单一,以铁路为主
B. 地跨亚欧两洲,亚洲部分占国土面积的3/4
C. 消费品制造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D. 太平洋沿岸的圣彼得堡是全国第一大城市
【答案】(1)D
(2)B
【解析】【分析】(1)北冰洋航线日趋重要,主要原因有航行更省时,航程更短,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海冰部分消融,使航线更安全了;北冰洋沿岸气候严寒,城市和港口稀少是北冰洋航线的劣势;D符合题意。

(2)俄罗斯交通运输方式齐全,铁路运输发达;俄罗斯地跨亚欧两洲,亚洲部分占国土面积的3/4;俄罗斯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莫斯科是俄罗斯最大的城市;B符合题意。

【点评】(1)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北极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环北极航线已部分开通,未来在全球的战略地位会不断上升。

北冰洋航线一旦开通,将改变长期以来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作为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要道的局面,使航程大大缩短,不仅能减少运输成本,而且可以避开索马里海盗和印度洋海盗的威胁。

(2)俄罗斯地跨欧亚两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东西距离最长,跨经度最广的国家。

大部分领土位于亚洲,但首都和经济中心在欧洲,首都是莫斯科。

俄罗斯的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发展缓慢。

俄罗斯货运交通运输以铁路和管道为主,交通部门齐全,交通运输线在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地区分布不平衡。

1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地区是我们生活的家园。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北方地区的农业主要是()
A. 河谷农业
B. 水田农业
C. 旱作农业
D. 绿洲农业(2)下列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能够反映北方地区的是()
A. A
B. B
C. C
D. D
(3)每年春季和初夏,威胁华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普遍问题是()
A. 寒潮问题
B. 春旱问题
C. 台风问题
D. 洪涝问题【答案】(1)C
(2)C
(3)B
【解析】【分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年降水量在400毫米至800毫米之间,耕地以旱地为主,为旱作农业。

故C项正确。

(2)由所学知识可知,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由图可知,C选项夏季月平均气温都在15℃以上,降水多,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降水较少,冬季寒冷干燥,符合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

故C项正确。

(3)春季华北地区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降水少,而此季节农作物的生长和播种需水量大,导致春旱严重。

故B项正确。

故答案为:(1)C;(2)C;(3)B;
【点评】(1)在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一般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

(2)我国农业分布现状:
东部季风区里的南方以水田为主,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田农业,主要粮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类作物-甘蔗;北方以旱地为主,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糖类作物-甜菜,其中华北是最大棉花产区,东北有商品谷物农业;西部非季风区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青藏高寒区以游牧业和河谷农业为主。

14.读某月太平洋表层海水等温线(单位:℃)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比回归线附近海水温度可知,此时处于()
A. 北半球夏季
B. 南半球夏季
C. 南半球7月
D. 北半球1月
(2)太平洋海水表层水温的分布特点是()
A. 北半球中纬度等温线稀疏
B. 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C. 北半球等温线与纬线平行
D. 沿北回归线,大洋西岸低于大洋东岸
【答案】(1)A
(2)B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南回归线附近气温约为20°C,北回归线附近气温约为25°C,南回归线附近气温低于北回归线附近气温,此时处于北半球夏季;故选项A符合题
意,故选A。

(2)北半球中纬度等温线较密集;故A错误;太平洋海水表层水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故B正确;北半球等温线由于海陆差异显著,在海陆交界处特别弯曲;故C错误;沿北回归线,大洋西岸高于大洋东岸;故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B。

【点评】(1)等温线图上温度值相同各点的连线称为等温线,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由于太阳辐射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导致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获得大阳辐射的能量少,气温低。

所以,在世界等温线分布图上,气温大致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据此可归纳,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增,是北半球,等温线海洋和陆地比热容不同,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

在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等温线在陆地上向高纬凸出,海洋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冬季,海洋气温要高于同纬度陆地气温,等温线在海洋上向高纬凸出,在陆地上向低纬凸出。

数值由南向北递增,是南半球。

(2)气温的分布规律为:1.纬度分布:从赤道(低纬)向两极(高纬)逐渐降低;2.海陆分布: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3.地形分布:气温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

15.尼泊尔是中国的近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尼边境喜马拉雅山脉中段。

据此并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每年的4~9月是尼泊尔的雨季,降水多暴雨,这里的降雨类型多为()
A. 对流雨
B. 地形雨
C. 锋面雨
D. 台风雨(2)关于图示阴影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主要景观多为荒漠
B. 属于“世界屋脊"的一部分
C. 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干旱
D. 是维吾尔族居民的主要聚居区
【答案】(1)B
(2)B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尼泊尔属于南亚,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南侧,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每年的4~9月尼泊尔是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雨季时多暴雨,为地形雨。

故答案选B。

(2)读图可知,图示阴影地区是我国的青藏地区,主要景观多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属于“世界屋脊"的一部分;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高寒;是藏族居民的主要聚居区;故答案选B。

【点评】(1)降水按成因可分为地形雨、锋面雨、对流雨和台风雨。

地形雨指暖湿气流在运行的过程中,遇到地形的阻挡,被迫沿着山坡爬行上升,从而引起水汽凝结而形成降水。

如果下垫面高温潮湿,近地面空气强烈受热,引起空气的对流运动,湿热空气在上升过程中,随气温的下降而产生的降水则为对流雨。

冷暖气团相遇,因暖气团爬升产生的降水为锋面雨。

(2)喜马拉雅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南巅边缘,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其中有110多座山
峰高达或超过海拔7350米,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而成。

是东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也是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等国的天然国界。

二、居民与聚落选择题
16.下列民居建筑与其地点搭配不当的是()
A. 窑洞-贵阳
B. 竹楼-西双版纳
C. 吊脚楼-湘西
D. 土楼-福建【答案】 A
【解析】【分析】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贵阳位于云贵高原上;竹楼是西双版纳地区的传统民居;吊脚楼是湘西地区的传统民居;土楼是福建省的传统民居。

故答案为:A。

【点评】黄土高原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横跨中国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大部或一部,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

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以及宁夏等省。

尤其在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17.下列有关非洲和南美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B 处属于热带草原气候,该地动物有随季节迁移的特点
B. A 处和②处都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C. 非洲居民都属于黑色人种,南美洲居民以混血人种为主
D. 非洲西临大西洋,南美洲东临太平洋
【答案】 A
【解析】【分析】赤道穿过非洲中部,其气候特点呈南北对称分布。

B处位于非洲属于热带草原气候,该地动物有随季节迁移的特点,故A正确;A处为刚果盆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②处为巴西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故B错误;撒哈拉以南非洲居民以黑色人种为主,南美洲居民以混血人种为主,故C错误;非洲西临大西洋,南美洲东临大西洋,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部,赤道穿过其中部,气候特点呈南北对称分布。

美洲大陆是一块整体,人们在美洲大陆中部中美地峡的最狭窄部位开凿了巴拿马运河,习惯上以它作为划分北美洲和南美洲的界线。

18.西江千户苗寨位于黔东南谷地。

层层落落的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呈梯状逐级抬升,
与自然和谐共融,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建筑”。

如图示意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吊脚楼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体现在()
①可就地取材建房且室内冬暖夏凉②能获得较多光照且节约建筑用地
③底层架空以利于防涝且通风透气④底部支柱长短的选择可适应地形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某游客中秋节去西江千户苗寨旅游,见到的农业景观与下列诗句最吻合的是()A. 家家打稻趁霜晴 B. 新雨山头荔枝熟 C. 小麦登场雨熟梅 D. 梨花淡白柳深青
【答案】(1)B
(2)A
【解析】【分析】(1)吊脚楼的修建是就地取材,位于河谷地区,依山而建,室内冬暖夏凉,①对。

层层落落的分布,可以获得较多的太阳光照且节约建筑用地,②对。

底层架空是为了便于防潮,而不是为了防涝,③错。

底部支柱长短的选择可适应地形,④对。

故答案为:B。

(2)西江千户苗寨位于黔东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盛产水稻,家家户户趁着霜后的晴天打稻子,故A正确;荔枝为热带水果,故B错误;小麦将熟的时候梅雨也开始了,中秋时节梅雨季节已过,且梅雨主要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故C错误;梨树为我国暖温带树种,在该地不宜种植,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1)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其不仅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也有显著的地方色彩。

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用当地便于取得的冰块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的温度;中国黄土高原有堆积很厚的黄土层,气候相对比较干燥,居民就地取材,利用黄土层挖凿成窑洞;新疆地区气候干燥风沙大,建成平顶房屋顶可以用来晒庄稼;一些热带地区因炎热多雨比较潮湿,一般都建成双层木楼或竹楼,通风较好,人居住在楼上不仅比较凉爽,而且也相对比较干爽等。

(2)贵州省简称“黔”或“贵”,省会贵阳,地处中国西南内陆地区腹地,是中国西南地区交通枢纽,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

地处云贵高原,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

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

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