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初三语文中考文言文系列复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中考应试系列训练
(七)文言文(上)(总分80分)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8分)
1.选出下列通假字解释有错的一项()(2分)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悦”,愉快)困于心,衡.于虑(通“横”,梗塞、不顺。


B.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通“倡”,倡导)
C.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辅佐)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
D.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原来)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通“辨”,辨别)
2.在下列两组中选出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二项,把序号填在括号内,并把正确的解释写在横线上。

①( ) (3分)
A.广故.数言欲亡(故意) 遂用.猖獗(因此) 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B.天下莫不然.(这样) 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浅) 斟酌损益.(好处)
C.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寄托) 宠辱偕.忘(一起) 由是先主遂.诣亮(去拜访)
D.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影响) 自董卓已.来(通“以”) 甚矣,汝之不惠.(通“慧”,聪明)
②( ) (3分)
A.项为.之僵(因) 才美不外见.(通“现”,显露)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都是)
B.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亲自) 春和景.明(景色) 心凝形释.(解脱)
C.经纶
..事务者(筹划治理) 貙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 苟.富贵,无相忘(如果)
D.朝晖.夕阴(日光) 不宜妄自菲.薄.(轻视,瞧不起) 以咨诹.善道(询问)
二、阅读能力训练(72分)
一、罴说唐[柳宗元](10分)
鹿畏貙(貙chū:一种似狸而大的野兽),貙畏虎,虎畏罴。

罴之状,被发人(像
人一样)立,绝(极度,独特)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今湖南、湖北一带)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

寂寂(清静无声)持弓矢罂(一种小口大肚的罐子)火(火种),而即之山。

为鹿以感(感召,引诱)其类,伺(等候)其至,发(点燃)火而射之。

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

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

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zuó,揪住)搏(抓、扑)挽(拉)裂(撕开)而食之。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1.与例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水陆草木之.花
A.发火而射之.
B.辍耕之.垄上
C.楚之.南有猎者
D.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2.下面句中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被.发人立被:同“披”,读“pī”
B.而即.之山即:立即
C.因为
..虎而骇之因为: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D. 貙走.而虎至走:走开
3.翻译句子:(4分)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4.这则寓言含义深刻,它有力地讽刺了社会上那些的人。

(10字以内)(2分)
二、患难见知交[清]王晫(10分)
赵洞门为御史大夫,车马辐辏,(辐辏:原指车轮的辐条集中于毂上。

此处形容如同车辐一样聚集到中心上。

)望尘者接踵于道。

(接踵:后面的人的脚尖接着前面的人的脚跟,形容人多接连不断。

)及罢归(免职),出国门,送者才三数人。

寻召还,前去者复来如初。

时独吴菌次落落然,不以欣戚(这里指富贵或失势)改观(改变态度)。

赵每目送之,顾谓子友沂(赵洞门儿子的名字)曰:“他日吾百年后,终
当赖此人力。

”未几,友沂早逝,赵亦以痛子,殁(死)于客(外地)邸(旅舍,客店)。

两孙孤立,菌次哀振(同“赈”,救济)之,抚其幼者如子,字(嫁)以爱女。

一时感叹赵为知人。

1.下面句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两组是:(和);(和)(4分)
A.不以.欣戚改观
B.以.中有足乐者
C.字以.爱女
D.以.塞忠谏之路也
E.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F.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G.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翻译句子。

(2分)
赵亦以痛子,殁于客邸。

3.“”这句古训在这个故事中得到了最鲜明的体现。

(2分)
4.该文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

(2分)
三、废弈向学[明]何良俊(8分)
魏甄琛(人名)举秀才入都,颇以弈棋废日,至通夜不止,令苍头(仆役,仆人)执烛,或时睡顿,则杖之。

奴曰:“郎君辞父母仕宦(做官),若读书,执烛即(那就)不敢辞,今乃(副词。

却,竟然)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来京)之意乎?琛怅然惭感,遂诣赤彪(人名)许(处所,地方),假(借)书研习,闻见(听到看到的,这里指学问。

)日优(好,长进)。

1.下面句中“日”作状语的一项是()(2分)
A.颇以弈棋废日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闻见日优
D.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或时睡顿,则杖.之
B.其一犬.坐于前
C.一鼓.作气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3.翻译句子。

(2分)
颇以弈棋废日
4.从废弈向学这件事可以看出魏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四、婆媳棋局[唐]李肇(10分)
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

将游京师,宿于逆旅(客舍;旅馆)。

既.灭烛,闻主人媪(老妇人)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

”媪曰:“第几道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

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认输)。

”积薪暗记。

明日覆(重摆,重演)其势,意思(用意、思路,这里指下子的方法。

攻守的路子)皆所不及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

(2分)
①自谓.天下无敌②既.灭烛
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2分)
A.闻主人媪隔壁
..之间 D.先帝不以
..养而致 C.奉命于危难
..呼其妇曰 B.气可以
臣卑鄙
..
3.下面句中“数”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两项是()(2分)
A.层层指数.
B.石篑数.为余言
C.则凡数.州之土壤
D.各言数.十
4.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腰.白玉之环
A.良夜难遣,可棋.一局乎
B. 自谓天下无敌.
C.明日覆其势.
D.佳木秀.而繁阴
5.这则故事给你什么启发?用10字以内概括回答。

(2分)
五、姜太师认父《王氏见闻记》(6分)
蜀有姜太师者,失其名,许田(今河南许昌市许田镇)人也。

幼年为黄巾所掠,亡失父母。

从先主(指五代时前蜀先主王建)征伐,屡立功勋,后继领数镇节钺(指节度使),官至极品(最高的官级,这里指太师)。

有掌厩夫(马夫)姜老者,事刍秣(粮草)数十年。

姜每入厩,见其小过,必
笞之。

如是积年,计其数,将及数百。

后老不任鞭棰(鞭打),因泣告夫人,乞(哀求)放归乡里。

夫人曰:“汝何许人?”对曰:“许田人。

”“复有何骨肉?”对曰:“当被掠之时,一妻一男,迄今不知去处。

”又问其儿小字及妻姓氏行第(兄弟姊妹中的排行),并房眷近亲,皆言之。

及姜归宅,夫人具言姜老欲乞假归乡,因问得所失男女亲属姓名。

姜大惊,疑其父也。

使人细问之,其男身有何记验(记号,标志),曰:“我儿脚心上有一黑子,余不记之。

”姜大哭,密遣人送出剑门之外,奏先主曰:“臣父近自关东来。

”遂将金帛车马迎入宅,父子如初。

姜报(追补)挞(鞭打)父之过,斋僧数万,终身不挞从者。

1.选出加点词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2分)
例句:幼年为.黄巾所掠
A.不足为.外人道也
B.项为.之僵
C.此为.何若人
D.贤能为.之用
2.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4分)
①见其小过,必笞.之()②因.泣告夫人( )
③汝何许.人( ) ④迄.今不知去处( )
六、谁杀陈他(8分)
有甲(某人)欲谒(拜见)见邑宰(县令的别称),问左右曰:“令何所好?”或语曰:“好《公羊传》(旧题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撰,由汉代人写定,是一部阐释《春秋》微言大义的书)。

”后入见,令问:“君读何书?”答曰:“惟业(读,从事)《公羊传》。

”试问:“谁杀陈他(陈他为《公羊传》中一人物,春秋时陈国国君,被蔡国人所杀)者?”甲良久对田:“平生实不杀陈他。

”令察谬误,因复戏之曰:“君不杀陈他,请(问)是谁杀?”于是大怖,徒跣出走。

人问其故,乃大语曰:“见明府(对县令的
尊称),便以死事见访(向我调查人命案子),后直不敢复来,遇赦当出耳。


1.选出与例句中的“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 )(2分)
例句:或.语曰:“好《公羊传》。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或.王命急宣
C.或.遇其叱咄
D.或.异二者之为2.找出下列句中的省略成分。

(2分)
①()后入见。

③()试问:“谁杀陈他者?”
3.翻译句子。

(2分)
或语曰:“好《公羊传》。


4.这则寓言讽刺的是哪种人?(2分)
七、乐不思蜀(10分)
司马文王①与禅②宴,为之作故蜀技③,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

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矣,而况姜维邪?”
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郤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⑤,乃心西悲,无日不思。

’”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

”左右皆笑。

注释:①司马文王:指司马昭。

②禅:指蜀王刘禅,刘备之子。

③蜀技:四川的歌舞。

④郤正:刘禅旧臣,与刘禅一起被迁送到洛阳。

⑤陇、蜀:都指四川。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颇.思蜀否?(很)
B.宜.泣而答(应当)
C.会.王复问(正巧)
D.诚.如尊命(假使)
2.比较以下三句,解释各句加点的“乃”字。

(3分)
①人之无情,乃.何至于是邪?②乃.心西悲,无日不思。

③何乃.似郤正语邪?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句中加点的两个“为之”。

(2分)
为之
..②感怆。

..①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
为之①为之②
4.翻译“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一句。

(2分)
5.写出文中除“乐不思蜀”之外的一个成语。

(1分)
八、齐威王之时喜隐[司马迁](10分)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

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威行三十六年。

1.威王“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导致①、
、。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大鸟止于王庭”,“不蜚不鸣”是喻
②。

(2分)
2.下列各项中,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
国且危亡止王之庭
A.且
B.之
年且九十好为淫乐长夜之饮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在于旦暮
C.说
D.暮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薄暮暝暝
3.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的一句是:()(2分)
A.何陋之有
B.吾谁与归
C.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D.皆还齐侵地
4.齐威王的话里饱含着一个成语,请你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成语。

(2分)
5.以“旦”“暮”为词素各写一个成语。

(2分)
①②
初中语文中考应试系列训练
(八)文言文(下)(80分)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九、宋之逊告密《朝野佥载》(8分)
唐洛阳丞(中央和地方官的副职都称“丞”)宋之逊,太常主簿之问(宋之问,唐朝著名诗人,与沈佺期齐名,号称“沈宋”。

但人品不高,谄附权贵。

)弟,罗织
(罗列网织罪名,即诬陷)杀驸马王同皎。

初,之逊谄附张易之兄弟(即易之、昌宗兄弟二人,他们是武则天的幸臣。

则天死后被宰相张柬之杀死),出(被贬逐)为兖州司仓(管理粮仓的官),遂亡而归。

王同皎匿之于小房。

同皎,慷慨之士也,忿逆韦(唐中宗韦皇后,杀中宗,临朝乱政。

后被唐玄宗所杀,故称“逆”。

)与武三思(武则天的侄子,曾封王,与韦皇后私通,专擅朝政,被玄宗所杀)乱国,与一二所亲论之,每至切齿。

之逊于帘下窃听之,遣侄昙上书告之,以希(迎合)韦之旨.。

武三思等果大怒,奏诛同皎之党。

兄弟并.授五品官。

之逊为光禄丞,之问为鸿胪丞,昙为尚衣奉御。

天下怨之,皆相谓曰:“之问等绯衫(红色官服。

唐朝时五品官才能穿红袍),王同皎血染也。

”诛逆韦之后,之逊等长流岭南。

客谓浮休子(人名)曰:“来俊臣(武则天时的酷吏,惯会罗织罪名。

)之徒如何?”对曰:“昔有狮子王,于深山获一豺,将食之。

豺曰:‘请为王送二鹿以自赎。

’狮子王喜。

周年之后,无可送。

王曰:‘汝杀众生亦已多,今次到汝,汝其图之。

’豺默然无应,遂咬杀之。

俊臣之辈,何异豺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

(2分)
①以希(迎合)韦之旨.()②兄弟并.授五品官()
2.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2分)
例句:请为王送二鹿以自赎
A.士卒多为用者
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而辙也未之见焉
D.君与俱来
3.翻译文中划线句:(2分)
俊臣之辈,何异豺也!
4.《宋之逊告密》一则,刻画了告密者的和他们的灵魂。

(2分)
十、富不易妻(6分)
太宗谓尉迟(指尉迟敬德)公曰:“朕将嫁女与爱卿,称意否?”敬德谢曰:“原妇虽鄙陋,亦不失夫妻情。

臣每闻说古人语:‘富不易妻,仁也。

’臣窃慕之,愿停圣恩。

”叩头固让,帝嘉而止之。

1.选出加点的“固”字含义相同的两项()(2分)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C.叩头固.让
D.君子固.穷
E.固.守
2.找出“而”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2分)
例句:帝嘉而.止之
A.溪深而.鱼肥
B.委而.去之
C.先天下之忧而.忧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翻译句子。

(2分)
富不易妻,仁也。

十一(14分)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指镇海),命小奚以木简(用木板做的书夹子)束书从。

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

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

”予愠为戏。

趋行及半,小奚仆(摔了一跤),束断,书崩,啼,未即起。

理书就束(把书理齐捆好),而前门已牡(门闩)下矣。

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哲理)。

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
①渡者熟.视小奚()②天下之以.躁急自败()
2.选出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例句:徐行之,尚开也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寡助之至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公将驰之
3.这则故事,可用成语来概括其中的哲理。

(2分)
4.下列译文有错的一项是()(2分)
A.尚可得南门开否?译文:还来得及赶上南门开着吗?
B.予愠为戏。

译文:我听了有些生气,认为他在戏弄我。

C.趋行及半,小奚仆。

译文:慢慢走刚到半路上,小书童摔了一跤。

D.其犹是也夫译文:大概就像这样吧。

5.书童的行为结果印证了文中哪句话?请将这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4分)
翻译:
6.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寓意。

(2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十二、三人越谷(选自苏洵《谏论》)(9分)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

”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

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不然则否。

”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

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

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

1.填空(3分)
本文作者苏洵,与儿子、合称“”。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①彼勇者耻.怯()②然则
..,人岂有勇怯哉()
3.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翻译。

(4分)
十三、心不在马《韩非子》(14分)赵襄主学御(驾车)于王于期(即下文的“于期”,是个善于驾车的人),俄而(不久)与于期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子(你)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驾车最要紧的),马体安于车,人心调(谐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赶上)于臣。

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通“尚”,还)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1.选出加点的“于”解释及用法相同的三组:()和()相同;()和()相同;()和()相同。

(6分)
A.赵襄主学御于.王于期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先则恐逮于.臣
E.万钟于.我何加焉
F.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G.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
H.游于.是乎始
I.马体安于.车j.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选出加点词解释及用法相同的两组:()和()相同;()和()相同。

(4分)
A.此君之所以
..动心忍性
..后也 B.所以
C.此臣所以
..距
..倾颓也 E.吾知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D.此后汉所以
子矣
3.下列各项与“子之教我御”中的“之”用法一样的是()(2分)
A.故时有物外之趣
B.怅恨久之
C.益慕圣贤之道
D.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4.翻译句子。

(2分)
上何以调于马
十四、田子退金(8分)田子为.相,三年归休(休假回家),得金百镒(古代重量单位,一镒合二十两)奉其母。

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

”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当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孝子之事亲(侍奉父母)也,尽力致诚。

不义之物,不入于馆(家)。

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子其去(拿开)之。

”田子愧惭走出,造朝(上朝)还金,退请就狱。

王贤其母,说(通“悦”,喜欢)其义,即舍田子罪,令
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1.找出与“归休”的“归”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
A.众望所归
B.吾谁与归
C.暮而归
2.判断下列“为”的读音和用法,对的打“√”,错的打“×”。

(2分)
①五个“为”都是动词,读第二声。

()
②四个“为”是动词,一个“为”是介词。

()
3.翻译下列句子。

(2分)
王贤其母,说其义。

4.指出加点“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2分)
A.辍耕之.垄上
B.吾欲之.南海
C.孝子之.事亲也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十五、农夫与行者(8分)道傍有甫田(大田),农夫耕之,数息而后一锄。

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田且甫矣,数息而后一锄,将终岁无能为乎!”农夫闻之,招行者谓曰:“余将老于农矣,而莫知所以耕,子盍(何不)示我以耕之道?”行者于是解衣下田,忙忙然,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

未及移时,而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

徐谓农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
农夫曰:“耕曷难乎?子之速耕,殆难也。

夫子一息而数锄,则作者常少,而辍者常多;余数息而一锄,则作者常多,而辍者常少。

以其所常多者,较其所常少者,以其所常少者,较其所常多者,孰为速而孰为迟乎?孰(谁;哪个)为逸而孰为劳乎?”
行者服而退。

1.下列句中的“而”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农夫耕之,数息而后一锄而:才。

B.余将老于农矣,而莫知所以耕而:可是
C.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而:就。

D.行者服而退而:却。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甚矣,农之惰也
②孰为逸而孰为劳乎
3.故事里的过路人,他不懂得种田的规律,没有正确分析广大田地和人的有限体力之间的矛盾。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十六、幽王击鼓《吕氏春秋》(8分)周宅(居住,这里指处于)丰、镐(都在今陕西长安县附近),近戎人。

与诸侯约:为高葆(堡垒一类的建筑物)于王路(官道),置鼓其上,远近相闻。

即(如果)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

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

褒姒(幽王的宠妃)大说,喜之。

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

诸侯之兵皆数至而无寇。

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

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即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之下,为天下笑。

1.解释下列加点词。

(4分)
①戎寇尝.至()②褒姒大说.,喜之()
③因数
..击鼓()()④置鼓其.上( )
2.文章活画了一个昏君的形象,请按要求摘录原文。

(多摘少摘不得分)(3分)
①荒淫:②昏庸:
③下场:
3.翻译句子:(2分)
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为天下笑。

4.这个故事传说给人以启示,请你说说:(3分)
①给平常人的启示:
②给为官者的启示:
③给执法者的启示:
十七、以叶隐形《笑林》(5分)
楚人贫居,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

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辨,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

”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

”默然大喜,携叶入市上,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县官受辞(审问),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1.我国古代还有个故事与这个故事惊人相似,后来演变成了成语,请写出这个成语。

(2分)
2.解释句中加点词。

①吏遂缚诣.县()②可以
..隐形()(2分)
3.本文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来表现楚人?(1分)
初中语文中考应试系列训练
(七)文言文(上)(总分80分)
答案
一、选择题(8分)
1.D(乡通“向”,从前)
2.①B(益:增加) ②B(景:日光)
二、阅读能力训练(72分)
一、罴说(10分)
1.答案:C.均译为“的”,结构助词。

(2分)A.之:它,代鹿。

B.之:去,往,到动词。

D.之:助词,不译。

2.答案A。

(2分)B.即:走近、靠近,可译为“来到”。

C.因为:是两个词。

因:就。

为:吹出。

D.走:跑。

3.答案:现在那些没有真正本领,却专门依靠外部力量的人,没有不被罴吃掉的。

(4分)
4.答案:不学无术、缺少真本领(意思对即可)(2分)
二、患难见知交(10分)
1. A B(因为);C F(把)(4分)
2.赵洞门也因悲痛失去儿子,死在外地客寓。

(2分)
3.答案: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或路遥知马力,患难见真情。

(2分)
4.对比(2分)
三、废弈向学
1.答案:C。

日:一天比一天,修饰“优”。

A、B、D中的“日”意思和用法分别是:A.
时间,名词;B.太阳,名词;D.天,量词。

(2分)
2.B(像狗一样,名词作状语。

A、C、D均是名词作动词,意思分别是:用杖打、击鼓进
军、走上前。

)
3.(他)因特别喜爱下围棋浪费了很多有用的时间。

(2分)
4.知错能改,迷途知返
四、婆媳棋局(10分)
1.①认为②已经
2. C
3.C D ,均作“几”讲。

A点数 B.屡次
4.A.(B对手,名词;C局势,名词 D发荣滋长,形容词用作动词)
5.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五、姜太师认父
1.D(被)( A对 B因 C是 )
2.①用竹板打②就③许,通“所”,处所,地方④至、到
六、谁杀陈他
1.A有人 (B有时,C有时 D 或许)
2.①某甲②县令(或令)
3. 有人告诉(他)说:“(县令)喜欢读《公羊传》。

”4.这则故事讽刺了那些不学无术而又装腔作势的人。

七、
1.D 诚(果真)
2.①竟(有的答案为“居然”)②“此”或“我的”③竟然或表反问的副词
3.①给他或为他(刘禅)因为这样或替他(刘禅)
4.即使让诸葛亮还活着,也不能辅佐他长久地保住江山,又何况是姜维呢?
5.喜笑自若
八、
1.①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②齐威王“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2.C
3.D
4.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5.通宵达旦日暮途穷、朝三暮四等
初中语文中考应试系列训练
(八)文言文(下)(总分80分) 答案
九、宋之逊告密
1.①意图②一起
2.C(倒装,宾语前置,A被动句 B.判断句 D.省略句)
3.来俊臣这一伙人,跟豺狼有什么两样(不同)呢?
4.丑恶嘴脸肮脏
十、富不易妻
1.C E(A巩固 B.本来 C.E坚决 D安守)
2.B(表承接) (A表并列 C.表修饰 D.表转折)
3.富贵了不更换(另娶)妻子,这是仁德的表现。

十一
1.①仔细②因为
2.A(助词,无义。

)
3.欲速则不达
4.C
5.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

译:慢慢地走,城门还会开着;急忙赶路,城门就要关上了。

6.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事急躁鲁莽,就会给自己招来失败。

十二、三人越谷
1.苏轼、苏辙三苏
2.①以……为耻②这样,那么
3.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

十三、心不在马
1.A与C(向) E与G(对) I与J (在)
2.A与D(……的原因) B与C (用来) (E用什么办法)
3.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上同“尚”,还还凭什么去调理马?或还怎么和马谐调呢?
十四田子退金
1.C
2.①(√ )②(×)
3.君王认为他母亲很贤慧,喜欢她的义气。

4.C
十五
1.D 应为表修饰关系的“地”
2.①你这个农夫啊太懒了!
②哪一个轻松哪一个疲劳呢?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尊重科学,不可急躁冒进。

同时还告诉我们“看事容易做事难”的道理。

十六
1.①曾经②同“悦”高兴愉快③于是屡次,多次④高葆
2.①幽王欲褒姒之笑也②因数击鼓③乃死于丽山,为天下笑
3.幽王自己就被杀死在骊山之下,被天下人耻笑。

4.①要讲诚信。

②要取信于民。

③不可玩忽法令。

十七、以叶隐形
1.掩耳盗铃
2.①到②可以凭借或可以借
3.夸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